•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7

江河装饰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大河之舞教师资格证真题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nixiaoyanzz

已采纳

2020下小学音乐 教师资格证 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小学音乐《大河之舞》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提问:在开始课程之前,让我们先做一个模仿节奏的游戏怎么样?

教师引导学生敲击与本节课有关的节奏,学生跟随模仿。注意强弱变化,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

顺势引入课题——《大河之舞》。

(二)初步感知

1.教师多媒体播放音频,并提问:大家可以听出这是什么声音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这是踢踏舞步发出的声音。

2.教师多媒体播放踢踏舞视频,并进行讲解:刚刚音频里的声音是穿着一双鞋底镶有铁片的舞鞋跳舞发出的。这种舞蹈叫做踢踏舞,源于18世纪美国黑人在闲暇时做的一种脚下游戏,后来这种游戏被越来越多的美国人喜欢。19世纪时,踢踏舞被正式搬上了舞台。

(三)深入欣赏

1.教师多媒体播放爱尔兰踢踏舞剧《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舞蹈给你带来了怎样的感受?

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爱尔兰踢踏舞台规模较庞大,舞步整齐,队形变换一致,舞者面部表情严肃,体现了爱尔兰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大河之舞》结合了踢踏舞、音乐与戏剧的艺术形式,以传统爱尔兰民族特色踢踏舞为主,营造出气势如虹、异彩纷呈的舞台场景。欣赏过程中,给你带来巨大震撼力的是音乐旋律还是舞蹈演员踏出的节奏?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归纳总结:好的节奏是音乐的骨架,也是音乐的基础。

2.体验踢踏舞

(1)学唱《大河之舞》的主旋律

①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主旋律音频,并提问:乐曲的主奏乐器是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热情奔放,主奏乐器是小提琴。

②教师弹奏《大河之舞》的主旋律,指导学生用“啊”进行哼唱,感受旋律的高低起伏。

(2)分析《大河之舞》的音乐

教师多媒体播放《大河之舞》的视频,并提问:主旋律一共出现了几次?每次对应的舞步一样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出现了6次,每一次舞蹈演员都会踏出不同的舞步,给我们带来了不同的感受。

(3)诠释主旋律

教师弹奏主旋律,指导学生分别用拍手、跺脚等方式表示重音,而后以小组接龙的形式表现主旋律,每个小组敲击两小节,四个小组循环一次。

3.教师完整弹奏舞曲,指导学生跟随音乐完整敲击演奏。

(四)拓展延伸

1.教师指导学生按照音乐小组创编节奏,限时10分钟,随后小组依次上台进行表演。

2.小组展示完毕后,学生之间互评,教师进行总结。

(五)小结作业

师生共同总结:今天我们一同体验了爱尔兰踢踏舞,感受到了踢踏舞的热情与魅力。希望同学们能够关注外国优秀艺术文化,感受不同民族的风土人情。

课后作业:《大河之舞》中还蕴含了许多其他门类的艺术元素,汲取了歌剧、西班牙弗拉门戈舞、古典芭蕾、现代舞等的精华,课后可以进行搜集查阅,下节课我们继续进行交流、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你是怎样设计本节课的拓展环节的?为什么?

【参考答案】

为了更好地巩固已经掌握的新知,让音乐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有趣,我会引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主创编节奏,之后请各小组进行展示,选取生生互评与教师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展开讨论。

这样做既可以巩固新学习的音乐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加深对于音乐的体验与感受,提升音乐欣赏、表现、创造以及艺术审美能力。

2.你认为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参考答案】

关于一堂好课的标准,每位教师心中都有自己的思考。我认为一堂好课至少应该教学目标明确、课程内容正确、教学方法得当、课程结构合理,此外还需要讲究语言艺术,合理利用板书和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一堂好课最重要的是要有科学、合理、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指引了整堂课程的设计和实施,如果目标不清晰或者不科学,就可能让学生感到迷惑,甚至是错误引导学生。合理的教学目标不仅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还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实际情况,课堂上的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严格围绕教学目标来进行。

教学既是一门技术,又是一门艺术。要想讲好一堂课,除了不断学习以外,更需要不断实践与思考。我会努力将我的课堂做得既像科学技术那样严谨,又像艺术创造那样灵动。

273 评论

猴子kami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是原文,原文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出现。

作者通过这句话,是想要表达“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坐船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而现在很多人把它改成“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要表达的则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指群众能够开拓/破坏的力量,把没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条路来。

拓展资料: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小说以“我”回故乡的活动为线索,按照“回故乡”——“在故乡”——“离故乡”的情节安排,依据“我”的所见所闻所忆所感,着重描写了闰土和杨二嫂的人物形象,从而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农村破产、农民痛苦生活的现实。

同时深刻指出了由于受封建社会传统观念的影响,劳苦大众所受的精神上的束缚,造成纯真的人性的扭曲,造成人与人之间的冷漠、隔膜,表达了作者对现实的强烈不满和改造旧社会、创造新生活的强烈愿望。该小说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九年级(上册)。

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作者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第二部分又分四层,第一层次(从“第二日清晨”到“收不起钱来”)写老屋的寂寥,更使“我”沉浸在深深的悲凉之中;还写与母亲商定搬家的事情。

第二层次(从“你休息一两天”到“我得去看看”)写“我”回忆与少年闰土的友情。在这一层次中,作者首先介绍了当时“我”家与闰土家的情况:“我”家的家境不错,“我”是一个少爷;闰土家境虽然不算好,但也还算过得去,“颈上套着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说明闰土的家境还可以,也可以看出当时帝国主义的势力还没有来得及渗透到中国的农村。接着作者写到自己与闰土相交的几件事,并且和闰土建立了深厚的友情。

第三层次(从“母亲站起身”到“出去了”)写作者见到了“圆规”杨二嫂。杨二嫂本来被称作“豆腐西施”,但现在在作者的眼中,她已经成了一个自私、刻薄、尖酸、爱占小便宜的小市民的代表。“我”从她的外貌、语言、动作等方面刻画了这样一个人物。

第四层次(从“此后又有近处的本家和亲戚来访问我”到“已经一扫而空了”),写“我”见到了中年闰土。

第三部分(78~88段)写“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第三部分又分两层,第一层次(从“我们的船向前走”到“竟也跑得这样快”),写“我”及家人乘船离开故乡,其中插叙了杨二嫂的细节。第二层次(从“老屋离我愈远了’’到全文结束),写“我”坐在船上远离故乡时的感受。

109 评论

噗噗小维尼winnie

“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不是原文,原文是:

“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

这句话出自鲁迅的作品《故乡》,在原文的最后一段出现。

作者通过这句话,是想要表达“我”怀着深深的失望与痛苦的心情坐船离开故乡,但“我”并不因此消沉、悲观,而是寄希望于未来和下一代。

而现在很多人把它改成“世界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想要表达的则是:不管什么时候,哪怕前方没有路,只要自己肯走,就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路来。也指群众能够开拓/破坏的力量,把没有路的地方,都走出一条路来。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故乡》是现代文学家鲁迅于1921年创作的一篇短篇小说。通过自己在故乡的所见所闻表达了离乡多年后重新回乡的一番物是人非的感慨。

《故乡》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5段)描写了故乡的萧条景象和作者见到故乡的复杂心情,并交代了“我”回故乡的目的。

第二部分(6~77段)写“我”回故乡的见闻与感受。

第三部分(78~88段)写痛苦的“我”及家人乘船离开故乡,把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希望他们能过上新生活。

117 评论

oo0O傻猫咪O0oo

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卜算子-咏梅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沁园春-长沙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携来百侣曾游。忆往昔峥嵘岁月稠。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忆秦娥-娄山关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雄师过大江。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七律-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清平乐-六盘山天高云淡,望断南飞雁。不到长城非好汉,屈指行程二万。六盘山上高峰,红旗漫卷西风。今日长缨在手,何时缚住苍龙?采桑子-重阳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浪淘沙-北戴河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七绝-改西乡隆盛诗赠父亲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嗡嗡叫,几声凄厉,几声抽泣。蚂蚁缘槐夸大国,蚍蜉撼树谈何易。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四海翻腾云水怒,五洲震荡风雷激。要扫除一切害人虫,全无敌。菩萨蛮-大柏地赤橙黄绿青蓝紫,谁持彩练当空舞?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当年鏖战急,弹洞前村壁,装点此关山,今朝更好看。菩萨蛮-黄鹤楼茫茫九派流中国,沉沉一线穿南北。烟雨莽苍苍,龟蛇锁大江。黄鹤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十六字令三首山,快马加鞭未下鞍。惊回首,离天三尺三。山,倒海翻江卷巨澜。奔腾急,万马战犹酣。山,刺破青天锷未残。天欲堕,赖以拄其间。

228 评论

五百米深蓝

2020下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音乐《蓝色多瑙河》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1.播放音乐,多媒体展示蓝色多瑙河视频

教师提问:有哪位同学知道这是哪里吗?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图片中美丽的景色、动听的背景音乐让我们沉醉其中。这就是欧洲的第二大河——多瑙河,他像一条蓝色的丝带横贯欧洲大陆,很多文人墨客用诗句赞美它。

2.揭示曲目

有一位音乐家为了赞美多瑙河,谱写了一首著名的乐曲《蓝色多瑙河》,这首歌曲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下面就让我们一起跟随这位音乐家走进这蓝色多瑙河,一起领略多瑙河上美妙的异域风情。

(二)新课教学

1.初次欣赏乐曲,介绍圆舞曲。

教师提问:乐曲是几拍子的?该给我们什么样的感觉?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是3/8拍,3/8拍强弱弱的轻快、优美特点带给我们的情绪是热烈的、欢快的,有一种舞曲表达的就是这样的感觉,它就是圆舞曲。圆舞曲又叫华尔兹,三拍子,曲调流畅速度可快可慢。18世纪后期流行于欧洲,既在舞会中做伴舞之用,也在音乐会上演奏。

2.分段欣赏

(1)听赏第一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一圆舞曲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一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节奏、速度、旋律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请同学们模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说说圆舞曲的速度、节奏和旋律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旋律优美抒情,节奏舒展,速度轻快……

老师归纳总结:乐曲轻盈优美,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

②学唱第一圆舞曲的旋律。

学生随老师琴声轻声歌唱,反复多次,记忆第一主题旋律。

(2)听赏第二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二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二圆舞曲音频。

①感受圆舞曲三拍子动作的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在速度、节奏上有什么特点,表现的是怎样的一幅场景?

学生回答(情绪热烈、欢快,速度较快。表现了人们在欢快地跳着舞)

②感受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用拍手的方式找出音乐的强拍,讲解弱起小节的特点:

老师指导学生哼唱这段旋律,注意弱拍和连线的拍子要准确,空拍时要做到声断气不断。

③学生体会演唱。

(3)听赏第三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三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三圆舞曲音频,熟悉第三圆舞曲的节奏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有什么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回答(节奏有切分的感觉,表现了舞姿很轻俏、节奏欢快的舞蹈场面)

(4)听赏第四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四主题谱例,并播放第四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四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教师提问:听辨这段旋律的节奏及旋律线的特点?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旋律上下起伏,节奏自由,表现人们翩翩起舞悠然自得的样子,让我们跟着旋律画旋律线感受这段音乐的旋律变化,再次熟悉音乐。

②学生跟随音乐画旋律线。

(5)听赏第五圆舞曲。

教师出示第五主题谱例,并播放第五圆舞曲音频。

①熟悉第五圆舞曲的力度特点。

老师设置问题:听辨这段旋律的速度、力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学生举手回答:力度较强,表现了热烈欢快的舞蹈场面。

教师总结:四分附点音符和四拍长音的连续使用使这段音乐显得有弹性,富有动感。

②学生体会欣赏。

(三)巩固提高

1.整体欣赏管弦乐《蓝色多瑙河》视频。

学生感受不同方式演绎的这首名曲,熟悉五首圆舞曲的旋律,多层次了解这首圆舞曲的旋律特点。

2.介绍作曲家

老师设置问题:我们跟随这位音乐家感受到了多瑙河上人们翩翩起舞的欢快场面,你们能猜出这位音乐家是谁吗?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他就是奥地利作曲家约翰·施特劳斯,小提琴家兼指挥家。于1825年10月25日生于维也纳一个音乐家的家庭里。他自幼酷爱音乐,不到7岁写下了第一首圆舞曲,此后有大量的圆舞曲问世,一生创作圆舞曲400余首,有“圆舞曲之王”的声誉,轻歌剧16部,他的代表作有《蓝色多瑙河》《维也纳森林的故事》《皇帝圆舞曲》,轻歌剧《蝙蝠》等。

3.爱国主义思想教育,情感升华

(1)播放影像资料

教师提问:大家知道为什么《蓝色多瑙河》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吗?

1866年奥地利帝国在普奥战争中惨败,帝国首都维也纳的民众陷于沉闷的情绪之中,为了摆脱这种情绪,小约翰创作了一部“象征维也纳生命活力”的合唱曲。后来小约翰·施特劳斯把这部合唱曲改为管弦乐曲,并命名为“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很快这首圆舞曲传遍了世界各大城市,也成为小约翰最重要的代表作品。在每年元旦举行的维也纳新年音乐会上,本曲甚至成了保留曲目,作为传统在新年前夜午夜时分刚过的时候演奏,还被誉为“奥地利第二国歌”。

(2)教师追问:我国有哪些乐曲名扬世界?

学生自由回答。

老师归纳总结: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形式和音乐作品,我们中国也不例外。比如《流水》就与贝多芬的《欢乐颂》一起送入了月球,这是我们中国人的骄傲。

(四)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了管弦乐曲《蓝色多瑙河》,一同领略了多瑙河畔的美丽风光,同时也亲身体会到了小约翰.施特劳斯那份赤诚的爱国之情。在以后的音乐课中,我们还将欣赏到更多更好的音乐。这节课就上到这里,下课!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怎样与学生进行良好地沟通?

【参考答案】

如果要进行良好地沟通就要积极主动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生活情况,表现出真诚的关心。如果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信任教师,则肯定会乐于与教师进行沟通。

对于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沟通方式,对于调皮的学生就要经常谈话,督促他改掉缺点。对于不善言谈和性格孤僻的学生,还可以进行书信和谈话相结合的方式,想方设法走进学生的心灵。语言要幽默、委婉、含蓄。能够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感受学生的内心世界。良好地沟通,需要耐心的聆听,了解他心中的感受。教师对学生积极聆听的态度,可以使学生觉得受到重视并肯定自己的价值。要避免当学生讲话时,急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2.《蓝色多瑙河》中有五个小圆舞曲,您能说一下五个圆舞曲有哪些特征?

【参考答案】第一小圆舞曲描写了在多瑙河畔,陶醉在大自然中的人们翩翩起舞时的情景。主题A抒情明朗的旋律、轻松活泼的节奏,以及和主旋律相响应的顿音,充满了欢快的情绪,使人感到春天的气息已经来到多瑙河;主题B轻松、明快,仿佛是对春天的多瑙河的赞美。

第二小圆舞曲首先在D大调上出现,第一部分旋律跳跃、起伏,层层推进,情绪爽朗、活泼,给人以朝气蓬勃的感觉;突然乐曲转为降B大调,显得优美委婉,与第一部分形成对比。巧妙而富于变化的第二圆舞曲描写了南阿尔卑斯山下的小姑娘们,穿着鹅绒舞裙在欢快地跳舞,富于变化的色彩显得格外动人。

第三小圆舞曲属歌唱性旋律,主题A有优美典雅、端庄稳重的特点;主题B具有流动性特点,加强了舞蹈性,呈现出狂欢的舞蹈场面。这段音乐采用了切分节奏,给人以亲切新颖的感觉。

第四小圆舞曲的主题A优美动人,富于歌唱性;主题B强调舞蹈节奏,情绪热烈奔放,与主题A形成了对比。在开始时节奏比较自由,琶音上行的旋律美妙得连作曲家本人也很得意,仿佛春意盎然,沁人心脾。

第五小圆舞曲是第四圆舞曲音乐情绪的继续和发展,只是转到A大调上。主题A旋律起伏回荡,柔美而又温情;主题B则是一段炽热而欢腾的音乐,形成了全曲的高潮。起伏、波浪式的旋律使人联想到在多瑙河上无忧无虑地荡舟时的情景。初中音乐《斯卡伯勒集市》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歌唱导入

教师使用吉他弹唱民谣《南方姑娘》,提问学生这是一首什么体裁的流行歌曲。

通过学生回答得出是流行歌曲中的民谣,随后,教师再次提问:大家听歌哪些民谣歌曲?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世界各地都有自己的民谣,民谣是民间流行的、富有民族色彩而又朗朗上口的短小歌曲,内容真实,情感真挚。

(二)初步感知

教师引导学生聆听音频,并提问学生:音乐的情绪和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音乐是明显的小调风格,声音柔和,速度是稍快的。

(三)探究学习

1.发声练习,教师提醒学生采用“wu”母音进行发声练习,要注意声音的圆润和嗓音的保护。

2.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识读乐谱,注意音乐的节奏和节拍。

3.教师钢琴伴奏,学生跟随钢琴伴奏用“wu”哼唱旋律,并用手进行挥拍练习。

4.教师请同学找出歌曲中的连音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注意时值的准确性和声音的连贯和柔和。

5.教师范唱,学生模仿,提醒学生在演唱时要注意嘴型,不要把声音唱得太干瘪。

6.教师请同学找出音乐中出现的变化音,随后用钢琴聆听变化音的音高,学生进行模唱。

7.教师请学生自由朗读歌词,发挥想象思考音乐讲述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学生讨论并自由回答。

教师总结并讲解:有这样一个小村庄,它的名字叫斯卡伯勒集市,美丽而祥和,到处长满芫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四季有风在和煦地吹。这首歌的歌词通过士兵给自己钟爱的姑娘分配三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歌曲通过这三个愿望表达“真正的爱能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这一浪漫的主题。

8.教师请学生带着歌词演唱歌曲,并注意音乐情感的表达。

9.教师钢琴伴奏,学生完整演唱歌曲。

(四)拓展延伸

教师用多媒体播放哨笛演奏的音频,并未学生进行讲解:哨笛的音色空灵悠远,干净纯粹,经常使用在英国的民谣中。随后请学生拿出竖笛代替哨笛,进行练习。

最后,教师指挥学生跟随音乐,用竖笛合奏歌曲。

(五)小结作业

教师总结这堂课我们一起领略了英国的这首民谣,感受了异域音乐的风格与特点,可见,不同地区其音乐风格也不尽相同,但他们都能够带给人们美的享受和体验,所以我们应该多去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中的音乐之美。

最后布置课后作业:搜集国外的民谣下节课进行分享。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请说一下,流行音乐有哪些体裁?

【参考答案】

民谣、摇滚乐、说唱音乐、电子音乐、爵士乐、乡村音乐,蓝调音乐等。

2.在授课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参考答案】

首先,通过播放图片,抓住学生注意力,引导全班学生对图片内容引发思考,通过学生们感兴趣的人物入手,有效组织教学;

其次,在学习整首作品时,通过分步骤学习,降低学习难度,不断提问学生相关问题,突出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主动感受作品的内涵;

然后,在分步骤学习时,能够保证循序渐进、由简到难的过程进行,问题的设置需要有引导性,使学生的愿意主动去参与作品的实践探索;

最后,通过老师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抓住学生注意力,更好地进行学习。

167 评论

rabbit林恩

是鲁迅《故乡》里的一句名言原文: 我在朦胧中,眼前展开一片海边碧绿的沙地来,上面深蓝的天空中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我想:希望是本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意思是说,有了理想,还要靠行动去实现。事在人为,只要你努力去奋斗拼搏了,理想就会有实现的一天。 这句话主要要表达的是:具体的行动很重要,敢闯实干才会有出路,否则理想就是幻想,就是空谈。

346 评论

柚柚滴溜溜

是原文出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中的《故乡》一文

297 评论

相关问答

  • 考舞蹈教师资格证之前需要考级吗

    舞蹈教师资格证一共考十级。

    小吃货圈圈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河南大学高校教师资格证真题

    Ⅰ 2018下半年教师资格证考试《初中数学》真题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笔试《初中数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命题不正确的是 (5分)正确答案:D.有

    爱中爱帼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舞蹈表演真题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土豆炒洋芋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教师资格证舞蹈面试真题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9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9年上半年初中音乐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

    有毒的少女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大堰河教师资格证真题

    【 #教师资格证# 导语】2018上半年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及答案陆续发布中, 在考后整理了很多网友提供的2018年上半年高中语文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真题,

    berber1215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