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2

doublel0814
首页 > 教师资格证 > 初中教师资格证数学模拟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大旺财爱小旺财

已采纳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9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课堂导入

承接近期所学的三视图,说明本节课练习画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二)回顾旧知

回顾三视图的类型以及作图要点——长对正、高平齐、宽相等。

(三)习题精讲

多媒体出示例题:画出图中基本几何体的三视图。

教师带领学生画圆柱的三视图,以问题引导学生:

①主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②主视图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③左视图的轮廓由什么组成,分别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

④这个矩形的长、宽与圆柱有什么关系?

⑤这个矩形和主视图的矩形有什么联系?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⑥俯视图的轮廓是什么样子,对应圆柱的哪一部分?应该画在什么位置?

教师补充:在视图中加画点划线表示对称轴。

组织同桌合作画正三棱柱的三视图。注意提示正三棱柱的特征。

请一位学生板书,全班订正。

组织学生独立画球的三视图。

完成后教师简单订正。

再次强调三视图所反映的信息以及画三视图的注意事项。

(四)小结作业

248 评论

平凡yifen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下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2.归纳总结一般结论

组织学生根据上述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以多举一些例子,思考一般情况下根据二次函数图象来判断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一般思路,以及知道一元二次方程的根能否确定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的位置关系。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一般结论。

师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根的联系:根据函数图象与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可得出对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根(或得到近似根);根据一元二次方程根的情况,可判断对应的二次函数图象与轴公共点的个数。并列表表示其对应关系。

【答辩题目解析】

1.谈一谈学习本节课的意义。

【参考答案】

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是在学生学习一元二次方程及二次函数相关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不等式、一元一次不等式组之间的联系。本节课学习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联系,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函数与方程的关系,理解一元二次方程的根的几何意义,感受用函数思想来解决方程问题。这也为后期学习实际问题与二次函数等知识奠定基础。

2.说一说你是如何突破本节课难点的。

【参考答案】

本节课的难点是二次函数图象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之间的联系的探究过程。

课前我首先引导学生回忆学习一次函数与一元一次方程时的学习思路,从而引导学生想到利用函数图象特征来探究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之间的关系。

接着给出三个不同特征的二次函数,让学生自己动手画出函数图象,给出观察的要点——图象与轴的公共点个数、自变量为公共点横坐标时的函数值、对应一元二次方程根的个数等。列表总结,通过具体例子直观发现函数与方程的对应关系。然后由特殊到一般,组织学生思考一般的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联系,由函数图象如何判断方程的根,反过来能否由方程的根推知函数图象信息。

最后我会和学生共同总结二次函数与其对应一元二次方程间的一般结论。

通过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以及正反两方面的思考,再结合学生小组探究、辅以教师讲解等方式,帮助学生顺利完成探究总结出知识。

313 评论

爷很忙2

2020下初中数学教师资格证面试试题及答案【1月10日上午】

【来源于网络】

初中数学《三角形全等的判定——AAS》

一、考题回顾

二、考题解析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回顾已经学过的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及其简称(三边分别相等、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与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条件组合(两边及其中一边对角分别相等)。引题: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分别相等能否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板书课题《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四)小结作业

小结:学生自主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作业:思考——三个角分别相等能否判定三角形全等?直角三角形有没有特殊的全等判定条件?下节课继续学习。

【板书设计】

【答辩题目解析】

1.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都有哪些?

【参考答案】

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共有五种,分别如下:

边边边(SSS)——三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边角边(SAS)——两边及其夹角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角边角(ASA)——两角及其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以上三种判定属于初中数学九个基本事实。

利用“角边角”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可以推出第四种判定,

角角边(AAS)——两角及其中一角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第五种方法仅适用于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

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分别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2.你是如何设计探究AAS判定定理的?

【参考答案】

AAS判定定理的探究分为猜想和证明两个环节。猜想环节,我设置一个学生活动:给定两角大小及一角对边的长度,让学生动手画符合条件的三角形。首先独立完成,然后四人一组,通过裁剪、重叠,学生发现组内的四个三角形全等;接着我任选几个小组,通过重叠的方式向学生展示大家做出的三角形都全等。经过亲身经历,学生能够得到AAS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的猜想。接下来才进行严谨的数学证明,引导学生利用已学过的ASA来证明AAS,渗透转化思想,锻炼知识的迁移能力。

我之所以在题本的基础之上补充动手操作的猜想环节,是因为考虑到学生的认知规律。先通过动手操作感性地认识AAS也许可以判定三角形全等,有了经验支撑,再通过数学证明理性地认知AAS判定定理。这是一个比较完整的探究过程或认知流程。

184 评论

相关问答

  • 教师资格证模拟中学试题

    教师资格证考试试题:国考中学《综合素质》模拟题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巴金的《爱情三部曲》不包括( )。A.《雾》 B.《电》 C.《雨》

    饿魔娃娃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初中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题

    一、填空(在下列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的答案。填错、不填均不得分。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1分。共10分。)1.教育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中,__________是主

    阿迪思念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初中教师资格证模拟考试题目

    2021年教资教育知识与能力模拟题1.为了要记住“电视--服装”这两个词,而在这两个词中间加上一些“电视里正在播放服装广告”这样的联系,运用( )学习策略。A.

    美丽世界的angel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初中模拟考试题

    1.教学过程中,教师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 )。A.传授知识、教给学习方法 B.严格要求学生C.调动学生积极性、主动性 D.教学要民主2.因材施教的“因”是根据、

    梁小姐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教师资格证初中数学模拟试题

    初中数学教师招聘测试卷受聘教师: 工作单位: 得分: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2分)1、“数学是一种文化体系。

    lula不是luna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