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试报名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发布时间: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试卷反映出学与教的总体情况: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能力较差;在课后作练习不看书复习,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对教材不熟悉。2.很多学生习惯“记忆知识”,缺少理解,学习方法不正确。

3.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多题目都是直接来自于书中课文,但学生却在很多地方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很多知识遗漏点,这为下学期的会考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有10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

第二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5分。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②不等式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在试题内容的编排上,较有层次性、灵活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题较恰当,内容全面,着重考察了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方程、圆的相关性质等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从整体来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重点考查,也重视应用题的的考查,向高考的命题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份较好的高一期末考试试卷。选择题部分平均分大约在24分,题目相对简单,错误集中在第4,10题。其中第4题是对“空间四边形”的认识,属于概念题,学生对这一基础概念把握不够导致错误;第10题借助长方体考查空间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性质,A、B选项较易排除,C选项可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结论,而其中的转化恰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导致学生错选C选项。

填空题均分约为15分,错误题目主要集中在第11、18题。第11题将异面直线的概念和四棱台的定义结合起来考查,究其错误之根本:学生只根据图形直观判断异面直线的条数,并没有深入兼顾“四棱台”的定义;第18题重在考察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该方面有欠缺,只会“照葫芦画瓢”直接对已知条件进行模仿。解答题第19题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常规题,相对简单,学生在该题中得分较高;相对存在的问题是计算中较粗心,或者是忘记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第20题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80%的学生能够得满分。该题的思路相对简单,只需把握证明线面平行的两个途径: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或者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出错学生在证明线线平行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正方体这一载体,而是利用角度相等、三角形全等等平面几何中的方法来证明直线的平行。

第21题学生失分较多,均分在5分左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灵活应用,同时结合了圆的几何性质。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直线过一点设直线方程时无从下手;(2)对于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圆心距、弦长的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不会熟练应用;(3)即使设出直线方程,却忽略了对直线斜率不存在进行分类讨论,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能得满分的原因。

第22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均分在8分左右。本题为立体几何考查题,同时涉及了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解。第一个问题中可通过假设得出结论再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亦可从结论推出棱BC所满足的条件;第二个问题须熟练应用长方体、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第23题是以实际生活中的装修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能力,同时会应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得分不尽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最后一道题难度大,数字复杂,没有努力思考就放弃;(2)一些学生在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时仍存在问题,同时数据相对复杂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3)学生在理解实际题意时也存在问题,忽略了题目中“冰箱直立通过过道”这一条件。

二、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1)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课改的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空间知识时许多问题可以由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的结论类比推理得到,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理。

2、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

4、关注差生,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5、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 高一数学 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已知是第二象限角,,则() . 2.集合,,则有() . 3.下列各组的两个向量共线的是() . . 4.已知向量a=(1,2),b=(x+1,-x),且a⊥b,则x=() 5.在区间上随机取一个数,使的值介于到1之间的概率为 . 6.为了得到函数的图象,只需把函数的图象 A.向左平移个单位B.向左平移个单位 C.向右平移个单位D.向右平移个单位 7.函数是() A.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B.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C.最小正周期为的奇函数D.最小正周期为的偶函数 8.设,,,则() . 9.若f(x)=sin(2x+φ)为偶函数,则φ值可能是() A.π4B.π2C.π3D.π 10.已知函数的值为4,最小值为0,最小正周期为,直线是其图象的一条对称轴,则下列各式中符合条件的解析式是 . . 11.已知函数的定义域为,值域为,则的值不可能是() . 12.函数的图象与曲线的所有交点的横坐标之和等于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60分) 二、填空题(每题5分,共20分) 13.已知向量设与的夹角为,则=. 14.已知的值为 15.已知,则的值 16.函数f(x)=sin(2x-π3)的图像为C,如下结论中正确的是________(写出所有正确结论的编号). ①图像C关于直线x=1112π对称;②图像C关于点(23π,0)对称;③函数f(x)在区间[-π12,512π]内是增函数;④将y=sin2x的图像向右平移π3个单位可得到图像C.、 三、解答题:(共6个题,满分70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推理、求解过程) 17.(本小题满分10分)已知. (Ⅰ)求的值; (Ⅱ)求的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点A,B是单位圆上的两点,A,B两点分别在第一、二象限,点C是圆与x轴正半轴的交点,△AOB是正三角形,若点A的坐标为(35,45),记∠COA=α. (Ⅰ)求1+sin2α1+cos2α的值; (Ⅱ)求cos∠COB的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设向量a=(4cosα,sinα),b=(sinβ,4cosβ),c=(cosβ,-4sinβ), (1)若a与b-2c垂直,求tan(α+β)的值; (2)求|b+c|的值. 20.(本小题满分12分)函数f(x)=3sin2x+π6的部分图像如图1-4所示. (1)写出f(x)的最小正周期及图中x0,y0的值; (2)求f(x)在区间-π2,-π12上的值和最小值. 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的夹角为. (1)求;(2)若,求的值. 22.(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向量). 函数 (1)求的对称轴。 (2)当时,求的值及对应的值。 参考答案 1-12BCDCDABDBDDC 填空 13141516 17解:(Ⅰ) 由,有,解得………………5分 (Ⅱ) ………………………………………10分 18解:(Ⅰ)∵A的坐标为(35,45),根据三角函数的定义可知,sinα=45,cosα=35 ∴1+sin2α1+cos2α=1+2sinαcosα2cos2α=4918.…………………………………6分 (Ⅱ)∵△AOB为正三角形,∴∠AOB=60°. ∴cos∠COB=cos(α+60°)=cosαcos60°-sinαsin60°.=35×12-45×32=3-4310 …………………………………12分 19解(1)b-2c=(sinβ-2cosβ,4cosβ+8sinβ), 又a与b-2c垂直, ∴4cosα(sinβ-2cosβ)+sinα(4cosβ+8sinβ)=0, 即4cosαsinβ-8cosαcosβ+4sinαcosβ+8sinαsinβ=0, ∴4sin(α+β)-8cos(α+β)=0, 得tan(α+β)=2. (2)由b+c=(sinβ+cosβ,4cosβ-4sinβ), ∴|b+c|=?sinβ+cosβ?2+16?cosβ-sinβ?2 =17-15sin2β, 当sin2β=-1时,|b+c|max=32=42. 20.解:(1)f(x)的最小正周期为π. x0=7π6,y0=3. (2)因为x∈-π2,-π12,所以2x+π6∈-5π6,0. 于是,当2x+π6=0, 即x=-π12时,f(x)取得值0; 当2x+π6=-π2, 即x=-π3时,f(x)取得最小值-3. 21.【答案】(1)-12;(2) 【解析】 试题分析:(1)由题意得, ∴ (2)∵,∴, ∴,∴, 22.(12分)(1)………….1 ………………………………….2 ……………………………………….4 ……………………7 (2) ………………………9 时的值为2…………………………………12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2017高一数学期中考试试卷答案 ★ 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附答案 ★ 高一期末数学考试题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末测试附答案 ★ 八年级下册期末数学试题附答案 ★ 小学一年级下数学测试卷与答案 ★ 高中数学集合与函数试卷及答案 ★ 2017年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北师大数学高一期末试卷 ★ 八年级下册数学试卷及答案

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1复数是高中代数的重要内容,在高考试题中约占8%-10%,一般的出一道基础题和一道中档题,经常与三角、解析几何、方程、不等式等知识综合.本章主要内容是复数的概念,复数的代数、几何、三角表示方法以及复数的运算.方程、方程组,数形结合,分域讨论,等价转化的数学思想与方法在本章中有突出的体现.而复数是代数,三角,解析几何知识,相互转化的枢纽,这对拓宽学生思路,提高学生解综合习题能力是有益的.数、式的运算和解方程,方程组,不等式是学好本章必须具有的基本技能.简化运算的意识也应进一步加强.在本章学习结束时,应该明确对二次三项式的因式分解和解一元二次方程与二项方程可以画上圆满的句号了,对向量的运算、曲线的复数形式的方程、复数集中的数列等边缘性的知识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1.知识网络图复数知识点网络图2.复数中的难点(1)复数的向量表示法的运算.对于复数的向量表示有些学生掌握得不好,对向量的运算的几何意义的灵活掌握有一定的困难.对此应认真体会复数向量运算的几何意义,对其灵活地加以证明.(2)复数三角形式的乘方和开方.有部分学生对运算法则知道,但对其灵活地运用有一定的困难,特别是开方运算,应对此认真地加以训练.(3)复数的辐角主值的求法.(4)利用复数的几何意义灵活地解决问题.复数可以用向量表示,同时复数的模和辐角都具有几何意义,对他们的理解和应用有一定难度,应认真加以体会.3.复数中的重点(1)理解好复数的概念,弄清实数、虚数、纯虚数的不同点.(2)熟练掌握复数三种表示法,以及它们间的互化,并能准确地求出复数的模和辐角.复数有代数,向量和三角三种表示法.特别是代数形式和三角形式的互化,以及求复数的模和辐角在解决具体问题时经常用到,是一个重点内容.(3)复数的三种表示法的各种运算,在运算中重视共轭复数以及模的有关性质.复数的运算是复数中的主要内容,掌握复数各种形式的运算,特别是复数运算的几何意义更是重点内容.(4)复数集中一元二次方程和二项方程的解法.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21、圆柱体:表面积:2πRr+2πRh体积:πR2h(R为圆柱体上下底圆半径,h为圆柱体高)2、圆锥体:表面积:πR2+πR[(h2+R2)的]体积:πR2h/3(r为圆锥体低圆半径,h为其高,3、a-边长,S=6a2,V=a34、长方体a-长,b-宽,c-高S=2(ab+ac+bc)V=abc5、棱柱S-h-高V=Sh6、棱锥S-h-高V=Sh/37、S1和S2-上、下h-高V=h[S1+S2+(S1S2)^1/2]/38、S1-上底面积,S2-下底面积,S0-中h-高,V=h(S1+S2+4S0)/69、圆柱r-底半径,h-高,C—底面周长S底—底面积,S侧—,S表—表面积C=2πrS底=πr2,S侧=Ch,S表=Ch+2S底,V=S底h=πr2h10、空心圆柱R-外圆半径,r-内圆半径h-高V=πh(R^2-r^2)11、r-底半径h-高V=πr^2h/312、r-上底半径,R-下底半径,h-高V=πh(R2+Rr+r2)/313、球r-半径d-直径V=4/3πr^3=πd^3/614、球缺h-球缺高,r-球半径,a-球缺底半径V=πh(3a2+h2)/6=πh2(3r-h)/315、球台r1和r2-球台上、下底半径h-高V=πh[3(r12+r22)+h2]/616、圆环体R-环体半径D-环体直径r-环体截面半径d-环体截面直径V=2π2Rr2=π2Dd2/417、桶状体D-桶腹直径d-桶底直径h-桶高V=πh(2D2+d2)/12,(母线是圆弧形,圆心是桶的中心)V=πh(2D2+Dd+3d2/4)/15(母线是抛物线形)高一数学期末必考的知识点概括3定义:从平面解析几何的角度来看,平面上的直线就是由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所表示的图形。求两条直线的交点,只需把这两个二元一次方程联立求解,当这个联立方程组无解时,两直线平行;有无穷多解时,两直线重合;只有一解时,两直线相交于一点。常用直线向上方向与X轴正向的夹角(叫直线的倾斜角)或该角的正切(称直线的斜率)来表示平面上直线(对于X轴)的倾斜程度。可以通过斜率来判断两条直线是否互相平行或互相垂直,也可计算它们的交角。直线与某个坐标轴的交点在该坐标轴上的坐标,称为直线在该坐标轴上的截距。直线在平面上的位置,由它的斜率和一个截距完全确定。在空间,两个平面相交时,交线为一条直线。因此,在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用两个表示平面的三元一次方程联立,作为它们相交所得直线的方程。表达式:斜截式:y=kx+b两点式:(y-y1)/(y1-y2)=(x-x1)/(x1-x2)点斜式:y-y1=k(x-x1)截距式:(x/a)+(y/b)=0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

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部分为: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第 2 页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第 3 页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第 4 页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第 5 页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第 6 页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全集与补集第 7 页(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第 8 页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第 9 页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第 10 页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第 11 页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第 12 页=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第 13 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第 14 页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函数的概念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第 15 页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数学 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1、x2、x3,则x1+x2+x3的值为()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因为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x1+x2+x3=0.

2.已知f(x)=-x-x3,x∈[a,b],且f(a)?f(b)<0,则f(x)=0在[a,b]内()

A.至少有一实数根 B.至多有一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惟一实数根

[答案]D

[解析]∵f(x)为单调减函数,

x∈[a,b]且f(a)?f(b)<0,

∴f(x)在[a,b]内有惟一实根x=0.

3.(09?天津理)设函数f(x)=13x-lnx(x>0)则y=f(x)()

A.在区间1e,1,(1,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1,(1,e)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

D.在区间1e,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

[答案]D

[解析]∵f(x)=13x-lnx(x>0),

∴f(e)=13e-1<0,

f(1)=13>0,f(1e)=13e+1>0,

∴f(x)在(1,e)内有零点,在(1e,1)内无零点.故选D.

4.(2010?天津文,4)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 B.(-1,0)

C.(0,1) D.(1,2)

[答案]C

[解析]∵f(0)=-1<0,f(1)=e-1>0,

即f(0)f(1)<0,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

5.若方程x2-3x+mx+m=0的两根均在(0,+∞)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1 >1 [答案]B

[解析]设方程x2+(m-3)x+m=0的两根为x1,x2,则有Δ=(m-3)2-4m≥0,且x1+x2=3-m>0,x1?x2=m>0,解得06.函数f(x)=(x-1)ln(x-2)x-3的零点有()

个 个

个 个

[答案]A

[解析]令f(x)=0得,(x-1)ln(x-2)x-3=0,

∴x-1=0或ln(x-2)=0,∴x=1或x=3,

∵x=1时,ln(x-2)无意义,

x=3时,分母为零,

∴1和3都不是f(x)的零点,∴f(x)无零点,故选A.

7.函数y=3x-1x2的一个零点是()

C.(-1,0) D.(1,0)

[答案]B

[点评]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

8.函数f(x)=ax2+bx+c,若f(1)>0,f(2)<0,则f(x)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仅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C

[解析]若a=0,则b≠0,此时f(x)=bx+c为单调函数,

∵f(1)>0,f(2)<0,∴f(x)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若a≠0,则f(x)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1)?f(2)>0,

∵f(1)>0,f(2)<0,∴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故选C.

9.(哈师大附中2009~2010高一期末)函数f(x)=2x-log12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14 ,12

,1 D.(1,2)

[答案]B

[解析]∵f14=214-log1214=42-2<0,f12=2-1>0,f(x)在x>0时连续,∴选B.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x -1 0 1 2 3

ex 1

A.(-1,0) B.(0,1)

C.(1,2) D.(2,3)

[答案]C

[解析]令f(x)=ex-x-2,则f(1)?f(2)=(e-3)(e2-4)<0,故选C.

二、填空题

11.方程2x=x3精确到的一个近似解是________.

[答案]

12.方程ex-x-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________个.

[答案]2

三、解答题

1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2x-x2=0在区间(-1,0)内的实数解(精确到).

[解析]令f(x)=2x-x2,∵f(-1)=2-1-(-1)2=-12<0,f(0)=1>0,

说明方程f(x)=0在区间(-1,0)内有一个零点.

取区间(-1,0)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再取(-1,)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同理,可得x0∈(,),x0∈(,),x0∈(,),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都是,所以方程2x-x2=0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14.证明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析]令f(x)=(x-2)(x-5)-1

∵f(2)=f(5)=-1<0,且f(0)=9>0.

f(6)=3>0.

∴f(x)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x)为二次函数,故f(x)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15.求函数y=x3-2x2-x+2的零点,并画出它的简图.

[解析]因为x3-2x2-x+2=x2(x-2)-(x-2)

=(x-2)(x2-1)=(x-2)(x-1)(x+1),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

3个零点把x轴分成4个区间:

(-∞,-1],[-1,1],[1,2],[2,+∞].

在这4个区间内,取x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的近似值)表:

x … -1 0 1 2 …

y … 0 2 0 0 …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6.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原方程为x3-4x2+x+5=0,令f(x)=x3-4x2+x+5.∵f(-1)=-1,f(0)=5,f(-1)?f(0)<0,∴函数f(x)在(-1,0)内有零点x0.

取(-1,0)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端点或中点横坐标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定区间

a0=-1,b0=0 f(-1)=-1,f(0)=5 [-1,0]

x0=-1+02=

f(x0)=>0 [-1,]

x1=-1+()2= f(x1)≈>0 [-1,]

x2=-1+()2= f(x2)≈>0 [-1,]

x3= f(x3)≈<0 [,]

∵|()|=<,

∴原方程在(-1,0)内精确到的近似解为.

17.若函数f(x)=log3(ax2-x+a)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f(x)=log3(ax2-x+a)有零点,

∴log3(ax2-x+a)=0有解.∴ax2-x+a=1有解.

当a=0时,x=-1.

当a≠0时,若ax2-x+a-1=0有解,

则Δ=1-4a(a-1)≥0,即4a2-4a-1≤0,

解得1-22≤a≤1+22且a≠0.

综上所述,1-22≤a≤1+22.

18.判断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无实数解;如果有,求出一个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设函数f(x)=x3-x-1,因为f(1)=-1<0,f()=>0,且函数f(x)=x3-x-1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实数解.

取区间(1,)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再取()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同理,可得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是,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下册期末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2020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汇总精选

★ 高一数学考试反思5篇

★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备考方法

★ 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5篇

★ 2020初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历史(人教版)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数学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

1、集合的含义:

“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

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x-3>2},{x|x-3>2},{(x,y)|y=x2+1}

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

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_>a}⑥[a,+∞)={_≥a}⑦(-∞,b)={_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 一年级数学 高效学习方法

1.先看专题一,整数指数幂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性质,以及一些常用公式,这公式不但在初中要求熟练掌握,高中的课程也是经常要用到的。

2.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不仅是初中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还是要学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个就要根据二次函数图像来理解了!解不等式的时候就要从先解方程的根开始,二次项系数大于0时,有个口诀得记下:“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

3.因式分解的方法这个比较重要,高中也是经常用的,比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常在做差变形是需要因式分解,还有解一元多次方程的时候往往也先需要分解因式,之后才能求出方程的根。

4.判别式很重要,不仅能判断二次方程的根有几个,大于零2个根;等于零1个根;小于零无根。而且还能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情况,人教版必修一就会学到。集合里面有许多题也要用到。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 高一数学知识点(考前必看)

★ 高一数学知识点小归纳

★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 高一数学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

★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新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

学习这件事不在乎有没有人教你,最重要的是在于你自己有没有觉悟和恒心。任何科目 学习 方法 其实都是一样的,不断的记忆与练习,使知识刻在脑海里。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 高一数学 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

1、集合的含义:

“集合”这个词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上体育课或者开会时老师经常喊的“全体集合”。

数学上的“集合”和这个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一个是动词一个是名词而已。

所以集合的含义是: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简称集,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

比如高一二班集合,那么所有高一二班的同学就构成了一个集合,每一个同学就称为这个集合的元素。

2、集合的表示

通常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用小写字母表示元素,如集合A={a,b,c}。

a、b、c就是集合A中的元素,记作a∈A,相反,d不属于集合A,记作d?A。

有一些特殊的集合需要记忆: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正整数集N_或N+

整数集Z有理数集Q实数集R

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

①列举法:{a,b,c……}

②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

如{x?R|x-3>2},{x|x-3>2},{(x,y)|y=x2+1}

③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

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x-3>2}或{x|x-3>2}

强调:描述法表示集合应注意集合的代表元素

A={(x,y)|y=x2+3x+2}与B={y|y=x2+3x+2}不同。

集合A中是数组元素(x,y),集合B中只有元素y。

3、集合的三个特性

(1)无序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没有顺序,如集合A={1,2},集合B={2,1},则集合A=B。

例题:集合A={1,2},B={a,b},若A=B,求a、b的值。

解:,A=B

注意:该题有两组解。

(2)互异性

指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A={2,2}只能表示为{2}

(3)确定性

集合的确定性是指组成集合的元素的性质必须明确,不允许有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的情况。

高一数学知识点整理

考点一、映射的概念

1.了解对应大千世界的对应共分四类,分别是:一对一多对一一对多多对多

2.映射:设A和B是两个非空集合,如果按照某种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元素x,在集合B中都存在的一个元素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映射(mapping).映射是特殊的对应,简称“对一”的对应。包括:一对一多对一

考点二、函数的概念

1.函数:设A和B是两个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存在确定的数y与之对应,那么,就称对应f:A→B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y=f(x),xA.其中x叫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的值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叫做函数的值域。函数是特殊的映射,是非空数集A到非空数集B的映射。

2.函数的三要素:定义域、值域、对应关系。这是判断两个函数是否为同一函数的依据。

3.区间的概念:设a,bR,且a

①(a,b)={xa

⑤(a,+∞)={_>a}⑥[a,+∞)={_≥a}⑦(-∞,b)={_

考点三、函数的表示方法

1.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列表法图象法解析法

2.分段函数:定义域的不同部分,有不同的对应法则的函数。注意两点: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不要误认为是几个函数。②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各段定义域的并集,值域是各段值域的并集。

考点四、求定义域的几种情况

①若f(x)是整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实数集R;

②若f(x)是分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分母不等于0的实数集;

③若f(x)是二次根式,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根号内的式子大于或等于0的实数集合;

④若f(x)是对数函数,真数应大于零。

⑤.因为零的零次幂没有意义,所以底数和指数不能同时为零。

⑥若f(x)是由几个部分的数学式子构成的,则函数的定义域是使各部分式子都有意义的实数集合;

⑦若f(x)是由实际问题抽象出来的函数,则函数的定义域应符合实际问题

高 一年级数学 高效学习方法

1.先看专题一,整数指数幂的有关概念和运算性质,以及一些常用公式,这公式不但在初中要求熟练掌握,高中的课程也是经常要用到的。

2.二次函数,二次方程不仅是初中重点,也是难点。在高中还是要学的内容,并且增加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这个就要根据二次函数图像来理解了!解不等式的时候就要从先解方程的根开始,二次项系数大于0时,有个口诀得记下:“大于号取两边,小于号取中间”。

3.因式分解的方法这个比较重要,高中也是经常用的,比如证明函数的单调性,常在做差变形是需要因式分解,还有解一元多次方程的时候往往也先需要分解因式,之后才能求出方程的根。

4.判别式很重要,不仅能判断二次方程的根有几个,大于零2个根;等于零1个根;小于零无根。而且还能判断二次函数零点的情况,人教版必修一就会学到。集合里面有许多题也要用到。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期末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

★ 高一数学知识点(考前必看)

★ 高一数学知识点小归纳

★ 高一下学期数学知识点

★ 高一数学考试必考的知识点概括

★ 高一数学知识点全面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新总结

★ 高一数学知识点汇总大全

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部分为: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第 2 页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第 3 页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第 4 页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第 5 页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第 6 页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全集与补集第 7 页(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第 8 页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第 9 页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第 10 页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第 11 页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第 12 页=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第 13 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第 14 页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函数的概念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第 15 页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高一上期中数学期末考到哪第四章。根据查询相关资料显示,高一上期中数学期末考到哪第四章的第5单元。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试卷反映出学与教的总体情况: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能力较差;在课后作练习不看书复习,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对教材不熟悉。2.很多学生习惯“记忆知识”,缺少理解,学习方法不正确。

3.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多题目都是直接来自于书中课文,但学生却在很多地方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很多知识遗漏点,这为下学期的会考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有10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

第二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5分。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②不等式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在试题内容的编排上,较有层次性、灵活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题较恰当,内容全面,着重考察了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方程、圆的相关性质等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从整体来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重点考查,也重视应用题的的考查,向高考的命题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份较好的高一期末考试试卷。选择题部分平均分大约在24分,题目相对简单,错误集中在第4,10题。其中第4题是对“空间四边形”的认识,属于概念题,学生对这一基础概念把握不够导致错误;第10题借助长方体考查空间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性质,A、B选项较易排除,C选项可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结论,而其中的转化恰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导致学生错选C选项。

填空题均分约为15分,错误题目主要集中在第11、18题。第11题将异面直线的概念和四棱台的定义结合起来考查,究其错误之根本:学生只根据图形直观判断异面直线的条数,并没有深入兼顾“四棱台”的定义;第18题重在考察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该方面有欠缺,只会“照葫芦画瓢”直接对已知条件进行模仿。解答题第19题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常规题,相对简单,学生在该题中得分较高;相对存在的问题是计算中较粗心,或者是忘记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第20题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80%的学生能够得满分。该题的思路相对简单,只需把握证明线面平行的两个途径: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或者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出错学生在证明线线平行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正方体这一载体,而是利用角度相等、三角形全等等平面几何中的方法来证明直线的平行。

第21题学生失分较多,均分在5分左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灵活应用,同时结合了圆的几何性质。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直线过一点设直线方程时无从下手;(2)对于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圆心距、弦长的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不会熟练应用;(3)即使设出直线方程,却忽略了对直线斜率不存在进行分类讨论,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能得满分的原因。

第22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均分在8分左右。本题为立体几何考查题,同时涉及了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解。第一个问题中可通过假设得出结论再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亦可从结论推出棱BC所满足的条件;第二个问题须熟练应用长方体、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第23题是以实际生活中的装修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能力,同时会应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得分不尽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最后一道题难度大,数字复杂,没有努力思考就放弃;(2)一些学生在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时仍存在问题,同时数据相对复杂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3)学生在理解实际题意时也存在问题,忽略了题目中“冰箱直立通过过道”这一条件。

二、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1)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课改的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空间知识时许多问题可以由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的结论类比推理得到,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理。

2、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

4、关注差生,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5、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

【 #高一# 导语】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幻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高一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年级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题》,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5分,共6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设集合,则 (A)(B)(C)(D) 2.在空间内,可以确定一个平面的条件是 (A)三条直线,它们两两相交,但不交于同一点 (B)三条直线,其中的一条与另外两条直线分别相交 (C)三个点(D)两两相交的三条直线 3.已知集合{正方体},{长方体},{正四棱柱},{直平行六面体},则 (A)(B) (C)(D)它们之间不都存在包含关系 4.已知直线经过点,,则该直线的倾斜角为 (A)(B)(C)(D) 5.函数的定义域为 (A)(B)(C)(D) 6.已知三点在同一直线上,则实数的值是 (A)(B)(C)(D)不确定 7.已知,且,则等于 (A)(B)(C)(D) 8.直线通过第二、三、四象限,则系数需满足条件 (A)(B)(C)同号(D) 9.函数与的图象如下左图,则函数的图象可能是 (A)经过定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B)经过任意两个不同的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 表示 (C)不经过原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D)经过点的直线都可以用方程表示 11.已知正三棱锥中,,且两两垂直,则该三棱锥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A)(B) (C)(D) 12.如图,三棱柱中,是棱的中点,平面分此棱柱为上下两部分,则这上下两部分体积的比为 (A)(B) (C)(D) 第Ⅱ卷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比较大小:(在空格处填上“”或“”号). 14.设、是两条不同的直线,、是两个不同的平面.给出下列四个命题: ①若,,则;②若,,则; ③若//,//,则//;④若,则. 则正确的命题为.(填写命题的序号) 15.无论实数()取何值,直线恒过定点. 16.如图,网格纸上小正方形的边长为,用粗线画出了某多面体的三视图,则该多面体最长的棱长为.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共70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小题满分10分) 求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18.(本小题满分12分) 若非空集合,集合,且,求实数.的取值. 19.(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中,分别为的中点, 用坐标法证明: 20.(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所示,已知空间四边形,分别是边的中点,分别是边上的点,且, 求证: (Ⅰ)四边形为梯形; (Ⅱ)直线交于一点. 21.(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在四面体中,,⊥,且分别是的中点, 求证: (Ⅰ)直线∥面; (Ⅱ)面⊥面. 22.(本小题满分12分) 如图,直三棱柱中,,分别是,的中点. (Ⅰ)证明:平面; (Ⅱ)设,,求三棱锥的体积. 【答案】 一.选择题 DACBDBACABCB 二.填空题 .②④. 三.解答题 17. 解:设,因为,所以 则,当时,取最小值,当时,取值. 18. 解: (1)当时,有,即; (2)当时,有,即; (3)当时,有,即. 19. 解:以为原点,为轴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如图所示: 设,则,于是 所以 (Ⅱ)由(Ⅰ)可得相交于一点,因为面,面, 面面,所以,所以直线交于一点. 21.证明:(Ⅰ)分别是的中点,所以,又面,面,所以直线∥面; (Ⅱ)⊥,所以⊥,又,所以⊥,且,所以⊥面,又面,所以面⊥面. 22.证明:(Ⅰ)连接交于,可得,又面,面,所以平面; 【二】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中.) 1.若直线x=1的倾斜角为α,则α=() A.0°B.45°C.90°D.不存在 2.如图(1)、(2)、(3)、(4)为四个几何体的三视图,根据三视图可以判断这四个几何体依次分别为 A.三棱台、三棱柱、圆锥、圆台B.三棱台、三棱锥、圆锥、圆台 C.三棱柱、四棱锥、圆锥、圆台D.三棱柱、三棱台、圆锥、圆台 3.过点P(a,5)作圆(x+2)2+(y-1)2=4的切线,切线长为,则a等于() A.-1B.-2C.-3D.0 4.已知是两条不同直线,是三个不同平面,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A.B. C.D. 5.若直线与圆有公共点,则() A.B.C.D. 6.若直线l1:ax+(1-a)y=3,与l2:(a-1)x+(2a+3)y=2互相垂直,则a的值为() A.-3B.1C.0或-D.1或-3 7.已知满足,则直线*定点() A.B.C.D. 8.各顶点都在一个球面上的正四棱柱(底面是正方形,侧棱垂直于底面)高为4,体积为16,则这个球的表面积是() A.32B.24C.20D.16 9.过点且在两坐标轴上截距的绝对值相等的直线有() 条条条条 10.直角梯形的一个内角为45°,下底长为上底长的,此梯形绕下底所在直线旋转一周所成的旋转体表面积为(5+),则旋转体的体积为() A.2B.C.D. 11.将一张画有直角坐标系的图纸折叠一次,使得点与点B(4,0)重合.若此时点与点重合,则的值为() . 12.如图,动点在正方体的对角线上,过点作垂直于平面的直线,与正方体表面相交于.设,,则函数的图象大致是() 选择题答题卡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13.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点关于原点的对成点为B,则是. 14.空间四边形ABCD中,E、F、G、H分别是AB、BC、CD、DA的中点,若AC=BD=a,且AC与BD所成的角为60o,则四边形EFGH的面积是. 15.已知两圆和相交于两点,则公共弦所在直线的直线方程是. 16.已知异面直线、所成的角为,则过空间一点P且与、所成的角都为的 直线有条.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边及对角线都相等,AC和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Ⅰ)求直线的方程; (Ⅱ)求与直线切于点(2,2),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的菱形,又,且PD=CD,点M、N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 (Ⅰ)证明:DN//平面PMB; (Ⅱ)证明:平面PMB平面PAD; 20.(本题满分14分) 求半径为4,与圆x2+y2―4x―2y―4=0相切,且和直线y=0相切的圆的方程. 兰州一中2014-2015-1学期高一年级期末数学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填在试卷的答题卡中.) 题号123456789101112 答案CCBDADCBCDA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4分,共16分。).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48分,解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 17.(本题满分10分) 已知空间四边形ABCD的各边及对角线都相等,AC和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 解:过点A作AO垂直于平面BCD,垂足为O, 连结CO,则CO是AC在平面BCD上的射影, 所以就是AC和平面BCD所成角……………..2分 设空间四边形ABCD的边长为,连结OB,OD,由AB=AC=AD,易知全等, 所以OB=OC=OD,即O是的中心………………..4分 在中,可以计算出……………………………..7分 在中,, ,即AC和平面BCD所成角的余弦值为………10分 18.(本题满分12分) 已知直线经过点,且斜率为. (Ⅰ)求直线的方程; (Ⅱ)求与直线切于点(2,2),圆心在直线上的圆的方程. 解:(Ⅰ)由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得 整理,得所求直线方程为……………4分 (Ⅱ)过点(2,2)与垂直的直线方程为, 由得圆心为(5,6), ∴半径, 故所求圆的方程为.………..……12分 19.(本题满分12分) 已知四棱锥P-ABCD,底面ABCD是的菱形,又,且PD=CD,点M、N分别是棱AD、PC的中点. (Ⅰ)证明:DN//平面PMB; (Ⅱ)证明:平面PMB平面PAD; 解:(Ⅰ)证明:取PB中点Q,连结MQ、NQ,因为 M、N分别是棱AD、PC中点,所以 QN//BC//MD,且QN=MD,于是DN//MQ. . …………………6分 (Ⅱ) 又因为底面ABCD是的菱形,且M为中点, 所以.又所以. ………………12分 20.(本题满分14分)求半径为4,与圆x2+y2―4x―2y―4=0相切,且和直线y=0相切的圆的方程. 解:圆x2+y2―4x―2y―4=0的圆心为O2(2,1),半径为3, 由于所求圆与直线y=0相切,且半径为4, 则可设圆心坐标为O1(a,4),O1(a,-4).……………………………………4分 ①若两圆内切,则|O1O2|=4-3=1. 即(a-2)2+(4-1)2=12,或(a-2)2+(-4-1)2=12. 显然两方程都无解.……………………………………………………………….9分 ②若两圆外切,则|O1O2|=4+3=7. 即(a-2)2+(4-1)2=72,或(a-2)2+(-4-1)2=72.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一)

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地理试卷的命题范围主要考查了人教版必修1的相关知识,试卷从面向学生的测试角度命题,覆盖的知识面较为合理,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总体难度不大,但是比较灵活多变,区分度较好。充满新课程的气息。减少对死记硬背知识的考查比例、突出能力学习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理解能力,应为一份令人较为满意的试题。

一、试卷特点分析

本次地理试题总分为100分,其中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非选择题为25、26、27、28四大题共50分。

1.注重基础

试题的考点覆盖了半期所学的重要知识点,对重点章节有所倾斜,重要图表都有所涉猎。重点强调基础,考查基本能力,会运用所学知识简单分析问题。目的是引导学生掌握必须的地理知识,重视分析问题能力的培养。

2.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当前教育教学实践探究的热点和焦点问题。在整套试卷中,不少题目体现了课改的意识,考查了学生运用自己所学的地理知识简单分析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有利于对学生进行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

3.反映学科特色,突出地图的重要性

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地理图表的阅读、分析、归纳、概括是培养和发展地理形象思维的重要途径,试卷中有19道题是直接利用图来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4.转换提问的角度,考查学生的反应能力和理解能力

教学中强调尽量避免机械地记忆知识,这就要求试题应引导学生灵活地理解、领悟和掌握运用知识。这些试题的呈现方式新颖、灵活,联系学生的生活体验和生产生活实际。这些均不能直接在书上找到答案,而需要学生多思考。

二、试卷反映出学与教的总体情况:

1.学生在课堂上阅读课文的能力较差;在课后作练习不看书复习,导致基础知识不牢,对教材不熟悉。2.很多学生习惯“记忆知识”,缺少理解,学习方法不正确。

3.读图分析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非常薄弱。这次考试以基础知识为主,很多题目都是直接来自于书中课文,但学生却在很多地方失分,可以看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还是欠缺。同时也发现了学生的很多知识遗漏点,这为下学期的会考复习有很大的帮助。

三、今后教学过程中的改进措施学生答题中反映出来的问题,也正反映了教学的薄弱环节,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对以下几个方面应予以重视:

1.把握新考纲,明确方向。新课程标准是高考命题的依据,我们要充分重视它在高考复习中的指挥棒作用,要依据标准及考纲要求对考试性质、考试要求、考试内容、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等作认真分析研究,对比新旧教材异同,把握变化趋势,这样在上课和复习时才能做到准确把握命题指导思想,高屋建瓴,提高备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2.立足课堂,提高教学的实效性。鉴于地理学科的学科特点,高一学生受初中地理是“副科”思想的影响,不少学生对地理并不是很重视。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纠正这种错误的思想,端正学习态度。同时,要立足课堂向课堂要效益,一方面多与学生交流,上课时注重对学生的鼓励,找出学生的闪光点,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有成就感,提升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效率。另一方面加强课堂的管理。

3、加强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训练和基本能力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切实实让学生掌握应该学好的地理概念,加强基础知识的理解性教学。以便学生形成正确清晰的地理概念、规范的地理语言。

4、加强阅读、析图和判读图表能力的培养。地图、地理图表是地理教学中最常用的工具,是知识量最丰富的载体。正确阅读分析地图和地理图表,既是培养学生地理基本技能的需要,也是促成学生具有地理品德和地理行为素质的知识源泉。因此,在平时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地图和地理图表能力的培养,既能把具体地理事物的分布落实到地图上,又能读懂各种地理示意图,明白其含义。当然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在平时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二)

一、卷面印象:

测试卷紧扣新课程理念,从概念、计算、应用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双基"、思维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并综合考查了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试题做到了不偏、不难、不怪。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增加了灵活性,另外试题具有一定的弹性和开放性,给学生留有自由选择解决问题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第一大题:选择题共有10个小题。考查内容覆盖面广,全面且具有典型性,全面考查了学生对数学教材中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基本技能形成情况及数学符号语言的规范书写。

第二大题:包括5个小题,每题5分,共计25分。考查了集合运算及解不等式和函数的相关概念。

典型错误分析:①对"A包含于B"符号的理解不够准确。②不等式计算错误。

教学建议:①落实数学概念的教学,让每位学生都能准确把握定义的内涵和外延。②强化学生的计算能力,避免计算错误。

第三大题:考查了作二次函数的图象,并结合图象指出函数的单调区间和值域。

典型错误分析:①不会做出函数图象。②对区间概念的理解欠缺。③不会利用图象观察得出区域。④不会将二次函数配方成顶点式。⑤不会设与已知直线平行的直线方程。⑥对点在直线上的理解不到位。

教学建议及改进:

①落实基础知识、基本概念、不要怕简单。

基础知识要在"准确上"下功夫,基本概念要在理解上记,严谨的数学教学风格要通过严格科学的训练来养成,要舍得给基础知识训练花更多时间,不要觉得简单就一带而过。

②加强计算,提高运算能力。

计算能力偏弱,计算合理性不够,这些在考试时,时有发生。对此平时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计算能力的培养,学会主动寻求合理,简捷的运算途径。

③要求学生人人必备"错题本和典型例习题本"这是提高数学素养和成绩的有效方法。要求学生建立使用好两本,考前认真复习,不将错题带入考场。

④课堂教学应当面向全体学生。如果做不到,至少要让85%的学生听懂,15%的学生有所收获,这样教师课前应充分备课,既要为优等生准备额外的试题,也要为后进生准备基础题。

⑤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

平均成绩的好坏很大程度取决与后进生的成绩,所以课堂及课后应重视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根据课堂教学与学生作业、练习等反馈信息。经常地、及时地、有目的地对学困生进行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的缺漏,改进学习方法,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成绩。

三、改进措施:

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注重数形结合,一定要将数学只是讲透,并且注重循序渐进。今年恰逢新课改,教学进度快,容量过大,都是导致学生对知识理解、消化不够的主要原因。那么在新课标理念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确是当今教学中遇到的难题。

另外,新课标提出,人人学习生活中的数学,人人学习有用的数学。数学是为生活服务的,数学课堂必须贴近生活实际。但我们的课堂更多的是为数学知识服务、为高考服务而没有为数学服务。本次考试让我们对新课标的含义理解的更深刻,明确了努力方向。只有踏踏实实学习新课标,并真正落实到课堂,课改才会为我们的课堂带来改变,才会改变我们的教学,改变我们的学生,迎来喜人的课改硕果。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三)

一、试卷分析

在试题内容的编排上,较有层次性、灵活性。试题难度适中,选题较恰当,内容全面,着重考察了空间几何体、点线面位置关系、直线方程、圆的相关性质等基础知识与一些基本技巧,同时也考查了分类讨论、数形结合等重要的数学思想。从整体来看,着重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方法的同时,注意对学生进行能力考查,且对重点知识和重要方法进行重点考查,也重视应用题的的考查,向高考的命题方向靠拢,有一定的综合性,是一份较好的高一期末考试试卷。选择题部分平均分大约在24分,题目相对简单,错误集中在第4,10题。其中第4题是对“空间四边形”的认识,属于概念题,学生对这一基础概念把握不够导致错误;第10题借助长方体考查空间几何中的一些基本性质,A、B选项较易排除,C选项可利用三棱锥的体积公式计算出结论,而其中的转化恰好是学生的一个难点,导致学生错选C选项。

填空题均分约为15分,错误题目主要集中在第11、18题。第11题将异面直线的概念和四棱台的定义结合起来考查,究其错误之根本:学生只根据图形直观判断异面直线的条数,并没有深入兼顾“四棱台”的定义;第18题重在考察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但大部分学生在该方面有欠缺,只会“照葫芦画瓢”直接对已知条件进行模仿。解答题第19题考查两直线平行的基本条件,是一个常规题,相对简单,学生在该题中得分较高;相对存在的问题是计算中较粗心,或者是忘记两直线平行的充要条件。第20题以正方体为载体考查线面平行的证明,80%的学生能够得满分。该题的思路相对简单,只需把握证明线面平行的两个途径:利用面面平行的定义或者线面平行的判定定理即可。出错学生在证明线线平行的过程中不能很好的利用正方体这一载体,而是利用角度相等、三角形全等等平面几何中的方法来证明直线的平行。

第21题学生失分较多,均分在5分左右。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对直线方程的灵活应用,同时结合了圆的几何性质。学生的问题主要存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已知直线过一点设直线方程时无从下手;(2)对于圆的一个重要性质(圆心距、弦长的一半、半径构成直角三角形)不会熟练应用;(3)即使设出直线方程,却忽略了对直线斜率不存在进行分类讨论,这也是大多数学生不能得满分的原因。

第22题学生得分情况较好,均分在8分左右。本题为立体几何考查题,同时涉及了空间几何体的体积求解。第一个问题中可通过假设得出结论再证明结论的正确性,亦可从结论推出棱BC所满足的条件;第二个问题须熟练应用长方体、四棱锥的体积公式。

第23题是以实际生活中的装修问题为背景,考查学生建立直角坐标系的能力,同时会应用坐标法解决实际问题。学生得分不尽人意,存在以下问题:(1)部分学生存在畏难情绪,感觉最后一道题难度大,数字复杂,没有努力思考就放弃;(2)一些学生在建立合理的坐标系时仍存在问题,同时数据相对复杂也是本题的一个难点;(3)学生在理解实际题意时也存在问题,忽略了题目中“冰箱直立通过过道”这一条件。

二、今后应注意方向及采取措施:

(1)对学生来说

1、围绕双基,继续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解题技巧和运算能力,;

2、根据学生层次进行有侧重的训练,如对优等生加强解综合题的分析问题的思路、想法训练,侧重对思路的归纳。对数学学困生侧重基础知识的训练。

3、加强心理疏导,针对不同学生的心理问题提出合理化改进措施,多沟通、勤鼓励安慰,树立学习信心。

4、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2)对老师来说:

1、加强教材的研究,把握教材的编写目的和课改的方向,注重对学生能力的提高,例如在学习空间知识时许多问题可以由平面几何的一些基本的结论类比推理得到,可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推理。

2、注意课堂教学的组织,改变“老师只管给,不管学生是否消化”的课堂教学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3、注意鼓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培养学生主动地消化,去猎取知识的能力。否则,就算你老师讲的天花乱坠,成绩也难以提得上来。

4、关注差生,设法减少两极分化现象。

5、重视应用题的教学。引导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相关学科和生活、生产实际中去,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高一数学上册期末考试部分为:一、集合有关概念1、集合的含义:某些指定的对象集在一起就成为一个集合,其中每一个对象叫元素。2、集合的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元素的确定性; 2.元素的互异性; 3.元素的无序性说明:(1)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任何一个对象或者是或者不是这个给定的集合的元素。(2)任何一个给定的集合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对象,相同的对象归入一个集合时,仅算一个元素。(3)集合中的元素是平等的,没有先后顺序,因此判定两个集合是否一样,仅需比较它们的元素是否一样,不需考查排列顺序是否一样。(4)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使集合本身具有了确定性和整体性。3、集合的表示:{ … } 如{我校的篮球队员},{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1. 用拉丁字母表示集合:A={我校的篮球第 2 页队员}B={12345}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与描述法。注意啊:常用数集及其记法: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 记作:N正整数集 N*或 N+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实数集R关于“属于”的概念集合的元素通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表示,如:a是集合A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 记作 a∈A ,相反,a不属于集合A 记作 a?A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第 3 页然后用一个大括号括上。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公共属性描述出来,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用确定的条件表示某些对象是否属于这个集合的方法。①语言描述法:例:{不是直角三角形的三角形}②数学式子描述法:例:不等式x-3>2的解集是{x?R| x-3>2}或{x| x-3>2}4、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 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2.无限集 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第 4 页3.空集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 例:{x|x2=-5}二、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包含”关系子集注意: 有两种可能(1)A是B的一部分,;(2)A与B是同一集合。反之: 集合A不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不包含集合A记作A B或B A2.“相等”关系(5≥5,且5≤5,则5=5)实例:设 A={x|x2-1=0} B={-11} “元素相同”结论:对于两个集合A与B,如果集合A的第 5 页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我们就说集合A等于集合B,即:A=B① 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A?A②真子集:如果A?B且A? B那就说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记作A B(或B A)③如果 A?B B?C 那么 A?C④ 如果A?B 同时 B?A 那么A=B3.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三、集合的运算第 6 页1.交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A且属于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交集.记作A∩B(读作”A交B”),即A∩B={x|x∈A,且x∈B}.2、并集的定义: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所组成的集合,叫做AB的并集。记作:A∪B(读作”A并B”),即A∪B={x|x∈A,或x∈B}.3、交集与并集的性质:A∩A = A A∩φ= φ A∩B = B∩A,A∪A = AA∪φ= A A∪B = B∪、全集与补集第 7 页(1)补集:设S是一个集合,A是S的一个子集(即 ),由S中所有不属于A的元素组成的集合,叫做S中子集A的补集(或余集)记作: CSA 即 CSA ={x ? x?S且 x?A}(2)全集:如果集合S含有我们所要研究的各个集合的全部元素,这个集合就可以看作一个全集。通常用U来表示。(3)性质:⑴CU(C UA)=A ⑵(C UA)∩A= ⑶(CUA)∪A=U二、函数的有关概念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个确定的对应关系f,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在集合B中都有第 8 页唯一确定的数f(x)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A→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 y=f(x),x∈A.其中,x叫做自变量,x的取值范围A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的值相对应的`y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x)| x∈A }叫做函数的值域.三角函数公式两角和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sin(A-B)=sinAcosB-sinBcosAcos(A+B)=cosAcosB-sinAsinB cos(A-B)=cosAcosB+sinAsinBtan(A+B)=(tanA+tanB)/(1-tanAtanB) t第 9 页an(A-B)=(tanA-tanB)/(1+tanAtanB)ctg(A+B)=(ctgActgB-1)/(ctgB+ctgA) ctg(A-B)=(ctgActgB+1)/(ctgB-ctgA)倍角公式tan2A=2tanA/(1-tan2A) ctg2A=(ctg2A-1)/2ctgacos2a=cos2a-sin2a=2cos2a-1=1-2sin2a半角公式sin(A/2)=√((1-cosA)/2) sin(A/2)=-√((1-cosA)/2)cos(A/2)=√((1+cosA)/2) cos(A/2)=-√((第 10 页1+cosA)/2)tan(A/2)=√((1-cosA)/((1+cosA)) tan(A/2)=-√((1-cosA)/((1+cosA))ctg(A/2)=√((1+cosA)/((1-cosA)) ctg(A/2)=-√((1+cosA)/((1-cosA))和差化积2sinAcosB=sin(A+B)+sin(A-B) 2cosAsinB=sin(A+B)-sin(A-B)2cosAcosB=cos(A+B)-sin(A-B) -2sinAsinB=cos(A+B)-cos(A-B)sinA+sinB=2sin((A+B)/2)cos((A-B)/2 cosA+cosB=2cos((A+B)/2)sin((A-B)/2)第 11 页tanA+tanB=sin(A+B)/cosAcosB tanA-tanB=sin(A-B)/cosAcosBctgA+ctgBsin(A+B)/sinAsinB -ctgA+ctgBsin(A+B)/sinAsinB某些数列前n项和1+2+3+4+5+6+7+8+9+…+n=n(n+1)/2 1+3+5+7+9+11+13+15+…+(2n-1)=n22+4+6+8+10+12+14+…+(2n)=n(n+1) 12+22+32+42+52+62+72+82+…+n2=n(n+1)(2n+1)/613+23+33+43+53+63+…n3=n2(n+1)2/4 1*2+2*3+3*4+4*5+5*6+6*7+…+n(n+1)第 12 页=n(n+1)(n+2)/3正弦定理 a/sinA=b/sinB=c/sinC=2R 注: 其中 R 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余弦定理 b2=a2+c2-2accosB 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弧长公式 l=a*r 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 >0 扇形面积公式 s=1/2*l*r乘法与因式分 a2-b2=(a+b)(a-b) a3+b3=(a+b)(a2-ab+b2) a3-b3=(a-b(a2+ab+b2)三角不等式 |a+b|≤|a|+|b| |a-b|≤|a|+|b| |a|≤b<=>-b≤a≤b|a-b|≥|a|-|b| -|a|≤a≤|a|第 13 页一元二次方程的解 -b+√(b2-4ac)/2a -b-√(b2-4ac)/2a根与系数的关系 X1+X2=-b/a X1*X2=c/a 注:韦达定理判别式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b2-4ac<0 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降幂公式(sin^2)x=1-cos2x/2(cos^2)x=i=cos2x/2第 14 页万能公式令tan(a/2)=tsina=2t/(1+t^2)cosa=(1-t^2)/(1+t^2)tana=2t/(1-t^2)§、函数的概念1、 设A、B是非空的数集,如果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使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在集合B中都有惟一确定的数和它对应,那么就称为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2、 一个函数的构成要素为:定义域、对第 15 页应关系、值域.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相同,并且对应关系完全一致,则称这两个函数相等.§、函数的表示法1、 函数的三种表示方法:解析法、图象法、列表法.§、单调性与最大(小)值1、 注意函数单调性证明的一般格式:§、奇偶性1、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偶函数.偶函数图象关于轴对称.2、 一般地,如果对于函数的定义域内任意一个,都有,那么就称函数为奇函数.奇函数图象关于原点对称.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卷

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试题(A卷)班级姓名分数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答案正确,每小题3分,共36分)1.已知集合M={},集合N={},则M()。(A){}(B){}(C){}(D)2.如图,U是全集,M、P、S是U的三个子集,则阴影部分所表示的集合是()(A)(M(B)(M(C)(MP)(CUS)(D)(MP)(CUS)3.若函数y=f(x)的定义域是[2,4],y=f(logx)的定义域是()(A)[,1](B)[4,16](C)[](D)[2,4]4.下列函数中,值域是R+的是()(A)y=(B)y=2x+3x)(C)y=x2+x+1(D)y=5.已知的三个内角分别是A、B、C,B=60°是A、B、C的大小成等差数列的()(A)充分非必要条件(B)必要非充分条件(C)充要条件(D)既非充分也非必要条件6.设偶函数f(x)的定义域为R,当x时f(x)是增函数,则f(-2),f(),f(-3)的大小关系是()(A)f()>f(-3)>f(-2)(B)f()>f(-2)>f(-3)(C)f()0且a)的图象经过点(1,7),其反函数的图象经过点(4,0),则ab=15.函数y=log(log)的定义域为16.定义运算法则如下:a则M+N=三、解答题(本大题共48分)17.(1)数列{a¬n}满足(2)数列{a¬n}满足(3)数列{an}满足,a1=1,记数列{an}的前n项和为Sn,当时,满足.求Sn18.已知函数f(x)=loga.(1)求f(x)的定义域;(2)判断并证明f(x)的奇偶性。(本题10分)19.北京市的一家报刊摊点,从报社买进《北京日报》的价格是每份元,卖出的价格是每份元,卖不掉的报纸可以以每份元的价格退回报社。在一个月(以30天计算)里,有20天每天可卖出400份,其余10天每天只能卖出250份,但每天从报社买进的份数必须相同,这个推主每天从报社买进多少份,才能使每月所获的利润最大?并计算他一个月最多可赚得多少元?(本题10分)20.设有两个集合A={x},B={x},若AB=B,求a的取值范围。(本题10分)21.(本小题满分12分)已知等差数列{an}满足数列{bn}满足(Ⅰ)求数列{bn}的通项公式;(Ⅱ)设cn=anbn,Sn为数列{c¬n}的前n项,求Sn。

心无旁骛,全力以赴,争分夺秒,顽强拼搏脚踏实地,不骄不躁,长风破浪,直济沧海,我们,注定成功!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 高一数学 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

1.若函数f(x)是奇函数,且有三个零点x1、x2、x3,则x1+x2+x3的值为()

D.不确定

[答案]B

[解析]因为f(x)是奇函数,其图象关于原点对称,它有三个零点,即f(x)的图象与x轴有三个交点,故必有一个为原点另两个横坐标互为相反数.

∴x1+x2+x3=0.

2.已知f(x)=-x-x3,x∈[a,b],且f(a)?f(b)<0,则f(x)=0在[a,b]内()

A.至少有一实数根 B.至多有一实数根

C.没有实数根 D.有惟一实数根

[答案]D

[解析]∵f(x)为单调减函数,

x∈[a,b]且f(a)?f(b)<0,

∴f(x)在[a,b]内有惟一实根x=0.

3.(09?天津理)设函数f(x)=13x-lnx(x>0)则y=f(x)()

A.在区间1e,1,(1,e)内均有零点

B.在区间1e,1,(1,e)内均无零点

C.在区间1e,1内有零点;在区间(1,e)内无零点

D.在区间1e,1内无零点,在区间(1,e)内有零点

[答案]D

[解析]∵f(x)=13x-lnx(x>0),

∴f(e)=13e-1<0,

f(1)=13>0,f(1e)=13e+1>0,

∴f(x)在(1,e)内有零点,在(1e,1)内无零点.故选D.

4.(2010?天津文,4)函数f(x)=ex+x-2的零点所在的一个区间是()

A.(-2,-1) B.(-1,0)

C.(0,1) D.(1,2)

[答案]C

[解析]∵f(0)=-1<0,f(1)=e-1>0,

即f(0)f(1)<0,

∴由零点定理知,该函数零点在区间(0,1)内.

5.若方程x2-3x+mx+m=0的两根均在(0,+∞)内,则m的取值范围是()

≤1 >1 [答案]B

[解析]设方程x2+(m-3)x+m=0的两根为x1,x2,则有Δ=(m-3)2-4m≥0,且x1+x2=3-m>0,x1?x2=m>0,解得06.函数f(x)=(x-1)ln(x-2)x-3的零点有()

个 个

个 个

[答案]A

[解析]令f(x)=0得,(x-1)ln(x-2)x-3=0,

∴x-1=0或ln(x-2)=0,∴x=1或x=3,

∵x=1时,ln(x-2)无意义,

x=3时,分母为零,

∴1和3都不是f(x)的零点,∴f(x)无零点,故选A.

7.函数y=3x-1x2的一个零点是()

C.(-1,0) D.(1,0)

[答案]B

[点评]要准确掌握概念,“零点”是一个数,不是一个点.

8.函数f(x)=ax2+bx+c,若f(1)>0,f(2)<0,则f(x)在(1,2)上零点的个数为()

A.至多有一个 B.有一个或两个

C.有且仅有一个 D.一个也没有

[答案]C

[解析]若a=0,则b≠0,此时f(x)=bx+c为单调函数,

∵f(1)>0,f(2)<0,∴f(x)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

若a≠0,则f(x)为开口向上或向下的抛物线,若在(1,2)上有两个零点或无零点,则必有f(1)?f(2)>0,

∵f(1)>0,f(2)<0,∴在(1,2)上有且仅有一个零点,故选C.

9.(哈师大附中2009~2010高一期末)函数f(x)=2x-log12x的零点所在的区间为()

,14 ,12

,1 D.(1,2)

[答案]B

[解析]∵f14=214-log1214=42-2<0,f12=2-1>0,f(x)在x>0时连续,∴选B.

10.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以判定方程ex-x-2=0的一个根所在的区间为()

x -1 0 1 2 3

ex 1

A.(-1,0) B.(0,1)

C.(1,2) D.(2,3)

[答案]C

[解析]令f(x)=ex-x-2,则f(1)?f(2)=(e-3)(e2-4)<0,故选C.

二、填空题

11.方程2x=x3精确到的一个近似解是________.

[答案]

12.方程ex-x-2=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有________个.

[答案]2

三、解答题

13.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2x-x2=0在区间(-1,0)内的实数解(精确到).

[解析]令f(x)=2x-x2,∵f(-1)=2-1-(-1)2=-12<0,f(0)=1>0,

说明方程f(x)=0在区间(-1,0)内有一个零点.

取区间(-1,0)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再取(-1,)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1)?f()<0,所以x0∈(-1,).

同理,可得x0∈(,),x0∈(,),x0∈(,),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都是,所以方程2x-x2=0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14.证明方程(x-2)(x-5)=1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解析]令f(x)=(x-2)(x-5)-1

∵f(2)=f(5)=-1<0,且f(0)=9>0.

f(6)=3>0.

∴f(x)在(0,2)和(5,6)内都有零点,又f(x)为二次函数,故f(x)有两个相异实根,且一个大于5、一个小于2.

15.求函数y=x3-2x2-x+2的零点,并画出它的简图.

[解析]因为x3-2x2-x+2=x2(x-2)-(x-2)

=(x-2)(x2-1)=(x-2)(x-1)(x+1),

所以函数的零点为-1,1,2.

3个零点把x轴分成4个区间:

(-∞,-1],[-1,1],[1,2],[2,+∞].

在这4个区间内,取x的一些值(包括零点),列出这个函数的对应值(取精确到的近似值)表:

x … -1 0 1 2 …

y … 0 2 0 0 …

在直角坐标系内描点连线,这个函数的图象如图所示.

16.借助计算器或计算机用二分法求方程(x+1)(x-2)(x-3)=1在区间(-1,0)内的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原方程为x3-4x2+x+5=0,令f(x)=x3-4x2+x+5.∵f(-1)=-1,f(0)=5,f(-1)?f(0)<0,∴函数f(x)在(-1,0)内有零点x0.

取(-1,0)作为计算的初始区间用二分法逐步计算,列表如下

端点或中点横坐标 端点或中点的函数值 定区间

a0=-1,b0=0 f(-1)=-1,f(0)=5 [-1,0]

x0=-1+02=

f(x0)=>0 [-1,]

x1=-1+()2= f(x1)≈>0 [-1,]

x2=-1+()2= f(x2)≈>0 [-1,]

x3= f(x3)≈<0 [,]

∵|()|=<,

∴原方程在(-1,0)内精确到的近似解为.

17.若函数f(x)=log3(ax2-x+a)有零点,求a的取值范围.

[解析]∵f(x)=log3(ax2-x+a)有零点,

∴log3(ax2-x+a)=0有解.∴ax2-x+a=1有解.

当a=0时,x=-1.

当a≠0时,若ax2-x+a-1=0有解,

则Δ=1-4a(a-1)≥0,即4a2-4a-1≤0,

解得1-22≤a≤1+22且a≠0.

综上所述,1-22≤a≤1+22.

18.判断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无实数解;如果有,求出一个近似解(精确到).

[解析]设函数f(x)=x3-x-1,因为f(1)=-1<0,f()=>0,且函数f(x)=x3-x-1的图象是连续的曲线,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内有实数解.

取区间(1,)的中点x1=,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再取()的中点x2=,用计算器可算得f()≈>0.因为f()?f()<0,所以x0∈(,).

同理,可得x0∈(),x0∈(,).

由于||<,此时区间(,)的两个端点精确到的近似值是,所以方程x3-x-1=0在区间[1,]精确到的近似解约为.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相关 文章 :

★ 高一数学下册期末试卷及答案

★ 高一数学下学期期末试卷及参考答案

★ 高一年级数学试卷下册期末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总结

★ 2020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汇总精选

★ 高一数学考试反思5篇

★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备考方法

★ 高一期末数学复习计划5篇

★ 2020初一暑假作业参考答案历史(人教版)

★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和技巧大全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1、过点(-1,3)且垂直于直线x-2y+3=0的直线方程是( )

A、x-2y+7=0 B、2x+y-1=0

C、x-2y-5=0 D、2x+y-5=0

2、如图,一个空间几何体的主视图和左视图都是边长相等的正方形,

俯视图是一个圆,那么这个几何体是( )、

A、棱柱 B、圆柱 C、圆台 D、圆锥

3、 直线 :ax+3y+1=0, :2x+(a+1)y+1=0, 若 ∥ ,则a=( )

A、-3 B、2 C、-3或2 D、3或-2

4、已知圆C1:(x-3)2+y2=1,圆C2:x2+(y+4)2=16,则圆C1,C2的位置关系为( )

A、相交 B、相离 C、内切 D、外切

5、等差数列{an}中, 公差 那么使前 项和 最大的 值为( )

A、5 B、6 C、 5 或6 D、 6或7

6、若 是等比数列, 前n项和 ,则 ( )

A、 B、

7、若变量x,y满足约束条件y1,x+y0,x-y-20,则z=x-2y的最大值为( )

A、4 B、3

C、2 D、1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

8、当a为任意实数时,直线(a-1)x-y+a+1=0恒过定点C,则以C为圆心,半径为5的圆的方程为( )

A、x2+y2-2x+4y=0 B、x2+y2+2x+4y=0

C、x2+y2+2x-4y=0 D、x2+y2-2x-4y=0

9、方程 表示的曲线是( )

A、一个圆 B、两个半圆 C、两个圆 D、半圆

10、在△ABC中,A为锐角,lgb+lg( )=lgsinA=-lg , 则△ABC为( )

A、 等腰三角形 B、 等边三角形 C、 直角三角形 D、 等腰直角三角形

11、设P为直线 上的动点,过点P作圆C 的两条切线,切点分别为A,B,则四边形PACB的面积的最小值为( )

A、1 B、 C、 D、

12、设两条直线的方程分别 为x+y+a=0,x+y+b=0,已知a,b是方程x2+x+c=0的两个实根,

且018,则这两条直线之间的距离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分别是( )、

A、 B、 C、 D、

第II卷(非选择题共90分)

二、填空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3、空间直角 坐标系中点A和点B的坐标分别是(1,1,2)、(2,3,4),则 ______

14、 过点(1,2)且在两坐标轴上的截距相等的直线的方程 _

15、 若实数 满足 的取值范围为

16、锐角三角形 中,若 ,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 ② ③ ④

本文导航 1、首页2、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23、高一第二学期数学期末考试试卷分析-3

三、解答题:(其中17小题10分,其它每小题12分,共70分)

17、直线l经过点P(2,-5),且与点A(3,-2)和B(-1,6)的距离之比为1:2,求直线l的方程、

18、在△ABC中,a,b,c分别是A,B,C的'对边,且2sin A=3cos A、

(1)若a2-c2=b2-mbc,求实数m的值;

(2)若a=3,求△ABC面积的最大值、

19、投资商到一开发区投资72万元建起一座蔬菜加工厂,第一年共支出12万元,以后每年支出增加4万元,从第一年起每年蔬菜 销售收入50万元、 设 表示前n年的纯利润总和(f(n)=前n年的总收入一前n年的总支出一投资额)、

(1)该厂从第几年开始盈利?

(2)若干年后,投资商为开发新项目,对该厂有两种处理方案:①年平均纯利润达到最大时, 以48万元出售该厂;②纯利润总和达到最大时,以10万元出售该厂,问哪种方案更合算?

20、 设有半径为3 的圆形村落,A、B两人同时从村落中心出发,B向北直行,A先向东直行,出村后不久,改变前进方向,沿着与村落周界相切的直线前进,后来恰与B相遇、设A、B两人速度一定,其速度比为3:1,问两人在何处相遇?

21、设数列 的前n项和为 ,若对于任意的正整数n都有 、

(1)设 ,求证:数列 是等比数列,并求出 的通项公式。

(2)求数列 的前n项和、

22、已知曲线C:x2+y2-2x-4y+m=0

(1)当m为何值时,曲线C表示圆;

(2)若曲线C与直线x+2y-4=0交于M、N两点,且OMON(O为坐标原点),求m的值。

  • 索引序列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
  • 高一期末考试数学
  • 高一上学期数学期末考试
  • 高一上数学期末考试
  • 高一数学期末考试卷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