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98

villavilla
首页 > 考试报名 > 科举考试等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鑫方盛商城

已采纳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以又叫入学考试。

乡试是每三年在各省省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秋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

而会试是每三年在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因在春季举行,故又称春闱。

殿试则是科举制最高级别的考试,皇帝在殿廷上,对会试录取的贡士亲自策问,以定甲第。

扩展资料:

考试科目:

各朝科举考试科目都在不断变化。唐朝考试科目很多,常设科目主要有明经(经义)、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文字)、明算(算学)。到明朝只设进士一科。清袭明制,但也开过特制(特别科),如博学鸿词科、翻译科等。

科举除了特制科目外,明经,进士科考的内容主要是儒家经典。考试在各个朝代也有不同,唐朝主要有时务策(策问)、墨义、口试、贴经、诗赋等,宋朝主要是经义、策问、诗赋等,到明代只有经义一门了。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科举考试

225 评论

后知后觉付

1.科举是我国古代首创的朝廷选拔人才的制度。 2.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 3.那古代科举考试分几个等级呢?童生,第一级县试,是刚开始学习的小孩。 4.秀才,第二级府试,最低级的考试合格者称为生员,也叫秀才。 5.举人,第三级院试,秀才应三年一度的乡武,合格者称为举人。 6.贡士,第四级乡试,参加全国范围科举考试及格后获得的资格。 7.进士,第五级会试,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 8.探花,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三名称探花。 9.榜眼,第六级殿试,殿试第二名称榜眼。 10.状元,第六级殿试,南宋以后,殿试第一名称状元。 11.综上,古代科举考试分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六个等级。 12.明、清时期的殿试,分为三甲:第一甲三名,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皆赐进士及第。 13.第二甲若干名,赐进士出身。 14.第三甲若干名,赐同进士出身。 15.名次排定后,要张挂黄榜公布,俗称为“金榜题名”。

283 评论

舞动的骷髅

科举分级从高到低为: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

1.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乡试第一称解元,会试第一称会元。殿试第一称状元。制度唐制,举人赴京应礼部试者皆须投状,因称居首者为状头,故有状元之称。

2.“榜眼”是中国科举制度中在殿试中,取得进士第二名的名称,与第一名状元,第三名探花合称“三鼎甲”。

3.“探花”是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中对位列第三的举子的称谓。与第一名状元,第二名榜眼合称“三鼎甲”。

4.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称为“进士”。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

5.“举人”是指被荐举之人。汉代取士,无考试之法,朝廷令郡国守相荐举贤才,因以“举人”称所举之人。

6.“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

扩展资料:

科举分级:

1.及第

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祭妹文》:“逾三年,予披宫锦还家。”古时考中进士要披宫袍,这里“披宫锦”即指中进士。《祭妹文》:“大概说长安登科,函使报信迟早云尔。”“登科”是及第的别称,也就是考中进士。

2.进士

参见“殿试”条。是科举考试的最高功名。”贡生参加殿试录为三甲都叫进士。考中进士,一甲即授官职,其余二甲参加翰林院考试,学习三年再授官职。

3.状元

参见“殿试”条。科举制度殿试第一名,又称殿元、鼎元。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王维,宋代文天祥都是经殿试而被赐状元称号的。

4.会元

参见“会试”条。举人参加会试,第一名称会元,其余考中的称贡士。

5.解元

参见“乡试”条。生员(秀才)参加乡试,第一名称解元,第二至五名为经元,其余考中的称举人。

6.连中三元

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据统计,历史上连中三元的至少有十六人。欧阳修《卖油翁》中提到的“陈康肃公尧咨”,陈尧咨与其兄陈尧叟都曾考中状元,而陈尧叟则是连中三元。

7.鼎甲

指殿试一甲三名:状元、榜眼、探花,如一鼎之三足,故称鼎甲。状元居鼎甲之首,因而别称鼎元。

8.贡士

参见“会试”条。参加会试而被录取的称贡士。

9.举人

参见“乡试”条。参加乡试而被录取的称举人。举人可授知县官职。《儒林外史》第三回写范进中举后,张乡绅立即送贺仪银和房屋,范的丈人胡屠户也立时变了嘴脸吹捧女婿“是天上的星宿”,而范得了消息,高兴得发了疯。说明古代中举后便可升官发财。

10.生员

即秀才,参见“童生试”条。通过院试(童试)的可称为生员或秀才。如王安石《伤仲永》“传一乡秀才观之”。东汉时避光武帝刘秀讳,而称秀才为茂才。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科举制度

336 评论

相关问答

  • 科举考试字体

    糊名很简单理解,就是隐藏考生身份,保证公平。馆阁体其实就是明清两代官方应用手写字体,科举和公文必须使用。

    秋意凉漠 8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古代科举考试等级

    科举考试四个等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这四个等级,院试也称童子试,包括县试、府试和院试三个阶段,院试合格后取得生员(秀才)资格,方能进入府、州、县进行学习,所

    北冰洋的海豚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科举考试三试

    正式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级。 1、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 2、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考试,考中的称贡士,俗称出贡,别称明经

    小演员王沁曦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科举考试级别

    一、科举考试的四个等级是: 1、会试: 是科举考试的第一级,由各省举行,选拔出一定数量的考生进入下一级考试。在明清两朝,会试大多在省城或道府级城市的礼部试场举行

    蔷薇朵朵7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科举考试秋闱

    别称秋闱的是乡试。乡试,中国古代科举考试之一。唐宋时称“乡贡”、“解试”。由各地州、府主持考试本地人,一般在八月举行,故又称“秋闱”。明、清两代定为每三年一次,

    快乐皇帝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