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9

宇晨yuchen
首页 > 考试报名 > 2017年摸底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撒野撒野王子

已采纳

参考:初中新生入学摸底考试(数学) 一、填空题1. 两个质数的和是100,这两个质数的差是:( )2. 单独完成一项工程,甲队需要12天,乙队需要15天,甲队的工作效率是乙队的()% 3. 把1/7化成小数,小数点后50个数字的和是:( ) 4. 甲数的45%与乙数的2/3相等,甲数和乙数的最简整数比是:( ) 5. 在长8厘米,宽5厘米的长方形铁皮中,剪取一个最大的半圆,这个半圆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材料的利用率是( )%6. 甲数=2×2×3×A,乙数=2×3×5×A,已知甲乙两数的最大公约数是12,则A=( ),如果甲乙两数的最小公倍数是600,则A=( ) 7. 比( ) 米多25%是米 ( )比米多米8. 有体积相等的圆柱、圆锥各一个,圆柱的高时圆锥高的40%,如果圆锥底面积是12平方分米,那么圆柱的底面积是( )平方分米 9. 有一个棱长8厘米的立方体,在它的一个面的正中,挖去一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小孔,剩下物体的表面积是( )平方厘米10.线段比例尺 ,把它改写成数值比例尺是( ),实际76千米,在图上表示是( )厘米 二、判断题1. 一个分数的分子与分母同时加上12,分数的大小不变。( ) 2. 三个连续奇数的和是a,那么其中最大的一个奇数是a/ 3+2( )3. 在一次植树活动中,某校六年级学生种下的树苗成活97棵,死了3棵,又补种了3棵全部成活,成活率为100% ( )4. 如果a÷8=6×b,那么a与b正比例 ( )5. 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圆都是轴对称图形 ( ) 三、选择题1. ……小数部分的第2008位的数字是( ) A . 4 B . 6 C . 7 D . 92 . 一个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度数的比是7:12:5,这个三角形是( )A . 直角三角形 B . 锐角三角形 C . 等腰三角形 D . 钝角三角形 3 . 一个平行四边形的框架拉成一个长方形后,面积( )A . 与原来相等 B . 比原来大 C . 比原来小 D . 无法确定 4 . 有甲乙两个小灯泡,插上电源后,恰好两个都亮的可能性是( ) A . 1 B . 1/2 C . 1/3 D . 1/45 . 乐乐家客厅长8米,宽6米,计划在地面上铺方砖,请你帮忙选择其中一种方砖,使地面都是整块方砖。你的选择是( )A . 边长30厘米 B . 边长50厘米 C . 边长70厘米 D . 边长90厘米 四 、 解答题1.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13÷52 13/15 ×1 4/7+÷7/11 36×(7/9+3/4-5/6)×1 3/8-+×9 5/8 18 7/11-(+3 7/11)(11÷46﹢18÷23)×92 2100÷[56×﹙3/7-3/8﹚]2.解方程或比例4/5×3-4X=1 1/5 1 1/2∶4=/X3.列式计算(1)的45%加上除1/3的商,和是多少?(2)96个3/8比一个数的45%少,求这个数。(用方程解)五.应用题1. 六年级某班男同学人数是女同学人数的80%,一次数学测试,全班平均分是92分,女同学的平均分是96分,男同学的平均分是几分?2. 加工一批零件,师傅单独完成需要30天,徒弟单独完成需要40天,现师傅徒弟合作,完成时发现师傅比徒弟多加工了60个零件,这批零件总数有多少个?3. 要运走一批货物,用1辆大卡车与2辆小卡车一次能运走这批货物的30%;用4辆大卡车与5辆小卡车一次恰能运完这批货物。如果只用一种卡车一次运完这批货物,小卡车要比大卡车多用几辆?4. 商场店庆进行促销活动,在本商场购物满100元,九折优惠,满300元,八折优惠。萧红的爸爸在上午购买了一双鞋子,付了元钱,萧红的妈妈在下午购买了一套衣服,付了252元。傍晚回到家,他俩一交流发现,如果他们一起付钱,那么还可以再便宜些。请你算一算,购买这两件商品,萧红的爸爸妈妈一起付钱,共需要几元钱?5. 一辆汽车车轮的外径是60厘米,在高速公路上行驶,车轮平均每分钟转1000转,照这样计算,这辆汽车小时能行驶多少千米?

104 评论

reviveanna

1 以下当事人申请再审,法院应当受理的情形是: A. 慕容雪与欧阳海是一对夫妻,因性格不合与家庭暴力,慕容雪起诉欧阳海离婚,区法院判决解除二人婚姻关系,判决生效后,欧阳海不服,向市中级人民法院提出再审申请 B. 东方朔认为自己与刘梦在区法院的诉讼调解书违背自愿原则,虽然已经签收但是十分懊悔,于是向市中级法院申请再审,经查该调解书形成过程确实调解违背自愿原则 C. 甲与乙名誉侵权纠纷经两级法院审理,终审判决的1年后,甲发现新的证据,于是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D. 丙与丁不当得利纠纷经两级法院审理,终审判决的1年后,丁以自己一审未收到起诉状副本、二审时又被法官剥夺辩论机会为由向省高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B。《民事诉讼法》第202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解除婚姻关系的判决、调解书,不得申请再审。因此,A选项不选。《民事诉讼法》第201条规定,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调解书,提出证据证明调解违反自愿原则或者调解协议的内容违反法律的,可以申请再审。经人民法院审查属实的,应当再审。因此,B选项当选。《民事诉讼法》第205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出;有本法第200条第l项、第3项、第12项、第l3项规定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6个月内提出。因此,CD选项不选。 2 甲公司与乙公司货款纠纷一案,一审法院经过审理判决驳回甲公司的诉讼请求。甲公司不服提出上诉,在二审法院接到一审法院报送的案件之前,甲公司发现乙公司有转移财产的行为,于是申请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对此,下列哪种做法是正确的? A. 应由第一审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B. 应由第二审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C. 应由第一审法院报请第二审法院批准后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D. 情况紧急来不及报请第二审法院的由第一审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情况不紧急的由第二审法院采取财产保全措施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该题直接考查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关于财产保全的具体管辖法院的规定。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l03条的规定,对当事人不服一审判决提出上诉的案件,在第二审人民法院接到报送的案件之前.当事人有转移、隐匿、出卖或者毁损财产等行为,必须采取财产保全措施的,由第一审人民法院依当事人申请或依职权采取。第一审人民法院制作的财产保全的裁定,应及时报送第二审人民法院。选项A是正确的。 3 甲县的高某与乙县的崔某在丙县签订了一份协议,约定高某将一尊唐三彩以38万元的价格卖给崔某并约定履行地为甲县,后崔某怀疑此尊唐三彩系“做旧”赝品发电子邮件告诉高某自己不想买了,要求解除合同。高某欲起诉要求崔某履行合同义务。关于本案管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 甲县法院与乙县法院都有管辖权 B. 只有甲县法院有管辖权 C. 只有乙县法院有管辖权 D. 只有丙县法院有管辖权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 A。本题考查未履行合同的纠纷如何确定管辖,《民事诉讼法意见》第l8条规定,因合同纠纷提起的诉讼,如果合同没有实际履行,当事人双方住所地又都不在合同约定的履行地的,应由被告往所地人民法院管辖。本案中合同并未实际履行,而且约定履行地为原告住所地,原告住所地与被告住所地对本案审理都较为便利,所以,被告住所地与原告住所地法院都有管辖权。A项正确,BCD项错误。 4 人民法院的下列做法违反了两审终审制度的是: A. 二审追加共同原告甲,经调解未达成协议,作出终审判决 B. 人民法院一审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对判决提起上诉 C. 人民法院依照特别程序审理的案件不允许当事人对判决提起上诉 D. 上诉人在上诉状中增加新的诉讼请求,二审法院进行调篇,调解不成的,告知另行起诉 参考答案:A 参考解析:本题考查两审终审制度。《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83条规定:“必须参加诉讼的当事人在一审中未参加诉讼,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予以调解,调解不成的,发回重审。发回重审的裁定书不列应当追加的当事人。”所以,A项的做法违背了两审终审制度,符合题意。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55条,人民法院作为一审法院作出的裁判为终审裁判,所以,B项的做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依据《民事诉讼法》第178条,因人民法院按照特别程序审理案件所作裁判以及民事诉讼法规定不准上诉的裁定,当事人均不得提出上诉,所以,C项的做法是正确的,不合题意。根据《民事诉讼法意见》第184条的规定,“在第二审程序中,原审原告增加独立的诉讼请求或原审被告提出反诉的第二审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当事人自愿的原则就新增加的诉讼请求或反诉进行调解,调解不成的,告知当事人另行起诉”。所以,D项的做法没有违反两审终审制度。 5 2007年l2月,甲公司向银行贷款l00 万元用于设备改造,并约定如挪作他用,银行有权解除合同。乙公司对该贷款提供了担保。2008年2月,甲公司将贷款用于购买高级轿车,银行解除合同。当时银行仅贷出50万元。由于甲公司无力还贷,银行要求乙公司承担责任。乙公司担保如何处理? A. 因主合同解除,乙公司的担保责任也归于消灭 B. 乙公司应负拒50万元贷款的担保责任 C. 乙公司应负担100万元贷款的担保责任 D. 乙公司不负担担保责任 参考答案:B 参考解析:根据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担保法解释》)第10条的规定:“主合同解除后,担保人对债务人应当承担的民事责任仍应承担担保责任。但是,担保合同另有约定的除外。”据此,本题中作为主合同的借款合同虽然已经解除,但由于银行已贷出50万元,作为债务人的甲公司对这50万元应当承担偿还责任。根据上述规定,担保人对债务人应承担的责任仍应承担保证责任,故担保人乙公司应对这50万元贷款承担担保责任。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330 评论

芬琳漆厦门站

第II卷 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这是一条经典的旅游路线,既能让你饱览大自然巧夺天工般的美景,又能让你领略多姿多彩的异域风情。 ②近年来农民收入稳步增长,生活条件大大改善,对商场里琳琅满目的高档电器也不再望尘莫及了。 ③他在学习上坚持博学审问,对待工作更是兢兢业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终于取得了突出的成就。 ④由于过于相信自己的能力和判断,不肯认真研究调查,他对于群众的意见总是充耳不闻,所以常常受到大家的批评。 ⑤有的同学过去对语文学习不重视,到了高中才发现既要补欠账,又要学新知识,被弄得左支右绌,狼狈得很。 ⑥央视《中国诗词大会》这个温文尔雅的节目走红,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节目中一举夺冠的小姑娘更是成为谈论的焦点。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截至12月底,我院已经推出了40多次以声光电技术打造的主题鲜明的展览,是建院90年来展览次数最多的一年。 B。书法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近年来在教育部门大力扶持下,使得中小学书法教育蓬勃发展,学生水平大幅提高。 C。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使得这一古老的文明再次吸引了世人的目光。 D。这家公司虽然待遇一般,发展前景却非常好,许多同学都投了简历,但最后公司只录取了我们学校推荐的两个名额。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为了保护自己,变色龙经常换上与环境接近的颜色。人们对此有一种根深蒂固的看法,以为变色① ,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其实,② 。蜥蜴类动物的皮肤变色③ ,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而且每种蜥蜴能变什么颜色也是固定的。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考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云南的“思茅市”改成“普洱市”,四川的南坪县更名为九寨沟县后,城市的知名度都有了很大的提高,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可见,更名必然带来城市的发展。我市的名字不够响亮,这严重影响了我们的经济发展。如果更名,就一定会带来我市的经济腾飞,因此,更名的事要尽快提到日程上来。 ①更名并不一定能带来城市的发展。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周易》) ②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③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李清照) ④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魏源) ⑤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做,敢当。(鲁迅) ⑥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毛泽东)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无数名句化育后世。读了上面六句,你有怎样的感触与思考?请以其中两三句为基础确定立意,并合理引用,写一篇文章。要求自选角度,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2017语文高考题参考答案 1.【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B项“此时青花瓷与外来文化已无关系”说法错误。C项“但青花瓷的风格表明当时社会比较开放和进步”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明初往往被认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则可以使人们对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个新的认识”。D项,“从而推动了当时的社会向多元转型”说法错误,原文只是说“青花瓷以独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变过程,成为中国传统社会从单一走向多元的例证”。 2.【答案】A 【解析】 试题分析:A项“论证了瓷器发展与审美观念更新的关系”说法错误,文章第一段通过元明两代瓷器的比较,证明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果。 3.【答案】B 【解析】 试题分析:B项“可见青花瓷兴盛的成化年间社会变化很快”文中没有体现这一内容。 4.【答案】B 【解析】B项,“通过健康的旅行,领略了名胜古迹和风土人情,就会获得深刻的认识”不对,原文中结尾说“没想到不管你走到那里,你永远免不了坐在窗子以内的。”“所看到的多半则仍是在你窗子以外,隔层玻璃,或是铁纱……只是千万别高兴起说什么接触了,认识了若干事物人情,天知道那是罪过!” 5.【答案】①有形的各种窗子; ②无形的窗子,指人的内心与外在世界的隔膜; ③理想照进现实的窗口; ④人们心中时时约束自己的框框; ⑤人人渴望打开,却很难敞开的心灵之窗。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需要学生筛选信息,仔细阅读原文,找出相关语段,提炼中心意思即可。 6.【答案】 ①人称灵活变换使用,使行文更自由流畅、思维不受阻碍,更显出“窗”对人们的无所不在的约束; ②以拉家常的口吻娓娓道来,更显亲切,拉近与读者的距离,易与心灵深处的交流; ③使读者体会到作者的真诚态度,增加了内容的可信度。 (每点2分)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表达技巧。人称的使用非常讲究。第一人称:叙述较为亲切自然,便于直接、自由地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感;第二人称,便于直接对话,利于交流思想情感,增强亲切感,同时使抒情更加强烈感人;第三人称,能够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生活,不受时空限制,反映现实较为灵活自如。 7.【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解答此题,应先仔细阅读各选项表述文字,然后在文本找准相应的的答题区间,再认真加以比较,明辨正误。题中,根据“材料二”“分类的目标和途径不十分清晰,后端分类处理不到位、不完善,又影响前端居民分类的积极性”的说法可知D项说法的错误。 8.【答案】AC 9.【答案】(1)居民平时要强化垃圾分类意识,坚持垃圾分类存放、投送垃圾。(2)政府要负起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的责任。(3)居民和政府要各负其责,各尽其力,形成合力。 【解析】解答此题,要抓住题干中“怎样才能有效推进我国的生活垃圾分类”这个问题,在文本中筛选相关信息;同时注意题干中“结合材料”一语,切忌凭空随意作答。比如,从材料一所列之表可以看出,虽然知道垃圾应该分类的人很多,但仅了解简单分类的人也不少,由此可知还应加强宣传;从材料二中“有人说”的话语可知,政府要负起责任;由材料二结尾“各负其责,各尽气力,形成合力”等语可知要大家都尽力;等等。 10.【答案】A 【解析】孙憙,信义著名,愿得降之。 ” 意思是:更始即位,舞阴(地名)大户人家李氏拥城不投降,更始遣柱天李宝去招降他们。李氏不肯,说:“听说宛人赵氏有孤孙赵憙,以信义闻名,愿意向他投降。” 11.【答案】B 【解析】收考是指拘捕拷问。“考”是通假字,拷问的意思。 12.【答案】C 【解析】原文是“余党当坐者数千人” 13.【答案】(1)皇帝说:“官吏依法行使,法律才不会被枉曲,你另外说些别的想说的吧。” 赵王再也没有回答的话。 (2)后来青州遭遇严重蝗灾,(这些蝗虫)一侵入到平原郡境内就死了,(平原郡)每年都有好收成,百姓都歌颂赵憙。 【解析】(1)句中的“枉”“更”“它”“复”,加被动句式。(2)句中的“大”“界”“辄”“屡”“之”,加省略句。 14.【答案】CE 【赏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5.【答案】①忠于国家,赤诚豪迈。尽管此时他已被排挤出朝廷,但依然关心朝政,他的爱国感情并不因此减少半分。②虽为远别,依旧旷达。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③胸怀博大,顾全大局。无论仕途生涯中遭遇了何等挫折,他始终以国家利益为重,顾全大局,患难之中,劝勉有加,无少怨尤。 【解析】苏轼此诗,谆谆嘱咐,劝勉有加,壮爱国之行色,见兄弟之亲情。 首联点题,写兄弟宦游四海,天各一方,已是常事,这次也不会因远别而悲伤落泪。苏轼兄弟情谊颇深,苏辙23岁前与兄住在一起,未曾一日分离。23岁进入仕途,从此宦游四方,会少离多。尽管如此,他们仍息息相关。苏轼一生屡遭贬谪,苏辙受累不怨。在“乌台诗案”中,苏辙宁肯舍弃官帽以营救其兄,感人至深。故《宋史·苏辙传》说:“辙与兄进退出处,无不相同,患难之中,友爱弥笃,无少怨尤,近古罕见。”苏辙此去,虽为远别,但暂作分离,一向乐观旷达的苏轼自然不作儿女之态。 颔联劝勉。上句勉励苏辙不辞辛苦,其中的“驿骑”原指驿站快马.此代使臣;“凌风雪”写出了路途的艰辛。下句鼓励兄弟不辱使命,汉朝时匈奴自称天骄,以后用以代异族。凤是传说中的祥瑞之鸟;麟是传说中的仁德之兽,此以之代辙。既指子由之美德,更见国家之仁惠。这句是说.要让辽主认识你这仁德之国派出的使臣。既要不辱使命,更要不失大国风范。 颈联嘱咐。上句要子由身居沙漠,时时回望汴京的月亮,不要忘记故国。下句设想子由梦境,梦中的湖光山色应该是杭州的湖光山色。 时苏轼任职杭州,故有此语。 尾联望归。这里用李揆指子由,这不仅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的名位与声望,举世皆有所闻,而且以此告诫子由,出使北蕃,决不可追求盛名,要以国家利益为重,实乃警精含蓄之语。 这首诗以送别为题,写出苏轼对子由出使辽国的复杂心理,一再劝勉,谆谆嘱咐,殷殷盼归。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属对工稳,用事精警。写寻常之题材,寄兄弟之亲情,明国家之大义,实乃苏诗中抒写爱国情怀之佳作。 16.【答案】(1)而彭祖乃今以久特闻 众人匹之 不亦悲乎(2)南阳诸葛庐 西蜀子云亭 【解析】试题分析:诸子散文与唐代铭文,一散一韵。注意语境提示和不写错字,“匹”“庐”。 17.【答案】A 【解析】试题分析:①“巧夺天工”指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形容技艺十分巧妙。使用错误,不能用来形容大自然山水。②“望尘莫及”指望见前面骑马的人走过扬起的尘土而不能赶上。比喻远远落在后面。使用错误。③“博学审问”指要广博地学习,要详细地求教。④“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有意不听别人的意见。⑤“左支右绌”原指弯弓射箭的姿势,左手支持,右手屈曲。指力量不足,应付了这方面,那方面又出了问题。⑥“温文尔雅”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没有闯劲。使用错误。故选A。 18.【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A项结构混乱,应在“是建院90年来”前面加上“这一年”。B项成分残缺,应去掉“使得”一词。D项搭配不当,“录取”“名额”不能搭配。故选C。 19.【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A.“失陪”一词应是自己不能陪别人时的客套语。C项“寒舍”是称自己家的谦词,不能用于别人家。D项“千金”用于称对方的女儿,不能用于自己的孩子。故选B。 20.【答案】想变成什么颜色 事实并非如此 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语言运用的连贯。解答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分析。如第一空根据“以为变色龙”“就可以变成什么颜色”等信息可知,应填写“想变成什么颜色”;第二空根据“其实”及空后等内容可知,应填写“事实并非如此”;第三空根据“温度和光线是其决定因素”等内容可知,应填写“是受很多因素影响的”。 21.【答案】①名字不够响亮不一定影响经济发展 ②更名不一定会带来本市的经济腾飞 猜你喜欢: 1. 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2. 大高考语文试卷及参考答案 3. 高考语文成语运用专题练习题带答案 4. 高考语文模拟试卷及答案 5. 高考语文课标试卷及答案 6. 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带答案

102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一摸底考试考什么

    绝大部分学校考查的内容还是以小学为主,比如分数百分数应用题、行程问题、工程问题、列方程解应用题、四则混合运算和简算等。我为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 数学学科:绝大部

    始终不遇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摸底考试总结

    5月7日上午白沙小学四年级举行了线上教学摸底考试。一次考试不仅仅是在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同样是在检验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否得当。看到那一张张写有分数的卷子时,百感交

    为何不信2013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一摸底考试

    初一新生的摸底考试通常考查数学、英语学科。初中学校的自主出题招生,考的是小学知识的拓展部分,少部分会涉及到初中知识。我为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 大部分学校考查的内

    淡粉浅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保定摸底考试

    看情况吧,其实名校也有很多题不是原创,比如我原来二模的题(还是七校联考),好几道题以前都做过;一般的中学也有原创题,比如说我原来读的高中。不过,总体上说,名校的

    霸州楚楚吊顶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保定市摸底考试

    保定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理科试题保定市2020届高三摸底考试数学理科答案2019 年 高 三 摸 底 考 试历 史 试 题命题人:靳海彬 张喜明 审定人

    笨笨的笨笨egg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