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6

我们是MJ
首页 > 考试报名 > 刑法学考试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金威啤酒

已采纳

刑法,是法律中的一种,同时也是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点之一,那么,刑法知识的期末考试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1、(单选题)甲教唆乙盗窃,但是,乙在盗得财物后被丙发现,乙为了抗拒丙的抓捕,使用暴力将丙打成重伤,但甲对此毫不知情。下列对甲乙二人行为性质的表述,正确的是( )。

A.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盗窃罪和故意伤害罪并罚

B.甲的行为构成盗窃罪,乙的行为成立抢劫罪,由于触犯的罪名不同,所以甲乙不成立共犯,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但是,对甲不能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D.甲和乙就盗窃罪成立共犯,但是,对甲仍然认定为盗窃罪,对乙认定为抢劫罪,由于乙没有犯被教唆的罪,所以,对甲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正确答案:C

2、(单选题)甲男与乙女于某日中午公开在某公园内发生性关系,引起游客的极大愤慨,造成恶劣的社会影响。对甲、乙的行为应如何认定?( )

A.寻衅滋事罪

B.无罪

C.组织淫秽表演罪

D.聚众淫乱罪

正确答案:B

3、(单选题)关于罪刑法定原则及其内容,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 )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适用不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但不禁止适用有利于行为人的事后法

B.罪刑法定原则禁止司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但不禁止立法机关进行类推解释

C.罪刑法定原则要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但不排斥规范的构成要件要素

D.罪刑法定原则禁止类推解释与扩大解释,但不禁止有利于被告人的类推解释 正确答案:A

4、(单选题)韩某在向张某催要赌债无果的情况下,纠集好友把张某挟持至韩家,并给张家打电话,声称如果再不还钱,就砍掉张某一只手。韩某的行为( )。

A.构成敲诈勒索罪

B.构成绑架罪

C.构成非法拘禁罪和绑架罪的想象竞合犯

D.构成非法拘禁罪

正确答案:D

5、(单选题)甲前往乙住所杀乙,到达乙居住地附近,发现周围停有多辆警车,并有警察在活动,感到无法下手,遂返回。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没有犯罪行为

正确答案:A

6、(单选题)非法组织他人卖血,对他人造成伤害的,构成( )。

A.故意伤害罪

B.非法组织卖血罪

C.非法组织卖血罪和故意伤害罪

D.医疗事故罪

正确答案:A

7、(单选题)甲、乙二人携带炸药去水库僻静处炸鱼,甲在岸边准备往水中掷炸药时,不慎引起爆炸, 将乙炸死,自己也受重伤。甲的行为构成( )。

A.意外事件

B.非法捕捞水产品罪

C.过失杀人罪

D.过失爆炸罪

正确答案:C

8、(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挪用救灾款归个人使用的,( )。

A.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加重处罚

B.以挪用特定款物罪处罚

C.以挪用公款罪从重处罚

D.以挪用公款罪处罚

正确答案:C

9、(单选题)纪某因运输毒品罪被判处有期徒刑7年,禁不住朋友的再三请求,帮助朋友贩卖了30克毒品。纪某的行为( )。

A.属于毒品犯罪的累犯,应当从重处罚

B.定贩卖毒品罪,加重处罚

C.属于毒品犯罪的惯犯,应当从重处罚

D.属于毒品犯罪的再犯,应当从重处罚

正确答案:D

10、(单选题)关于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紧急避险用于解决紧迫情况下合法利益之间的冲突

B.对于“事后防卫”的,通常按照防卫过当处理

C.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以防卫过当罪定罪,但是应当酌情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D.防卫过当的场合,其罪过形式通常是直接故意

正确答案:A

11、(单选题)甲系消防队员,一日去某百货大楼执行救火任务,赶到现场时,甲看见火势很凶猛,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命,当队长让其与其他队员扑救时,甲谎称腹痛离开了现场。甲的行为应属于( )。

A.犯罪行为

B.不构成犯罪

C.正当防卫

D.紧急避险

正确答案:A

12、(单选题)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取对方当事人的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合同罪。下列哪种行为不符合上述条件的,

不构成合同罪?( )

A.某甲未经卢某同意即用卢某名义签订合同

B.某乙为取得对方当事人的信任,要求自己在审计事务所工作的同学杨某为自己出具一份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

C.某丁借用其他单位的公章和合同文本签订合同

D.某丙在签订合同后,携带对方当事人的2000元定金逃匿

正确答案:C

13、(单选题)甲男现年15周岁,得知丙欠其朋友乙5000元赌债,因此,在乙不知的情况下,私自将丙捆绑起来,丙反抗,于是甲男使用暴力将丙打成残废,问:甲的行为性质( )。

A.故意伤害罪

B.无罪

C.非法拘禁罪

D.非法拘禁罪与故意伤害罪并罚

正确答案:A

14、(单选题)甲、乙、丙在一起闲谈。乙说:“偷东西,哪个都会干,比如趁商店快下班时躲藏在商店里不要走,然后等到夜深人静时,拿点里面的东西再想办法出来就是了。”丙听了,便于当天如此这般,潜入某商店盗窃了几件衣服,乙的行为构成( )。

A.从犯

B.教唆犯

C.不犯罪

D.主犯

正确答案:C

15、(单选题)甲投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甲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甲的行为属于( )。

A.犯罪中止

B.故意杀人未遂

C.意外事件

D.故意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D

16、(单选题)甲、乙、丙三人经预谋确定某日杀害共同仇人丁。甲提供了匕首一把、猎枪一支,届时甲因腹部疼痛未去,由乙、丙用甲提供的凶器将丁杀害。在此杀人案件中,甲的行为应定为( )。

A.杀人未遂

B.不构成犯罪

C.杀人预备

D.杀人既遂

正确答案:D

17、(单选题)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盗窃,丙负责接应转运销赃,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于( )。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C.复杂的共同犯罪

D.必要的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18、(单选题)甲将与其有私仇的乙打昏在地后逃跑,此时丙路过,见乙不省人事 ,遂将其所戴手表、钱物偷走。本案中( )。

A.甲构成意伤害罪,丙构成盗窃罪

B.甲构成故意伤害罪,丙无罪

C.甲、丙构成共同故意伤害罪、盗窃罪

D.甲、丙构成共同抢劫罪

正确答案:A

19、(单选题)甲外出时在自己的住宅内安放了防卫装置。某日晚,乙橇门侵入甲的住宅后,被防卫装置击为轻伤。甲的行为是什么性质?( )

A.民事侵权行为,不构成犯罪

B.正当防卫

C.防卫不适时

D.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B

20、(单选题)甲见他人贩卖毒品获得巨额暴利,遂起贩毒之意,但苦于无毒品来源,便制造了大量假鸦片出售给他人,获赃款2万余元。甲的行为构成( )。

A.投机倒把罪

B.罪

C.贩卖毒品罪

D.制造毒品罪

正确答案:B

21、(单选题)甲乙共同实施盗窃犯罪,盗得财物后,甲离去。乙发现屋内有一熟睡的少女,顿起歹意,将少女强奸,对于强奸少女案的处理,正确的是( )。

A.甲构成未遂,乙构成即遂

B.甲构成中止,乙构成既遂

C.由乙单独负刑事责任

D.甲乙构成共同犯罪

正确答案:C

22、(单选题)关于组织、领导、参加恐怖组织罪、资助恐怖活动罪,下列选项错误的是( )。

A.恐怖活动组织不包括在境外其他国家或者地区的恐怖活动组织

B.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既包括我国公民,也包括外国人和无国籍人

C.实施恐怖活动的个人,是指已经实施了恐怖活动犯罪或者将要实施恐怖活动犯罪的个人

D.构成本罪主观必须是故意

正确答案:A

23、(单选题)甲乙共同盗窃,乙在现场望风,甲窃取丙的现金3000元。丙发现后立即追赶甲和乙,甲逃脱,乙被丙抓住后对丙使用暴力。致丙轻伤。甲与乙的行为构成何罪?( )

A.甲与乙均构成抢劫罪

B.甲与乙只构成盗窃罪

C.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抢劫罪

D.甲构成盗窃罪、乙构成故意伤害罪

正确答案:C

24、(单选题)对原判刑罚附条件地不予执行的制度在刑法上称为( )。

A.免除处罚

B.减刑

C.假释

D.缓刑

正确答案:D

25、(单选题)审判时怀孕的妇女,无论犯了多么严重的罪,最高可以判处( )。

A.死刑立即执行

B.有期徒刑15年

C.死刑缓期二年执行

D.无期徒刑

正确答案:D

26、(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C.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D.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正确答案:B

27、(单选题)犯罪嫌疑人甲盗窃被抓获后,主动交代了自己和同犯罪人乙共同犯盗窃罪的事实,那么甲的行为构成( )。

A.特别自首

B.一般自首

C.立功

D.坦白

正确答案:D

28、(单选题)抢劫枪支、弹药、爆炸物的,或者抢劫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最高可判( )。

A.无期徒刑

B.死刑

C.二十五年有期徒刑

D.二十年有期徒刑

正确答案:B

29、(单选题)《刑法修正案(九)》没有取消下列哪一罪的死刑?( )

A.强迫卖淫罪

B.罪

C.战时造谣惑众罪

D.伪造货币罪

正确答案:A

1、(多选题)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下列哪些情形适用属地管辖原则?( )

A.中国人丙乘坐中国民用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外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B.外国人甲在中国境外打猎,因疏忽大意击中中国境内的外国公民斯某,致其重伤

C.中国人丁在中国境内打猎,因过于自信的过失造成中国境外外国公民布某重伤

D.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当该航空器进入中国领空时在该航空器上实施犯罪 正确答案:ABCD

2、(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对毒品犯罪人从重处罚的充分条件是( )。

A.行为人过去犯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被判过刑

B.行为人过去因犯走私制造物品罪被判过刑

C.行为人过去因毒品犯罪被判过刑

D.行为人过去犯非法持有毒品罪被判过刑

正确答案:AD

3、(多选题)陈某(15周岁)因喜好计算机,于某日深夜潜入一公司内盗窃价值3万余元的计算机原器件(事发后均被追回)。问:对陈某应当如何处理?( )

A.追究刑事责任

B.不追究刑事责任

C.从轻、减轻处罚

D.责令他的家长加以管教

正确答案:BD

4、(多选题)对累犯以及因( )等暴力性犯罪被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不得假释。

A.绑架

B.抢劫

C.爆炸

D.强奸

正确答案:ABCD

5、(多选题)根据《刑法》的规定,构成抢劫罪,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下列情形”是指( )。

A.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B.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C.抢劫乞丐或者生活特别困难者的

D.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正确答案:ABD

6、(多选题)《刑法》中刑罚裁量的酌定情节通常表现为下列哪种形式?( )

A.被害人是否有过错

B.犯罪后的一贯态度

C.犯罪动机

D.犯罪目的

正确答案:ABCD

7、(多选题)犯罪未遂的特征有( )。

A.犯罪没有得逞是由于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造成的

B.犯罪没有得逞

C.犯罪分子已经着手实行犯罪

D.犯罪分子不想再继续实行犯罪

正确答案:ABC

8、(多选题)丁荣因犯走私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 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 )

A.必须经债权人提出请求

B.必须是在没收财产前所负的正当债务

C.必须经过人民法院核准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334 评论

夏萱萱大人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相关的刑法知识,是很有必要的,那么,刑法考试的相关题目是什么呢?下面是我为你整理的刑法知识期末考试试卷,希望对你有用!

1.刑法第93条规定:“本法所称国家工作人员,是指国家机关中从事公务的人员”。这属于( B )。

A. 司法解释 B. 立法解释 C. 论理解释 D. 学理解释

2. 客观上不可能完成的某种犯罪,犯罪分子却自认为能够完成而自动停止犯罪的,( D )

A.应认为是犯罪未遂 B.也应以犯罪未遂论

C.不认为是犯罪中止 D.应认为是犯罪中止

3.犯罪行为的两种基本表现形式是( C )。

A.故意行为与过失行为 B.主行为与次行为

C.作为与不作为 D.主动行为与被动行为

4.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犯罪,应当( C )处罚。

A.从轻 B.减轻 C.从轻或者减轻 D.减轻或者免除

5.某甲在行车中不小心将某乙撞伤,为了尽快逃脱,便将流血昏迷的某乙拖入路边树林。某乙失血过多死亡。对于某乙的死亡,某甲的行为属于( B )的犯罪。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

6.犯罪既遂是指( C )。

A.犯罪结果已经发生 B.犯罪行为已经完成

C.犯罪行为已经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D.犯罪人的目的已经实现

7.死刑缓期执行减为无期徒刑的条件是( A )。

A.没有故意犯罪 B.确有悔改 C.确有悔改并有立功表现 D.确有重大立功表现

8.数罪并罚时,管制最高不能超过( C )。

A.一年 B.二年 C.三年 D.五年

9.某甲被判处无期徒刑,实际执行( B )以后,可以假释。

A.五年 B.十年 C.十五年 D.二十年

10. 在追诉期间内又犯罪的,前罪追诉的期限从犯后罪之日起重新计算。这在刑法理论上称

为( C )

A.时效继续 B.时效中止

C.时效中断 D.时效延长

11. 行为人在实施背叛国家罪的过程中,其行为方法或行为结果又触犯了其他危害国家安全

罪的,其犯罪形态属于( C )

A. 想象竞合犯 B. 结合犯

C. 牵连犯 D. 吸收犯

12. 我国刑法规定的附加刑( C )

A.只能附加适用 B.只能独立适用

C.可以独立适用 D.不能独立适用

13. 我国刑法对被判处管制、拘役和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采取和数罪并罚原则是( A )

A.吸收原则 B.并科原则

C.估堆原则 D.限制加重原则

14.我国通常采用的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是( B )

A. 犯罪行为的次数

B. 行为符合犯罪构成的个数

C. 行为人主观上的罪过的个数

D. 犯罪结果的个数

15、林某因犯强奸罪被判有其徒刑10年,剥夺政治权利3年,有期徒刑从1989年7月1

日起执行,对甲实际剥夺政治权利的期间为( )

A、1989年7月1日至1992年6月30日

B、199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C、1989年7月1日至1999年6月30日

D、1989年7月1日至2002年6月30日

1、刑法与其他部门法相比,其显著特点是( B C )。

A、理论性与实践性最强 B、强制性最为严厉

C、保护的社会关系的范围更为广泛 D、保护社会关系的手段更为丰富

2、构成犯罪的不作为以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特定义务为前提。这种特定义务来源于( BCD )。

A、社会公德的要求 B、职务上或者业务上的要求

C、法律的明文规定 D、行为人先行的行为导致的危险状态

3.下列情况中,我国刑法有溯及力的是( A C )。

A. 当时的法律认为是犯罪而刑法不认为是犯罪

B. 当时的法律不认为是犯罪而刑法认为是犯罪

C.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轻

D. 当时的法律和刑法均认为是犯罪,但当时的法律处刑比刑法重

3. 刑法的“避险不适时”是指 ( AC )

A.事先避险 B.事中避险

C.事后避险 D.假想避险

4.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CD )

A.只要犯罪行为或结果有一项发生在我国领域的,就认为是在我国领域内犯罪。

B.对普通中国公民在领域外犯罪的,对一些轻微罪行,可不予追究。

C.享有外交特权和豁免权的外国人的刑事责任,通过外交途径解决。

D.我国刑法不在香港、澳门地区适用。

E. 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公民犯罪,按本法规定的最低刑为三年以上的有期徒刑的,适用本法。

5.下列行为应当认定为犯罪未遂的是( AD )。

A.张三持刀前往李四家杀人,走到半路因身体不适而返回

B.甲欲前往乙处行窃,甲不知乙已将保险箱中的钱款存入了银行。甲在撬窃保险箱过程中因良心发现而罢手

C.丙欲杀丁,连击数枪而未击中,因子弹用光,只得悻悻回家

D.王五正在赵六家行窃,忽闻屋外有人说话,便慌忙逃离

6、丁某因犯走私罪被法院判处有期徒刑7年并处没收财产,汪某等5人得知这一消息后,提出丁某向他们借过5万块钱,要求丁某偿还,在以没收的财产偿还债务时必须符合下述哪些条件?(ABCD )

A.此债务必须是在法院判处没收丁某财产之前所负的债务

B.必须经债权人汪某等5人向法院提出请求

C.汪某等5人与丁某之间的债务必须是正当的债务

D.只能在没收财产的数额内偿还

1、简述成立正当防卫应当具备的条件。

正当防卫的成立,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条件:

第一,正当防卫的起因条件,即不法侵害的产生与存在。(1分)

第二,正当防卫的时间条件,即不法侵害正处于已经开始并且尚未结束的进行状态。(2分) 第三,正当防卫的对象条件,即只能对不法侵害者本人实行,而不能对没有实施侵害行为的第三者实行。(2分)

第四,正当防卫的主观条件,即必须出于保护合法权益免受不法侵害的防卫意图。(1分)

第五,正当防卫的限度条件,即防卫行为不能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2分)

2、简述共同犯罪的概念和成立条件。

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意犯罪。(2分)

构成共同犯罪,必须具备如下条件:

(1)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这是共同犯罪的主体条件。(2分)

(2)各犯罪人必须具有共同的犯罪行为,这是共同犯罪的客观要件。(2分)

(3)各共同犯罪人必须有共同的犯罪故意,这是共同犯罪的主观要件。(2分)

3. 什么是犯罪的不作为?构成犯罪的不作为应当具备哪些条件?

所谓犯罪的不作为,是指犯罪人有义务实施并且能够实施某种积极的行为而未实施的行为,即应该做也能够做而未做的情况。(4分)

构成犯罪的不作为需要具备以下三个条件:

(1)行为人负有实施某种积极行为的义务。这是构成犯罪的不作为的前提。(2分)

(2)行为人有履行特定义务的实际可能而未履行。(1分)

(3)行为人未履行特定义务的不作为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1分)

4. 简述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

一般累犯的构成条件为:

(1)前罪与后罪都是故意犯罪。此为构成累犯的主观条件。(2分)

(2)前罪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后罪应当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此为构成累犯的刑度条件。(2分)

(3)后罪发生在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5年之内。这是构成累犯的时间条件。(2分)

149 评论

羅潔愛爾

法考考试中,刑法一直是同学们备考的重点和难点,刑法要想拿到高分,抓住痛点是关键,下面法考就带大家一起来学习下刑法的知识痛点:罪刑法定原则 《刑法》第3条 法律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不得定罪处刑。 法无明文规定不为罪,法无明文规定不处罚。 这里的法指“刑法”。 罪刑法定原则的主要内容 1.罪刑法定的形式侧面 形式侧面主要是规范司法机关的权力,要求司法机关(包括侦查、检察、审判机关)依照立法机关制定的刑法定罪量刑。 (1)成文的罪刑法定——排斥习惯法 司法机关惩罚犯罪的范围应当以成文刑法的规定为边界。在我国,刑法渊源由《刑法典》(包含十个刑法修正案)与一部单行刑法。 习惯法,是指在某种事实反复出现的场合,多数人一般对此抱有法的确信的情况。 习惯法由于不成文,缺乏明确性,无法保障国民的预测可能性,因此应当被禁止。 (2)事前的罪刑法定—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溯及既往 为了保障国民的预测可能性,犯罪及其法律后果必须在行为前通过刑法予以规定,刑法原则上不能适用于其生效之前的行为。 (3)严格的罪刑法定——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 由于刑法条文自身的抽象性,对刑法的适用离不开对刑法的解释。 刑法解释,只能在法条文字可能具有的含义范围(文义射程)内进行解释。 ①类推解释,是指当需要判断的具体事实缺乏法律的明确规定时,适用与其构成要件相类似的法律规定。类推解释已经超出了刑法用语可能具有的含义范围,因此,从解释方法来说,就是被禁止的。 ②禁止类推解释,是指禁止不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有利于行为人的类推解释是被允许的。 2.罪刑法定的实质侧面 实质侧面主要是规范立法机关的权力,要求立法机关制定的刑法应当是“良法”。 (1)明确的罪刑法定(定罪与处罚的明确性) 在刑法具体规定犯罪与刑罚时,应当保证一般人可以看明白,达到国民能够依据法律规定预测某一行为法律后果的明确程度。 刑事立法与司法都必须贯彻明确性原则,即对罪与刑的规定、司法解释、指导性案例、判决书与起诉书等都必须符合明确性。 (2)合理的罪刑法定——禁止处罚不当罚的行为 刑法具有谦抑性,是规制公民行为的最后手段,因此刑法只能将值得科处刑罚的行为规定为犯罪,刑罚的处罚范围与处罚幅度必须具有合理性。 (3)人道的罪刑法定——禁止不均衡、残虐的刑罚刑罚的规定应当符合罪刑均衡原则,即重罪重刑、轻罪轻刑。禁止不人道的、残虐的刑罚。

3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刑诉司法考试真题

    93.本案中,由于被告人张某提起了上诉,第二审程序便正式启动了。在第二审的审理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A.没有提起上诉的被告人王某有权委托辩护

    最爱的mango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司法考试刑法重点分值

    法考主观题第一题理论法分值为32分,第二题刑法分值为34分,第三题分值为30分,第四题民法分值为56分,第五题行政、商法选做分值为28分,总分180分。 法考主

    柔情似水9999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司法考试刑法

    第一百八十六条 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员违反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向关系人发 放信用 贷款或者发放担保贷款的条件优于其他借款人同类贷款的条件,造成较大损失的

    starjing9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刑事诉讼法考试题

    (2004年) 62.某县人民法院适用简易程序审理郝某涉嫌盗窃罪一案,依法应当遵循下列哪些规定? A.由审判员一人独任审判 B.提

    小梅0429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刑法分则期末考试题

    1、正在使用中,指的是是正在投入运行中或是随时都可能投入运行的的交通工具。2、例如,若是有一辆正停放在路边公共汽车,因为它随时都可以投入运行,所以将此类情况视为

    幸福顺延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