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2

吕鹤是谁
首页 > 考试报名 > 七年级期末考试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胃食眉眉

已采纳

重视期末试卷质量分析,提高七年级语文教学质量。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命题指导思想

1、试题体现期末考试性质,所考查的内容是以今学期的教学内容为主,体现基础性和综合性。期末考试体现素质教育和《语文课程标准》思想,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考查兼顾课内外,从多角度、多侧面考察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3、注重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文化积累水平。

4、突出对阅读能力的考查。

5、为了全面贯彻《语文课程标准》,根据学校的教学实际,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需要,应注重考核学生的听说能力。

二、试卷分析

1、试卷结构

积累巩固(45分) ②理解鉴赏(25分) ③创作表达(40分)

2、试卷评价

(1)关于试卷命题科学性分析

试卷在命题的科学性方面比较符合要求,知识点、能力点符合要求。各小题设计合理,答案较明确。

在题目内容的编排上,紧扣课本,知识点覆盖面广,课内外结合、基础与能力结合、传统题与创新题结合,也设计有一些开放性题目,很好体现新课标精神。

(2)关于命题的知识点和能力点的分析

试卷的基础知识部分,包括了听说能力和语言积累与运用两部分,知识覆盖面较广,考查的知识包括正确辨别读音、听读古诗正确书写汉字、分析语病、根据情景说话、默写名句、填写名著、词语积累与运用等。阅读能力部分考查的2个文段有1个选自课内,1个选自课外,做到各类文体兼顾,这部分试题综合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整体感知、把握文意、筛选信息、了解写作特点、运用语言准确表达的能力。其中文言文阅读部分考查了1个课内文段,主要考查学生对常用文言实词、虚词的理解,以及对一些句子的理解和翻译。作文属于话题性质及命题的作文,要求学生根据提示,以“往事”为作文的内容范围进行写作,写作提示较为清晰,内容范围放得较宽,对学生束缚不大,在文体上较适宜写记叙文,能让每个学生“有话可说”、“有东西可写”,能较好地考出学生的实际写作水平。

(3)试题的特点

难度一般:

从卷面,可以发现如下问题:

1)学生对名著导读这一块学得不够扎实,丢分较多。

2)学生对课本内容不够熟悉,基础欠扎实。如阅读的第一个文段,学生对两处彩虹的含义把握不好,丢分较多,课内文段内容学生不太熟悉。

3)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能力较差,把握某一段落的文意、筛选信息的能力还有待提高。如文段阅读2,学生总的失分严重的原因。

4)学生对开放性试题把握能力有待加强。

5)学生的写作还不够切合题意。文章往往是生搬硬套,更缺乏真情实感。作文最大的问题是内容的选择和语言的运用上。很多学生的作文内容较为肤浅,不会深入挖掘生活素材,不会抓住一点拓展开去。语言较为苍白,病句不少。

三、教学建议

根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结合考试的经验和教训,为了更好的提高教学质量,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1、备课组要认真学习《语文课程标准》, 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语文学科的学习,教师的引导起到较大的作用。而学习兴趣的培养,又直接影响学生知识的取得。教师要采用多种方法,创设生动有趣的课堂环境,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备课上多钻研。

2、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重要的是要教给学生学习语文的方法。学生掌握了方法,有许多知识可以自己去学习,有时会胜过老师的教取得较好的效果。

3、课堂仍要加大新课程标准改革的力度,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避免“一讲到底”的做法,在课堂上想方设法引导学生去探究、钻研问题。

4、引导学生多积累。背诵一些名篇名句,培养学生的语感。

5、引导学生作好课外阅读,增长学生的阅读面,并注意引导学生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让学生不脱离实际。

6、加强学生写的训练。平时抓好作文的写作,注重学生审题的训练,以及语言的精练等

一、命题的基本情况(题量、难度、区分度、科学性及创新性等)

本次试卷试题涉及的知识面非常广,从基础知识到基本技能的运用,既没有超出教学的范围,又全面的考查了学生各个层面的能力,同时也注重考察了学生的基础知识,突破了以往命题的模式,很科学。对于农村的学生来说难度有点偏大,差不多在到之间。题量有点大,中等偏下的学生做不完,确切地说是没有思考的时间了。区分度大于,起到很好地区分作用。试题立意新颖,很具创新性。本次命题给人的感觉 是耳目一新。

二、命题的主要特点或优点(举例说明、分析)

本次命题体现了稳与新的特点,稳中有变,新中有奇。

稳:还是像往常一样,重视语言积累与运用,重视基础知识的考查,作文命题符合课标要求。 “积累与运用”考查内容紧扣教材,考查的是学生语文基础知识和基本素养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的能力。选段内容是课内散文诗《蔚蓝的王国》,是学生熟悉的课文。考查了字音、字形、正确使用词语。在田字格里用楷书写出相应汉字能让学生继续重视写字这个基本功。作者以及其作品的考查是以前没有的,但迎合了14年中考的选择题。改变了学生只读内容不重视作者的习惯。加大了背诵默写的分值,由10分调到13分,古诗文默写重点考查学生的古诗文的背诵默写,同时也兼顾了课文的背诵与默写。?

新:命题中第(四)题阅读《“海岛”生活》,完成16-20题。是融阅读理解与名著阅读为一体的一个新题型,既考查学生名著阅读最基本情况,又考查了学生提取文本信息,理解文本信息的能力。如:第18、19题是了解学生名著阅读的基本情况,17、20题是考查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选材既属于课外,又暗合了注重学生名著阅读这个重点。真是一箭多雕 。文言文除了以前考查的内容,除了从积累、识记、理解的感性层面和思考、分析、综合的理性层面设题,还从实际运用这方面设题。如11题,用文言句式,将“屠夫虽然身处险境,但他灵活机智,凭勇气和智谋杀死了狼,最终化险为夷。”的意思表达出来。综合考查了学生多方面的能力的同时还让学生体验写文言文的乐趣,也将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积极性、主动性与趣味性。

?

三、命题的主要不足或问题(举例说明、分析)

第2题,诗文背诵默写可再增加点理解性默写。另外,题目的要求不对,里面有古诗文,也有现代文的默写。不能统称为“写出相应的诗文内容或作家作品。”

作文题目是《我喜爱的一本书》,七年级的学生生活体验少,很难唤起他们与书的共鸣。审题没有障碍,内容上就有些偏颇了。大部分学生就写成读后感了,极少能写出所读的书给自己精神带来的富足,在生活给予自己的支持与帮助。

四、典型情况分析(举例说明、分析)

整个命题注重了学生课内外阅读方面能力的考查,如独立分析、理解、感悟、概括、语言运用等。如第1、3是积累与运用;一篇课内文言文,一篇课内阅读,一篇名著阅读直接考查学生阅读能力;还有作文也是与阅读有关的,是语言运用。

五、对本学科命题的意见或建议

理解感悟题内容可再丰富一些;基础年级作文可再给些写作提示。

本次初一语文期末试卷为晋城市统一考试试题,满分为100分,现就本次语文试卷的特点、学生的成绩统计、存在的问题以及我们今后的整改措施做以下分析和总结。

一、学生成绩反馈:

本次考试共有226名学生参加,最高分为89分,最低分为16分,

二、试卷的基本特点

1、扣紧课本内容进行命题。

2、紧紧围绕“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命题,以平平实实的方式考察基础知识,(如这次用课文原句填空,多数为机械记忆没有理解记忆,降低了默写的难度,)以综合性学习方式考察基本技能,并且让学生在答卷中更多地体现思维分析的过程。

3、开阔语文视野,重视语言积累。第一大项的基础知识就是很好的体现。

4、贴近学生生活,发挥育人功能,体现人文关怀。比如试题的设计、作文题目都在充分体现这一点。

三、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好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1)某些最基础的字词文学常识却掌握得不扎实,如“静谧”的“谧”,有将近1/3的同学写成了“秘”。(2)读题不认真,思考不深入,第4小题为综合性学习试题,要求为这次活动设计一个主题词,有的学生所答非所问,导致等分。(3)丢题落题;答题找不准切入点,没有掌握答题技巧等等。

2、学生综合阅读分析能力较差。学生缺乏对文本准确理解,准确表达的能力。绝大多数学生在阅读上丢分较多。尤其是最后一篇阅读13分,年级失分平均仅在5分左右。

3、作文的审题、选材、立意、行文上都存在问题。此次作文选材比较宽松,贴近学生生活,学生应该感到有话可说,有内容可写。但部分作文思路不清,所选内容低幼化倾向严重,无新颖感。作文缺少对事件过程的具体描写。事件、人物往往是平面的而不是立体的。整个年级34分以上的优秀作文屈指可数,寥寥无几。

4、书写这一块,大部分学生书写马马虎虎,字迹潦草。

通过这次考试,我们更加明确地看到学生在语文学习素养、语文学习态度,语文学习习惯以及语文学习方法上都存在诸多问题。

四、整改措施和打算:

1、引导学生立足教材,充分利用好教材资源,夯实语文基础,包括汉字书写、字词积累运用、古诗文积累、名著阅读等方面内容。

2、引导学生加强语言表达(口头语、书面语)基本功的训练,使他们能准确、顺畅、有创意地表情达意

3、阅读和写作本来就是语文教学难以突破的瓶颈和顽石。阅读教学要充分利用好教材这个“例子”,进而向课外阅读延伸,尽量训练到位。教学中要夯实基础与培养能力并重,强调学习过程与方法,重视对话过程(既和文本对话又和学生对话),少灌输多点拨,少讲解多训练,少责备多激励。

4、要强化作文基本功训练。作文要有指导,有多种形式的练笔,要及时批改及时讲评反馈。

5、以课堂为主阵地,抓好课堂教学,向45分钟要效率向45分钟要质量。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实现一帮一。

210 评论

那一缕幸福

期末考试已画上了句号,为了查漏补缺,更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工作,现在我从以下三方面进行本次考试质量分析。 一、试题分析和失分预估 整体分析:本次试卷共有4个大题,22个小题,满分120分。题型大致和中考一致,试题难以程度与中考和以往的考试相比,降低了难度。我认为对于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来说,试卷的难易程度是非常合宜的。 具体来看:第一大题积累运用,共占27分。前两小题字音和字形均来自于课本,共考察了16个字音和16个成语的字形,让选择注音有误和有错别字的一项,考核量和中考相比减少,且这些词语都是平常训练过的,我个人认为这俩题不存在难点。第3小题古诗文默写8分,有2分是针对《论语》设题,4分针对课外古诗词设题。估计会有一半学生拿不了满分。第4小题名著阅读,4分,考察的是《朝花夕拾》2分是考察的篇目,2分是人物阿长。我认为对我的学生来说这个题型不应该有难度。第5小题材料阅读题,7分,题型为提取信息、概括内容、提合理化建议,对于这种题型,学生训练不多,表达能力不强,容易失分。第6小题排序题,4分。这是一个比较难的题型,学生失分率会比较高。 第二大题是现代文阅读,两篇现代文均为记叙文,共27分考察点在概括能力,分析能力,理解能力,赏析能力。题型有概括故事情节,分析首尾照应的写法,主人公的心理和行为原因,题目的含义,描写方法以及好处,还有一个3分的主观题。记叙文阅读是整个试卷中学生失分最多的题型。预估本次考试仍是如此。 第三大题为古诗文阅读共16分。考察的是《诫子书》没有课内外比较阅读,解释一个词语意思,翻译两个句子,共6分。18小题2分是反复强调过的。这三个小题8分,预估学生是不会丢大分的。第19小题考查的是诸葛亮告诫儿子成才的三个条件,并针对其中一点谈谈自己的启发。5分。这是教参上的一个问题探究题。预估失分率高。古诗词赏析考的是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考点是思想感情和首句中两个意象的用意。这两个题都比较容易,但是所给答案与平时讲的有点出入,预估得分不理想。 第四大题作文,半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二选一。应该说设题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易于学生笔下有言,但预估会因书面、选材、构思、语言等原因丢分不少。 二、考情及原因分析 本次考试,所教班级两个,3班58人,4班58人。两个班优秀人数均为1人,3班及格43人,4班及格44人。三班平均分,四班平均分。两个班差距不大,其中90分以上两个班均为六人,80分以上约二十人。对于这个成绩,甚觉不理想,最大的不足是优秀太少,高分太少,尤其是三班几个尖子生,语文成绩还不到90.,这和平时检测的成绩有出入。 分析其原因,学生有该拿的分没有拿住,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学生自身原因,做题不够细心,眼高手低,导致不该丢的分丢掉了。二原因在我,《诫子书》5分的题是熟悉的一个题型,但当时备课时我对教参上那个说法有质疑,因此也就没讲。因为我的不在意,导致学生丢了不该丢的分。还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对首句中两个意象用意考察的小题,这本来是一个课后题,我没有按教参上的说法,而是按照中考经验让学生记了答案,虽然大意是没错的,但估计会丢分。 三、反思及措施 1.针对考点,刻意训练。 2.重视过程,寓教于乐。 3.书写为重,作文提升。 4.虚心谨慎,以书为上。

98 评论

相关问答

  • 七年级期末考试题

    一个学期临近期末的时候,学校往往以试卷的形式对各门学科进行该学期知识掌握的检测,对上一学期知识的查漏补缺。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仅供参考

    王小金Fighting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七年级英语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七年级英语试卷分析的写法如下: 一、 试卷分析 本次试卷分语言的综合运用,单词,口语,句型的综合考查,试卷难易得当,题量适中,符合一年级新生对英语初步接触的考查

    骑猪去看海AA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细节决定成败,细心赢得未来。祝你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交出满足的答卷。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试题 一

    Emily丫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七年级期末考试总分多少

    820分。根据徐州市教育局发布的2023七年级考试内容可知,七年级共7门课,总分820分,分别是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地理、生物七门课。

    神兽史瑞克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七年级期末考试

    摆正身心,价值千金,成绩好坏,不足为怪,只要努力,无愧天地!祝你七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取得好成绩,期待你的成功!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七年级人教版下册数学期末考试

    小桥人家198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