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60

今生无悔瓶
首页 > 考试报名 > 小学数学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思念你的情意

已采纳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总结心得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和理念也随之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更上时代的步伐,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总结,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我有幸参加了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经过学习,使我受益匪浅。我的教育思想、教学观念、等都得到了更新,而且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法、教育教学策略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现就将本次培训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思想灵魂得到了洗礼

多年的教学历程,使我已经慢慢感到倦怠,我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就老是爱抱怨现在的学生难教难管,却把教师的职业当成了一种谋生的职业。所以对待教育教学工作常带有厌倦感,心态老是失衡。可通过这次培训,听了专家们的观点,使我的心灵受到了震憾,灵魂得到了净化,思想认识得到了提高。让我能以更宽阔的视野去看待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让我学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的方法和捷径。“爱”是教育的支点,我们知道了怎样更好地去爱自己的学生,怎样让我们的学生在更好的环境下健康茁壮地成长。

二、加强学习,促进专业化成长

教师要想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就必须具备一桶水。但要想学生永远取之不尽,用之不尽,教师就得时时给予补足,专家的话就充分印证了这句话。他们用渊博的科学文化知识旁征博引给我们阐述深奥的理论知识,讲得通俗易懂,让我们深受启发。面对着一群群渴求知识的学生,使我深感到自己责任的重大以及教师职业的神圣。让我对如何进行有效备课和上课指明了方向。特别是教师们对教学中的困惑和争论,更让我体会到了进行终身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的必要性。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教师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升,才能满足社会的需求,才能适应世纪的挑战,才能胜任教师这一行业。

三、有效课堂的建构

通过认真地学习,使我对如何有效备课和上课有了全新的认识。面对着新课程、新理念,我们教师就得更新教育教学观念,采取新对策实施有效教学,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有效课堂教师要坚持做到先学后导,把先学后导贯穿于课前、课中、课后,并要以建构主义教学为基础,遵循学生认知规律,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找准新旧知识间的切入点,让学生的思维产生碰撞和冲突。抓住新旧知识之间的转化关系,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的情景来互动。教师设问题,学生生成问题,教师引发讨论,使整个课堂的学习活动充满生机活力。

有效教学要把评价渗入课堂。教师要使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要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就必须与学生共同建立起知识的桥梁,形成合作、探究解决,并以问题为核心,以学生为本,该如何创设和谐的课堂或情境?指导学生的学习是要科学化,训练的问题是要目标化,内容的评价要全面真实化。一系列的问题教师都必须进行全面的思考与评价。

四、积极参加调教活动和听优秀老师的观摩课

培训时,专家们的讲述,环节严谨,重点突出,过渡自然,使我深受启发,争取在教学时精心设计习题,用行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懂得数学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现了新课改的理念“人人学有用的数学”。贴近学生的学习生活,学生更乐意接受。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暑假这十一天学习活动,丰富了使我的假日生活。下面,我来谈谈对这次培训活动的几点心得。

对于如何才能更好地“关注课堂,实施有效教学”,确实是我们每一位老师值得讨论、研究的一个问题,也是我执教近几年来的最大困惑,现在我以一名参与者的身份来谈一下自己的感受。

首先,培训活动加深了我对课前备课环节的理解。

平时教学中,我知道了小学数学备课都应该备什么,都应该关注哪些方面。但具体在实际操作中该怎样去落实,还是很模糊的。通过这次培训活动后,我真正弄清了有效教学准备活动的流程是:课标解读与教材分析----学习者特征分析-----确定教学目标------最近发展区分析------教学处理及策略选择-----展示教学预案。先说一下教材分析:教材分析不单单是就教材去谈教材。还要在教材分析中明确编者意图,我们可以借此落实哪些阶段目标?我们应该在怎样的总目标的指引下具体落实到课堂上的目标?我们的教学到底要使学生形成怎样的能力?另外,从其他几块的准备中,我还知道了我们的教学还要关注学习者的特征,关注他们的最近发展区,怎样才能使我们的教学真正使他们受益,形成他们的一种能力,这才是我们教学的最终目的。因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合作的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计算与实际应用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所以,数学教学应该能够为造就现代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就是说,我们的教学要使学生形成能力,形成能力的`最终目的是为社会服务。只有明确了这一点,我们的教学才会更有效。

其次,为我创造了一个学习的机会。

现代的教育强化了学科的整合,要求教师做教育的研究者。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必须学会合作,同伴互助,发挥团队的力量,才可以把我们的教育搞好。事实也是如此,在这次培训活动中,每每思考之余,浑身都不由然汲取一种力量,那就是为体现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奋发努力!这也许就是人为什么是群居动物的原因吧。

再次,通过这次培训,使我能够取长补短,见识到了很多老教师的风采,也认识了不少优秀的年轻教师,通过交流我了解了自身确实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可以向他们学习、请教,对我自己也是一种成长的好方式。

另外,参加本次活动后我也有以下一点思考:

因为这种教学准备活动耗时费力,不可能把准备过程全部呈现给大家。所以,应该思考怎样处理好“研磨”的真实有效性问题?

通过参加这次的培训学习,确实使我大开眼界,从其他老师身上学到了很多有价值的东西,我会把学到的技能用于今后的教学当中。

为期五周的小学数学培训结束了,如果要说学习体会的话,那就是学习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解决了一些在教学中的困惑,受到了较大的启发。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专业知识,同时也是上了一堂很好的人生课,感觉受益匪浅,收获颇丰。

1.要懂得欣赏与爱的艺术。作为一名教师只有会欣赏孩子、爱孩子,才会赢得孩子们的爱与尊敬,“亲其师才能信其道”。轻松、活泼的课堂气氛,生动、幽默的讲解,新颖、独特的教学方式。孩子们那发自内心的笑声,亮晶晶闪烁着求知欲的眼睛,下课后意犹未尽、恋恋不舍的表情,就是对教学最好的评价。要让孩子们真正的喜欢,真正地想要学习,真正的想要跟随老师进入那奇妙的知识殿堂。

2.营造具有吸引力的学习背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中,要创设与学生生活环境、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观察、操作、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中,逐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数学教学情景的创设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有力形式,能充分调动学生学数学的“情商”,激发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好奇心,培养他们的求知欲望,促使他们的思维进入最佳状态,并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体验数学内容中的情感,使他们的数学学习变得有趣、有效、自信、成功。

3.给学生提供探索与交流的空间。这样才能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利于学习能力的提高。每节课的教学力求做到:先尝试后讲解,先猜想后验证,先独立思考,再小组合作交流。用数学的眼光去思考、去倾听、交流、归纳,从而使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动力,获得可持续性的发展。数学老师应着眼于方法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等各方面的训练,而不能只盯着眼前,如果真正在教学中关注了、注重了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性,将会取得事半功倍的成效。

培训结束了,我感到自己身上的压力变大了,因为小学数学教师应具备数学思想、数学意识、数学精神和数学美感等品质,才能将数学知识生动形象地传授给学生,以达到教学的高效率。而要想不被淘汰出局,就要更努力地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理论水平、教育科研能力、课堂教学能力等。这就需要我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并勇于到课堂上去实践,及时对自己的教育教学进行反思、调控,我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断努力会有所收获,有所感悟的。

透过本次小学数学教研组教师磨课活动,总体感觉:按照“三次备课两次打磨”的要求,磨课教师、教研组长制定并完善了磨课计划。组织开展了教学研讨专题活动,集中解决教学问题,有效促进打磨计划的顺利实施。执教教师认真完成了三次备课(基于个人经验、基于同伴互助、基于教学反思)的教案;针对两次打磨状况,老师们整理出个人反思;两次打磨后,进行了上课,课后全组教师认真参与研课打磨、观课评课等活动;对此我深有感触,主要有两点收获,其一学会如何上好一节复习课的重要策略,其二明白怎样才能够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

首先谈谈上好一节复习课的主要策略,我们认为应把握好以下三方面。

1、一节课要有自己的亮点,比如王老师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这节课来说,导入新课部分就是一个亮点,让两名学生参与抓珠子的游戏活动,看谁能一把把珠子全抓起来,进而由穿成线的珠子联想到数学知识网络的建构,最后衍生出数学学习的有效方法和思想。

2、复习的资料要有层次性,可由基础题到扩展题,进而体现练习题的必须深度,但切记教学资料太多,就应把常错的地方和易错的地方作为作为本课的重点,才能体现教学设计目标更明确,才能到达高效的课堂,拿孙老师长方形和正方形复习这节课来说,一开始对有关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进行整一整活动,唤醒学生沉睡的记忆,然后透过比眼力、巧巧手等闯关活动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维,放飞学生的翅膀,自主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感受知识带来的奥妙。

3、课堂气氛要活跃,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用心性,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譬如徐老师运算定律这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课堂十分简单活跃,师生互动完美,关系融洽,听课老师赏心悦目啊!其次再谈谈怎样才能使自己尽快成长起来,才能使自己做为一名好教师呢,听了王老师关于青年教师成长经验的介绍,我们无比激动,无比兴奋,没想到上好一节课竟如此的“费心”,我突然感觉到做好教师真难,且有“三难”,一难要备好课,此备课非彼备课,并不是写篇教案草草了事,而是研读教材和教参,分析学情,并观看相关教学录像,尤其名师的视频;二难要写好教学反思、教学随笔、教学论文、课题研究、教育故事等等,只要和教学相关的点点滴滴都能够随时记录,自然而然就会厚积薄发,才能孰能生巧;三难就是终身学习,当今社会信息更新速度超快,教师要不断学习,年年有创新。

总之,我们深刻体会到磨课的过程,是与文本对话的过程;是对课程标准重新解读的过程;是与同事交流的过程;是分析学情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育心理学的过程;是综合运用教学理论的过程;是联系社会生活实际的过程;是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的过程;是课程整合的过程;是教法学法的最优化选取的过程。就在这一次次的“磨”中,我们全组老师渐渐成长了,教研水平得到了提高。

171 评论

戴小卓269500767

小学数学虽以一个“小”字当头,但它的作用与地位却一点也不微小,反而它对学生取得终身学习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能力的培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新时代、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应该是什么样的?学数学到底培养人的什么能力?为什么国际上各个国家 的基础教育中都纳入并重视数学学习?在学生经历的长达6年的小学数学教育中,教师在课堂上应做些什 么?该怎么做呢?我想教材是载体、学生是中心、课堂是阵地、理念是根本。新教材历经十载,它承载的更多的是新的教 育教学理念,更多的是对人才培养的一种帮助,更多的是对教育工作者的有效指导。以下谈谈我在数年 课改过程中,如何正确把握新理念、正确解读新教材、科学运用新教材并创新使用新教材,所作出的实 践研究与生成反思。一、正确解读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十年以前,我们都是教书匠,培养的学生只会接受学习,能力如何培养?新教材、新课改推广以来,我 们通过许多学习和研究,慢慢从“教书”慢慢转变为“培养人”;从“教教材上的数学”慢慢走向“用 教材去教数学”。我们渐渐理解了教材是实施教学的载体,而不是惟一的标准。在全面落实新课程改革 实施的过程中, 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教师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来审视和驾驭现行教材 ,正 确地解读新教材,才能让学生学到新的数学。那么,正确解读新教材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教师要力 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案例链接】“两位数乘两位数的估算”例题教学片断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因为,估算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很广,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同时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内容说明:教材呈现一幅情境图,让学生解决“有350个同学来听课,能坐下吗?”的问题。情境图下面 呈现不同的估算方法:①把两个因数看作与它们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②把其中 一个因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再用口算确定它们积的范围。【案例生成】师:看准信息和问题,快速解决。(学生的回答不统一,速度放慢。)其中有一个学生提出:这个问题不需要计算得那么清楚,只需要算个大概就可以了。师:那你准备怎样算个大概呢?生:我把22和18看成了20再乘。师:你能将两位数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这就是估算的方法。师:还有其他的估算方法吗?(其他学生受到这位学生的启发后,纷纷想到了另外几种估算的方法,教 师引导进行几种方法的整理。)师:看来,这三种估算的方法都能解决这个问题,那么这三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吗?生:都是把两位数看成了最接近的整十数再乘。师:你们觉得我们通过估算得到的结果,是比准确字数多呢,还是少呢?(有的学生说少,有的学生说多,有的学生说差不多。)师:为什么?你怎么知道的?生:因为把22看成20将因数看小了,所以估算的结果比准确结果要小。……师:真的吗?我们来看看!将18估成20,估高了,因此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大。如果把22估成20,估 低了,最后结果就比准确字数小。那么将18和22都估成最接近的整十数所得到的结果,你觉得和准确字数比怎样?(学生一起反映:差不多的。)师:为什么会差不多呢?生:因为一个因数少估了2个,另一个因数多估了2,扯平了。师: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有许多估算的方法,用哪种方法解决还要看具体什么问题。【案例解读】当我在听同年组老师教学这个例题的时候,我清楚地认识到,这些估算的方法对于学生而言不是难事儿 ,学生在这节课上可以说你不用教,他们都会去解决这个问题。那么学生在这节课里需要得到的是什么 呢?他们需要发展的是什么呢??学生需要得到的是学会在估算的过程中合理地分析比较,从而使估算发挥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真正地 能够解决好问题。因此,例题的教学,笔墨除了放在学会乘法估算的方法上,更要根据具体问题引导学 生针对具体的估算方法,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从而得出该问题所需要的答案。由此,在接下来我执教的 过程中,我调整了笔墨,对于分析比较不再轻描淡写了。学生受教师的引导,导致出现“估高”、“估 低”和“差不多”的结论,是学生分析问题能力的体现。这是用估算解决问题时必不可少的一种分析, 也是估算不同于口算和笔算的一个特点,这种思维的训练是在精确计算中无法实现的。估算教学中对学 生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培养是逐步形成的,只要我们有意识、有计划地给学生提供估算的机会,让学生运 用估算解决问题,在实践中体会学习估算的必要性,估算的意识会慢慢形成,估算能力就会逐步提高。学生在形成估算意识和能力的同时,分析能力大为提高,在面对新问题的时候,学生的思路的打开需要 良好的分析能力作为支撑。而数学课上要培养的不仅仅只是一项分析判断的能力,这也是有别于老教材 的一个亮点,新教材丰富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点,学生将学到新的数学,学生的能力将全面而服务于生 活。二、创新使用教材才能促进学生能力得到发展。数学课就要有数学味,教材解读不正确或不透彻就会让新的数学课堂走味。所谓的数学味就是一种理性 的思维,如逻辑思维、分析判断、空间想象等。这些能力是社会发展所需人才必备的重要能力。要想学 生在数学课堂上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还需要教师创新使用新教材。教师能教得创新,学生就能学得有味 ,学数学只要学味十足了,能力自然也就逐渐形成了。以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为例,谈谈为了学生能力的发展教师如何对教材进行创 新使用使用。【案例链接】“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内容说明:二年级下册《表内除法(二)》的整理与复习,给出了两道题。第一题呈现的是小朋友们讨 论表内除法算式的分类方法,学生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可以按照算式的得数来分,有的按照除数相同的 算式来分,有的提出问题还可以怎样分?第二题是一道解决问题。那么我分了两节课来进行整理。第一 节课整理计算部分,第二节课整理解决问题部分。我先让学生自己举例说一说学过哪些表内除法的算式,学生说的时候,老师就应该将这些算式在黑板上 板书,而且这些算式的位置就应该表内除法表的位置,比如学生说出20÷4=5,我就把这道算式板书在第 5行第4列;学生说出9÷9=1,我就把它板书在第1行第9列;学生说出16÷4=4,我就把它板书在第4行第4 列……在许许多多算式的列举中学生现会觉得老师怎么乱写算式,东一个西一个,后来慢慢发现了规律 ,会准确猜出老师会将这道算式板书在什么位置,是为什么。在此过程中,全班的积极性是高涨的,因 为其中带有一些猜谜语的味道,这会让学生觉得很简单的算式变得神秘起来。并且在完成的整个过程中 学生经历了归纳、整理、猜想、推理、列举等一系列有助于学生思维发展的过程,学生自己归纳出:当 被除数和除数相同的时候,商为1;当除数为1的时候,被除数和商一样;除数是几,被除数就是商的几 倍;商是几,被除数就是除数的几倍……学生的这些归纳性的语言是让我备课的时候没有想到的,我的 预设是让他们经历这样的归纳与整理的过程,并从中去感受就可以了,用他们自己儿童化的语言表述出 自己的理解就可以了,但是学生这么多精辟的归纳让我大开了眼界,说明学生在经历这样一个过程的时 候是高效的,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是得到了全面的提高的。【案例解读】在第一节课的处理中,教材并没有列举出表内除法算式表,只用了学生小组讨论的形式呈现了出来,那 么我对于这样编写的理解是,学生应该有自己整理的思维过程,能够按照一定的规律来整理就可以了, 不需要学生完整地整理出除法算式表,除法算式表的归纳与整理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是相当有难度的。但 是学生的整理归纳的能力在每一节整理与复习课上都应该有挑战与提高,有难度不代表不去研究,正因 为有难度,经历了有难度的挑战,思维才能够得到提高。因此,我对教材的理解是,不仅要让学生自己 按照一定规律去整理归纳,教师要给予学生一定的引导,在引导过程中,让学生发现表内除法表编排的 规律,从而能够学到这样整理的一种有效方法。所以,教材上的呈现我们不仅要完全理解,更要彻底理解,这种编写不仅限于书本,它是和活生生的学 生紧密联系起来的,而且更要得到教者正确而科学的支持,那样的教学才是高效的,学生的发展才是有 效而全面的。能把新教材教下来是一种本事,能创造性地把新教材教下来又是一种能耐,能把新教材内蕴含的理念和 素材通过开发转化为教学实践并取得成效,这更是一种功底。教师要在尊重教材基础上,开动脑筋,不 局限于教材,灵活运用教材,根据学校、学生实际情况对教材进行创新使用,做到以学生发展为本,这 样新课改、新理念才能真正落实,学生才能科学发展。三、科学解读教材才能促进学生数学思想的形成。人人都想当创造者、当发明家,尤其是我们的学生。曾经我们的教育在抹杀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学 生都变成了被动式的学习,都成为了一台台的解题机器。新理念正在努力改变着这一现状,试图让学生 经历多次成功的创新和发明的过程,带给学生一种探索欲望和一种思维习惯,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数学品 质。在教学集合圈这一知识时,学生就经历了韦恩对这个圈的创作,对于学生而言,这是促进学生数学品质 和能力形成的最佳机会。【案例链接】“有趣的圈”教学片断内容说明:集合思想是数学中最基本的思想,甚至可以说,集合理论是数学的基础。从学生一开始学习 数学,其实就已经在运用集合的思想方法了。例如,学生在学习数数时,把1个人、2朵花、3枝铅笔用一 条封闭的曲线圈起来表示,这样表示出的数学概念更直观、形象,给学生留下的印象更深刻。又如,我 们学习过的分类思想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集合理论的基础。本单元的例1借助学生熟悉的题材,渗透集合的有关思想,并利用直观图的方式求出两个小组的总人数。本例首先通过统计表的方式列出参加语文小组和数学小组的学生名单,通过统计表可以看出:参加语文 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但实际上参加这两个课外小组的总人数却不是17人,引起学生的 认知冲突。这时,教材利用直观图把这两个课外小组的关系直观地表示出来。从图上可以很清楚地看出 ,有3名学生同时属于这两个小组,所以计算总人数时只能计算一次。【案例生成】教师给出信息:参加语文小组的有8人。参加数学小组的有9人。提出问题:一共有多少人?学生列出算式:8+9=17(人)师:请这些同学站起来我们看看是不是17人。(学生发现问题,没有17人,只有14人。教师引导列出统计表进行检查,在统计表中学生似乎发现有重 复现象。)师:这样吧!为了让大家看的更加清楚,我们请这些同学分别上来,我们按组数一数!(1) 请参加了语文小组的站这边!数一数,是8人吗?(2) 请参加数学小组的站这边!(其中重复的学生想到数学小组这边来,教师进行导向。)师:诶!你们不是参加语文小组的吗?请站在那一边,不准瞎跑哦!(这个时候这几个两个小组都参加的3个学生拿老师的幽默处理没有办法,有点支支吾吾的,还是想过来 。)师:为了表示你们8个都是参加语文小组的,我们用这个红圈把你们都给圈起来,不准你们瞎跑! 那么,你们都是参加数学小组的,参加数学小组的应该有9个人啊,怎么差了3个?学生急了:还有我们3个呢!师:那你们过来啊!生:可老师你不让我们出这个圈啊!(这个时候发生的矛盾冲突激发了学生想办法去解决的强烈欲望,终于下面有学生坐不住了,有几个学 生插嘴要把这3个人怎么怎么套起来,但另外一些学生不是很明白,学生中有一个同学终于跑到讲台上来 了,进行了一个操作:他将重复的3个人安排在正中间,将两个圈交叉套出重复的3个人,使这三个同学 既站在红圈里,又站在篮圈里。)【案例解读】这个结果的产生是必然,现在很多老师对对教材进行这样的处理,为什么?正因为这样的教学给了学生 思考的空间和探索的欲望。这个圈的交叉部分不是人人都想得到的,但是我们的学生的确就想出来了, 不是因为学生提前看了教材,或者家长曾经教过,真正就因为在这样一个矛盾冲突中,学生想力争解决 这个问题。韦恩也不是特异的天才,我们的很多学生经历了韦恩的这个创造的过程,这样的学习也正是 新教材中渗透的教育教学理念,让学生去亲身经历、亲身体验、激发矛盾、创新解决。有了这样的创造 过程,学生不仅在思维层面上得到了收获,而且在心理需求上得到了满足,很大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原来自己也可以是发明家啊!新教材中还有很多像有趣的圈这种课例,需要教师做的不是直接把韦恩圈交给学生怎么填写怎么画,而 是让学生真正获得思考的空间,自觉走进矛盾中,让自己也在数学海洋中创造一回。在我们的数学实际教学中,要真正读懂新理念、读透新教材,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科学设计我们的教 学。在课堂这个阵地上让学生尽情发挥、尽显智慧,在数以万计的阵地中学生优良的数学品质和优秀数 学能力的产生一定是必然。

184 评论

蔡一诺1989

【 #心得体会# 导语】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养活动。通过这种活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能,促进学生素质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以下是 为您整理分享的小学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3篇,欢迎您的参阅。 【篇一】 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充分学习教学常规,对照自己的工作找出不足,反思一下自己平时的课堂到底离有效教学有多远?通过对教学常规的学习,我对小学数学教学常规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作为教师应该把劳动前移,严格按照备课要求进行备课,抓好备课、上课环节。不断学习新课标,理解新理念,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学的每一个环节,形成课后反思的好习惯,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首先,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数。上课前,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全面了解教材内容和目标,明确目标定位,确定教学目标,并充分查阅资料,准确掌握教学中涉及的概念和背景知识,还要做到了解任教学生的学习背景、能力水平和行为习惯等。 上课时,教师只有对所有的知识点做到了如指掌,传授时才能做到游刃有余,这样,学生就会在心里佩服你,就会喜欢上你的课,上课也会认真听讲。 反思自己的课前准备工作,发现有时候由于对教材的钻研不够,导致课堂上有些教学契机没能有效利用,只能将一些作业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放到课后作业整理时进行讲评,这样就使课堂有效率大打折扣。因此课余时间,教师必须认真钻研教材教法,分析学生的学习基础及个别差异,明确哪些内容是学生难以理解的,哪些是难于记忆的,哪些是容易被忽略的,哪些是容易错混的,做到心中有数。要根据学习主题要求和学生特点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组织形式,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获得体验 感悟。低年级适宜以活动体验为主。另外对于课前的准备工作,我们还可以结合学校现在的课间铃声,提前2分钟进课堂,因为数学课很多时候需要用到实物投影,提前进入教室可以使教师能更充分地做好课前准备,而且也能使学生尽快进入上课状态。 其次,课堂教学是每位老师的生命,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该讲究教学的艺术,让课堂充分体现趣味性,吸引学生,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乐趣。 反思自己平时的教学,偶尔有着松懈之处。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话没有做到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个过度语就说这个。而且有时候发现自己还有一些废话,有人说过,教师应该把每一堂课当成是公开课,这样才能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常规》中明确要求“应做到仪表端庄,语言规范”,反思自己虽说平时脾气比较好,但遇到那太差太皮的“朽木”生之时,我也会大发雷霆,哪里有端庄二字可言,学习常规以后,我要时刻提醒自己“忍”。当然,如果我在课堂上“讲究教态的艺术、学会倾听,学会交流,学会欣赏,学会用必要的肢体语言表情达意,使学生得到多方位的启示和感受”就可以将学生的注意力紧紧的抓牢,也就无需烦恼自己在课堂中的失态。 再次,课后反思也必不可少,它是对自己整节课的回顾,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的?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可以继续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的。 最后,作业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中介,也是联系教学目标和教 学评价的中介,是十分重要的教学环节,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每次作业。经常做下水作业,并对习题进行有效筛选,预测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在课堂上合理安排时间,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作业的有效率可以有所提高。另外,重视每次错题的分析和整理。这样可以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总之,学习《常规》之后,应该给我更多的是思考,只有不断思考才能使自己获得更大的进步。为此,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对照教学常规中的要求不断完善自己教学常规,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二】 新课改已经进入全面的实验阶段,通过一阶段的教学我感觉到,新的理念、新的标准、新的教材,带来了面貌一新的课堂教学。新的教材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教材的编写无论是从内容的呈现方式,还是页面的设置上都重视儿童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提供丰富的与儿童生活背景有关的素材,这些正是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基础。下面谈一谈我在教学实验中的几点体会。 一、联系生活,创设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的程度就越高。创设与生活实际有关的情境,让学生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数学并不难,从而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 例如,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我先在黑板上贴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并对学生说:猴子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面前贴上一个大盘子和两个新鲜的大桃子。小朋友你们看,小猴子是不是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子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发现了什么?(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取下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小朋友们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 二、以新的理念为指导,自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只有用新的理念分析新教材,理解新教材,才能真正体会编者的意图。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创造地运用教材资源,给学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以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之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第54页上的第5题时,我是这样设计的:先让学生把图上的文字读一读(左上图),再分四大组讨论图意,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全班交流。接着有学生自己上来表演:一人扮演我,后面有8人。(让学生随便上来,直到符合图意。)从而了解这队人分成哪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列式计算。这样问题很快解决了,不需要教师去讲解,都有学生自己完成,学生参与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也使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三、组织有效的小组学习。 作为新课程倡导的三大学习方式之一,小组合作学习在形式上成为有别于传统教学一个最明显特征。它有力地挑战了教师一言堂的专制,同时也首次在课堂上给了学生自主、合作的机会,目的是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发展交往与审美能力。 在课堂上,我们都可以看到小组讨论式的合作学习。但是,仔细观察,就可以发现,多数讨论仅仅停留在形式上。 我们应该组织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在讨论前要考虑各小组学生的实际情况,让学生独立思考,再在组内讨论交流,这样,每个学生都有思考的机会和时间。小组讨论的时候,教师要深入到小组当中,了解合作的效果,讨论的情况等等,从而灵活地调整下一个教学环节。 例如,在教学小学一年级数学连加、连减时,我大胆地把教材中的两个例题作了变动,把它们设计成学生熟悉的富有生活情趣的情境,使学生更容易地掌握。在教学例题后,我安排了这样一个环节:让全班学生分四大组讨论,每组创设一个情境,再让学生根据内容列出连加(或连减)。 表演形式:一人叙述,几人表演。 第一组:有10只小鸟,先飞走了3只,又飞走了2只,现在有几只?第二组:草地上有4只小兔,跑来了1只,有跑来了3只,现在一共有多少只? 第三组:河边有8只螃蟹,爬走了2只,又爬走了4只,还有几只? 第四组:草地上有7只小鸡,走掉2只,又走掉1只,草地上还有多少只?小朋友们表演得十分精彩,大家学得非常有劲。这样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巩固了知识,又尝到了成功的喜悦。 三、运用生活,产生例题 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最喜欢游戏活动了,让学生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产生例题进行学习,学生会感到轻松愉快,大大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例如,在教学加、减混合时,我把书上的例题改成了游戏形式,我先对学生说:小朋友你们喜欢做游戏吗?接着,讲游戏的规则(先有7人在车上,接着下车2人,再上车3人)。然后,边放音乐边讲述:汽车从北厍开车了,(学生做动作、嘴里发开车的声音)吴江到了,停车(下车2人,又上车3人),汽车又开了。游戏结束后,让学生讨论后说说,现在车上有几人?有的学生说,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原来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有的学生说,从北厍出发时车上有7人,到了吴江下车2人,车上有5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有8人。我对学生的各种说法先表示肯定,然后让学生讨论,你认为哪种说法?再让学生说说是怎样知道现在车上有8人的。学生在游戏活动中知道:从8人里面去掉2人(要用减法算),又多3人(要用加法算)。这样学习加、减混合的例题,学生感到有趣、熟悉、自然,对数学的亲切感、兴趣感也自然产生了。 课程改革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为学生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我认为,凡是学生能够探索出来的,教师决不替代,凡是学生能够独立发现的绝不暗示,让学生从生活、活动、思索、合作交流中学习,尽可能多给一点思考的时间,多给一点活动的空间,多给学生一点表现自己的机会,让学生多一点创造的信心,多一点成功的体验。 【篇三】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思维学科,有效的数学教学应该让学生学到数学知识与结构、思维方式与方法、数学思想与观念。而这些应该在每堂课中潜移默化的渗透。因而,我们的每一堂课就必须都实现有效教学。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可谓是如鱼得水,但不可否认,一些教师的教学中,仍然是以老教材的思路要求学生,教育学生,学生仍然不是课堂的主人。新课标提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而数学活动应是学生自己建构知识的活动。因此,教师要从以学论教的理念出发,精心设计数学活动,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在活动中发展,真正体现以学生主体实践活动为基础的有效课堂教学。 1、给学生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变认真听数学为动手操作数学。学生对数学的体验主要是通过动手操作,动手操作能促进学生在做数学的过程中对所学知识产生深刻的体验,从中感悟并理解新知识的形成和发展,体会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方法,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它是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重要方式。 新教材非常注重学生操作活动的设计并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教师要从生动的直观到抽象的思维的认识规律来设计、组织操作活动,并担当好组织者和引导者的角色。首先,不能把操作流于形式,要让每个学生都必须经历每一个操作活动。第二,引导学生把直观形象与抽象概括相结合,采取边说边操作,边讨论边操作等方式,让手、脑、口并用,在操作和直观教学的基础上及时对概念、规律等的本质属性进行抽象概括。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形式走向实质。学生的学习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过程中的一种认识意义上的重演。让学生踏着前人的足迹部分地重新发现他们学习的内容,对于学生的发展具有多方面的意义。教师要有目的地选择这些重演或再现的教学内容,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空间和时间,让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自主探索是在教师引导下的探索,教师不仅要精心设计自主探索的情境,而且要关注学生探索的过程和方法。学之道在于悟,教之道在于度,教师要处理好自主与引导、放与收、过程与结果之间的辨证关系。对于那些估计学生通过努力能探索求得解决的问题,应大胆地放,放得真心、实在,收要收得及时、自然。如果只放不收,只是表面上的热闹,收效甚微。如果失去教师有价值的引导,学生的主体性也不会得到充分的发挥。 3、合作交流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课改以来,广大教师都在积极探索合作学习的方式,并取得了初步成效。但有的合作学习只流于形式,把合作变成了合坐。要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交流,除了要认真进行分组、组内分工、明确各自的任务职责等工作外,具体实施时应注意:一是合作交流应建立在学生认知需求和交流需求的基础上。二是合作交流应以一定的时间作保证,并在学生进行了较充分的自主探索、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没有独立思考为基础的小组合作交流必然是低效的。三是合作交流并不仅仅是学生之间,也是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因此学生不仅要学会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且要学会倾听、尊重别人的意见。 4、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都是学生学习的方式,二者没有优劣之分。教师在教学中要使二者相互渗透,相辅相成,让学生在探索过程中形成自己对数学的理解,在与他人交流过程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一定会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发挥个体作用,又发挥群体效应,从而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95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中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数学呢,是一个研究数量,结构变化和空间模型等等的含义的一种科学方式,它是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基础.而且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很大的关联,所以说,学好数学对于我们每个人

    善良哒小虾米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小学数学老师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总结心得 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方式和理念也随之变化,教师只有不断地完善自己,才能更上时代的步伐,下面由我为大家精心收集的小学数学校本培训总结,希

    威斯东wisdom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小学语文新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语文新课标解读心得体会(通用6篇) 我们从一些事情上得到感悟后,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心得体会怎么写才能感染读者呢?

    lovexuzheng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小学语文教材培训心得体会

    在生活中我们可能会突然产生一些感悟,我们不妨尝试将内心所想用文字体现出来。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读小学语文新课标的心得体会(精选5篇)”,供您参考,希望能够帮助

    jessiemaomao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小学数学培训心得体会

    小学数学看起来比较简单,但也是最基础,最重要的,只有基础好,以后的数学才能学得更好。下面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小学数学心得体会范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这

    langlang08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