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25

lee是个小吃货
首页 > 考试报名 > 高三地理考试分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情感白羊座

已采纳

苏州市高三期末考试地理学科质量分析 苏州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荣 苓 一、 各题得分情况和试题难度 (二)主观题(市区抽样) 二、命题思路 本次模拟考试的平均分苏州大市分,苏州市区分,比较接近05年高考全省地理分的平均成绩,说明难度看上去虽然偏大,确是符合地理学科实际情况(包括学科本身的特征和选修地理的学生群体特征)的。我们的命题思路如下。 1、努力抓住基础知识与地理能力两个重点 我们在研究最近几年高考地理试题,特别是研究04、05年江苏省地理试卷的基础上,对本次统考试卷作了精心命制,并组织专家与骨干教师对试题作了多次调整与“磨合”。确立了强化区域地理内容,关注课本重点知识,重视地理学习能力培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立足点,把基础知识的考查和地理能力训练作为两个重点。 2、知识覆盖全面,争取良好的区分度 试卷在继续沿袭近年高考中重视人文地理的前提下,较多地关注了反映地理学科科学特征的自然地理内容,知识覆盖较为全面。从各题得分情况分析可知,题目难度从至,跨度大,区分度明显。 3、充分利用地图和图表,力求显著的地理特征 利用地图和地理图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是学习地理和学好地理的基础和基本能力要求。试卷呈现的地图和地理图表类型多样,题型较为丰富,有助于对学生的全面训练。 4、关注社会生活与生产实践 学习“身边的地理与有用的地理”始终是高考关注的目标,也是我们关注的目标。试卷中并努力体现了这一目标。 三、学生答题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 审题仍不够仔细 这是一个反复提出的问题,在主、客观题的审题中都出现类似的问题。其中,有的是理解方面的问题;有的是粗枝大叶潦草马虎所导致。在地理试题中,材料所包含的内容是丰富的。有时候图是熟悉的,问题是新的;有时候资料是带有时效性的,但问题却是你所熟悉的地理常规问题。有时候材料中的一句话是你解题的“钥匙”。如31题中,许多学生忽略了材料中“甲地常年受西风带影响”这一关键词。错误地把位于纬度40度以南的甲地判断为北半球,导致连锁错误。所以,一定要认真审题,把材料看懂了、把题目读通了才能动笔。有问必答,问什么,答什么。不要漏答,也不要画蛇添足。 2、地理基础知识薄弱 这一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区域地理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约有50%的学生不知道南通的位置;近30%的学生不知道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之间的海域该填琼州海峡。对一些很重要的水电站,很多学生不能确定是在在长江水系还是黄河干支流。区域地理知识是学好地理的基础。05年地理高考题中,涉及区域地理的内容占比例很高,许多地理考题是以各种区域图,包括地区、国家、大洲地图的平面、剖面图等不同的面貌呈现的,答题的第一步就必须准确判断图所示区域的位置、地名。第一步判断错误,后面的分也许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把好区域地理关。二是基本地理概念混淆不清。如出现较多晨线与昏线判断错误,气候类型判断错误等。另外,对于“自然条件”应该从哪几个方面回答这样的基本问题,思绪仍然很乱。这些都是不该发生的错误。 3、对课本知识缺乏“归属感” 如果考题中提出问题时,不用教材中相同的话语,很多同学就会慌神、抓瞎,找不着“北”。不能将教材中现成的相应知识“对号入座,”而是凭感觉“用自己的话”随意回答,导致失分很多,甚至全功尽弃。如32题中关于新兴工业区生产特点的提问,其实只是一个记忆性问题,只需把课本中归纳好的一些特点稍加整理搬过来。但不少同学把简单问复杂化,回答了许多却全不在点上,错误率达到60%以上。同理,一些学生在回答振兴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该采取的措施时,未能想到合理借鉴鲁尔区的治理措施,自由发挥肯定不可能全答在点子上。 4、受思维定势影响,思路不开阔 综合分析问题、表述问题的能力弱,思路不开阔是一个普遍问题。回答问题自己感觉是对的(反而忽略了检查),其实是错的,似是而非。如33题,回答海南岛的自然环境特征时,好多学生都答“中部高,四周低”,实际上这只是海南岛的地形大势,并非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但说明这个答案好记,在学生大脑里印象深刻,所以就取而代之,成为自然环境的总特征。这也提示我们思考如何更好地教会学生去记忆。还是该题,问到在海南岛建卫星发射场有哪些地理优势时,绝大部分学生都被材料中“纬度与线速度”问题“圈住”,很少有人再考虑到“海岛”这一重要的地理环境优势,导致因问题没有答全而失分。学生思路不开阔也暴露了我们作为老师平时引导得不够。 四、 下阶段教学中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继续抓好基础知识学习和基本能力的训练,特别是要加强区域地理知识的训练与巩固。要针对学生的薄弱环节,有策略地加强对基本地理概念、地理规律的学习、理解和运用,确保在涉及基础知识的问题上人人过关。总而言之,一定要把基础牢牢地打扎实。 2、进一步加强地理能力的培养。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有选择识记地理知识的能力。教师要帮助学生理清必须记忆掌握的概念和结论,指导学生恰当把握自己记忆范围和程度的“度”。 (2)加强地理信息采集能力的训练与培养。训练时要避免思维定势的干扰。读图要从读图名、图例开始,步步深入,要正确分辨有用信息和无用信息,注意挖掘图的内涵;读文字必须逐字逐行地读,并将材料与所提出的问题结合,列出可借鉴的方面和应该以此发散开来思考的方面。防止疏漏。 (3)回归课本知识的能力。要熟记每个单元、每一课的主干知识,遇到问题时能够准确判断该问题应该归属到哪一部分的课本知识中,并从中寻找答案。 (4)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一方面对人类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形式和方法要有一定的了解和理解,这样能够尽量减少遇到具体问题时因常识的缺乏而产生的无从下手。另一方面要对所学知识的用途有所了解,理解什么是人类生产和生活中的地理,学会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概括和运用地理语言正确表述的能力。要着力培养学生在正确判断、理解、分析、归纳的基础上,运用地理语言,组织文句,有针对性地、合理阐述问题的能力。 3、 注意把握恰当的课堂容量和适当的深度,杜绝以练代讲 我们一直强调,一堂课并不是内容越多越好,跨度越大越好,要考虑到不同层次的学生 接受知识的水平和能力。对知识的挖掘也不是越深越好,认识问题的深刻程度不等于加深知识的难度。一堂课无论复习多少内容,都要尽可能让绝大多数学生弄通弄懂。教师课堂上讲过,不等于教学任务已完成,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尽量做到分层次教学。只有学生能够正确反馈时,教师的任务才算基本完成。 总之,经过前段时间的教学,每一位任课教师都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和教学研究中不断总结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抓住最后一学期的有限时间,提高教学效率。 2006年2月12日

173 评论

520贝基清净果

【 #高考# 导语】 考 网从教育部教育考试院获悉,2022年高考地理全国卷试题评析已公布,具体详情如下: 2022年高考地理命题坚持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服务“双减”落实落地,促进学生素养提升。延续近些年的命题风格,保证较为稳定的题型结构,适当控制文字、图表信息量,合理配置各卷种不同难度水平的试题,给学生以熟悉感和获得感。1、深挖课程思政元素,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展示时代新貌,激发民族自豪感 试题围绕新时代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乡村振兴全面推进的大背景,选取依托自身特色优势资源、提高内生发展动力所取得的斐然成绩为案例创设试题,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社会责任感与时代使命感。全国乙卷第4~6题,展现拉萨市当雄县在脱贫攻坚中依托当地特色的畜种牦牛,走出一条具有区域特色和现代化特点的产业扶贫之路,考查学生对青藏高原自然环境的理解以及对依托自然环境发展农业生产的认识。全国甲卷第43题,关注凤堰古梯田开放式“生态博物馆”,引导学生思考历史文化遗产旅游地的创新发展之路。 立足人地关系,树立生态文明理念 选取与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休戚相关的区域发展、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作为试题素材,引导学生从人地关系视角关注全人类共同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全国甲卷第36题,分析瑞士在本国自然资源与环境相对不利的条件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特色发展;全国乙卷第36题,探讨以色列通过海水淡化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问题;全国甲卷第37题,关注澳大利亚历经历的一场严重沙尘暴事件;全国甲卷第44题,聚焦美国某湖泊多氯联苯导致的环境污染问题等,引导学生认识协调人地关系、开启人类高质量发展新征程的重要意义。 渗透“五育”融合,促进全面发展 试题在深化德育、智育考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加强美育与劳动教育,旨在促进学生提升审美能力与劳动意识,努力成长为全面发展的国家栋梁之才。全国乙卷第43题,要求学生既理解观景台可以满足旅游者的审美需求,又辩证分析观景台作为旅游景观对旅游者审美的影响,提升学生在旅游活动中发现美、欣赏美、评价美的能力。全国甲卷第6题,涉及农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具有生态意义的农事活动,增强学生对农业生产劳动的了解,培育学生关注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2、引导回归教育本质,助力推进“双减”落地 深化基础性内涵,致力课程标准落实 试题强调对课程标准规定的基础知识的深刻理解,基本方法与能力的灵活运用,引导教学依据课程标准制定教学目标,落实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鼓励学生依据课程标准抓住学习重点,攻克学习难点,不断提升考试的信心。全国乙卷第9题,在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运用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所要求的“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的基本方法,判断风力、风向的变化,为结合高中所学的热力环流原理分析问题提供支撑,强调夯实基础知识与基本能力才能行稳致远。 突出多样化设问,着力创新意识培养 试题通过多样化的设问方式,加强试题的开放性、辩证性,在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意识,引导教学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打破追求标准答案、总结答题套路等导致学生思维僵化、固化的学习与复习备考模式。全国甲卷第37题(4)小题,通过开放性设问,鼓励学生自行提出明确合理的科学观点并开展有理有据的分析论证,引导学生跳出死记硬背的窠臼,在尊重科学规划与核心价值观念的基础上,激发思维活力。全国乙卷第37题,通过一系列具有进阶性、创造性的设问,要求学生综合内外力因素,对不同地点海岸线变化的方向和幅度进行描述、概括和比较,引导学生突破“气候变暖必然导致海平面上升”的思维定势,促进教学加强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思维方法及敢于突破的创新精神。 优化情境性创设,服务现实问题解决 地理试题广泛选取生产实践、学习探索中的真实问题创设情境,考查学生联系实际分析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克服单纯通过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来解题的倾向。全国甲卷第1~3题,设计我国某制造业企业进行跨国产业转移的生产实践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企业在做大做强的发展历程中通过“走出去”寻找优势区位的理解与认识。全国甲卷第7~8题,根据某区域百余年来海岸线变化创设学习探索情境,考查学生利用科学证据判断历海岸线变化的特点与原因。 3、彰显学科素养立意,保障改革平稳过渡 注重综合思维,培养尺度意识 试题基于不同要素、不同尺度及发展演化过程,对区域地理环境及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进行全面、系统、动态的分析,引导学生发展综合思维素养。全国乙卷第36题,借助以色列开展海水淡化的案例,从地理位置、气候、资源、人口等多个要素,综合分析海水淡化厂的区位条件及产生影响,引导学生从多要素综合的角度认识地理事物的整体性与人地关系的复杂性。全国乙卷第11题,着眼于更大尺度上的气压场特点,分析地理事象在不同空间尺度的区别与联系,引导学生深化对尺度概念的认识,理解不同尺度对同一地区地理现象的综合、复杂且具有差异的影响。 拓展区域认知,引领深度教学 试题基于不同类型的区域,从区域特征、区域关联与区域发展的角度,对不同时空背景下的区域地理事象进行分析,培养学生从区域的视角认识地理环境,树立因地制宜促进区域发展的观念。全国甲卷第9~11题,以“杭盖草原”的地形特征为线索,要求分析山地、和缓丘陵、平坦河谷对形成优质草原的作用,将区域组合价值、水循环原理、生物与环境关系融为一体,展示区域认知的独特视角。全国乙卷第1~3题,以我国4个一线城市2010—2020年中心城区和中心城区以外地区人口数量变化为案例,分析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的大背景下城市人口变化的特点,引导学生思考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 强化地理实践力,提升科学素养 试题注重考查学生借助图表获取和处理复杂地理信息,设计和实施地理调查活动的能力。全国乙卷第7~8题,给出黄河2次洪水过程的水位与流量关系图,考查学生运用图表资料分析复杂地理信息的能力。全国甲卷第44题,利用美国某湖中多氯联苯污染物在鱼体内长期存留的案例,引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开展野外资源、环境调查。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高三数学考试质量分析

    高中数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这次数学期末考试,我考了95分,感到挺满意,不过还需继续努力。最近,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首先,应科学的进行复习。我们

    魔幻光环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高中考试成绩分析

    高中数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这次数学期末考试,我考了95分,感到挺满意,不过还需继续努力。最近,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首先,应科学的进行复习。我们

    建安五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高三模拟考试成绩分析

    在平时一定要养成一个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也应该提高学习的效率,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在学习的时候一定要提高专注力,一定要认真严谨,不要三心二意,然后也应该总结

    小崔崔shining 9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考试分析高中

    高中数学考试质量分析报告范文1 这次数学期末考试,我考了95分,感到挺满意,不过还需继续努力。最近,我总结了一些学习方法来学习数学。首先,应科学的进行复习。我们

    达宝利姜广丛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地理考试分析

    在 高一地理 考试结束之后,需要做好相关试卷的分析。下面是我网络整理的高一地理考试试卷分析的内容以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试卷分析 本次考试试卷主要考查教材前

    Candy526368302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