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76

yeting1976
首页 > 考试报名 > 初一历史考试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wxb2066472463

已采纳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前的复习时间一刻千金,千万别浪费。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 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 D.墨家学说 2.下列发明是西汉时期的有 ①耕犁,已安装了便于翻土碎土的犁壁②新型播种工具耧车③发明水排,利用水力鼓风冶铁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都不是 3.张骞和班超出使西域相同的历史作用不包括 A.帮助西域各族摆脱匈奴的束缚和奴役 B.促进了西域地区的经济发展 C.促进了内地和西域的经济、 文化 交流 D.为欧洲同我国进行直接友好交往创造了条件 4.“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语出《陈涉世家》,出自哪一部史书 A.《春秋》 B.《史记》 C.《汉书》 D.《资治通鉴》 5.下列科技发明中,属于东汉蔡伦的是 A.发明地动仪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麻沸散 D.发明活字印刷术 6.下列不属于我国历史上以少胜多战役的是 A.赤壁之战 B.淝水之战 C.巨鹿之战 D.牧野之战 7.东汉末年,孙权、刘备在赤壁之战中打败曹操的决定性因素是 A.诸葛亮的计谋 B.周瑜的水军 C.孙、刘的联盟 D.地理上的优势 8.下列哪一历史现象与北魏孝文帝改革互为因果关系 A.统一黄河流域 B.北方民族大融合 C.未完成封建化 D.阶级矛盾尖锐 9.有关内迁的各少数民族的说法,错误的有 A.东汉、魏晋时期,西南少数民族不断内迁,加速了民族融合 B.匈奴、鲜卑、羯、氐、羌等少数民族,历史上称为“五胡” C.内迁的少数民族与汉族杂居,互相影响,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融合 D.西晋向内迁的少数民族征收重税,激化了民族矛盾 10.不少国家把中国称为China,这反映了 A.中国瓷器在世界的地位 B.秦汉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C.隋唐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D.中国四大发明在世界的地位 二、能力培养(共4分) 11.下面是历史 谜语 四则,请你猜一猜。 (1)汉朝天下(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2)周郎坐看烧赤壁(打一 成语 ) 答案: (3)按图索骥(打一历史人物) 答案: (4)谢安复职(打一成语) 答案: 三、牛刀小试(共14分) 12.(2分)请写出中国古代两位被尊称为“圣”的文化名人及其所处朝代。 13.(5分)请你按先后顺序写出我国汉字字体的发展变化。 14.(7分)请写出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艺术方面的成就。 四、一试身手(共32分) 史海拾贝: 15.(5分)请你答出有关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 成语 典故 。(至少五个) 读读想想: 16.公元前一世纪,古罗马执政官凯撒,穿着丝袍进入剧场,轰动一时。后来,穿着中国锦衣绣服,成为罗马男女贵族的时尚。 请回答: (1)(1分)材料中提到凯撒穿着丝袍出现在罗马剧场,此时中国正处于什么朝代? (2)(3分)当时中国的“丝袍”是通过什么通道运到欧洲的?你能把这条通道运转路线说出来吗? (3)(2分)当时中国称欧洲的罗马为什么?欧洲的罗马把中国称为什么? 17.“进,与操遇于赤壁。时操早已有病疫,初一交战操军不利,引次江北。瑜军在南岸,瑜部将黄盖曰:‘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乃取蒙冲斗舰十艘,载燥获枯柴,灌油其中……时东南风急,盖以十舰最著前,去北军二里余,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曹操舰船),延及岸上营落……北军大败。” ——《资治通鉴》 请回答: (1)(1分)此材料记载的是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发生在哪一年?有什么军事意义?此事的发生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 (2)(3分)请简要分析此事发生的背景,并分析曹操失利的原因。 (3)(3分)隆冬时节,何来东南风?你用有关的地理知识加以说明。 历史论坛: 18.(4分)比较一下,汉初对匈奴实行的“和亲”政策与汉元帝实行的“和亲”政策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巧对下联: 19.(2分)诸葛亮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格魅力。在南阳武侯祠有这样一幅构思巧妙的 对联 ,高度概括了诸葛亮的一生功业。上联是“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请你根据上联,按对仗的格律,试试补出这副 对子 的下联来。 情景再现: 20.(3分)请你写一篇百字短文描述官渡之战的场面。 阅读思考: 21.(5分) 张骞出使西域 汉武帝为根治匈奴大患,决心联络西方的大月氏等国,夹击匈奴,彻底打败匈奴。他下了一道诏书,征求能干的人到大月氏去联络。当时,谁也不知道大月氏国在哪儿,也不知道有多远。要完成这个任务,可得有很大的勇气。张骞觉得这是一件有意义的事,首先应征。公元前138年,汉武帝就派张骞带着一百多个人出发去找大月氏。但是要到大月氏,一定要经过匈奴占领的地界。张骞他们小心地走了几天,还是被匈奴兵发现,全都做了俘虏。 匈奴人没有杀他们,只是派人把他们分散开来管住,只有堂邑父跟张骞住在一起,一住就是十多年。 日子久了,匈奴对他们管得不那么严。张骞跟堂邑父商量了一下,瞅匈奴人不防备,骑上两匹快马逃了。他们一直向西跑了几十天,吃尽苦头,逃出了匈奴地界,张骞等人继续向西行,终于在一片水草丰茂的草场碰上了几个牧民,经过攀谈,他们才知道此地是楼兰国。楼兰是由汉朝进入西域的第一个国家。此后,张骞等人先后经过疏勒国、大宛国、康居国等七个国家,最后在阿姆河北岸,见到了大月氏国国王。张骞手执旌节,向大月氏国王说明了来意,大月氏国王又惊又喜。但如今的大月氏国已远离匈奴,人们也已安居乐业,大月氏国王无心再向匈奴报仇雪恨了。大月氏国王隆重宴请了张骞一行人。在劝说大月氏国王的努力失败之后,张骞一行人在大月氏人指引下,取南道,从疏勒国东行回国。 然而,在翻越祁连山时,他们不幸又碰上了匈奴骑兵,再次被押送到单于那里。一年后,匈奴发生内乱,张骞趁机找到堂邑父上马远逃。 13年。去时,张骞风华正茂;如今,头发花白,年近半百。张骞详细地向汉武帝陈述了13年来他所周游的西方各国的情况。武帝眼界大开。为奖赏张骞,拜张骞为太中大夫,拜堂邑父为奉使君。 读了上面的这一材料,请把你的想法告诉大家。 五、分析归纳(共30分) 22.同学们,历史上黄河多次改道,秦时经河北入海,汉代经山东,北宋经天津,南宋经江苏入黄海(当时称东海)。而这种现象在长江为何没有?你能运用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这种有和无的原因吗?在古代,人们对黄河又是怎样治理的?现如今对治理黄河你有哪些建设性意见?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一、 二、11.(1)刘邦 (2)隔岸观火 (3)司马迁 (4)东山再起 三、12.①“医圣”张仲景、东汉。 ②“书圣”王羲之、东晋。 13.甲骨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 14.书法:王羲之《兰亭序》;绘画:顾恺之《女史箴图》、《洛神赋图》; 雕刻 :云冈石窟和龙门石窟。 四、15.三顾茅庐、投笔从戎、风声鹤唳、草木皆兵、鞠躬尽瘁、望梅止渴等。 16.(1)西汉。 (2)丝绸之路、从长安通过河西走廊、今x疆地区,运往西亚,再转运到欧洲。 (3)大秦,丝国。 17.(1)赤壁之战,208年,是我国军事史上一次著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导致了三国鼎立格局的形成。 (2)曹操打败了袁绍和几个军阀,基本完成了北方的统一,他企图乘胜出击,消灭南方的孙权和刘备,统一全中国。不料,在赤壁大战中失败。 失败的原因有: ①人不和。曹军南下,扰乱了南方人民的安定生活。②地不利。曹军屡次中计,锐气大减。曹军远道而来,不习水战,战斗力不强。 ③天不时。隆冬时节,赤壁战场东南风甚紧,为孙刘联军采用火攻提供了良好的战机。 (3)从位置上看,赤壁战场距海近;从地形上看,赤壁战场地势低平,使冬季风受阻,与此同时,太平洋上的暖湿气流却乘虚而入,因此在几日寒冷的天气过后马上出现反常的温暖天气,于是就有东南风的出现。 18.①“和亲”的目的相同,即都是通过“和亲”政策换取汉匈两族之间的和平友好关系;但前者是被迫行为,后者是主动行为。 ②汉初社会经济凋敝,国力不强,无法在军事上与匈奴抗衡。汉元帝时,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归附汉朝,愿与汉和亲。 19.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革爻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20.要求:语言生动、条理清晰、叙事完整。(略) 21.同学们可以体会张骞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以坚韧不拔的毅力西行,非等闲之辈所能为之,我们应学习他不畏艰难、不辱使命的精神。(请同学们自由发挥略) 五、22.①黄河上游水流湍急。黄河流域作为封建统治的中心区域,地表资源遭到过度开发,水土流失严重,河水中泥沙含量过高,下游河宽水缓,泥沙淤积,阻塞河道后,必然出现改道。长江流域大规模的开发较晚,江南地区的开发是东晋南朝以后的事情,所以,地表植被的自然生态保存较好。再加上沿线的湖泊和众多的支流,都可以调节干流流量和流速。这就是为什么长江没有出现改道的历史原因。 ②大禹用疏导的 方法 治理黄河。西汉武帝、东汉明帝都进行大规模的黄河治理工程。 ③答案不惟一,请老师酌情采意给分。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相关 文章 : 1. 2015年春季学期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题及答案 2.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测试题 3.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4. 2015-2016初一历史上册期末复习试题 5. 初一历史上册期末模拟试题1

179 评论

november1985

一、选择题 1.下列的人类远古遗址,位于长江流域的是( ) A.山顶洞人 B.元谋人 C.蓝田人 D.北京人 2.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 A.直立行走 B.制造工具 C.使用语言 D.造屋定居 3.传说中的哪位部落联盟首领在位时,我国的原始社会走向了尽头( ) A.尧 B.舜 C.禹 D.启 4.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于( ) A.公元21世纪 B.公元16世纪 C.公元前21世纪 D.公元前16世纪 5.将商朝都城迁到殷的商王是( ) A.商汤 B.武丁 C.盘庚 D.商纣 6.我国奴隶社会前后经历了大约多少年?( ) 多年 多年 多年 多年 7.秦长城的起止地点是( )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8.秦统一后,指定使用的规范文字是( ) A.大篆 B.小篆 C.楷书 D.隶书 9.刘邦和项羽争夺地位的战争是( ) A.巨鹿之战 B.楚汉之争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10.黄巾起义的口号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苍天已死,黄天当文,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D.不抢劫,不杀人,不偷盗 11.第一次统一蒙古草原的匈奴杰出首领是( ) A.呼韩邪单于 B.伊雅斜单于 C.冒顿单于 D.宁胡阏氏 12.下列几个历史事件,发生在西汉时期的是( ) A.大秦遣使来汉 B.班超出使西域 C.张骞出使西域 D.甘英出使大秦 13.赤壁之战爆发于( ) A.公元前204年 年 C.公元前119年 年 14.南朝四个朝代的更替顺序是( ) A.宋齐梁陈 B.齐宋陈梁 C.梁宋齐陈 D.陈梁宋齐 15.北魏是哪个民族建立的政权?( ) A.汉 B.匈奴 C.鲜卑 D.氐 16.公元××年是指( ) A.由公元元年开始推算 B.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后推算 C.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推算 D.由公元元年开始向前后推算 17.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恒公 D.晋文公 18.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的是( ) A.晁错 B.董仲舒 C.陆贾 D.李斯 19.下列哪一条不是商鞅变法的内容(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耕战 C.建立县制 D.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20.春秋时期同晋国争霸中原的诸侯国是( ) A.齐国 B.吴国 C.楚国 D.越国 2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汉高祖促使经济迅速恢复的政策( ) A.把田租定为十五税一 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 C.让士兵复员生产 D.连续十二年全免田租 22.黄巾起义爆发的主要原因是( ) A.外戚宦官专权,政治黑暗 B.统治者"政制"失败 C.党锢之祸 D.民族矛盾尖锐 23.三国时魏国的建立年代( ) 年 年 年 年 24.东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比北方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了先进生产技术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25.下列的著名战役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巨鹿之战 ②官渡之战 ③赤壁之战 ④淝水之战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①③②④ D.②③①④ 26.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 ) A.夏朝 B.战国 C.秦朝 D.西汉 27."战国七雄"并立局面形成的标志是( ) A.三家分晋 B.田氏代齐 C.勾践灭吴 D.商鞅变法 28.北魏统一黄河流域的年代是( ) 年 年 年 年 29.陈胜在大泽乡号召农民起义,高呼的口号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始皇帝死而地分 C.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D.天下若秦久矣 30.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基础的重要战役(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31.佛教传入我国中原地区的时间是( ) A.西汉初年 B.西汉末年 C.东汉初年 D.东汉末年 32.下列关于淝水之战的表述中正确的是( ) A.淝水之战发生在公元前4世纪 B.在大臣和军民的支持下符坚率军攻晋 C.谢石、谢玄带兵迎击秦军 D.淝水之战是以少胜多的战役 二、填空题 1.春秋时期从公元前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是我国奴隶社会_____的时期. 2.公元前______年,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在________爆发. 3.公元25年,______称帝,建立东汉.他统治期间,社会安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__. 4.公元97年,班超派部下________出使大秦. 5.孙权派卫温率船到达________,加强了______和内地和联系. 6.东汉魏晋时期,内迁的少数民族主要有________、鲜卑、羯、氐、 ,历史上称他们为__________. 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少数民族政治改革家.他的改革,加速了北方各族____________的进程,促进了北方民族__________. 8.假如有一个人在公元前25年出生,公元25年去世,这个人活了____岁. 9.已知我国境内最早的人类是________,距今年约有_________年. 10."战国七雄"中位于最西边的是______国. 11.西汉末年,社会动乱,王莽夺取政权,进行改革,史称___________. 东汉前期,社会稳定,经济好转,史称__________. 12.南朝从________年开始,共经历了宋、齐、梁、陈四个朝代, 都城都在__________. 13.战国时期从公元前________年到公元前________年,是我国_________社会形成时期. 14.我国封建社会统治的正统思想是______家学说. 15.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________开始的,_________是我国历史有确切纪年的开始. 16.汉初统治者对农民采取轻徭薄赋的__________政策. 17.到_______末年,人口已达6000万,达到我国封建社会前期人口的最高峰. 18.公元前_________年,秦王赢政陆续灭掉东方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秦朝. 三、填表: 1. 2.丝绸之路:长安─→ ─→ ─→ ─→ ─→大秦 四、材料解析 1."夫农,天下之本也." 请回答:①这句话是谁说的? ②这句话是什么意思? ③历史上把这个皇帝及下一个皇帝统治时期称为什么? 2."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岁在甲子,天下大吉." 请回答:①这段引文出自何处? ②这次起义领导人是谁? ③这次起义爆发于哪一年? ④这次起义的作用怎样? 五、列举题 1.春秋五霸及第一个霸主. 2.战国七雄及最后吞并六国的国家. 3.举出汉高祖恢复发展经济的措施. 4.分别举出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墨家和法家的代表人物. 六、简答题 1.秦始皇采取了哪些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 2.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内容和作用是什么? 3.曹操为什么能够在官渡之战中取胜? 4.秦末农民战争的爆发有什么历史意义? 5.夏商周的科学文化有哪些处于世界先进水平?

114 评论

黄先生Simon

七年级历史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试题 班级 姓名 得分: :亲爱的同学们,你准备好了吗?让我们检测一下吧! 祝大家好运! 本试卷分为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45分钟. 第I卷(选择题 4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2=40分,每个小题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把正确答案写入答题框.) 1、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原始居民 2、公元前119年,带兵大败匈奴的是 A、窦固 B、蒙恬 C、卫青 、霍去病 D、窦宪 3、下列不属于半坡原始居民生活状况的一项是 A、会制造陶器 B、种植粮食作物粟 C、会建造房屋,过定居生活 D、出现了明显的贫富分化 4、黄河流域原始居民农耕时代的居民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5、下列事件与秦始皇无关的是 A、长平之战 B、焚书坑儒 C、 修建长城 D、开凿灵渠 6、“禅让”是一种部落联盟首领更替的办法,这种办法是 A、父传子 B兄传弟 C、母传女 D、大家推选 7、现今世界上已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是殷墟出土的( )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铜方鼎 C、青铜立人像 D、豕尊 8、西周时期实行的制度有①禅让制②世袭制③分封制④等级制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9、我国出现青铜器最早开始于 A、原始社会末期 B、夏C、商 D、西周 10、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何时开始的? A、秦朝 B、夏 C、商 D、西周 11、下列历史人物属于春秋时期的是 ①周幽王 ② 管仲 ③ 勾践 ④ 周厉王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12、“退避三舍”,大败楚军的诸侯王是 A、齐桓公 B、宋襄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13、我国春秋时期广泛使用的农具是 A、石制的 B、铁制的 C、铜制的 D、木制的 14、反映我国古代音乐发展的较高水平的是 A、司母戊鼎 B、马王堆帛画 C、秦陵兵马俑 D、战国编钟 15、主张实行法治,加强中央集权的思想家是 A、孔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16、“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这句军事格言出自 A、《论语》 B、《孙子兵法》 C、《墨子》 D、《孙膑兵法》 17、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战争是 A、刘邦起义 B、项羽起义 C、陈胜吴广起义 D、楚汉战争 18、秦灭六国后,统一了文字,规定以( )作为标准文字,颁行天下,后来又推行一种新的字体——隶书. A、行书 B、楷书 C、草书 D、 小篆 19、秦始皇时期,万里长城的起止点是 A、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西起嘉峪关——东到山海关 C、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20、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在四川修建了大型综合性防洪灌溉水利工程 A、都江堰 B、灵渠 C、白渠 D、飞沙堰 题号\x091\x092\x093\x094\x095\x096\x097\x098\x099\x0910 答案\x09\x09\x09\x09\x09\x09\x09\x09\x09\x09 题号\x0911\x0912\x0913\x0914\x0915\x0916\x0917\x0918\x0919\x0920 答案\x09\x09\x09\x09\x09\x09\x09\x09\x09\x09 选择题答案: 第II卷(非选择题 60分)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21、北京人使用 火,山顶洞人使用 火. 22、北京人和山顶洞人使用 石器 ,河姆渡和半坡居民使用 石器. 23、约公元前 年,禹建立 ,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24、黄帝部落联合炎帝部落,在 鹿一战中大败 部落.从此,炎帝、黄帝部落结成联盟,经过长期发展,形成日后的 . 25、 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早期国家的产生,相传都城建在 . 26、齐桓公任用 为相,积极改革内政,发展生产;同时改革军制,组成强大的军队,以“ ”为号召,扩充疆土,使齐国国富兵强. 27、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 在岷江中游修建的 ,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 28、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 ”.西周晚期,有人将文字统一整理成一种样式,这种字体称为“ ”. 29、战国时期的 吸收民歌精华,采用楚国方言,创造出一种新体诗歌,其代表作《 》,成为千古传颂的抒情长诗. 30、秦朝统一文字,把 作为全国规范文字,以后又推广了笔画更为简单的 .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3分,第32题10分.本大题共13分) 31、阅读下列材料: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商鞅 请回答: ① 商鞅这句话的大意是什么?(3分) 32、阅读下列材料: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请回答: ① 这句话是谁说的? 其言行主要记录在哪一部著作中?(2分) ② 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3分) ③ 简述此人在教育方面的成就.(5分) 四、简答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本大题共27分) 33、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哪些?(12分) 34、汉武帝在政治、经济、思想和军事上采取怎样的措施促使大一统局面的形成? 第一学期期中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答案 一、\x09选择题 题号\x091\x092\x093\x094\x095\x096\x097\x098\x099\x0910 答案\x09A\x09C\x09D\x09C\x09A\x09D\x09B\x09C\x09A\x09C 题号\x0911\x0912\x0913\x0914\x0915\x0916\x0917\x0918\x0919\x0920 答案\x09B\x09C\x09B\x09D\x09D\x09B\x09C\x09D\x09A\x09A 二、\x09选择题 21、天然 人工取火 22、打制 磨制 23、2070年 夏朝 24、蚩尤 华夏族 25、夏朝 阳城 26、管仲 尊王攘夷 27、李冰 都江堰 28、金文 大篆 29、屈原 离骚 30、小篆 隶书 三、材料分析题(第31题3分,第32题10分.本大题共13分) 31、①治理国家不一定只用一种办法,只要对国家有利,就不必效法古代的制度. 32、① 孔子 《论语》 ② 要谦虚好学 ③ 孔子注意“因材施教”,善于启发学生思考问题.他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他要求学生时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四、简答题(第33题12分,第34题15分,本大题共27分) 33、措施:统一文字、货币和度量衡;焚书坑儒;修筑万里长城;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34、政治上:接受主父偃的建议,解决侯国问题; 经济上:将地方的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 思想上: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举办太学; 军事上: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获得胜利. 这是一份历史题,你可以做一做,不会可以看答案

152 评论

相关问答

  • 初一上册历史考试重点

    有用的知识才是真正的知识,知识的实用才有价值意义。智商的高低体现知识多少,情商的高低体现能力的大小。下面我给大家分享一些初一上册历史知识点 总结 ,希望能够

    jialing612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大一历史考试重点

    上编 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前夜开篇的话:1、 中国近现代史的三条主线2、 学习本课程的目的与要求综述:1、为什么说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起点?2、近代中国的国情

    微微姐22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一期末历史考试题

    第一部分 选择题(共20分) 一、选择题: 1. 毛泽东曾写道:“赫赫始祖,吾华肇造;……”这里的“始祖”是指 A.禹 B.舜 C.尧

    笑靥的梦魇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二历史期末考试卷

    自信心下妙笔生花,好状态下能力挥洒。祝 八年级 历史期末考顺利,金榜题名。下面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考试题,仅供参考。初二历史下册期末试题

    是芬妮呀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初一历史月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请把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1、秦代万里长城和随大运河都是古代的伟大工程,对于历史的发展影响巨大。二者历史影响的相似之处是(

    胖小咪咪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