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8

minozjessica
首页 > 考试报名 > 七下历史期中考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切尔西在成都219

已采纳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的考试快到了,有关的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是哪些内容呢?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和参考答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5分):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统一而短暂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沿着新开通的大运河乘船去洛阳,他必须经过

A.永济渠 B.江南河 C.邗沟 D.通济渠

3.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这里的“唐宗”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开皇之治 C.贞观之治 D.开元之治

4.“2004年10月14日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了京剧中耿直进谏的一位名臣……”,尚长荣的扮演角色应是:

A.程咬金 B.李世民 C.魏征 D.秦叔宝

5.右图所示是唐朝农民创制的一种先进生产工具,唐朝农民用它

A.灌溉田地 B.耕种田地 C.鼓风冶铁 D.纺织丝绸

6.杜甫的“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的诗句反映了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文化昌盛

7.对比右图中的两枚古钱币,得出的结论中不应有

A.二者都是圆形方孔钱 B.钱币上都有汉字

C.唐文化对日本影响巨大 D.日本曾经隶属于唐朝

8.从2006年7月20日到11月26日,两名“新唐僧”历时4个月,沿着中国唐代高僧玄奘的足迹,重走了西行取经之路。你知道这两位“新唐僧”“重走唐僧西行路”的起点和终点吗?

A.中国广州-尼泊尔 B.中国北京-印度 C.中国x疆-巴基斯坦 D.中国西安-印度

9.写下“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他是

A.李白 B.白居易 C.柳宗元 D.韩愈

10.下列人物中,对中外文化交流作出杰出贡献的是 ①李冰 ②李春 ③玄奘 ④鉴真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1.在中国历史上,分裂和统一的局面曾交替出现。结束东汉末年以来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全国统一的关键人物是

A.杨坚 B.李渊 C.李世民 D. 武则天

12.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标有确切年代的雕版印刷品是

A.《唐本草》 B.《千金方》 C.《金刚经》 D.《步辇图》

13.一座古代石桥历经一千三百多年依然屹立在洨河上,“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宵”,这座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一座单孔大石桥是隋朝的

A.赵州桥 B.玉带桥 C.宝带桥 D.泸定桥

14.考古工作者对一座古墓进行考古挖掘时,发现了许多开元通宝、青瓷、白瓷、三彩瓷器、雕版印刷品等文物。请你判断这座古墓的主人最有可能生活在

A.隋朝 B.唐朝 C.汉朝 D.南北朝

15.小明暑假期间去西部实地感受大开发的情况,顺路参观了大昭寺内的文成公主像,请你据此判断他去的是下列哪个城市?

A.成都 B.兰州 C.西宁 D.拉萨

16.右图是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的舞蹈《飞天》剧照,我班的唐杰一家在观看此节目时,发出了以下议论,其中存在错误的是

A.妈妈:她们把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形象演活了,真是美轮美奂

B.爸爸:敦煌莫高窟堪称世界最大的艺术宝库之一,内有大量精美的壁画和雕塑

C.唐杰:莫高窟的大部分洞窟是隋唐时期开凿的

D.叔叔:我到陕西西部旅游时参观过敦煌莫高窟

17.宋、辽之间,宋、夏之间,宋、金之间“议和”的不同点是

A.结束了双方大规模的战争状态 B.客观上有利于双方和平相处

C.宋王朝都要交纳岁币 D.导致南北对峙局面的形成

18.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的示意图中,哪一幅与历史不符的

19.后人仿照杜甫凭吊诸葛亮的诗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所写的“出师未捷身冤死,常使后人泪满襟”的诗句表达了后人对哪位历史人物的痛惜、怀念和敬仰之情?

A.岳飞 B.文天祥 C.寇准 D.秦桧

20.北宋兴起的景德镇,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

A.丝绸之乡 B.鱼米之乡 C.瓷都 D.产茶中心

21.宋史记载:“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这一现象说明了

A.国家重点支持东南沿海的开发 B.经济重心转移到南方

C.东南沿海一带农民赋税负担沉重 D.政治中心转移到南方

22.假如你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南宋临安城,你最不可能看到的情况是

A.国内外的客商往来不绝B.店铺一律在夜间关门

C.流动商贩走街串巷叫卖D.纸币与铜钱在市场上并用

23.由于市民阶层不断壮大,在东京城内出现的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是

A.市 B.坊 C.瓦舍 D.勾栏

24.下面哪一种节日,在宋代还没有出现

A.春节 B.端午节 C.寒食节 D.植树节

25.“暖风吹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诗中的“杭州”在当时的名称应是

A.东京 B.临安 C.应天 D.建康

26.下列各政权,曾经与南宋并立的是:①北宋 ②辽 ③金 ④西夏 ⑤元朝

A.①③④ B.②③④ C.③④⑤ D.②③⑤

27.岳飞诗曰:“壮士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在这里,“匈奴”是指

A.女真贵族 B.契丹贵族 C.党项贵族 D.匈奴贵族

28.宋元时期,表现市民生活的风俗画日益增多,这主要是因为

A.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 B.对外贸易的发展 C.文化事业的发展D.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29.一位法国学者说,(宋代中国)“现代化”的程度令人吃惊.……在经济和人民日常生活方面,中国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国家。下列名词能够反映宋代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现代化”水平的有①交子②瓦舍③互市④岁币

A.①②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 ①②③

年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应用了中国传统艺术的表现方式,展现了中国的灿烂文化。其中,福娃晶晶的头部纹饰就源自宋瓷上的莲花瓣造型。下列关于宋瓷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从宋朝开始出现陶瓷 B.陶瓷业在宋代有重要的发展

C.著名瓷都景德镇兴起于宋代 D.宋代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材料二 唐太宗引用古人的话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制度使唐朝人才辈出?这一制度正式形成于什么时期?

(2)材料二中唐太宗引用古人这段话的根本目的是什么?为达到此目的,唐太宗采取了哪些开明的政策和措施?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两宋时期,成为全国最重要粮仓的地区具体在什么流域?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南宋时,发行的纸币称为什么?

33、我们常用“一衣带衣”来形容中日之间的邻近,在历史上,日本文化也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请回答:

(1)盛唐时期,由于国力强大,中国文化辐射至周围近邻的一些地区,形成了“中国文化圈”。其中,对日本的影响比较大,你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几个事例吗?

(2)鉴真为传播大唐文化六次东渡日本,从他身上我们可以借鉴并学习哪些精神?

(3)当你从新闻联播或其他媒介中得知日本政界要人拜祭xx的事情后,能否结合鉴真东渡的史实,给你的某位日本中学生朋友写一封信。

34、金朝是我国哪一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建立于何时?宋金和议之后,金朝采取了哪些措施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你如何评价金朝的改革?

35、唐朝文化灿烂辉煌的原因是什么?其呈现出了怎样的特点?其中,唐朝诗歌无论在题材、数量和艺术成就都达到了空前的辉煌,请举出唐朝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两位诗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分,共15分):

1B、2A、3C、4C、5A、6A、7D、8D、9A、10D、11A、12C、13A、14B、15D、16D、17D、18D、19A、20C、21B、22B、23C、24D、25B、26C、27A、28D、29D、30A。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1)科举制度 隋唐时期(2分)

(2)目的:为了巩固封建统治,使唐朝长治久安(1分) 政策和措施:①善于用人和纳谏②推行三省六部制③轻徭溥赋,发展生产④重视文化教育,发展完善科举制度⑤推行开明的民族政策(4分)x k b 1 . c o m

32、(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等。(2分) 太湖流域(1分)

(2)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答到任意两点均可得2分)

(3)交子。(1分)会子(关子)。(1分)

33、(1)从典章制度、天文历法、建筑、服装、书法艺术、生活习俗方面等考虑(2分)

(2)为理想不屈不挠,勇于牺牲的精神;顽强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2分)

(3)中日友好源远流长,从汉朝到唐朝,许多中日友好使者为这种友好关系做出贡献,近代虽有日本侵华战争,但已成为过去,只要我们敢于承认历史,正视历史,从内心反省,热爱和平,真心友好,相信中日之间同样可以实现长久的和平友好相处。呼吁那些不承认历史的好战势力及时悔悟,若不然,会成为历史的罪人。(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3分)

34、女真族(1分) 1115年(1分) 改革措施:①仿照南宋改革官制,建立中央集权行政机构;②将女真人大规模南迁至中原地区,积极恢复发展农业生产,推动手工业、商业的发展;③鼓励女真族与汉族通婚,并在生活习俗方面进一步向汉族靠拢。(3分) 评价:适应了对高度发展的农耕地区统辖管理,促进了民族融合。(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2分)新 课 标 一 网

35、原因:全国统一,政治相对稳定的时间较长;经济繁荣,出现盛世景象;唐朝政府实行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和比较开放的对外政策,博采众长,广泛吸收外来文化;同边疆各族和世界各国经济文化交流频繁。(2分) 特点:唐朝文化在各领域都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出现了繁荣的景象;唐朝文化注意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具有兼收并蓄的特点;唐朝文化在许多领域领先于世界,并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进步,具有世界领先、影响深远的特点。(3分) 诗人:李白和杜甫(2分)

206 评论

blinkblink02

1.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一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1、原因:

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①南方战乱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②南迁的中原人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劳动力;③自然条件的变化,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④引进新品种--从越南引进占城稻。

2、表现:①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成为重要的粮仓,民间流传着"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水稻在宋朝跃居粮食产量首位,主要产地在南方。②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区。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

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

3、制瓷业的成就:南宋时,江南地区已成为我国制瓷业重心。(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

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

2、海外贸易的发展

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1)南宋时的商业都市是临安,其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而且还出现有早市、夜市。

(2)宋朝的海外贸易,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广州、泉州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政府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市舶司,加以管理。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

(3)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纸币发展趁成与铜钱并行的货币。纸币的产生,有利于商业发展。

2.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二

1.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随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了全国。

2.即位:626年,李世民(唐太宗)即位,年号“贞观”。

3.统治

(1)纳谏:唐太宗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大臣魏征敢于直言,前后进谏200多次。

(2)用人:广纳贤才,知人善任。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3)政治:①进一步完善三省六部制,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②制定法律,减省刑罚;③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士人报考,进士科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④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4)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5)军事上,先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

二、开元盛世

1.背景:唐玄宗多才多艺,治理国家也很有能力。即位后,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措施

(1)重用贤能,出现贤相姚崇和宋璟。

(2)整顿吏治,裁减冗员。

(3)发展经济,改革税制。

(4)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三、遣唐使

1.含义:唐朝时,为了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日本派遣使节到中国,当时称为“遣唐使”。

2.概况:日本派出的遣唐使有十几批,最多的一次达到500多人,同行的还有许多留学生和留学僧。

3.贡献:把唐朝先进的制度、天文历法、文字、典籍、书法艺术、建筑技术等传回日本,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安史之乱

1.背景: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趋腐 败。边将安禄山一身兼任范阳等三地的节度使,担负东北地区防御重任,逐渐扩张势力。

2.爆发:755年,安禄山借口朝廷出现*臣,和部将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安史之乱”。

3.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三

一、铁农具和牛耕的使用

⑴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铁农具使用范围扩大。

⑵春秋末年已使用牛耕,战国时期牛耕进一步推广。牛耕是我国农业发展的一次革命。

⑶影响:铁农具和牛耕的推广,使土地利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

二、都江堰

⑴时间:战国时期;⑵人物:秦国蜀郡太守李冰;⑶目的:防洪灌溉;

⑷作用:消除了岷江水患,灌溉了大片农田,使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两千多年来,都江堰一直造福于人民。

三、商鞅变法

1.背景:

⑴铁农具和牛耕使用和推广,土地逐步私化。

⑵封建地主阶级产生,封建经济发展。

⑶各国纷纷展开变法运动。

2.目的:为确立封建统治,发展封建经济。

3.人物:商鞅(“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具有法家思想。时间:公元前356年

4.内容:

⑴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

⑵奖励耕战。①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②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

⑶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5.作用:⑴秦国经济得到发展;⑵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⑶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为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6.战国时变法的影响:

⑴通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

⑵地主阶级统治代替奴隶主贵族统治。

⑶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我国封建社会形成。

4.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四

(一)夏朝的兴衰(夏朝是奴隶社会的形成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这是我国历第一个奴隶制王朝,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

2、“家天下”局面。家天下的局面是从启开始的。

启继承父位,成为夏朝第二代国王,标志着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标志着“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

3、巩固统治:建立了一整套国家机构,制定夏历。

4、都城遗址;二里头遗址;

5、灭亡:桀统治残 暴,约公元前1600年被商汤所亡。

(二)商朝(商朝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时期)

1、建立:约公元前1600年,汤建立商朝。

2、盘庚迁殷:盘庚迁都至殷,统治稳定。

3、灭亡:商王纣统治残 暴,约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双方在牧野大战,商朝灭亡。周武王建立周朝,史称西周。

动脑筋: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为什么会取得胜利?

(1)暴 政引起民愤。

(2)商汤和周武王伐无道、除暴君深得民心。

(3)重用贤人,联合周边小国。

(三)西周(西周是奴隶社会的鼎盛时期)

1、建立: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京,史称“西周”。

2、西周的分封制。

(1)目的: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

(2)内容:

①周王根据血缘关系远近和功劳大小,将宗亲和功臣分封到各地,授予他们管理土地和人民的权力,建立诸侯国;

②诸侯具有较大的独立性,但需要向周王进纳贡物,并服从周王调兵。受封者可以在自己的封地内进行再分封。

(3)分封制的意义或作用: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4)实质: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制度。

(西周时期社会等级: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

(5)弊端:诸侯国具有较大的独立性。当诸侯国力量强大后,会威胁到周天子的统治地位,最终导致春秋战国的战乱与纷争。

3、灭亡:公元前841年,周厉王时发生国人暴 动。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时,西周被犬戎族所亡。

(四)东周建立: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阳,史称东周。

总结讨论:

(1)夏、商、西周三朝灭亡的共同原因。

都是由于国君暴虐无道,统治残 暴,失去民心。

(2)从夏朝和商朝灭亡中我们能得什么启示?

得民心者得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5.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重点 篇五

一、元谋人:

⑴发现地点:云南省元谋县。

⑵距今年代:约一百七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工具,知道用火。

(会不会制造工具是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

⑷历史地位: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

(人类是由类人猿进化而来)

二、北京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

⑵距今年代:约七十至二十万年。

⑶生产生活: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和保存火种,过群居生活。

⑷历史地位:是世界上出土古人类遗骨和遗迹最丰富的遗址。

三、山顶洞人:

⑴发现地点:北京周口店龙骨山顶部的洞穴。

⑵距今年代:约三万年。

⑶生产生活:用打制石器,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会人工取火,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会与别的原始人群 交换生活用品。生活的集体——氏族。

第二课原始的农耕生活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南方的代表)

⑴地点:长江流域(浙江余姚河姆渡)。

⑵距今年代:约七千年。

⑶种植作物: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南方雨水多,气候温暖)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住干栏式房子(南方多雨潮湿,干栏式可以通风防潮),过定居生活,会挖掘水井,饲养家畜,会制陶器,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半坡原始居民:(北方的代表)

⑴地点:黄河流域(陕西西安附近半坡村)。

⑵距今年代:约五六千年。

⑶种植作物:粟,我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粟的国家。

(粟,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

⑷生产生活:使用磨制石器,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开垦土地,用石刀收割庄稼。饲养猪狗等动物,用骨制箭头、鱼叉、鱼钩打猎捕鱼。主食有粟,副食有鱼、肉、蔬菜等。住半地穴式房子(北方寒冷,干燥),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会纺线、织布、制衣。

三、大汶口原始居民(北方)

⑴地点:山东泰安大汶口。

⑵距今年代:约四五千年。

⑶生产生活:用磨制石镰、石锄,陶器有黑陶、白陶。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出现。

91 评论

相关问答

  •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

    细节决定成败,细心赢得未来。祝你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交出满足的答卷。我整理了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卷试题 一

    Emily丫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历史期中考试题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的考试快到了,有关的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是哪些内容呢?这是我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和参考答案,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

    江南装饰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历史初一下册期末考试试卷

    在 七年级历史 期末考试即将到来之时,学生们准备好了历史的复习工作了吗?以下是我为你整理的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题,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试

    我爱我家2小宝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考试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是七年级历史教学考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具有激励、矫正、强化、示范的作用,特别是复习阶段又有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揭示规律、提高能力的功能。我整理了关于七年

    zhangalan2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高一历史期中考试

    您好,乐意回答您的问题。 很遗憾的,这次历史期中考试我考得不太理想(视具体情况可以改为很不好),原因有如下几点: 1.平时基础没有打好,该背的也没有背熟,书本上

    小小小雨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