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2

白色七巧板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组织小组的技巧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淘气别闹

已采纳

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基本模式

对于小组工作技巧是社会工作实务的技术之一,小组工作技巧包括建立关系、诊断、系统观察、组织和介入小组、领导、沟通、参与小组、专业判断、运用社会资源、过程记录和评估小组过程等。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小组工作基本模式,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一、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人际沟通

1.沟通的效果

人际沟通的目的无外乎是分享感受、获取信息、寻求帮助、说服他人等,鉴于此,良好的沟通效果应该是:

(1)对方接收到信息。

(2)对方理解信息。

(3)对方接受信息。

(4)对方产生心理愉悦,良好的沟通效果必须是让对方心悦诚服。

2.沟通的原则与技巧

(1)树立尊重理念——重视对方,接纳对方(接纳并不等于认同),关注、关怀对方。

(2)培养同感能力(同感是指感受他人的感受)——培养自己的感受能力,提高表达同感的能力。

(3)训练沟通技巧——运用语言符号(把话说得悦耳,把话说得清楚,把话说得准确,把话说得恰当,把话说得巧妙),运用身体符号(身体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运用环境符号(环境符号即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

二、个案工作的基本技巧——个案会谈

1.支持性的技巧

(1)表达关注——面向案主,上身前倾,开放的姿势,良好的视线接触。

(2)主动倾听——警惕倾听时常犯的错误,如:选择性的倾听、批判性的倾听、过滤性的倾听、同情性的倾听及急于回应或打断性的倾听等。

(3)同理心(即工作者进入并了解案主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一种技术与能力,包括情绪同理和角色同理)——觉知的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传达的及时性。工作者应注意三点:一是给自己思考的时间,不要急于表达。二是恰当反应。三是把握自己的情绪,使之与案主情绪相协调。

(4)鼓励支持。

2.引领性的技巧

(1)澄清——即工作者引领案主对模糊不清的陈述做更详细、清楚的解说,使之成为清楚、具体的信息。

(2)对焦——即将游离的话题、过大的谈论范围,或同时出现的多个话题收窄,找出重心,并顺其讨论。对焦技巧的运用不可以生硬,应考虑偏离主题的程度及所持续的时间,来决定在恰当的时机进行对焦。工作者自己应注意,避免自己将话题带离主题。

(3)摘要——即工作者把案主过长的谈话或不同部分所表达的内容进行整理、概括和归纳,并作简要重点的摘述。

3.影响性的技巧

(1)提供信息——即工作者基于专业特长和经验,向案主提供所需要的知识、观念、技术等方面的信息。注意了解案主的知识背景,分析其对信息的敏感能力和接纳能力,选择适当的方式提供信息。

(2)自我披露——即工作者选择性地向案主披露自己的亲身经验、处事方法和态度等,从而使案主能够借鉴他人的经验作为处理自己问题的参考。工作者的自我披露应适可而止,不可以占用更多的时间,也不宜频繁披露。

(3)建议——即工作者对案主的情况、问题有所了解和评估后,提出客观、中肯、具有建设性和有助于解决问题的意见。注意:工作者应以商量的口吻,征询式的态度清楚说出所提议的内容;向案主说明作出该建议的原因或理据;与案主充分讨论其建议的适合性和可行性,让案主清楚具体的做法;建议不可以过早提出,以免影响案主发展新思路;案主自决,不可以将意见强加于案主。

(4)忠告——即工作者向案主指出案主行为的危害性或案主必须采取的行动。忠告通常是针对一些比较严重的事件或行为,但是,是否严重是一种价值的、道德的判断,是很主观化的。

(5)对质——即工作者发觉案主的行为、经验、情感等有不一致的情况时直接发问或提出疑义的技术。注意:对质的先决条件是在专业关系中已经产生了接纳、尊重、同感、真诚和温暖;工作者最好采用尝试性的对质;工作者要用爱心去作对质。

三、小组工作的专业技巧——领导

1.有效的小组领导者的特质

(1)自我觉察和自我了解。

(2)自我接纳、自爱自信。

(3)真诚、愿意对质自己。

(4)敏感与及时的回应。

(5)温暖、关怀与尊重他人的能力。

(6)对小组过程与功能的信任。

(7)放松与幽默。

(8)勇气和个人的力量。

2.带领小组的基本技巧

(1)积极倾听。

①倾听谈话者,用点头、共情式的回应等方式让谈话者了解你在倾听。

②用眼睛扫视全体成员,倾听和观察他们的语言和非语言的姿态,特别是面部表情和身体移动。

③用语言和非语言的方式,将你听到和观察到的内容挖掘出来,适度地表达出来,让全体成员知道。

(2)反映。

反映是同感的传达过程,主要是通过复述成员所表达出来的内容和结识背后的情感来实现。反映是建立在积极倾听的基础上的工作。

(3)澄清。

澄清是指使用某些方法使组员陈述的内容和感受更加清楚和条理化的过程。

①运用开放式的提问,获得更多的信息。

②可以采用重述的方法,将组员混杂在一起的'信息重新排列。

③请其他的组员帮助澄清

(4)总结。

总结是将散落在交谈过程中的信息进行归类,以精辟和简洁的语言对那些重要的观点和内容予以陈述。

(5)微型演讲和提供信息。

这个演讲要求做到:

① 有趣。

② 与小组有关,是小组此时此地所需要的。

③ 信息准确、新颖和客观,并且考虑到了小组成员的文化和性别情况。

④ 简洁明了。

⑤ 令人振奋。

(6)鼓励和支持。

在成长或治疗性的小组,成员们有时害怕透露一些事情会让自己以后觉得后悔。领导者需要用温暖的话语和愉快的面部表情以及“开放”、放松的姿态来传达对成员的支持,用及时的回应传达对成员的鼓励。

(7)基调的设定。

小组领导者在设计和带领一个小组之前,应该根据主题和对象,对小组的基调有所考虑,如,是严肃性的,还是松弛社交性的;是对抗性的,还是支持性的;是正式的,还是非正式的;是针对任务性的,还是针对人的关系性的。

(8)自我流露。

自我流露是指领导者在成员们交流思想和情感时,将个人的感受、资料真实地呈现在小组中的情况。

(9)眼睛的应用。

眼睛可以帮助领导者收集有价值的信息,鼓励成员们发言,也可以阻止成员的发言。

①关注小组中的非语言的线索。

②引导成员看其他成员。

③引导成员透露其内心世界。

④打断成员的发言。

(10)识别同盟者。

在小组中,如果领导者能够正确地识别那些可以依赖和合作以及能够帮助自己完成某个任务的成员,将会对领导工作有很大的好处。但是,在和同盟者合作的时候,要尽量避免给其他小组成员造成领导偏爱某个或某些成员的印象。

3.小组促进和干预的技巧

(1)引导互动。

①联结——将组员之间的共同点提炼出来。

领导者有意识地强调组员之间的相似性而非差异性,并将组员尽可能地联结在一起,其目的是减少领导者和组员之间的沟通,增加组员和组员之间的沟通。不过,当组员有不同看法时,使用联结的技巧也可以指出次级的小组。

②阻止——一种干预技术,也是保护成员免受伤害的一种方法。

避免小组或某些成员做出不好的、不合乎伦理的、或者不适当和不利于小组发展的行为,包括侵犯和攻击,讲很长的故事,回避或一直穷追不舍地向别人问问题等。

③设限——设定好界限,让小组的互动有所架构,不可逾越或偏离目标。 在使用阻止、设限的方法时,领导者敏锐、温和但是坚定和直接是很重要的。领导者需要综合考虑个别成员的反应、小组整体的反应以及领导者自己的意图。

(2)融合。

①综合——将成员口语的或者非口语的沟通内容,即他说的和做的事情进行横向或纵向的联结,借以指出他们的某些重复的行为,让他们看到一个成员谈到的四个或五个他自己觉得并不相干的事情之间却有着某种内在的关联。

②摘要——在小组会面即将结束时十分必要,这种方法可以将不同的线索串在一起。也可以用在聚会的中间阶段。也可以在每一次小组的开始阶段,对上一次聚会讨论的主要内容进行摘要。

③分类化——小组领导者打散小组成员的问题或关心的事情,使其不至于太过复杂,将这些问题分解成比较容易处理的单位。

(3)对质。

领导者出于助人的目的,在适当的情形下,对组员言行的不一致,内在冲突的外在表现,对组员试图逃避的事情等作出挑战,带领组员或整个小组对成员的软弱、盲点、内心矛盾和冲突做直接的接触。

①对质和挑战小组。

②挑战个人。

4.小组领导者容易掉入的陷阱

(1)关系陷阱。

一些人认为,组员和工作员之间的关系是单向的,即工作员给予,组员接受。事实上,小组中的领导者和组员本质上是一种相互影响的关系,小组的所有参与者都会彼此影响。

(2)受伤的工作员。

如果工作员的个人经历造成的潜在影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会发生工作者利用机构和案主满足自己需要的情况,造成一种伤害性的关系。

(3)自恋的陷阱。

①渴望去治疗所有的人。

②了解所有的人。

③爱所有的人。

④被所有的人爱。

(4)反情感转移。

工作员被案主所激发的意识反应或潜意识反应叫做反情感转移。一个专业助人者的个人生活和专业工作是相融合的,他们可能会和成员一样,带着情绪进入小组。这就需要小组领导者要特别小心,提高自我觉察能力,以避免反情感转移行为的发生。否则,助人的关系将不再被用来解决成员的问题,而是成为领导者满足自己未被解决的需要和问题的工具。

(5)情感枯竭。

一些工作员在在从事小组工作若干年之后,由于长期不能以专业以外的态度对待案主带来的压力,他们会对案主的问题和痛苦不再有任何感觉,会抱持一种非常公式化的态度,而且个人也变得更固执和愤世嫉俗。

小组工作中期历程的技巧

小组形成时期的技巧

在小组形成时期,工作者需要采用的技巧有:支持与鼓励参与;协助综合过程,即促使组员郑和于团体导向的行为中,引导组员从互惠契约进入互助契约;增强互动模式的稳固,即工作者作为一个媒介者不断地促进组员的互动,持续地推动组员为他们的目标和任务而工作。

在小组形成时期,为了推动小组朝着既定目标前进,小组工作者就需要扮演比较主动的角色,积极引导小组成员互动并不断强化他们之间的互动。具体来说可以通过以下三种手法来发挥小组工作者的互动技巧:

连接

连接是将个别组员沟通中的相同要件连在一起的技巧,用以降低组员之间分离的感觉,帮助组员彼此有更紧密的认同,以增强团体的凝聚力。此外,运用这个技巧着重的是组员之间的相识性而非差异性。通过将组员连接在一起以增加他们只的互动而非小组工作者对组员的互动。

阻止

组织就是小组工作者通过干预的方式以保持小组正常互动,以及避免小组或某些组员作出不好的或不适当的行为的一种技巧。这种不好或不适当的行为包括侵犯别人的生活、讲很长的话、一直向别人内提问、攻击别人,等等。

设限

设限就是小组共着者在关键时刻设定好界限,使得小组在互动中有框架并避免组员的互动逾越或偏离小组的目标。

小组冲突时期的技巧

在小组冲突时期,工作者需要采用的技巧有:

稳定系统,即工作者以高度和谐的态度,表达对组员的温暖、诚恳、接纳、同理和尊重,尽可能地去调和组员的关系;

把论题抛会小组,即工作者不担任最后的决策者,而是以为提醒者与创造思考的媒介,他用启发性与示范性的表达以鼓励组员表达不同的看法,让任何引起争议的话题能通过共同的参与得到共识;

善于利用冲突,即工作者澄清冲突的本质,作为一个支持者协助组员去解决冲突带来的紧张。

260 评论

沫卡MOKOO

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特质:同感、尊重、真诚。这些特质将有助服务提供者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服务使用者的感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沟通技巧,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①营造轻松、安全的氛围。

社会工作者要以热情、友善的语言和亲切的表情等,向组员传递温暖、真诚、关怀等信息,为小组营造一个放松、自由、开放和安全的氛围。

②专注与倾听。

社会工作者要通过语言的和非语言的专注,让组员感受到自己处在一个比较安全的关系之中,从而鼓励组员自由、放松地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倾听时,注意组员所说的重点,尤其是一些没有预料到的信息;在未完全听懂对方的真正意思前,一定不要与之争辩。

③积极回应。

社会工作者在组员发言之后,要站在同理心的角度,向发言者表达对其发言的高度重视,认真了解和把握发言者的用意与感受,并伴以积极的回应。可以通过复述组员讲述的内容,让发言者感受到被理解和被重视。

④适当自我表露。

社会工作者可以有选择地将亲身的经历、体会、态度和感受向组员坦白,向组员传递真诚,让组员感受到信任。通过这种信任关系情境的建构,促使组员也能够坦陈自己的问题和需要。

⑤对信息进行磋商。

当无法把握组员发言中的信息含义时,社会工作者有必要耐心地与发言者协商交流,直到信息能够被正确了解和能够取得共识。

⑥适当帮助梳理。

在组员发言过程中或发言之后,社会工作者要非评判性地帮助组员梳理其发言,使其讲述的内容和感受听起来更具条理性和逻辑性。

⑦及时进行小结。

对组员发言中可能是散乱表达的信息进行小结,社会工作者要及时地帮助小结。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运用好语言符号

第一,把话说得悦耳,悦耳的声音会令人心情舒畅。第二,把话说得清楚,必须让人明白所要传达信息的意思,这就要求沟通者思维有条理,吐字清晰,把意思说明白。第三,把话说得准确,要完整地表达句意,说话用词尽量科学准确。第四,把话说得恰当,说话必须符合特定的身份和场合。第五,把话说得巧妙。例如,如何说好第一句话?怎么才能开启对自己有利又令对方愉悦的话题,一般的原则是寻找对方的兴趣谈话区域和自己的有知区域,而要避开对方忌讳的区域和自己的无知区域。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巧妙使用身体语言

身体符号包括人的.眼神、面部表情、身体的姿势、动作及仪表等。专家认为,在人面对面的信息沟通中,有65%的社会意义是通过身体符号传递的。身体符号具有无伪装性的特点,人可以言不由衷,但强装笑脸总要露出破绽。人们可以通过恰当的身体符号向沟通对象表达自己对对方的尊重、接纳、关心,更可以通过细心地观察对方的身体符号解读其内心世界。

社会工作者的沟通技巧:环境符号

环境符号是指能够传递信息的时间和空间因素。时间在传递信息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与人约会姗姗来迟,传达给对方的可能是不认真、时间观念不强、对对方不重视等信息,进而会引起对方很多的心理活动:失落-、不信任、不愿意合作等。空间因素是指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位置以及沟通场所的气氛。谁都知道远远的打招呼表示热情与友好,与人擦肩而过没有任何表示说明彼此的敌意或冷淡。一般而言,人与人之间相隔o厘米~15厘米是亲密距离,其语意是亲密而热烈;15厘米~75厘米是个人距离,语意是亲切友好;75厘米~215厘米是社交距离,语意是严肃而正式;215厘米以上是大众距离,表明彼此之间没有心理的联系,但在一些特殊的场合如拥挤的公共汽车上则是例外情境。由此可见,应该视交往对象的关系把握与人沟通的距离。

社会工作沟通技巧:促进组员沟通的技巧

①提醒组员相互倾听。

社会工作者要注意现场安静,及时提醒组员相互之间仔细倾听对方的发言。

②鼓励组员相互表达。

社会工作者要鼓励组员积极表达自己的感受,特别是运用“此时此地”的技术让组员表达自己的感受,接纳他人的感受。特别是对沉默的组员要加以鼓励,对说得太多的组员适当加以阻拦,以给其他人更多的表达机会。

③帮助组员相互理解。

在沟通时,要密切注意和观察组员的声调、语言、表情、态度和姿势等细微之处,帮助组员沟通和理解信息不一致和不明白的地方。

④促进组员相互回馈。

组员发言后,社会工作者应鼓励组员之间的分享与给予回馈。

⑤示范引导。

社会工作者可用自身示范的方式,诱导组员模仿社工。

176 评论

耶丽芙小熊

社会工作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要点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和鼓励组员进一步的自我表露,更深入的自我探索,以获得更深的自我认识。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维持小组的良好互动

经过开始阶段和转折阶段的探索、冲突与挣扎之后,小组工作的后期阶段已经形成了一套良好的互动模式。这些互动模式是发挥小组功能和产生效果的重要工具。社会工作者应该协助维持这一良好的互动模式,并使组员的行为与互动更为有效

◆协助组员从小组中获得新的认知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和鼓励组员进一步的自我表露,更深入的自我探索,以获得更深的自我认识。通过他人的回馈反省自己,让组员对事物有更客观的了解,对自己问题的形成原因和可能改变的方法,以及对环境、对自己与环境的关系有更新的'认知

◆协助组员把认知转变为行动

在组员有了新的认知后,社会工作者还需要协助组员意识到必须为自己的改变承担责任,并将这种认知转化为实际的行动。要鼓励和支持组员不断尝试新的行动,在被期待的新行动出现时,不断予以强化,使当事人组员更有信心、更有勇气去尝试和坚持,以备将来运用在小组之外

◆协助组员解决有关问题

社会工作者要协助组员将有关问题澄清,通过分析和磋商,协助组员建立合理的目标,并整合小组内的资源,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方法并付诸实施

角色

信息、资源的提供者和链接者

在这一阶段,社会工作者要根据小组活动及组员的需要,做好信息的提供、资源的提供及链接工作,以便组员自己整合和运用好这些信息与资源

小组及组员能力的促进者

社会工作者促使组员发挥他们自身的能力,并通过自己在小组的努力满足他们的需要,实现他们所要达到的目标

小组的引导和支持者

在组员可以自己选择、运作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需要扮演与组员同行的支持者和引导者的角色。同时,对于个别组员的异常行为和特殊变化,应给予关注和必要的专业辅导。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小王组织社区

    疫情当下,作为社会工作者,我们都在做些什么呢?社会工作者又在其中扮演了什么角色呢?作为社会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为了战“疫”

    黑粉精灵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社会工作者小组讨论技巧

    1、适当解释:运用语言符号对小组的目标、成员和工作者的角色、小组的性质等做出解释,对成员不理解的知识进行解释等。 2、提供精神支持:小组社工要引导组员的活动和内

    未暖rabbit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社会工作者组织机构的组成

    非营利性法人就是:不以盈利为目的的民办非企业单位。 社会服务机构是:在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三大领域中,主要表现为属于政府、政府和第三部门交叉区域以及第三部门。

    姗姗爱C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社会工作者主持小组讨论的技巧

    要建立良好的工作关系,服务提供者必须具备以下的基本特质:同感、尊重、真诚。这些特质将有助服务提供者去设身处地地体会服务使用者的感受,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

    漂萍过客1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社会工作者的组织环境

    社区社会工作的功能和组织机构 社区社会工作,主要是指在中国城市的区、街、居等社区范围内,在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和理论知识指导下,运用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为全体社区

    川猫之介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