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51

嘟嘟的Daddy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人格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春天里吃大米

已采纳

一、理论渊源(一)对传统理论视角的反思与优势视角的兴起20世纪80年代之前,社会工作像其他助人专业一样,主要遵循临床医学治疗的以问题和病理为核心的问题视角,它以服务对象存在的问题和缺陷为切入点,认为服务对象是有问题,有疾病,有瑕疵的,社会工作者正是以权威的治疗者出现的,通过发现问题、诊断问题、找出原因、解释分析、提出解决方案、最后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走出困境。198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一项针对慢性精神病患的实验引起了优势视角的迅速崛起和学术界对于优势视角的广泛而深入的探讨。负责此项目的charles Rapp教授与Ronna Chamberlain博士放弃了既有的实务模式,而是采取了一个以服务对象为核心的视角,它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认为身处困境,具有疾病或问题的人仍然具有优势与资源,只是缺少发现与挖掘,这一视角即优势视角。此后,优势视角作为一个全新的、正向积极的社会工作处遇方式而得到不断发展。1989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的Weick,Rapp,Sullivan,Kusthard发表了《社会工作实践的优势视角》一文,宣告优势视角的诞生。1992年,美国堪萨斯大学社会福利学院的教授Dennis Saleebey编写出版了《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践的新模式》一书,成为优势视角的主要文本。此后,社会工作教育者、服务提供者和管理人员不断完善与发展优势视角,澄清了它的复杂应用过程及如何评估其有效性的质疑,使其越来越富有实用性。(二)优势视角的思想来源从优势视角出发,社会工作者将关注点更多地放在了案主的优势和潜在的能力以及案主如何构造和理解、解释意义世界。以存在主义社会工作为例,存在主义强调理解的重要性,认为理解是人的存在的方式,理解本身不是达到对知识的掌握,而是去理解存在的潜在性和可能性;以此为基础形成的存了主义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们要真诚用心的生活,无论什么形式的存在都是符合人的本质的存在,人们应该按着自己的选择而非按规定了的生活,在实务中鼓励案主以自己的选择、理解去生活,工作者不能以自己对生活的理解去解释案主及其生活或选择。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界定社会工作的本质时,一定要强调理解和解释在社会工作中的重要性。从优势视角对社会工作的本质进行界定,可以将其简单定义为这样一种递进过程:交流——理解——解释——互助。这里的交流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真诚的、多价值取向的情感的交流,由于不同的人处于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文化场景中,因而往往具有不同的价值取向,所以在交流过程中难免会遇到些碰撞,这就需要人们在交流和沟通的基础上理解双方,包括理解彼此的意义体系、经验和情感等,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释,强调真实感受,避免专业权威对解释所造成的一种非真实性,即追求专业判断而非真实性判断和描述,通过这样一个过程最终达到工作者和案主互助的目的。也就是说,以优势视角来理解社会工作,强调的是社会工作者和案主在情感交流、相互理解的基础上的互助过程。优势视角是以案主的优势和潜力为出发点,因而也就避免了对它进行批评:即带着有色眼镜去看待案主以及所遇到的问题的可能性。优势视角是对传统社会工作实践的激烈转向,其思想主要来源于:第一,对病态模式的反思与批评。病态模式认为个人有已被命名的病态或问题,而所有这些都是由疾病导致的;要解决这些问题,就要利用外部力量去除其疾病因素。优势视角认为病态模式限制了服务对象内在动力与潜能的发挥,妨碍服务对象的自决、责任承担与自我成长。第二,逆抗力研究。20世纪90年代的干预研究发现,个人、家庭、学校、社区、邻居等各种层面都含有逆抗力因素,对脆弱性、风险、障碍的过分强调应该以对环境中的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进行平衡。这种发现为社会工作介入提供了新的切入点。第三,寻解治疗。寻解治疗突破了“聚焦于问题”的实践惯性,而是聚焦于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能力,并以此为基础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二、基本假设优势视角建基于对人有主观能动性的理解上,认为人不是被动的,而是有着自身的潜能和力量,可以依靠自身的潜能和优势解决问题。所以,优势视角强调发现案主身上的“闪光点”,挖掘案主身上的潜力,培育、鼓励、协助、支持、激发、释放人们内在的优势,通过案主自己的力量来解决问题。(一)每个人、群体、家庭和社会都有自己的优势优势视角集中于识别,发动和联系到个人、家庭、小组或社会具有的资源、财产、智力,这些作为服务对象可以改变自身行为和生命的潜力。(二)精神创伤和虐待、疾病和痛苦,可能带来伤害,但同时也可能是一种挑战说到负面经验能够带给个人、家庭或社会机遇,并不是意味着忽略负面经验带来的创伤和苦楚。优势视角承认太多人面对不幸的时候能恢复精神,人们试图探索和学习这种战胜不幸的能力。(三)假设不知道成长和改变的能力,调动服务对象强烈的渴望人们经常把自己界定在别人的评价、诊断中,或者对自己的人生有某些断定。优势视角会保持服务对象的高需求,并将他们的希望、价值、渴望和幻想结合起来。(四)环境中充满资资源每个环境中都有个人、家庭、非正式群体、协会、帮助他人的机构。当有机会的时候,他们拿出各种资金和资源以供他人的需要,例如知识、陪伴、特殊的天赋、时间、场地、以及其他的。三、主要理论观点——优势词典优势视角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强调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的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因此,在实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所应该做的一切,就是发现、寻求、探索及利用案主的优势和资源,协助他们达到自己的目标,实现他们的梦想,并面对他们生命中的挫折和不幸,抗拒社会主流的控制。这一视角强调人类精神的内在智慧,认为即便是最可怜的、被社会所遗弃的人都具有内在的转变能力。优势视角超越了社会工作的传统理论模式,其关注点在于个案的优势、潜能和成绩,这一突破在社工领域具有“范式革命”的意义。(一)优势视角优势视角认为人有巨大的潜能与力量,它们使人们可以去直面不幸,超越自我与环境的限制。Saleebey认为几乎所有的事情在某种特定条件下都可以视为一种优势,这些优势主要包括体验、个人品德、天赋、感悟、故事、灵性、意义与社区资源等。(二)增能西门(Barbara Levy Simon)1994年将增能的概念建立于五个理念之上:与案主和委托人之间的合作伙伴关系,对扩大案主能力和优势的强调,关注个人或家庭与环境,将案主视为积极的能动主体,将个人的精神指向一直受到剥夺和压制的人群。(三)成员资格成员资格是指人归属于某一团队或团体及由此而来的身份、权利与参与。优势视角认为,没有成员资格便有被边缘化、被异化和被压迫的风险。因此,成为成员和市民,想有参与权和责任,保证和安全等特征是增能的第一步。成员资格的另外一个意义在于人们必须走到一起,让他们的声音被听到,他们的需要得到满足,不公平受到重视,从而实现他们的梦想。(四)悬置怀疑社会工作者应该悬置对服务对象的怀疑,以充分信任的态度去构建新的专业关系,激发服务对象的内在潜能,并以此为基础去协助服务对象创造新的生活。(五)逆抗力逆抗力是个人自我纠正的取向,是弯曲不折或弯曲之时时可以反弹的能力。逆抗力使那些被视为处于危机状态或者弱势的个人、家庭或社区等各种服务对象直面身心内外的挑战,超越和克服严重麻烦的负面事件。四、处遇原则和过程(一)处遇原则对于优势视角指导下的社会工作原则,不同的学者有着不同的观点,但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可以发现,当前,大部分学者都赞成优势视角的以下五个基本工作原则。1.个人有能力去学习、成长和改变,每个个人、团体、家庭和社区都有优势这是社会工作的基本信念,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自助”的专业,只有服务对象有学习、成长及改变的能力,社会工作的助人服务才有意义。每个人都具有天赋和潜能,可以学习、成长和改变,只是有些被发现并利用,而有些则被某些问题或不足所掩盖,所以社工应努力带动服务对象一起,发现其优点,并鼓励其尝试与探索。在实践中,社工首先应相信案主的能力,注重观察服务对象在某些事情上的努力与展现出的能力,给于肯定和称赞,并应表达“在一起”的意愿,鼓励服务对象持之以恒,进而建立友好互助的伙伴关系。然后,社工应注重引导服务对象改变的想望和动力,提供积极向上的信息,鼓励和引导服务对象改善现状,追求未来的美好生活。社工与服务对象共同探讨服务目标以及具体方案,当服务对象较为独立的取得一些成就,或达成一项目标时,其改变与成长的动力会快速增强。另外,服务对象独立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增强也是社工服务的一个重点。2.焦点在于优点而不是问题和病理,创伤和虐待、疾病和抗争具有伤害性,但它们也可能是挑战和机遇优势视角关注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淡化问题,引导服务对象的正向思考,并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运用这些优势与资源解决问题,发展自我,这也有助于其改进的热情和动力。在与服务对象的接触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可运用同理,接纳、倾听等技巧,放低姿态,进入服务对象的生活与心灵世界,去聆听,去感受,进而深入的发掘服务对象的优势与资源。这其中有两个方面需引起关注:首先,社工应对服务对象的家庭状况及生活、工作环境有着较为整体且系统的认识,发掘并肯定其优点,给予服务对象信心,如聪明乖巧的孩子,细心谨慎的父亲等。其次,处于困境中的服务对象可能会忽略自己以往的优势与资源,因此,社工应注意引导服务对象及其家人回忆与重温过往的正面经验,分享成功、自豪或快乐的经历等,唤回过去的经验与信心,继续发展优势。3.案主是助人关系中的指导者,与案主合作,我们可以最好的服务于案主优势视角与问题视角不同,问题视角中工作者是权威的治疗者,社工与服务对象的关系并不对称。而优势视角则注重服务对象自决及运用资源、解决问题的潜能,因此在服务过程中,服务对象与社工之间的助人关系必然以服务对象为指导者,其有权利决定自己的选择。在实务工作中,社工应鼓励服务对象表达自己的各种感受与想法,促进服务对象仔细思考和澄清自己面临的问题与困境以及想要达成的目标。然后,以服务对象的自决为基础,尽可能的全面展示各种信息,帮助服务对象分析不同的选择及其结果,可能存在的困难等,引导服务对象共同讨论,根据具体情况、结合其意愿制定服务目标与具体实施计划。其中,社工应相信服务对象的能动性、自主性,相信服务对象有能力分析、判断不同的情况,做出最适合自己的选择,并利用自身的资源与优势推动计划向前发展,社工更多的则是担任引导者、信息提供者、陪伴者等角色。4.外展是较佳的处遇方式,包括关怀、照顾和脉络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人格特点及生活、工作环境的探索和了解,不能仅依赖个人一时的主观选择性回忆或陈述,必须回归经验与事实,在现实生活世界的置身情境中去观察才最真实有效。也只有通过这种外展才能更好、更深入的发现服务对象自身及环境的资源与优势,做出系统完整的检视与评估。优势视角下的实务中,社会工作者应走出机构,进行家访和实地观察甚至参与,关注服务对象的静态优点,如个人特质、兴趣爱好、专业技能及生活环境等,也注重其动态优点,如日常生活表现及面临特殊情况的反映与行动。这些情况的深入探知能够使社工迅速准确的了解服务对象,并找出其优势与资源,进而帮助服务对象提升自信,增强能力。具体来说,社工服务的许多要素都可以进行外展,地点除机构外,也可以是服务对象的家、公园、饭店,咖啡屋、工作单位等;访谈对象除本人外,也可以是其家庭成员、朋友、同事、邻居、牌友等;谈论的话题也可以多样化,涵盖各个方面。总之,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与资源,服务对象许可时,社工可以根据需要扩展。

213 评论

未央1895

“优势视角”是一种关注人的内在力量和优势资源的视角。意味着应当把人们及其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作为社会工作助人过程中所关注的焦点,而非关注其问题和病理。优势视角基于这样一种信念即个人所具备的能力及其内部资源允许他们能够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Strengths perspectiveAn approach to assessing people by focusing on strengths and capacities rather than identifying only deficits, disabilities, and/or problems.)核心理念:相信人们天生具有一种能力,即通过利用他们自身的自然资源来改变自身的能力。优势视角是社会工作中的一种全新工作理念。优势视角着重于挖掘案主自身的优点,帮助案主认识其优势,从而达到解决案主外在或潜在的问题。基本假设1、优势视角相信人可以改变,每个人都有尊严和价值,都应该得到尊重。2、优势视角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解决问题的力量与资源,并具有在困难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抗逆力。即便是处在困境中倍受压迫和折磨的个体,也具有他们自己从来都不曾知道的与生俱来的潜在优势。3、优势视角认为在社会工作助人实践过程中关注的焦点应该是案主个人及其所在的环境中的优势和资源,而非问题和症状,改变的重要资源来自于案主自身的优势,个人的经验是一种优势资源。优势视角超越了传统的问题视角的理论范式,关注点在于案主的优势和潜能。它强调要把注意力聚焦于案主如何生活、如何看待他们的世界以及从他们的经验里找出意义。运用社会工作优势视角的观点思考案主问题时,并不是要刻意忽略其痛苦或是不足之处,而是期待以另一种角度出发,协助案主以另一种态度去思考自己的问题与改变的机会,使得问题对于案主或其他人较不具威胁性,当危险性降低时,案主与他人愿意解决问题的动机便会提高。

196 评论

sashimi女神

1、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是开展矫正工作的前提。在开展服务前,社会工作者要主动与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用接纳、尊重、平等和不批判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避免用高傲和强势的态度对待服务对象。2、制订矫正工作计划,社会工作者应该邀请服务对象参与制订矫正工作计划,有重点、有步骤地制订矫正工作计划,逐步实现矫正工作的最终目标。3、挖掘潜能,由于罪犯的违法行为已经被“标签化”,矫正对象在心理上会比较自卑和消极。社会工作者应该帮助矫正对象获得应有的社会资源,促进矫正对象回归社会,成为正常的社会成员。4.处理好保密原则,社会工作者有义务为矫正对象保密,但前提是要妥善处理为矫正对象保密与维护社会安全的关系。

196 评论

『刻骨銘心』%

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要点

社会工作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

社会工作价值观不同于个体的价值观,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价值观,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共同体内部的一种总体的价值偏好,代表着整个专业团体内部对社会正义、服务、个人价值与尊严、人类关系重要性、社会团结等的一般看法以及对专业活动标准的认定。同时,对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与服务机构以及社会工作者同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决定了专业工作者在特定情形下采取的工作手法与干预策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的建立与履行是社会工作专业化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工作专业区别于其他专业的一个标志。

在社会工作领域,专业价值目标包含终极目标和工具性目标。前者主要是关注人类社会的总体福利、正义制度的安排以及社会工作者的重要任务,后者是通过专业行动来实现的具体事务目标。对社会工作者来说,重要的专业价值包括正义、平等、责任、自我实现、自我决定、知会同意、诚信等。

在社会工作专业领域,价值观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专业团体内部,社会工作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提供了一种反思功能,它促成了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专业关系的健康发展,引导社会服务机构朝着专业方向培植能力,促进机构与政府之间合作伙伴关系的形成和发展,进而形成社会正义的基石。

社会工作价值观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 保护服务对象的权益

2、 促进专业的健康发展

3、 促进社会服务机构的能力建设

4、 维护社会正义

二、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内容

(一)社会工作价值观的相关论述

1、 巴利特关于社会工作基本价值的概括

2、 美国《社会工作教育会议课程方针声明》关于社会工作核心价值的总结

3、 戈登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归纳

4、 比斯台克关于社会工作价值观的归纳

5、 泰彻的价值体系

6、 美国社会工作者协会(NASW)伦理守则关于社会工作价值的概括

和比斯台克价值体系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个人存在的尊严和价值、个人发展的机会和权利、个人应尽的社会责任、社会对个人应尽的责任和关怀、社会对个人基本需要的尊重和满足、民主社会对个人实现的重要意义等几个方面。

(二)国际社会工作认同的社会工作价值观。

1、 服务大众

2、 践行社会公正

3、 强调服务对象个人的尊严和价值

4、 注重服务中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重要性

5、 待人真诚和守信

6、 注重能力培养和再学习

“服务”强调的是实践形式、“社会公正”强调的是实践目标、“个人的尊严和价值”强调的是实践的具体差异、“人类关系的重要性”强调的是实践工具、“诚信”强调的是实践的行为准则、“能力”强调的是对实践者的专业教育要求。

(三)社会工作价值观的操作原则(重点)

1、基本信念

(1)尊重

尊重的含义不仅在于对服务对象保持符合社会文化习俗的礼节和称谓,更重要的是要认识服务对象自身的生命价值和其他基本权利,充分保障他们获得基本的资源和可靠的专业服务的权利,帮助他们解决困难,满足他们的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对社会工作专业来说,尊重不仅是一种思想上的认知,还是一种道德上的实践。在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不应将自身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更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和价值观,也不能服务对象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

社会工作者可以和服务对象共同分享与服务内容有关的个人感受和经验,以及社会工作专业对有关问题的看法,并提供尽力解决问题的建议,但社会工作者不得直接或间接迫使服务对象接受提出的意见或建议。

尊重主要体现为社会工作者在接触并与服务对象沟通过程中保持尊重的态度与方式,尊重服务对象表达的观点、意见和决定,不把自身的意见或建议强加给服务对象。

(2)独特性

社会工作者相信每个服务对象都是独特的个人,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生命体验、人格特质和潜质。社会工作者要针对性的运用个别化的方法提供服务。落实“个别关怀、全面服务”的原则。在社会工作实践中,要求社会工作者采取个别化的方式有针对性的提供服务,以案主为中心,针对个人的问题为处置依据,因个案的差异而做不同的计划和技巧。每位案主都是一个不同于他人的个体,每个问题都有其特殊性,因此服务技巧的提供也必须遵循特殊的环境背景和情境。

(3)相信人能够改变

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信念为引导的专业,社会工作者坚信,人有能动性,具备改变的潜力。作为一个促进变迁的专业服务过程,社会工作不断通过关怀、治疗和改变来促进人的变化和发展。这些实践的核心是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信任:相信服务对象可以改变,有能力面对并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始终相信服务对象的潜能和能动性,坚信通过专业服务与干预后,服务对象在心理、情绪、沟通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以及学习技巧等方面都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进而可以促进服务对象建立自信,帮助他们提升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2、实践原则(重点)

(1)接纳

在专业服务过程中,社会工作者要从内心接纳服务对象,将他们看作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伙伴,对服务对象的价值偏好、习惯、信仰等都应保持宽容与尊重的态度,决不因为服务对象的生理、心理、种族、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信仰等因素对他们有任何歧视,更不能因为上述原因而拒绝为服务对象提供社会服务。

接纳不等于认同,它是指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在价值观与个人背景特征等的'一种包容,也是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大众的统一的服务态度,是建立专业助人关系的重要前提。对服务对象而言,每个人都有权利获得社会工作者提供的专业服务。

(2)非批判

社会工作虽然是一种价值主导的专业实践,社会工作者仍要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与价值观,更不应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服务对象身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共同分享对问题和需要的看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非批判”原则具体体现为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性格、性取向、生活方式、宗教、政治倾向等不作倾向性的批评和判断,尊重服务对象在观念和生活方式上的选择。

(3)个别化

每个人都应当有权利和机会发展个性,社会工作者应当尊重服务对象的个体差异,不应当使用一般或统一的服务方法回应他们的独特需要,要充分考虑到服务对象在性别、年龄、职业、社会地位、政治信仰、宗教以及精神或生理残疾状况等方面存在的价值差异及其与社会主流价值之间可能存在的冲突。尊重个性化需求,充分挖掘个人潜能。

不过,不同的社会工作方法在应用个别化原则时是有区别的,例如,个案工作方法最强调个别化原则,而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方法则相对关注服务对象的共性需求。

(4)保密

社会工作者应当保护服务对象的隐私。未经服务对象同意或允许,社会工作者不得向第三方透露涉及服务对象个人身份资料和其他可能危害服务对象权益的隐私信息。除非在特别情况下必须透露有关信息时,社会工作者应向机构或有关部门报告,并告知服务对象有限度公开隐私信息的必要性及采取相关保护措施。如果在紧急情形下,必须打破保密原则而来不及提出报告时,社会工作者事后应当提供相关的证据并补办手续,以记录必要的工作程序。

(5)服务对象的自我决定

在社会工作实践中,社会工作者要与服务对象保持良好的沟通。社会工作者有义务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服务对象有权利在充分知情的前提下选择服务的内容、方式,并在事关服务对象利益的决策中起到主导作用。如果服务对象没有能力进行选择和决策,社会工作者应根据法律或有关规定由他人代行选择和决策权利。自决权是个人尊严的体现,除非万不得已,即便是社会工作者出于好意,一般也不主张社会工作者自身代替服务对象作决定,因为这样做可能不利于服务对象发展自尊和挖掘潜能。

三、我国社会工作价值观

(一)以人为本,回应需要

社会工作是一种帮助人解决困难,协调人与环境之间关系的服务活动,它与人的问题和需要息息相关。因此,社会工作者应本着人性、为服务对象着想和谦和的态度,真诚地对待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及时地回应它们,并通过专业服务来满足服务对象的需要。以人为本不仅应体现在社会工作的具体服务实践中,还应体现在社会福利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实践中。

(二)接纳和尊重

在社会工作实践过程中,社会工作者首先就要通过初步的接触与沟通等专业活动,建立相互的信任关系,从而开展进一步的专业服务。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无论在哪一个阶段的服务过程中,都应该首先从内心真诚地对待所有服务对象,对服务对象采取宽容和尊重的态度。在实践中,接纳意味着社会工作者不因服务对象的年龄、性别、种族、生理及心理状况、宗教信仰、政治倾向等对他们采取歧视或拒绝提供专业服务。对所有社会工作者而言,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是一种一贯和统一的原则或立场。

(三)个别化和非批判

由于社会工作实践提供的是与人有关的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充分尊重每个服务对象的个性与人格,充分理解服务对象之间存在的差异。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即使是提供同一类的专业服务,他们也要注意避免将服务对象看作是不同的个体,要充分考虑到个人特质(如年龄、性别、种族、生理—心理状况、文化背景、职业、社会地位、宗教信仰、政治倾向性等)对服务需求和服务模式的潜在影响。

而且,社会工作虽然是一种价值主导的专业实践,社会工作者仍要避免将自己的价值观强加于服务对象,不应指责和批判服务对象的言行与价值观,更不应将自己的负面情绪发泄在服务对象身上。作为一种专业服务活动,社会工作者应坚持与服务对象在一起工作,共同分享对问题和需要的看法,一起探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

(四) 注重和谐,促进发展

(五)平等待人,注重民主参与

(六)权利与责任并重

(七)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相结合

297 评论

CamillaGao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及职业素质

社会工作正成为一种职业、一种专业的活动,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如下一些角色特征,这也是社会工作对一个专业的从业者的基本角色要求。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及职业素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

社会工作正成为一种职业、一种专业的活动,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如下一些角色特征,这也是社会工作对一个专业的从业者的基本角色要求:

(一) 崇尚专业伦理的精神

社会工作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有着积极正确的认识,保持作为社会工作者基本的价值观及信念,如协助需要帮助的人士及致力于处理社会问题;社会运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确定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所能;尽力加强人际关系,务求维持、促进及提高个人、家庭、社团、机构、社会的福利,帮助社会大众预防、减少困难与痛苦,等等。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理解得愈深刻,才对自己职业的感情愈强烈,逐渐自觉地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才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充满自豪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二)认同职业的非赢利性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是:保持社会安定,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助人和服务,他面临如何解决个人和群体与需要的问题。它提供的是根据受助人的实际需要和自愿条件的无偿服务,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专业并不是简单地为从业者提供谋生的一种职业,它有着不可推诿的专业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的非赢利性质。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利用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关系来谋求个人与环境的私利。

(三)能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直接把人作为服务的对象。这种以人为本的工作特征,是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源泉。在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获得提升。宏观而言,人类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生存的问题,且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日俱增。社会工作者从根本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自觉的充当个体内在潜能与外在环境相沟通的桥梁,使人类的生存意义与环境达到相互的协调与统一。

(四)自如地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社会工作者不占有社会资源,而是通过其专业工作在受助对象与社会资源占有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社会公众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可以为己所用的资源状况了解往往很不全面。遇到困难时更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社会工作者通过接受、传递、处理各种信息,及时沟通各方面、各环节的情况,将社会公众与提供资源、服务的系统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引导人们使用这些资源与服务,使案主在需要时能够充分利用由社会机构、社区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组成网络,满足其需求。

(五)进行团体协作

传统自发与个人的社会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日趋多样,工作任务艰巨复杂,社会工作的方式也时常变化。社会工作专业的这些新发展决定了如今的社会工作已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工作。高效顺利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紧密配合,各个环节相互依赖。因此,团队精神在社会工作者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社会工作机构的各个服务部门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协作,各尽其责,各展其才,相互帮助与促进,协调一致地实现社会工作的整体目标。

(六)能自助并助人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还体现为"助人自助"(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助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社会工作者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受助对象(又称案主Client)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更是对案主一种精神支持的过程。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关系并不是社会工作者为案主的代理人,而是与案主一同工作。社会工作者是协作者与促进者。

(七)崇尚民主,尊重个性

民主和自由始终是人们的终极追求,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个体的基本权利。社会工作者基于这一起点,尊重个体的生存价值,维护受助者应有权利,推进民主化进程。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内外帮助受助对象发挥潜能,适应社会,最终达到自我超越。尊重(respect)、真诚(authenticity)、同情(empathy)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操守。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案主有自由做出其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与需要,社会工作者也应充分相信案主的创造性及自决能力。具有民主和尊重个人特性的专业理念,是一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特质。

二、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工作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且相互作用日益错综,社会工作显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为了确保社会工作顺利、有效地完成社会赋予它的使命,就使得从事这一职业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技巧或能力的总和。一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应是发现社会问题、综合系统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式的全能好手。这就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道德素养、身体状况与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 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要求

1、具体扎实的基础知识

无论从事何种专业的工作,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都应具备金字塔型的知识体系。金字塔的底部是广博而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由此再根据专业要求与需求发展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名专业人员如果具有深厚的基本知识的积淀,学习与研究专业则水到渠成;否则,空有一些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也将被证明是肤浅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工作中必然受挫。社会工作者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由于社会工作者的性质与要求,基础知识对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者尤为重要。首先,社会工作者接触的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服务对象。这些案主们的背景、职业、生活方式、习惯爱好均有较大的差异。只有当社会工作者对之有大致的'了解,才有可能与不同的案主均达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而这种人际沟通又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者,社会工作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社会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工作者只有具备了更多的基础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状况。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功底,为在专业方面更加深入和完善自己做好准备。

2、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增强,当代的社会工作已不同于初期基于同情、仁爱等情感道德之上的自发的救济活动。专业的社会工作强调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助人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赖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规律性的认识及其概括和总结。因此,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

根据英国学者史蒂文森(Olive Stevenson)的划分,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大致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中层理论与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是对社会和人的本质的总和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即关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工作的本质等问题的理论。社会是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也是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角色职能的舞台。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是有关社会理论的核心,对社会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到对社会问题不同的见解,影响到问题处理和解决的方式。尽管社会工作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不论是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还是社区社会工作,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始终是社会工作的直接对象。全面、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即看到人的自然性,又看到人的社会性,才能科学地掌握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即承担义务,又享有权利的相互关系。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掌握例如人的本质及价值、人的社会化实现过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理论,是客观、科学地判断、认定、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宏观理论也不仅仅囿于社会工作领域,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人类生态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社会工作的中层理论是对某一社会工作的任务进行理论阐述,并介绍如何从事社会工作的介入理论。其中介入是社会工作者为帮助对象摆脱困境而进入问题并力图改变这种状态的努力。社会工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社会工作者即作为直接服务角色,进行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有作为间接服务角色从事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工作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介入方法上的不同,也必然要求有不同的具体化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工作实践。在了解社会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如何根据现实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何理性地判断某一具体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如何细致地分析受助对象的心理状态,如何科学地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合理地设计工作方案及实施步骤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关的中层理论知识,将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动论、人类行为发展理论、不同阶层的社会文化、个人人格与心理等理论知识综合加以运用。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是关于进行社会工作实践具体工作的过程、方法及技巧的经验。如前所述,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将助人有效果又有效率地落实到行动,才会使助对象从中受益。社会工作中任务的实际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方法技巧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社会工作过程中各个阶级的始终。例如:如果进行人际沟通来了解服务对象,如何界定案主的问题并进行初步的评估,如何帮助引导案主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评估,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向社会争取案主的合作权益等都是社会工作在实际工作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经验。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善于从书面资料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处汲取大量间接经验,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加以检验,为己所用。更应该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做有心人,逐渐积累经验技巧,形成行之有效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社会工作者在接受社会工作的训练的同时应注重这些知识的相关相融,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综合运用,以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如上所述,社会工作是一项务实的专业,其价值核心是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受助对象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复合性的人才,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不仅要面对面地直接与需要其帮助与服务的对象接触、互动,还需要作为案主的利益代表为他们奔走呼吁,争取社会资源,同时还承担改进和创新服务,沟通各社会机构及服务系统之间的网络,满足受助对象的社会需求的责任。社会工作者肩负多种任务的特性决定了要顺利高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多方面高水平的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简单地说是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往来与接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方式。人的本质在于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人若想使自己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社会工作是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社会交往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就尤为重要。高效的社会交往是完成日益艰巨复杂的社会工作的任务的保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熟练、专业的社会交往能力。

首先,社会工作在近百年的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作对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初的社会工作对象是处于社会底层,基本生存出现困难的群体,现代的社会工作对象逐渐扩展到广泛的有着不同需求的社会大众。受助对象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行业。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案主都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是社会工作者比备的素质。例如,与不同的受助对象的交往中,社会工作者如何从其讲述的内容,言谈的方式,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来准确的把握案主叙述的内涵;如何与案主之间进行态度与情感的互动,建立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合作关系等等都是对社会工作者具备的社交能力的具体要求。

再者,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不仅是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同时还需与帮助和服务的人与机构、团体交往。这些个人与群体是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可能是具有相当物质财富的捐赠人,或者是提供服务的各种社会机构,也可能为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因此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是多面手,合理、得体、娴熟地在社会资源的供需两端进行协调与联络,达到社会工作事业的目的。

2、组织能力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往往不是个人,如在团体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是以群体出现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如:

(1)在团体社会工作中。团体社会工作中,对象群体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目标并不相同,不一定与团体目标相符。社会工作者要结合成员各自的利益,根据团体的具体需要考查团体的发展,拟订工作计划,组织可以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活动项目。同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和管理团体。社会工作者为团体工作的中心人物,应使对象群体对社会工作者保持充分的信心。在处理各种工作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使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改善自己的状况,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实现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

(2)在社区社会工作中。80年代英国学者托马斯(D. N. Thomas)提出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工作有两大目标:一是进行资源的调配,二是发动居民。其具体的工作包括调查社区的社会资源以及社区成员的需要,制定社区发展的方案,发动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满足社区的需求。建立各种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负责社区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并且加强社区之间和社区各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沟通。由此可见,组织协调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者是否具有较好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其能否在社区顺利地开展工作有着决定作用。再者,就我国社区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注重社区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力开展社区居民互助服务,创建社区文化。我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通过在社区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在社会工作行政中。社会行政是一项筹措与安置社会资源,设计、协调组织结构,以及指导机构职员的工作并发挥最高效用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如何设置调整有关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如何对工作人员物资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利用;如何具体落实和实现决策和计划,确保其有效地运行;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社会行政工作时,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和协调关系避免冲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有意识的从全面考虑,保证组织发挥其最大化的收益,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尽己所能,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使社会工作者认同组织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3、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从基本的生活领域拓展至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以成为社会工作者不同其他职业的特点之一。从对受助对象单纯的救助到谋求他们的发展,从个案工作到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在不同的时空里处理个人、群体、社区遇到不同的社会问题。服务对象与工作情况不象一般政府工作人员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另外,就是与同一工作对象交往,服务对象可能会随着工作的进展其态度、行为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境与工作对象,选择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与方案,做出适当的反映以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4、公关能力

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因此并不为社会所熟知。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介绍和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社会工作者要顺利地开展社会工作,也得获得广大群众在物质上的支持。以上任务的实现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善于搞好社会工作的公关关系,引导与帮助广大群众对社会福利政策增强认识、加深了解。进一步得到广大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获取广大群众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支持与运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行业,只有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公关关系,才能在广大群众中树立社会工作者的良好印象,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三)社会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具备以上各种素质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受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接受外界的帮助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中国人看来,当遇到困难时首先会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对外人存在着戒备心理。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工作对象不配合的情况。尤其服务对象是非正常人群时他们在意识与价值观念上偏离社会正常的轨道。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着忍辱负重的精神与气度。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协调社会资源,沟通社会服务网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社会成员的不理解,才能做到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自己的职责。以宽广的心胸时刻准备着去包容去理解。

再者,保证同感是社会工作对其从业者的专业要求,及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进入案主的生活实况,感受情感与经历,在不丧失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的前提下,感受案主的处境,以运用这种理解去帮助对方。在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案主叙述的经历与感受会使社会工作者自身回忆起一些令人不快或悲伤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受助对象的过程会给社会工作者自己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调整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社会工作者的品质要求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是指导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在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活动过程中,把社会工作哲理付诸实际行动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容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这些行为标准体现于社会工作者整个服务工作过程中,体现在他与服务对象、与他所服务的机构、与其同事以及与社区中其他人士的关系和态度上。职业道德的实行范围包括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接触有关人员时所表现的专业行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明确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工作,维护社会工作者的信誉,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尊严和地位。有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在第四节进一步详细具体的阐述。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服务对象对社会工作者说

    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内涵 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是指社会工作者长期奉行和遵守的一整套指导其实践的原则和理念。下面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价值观基本内涵,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我叫马三顺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服务的对象

    社会服务的对象包括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老年人、残疾人、无依靠儿童、贫困者等为对象。 社会服务包括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

    魔羯女悠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服务对象更换社会工作者

    (一)设立人中至少有一人取得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或者至少有两人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 (二)有规范的名称、必要的组织机构和场所。 (三)拟聘用的专职

    我吃了一鲸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医务社会工作者的服务对象

    社会服务的对象包括烈属、军属、复员退伍军人、老年人、残疾人、无依靠儿童、贫困者等为对象。 社会服务包括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卫生服

    小肚巨肥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说

    2017年初级社会工作者实务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接触和初步面谈后,双方要决定下一步需要采取的步骤。如果发现服务对象对问

    夜月叶耶也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