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16

Itisgoodtoforget.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角度看扶志扶智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依依0317

已采纳

法律分析:扶贫先扶志是根本,扶贫必扶智是有效途径。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法律依据:《社会救助暂行办法》

第二条 社会救助制度坚持托底线、救急难、可持续,与其他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社会救助水平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

社会救助工作应当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及时的原则。

第三条 国务院民政部门统筹全国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国务院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民政、应急管理、卫生健康、教育、住房城乡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医疗保障等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相应的社会救助管理工作。

前两款所列行政部门统称社会救助管理部门。

第四条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负责有关社会救助的申请受理、调查审核,具体工作由社会救助经办机构或者经办人员承担。

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协助做好有关社会救助工作。

340 评论

爱吃哒小胖纸

1、扶志就是扶思想、扶观念、扶信心,帮助贫困群众树立起摆脱困境的斗志和勇气;

2、扶智就是扶知识、扶技术、扶思路,帮助和指导贫困群众着力提升脱贫致富的综合素质。

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如果扶贫不扶智,就会知识匮乏、智力不足、身无长物,甚至造成贫困的代际传递。要从根本上摆脱贫困,必须智随志走、志以智强,实施“志智双扶”,才能激发活力,形成合力,从根本上铲除滋生贫穷的土壤。

扩展资料

1、“志智双扶”首先要激励贫困群众立志气。贫困群众是脱贫攻坚的主体力量,只有帮助他们“扶”起脱贫的志气、挺起脱贫的腰板,才能真正激发出持久的脱贫致富动力。

没有脱贫志向,再多扶贫资金也只能管一时,不能管长久。因此,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就是要帮助贫困群众提高认识、更新观念、自立自强,唤起贫困群众自我脱贫的斗志和决心。

2、“志智双扶”核心是教育贫困群众卖力气。早在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就提出了“严重的问题是教育农民”这一著名论断。

人们常把“安贫乐道”“穷自在”“等靠要”等思想归结成一个“懒”字,这在现实中确实有一定的道理。对于这类贫困户帮扶的核心就在于教育他们树立起“勤劳光荣、懒惰可耻”的思想观念,让他们用勤劳的双手摘掉贫困帽子,创造幸福生活。

3、“志智双扶”关键在于帮助贫困群众强底气。贫穷和愚昧往往具有共生关系,尤其是现阶段的大多数贫困问题,表面看是物质性贫困,但究其根源在于缺乏“人穷志不穷”的精神和改变贫困现状的知识、能力和手段。

因此,要舍得投入资金,积极为困难群众搭台清障,提高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能力,坚定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信心,鼓舞斗志,增强“自我造血”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扶贫先扶志 扶贫必扶智 ——谈谈如何深入推进脱贫攻

331 评论

慧慧在济南

精准扶贫重在“扶志”与“扶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事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绝大多数国人都摆脱了贫穷落后的面貌。但是,由于人口多、底子薄等特殊国情的限制,仍有很多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这严重限制了全面小康社会建设进程。而单纯借助“输血式”的外部帮扶,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必须要从“输血式”扶贫转变到“造血式”扶贫。 造成贫困的原因多种多样、非常复杂,既有客观原因,又有主观原因,既有地理条件限制,又有缺乏产业原因。因此,开展扶贫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病因”精准施策。而当前很多贫困地区之所以多年来扶而不起,帮而不富,助而不强,主要是因为他们缺乏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自力更生的职业技能。因此,要提高扶贫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必须要“扶志”与“扶智”相结合。 精准扶贫要重在“扶志”。贫困县,原本是一个并不光彩的词汇,但是却因为由中央财政的巨额财政资金扶持和教育、科技、招商引资、甚至行政编制等方面的巨大政策优惠而成为众多所谓的“贫困县”争相追求的“香饽饽”,达到脱贫条件的贫困县则出于利益的考虑不愿“摘帽”。这些现象表明,某些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不是不能致富,而是缺乏靠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志向和勇气,缺乏勤劳实干的精气神,存在“等、靠、要”的依赖思想。因此,扶贫必先“扶志”,要通过宣传教育,转变一些地区“等、靠、要”思想,调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发挥其主体作用。

180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如何扶贫

    社会扶贫是为帮助贫困地区和贫困户开发经济、发展生产、摆脱贫困的一种社会工作,旨在扶助贫困户或贫困地区发展生产,改变穷困面貌。扶贫的基本内容与特点包括以下几点:第

    ssssss0008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扶贫帮困社会工作者

    充分利用当地条件,因地制宜推进符合各村资源特点、符合产业导向的帮扶项目,在当地培养和集聚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带头人,保障薄弱地区的长远发展。 1、注重规划引领,

    永远在路上ing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社会工作者精准扶贫

    人民网成都3月7日电 “茶山的阿妹俏模样,十指尖尖采茶忙。引得蝴蝶翩翩飞,引得蜜蜂嗡嗡唱,引来了对面坡上的砍柴郎呀砍柴郎!”近日,在风景秀丽、地域偏远的四川泸州

    哎呀呀biubiubiu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社会工作者扶贫的论文

    那一次的扶贫“啊,这里是清远吗?怎么比我想象的还要差啊。”不知哪一位同学说了一句。哦,对不起我还没有跟你说呢,今天是我们广东碧桂园学校的同学一起来到了清远莲安希

    大熊简单明了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三支一扶社会工作者

    社会人员参加三支一扶待遇和应届生是不一样的。首先,社会人员参加三支一扶待遇的标准更高,需要满足一定的条件,如有社会工作经验、有良好的业绩、有社会责任感等。而应届

    Cherry6151123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