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233

小遥CITY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如何上门探访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晴天小希希

已采纳

驻村入户是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内容之一,下面整理了一些社工驻村(居)入户第一个月的工作指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安顿

社会工作者去到一个新的社区,面对陌生的服务对象,面对全新的团队,在驻村的第一个阶段,可以尝试做这些准备,以让自己和团队能迅速安顿下来,开展工作。

(1)个人身心灵的安顿:

1.心理上的安顿:积极乐观的生活和工作态度;激发自己对社区的好奇心,多问、多听、多想,调动自己的五感去感受社区。面对村居民众及团队成员,时刻提醒自己做到主动沟通,真诚分享。

2.身体上的安顿:安顿好自己的住所,解决自己在个人生活上的需求,迅速适应生活环境。在社工站驻点找到自己相对舒服的空间(居住空间与办公空间,私人空间与公共空间等),尝试正向的去看见自己与社工站空间的关系(如尝试问问自己在社工站的感受,是否感到放松、自在;自己可以付诸哪些行动去做些调试)。

3.心灵上的安顿:回看初心,尝试与自己的期待对话,我的期待是怎样的,我选择做社工的初衷是什么?我期待在这个新的环境里可以发生什么?将对话的过程,尝试以文字书写的方式(或其他自己舒服的方式)记录下来,或者与同伴一同分享。

4.书写日志。尝试坚持每天写日记,记录所看到的、听到的、问到的,以及写下自己驻村的感受,在走访社区,接触居民过程当中自己的所思所想。

5.分享感受。尝试在团队内部分享每天工作过程当中的感受:分享的主题不仅仅包括在收取收集到的资料,也可分享这个过程中,工作员自身的感受和困惑。

(2)团队的安顿

1.团队内部人员互相认识,熟悉;并尝试达成初步的共识(共识包括意识上的共识,大家作为一个团队,对团队的期待,对共同工作生活的期待;行动上的共识,大家在初期阶段,如何一同行动,行走社区等)。

2.进入村居,团队可先对接所驻点的村委/居委或相应的村居对接人,告知会在什么时间开始驻点,争取其他方面的支持,如是否可以一同入村居,带着介绍村居基本情况,介绍认识村中关键人物等;驻村团队入驻后,团队一同整理社工站,解决好团队成员在工作生活上的基本需求;并与当地对接人(一般村委/居委/专兼职行动者)一同行走社区,也可团队自行(或团队内部熟悉村居情况的团队成员)进行“社区漫步”,初步了解社区的基本情况,对所驻村居有初步的认知。

3.团队聚会,凝聚团队共识,做好团队建设。团队成员不定期召开团队聚会,初步达成团队内部约定/规章,如团队内部的基本分工,推选临时负责人,负责召集团队会议,带领团队共同行动;后勤方面的分工合作,在生活上如何安顿好团队的吃住,面对生活上可能存在的一些不适应,如居住/办公条件简陋,生活习惯上不适应,团队需要创造机会,让大家表达对共同的生活和工作状态的想象,并一同采取一些行动,改善/促进团队的生活和工作质量。团队共同制定行动计划,在行动后及时分享。团队聚会讨论的主题,可从这几方面着手:一,在认识层面,了解大家对团队,对驻村工作的期待;二,在行动层面,制定团队的行动计划;在行动中,团队互相支持鼓励,分享行动过程中的感受,共同面对和解决行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三,在团队方面,初步形成团队生活和工作方面的分工及其他的约定;四,促进团队成员关系,分享个人生活/工作经验等。

这些过程是团队成员互相磨合的过程,团队成员需要抱着积极、开放的心态与其他人共同面对挑战,共同寻找解决方法,互相信任,真诚沟通。一同经历的这个过程,也是团队共同成长的过程。

安顿好团队,就是团队成员如何共同促进彼此的关系联结,团队成员如何从个人层面做出一些行动,去促进一个良好的团队形成。

二、社区关系的建立

社会工作者与民众和所在社区建立关系是社会工作实践的良好开端。所有社会工作者都要有一个好的计划或过程来确定自己与社区之间的关系,建立基本信任。驻村(居)入户过程中重点需要建立的关系主要有两大类,第一种是和普通村民(居民)的信任关系,另一种是和当地政府、村委会、学校、村民组织、社区领袖等社区组织和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

所有的关系建立最基本的是对自身角色的认识和厘定,也就是对“双百社工”的理解和传播。其次,“主动”和投入的态度。做到“五到”(心、口、手、眼、脚),“三同”(同吃同住同劳动),投身社区。

社工融入社区并于村民/居民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没有固定不变的准则。但下列方法可供参考:

·社区行及一般性交谈。通过社区行,和村/居民“混个脸熟”,通过社区行遍访社区每一个角落,通过社区行与村/居民进行一般性交谈。驻村居的社工可以走街串巷,深入田间地头,商店、公共场所等村/居民聚集的地方,去观察和记录村/居民的生活状态,如哪些地方是社区的公共场所?村/居民喜欢聚集在哪些地方?什么人聚集在这些地方?大家聚在一起一般会做些什么?大家在谈论什么?通过一般性交谈,与村/居民的随意交谈,拉家常,这些方式都是可以拉近双方关系,消除彼此的距离感。驻村/居社工在驻村居的前期,有计划的主动走入社区,接触社区的民众;在社区行过程当中,主动与村/居民“搭讪”,展开一般性的交谈,尝试拉拉家常,从他们感兴趣的点开始着手。

·入户访谈。只有入户,社工才能深入体察村/居民得日常生活,才能亲密的接触到服务对象。入户可以从一般性的交谈开始,然后逐步深入,针对村/居民开展深度访谈。社工前期通过熟人带领或自行结交的方式,在村委/当地对接人/社区关键人物/熟悉社区情况的`团队成员的带领下,或在社区行结交的村民带领下,结交更多的村/居民,入户聊天/访谈。

·拜访村中的关键人物。村/居干部,社区长老,经济精英,宗教领袖等都是村居的关键人物。驻村社工要善于和他们搞好关系,取得他们的支持。但同时搞好关系,也要注意好其中的权力关系。

·参与村/居民的娱乐活动。通过具体的活动和村/居民混脸熟,建立初步的关系,如一起参与村/居民的文化娱乐活动,如一起跳广场舞,一起和老人家下棋,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等活动。

在融入社区与居民建立关系过程中,与村/居民展开聊天,打开话题,消除村/居民的戒备心理是第一步。下面介绍如何与村/居民展开聊天/访谈的几点做法可供参考:1.说一些你相信他们可能会感兴趣的事物;2.根据周围环境(或屋内、或户外)寻找一些可以谈及的东西引起话题;3.用他们的水平和他们沟通,让他们能够“听得懂”,并能引起他们的持续回应;4.适当的发问和追问,而非收集资料式的带有很强目的性的盘问;5.知道何时聆听及何时说话,不急于打断;6.在同一时间内只说一件事情;7.让他们说;8.感知他们的感受,适当的通过语言、动作、表情给予回应;9.让他们感受到,你在认真听他们说;让他们知道,他们对你和这个社区都是重要的;10.开放的问题,引发他们多说,引发他们的念头;11.肯定和表扬他们;12.忌讳和他们争辩;13.聆听多于说话;14.不要急于给予自己做不到的承诺;15.如不知道答案,诚实的表达或迟些告诉他们结果。在与村/居民聊天/访谈时,要真诚面对自己和对方,真诚一方面的含义是忠于自己,了解自己;当自己在提问或者发起话题时,可以感知自己是出于真心想去了解,而非纯粹的为了“资料收集”而去访谈/聊天,表达出自己对话题的好奇及关注;另一方面,尊重对方,学会聆听,适当的肯定和回应,不急于打断,不争辩,或妄下判断;让对方感受到,你是在“认真”的听他说。驻村/居工作者应以真诚、热情、尊重的态度与村/居民相处。

驻村(居)入户阶段第一个月内,针对普通村民(民众),建议社工走访入户约80%的村民(居民)。可采用街头巷尾接触、入户交流、参与村内活动等多种形式;针对社区组织等关系的建议,建议系统的盘点与所在社区相关的正式和非正式组织,有影响力的人物,通过有计划的拜访建立基本的了解互信。

走访村民时,针对了解的情况,访谈的过程做必要的记录。

三、社区基本情况报告和社区地图

对所在社区的熟悉和理解是开展工作的基础。建议社工在第一个月内从以下方面完成一份社区基本情况报告,并手绘一份社区地图。

1.背景资料

2.社区居民特征和生活方式

3.社区单位、组织及权力分析

4.社区需求和问题

5.社区资源

6.可能的介入方向建议

具体可参考项目办提供的参考报告和社区地图。

四、团队建设

驻村团队在村居需要共同工作和生活。团队成员能否尽快的彼此适应,成员能否很好的凝聚共识,磨合好团队的关系,对于之后能否共同开展工作,共同生活会有重要的影响。建议驻村团队在第一个月内针对团队建设开展以下方面的工作:

1.团队共同制定本月的行动计划。

2.初步确定团队分工及职责。包括推选临时的团队负责人,确定其职责。在初期,建议团队在工作分工上暂时不将工作分派到具体的某个人(即哪项工作由谁来负责完成),采用共同商议制定行动进度安排表,然后共同行动的方式开展工作。工作进度由临时负责人/地区中心协同跟进。

3.初步制定团队的工作机制(建议在团队经过了一段时间的工作磨合后)。如会议/沟通机制(对地区中心如何与驻村站点沟通的期待,是否需要定期开会、工作总结、工作计划会议或工作进度会议等),财务机制,其他方面的机制等。

4.团队会议:建议在团队初期,团队采用不定期的聚会方式,多聚会,多沟通。在此阶段:团队聚会的目标重点放在促进团队凝聚共识,磨合团队工作方式;稳定驻村工作团队。团队会议做好会议记录,部分会议/行动邀请地区中心团队/兼职行动者参与。

五、如何向村/居民介绍自己的身份

鉴于各地情况不同,村/居民对社工的认识深浅不同,驻村/居团队在走访社区,访谈居民时,需灵活的介绍自己的身份。

社工身份的介绍一方面社区民众加深对社工了解的过程,另一方面,也是社工走进/接触村/居民的过程。在与社区居民接触的过程中,肯定会涉及到身份的介绍,诸如“你们(驻村社工)是谁,以怎样的身份来介绍自己,是民政局派过来的?还是政府人员?还是义工?”“社工是什么?”“来这里做什么?”。

社工在介绍身份时,一般采用主动表明身份/间接(他人)介绍的方式向村/居民表明身份。提供以下方式供参考:

1.由民政厅给每位驻村社工制作名牌。

2.邀请村居干部/熟悉社工的民众带领入户/走访社区,由其他人代为介绍。

3.在社区内做好宣传,在村/社区内用海报或在政府宣传栏上张贴双百的宣传及驻村/居社工的宣传。如通过村委/居委在社区内公共的地方,已公告的形式向社区民众告知双百事宜及开展驻村社工服务事宜,甚至可以张贴驻村社工人员名单,并告知民众,驻村社工之后开展的服务等。

188 评论

suibianlaidian

残疾人社会工作者具备素质有哪些

作为一名残疾人社会工作者, 应保持纯洁的思想素质,才能真正提升残疾人的权能与尊严。残疾人社会工作多采取个案管理的模式,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进行长期有效探访跟踪,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 方能练就“三厚”的功夫。下面是我为大家提供残疾人社会工作者素质条件,欢迎大家阅读查看。

纯洁的思想素质

这里所说的思想素质,是从残疾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观角度出发,探讨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思想素质。作为一名残疾人社会工作者, 应保持纯洁的思想素质,才能真正提升残疾人的权能与尊严。

具体来说,一是以人为本的态度和理念。在实际工作中,社会工作者应注重服务对象内心的成长, 协助服务对象觉察对于个人、生活及周遭环境的态度,肯定他们的价值,才能更好地促进他们的成长。

二是保持一颗同理心。站在残疾人立场设身处地思考,体会残疾人的情绪和想法、理解残疾人的立场和感受,能让残疾人感觉到你在聆听他的故事、感受他的感觉,从而拉近社会工作者与残疾人的距离。

三是对残疾人无条件的接纳。唯有接纳我们的服务对象,才能让他们放下心中的包袱与芥蒂,接受社会工作者。我曾在工作中看到一些社工害怕看到肢体残疾人,觉得他们很悲惨,所以提出“我不能为他们提供服务”;或是认为精神病康复者非常可怕,以不敢跟他们接触为由拒绝提供服务,类似例子时有发生。我期待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否则你也得不到服务对象的“接纳”。

四是去标签。“残疾人是弱能者”“ 残疾人是社会及家庭的负担”“残疾人是可怜的群体”,这些标签经常被强加在残疾人身上,难以消除。我曾听到一些新入行的社工说:因为我觉得残疾人是弱势群体,所以我要做残疾人工作,那可真是“开始就是一个美丽的错误”。社工不仅自己要杜绝对残疾人“标签化”,更要告诉大家,请不要给残疾人贴标签,他们只是“病”了而已。

强大的心理素质

社会工作是一个强调使命感的职业,它需要社会工作者时刻坚守助人自助的理念。有种声音说社会工作已成为“高压”职业,究其原因, 与社工要长期体验和面对服务对象的各种问题息息相关。在日常工作中,社工更多的是与各种“不幸”打交道,需要感同身受服务对象的负面情绪,长年累月下来容易受到影响,产生职业倦怠。而在残疾人工作中,社工同样会接收到负面信息, 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内心要强大,否则难以应对长期高压的工作状态。

作为专业助人的社工,应该学习一些心理知识,及时调整自己的心理状态,避免出现正能量枯竭、专业耗竭的情况。比如说,社会工作者应发展个人的兴趣爱好,找到适合自己的有效的减压方式;或者当负面情绪积压时,可寻找朋辈支持,如向同事倾诉、学习同事有效的经验等;当遇到棘手的个案时, 积极寻求督导的指导与协助,避免陷入孤独无助的困境。

过硬的专业素质

专业素质决定一名社会工作者服务能力与服务水平所能达到的高度。我觉得残疾人社会工作者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知识和能力必不可少:

一是“全科”与“专科”相结合。“全科”与“专科”是相对应的概念, “全科”是指作为一名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通用专业基础知识,涵盖了社会工作作为专业、职业的各个方面,包括社会工作三大基础服务手法、社会工作价值观及伦理守则等, 它是一名合格社会工作者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知识。它不会因服务某个特定领域而改变。“专科”是指特定领域所需具备的知识技能,如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掌握关于残疾人领域的特定知识及技能,包括残疾人社会工作理论基础、介入模式、实务技巧等。唯有将“全科”与“专科” 结合起来,才能做一名优秀的残疾人社会工作者。

二是病理与心理知识相结合。 残疾人服务的特殊性在于残疾人身体的残缺性和残疾人独特的心路历程,而这恰恰是很多社会工作者的短处。现在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育也没有开设系统的课程或培训,极大地限制了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开展。

我的建议是:首先要认真学习残疾人生理病理知识。残疾人病理基础知识是社工提供服务之前的基础。如,残疾人的类别有哪几种?等级如何划分?视力、听力、言语、肢体、智力、精神残疾及多重残疾有哪些生理特征?残疾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有何区别?不同类别及不同等级的残疾人,需要社工采取不同的专业手法,如果社工对这些基本知识不掌握,怎么能提供适切的服务?我曾多次应邀为广州市残疾人社会工作者进行实务培训,通过互动交流, 我发现部分社工对残疾人的知识及技巧掌握不足。因此我倾向于与他们共同学习残疾人基础病理知识,例如指引他们如何引导盲人定向行走、与聋哑残疾人沟通的技巧、如何正确处理精神康复者病发时的情绪与行为等。只有充分了解服务对象,我们才能走进他们的世界。

其次,了解及同理残疾人的心理经历。在与一些社工交流时,我发现很多社工容易犯一些小错误, 特别是在评估服务对象需求时,往往忽略了对残疾人当时心理状态的认知及了解。事实上,一名残疾人自意识到自身残疾起,通常会经历5 个阶段的心理过程,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评估残疾人当前所处的心理阶段及状态,决定采取何种策略,否则容易适得其反。当案主心理状态尚处在第一阶段时,社会工作者介入过快,反倒会造成服务对象不适, 在此阶段残疾人更需要的是社工的陪伴和支持。

三是政策与服务相结合。由于社会资源的匮乏和社会人士的忽视, 残疾人的困难和需要未必都会引起社会的关注和回应,为此,社会工作者应为残疾人争取更多的政策支持。

首先要积极进行政策倡导,即为一些受忽视的残疾人争取合理的照顾和利益,更关注残疾人某方面普遍存在而得不到及时回应的需求和行动。如,自2014 年起在广州各区先后成立的“社区精神康复综合服务中心”,正是源于资深社会工作者的呼吁,引起残联系统对精神康复者社区照顾的需求加以重视而设立。此外,社工还应在机构、社区内为残疾人争取更好的服务环境, 向政府争取合理的`资源投放等。

其次是社区教育。社区教育包括向社区居民直接解释和体验、举办社区教育宣传活动等,帮助社区居民树立对残疾人正确的认知,提升社区互助、社区和谐。只有注重社区的宣传教育,才能让更多社区居民支持并参与残疾人扶助工作, 从而为残疾人在社区照顾服务中提供便利与支持,也为残疾人顺利融入社区营造了友爱的氛围。

四是助人与自助相结合。提升残疾人的社会功能需要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而现实却是,社会服务机构所能提供的资源相对于残疾人的需求来说远远不够。同时,残疾人自身的增能、赋权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所在。为此,社会工作者要积极构建资源网络,助残疾人走出困境。

何为资源?大到政府层面的政策支持、福利制度,小到残疾人的亲戚朋友、邻里街坊,皆是残疾人的“资源”。如残疾人主管部门、特殊学校、社区居委会、社区设施、社区医院、社区团体等,社会工作者应培养资源挖掘和整合的意识及能力,编织残疾人社会资源网络。

另外,社工要积极提升残疾人“自助”能力。现在很多社会爱心人士和爱心企业给残疾人捐献基本生活物品、改造房子、直接捐款等,他们的行为值得称赞、鼓励。然而, 在我长期跟进的一些家庭,捐赠带来的只是一时改善,家庭并没有根本性的改变。因此,提升残疾人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社工应以优势视角来激发残疾人的潜能,协助残疾人自己更好地挖掘资源、运用资源,促进自身的成长, 促进良好的家庭关系。

强健的身体素质

近几年,社工行业流传着这样的观点: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要有“三厚”,一是“嘴皮厚”,意为社工需要锻炼好口才,才能搞社工宣传、上门探访及开展个案等服务; 二为“脸皮厚”,意为即使社会对社工行业认知度还比较低,社会工作者需不怕被拒绝,直到服务对象能够接纳社工;三为“脚底厚”,意为社会工作者应深入社区,不断走访、探访,接触我们的服务对象。

社工不仅仅是脑力活,更是体力活。残疾人社会工作多采取个案管理的模式,日常工作中需要工作人员不怕苦、不怕累,进行长期有效探访跟踪,因此,残疾人社会工作者需要过硬的身体素质, 方能练就“三厚”的功夫。

107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探访

    在我国一群期间,社会工作者将其专业方法应用到了各种里,比如说社区医疗

    瘦小的土拨鼠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社会工作者上门走访故事

    社会工作退休老人关爱案例分析 社会工作者关注社区中的社会化退休群体,关注他们的精神需求。通过发挥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运用同质性小组的活动来吸引该群体走出家门、调

    悠然逸轩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社会工作者应该如何电访

    1.选位置社工走进服务对象家门,先不要急着坐下来,可以快速浏览服务对象家里的摆设,在首次入户团队分工中,先等服务对象坐下来,项目入户人员依照前期分工,承担主访谈

    angel小芋头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如何备考厦门社会工作者

    【导读】社会工作者考试科目有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理论知识就是进行基础知识的学习,而操作技能科目当然就是实操能力考察了,当然理论知识是操作技能基础,学不好基础,操

    漂萍过客123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社会工作者入户探访记录

    内容:走访时间、地点,走访对象。 示例范文如下: 这几天,对村里部分贫困人群进行了走访。通过走访,看到农村贫困人口生活之窘迫,日子之艰难,用触目惊心不为过。反思

    烧仙草AO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