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8

挪威森林北辰星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原生家庭类型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一只喵

已采纳

坐在窗前和一个好朋友聊天,突然聊到她的家人。刚好我也颇为好奇,她为什么总是满腹仇恨……原来她爸爸严重重男轻女,而她妈妈刚好只生了两个女儿,所以从小看他爸爸对妈妈家暴,于是她立誓自己要变足够强时带妈妈逃离这个家。其实她人很善良,至少对朋友不会有恶意,但在看待事情时总会习惯性的先想到负面,脾气也相对暴躁,所以她几乎没有朋友。(不过现在改变好多了。)贰想起之前一个关系很好的同事,她刚好恰恰相反。她生活在一个幸福的独生子女家庭,那自然也是爸爸妈妈的掌上明珠。她从小能歌善舞,长得也很漂亮,每天都可以看到她自信满满,充满正能量。和她一起工作那段时间很快乐,很轻松。后来发现她在老家的朋友也都很喜欢她,即使不在同一个城市,只要一有机会都会主动联系她什么时候回家了赶紧约起来。我以为这是独生子女独带的一种优越感和自信感,因为我不是独生子女,体会不到那种自信的在她身上只会看到快乐的感觉。叁然而,当我遇到那个纯净如水的藏族姑娘后发现,其实所有的这些不同都是源自于出生的家庭。她家姐妹很多,都很漂亮,爸爸是生意人,很会说话办事,对她们的教育方式也比较独特。经常以生意场上的为人处世方式来教导女儿。因此她同样正能量满满同时情商智商都很高。所以跟这个藏族女孩交流时,不会有任何压力感,或年龄带来的代沟。反而有时会显得我还不如她。(即使我比她年长)肆我时常庆幸自己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因为虽然我家子女多,但爸妈从不偏袒任何一个人,对我们任何一个人都是满满的关心和爱。因而从小我的包容心也很强,不喜欢争执,尊重所有的存在,也会珍惜所有的美好。总体也算正义凛然,所以无论走到哪里,至少是受大家欢迎的。或许正是因为遇到了“满腹仇恨”的朋友后才引起了我更多对原生家庭的思考。当看到好朋友是这样的人格时我是为她感到痛心的,但更多的是心疼。毕竟在一个家庭里面孩子是最无辜的,孩子长大后是好是坏更多的取决于家长的教育方式和所提供的生活环境。不然也不会有孟母三迁的典故。伍一直相信人性本善,每个孩子都是一张干净的白纸,作为子女的家长就不再是小孩子了,应该承担起养育的责任,努力为孩子创造尽量好的生活教育环境。从以前封建的重男轻女思想,到现在的婆媳和谐很明显的可以看出原生家庭真的不得不重视,毕竟它影响的是两代人的关系,更体现的是我们整体民族素质的提升。相信假如每个家长都可以尽职尽责的话,社会的快乐和正能量会越来越多,仇恨就会越来越少。何乐而不为呢?

270 评论

小路要减肥

每个人的原生家庭环境不一样,所以每个人的性格特点也不一样,一个人的为人处事方式和性格都是原生家庭带给他的,每个家庭都有系统排列。 原生家庭问题是指什么 在社会学的定义上,原生家庭指的是儿女还未成婚,仍和父母在一起生活的家庭。一个温馨、充满爱和关怀的原生家庭,对子女的性格塑造有着至关重要的正面引导作用;反之,缺乏爱和温暖的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心理,则会带来严重的伤害。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过这样的一句名言:“幸福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自己的童年。”他这句话,将原生家庭对孩子心理抚慰的影响力,深刻地揭露了出来。一个原生家庭中,父母的漠视,会对孩子的身心成长,造成深深的伤害。孩子在这样的一个家庭中长大成人,自我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都会受到负面的影响。最典型的一个表现,就是会使得孩子的性格变得更孤僻自闭,不愿敞开心扉和他人坦诚交流,疏远了身边人,也就会让孩子疏远了这个世界,也将会极大地缺乏阳光、积极、乐观的心态。尤其是这种只注重偏爱一个孩子,而忽略另一个孩子心理感受的亲子关系。原生家庭问题都有哪些问题 孩子在混乱和充满冲突的家庭环境中长大,或有一个经常暴怒的父母,这样的孩子往往会认为,大声争吵和辱骂是正常的沟通方式。因此,在他们成年后,往往也会用这种沟通方式去和他人相处,这很容易伤害亲密关系。另外,在一个父母双方都经常情绪低落、互相争吵的环境中长大,会大大提高孩子的焦虑水平。他们可能会产生信任问题,认为家庭生活是不稳固的,所有的关系都是脆弱和不可靠的。 1、孩子经常遭到父母的拒绝和忽视 孩子需要父母“看到”并接受他们真实的样子。如果父母不能看到孩子真实的性格,而一味用自己理想中的样子去要求孩子,孩子就会很容易情绪低落、缺乏自信、没有主见――经常需要别人对自己的评价,让别人告诉自己应该怎么做。就比如说,一个生性羞涩的孩子,但父母却总让他应对各种社交场合,孩子并不会真的如父母期望的那样发生改变,反而他们会因此不能了解自己的优势和弱点。他们可能会发展出冲突的自我认知,经常会这样想:“我现在是这样,但我本应是另外的样子。”父母忽视孩子真实的样子,拒绝接受孩子的本性,一方面会导致孩子一直到成年都总觉得自己不够好,另一方面,他们中的很多人也变成了吹毛求疵的人,经常用不合理的标准来要求他人。 2、是受过情感/身体/性虐待等创伤经历的幸存者 虐待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对孩子造成的影响用好几篇论文也说不完。一般来说,受到虐待往往会造成这些后果:低自尊、焦虑、抑郁、信任问题、自我评价过低、好斗、亲密关系和两性关系上的问题等等。 3、父母中的一方角色缺失或在情感上遭到父母中某一方的抛弃 很多孩子是缺爱的,他们并不缺衣少食,却从来都感受不到父母的爱,和父母之间有强烈的距离感。事实上,往往这些父母自身存在很严重的问题(他们也是原生家庭的受害者!),使他们无法对孩子表达出温暖和爱。孩子往往会觉得,他们之所以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是因为不够“好”或“完美”。他们可能会变成完美主义者,以离谱的高标准来要求自己以及自己身边的人。而因为他们觉得自己不够好,也就会很难对自己的伴侣敞开心扉,分享自己的感觉和想法。因为他们总是担心,一旦对方知道了自己真实的样子,就会失去对方的尊重和爱。另一个极端的可能是,他们也有可能会极端依赖自己的伴侣,希望伴侣能够给他们那些没有从父母身上获取的、无穷无尽的爱。原生家庭为什么对一个人影响很大 早年的情感会决定你的言语,言语会决定你的社会性,社会性就是社会交往的能力,而社会性,又会影响到你后边的认知方式。当你尚不具备判断能力时,你最基本的认知来自你的家庭。不仅仅是你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受到它的强烈影响,而且你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你思考问题的方式都会受到家庭、最亲近的人的影响。良好的家风、教育和财力为个人的长进提供了较好的基础和条件,如果你有幸生在这样的家庭里面,是值得庆幸的事情。原生家庭对你的影响程度高低来自于你个体独立的力量和家庭影响的力量对比:如果你个体独立的力量越大,那他们的影响越小;反之,如果你个体独立的力量越小,那家庭的影响越大。 1、缺爱 缺爱从成因上可以分为“情感忽视型”、“情感虐待型”和“情感混乱型”。情感忽视型指的是父母对孩子关爱太少,容易让孩子通过讨好来获得爱,觉得自己不配被爱,渐渐发展为依赖类型中的焦虑型。情感虐待型指的是孩子的父母惯用打骂和贬低的方式教育孩子,这容易让孩子开始自我否定,对他人抱有敌意和惧意,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隔离型。情感混乱型指的是父母自身有严重的心理问题,情绪不稳定,常常给孩子造成巨大创伤,事后又极力弥补或者道歉。容易让孩子辨别不出好坏情绪,发展为依恋类型中的混乱型。 2、指责 经常指责别人的人,往往看到的是别人的错误、缺点和不足,并且会把结果的糟糕和自己不好的感受,都归结给对方。面对喜欢指责的人,他人的感受会非常糟糕,就像一无是处的人,不论怎么做都无法满足这类人的要求。指责是一个代际传承的问题,喜欢指责别人的人,往往有个喜欢指责他们的父母,在他们的父母看来,他们没有优点,不应该犯错,在“都是你不好、都是你的错、都是因为你”的批评中长大。因此,他们非但不会变得宽容理解,反而会内化他们的父母的形象,在内心塑造一个无比严厉的批评者,对自己和对他人都十分挑剔。被指责长大的人活成了他们父母的模样,用指责来诱导他人,来验证早年经验的正确性。如果你想要改善和这类人之间的关系,就不能受其潜意识诱导,而要在他每一次指责的时候肯定他。 3、控制 双方的关系越亲密,就越容易发生情感操控的情况。全球反情感暴力专家、美国著名心理学博士丽莎·阿伦森·方特斯在她的书《情感操纵》中,认为亲密关系中的情感操纵,指的是运用情感成为伤害对方的武器,支配、胁迫他人,从而使自己的目的得以达成。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和妈妈宋倩的关系便可以体现这一点,宋倩对英子说的最多的话就是:“英子,你可是妈的一切呀!”、“你是妈妈身上掉下来的一块肉”、“妈是和你最亲的人了,还能害你呀!”这样的缺乏边界的情感关系,会让人变得窒息,英子最后得抑郁症也证实了这一点。原生家庭缺爱的人如何自救 1、你身上的所有特质,一定在某个时候帮过你 无论是你的谨慎、焦虑、共情能力、观察能力、适应能力等等。缺爱的孩子,经历的童年肯定有特别不容易的一面,但也有特别强大的一面。如果你小时候很孤单,少有人陪伴和照顾。那你为了活下来,往往会更加独立,有超过同龄人的生活自理能力;如果你父母情绪比较暴躁,那你为了家庭和睦,让父母少生气,就会不知不觉练就超过同龄人的情绪观察能力和共情能力,时间长了就像有情绪读心术一样,能准确把握别人此时此刻的情绪,更知道别人想听的话和希望你做的事;如果你的父母把你交给亲戚朋友老师轮流带,那你就会练就很强的适应能力,甭管跟谁都能相处,不怕陌生的环境。苦涩的背后,你也被赋予了特殊力量。这些力量在你的过去帮助过你,在未来依然会在某个角度帮助你。你该做的不是嫌弃它们,而是感谢它们,拥抱它们,善用它们。它们其实早就成为了你的一部分。经历了种种苦涩后,你值得被爱,你身上附加的种种力量也值得被爱。 2、让成年的你,重新抚养内心里那个孤独的内在小孩长大 你想要自愈,意味着你已经意识到自己心里有需要被疗愈的地方。而那个地方藏着的,其实就是你内心深处那个弱小的孩子。这个孩子是你潜意识里童年的缩影。曾经,那是个无助的孩子,但现在,这个孩子有了依靠。那个依靠,就是如今成年的你。你可以重新接纳他,给他无条件的爱,把他抚养长大。当你的内心小孩成长了,觉醒了,放开了,不再恐惧了,再加上帮助过你的特质加持,你甚至会比从小一帆风顺的孩子,更加有力量。尼采曾说:杀不死我的,会使我更强大。大成就者,往往都曾经历常人所不能承受之痛。你经历过的伤痛,不只是伤痛,更是潜在的能量。接纳真实的自己,善用你特殊经历赋予你的特质,发挥出更大的潜能。 3、用该怎么做代替为什么 艾利希·弗洛姆告诉我们:“大多数人认为爱仅仅是一种心神荡漾的情感,体验爱全靠偶然并且只有幸运才能坠入爱的情网。他们将爱情问题首先看做是一个被爱的问题,而不是去爱和有没有能力去爱的问题。但是,爱其实是一门艺术,需要人们有相关的知识并付出相应的努力。”非安全型人格其实,是没有爱的能力的,因为缺爱,他们在两性关系中,更多的是索取。依据艾利希·弗洛姆的理论,其实爱的能力,应该是有勇气不计回报的去爱一个人,全心全意的为对方好。在爱的过程中,促使我们成长,让我们得到幸福。在我们年幼的时候,如果你感觉到被你妈妈忽略。长大之后,你需要有意识的知道,你妈妈那时候需要工作,保证你的生活。你爱着你的母亲,其实就更不应该去记恨她那么久,那么多年。你需要与自己和解,你欠你母亲一句原谅。

96 评论

婕哥大王

运用以家庭为中心和完整的社会工作方法或理论,提供整体的家庭服务,并考虑到每个家庭成员的需要,以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包括对整个家庭和每个家庭成员的需求进行评估、干预和评估,即家庭社会工作。

225 评论

a宝贝洁洁

原生家庭指的是没有离异或者是变故的家庭,这样能够形成良好的家教和家风

184 评论

请叫我大海哥

家庭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是指为帮助解决家庭问题,增进家庭福利,更好地实现家庭功能而进行的社会工作,特指以协助整个家庭为主旨的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有三个要素,即家庭社会工作者、家庭和家庭社会工作的价值观。 家庭治疗家庭治疗作为一种治疗模式出现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美国精神医学界,20世纪50年代被社会工作和心理治疗界认可,并运用于家庭社会工作服务之中。有关家庭治疗的定义,不同流派的学者从不同角度给予界定。谢秀芬的定义是:家庭治疗是一种治疗模式,它以整个家庭作为治疗的单位,着重的焦点在家庭成员间的互动关系和沟通的问题,是处理人际关系系统的一种方法。每个家庭成员的行为都是与家庭、与家庭其他成员互动的结果。个人的问题可能是家庭的问题,个人困扰可能是因为家庭有困扰,因此,个人的“问题”是家庭系统制造的。此外,家庭功能是否良好,又与家庭的生命价值观、关系组合、权力运作、生活规则以及家庭气氛等方面互相联系、不可分割。因此,家庭治疗者应着眼于系统的测评与调整。 家庭沟通家庭沟通是指家庭成员之间的信息传递与分享。家庭沟通与家庭角色相关。家庭角色即与个人在家庭中的身份相关的被规定了的行为规范。一个人在家庭中因与他人建立不同的联系方式而形成了不同的角色。家庭中的沟通无处不在。家庭因被认定为私领域,其沟通也常常表现出最真实的一面。有的家庭成员认为家庭是自己的,可以随心所欲而不关注沟通对象的感受。如果无节制地在家庭中宣泄不良情绪或做出不当行为,会使家庭成为有害物的垃圾站,致使家庭无法承载如此巨大的负面压力而出现冲突和危机,甚至造成家庭成员身心的伤害。

323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家庭思维

    社会工作老年实务知识讲解 老年社会工作就是因应老年问题产生而产生的一种专业服务活动。它是指受专业训练的社会工作者在专业的价值理念的指导下,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论

    端木青烟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联合家庭

    家庭社会工作服务案例分析 家庭社会工作是“以家庭为本的社会工作介入,即动员社会及家庭资源,促进家庭正常运转及发展的社会福利服务”。那么,下面是由我为大家带来的家

    rainbaobao1116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社会工作者面试类型题型

    社工招聘面试考四道题。四道题四个类型时事政策类、应急处理类、人际关系类、组织计划类四道题。时事政策类就是问你对当前某个热点问题的看法 ,应急处理类比如群体上访事

    夕颜无照 9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家庭社会工作者课件

    家庭社会工作基本特点-社会工作提问技巧 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适当的指导,协助家庭发掘自身及社会资源,增进家庭功能,改善家庭关系,引导家庭自动、自主地解决所面临的问

    janetwen139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考试中家庭类型

    我刚考完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过了,我复习的时候就看了两本书,《社会工作者实务》和《社会工作者综合能力》,48包邮,附带一个考试大纲,就是一个小薄本。后来书看完了又

    欧比诺橱柜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