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59

~逛吃逛吃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的实务技巧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毕筱倩mm

已采纳

社会工作实务中直接介入的策略如下:

1、促使服务对象运用现有资源的策略。

每个人身边都充满资源。由于不懂或者是不了解可以使用的资源,使服务对象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社会工作者从两方面采取介入策略进行。

一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自己的内在资源。以达到改变的目标。二是帮助服务对象运用现有的外部资源,目的是将服务对象系统与资源系统连接起来以增强服务对象的社会功能。

2、进行危机介入的策略。

危机介入是一种特殊的介入.目的在于去除服务对象的紧张情绪,恢复其功能,使他们走出危机。帮助服务对象采取处理危机的行动,目的在于帮助他们解决危机并恢复其社会功能。

3、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的策略。

运用活动作为介入策略时,要考虑介入目标是否与活动相符;活动是否符合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殊需要;资源和设备是否与活动相配合。

4、调解行动的策略。

调解行动是指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中的系统一起找到利益共同点,从而带来改变的介人策略。调解的重点是通过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的互动,消除冲突,满足共同需要。

进行调解介入时,社会工作者要做到:一是帮助服务对象与环境系统进行接触;二是协助环境系统回应服务对象的需要;三是协助双方界定共同目标。

5、运用影响力的策略。

为有效帮助服务对象,社会工作者要有意识地运用诱导、劝导、利用关系、利用环境等各种能够影响服务对象改变的力量。

扩展资料

社会工作是帮助困难群体、弱势群体及广大民众解决困难和问题的职业。在分析这些困难和问题的成因时,社会工作者既重视服务对象个人方面的原因,也重视社会方面的原因。

在个人方面有生理、心理、个人经验、能力等方面的原因,在社会方面有家庭、社区、工作单位和社会制度安排等方面的原因。

社会工作分析问题时的基本观点是“人在环境之中”,认为人与社会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社会工作者帮助服务对象解决问题常常是面对眼前的问题,以解决这些问题为工作目标。

但是,社会工作者并不只是提供简单的、具体的服务,而是把服务对象能力的发展、外部环境的改变作为工作目标。

在此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希望促成人与社会环境的良性互动:一方面,通过解决问题和增强能力使服务对象有能力应对环境的压力和挑战。

另一方面,通过调动环境中的资源和改善环境,向人们提供更多支持。促进人与社会环境的相互适应和良性互动是社会工作希望发挥也能够发挥的作用和功能。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社会工作实务

91 评论

bigsunsun001

社会工作理论基本运用技巧

社会工作理论对社工实务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没有理论依据的社工服务总让人感觉缺乏专业性。希望广大社工能多思考社会工作理论与实务相结合的方法并运用于实务工作中,在提升社工服务质量的同时也能树立社工的专业形象,促进社会工作事业的发展。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理论基本运用技巧,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1)清晰社工服务策划的逻辑

如要将社工理论运用于实务,社工在服务过程中必须要有严谨的服务逻辑,这除了能让社工清晰整个服务过程,也能提升社工的服务质量。本人认为较好的服务逻辑顺序为:问题的界定——问题成因、后果的分析——确定问题的介入方法——设计服务方案——开展服务。在服务策划的过程中,首先社工需要通过对服务对象进行调查或引用实质的数据以确定服务所介入的问题,从而了解到服务对象的需要。接着,社工需要对问题进行成因及后果的分析,通过分析问题的成因以确定服务的介入点;通过分析问题的后果是说明问题的严重性,为证明介入问题的必要性增强说服力。然后,社工需要筛选其中1个或多个可介入的问题成因,并确定为服务的介入点,分析其介入方法。在确定问题的介入方法后,社工便可制定具体的服务目标,设计服务方案以回应问题的介入点及服务对象的需求。最后,社工通过将服务实施,以达到改善服务对象问题的目的。在整个服务逻辑运行的过程中,社工如能将社工理论运用到服务逻辑中的各个环节,就能让服务更具社工元素并取得良好服务效果。

2)结合社工理论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后果

理论汇集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如社工能将理论阐述的观点用于问题的成因及后果分析,就能准确定位问题的介入点,并确定服务的方向。在分析问题的成因及后果的过程中,可引用生态系统理论将问题的成因及后果划分为不同层面,以让社工的分析更全面及有系统,例如:问题的成因可从个人、家庭、朋友、社区、学校等微观、中观、宏观层面去分析。在分析具体的成因及后果时,社工需要了解与问题相关的现实表现,再根据这些现实表现找到恰当的理论加以分析,再得出结论。例如:社工介入的问题为残疾人社会适应困难,由于社会大众存在歧视残疾人的行为(问题的.现实表现),根据马斯洛的层次需要理论,歧视残疾人的行为让残疾人较难感受到社会大众的关爱,使其在爱与归属感的需求上得不到满足,导致其出现自卑的心理从而造成社会适应上的困难。

当通过系统的分析后,社工便可罗列出问题在各个层面存在的成因,此时社工需要思考那些问题的成因是社工可介入的,然后将其定为服务的介入点。

3)引用理论说明介入方法并设计服务内容

在确定服务的介入点后,社工需要结合理论寻找介入方法。此步骤是服务策划中最关键的环节,也直接影响到服务内容的设计,如果找错介入方法,服务内容就不能回应到服务对象的需求,服务质量就会大打折扣,而有理论依据有介入方法相对会有较高的正确率。在运用理论分析介入方法的过程中,社工可先将问题的成因划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个层面。因为普遍的成因都能按这三个层面进行归类,这样就能收窄我们要找的理论范围,从而提升工作效率。例如:成因属于行为层面的,我们就只需考虑行为改善及矫治方面的理论即可。问题的成因并非只能选取一个理论作为介入方法的依据,如社工能结合不同的理论对成因进行分析,得到的介入方法将会更全面。

案例

某社区存在儿童被拐的问题,经社工分析,其成因之一为儿童缺乏应对陌生人的技巧,此成因可划分为认知方面的层面。根据社会学习理论,人的知识及行为可以通过观察、示范、模仿别人的行为和行为的结果的方式而学得。因此社工可通过角色扮演及情景模拟形式,促进儿童掌握应对陌生人的技巧。又根据强化理论,人们作出某种行为,不做出某种行为,取决于行为的后果,人们可以用正强化或负强化的办法来影响行为的后果,从而修正其行为。为了强化儿童正确运用应对陌生人的技巧的行为,社工可对在情景模拟中能正确运用应对技巧的儿童进行奖励,以强化其正确运用应对陌生人的技巧的行为。

根据上述案例,社工已找到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及正强化的介入方法,接下来,社工需要将介入方法转化为具体可操作的服务形式,也就是服务内容的设计。在服务内容设计时,社工首先需要考虑服务对象的特征,包括其认知、兴趣、文化等方面,以让服务内容对服务对象更具吸引力并有较强的可操作性,这样服务效果就会更佳。然后社工要将介入方法阐述的观点呈现在服务内容的设计上。以上述案例为例子,社工服务内容可设计为:活动以摊位游戏的形式进行,参加者以亲子的形式参与。社工安排志愿者扮演陌生人,并根据指定的拐场景与参加的儿童对话,同时观察儿童在对话中是否运用到正确的应对技巧。此过程父母只能观察不能干扰子女的对话。情景模拟完成后,社工需要询问父母观察后的感受,以促进父母了解子女应对陌生人的能力。如儿童在情景模拟中能运用2个或以上的应对技巧,志愿者则在情景模拟后送上小礼品一份。最后社工也会向参与的父母派发关于防拐防知识的宣传单张,让父母在活动后也能根据单张的内容教导子女学习防拐防知识。

354 评论

透明的黑布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 、会谈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它们无论是在个案的那个阶段都可以适应,而且也是必须使用的技巧,尤其是在个案接案阶段,应用沟通技巧建立有信任的专业关系,让案主尽快地自我探索,了解和发现个人的问题。

1.关注技巧

对别人的关注表示你与案主同在,所以,有效的关注有两个意义:让案主感到你与他在一起;使你成为有效的倾听者。从技术层面上看,关注有三个不同的层次:微观技能的层次;身体语言的层次;和体现人情的层次。

2.非言语技巧

非言语行为反映你与自己,与助人过程和案主之间的内在协调。你的言语和非言语行为都应该毫不含糊地表明:你心甘情愿地与案主一起工作。如果你关怀案主并愿意为他的幸福而尽力,但你的非言语行为传达了相反的意思,那就太不公平了;如果你实际上对案主并不关心而你的非言语显示出一幅愿意尽心的样子,那是不真诚。

在个案中,社工的身体可以作为沟通的工具和管道,你的非语言行为所传达出的讯息,对案主具有很大的影响力;非言语行为可能促进案主对你信任、开放、并开始自我探索;它也可能引发不信任,抗拒而拒绝自我表露。所以,你不仅认识到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管道,你还要学会用你的身体作为沟通的媒介。

3.倾听技巧

完全的倾听包括三个方面:观察和觉察到案主的非言语行为——姿势、面部表情、举动、语调等;倾听和理解案主的语言信息;倾听会谈的上下文,对整个人进行倾听。

4.澄清技巧

在个案会谈开始阶段时,社会工作者在做出任何结论之前,一定要证明案主的信息内容的'真正含义。当你无法确信自己是否明白案主的信息,并需要详细叙述时,检查你从案主信息中听到的内容。

澄清技巧是要求案主对于含糊而模棱两可的或意义隐藏的语句给予详细叙述澄清反应通常以疑问句的形式表达。“你是说……?”“你能再说一下吗?”“你能澄清……吗?”“你说的……是什么意思?”……从案主的回应里,社会工作者能够肯定澄清是有效的,因为案主进行了详细的解释,并加入了先前信息遗漏的部分。所以,社会工作者不要过早地做出判断和结论,而是花时间检查案主信息中省略和含糊的内容。

5.提问技巧

有效使用提问:提出的问题要围绕案主的关注点;提出问题后,要给案主必要的时间来回答;一次提一个问题,堆积问题会使案主糊涂,他们也可能回答最不重要的那个问题;尽量避免指责性、评判性的问题,指责性的提问令人产生防卫心理;提问服从目的。不要提漫无边际的、目的不明确的问题,提出的问题应帮助案主具有实质意义;提问时将注意力放在案主身上;避免把提问作为主要的反应方式;

个案工作时不断的提问会产生许多的问题;案主对工作者的依赖性;工作者把自己放在专家的位置上;减少案主的责任和参与度;容易引起案主的反感;太多的问题令案主有被考问或盘问的感觉,当不情愿的案主产生被盘问的感受时,提问更有害。

6.总结技巧

总结代表了案主想要讲的主要意思,社会工作者应该有能力把它在适当的时候表达出来。总结是把案主的口语表达、情绪感受和行为进行综合,整理后向案主表达,找到谈话的重点,帮助案主更加专注而具体地探索自己的问题。

总结技巧能够将案主提供信息的若干元素联系起来,把零散的想法和感觉整合起来;辨别出明显的主题或者模式,促进案主更细致地讨论某个主题;引导谈话的方向,打断案主重复、凌乱的谈话;调整会谈节奏,提供双方心理适当的空间;回顾在过去会谈中的成效,社会工作者在总结中提到案主的长处会更加有用,协助案主发觉自己未曾利用的资源和能力。

二、 反应技巧:

反应技巧是对案主的言语和思想进行编制,将案主的主要思想用工作者的语言表述出来。有效的内容反应不是鹦鹉学舌,而是能够引起进一步的讨论,或者增加对案主的了解。强调案主所表达的最关键的语词和想法很有用。

案主:我知道如果我一直这样混没有什么好处,但是我也没有更好的办法了,我只能这样了.

社会工作者1:你想改变现状但好象没有更好的办法。

社会工作者2:你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情况。

反应技巧的作用:让案主了解你对他的理解,如果你的理解是全面的,案主会进一步地澄清他的想法;鼓励案主对一些关键想法或思想做出进一步的解释,使他们深入地探讨某个重要的话题;帮助案主更集中注意具有重要性的特殊情景、事件、思想和行为,而不是分心。准确的内容反映还可以打断案主罗嗦的重复;可以帮助案主做决定,重复关键词语和思想会使问题的实质显现出来。

三、对质技巧:

只有在专业关系良好,个案工作过程出现接纳、信任、温暖、同感时,才能运用对质的技巧;对质把焦点集中在案主的感受、想法和行动中明显存在的差异、矛盾、冲突和含糊的信息上;对质的目的不是生硬地撕去案主的防卫,而是邀请案主来挑战那些矛盾的问题;帮助案主意识到在他们的想法、感受和行动中存在着差异或不协调。

在个案工作过程中案主的语言和非言语行为明显存在不一致。案主通常不会或者很模糊地意识到这种矛盾的存在。使用对质的方法就是对案主自相矛盾的地方进行描述,在描述这些矛盾时,使用对质反应非常有助于展现矛盾,或将这些矛盾的两个方面联系起来。准确地找出案主的不和谐和自相矛盾的地方是对质的一个重要步骤。

对质技巧的基本原则:

第一,对质是要帮助案主检验自己行为的结果,而不是对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进行防卫。

第二,清楚使用对质的动机:对质不是对案主的攻击;不是寻求机会烦扰案主;

第三,对质不应作为消除社会工作者挫折情绪的一种手段;对质针对的是问题中的矛盾本身,而不是案主;对质应是积极的,是提供具有建设性和指导性反馈的手段,而不是提出异议和批评。

四、表达技巧:

作为一个社会工作者,当你认为你的不公平可能会影响你的案主的关系时,如果案主希望你就告诉他可以做另外的见面。工作者在表达时要尊重案主的,不要认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是唯一的,必须接受的。

内容表达:社会工作者传达自己的观点、看法以及信息等;与内容反映的区别:内容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的陈述;内容表达是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意见;

情感表达:社会工作者识别自己的感受并向案主表达,情感表达可以是针对案主,也可以是自己或者其他事情。与情感反映的区别;情感反映是社会工作者反映案主陈述中的情感;情感表达是社会工作者表达自己的感受.

社会工作者的情感表达是为了帮助案主的自我探讨和认识,而不是为了满足自己的表达欲望和宣泄自己的情感,因此社会工作者所表达的内容、方式应有助于案主的陈述和咨询的进行。

五、及时技巧:

及时,或直接共同沟通——直接地和开放地讨论在个案关系里正在发生的事情的能力——是与沟通情感紧密相关的技术。及时一个很主要的方面是处理在目前关系中所发生的一切。你这个反应是在处理过去的议题。当你用及时技巧时,案主很可能参与在一个直接的开发的谈论中。所以,你必须用开发、没有防卫的方法来和案主谈论。

六、个人分享技巧:

社会工作者的个人分享或自我表露本身并不是主要目的,而且是促进案主的进一步探讨。个人分享的功能:示范作用:案主经常发现分享个人的信息是很难的事情:他们也许认为分享个人信息是不恰当的;他们也许对自我暴露很不舒服;他们不知道该怎样进行自我暴露。帮助案主发展新观点;好的个人分享能够使案主继续和社会工作者讨论而不会改变方向。

177 评论

静静仰望静

介入的策略包括:介入的技巧、工作者的角色和所担当的任务。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往往包括社会经纪人、促进者、教育者、倡导者、调解者和社会控制者。介入的策略原则是多层次介入,包括直接提供服务和间接介入策略。1、介入目标2、服务对象的情况3、资源和设备的配备

236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实务案例技巧

    社会工作者个案工作基本技巧 会谈技巧是个案工作中最基本的技巧,主要包括了关注技巧、非语言技巧、倾听技巧、澄清技巧、提问技巧、总结技巧等。下面是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

    金夫人照相馆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社会工作者实务考试技巧

    你准备考社会工作者考试是吧?那你复习的时候不用购买试题做了,上学吧在线考试中心里有很多的,帮你通过考试足够了,并且全部免费,我上次考的时候就是用的这里的试题做练

    天晴小猪猪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社会工作者的服务技巧是什么

    会谈、引领性的技巧、影响性的技巧、支持性的技巧等。

    江秀梅+刘洋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社会工作者实物与技巧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帮助其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 在服务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一

    好奇怪的样子哦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3
  • 社会工作者实务答题技巧

    1.你正在主持一个会议,见对立的双争辨发展到恶语想向,你怎么办?作为会议的主持人,我会把双方争论的据点争论的问题记录下来,然后先建议大家冷静一下,或干脆休会半小

    辣椒与泡菜~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