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12

隐逸的军装梦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普通的社会工作者心里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神仙姐姐S

已采纳

一、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简单地说是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往来与接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方式。人的本质在于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人若想使自己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社会工作是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社会交往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就尤为重要。高效的社会交往是完成日益艰巨复杂的社会工作的任务的保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熟练、专业的社会交往能力。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案主都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是社会工作者比备的素质。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不仅是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同时还需与帮助和服务的人与机构、团体交往。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是多面手,合理、得体、娴熟地在社会资源的供需两端进行协调与联络,达到社会工作事业的目的。

二、 组织能力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往往不是个人,如在团体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是以群体出现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如。

(1)团体社会工作中,对象群体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目标并不相同,不一定与团体目标相符。社会工作者要结合成员各自的利益,根据团体的具体需要考查团体的发展,拟订工作计划,组织可以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活动项目。同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和管理团体。社会工作者为团体工作的中心人物,应使对象群体对社会工作者保持充分的信心。在处理各种工作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使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改善自己的状况,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实现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

(2)在社区社会工作中。80年代英国学者托马斯(D. N. Thomas)提出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工作有两大目标:一是进行资源的调配,二是发动居民。其具体的工作包括调查社区的社会资源以及社区成员的需要,制定社区发展的方案,发动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满足社区的需求。建立各种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负责社区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并且加强社区之间和社区各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沟通。由此可见,组织协调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者是否具有较好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其能否在社区顺利地开展工作有着决定作用。再者,就我国社区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注重社区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力开展社区居民互助服务,创建社区文化。我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通过在社区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在社会工作行政中。社会行政是一项筹措与安置社会资源,设计、协调组织结构,以及指导机构职员的工作并发挥最高效用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如何设置调整有关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如何对工作人员物资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利用;如何具体落实和实现决策和计划,确保其有效地运行;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社会行政工作时,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和协调关系避免冲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有意识的从全面考虑,保证组织发挥其最大化的收益,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尽己所能,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使社会工作者认同组织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从基本的生活领域拓展至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以成为社会工作者不同其他职业的特点之一。从对受助对象单纯的救助到谋求他们的发展,从个案工作到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在不同的时空里处理个人、群体、社区遇到不同的社会问题。服务对象与工作情况不象一般政府工作人员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另外,就是与同一工作对象交往,服务对象可能会随着工作的进展其态度、行为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境与工作对象,选择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与方案,做出适当的反映以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三、公关能力

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因此并不为社会所熟知。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介绍和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社会工作者要顺利地开展社会工作,也得获得广大群众在物质上的支持。以上任务的实现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善于搞好社会工作的公关关系,引导与帮助广大群众对社会福利政策增强认识、加深了解。进一步得到广大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获取广大群众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支持与运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行业,只有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公关关系,才能在广大群众中树立社会工作者的良好印象,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道德素质 社会工作以“助人自助”为核心宗旨,它体现了社会工作道德方面的人生信念、专业态度和价值观等。(1)社会工作者应把利他主义价值观当作核心价值取向。这就要求了社会工作者必需具备较强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高度责任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努力从物质和精神层面改变服务对象处境,改善其生活状况,以便更好地适应生活。(2)社会工作者必须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准则。这是社会工作者基本的角色要求之一,也是衡量一个社会工作人才是否合格的重要因素。(3)社会工作者要体现对服务对象的尊重与关怀。社会工作对象大多是社会上处于不利地位的人们。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对服务对象表示接纳、尊重与关怀,让他们感受到自身的价值,重新树立对生活的信心。

四、 心理素质

社会工作者应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除了需要克服自身的心理压力外,更要求社会工作者以健康的心态、良好的风貌面对和感染服务对象,以促进其改变困境。具体体现在:

(1)要树立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于各种需要帮助的人群来说,只有作为主要角色的社会工作者首先拥有看待困难和处理困难的乐观心态,才能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帮助服务对象提高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

(2)要保持自信的心理状态。社会工作者在对待和处理问题时,要从心理上接纳自己,相信自己的价值,认为自己有能力面对困境,帮助别人,解决问题。

(3)要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社会工作者在工作中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逆境,只有具备坚韧的意志品质才能坚守在社会工作这份神圣的岗位上。

五、 知识素质

社会工作专业性很强、系统性也很强,涉及面比较广,要求社会工作人才具有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才能使自己的工作得心应手,从而提高工作效率。

(1)社会工作者首先需要具备社会工作专业理论素质,这是最基本的知识素质要求。作为一门专业,社会工作由诸多理论支撑,因此,社会工作者必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才能更好的为开展工作做铺垫。

(2)社会工作者应该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随着社会的转型与发展,社会工作越来越复杂,要求社会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既高度分化又高度融合。只有如此,社会工作才能在科学的知识指导下得到更好的发展。

六、 智能素质

智能是指在掌握从事社会工作事务所需专业知识的前提下,有效运用知识的能力。社会工作者不仅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更为重要的是要具备解决社会问题的实践能力,使社会工作专业价值和专业理论具体化和操作化。具体体现在:

(1)具备敏锐的洞察力。社会工作者日常面对的是看似平常,却又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因此,社会工作者需要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问题的要害,从而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具备较高的调查研究能力。只有具有较高的调查研究能力,才能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深入了解服务对象的困难与问题,提出对策和方法;同时,有助于社会工作者总结出关于社会问题和社会工作的看法和观点,为相关部门制定和实施解决社会问题,推动社会工作的政策法规提供参考和依据。

(3)具备较强的协调能力。社会工作者所面临的所有工作,从根本上说是由于服务对象的社会关系,以及不适应社会所导致的。因此,社会工作者具备较高的协调能力要从根本上关注服务对象的生存状态,协调自身与服务对象、服务对象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4)具备创新能力。时代的进步需要创新,社会工作领域的日新月异,同时也得益于这一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不断创新。因此,要更好的适应社会工作不断变化的形势的需要,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

(5)良好的表达能力。表达是沟通的主要手段,在社会工作者从事的各项工作中,绝大部分工作需要沟通,因此具备良好的口头表达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对于社会工作者顺利开展工作,有效实施专业知识和技能创造了必要条件。

(6)学习能力。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对于社会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当的学习能力,努力学习新知识,运用新方法、新技术,不断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只有这样,才能不被日益激烈的竞争社会所淘汰,也为更好地从事自己的工作创造价值。

七、职业考试

社会工作者考试分两种,但证书均属于全国通用。

1.《社会工作师》属于民政部2007年经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批推出的全国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证书。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评价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时间、组织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考试合格者,将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民政部共同印发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

2.《社会工作者》属于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推出的职业,2004年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确定国家新职业,并于同年7月1日作为第九批新职业正式向社会颁布国家职业标准,并收编入国家职业大典。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考试每年安排两次鉴定考试,鉴定合格颁发由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制定并统一颁布的《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

《社会工作者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和《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的颁证机构不同,但均属于国家权威机构,相比较,人社部和民政部颁发的国家职业水平证书,由于是全国统一命题、统一考试,所以比职业资格证书更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权威性。

100 评论

三石太保

1、热爱社会工作2、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3、具有良好的品质4、最好有宽广得人脉5、有耐心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14 评论

帅帅老牛

什么性格适合做社工1、热爱社会工作2、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3、具有良好的品质4、最好有宽广得人脉5、有耐心沟通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昨日,在本平台的一个微信群里,一位小伙伴 Venus L 向其他小伙伴们提了一个问题:您们觉得社工具备的气质有哪些呢?是不是某些人格气质天生就不适合做社工呢?如何提高自己的同理心和服务敏感度呢?好迷茫呀现在,我觉得我性格不适合做社工,某些气质难以改变…不知道怎么办…[捂脸]。忘各位小伙伴给我一些意见,谢谢哈~~~网友Kim提问:怎么觉得不适合呢?说一些你的经历啊!网友Venus L补充说:我自个比较安静…算是内向型人格吧,话不会很多那种,然后又偏理性,很多时候难以理解案主的情绪和不知道给予对方怎样的反应[皱眉]。网友石榴妹回复:俄也是内向人格旳女生,一开始俄以为自己也不适合做社工(而且不是本专业旳),也很抗拒做个案服务,不知道如何回应案主。但与主任沟通过后,俄现在对做个案充满了信心[捂脸]。其实服务只要肯做就会有改变。网友果回复:可能无所谓气质的问题,还是要用心,社工重实践,可以多看看案例分析,到人多的地方走走和她们聊聊天。内向型的同学可能更敏感呀,尝试着把敏感发展成敏锐,社工的情绪就越会在理性与感性中保持平衡。加油,只要你愿意做这一行,我们都有在努力中!网友Lunatic回复:“万事开头难”。不是每一个人都有好的天赋,但不代表我们后天不能获取;不是每一个人都能从一而终,但中途的离去不代表我们不忠;不是每一个人都能绽放色彩,但黯淡不代表我们的努力完全作废。相信自己,能作出自己的选择。加油!希望我这微不足道的建议会对你有帮助。最后,当事人Venus 释怀回复:谢谢你们的建议呀@果 @石榴妹 @Lunatic 其实我也是很喜欢社工这个行业哒~~我会努力完善自己找到适合自己发展的领域~~一起加油~~~翻阅完这段在群组里的对话,时报君觉得挺温暖的。一方面是我们的社工伙伴在自己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愿意面对问题时主动寻找答案获得支持提升自己;而同时,其他伙伴们也非常愿意和同行的人互相鼓励、思考对策,一起进步。为所有热爱学习、追求成长的伙伴们加油!同时,对于这个话题,您还有哪些建议或意见?欢迎在下面补充留言。因为,存在同样问题的小伙伴,时报君相信还有很多。如果您对社工学习或职业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疑问,也欢迎给时报君留言一起探讨,或邀请加入我们的系列群组一起学习成长。谢谢!延伸阅读:马蒂·兰妮博士(MartiLaney)是《内向者优势》一书的作者。书中,他提到内向者一般为:享受独处时光、关心深交的朋友,即时在参加活动时表现活跃、淡定、沉默寡言、三思而言、做一名很好的聆听者,但回家后,他们会精疲力竭。同时,兰妮博士也描述了内向者的优势:与他人工作融洽(尤其在一对一关系中)、友谊长存、灵活、独立、有更强集中力、自省、有责任感、有创造力、分析能力、刻苦和聪明。而内向者与外向者最大且唯一区别是内向者的动力之源是自己。

261 评论

8luckymore8

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基本介绍,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概述

社会工作起源于欧洲贫民救济或慈善事业,是伴随工业化引发的社会问题而产生的,工业化先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理念和方法为社会工作的产生奠定了实践基础。这种主要由教会或私人举办的、无组织的个人施舍或慈善,成了此后有组织的社会救济和社会服务乃至全国性社会保障制度的基础,成为社会工作的雏形。

国际社会工作学院联盟/国际社会工作者联盟于2001年6月27日哥本哈根联合通过社会工作的国际定义:社会工作职业促进社会变迁与人类关系的融洽,加强和解放人类对福祉的追寻。社会工作借助人类行为与社会系统等理论帮助人类更好的与环境交流融合。它是基于人权与社会公正的基本原则而开展的。相对于医学关注在人类生理运作,心理学关注在个人心理现象,社会工作的焦点在于人类与环境的互动,目的在协助个人、家庭、团体、社区能适应所在的社会环境脉络,增强或恢复其社会功能的能量,及创造有利于达成目标的社会条件的一种专业活动,以预防或舒缓社会问题。

社会工作者就是那些掌握专业化的科学知识、方法与技能,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利用个案、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通过为社会成员提供专业化社会服务以及相关的福利保障,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潜能,调整社会关系,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促进社会公正为职业的社会服务人员。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师和心理咨询师有一个共同目标,那就是恢复个案的社会功能。

二、社会工作的对象和服务领域

那么,社会工作的对象有哪些呢?需要帮助的、有困难的(贫的、弱的、病的、残的、惑的、心智失常的)个人、家庭、社区、群体。

关于社会工作的服务领域,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我们的国情。

我国目前将社会工作分为社会服务和社会管理两大领域。社会服务领域包括:社会福利、社会救助、收养服务、社区建设、优抚安置、慈善事业、减灾救灾、家庭生活服务、教育辅导、司法矫正、就业服务、医疗卫生、计划生育、职工权益维护、青少年事务和妇女权益维护等,从事这些领域的社会工作师被称为专业社会工作者。社会管理领域包括:具有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相关政府部门(又称宏观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领域”中的机构管理和社会服务管理(又称微观社会管理)两类,从事这些领域的则被称为行政社会工作者,也就是前面我们提到的在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之类从事社会工作服务的从业者。

如果按服务对象和领域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儿童社会工作、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残疾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司法社会工作、矫治社会工作、企业社会工作和军人社会工作等。

如果按服务方式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社区社会工作和行政社会工作等几大类。

如果按社会问题来分,社会工作可分为:社会救助(贫困、失业、残障、性别歧视等)、社会福利服务、就业服务、家庭婚姻服务、医疗康复服务、社会行为矫正(吸毒、酗酒、犯罪等)、心理辅导与教育、心理咨询与治疗、危机干预(之所以将危机干预独立出来,是因为危机干预有些时候不仅仅是心理问题,还涉及了一些社会因素)等。

三、作为社会工作师的你需要具备什么

和心理咨询师一样,很多人以为考了社会工作师,拿了职业资格证,自己就是社会工作者了。事实上,社会工作师需要具备的知识和技能远比心理咨询师还要多。

从社会工作课程设置来说,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必须包括人类学、社会学和心理学课程,其中,心理学课程不仅仅是普通的心理学理论知识,还包括一些我们经常听到的技能,比如:精神分析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疗法、团体治疗等。尤其是个案社会工作师和团体社会工作师更需要具备这些知识和技能。实际上,心理咨询师所扮演的角色,就是类似于个案社会工作师的角色,不同的是:作为社会工作师,个案社会工作师还需要去联系社会资源,而心理咨询师不需要;作为社会工作师,可以提供上门服务,尤其是临终关怀方面,而心理咨询师不能。谈到这里,有人会说,国外可以啊。请注意,国外还有一个职业,叫私人心理顾问,不同于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是上门服务的,而且是专门为某人服务的,即那些雇佣私人心理顾问的人。由于国人普遍的边界不清,国内一些行业也是边界不清。

除了上述技能,从事医务社会工作的,还需要懂得医学常识;从事戒毒矫治社会工作的,还需要相关的毒品知识……而与之相对应的是,不管是哪个领域的社会工作者,都需要掌握相关领域的法律常识和法规政策。可见,社会工作并不是一个轻松的专业。

不过目前为止,我国的社会工作主要领域更多的还是行政方面,虽然一些民办的社会工作机构也在发展,但是,更多的'是以社区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为主(部分地区发展相对比较完善,也有了学校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等)。最为关键的是,国内目前的社会工作课程设置远远跟不上,许多社会工作者缺乏必备的心理学知识和心理治疗技术。

课程设置(一)

专业基础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 、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专业伦理、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普通心理学、异常心理学。

其他课程: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工作、医务社会工作、社会问题概论、社会政策、现代社会福利思想等。

课程设置(二)

主干课程:社会学概论、社会工作概论、社会统计学、社会调查研究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研究、社会工作实务、人类行为与环境、社会心理学。

其他课程: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社会保障概论、中国社会思想史、社会保险与社会福利、心理咨询、犯罪心理学、组织社会学、青少年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妇女社会工作、学校社会工作、残障社会工作、家庭社会学、社会问题概论、NGO管理与发展、志愿者管理、SPSS应用教程、社会性别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课堂讨论、社会实践、社会调查,专业教学实习等,一般安排14-16周。

以上的课程设置以哪个学校为依据已无从考证,但大同小异。和心理学一样,社会工作是一门边缘学科,也是一门交叉学科。课程设置可不是像上面这么混乱的。严格的说来,国内的社会工作专业教材还需要完善。

而目前由于社会工作的低薪,从事这个行业的主体更多的是人社部、劳动部、居委会、街道办的非专业人员,尽管苏州、东莞等城市已出台相关的补贴方案。至于社会工作师职业资格考试的设置,原本就是出于让这些人社部、居委会等的非专业人员取得职业资格证的目的而设置的(有一种侮辱这个专业的感觉)。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恪守职业道德 ,并符合助理社会工作师或社会工作师报名条件的人员,均可申请参加相应级别的考试。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2 年;

(三)社会工作专业本科应届毕业生;

(四)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4年;

(五)取得其他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2年。

社会工作师考试报名条件:

(一)取得高中或者中专学历,并取得助理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证书后,从事社会工作满 6 年;

(二)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4 年;

(三)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大学本科学历,从事社会工作满 3年;

(四)取得社会工作专业硕士学位,从事社会工作满 1 年;

(五)取得社会工作专业博士学位;

(六)取得其他专业大专及以上学历或学位,其从事社会工作年限相应增加 2 年。

如此需要专业背景的职业资格证书却以高中和中专学历为起点,而且考试题目中的多选题竟然出现了少选可以得分的情况,估计天下职业资格证仅此一家。可以理解,当一些心理咨询师听说人社部的归类之后为何会有如此剧烈的反应。老实说,我刚看到这些报名条件时,反应也很剧烈,不知相关人员是否真正了解了社会工作。

184 评论

浅夏oo淡忆

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及职业素质

社会工作正成为一种职业、一种专业的活动,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如下一些角色特征,这也是社会工作对一个专业的从业者的基本角色要求。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及职业素质,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社会工作者的角色要求

社会工作正成为一种职业、一种专业的活动,因此,社会工作者要求具备如下一些角色特征,这也是社会工作对一个专业的从业者的基本角色要求:

(一) 崇尚专业伦理的精神

社会工作对自己所从事职业的社会价值有着积极正确的认识,保持作为社会工作者基本的价值观及信念,如协助需要帮助的人士及致力于处理社会问题;社会运用本身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确定个人和社会的进步,使得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尽量发挥自己的所能;尽力加强人际关系,务求维持、促进及提高个人、家庭、社团、机构、社会的福利,帮助社会大众预防、减少困难与痛苦,等等。社会工作者对自己职业的社会价值认识理解得愈深刻,才对自己职业的感情愈强烈,逐渐自觉地培养高尚的职业道德精神才对社会工作者这一职业充满自豪感、责任感和幸福感。

(二)认同职业的非赢利性

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责任是:保持社会安定,增进社会福利、促进社会发展和繁荣。社会工作的核心是助人和服务,他面临如何解决个人和群体与需要的问题。它提供的是根据受助人的实际需要和自愿条件的无偿服务,由此可见,社会工作专业并不是简单地为从业者提供谋生的一种职业,它有着不可推诿的专业使命和社会责任。这就决定了社会工作者职业的非赢利性质。因此,社会工作者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得利用为他人提供帮助和服务的关系来谋求个人与环境的私利。

(三)能协调个人与环境的关系

社会工作者直接把人作为服务的对象。这种以人为本的工作特征,是社会工作者的价值源泉。在帮助困难人群渡过难关的过程中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获得提升。宏观而言,人类发展的问题同时也是生存的问题,且随着人类历史的推进,人们对于自身命运的关注与日俱增。社会工作者从根本上关注人的生存状态,自觉的充当个体内在潜能与外在环境相沟通的桥梁,使人类的生存意义与环境达到相互的协调与统一。

(四)自如地运用社会环境资源

社会工作者不占有社会资源,而是通过其专业工作在受助对象与社会资源占有者之间起着桥梁的作用。社会公众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中的可以为己所用的资源状况了解往往很不全面。遇到困难时更不能有效地加以利用。社会工作者通过接受、传递、处理各种信息,及时沟通各方面、各环节的情况,将社会公众与提供资源、服务的系统之间建立必要的联系,引导人们使用这些资源与服务,使案主在需要时能够充分利用由社会机构、社区资源和社会文化资源组成网络,满足其需求。

(五)进行团体协作

传统自发与个人的社会工作已经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当代社会工作服务对象日趋多样,工作任务艰巨复杂,社会工作的方式也时常变化。社会工作专业的这些新发展决定了如今的社会工作已是一个多层次,多环节的系统工作。高效顺利地完成一项工作任务需要各个部门之间相互紧密配合,各个环节相互依赖。因此,团队精神在社会工作者的身上体现的尤为突出。社会工作机构的各个服务部门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密切协作,各尽其责,各展其才,相互帮助与促进,协调一致地实现社会工作的整体目标。

(六)能自助并助人

社会工作者的专业价值还体现为"助人自助"(help them help themselves)。具体说就是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助人的过程就是社会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并在工作过程中实现专业价值。社会工作者助人并非单纯提供物质的帮助,而是致力于受助对象(又称案主Client)自信的恢复,帮助他们重新走上社会正轨。所以社会工作者助人的过程更是对案主一种精神支持的过程。社会工作者与案主的角色关系并不是社会工作者为案主的代理人,而是与案主一同工作。社会工作者是协作者与促进者。

(七)崇尚民主,尊重个性

民主和自由始终是人们的终极追求,生存权和发展权是个体的基本权利。社会工作者基于这一起点,尊重个体的生存价值,维护受助者应有权利,推进民主化进程。社会工作者在工作过程中结合内外帮助受助对象发挥潜能,适应社会,最终达到自我超越。尊重(respect)、真诚(authenticity)、同情(empathy)是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职业操守。尊重是沟通的前提,案主有自由做出其自己的决定和选择的权利与需要,社会工作者也应充分相信案主的创造性及自决能力。具有民主和尊重个人特性的专业理念,是一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特质。

二、社会工作者的素质要求

随着社会工作不断的发展进步,社会环境中的影响因素日益增多,且相互作用日益错综,社会工作显现出多样化、复杂化的趋势。为了确保社会工作顺利、有效地完成社会赋予它的使命,就使得从事这一职业的专业人员必须具备较高的综合素质,社会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是由训练和实践而获得的与社会工作专业相关的技巧或能力的总和。一名成熟的社会工作者应是发现社会问题、综合系统资源、解决实际问题的复杂式的全能好手。这就在教育背景、知识结构、综合能力、道德素养、身体状况与心理素质等诸多方面都对社会工作者提出了具体的要求。

(一) 社会工作者知识结构要求

1、具体扎实的基础知识

无论从事何种专业的工作,一名优秀的专业人员都应具备金字塔型的知识体系。金字塔的底部是广博而坚实的基础知识为支撑,由此再根据专业要求与需求发展和深化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一名专业人员如果具有深厚的基本知识的积淀,学习与研究专业则水到渠成;否则,空有一些专业技能,这些技能也将被证明是肤浅的,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在实际工作中必然受挫。社会工作者也不例外。不仅如此,由于社会工作者的性质与要求,基础知识对从事这一职业的工作者尤为重要。首先,社会工作者接触的是来自社会各个阶层的服务对象。这些案主们的背景、职业、生活方式、习惯爱好均有较大的差异。只有当社会工作者对之有大致的'了解,才有可能与不同的案主均达到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而这种人际沟通又往往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再者,社会工作形式多样,内容复杂。社会上的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社会工作者只有具备了更多的基础知识,才能增强自己的适应能力,处理各种复杂状况。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础知识功底,为在专业方面更加深入和完善自己做好准备。

2、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

随着社会工作专业性的增强,当代的社会工作已不同于初期基于同情、仁爱等情感道德之上的自发的救济活动。专业的社会工作强调其职业道德和职业情感的同时,还特别重视助人活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而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依赖在长期实践中积累的对社会工作理论和实务规律性的认识及其概括和总结。因此,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除了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之外,还应具备良好的社会工作者的专业知识。

根据英国学者史蒂文森(Olive Stevenson)的划分,社会工作理论的结构大致有三个主要部分组成: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中层理论与实践理论。

社会工作的宏观理论是对社会和人的本质的总和的看法和基本观点,即关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工作的本质等问题的理论。社会是社会问题产生的背景,也是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角色职能的舞台。对社会本质的认识是有关社会理论的核心,对社会本质的不同认识直接影响到对社会问题不同的见解,影响到问题处理和解决的方式。尽管社会工作的方式各有不同,但不论是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还是社区社会工作,人作为社会的主体始终是社会工作的直接对象。全面、正确地理解人的本质,即看到人的自然性,又看到人的社会性,才能科学地掌握人与人、人与群体、人与社会之间即承担义务,又享有权利的相互关系。对社会工作者来说掌握例如人的本质及价值、人的社会化实现过程、社会环境和社会制度等理论,是客观、科学地判断、认定、分析、解决问题的基础。同时,宏观理论也不仅仅囿于社会工作领域,还涉及社会学、心理学、管理学、政治学、经济学、伦理学、人类生态学等其他学科领域。

社会工作的中层理论是对某一社会工作的任务进行理论阐述,并介绍如何从事社会工作的介入理论。其中介入是社会工作者为帮助对象摆脱困境而进入问题并力图改变这种状态的努力。社会工作的内容广泛,形式多样。社会工作者即作为直接服务角色,进行个案工作、团体工作与社区工作,有作为间接服务角色从事社会工作行政和社会工作研究。工作形式上的差异必然导致介入方法上的不同,也必然要求有不同的具体化的理论来指导社会工作实践。在了解社会一般理论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如何根据现实问题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何理性地判断某一具体社会问题的产生原因,如何细致地分析受助对象的心理状态,如何科学地选择解决问题的途径,如何合理地设计工作方案及实施步骤以有效地解决问题。这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社会工作者具备相关的中层理论知识,将社会经济政治体制、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互动论、人类行为发展理论、不同阶层的社会文化、个人人格与心理等理论知识综合加以运用。

社会工作的实践理论,是关于进行社会工作实践具体工作的过程、方法及技巧的经验。如前所述,社会工作是一项助人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工作,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专业。只有将助人有效果又有效率地落实到行动,才会使助对象从中受益。社会工作中任务的实际工作经验密切相关。因此,社会工作实务中的方法技巧是社会工作专业知识中的核心内容。它贯穿于社会工作过程中各个阶级的始终。例如:如果进行人际沟通来了解服务对象,如何界定案主的问题并进行初步的评估,如何帮助引导案主逐渐接受自己的角色,如何进行资料的搜集和评估,如何制定工作计划,如何向社会争取案主的合作权益等都是社会工作在实际工作操作中不可或缺的专业经验。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应善于从书面资料和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处汲取大量间接经验,并在社会工作实务中加以检验,为己所用。更应该在自己的实际工作中做有心人,逐渐积累经验技巧,形成行之有效又适合自己的工作方法。

社会工作者需具备的基础知识或专业知识,不是可以截然分开,相互独立的,它们相互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社会工作者在接受社会工作的训练的同时应注重这些知识的相关相融,在实际工作中将其综合运用,以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二)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

如上所述,社会工作是一项务实的专业,其价值核心是在实际生活中帮助受助对象和解决问题。社会工作者作为一种复合性的人才,在社会工作实务中不仅要面对面地直接与需要其帮助与服务的对象接触、互动,还需要作为案主的利益代表为他们奔走呼吁,争取社会资源,同时还承担改进和创新服务,沟通各社会机构及服务系统之间的网络,满足受助对象的社会需求的责任。社会工作者肩负多种任务的特性决定了要顺利高效地完成他们的工作,多方面高水平的综合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1、社会交往能力

社会交往简单地说是在社会中人与人的往来与接触,是人们为了实现自己的目标而进行的相互影响的社会活动方式。人的本质在于人所具有的社会属性。人若想使自己的社会需求得到满足,就必须进行有效的社会交往。社会工作是以人和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专业。社会交往对社会工作者来说就尤为重要。高效的社会交往是完成日益艰巨复杂的社会工作的任务的保障。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熟练、专业的社会交往能力。

首先,社会工作在近百年的专业化的发展过程中,其工作对象发生了重大的变化。最初的社会工作对象是处于社会底层,基本生存出现困难的群体,现代的社会工作对象逐渐扩展到广泛的有着不同需求的社会大众。受助对象来自于社会的各个阶层各种行业。与不同职业群体,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生活方式的案主都能够达到有效的沟通,是社会工作者比备的素质。例如,与不同的受助对象的交往中,社会工作者如何从其讲述的内容,言谈的方式,用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传达的信息来准确的把握案主叙述的内涵;如何与案主之间进行态度与情感的互动,建立更有利于工作开展的合作关系等等都是对社会工作者具备的社交能力的具体要求。

再者,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不仅是需要帮助的人和群体,同时还需与帮助和服务的人与机构、团体交往。这些个人与群体是社会资源的占有者,可能是具有相当物质财富的捐赠人,或者是提供服务的各种社会机构,也可能为制定和执行社会政策的政府工作人员。因此一名优秀的社会工作者在社会交往方面是多面手,合理、得体、娴熟地在社会资源的供需两端进行协调与联络,达到社会工作事业的目的。

2、组织能力

社会工作的服务对象往往不是个人,如在团体社会工作与社区社会工作中服务对象是以群体出现的,因此社会工作者需具备很强的组织能力,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工作自如:

(1)在团体社会工作中。团体社会工作中,对象群体的个体成员所具备的目标并不相同,不一定与团体目标相符。社会工作者要结合成员各自的利益,根据团体的具体需要考查团体的发展,拟订工作计划,组织可以被大多数成员接受的活动项目。同时在活动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充分运用自己的组织能力领导和管理团体。社会工作者为团体工作的中心人物,应使对象群体对社会工作者保持充分的信心。在处理各种工作时既要突出重点,又要照顾一般,使对象群体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认识到自己的潜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和改善自己的状况,拓展自己的活动范围,实现团体社会工作的目标。

(2)在社区社会工作中。80年代英国学者托马斯(D. N. Thomas)提出社会工作者从事社区工作有两大目标:一是进行资源的调配,二是发动居民。其具体的工作包括调查社区的社会资源以及社区成员的需要,制定社区发展的方案,发动社区的人力、物力、财力,满足社区的需求。建立各种层次的社区工作机构,全面负责社区工作的组织、管理、协调,并且加强社区之间和社区各社会组织、团体之间的沟通。由此可见,组织协调是社区工作的主要内容。社会工作者是否具有较好较强的组织能力对于其能否在社区顺利地开展工作有着决定作用。再者,就我国社区目前的发展状况来看,在注重社区硬件设施配备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大力开展社区居民互助服务,创建社区文化。我国社区发展的实际情况更需要社会工作者发挥自己的组织能力,通过在社区组织开展有效活动,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凝聚力。

(3)在社会工作行政中。社会行政是一项筹措与安置社会资源,设计、协调组织结构,以及指导机构职员的工作并发挥最高效用的工作。社会工作者如何设置调整有关的服务机构,对其进行相应的管理;如何对工作人员物资等做出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利用;如何具体落实和实现决策和计划,确保其有效地运行;如何提高社会工作机构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在进行这一系列的社会行政工作时,社会工作者的组织能力同样起着关键的作用。在统筹安排各项活动和协调关系避免冲突的过程中,社会工作者应有意识的从全面考虑,保证组织发挥其最大化的收益,在实践中逐渐培养、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尽己所能,营造和谐向上的团队氛围,使社会工作者认同组织目标,更加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

3、适应能力

随着社会工作的服务范围从基本的生活领域拓展至更广阔的生活空间,工作内容的多样性以成为社会工作者不同其他职业的特点之一。从对受助对象单纯的救助到谋求他们的发展,从个案工作到社区工作,社会工作者要在不同的时空里处理个人、群体、社区遇到不同的社会问题。服务对象与工作情况不象一般政府工作人员是固定不变的,而是存在着巨大差异。另外,就是与同一工作对象交往,服务对象可能会随着工作的进展其态度、行为发生变化。这些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审时度势,随机应变。根据不同的工作情境与工作对象,选择正确合理的工作方法,制定科学的、具有可行性的活动计划与方案,做出适当的反映以达到工作的最佳效果。

4、公关能力

由于社会工作是一个年轻的专业,因此并不为社会所熟知。向社会公众、社会团体、有关政府部门及其他专业介绍和提供社会工作专业的资料成为社会工作者的基本任务之一。同时,社会工作者要顺利地开展社会工作,也得获得广大群众在物质上的支持。以上任务的实现都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良好的公关能力,善于搞好社会工作的公关关系,引导与帮助广大群众对社会福利政策增强认识、加深了解。进一步得到广大群众对社会工作的关心与支持,获取广大群众对社会服务项目的支持与运用。社会工作作为一种行业,只有与社会保持良好的公关关系,才能在广大群众中树立社会工作者的良好印象,为社会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的前提与基础。

(三)社会工作者的心理素质

社会工作是一项复杂的过程,在开展工作的同时必然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在具备以上各种素质的同时,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

首先,受中国社会文化的影响,人们对接受外界的帮助存在一定的障碍。在中国人看来,当遇到困难时首先会向亲戚朋友寻求帮助,对外人存在着戒备心理。在工作中时常会出现工作对象不配合的情况。尤其服务对象是非正常人群时他们在意识与价值观念上偏离社会正常的轨道。这就要求社会工作者有着忍辱负重的精神与气度。同时社会工作者在协调社会资源,沟通社会服务网络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社会成员的不理解,才能做到坚持不懈,不轻言放弃自己的职责。以宽广的心胸时刻准备着去包容去理解。

再者,保证同感是社会工作对其从业者的专业要求,及社会工作者积极主动地进入案主的生活实况,感受情感与经历,在不丧失自己的立场与观点的前提下,感受案主的处境,以运用这种理解去帮助对方。在此过程中有时会出现案主叙述的经历与感受会使社会工作者自身回忆起一些令人不快或悲伤的经历。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社会工作者没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帮助受助对象的过程会给社会工作者自己的心理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如何调整心态,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也是一名合格的社会工作者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四)社会工作者的品质要求

社会工作的职业道德是指导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活动的行为准则,在社会工作者从事专业活动过程中,把社会工作哲理付诸实际行动的表现。同时也是社会工作者在实践中实现自己的价值的表现。

社会工作者职业道德的内容是指社会工作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这些行为标准体现于社会工作者整个服务工作过程中,体现在他与服务对象、与他所服务的机构、与其同事以及与社区中其他人士的关系和态度上。职业道德的实行范围包括社会工作者在专业活动中接触有关人员时所表现的专业行为。社会工作者只有明确和自觉遵守职业道德,提高和完善自己的职业素养,才能有效地开展社会工作,维护社会工作者的信誉,提高社会工作的专业尊严和地位。有关社会工作者的职业道德素养将在第四节进一步详细具体的阐述。

313 评论

相关问答

  • 老师也是普通的社会工作者

    如果狭义地讲社会工作专业的话,教师就不算了。

    吃逛吃逛2333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什么是普通社会工作者

    1、社工是什么工作。 2、社工是什么编制。 3、社工是什么意思。 4、社工是什么工种。1.社工全称为社会工作,是以利他主义为指导,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运用

    臭臭花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上海普通社会工作者薪资

    您好,中公教育为您服务。 大学生村官工作是十七大以来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主要目的是培养一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骨干人才、党政干部队伍后备人才、各行各业

    JACK赵俊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社会工作者参加普通高考

    社会工作人员参加高考后可以跟其他人一样在学校上大学吗当然可以了如果考上的话就可以去。

    芦苇薇薇 9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普通人与社会工作者区别

    首先,义务工作者简称“义工”,也称“志愿者”,Volunteer,顾名思义就是义务工作,就是指基于社会责任及义务,自愿贡献自己的时间、精力、技能,为促进社会的改

    青青园中葵m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