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37

飞天小懒猫er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王小兰讲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吃货肥仔喵

已采纳

一、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1、档案编研定义 档案编研 是档案工作人员围绕一定主题,主动把具有研究价值和实用价值的档案信息进行集中、研究、编辑、加工,使之成为更适合用户利用的形式,并将其成果公开出版或推荐、分发给有关人员使用的一种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方式。 2、档案编研工作的内容 档案馆(室)的编研工作,是以馆(室)藏档案为主要对象,以满足社会利用档案的需要为主要目的,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编辑史料,编写档案参考资料,参加编史修志,撰写专门著述。 ① 汇编档案文集,编纂和公布档案史料 即以一定的专题、作者、时间或文种等特征为题目,用科学的编辑方法,将有关档案资料选编成册,根据需要和重要程度,在一定范围内使用或公布出版,它除了对档案原件作必要的、个别的文字或形式方面的加工及注释说明外,不作任何内容上的改动。 ② 编写评价和介绍档案材料的工具书 全面熟悉和研究馆(室)藏档案情况,在编辑、研究档案信息的基础上编写各种专题指南、全宗指南和档案馆指南等工具书来介绍有关档案信息。 ③ 编写出版档案参考材料 通过对档案内容的分析和综合,比较系统、完整地反映某一时期或某一现象的历史发展过程,按照一定的题目将档案信息综合,为利用者提供系统的素材,是档案内容的加工品。 它不是档案原件或复制品,已改变档案原来的面貌,具有问题集中、内容准确、文字简练、概括性强的特点。 ④ 参与编史修志或撰写专著 参与历史研究是我国档案工作者的优良传统,我国古代档案工作者有许多历史专著流传于世。 今天的档案工作者更要在研究档案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编史修志工作,撰写专门文章和著作,把管理档案和历史研究有机结合起来。 二、档案编研工作的原则 档案编研工作涉及诸多因素、诸多环节,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编研工作开展中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编”和“研”有机结合的原则 “编”和“研”是档案编研工作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所谓“研”是对馆藏档案构成的研究,以及对档案内容的研究;所谓“编”是对“研”的深化和加工。 对于编研工作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对馆藏的深入了解,到编研课题的论证、选题,到编研成果的完成,都是在研究的基础之上进行的。只有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将档案信息进行有效的提炼、加工、概括,形成优质的编研成果。 2、合法合规的遵从性原则 遵从性原则是指在档案编研工作中必须遵守和服从有关的规定和要求。一是要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编研成果要在一定范围内公开使用。二是服从并服务于档案工作的根本目标,摒弃“为了编研而编研”的错误思想,确保编研成果的有用性和实效性。 3、方便传播和用户利用原则; 编研成果要在一定的范围内公开使用,编研成果的传播和利用,有利于档案价值和作用的发挥,有利于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因此,在编研过程中,既要认真研究档案的内容,又要注重编研成果内容的可读性、易用性,并形成形式多样的编研成果,通过各种途径进行传播和利用。 三、档案编研工作的关键步骤 1、选题 选题是档案编研工作的首要环节。档案部门保存的档案文献数量巨大,内容广泛,但不是所有都有编研出版的必要和价值,因此,档案编研工作必须首先选择好编研题目,题目的意义与价值大小,直接关系到编研成果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也关系到编研工作的得失成败和作用发挥的程度。所以选题应做到“三匹配”: ① 选题应与社会需求相匹配 应根据本单位工作需要和社会需要进行选题,既要符合现实的需要,又要具有长远的利用价值,既要考虑利用者现实的利用需求,又要发现和研究档案利用的规律,通过一定的预见性选择符合时代发展需要的题目。 ② 选题应与馆(室)藏档案资源相匹配 编研工作需要以丰富的馆(室)藏档案资源做支撑,如果与选题相关的馆(室)藏档案资源贫乏,就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编研成果。 每个档案馆(室)资源都有自已的特色,应结合自身的特色和优势档案资源确立选题。 ③ 选题应与编研团队实力相匹配 编研工作是编与研的组合,编研工作团队既要有较高的研究能力,又要有较高的文字表达能力。既要能对素材正确理解,合理利用,综合分析,又要能系统整理,编辑加工,形成满足公众需求的信息产品。 不同的选题,编研工作难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编研工作要在客观认识编研团队实力的基础上,选择与本团队实力相当的题目。 2、选材 档案编研的选材就是按照选材大纲和档案文献检索策略,在馆(室)藏档案及其他文献保管部门查找和编研题目相关的文献资料,并按照一定的标准对所查找收集的文献资料进行挑选。

116 评论

快乐之光

1、德国档案学家迈斯奈尔在近代档案鉴定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高龄案卷应当受到尊重”的思想,改变了过去各国销毁古老文件、保留近期文件的习惯做法,带动各国相继确定档案的“禁毁年限”。如:英国1660年、法国1830年、美国1861年。 提出了档案鉴定的原则与标准,改变了近期各国粗线条的传统做法; 提出了档案来源是最重要的鉴定标准之一,是对来源原则在鉴定领域的首次肯定。 2、英国:20世纪20年代“行政官员决定论” 代表人物是英国档案学者詹金逊。他的核心思想是档案人员不宜参与文件的鉴定和销毁,鉴定应当由行政官员自行决定。 一方面他认为文件是行政活动和事务处理的原始证据,不能允许后来的加工整理者进行人为干预,否则文件的原始性就遭到损害。另一方面他认为档案人员参与文件鉴定会玷污档案作为原始证据的神圣和妨碍档案保存目的。 詹金逊的“行政官员决定论”是一种古典的鉴定观,是保守的。 3、波兰:20世纪30年代“职能鉴定论” 波兰学者卡林斯基在德国学者迈斯奈尔的理论基础上提出“职能鉴定论”。 他认为档案文件的价值大小和保管期限的长短,与形成机关的地位高低和职能重要性成正比。他把档案分为两大类:一类是最高行政机关的文件,一般应永久保存;另一类是低级机关的文件,只需保存一定时期后就可以销毁。  “职能鉴定论”有一定的科学性和普遍性,但其局限性与片面性也很明显。 4、美国:20世纪50年代“文件双重价值论” 美国档案学者谢伦伯格提出“文件双重价值论”,认为公共文件具有两种不同的价值: 一、原形成机关的第一价值;体现行政管理价值、法律价值、财务价值和科学价值。由形成机关的行政官员鉴定。 二、对其他机关和个人利用的第二价值;体现证据价值和情报价值。由档案部门及其工作人员完成鉴定。谢伦伯格被誉为“美国档案鉴定理论之父”。 5、美国:20世纪60-70年代“利用决定论” 是谢伦伯格以后的美国档案学者提出的,他们的核心观点是学者特别是历史学家的实际利用和预期利用视为鉴定档案的最重要标准,鼓吹第二价值决定档案的根本性质。“利用决定论”后来遭到美国档案学者的批评和否定。 6、欧美国家:20世纪80-90年代“宏观鉴定论”也称“新职能鉴定理论” 德国档案学者汉斯·布姆斯70年代初提出“社会分析与职能鉴定论”,90年代末基本成熟,其理论核心是文件形成者职能来体现社会价价值。 美国的“文献战略”是由档案学者海伦·塞穆尔斯提出,最初核心是以文件主题作为主要鉴定标准,到90年代初完善为依据文件形成机关的职能来判断档案的价值。 加拿大“宏观鉴定战略”是加拿大学者特里·库克20世纪80年代提出。表现方法为以文件有机联为基础、以文件来源为中心,分析和鉴定文件形成机关职能、计划、活动和业务的重要性。 荷兰“宏观鉴定方法”,依据文件的形成背景和所属部门职能鉴定文件,采用了“三方咨询”(政府机构专家、文件管理者及档案专家)和“民众评价”(考虑和参考民众的意见和建议)。 澳大利亚“宏观鉴定方法”,提出职能分析和利益相关者评估。

221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马小兰

    是季洁和陆建华的婚纱照。

    海上的海 2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社会工作者培训师王小兰

    王小兰,女,汉族,195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学士学位,高级经济师,现任时代集团公司总裁。王小兰总裁业绩突出,获得“第29届北京奥运会火炬手”、“中国优秀民营

    Nicole20041414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王思斌讲社会工作者

    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认识 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社会是我们交往的一个产物,社会工作是助人自助的一个职业。下面分享一篇关于谈谈你对社会工作的认识的相孝绝关信息,大

    爱妃朕累了 1人参与回答 2024-05-19
  • 小强社会工作者小王求助

    鼓励张奶奶参加社区娱乐活动。张奶奶两年前来省城帮儿子带小孩。最近张奶奶的儿子发现她精神状态变得不太好,经常抱怨待在这没意思,因一点小事就大发脾气,为此,张奶奶的

    7爷爱美食 3人参与回答 2024-05-20
  • 社会工作者讲师陈兰兰

    这种题问度娘就好了

    花香盈路 5人参与回答 2024-05-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