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50

深夜地黄昏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昆曲社会工作者信息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卢卡与凯丽

已采纳

昆曲在我国元代末年,明代初年,即公元十三世纪末就已流行在江苏省昆山县一带,后来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昆山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总结南北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戏诸声腔的特点和长处,创造出一种细腻轻柔的腔调,称为“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箫、管、笛等乐器,这比当时流行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就流传开来,后来人称昆山腔,也叫昆曲。五百年来,经过无数剧作家、音乐家、演员和人民群众的不断丰富加工,昆曲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很多剧种至今还保留演出昆曲剧目,成为多种古典艺术高度综合的代表剧种。 昆曲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昆曲唱腔没有过门。一支曲子一直唱到底,而且音域非常宽,如女声要真假声结合,难度非常大,京剧则每句都有过门,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而京剧主要是京胡。3、表演:昆曲由于它的剧本和音乐的特点,使之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昆曲最大特点是载歌载舞,由于昆曲文词非常典雅,所以在每句唱段中经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或者用动作来辅助对文词的解释,昆曲的舞蹈动作经过意象、变形和装饰性的各种手法使动作非常优美。连绵不断,但难度也非常大,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一边演唱、一边舞蹈,

177 评论

小小千寻小尼玛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历史。昆曲在我国元代末年,明代初年,即公元十三世纪末就已流行在江苏省昆山县一带,后来在明代嘉靖、隆庆年间(1522——1572年)昆山曲音乐家魏良辅等人,在总结南北曲传统基础上,吸收了南戏诸声腔的特点和长处,创造出一种细腻轻柔的腔调,称为“水磨腔”,在伴奏方面除了弦索之外,又加上了笙、箫、管、笛等乐器,这比当时流行的其他声腔有很大的进步,令人耳目一新,很快就流传开来,后来人称昆山腔,也叫昆曲。五百年来,经过无数剧作家、音乐家、演员和人民群众的不断丰富加工,昆曲成为我国最有代表性的戏曲剧种之一,很多剧种至今还保留演出昆曲剧目,成为多种古典艺术高度综合的代表剧种。昆曲特点:主要表现在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l、剧本:昆曲剧本采用了宋、元时代的杂剧传奇的结构方式,每出大戏分很多折子,每折戏自成单元,都有一个贯串在总的情节上相对完整的小段情节,它的许多单折戏可以独立演出。在文学语言上,它继承了古代诗歌、唐诗、宋词、元曲的优点和长处,采用了长短句的方法,使每句参差错落、疏密相间,把汉语的音乐性发挥得非常充分,通过字调、韵律、句法结构,产生一种刚柔、长短轻重和谐的艺术效果,京剧则采用七言诗歌发展而来的七字句、十字句,每句唱的字数都是固定的。昆曲直到现在还经常原封不动,演唱几百年前作家的作品。2、音乐:中国的戏曲音乐大致分成两种结构形式,即曲牌体和板腔体。昆曲音乐呈曲牌体结构形式,有一千多个曲牌,昆曲的每出戏就是演唱其中的北曲、南曲或南北曲全套的曲子,它的唱腔婉转细腻、吐字讲究,有四声、尖团之分,而京剧音乐是板腔体结构,它分为西皮二簧等几个板式。昆曲唱腔没有过门。一支曲子一直唱到底,而且音域非常宽,如女声要真假声结合,难度非常大,京剧则每句都有过门,昆曲的主要伴奏乐器是笛子,而京剧主要是京胡。3、表演:昆曲由于它的剧本和音乐的特点,使之舞蹈化、程式化的动作非常高,昆曲最大特点是载歌载舞,由于昆曲文词非常典雅,所以在每句唱段中经常用舞蹈动作来表现人物的内心感情,或者用动作来辅助对文词的解释,昆曲的舞蹈动作经过意象、变形和装饰性的各种手法使动作非常优美。连绵不断,但难度也非常大,必须经过刻苦的训练,才能一边演唱、一边舞蹈,京剧则是演唱时没有大幅度的舞蹈动作,或舞蹈动作时,一般都不演唱,凡载歌载舞的剧目,一般都是演昆曲剧目,象《挡马》、《闹天宫》都是昆曲剧目,后来经过加工提高,也成为京剧经常演出的剧目。昆曲的表演非常细腻,每个行当都有不同特点,如旦角的妩媚多姿,小生的儒雅潇洒,花脸的粗犷豪放,武生武旦的刚健潇洒,小丑的诙谐幽默。

219 评论

wisteria爱发呆

昆曲(昆剧)是中国古典戏剧的代表剧种,也是中国最优雅的文学和最精致艺术结合的典范.昆曲形成於元末明初江苏昆山一带,故而得名.它有著近六百年漫长的历史,剧目丰富,名作林立,文词典雅;表演技艺载歌载舞,细腻传神;唱腔音乐清丽婉转,淡雅飘逸,在戏曲史,艺术史乃至整个中国文化史上,都有著足以傲人的至高地位.从十六世纪到十八世纪末,昆曲曾在华夏大地纵横数千里,上下数百年,形成了空前绝后的社会性痴迷,创造了中国古典戏剧的高峰,它对许多后起戏曲剧种的生成和发展都有著重大影响,素有「百戏之师 」之盛誉.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昆曲世界文化遗产即「 人类口述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之殊荣 昆剧,是指用昆山「水磨调」来演唱的戏曲剧种.它既可用以演唱体制剧种中的「明清传 奇」和「杂剧」,也可用以演唱金元「北曲杂剧」和宋元「南曲戏文」,其中以「明清传奇」为主 从北宋永嘉乡土歌舞小戏和南宋「永嘉杂剧」基础上逐渐形成的「南戏」,从它的发源地浙江永嘉(温州)九流十折,逐渐流传至江西南丰,浙江杭州,江苏昆山等地,并与当地居民所唱的「土腔」和所讲的「土语」相融合,於是大约在元末明初产生了被称为「南曲戏文」的四大声腔-即江西的「弋阳腔」,浙江的「海盐腔」,「馀姚腔」和江苏的「昆山腔」 初始的昆山腔,从腔调上说,还是一种比较粗糙的地方土腔.据史籍记载,元末当地声乐家顾坚就曾对演唱加以改进.当时所唱的唱词体裁多为「月儿弯弯照九州」之类的民间歌谣,小调和一些南戏曲词.据明代《泾林续记》记载: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曾设宴邀请一些有社会名望的高寿老人,应 邀赴宴当中有一位九十岁的老人叫周寿谊.朱元璋知道周寿谊是昆山人,便问周寿谊:「人们都说昆山腔好听,你会唱吗」.周寿谊就用昆山腔唱起了「月儿弯弯照九州」.那时的昆山腔究竟怎麼唱,如今已不得而知,现今我们所听,所唱的,都是在明嘉靖, 隆庆间经等人精心琢磨创发出来的一种艺术歌曲-昆腔「水磨调」 明代嘉靖十年至二十年前后(约西元1531-1541年),清曲家魏良辅住在昆山附近的太仓.自明以来,江南古城苏州一带,上流社会演唱北曲之风颇盛,演唱水平也很高.文人士子对已「北曲化」,「文士化」的南曲也是关注有加,比如长州人士祝允明虽视南戏诸腔为「愚人蠢工」所为,但对昆山腔度新声,在散曲清唱上的改革,做了有益的探索.另外陆采更作《王仙客无双传奇》,从戏曲上提高昆山腔艺术.昆山腔在明代正德以前,与海盐,馀姚,弋阳等腔调一样,都只有锣鼓伴奏,到了嘉靖年间则有了笛,管,笙,琵琶等管弦乐的伴奏.而且在邵灿《香囊记》的影响之下,许多剧作家也附庸而兴起骈丽化的风气来.当时这些被昆山腔用来演唱的明代「新南戏」剧本,则被曲论家吕天成改称作「旧传奇」,而著录在他所著的《曲品》之中.然而,到了嘉靖晚叶,以魏良辅为代表的一大批吴中曲家仍「愤南曲之讹陋」,乃尽情发挥昆山腔流丽悠远的特点,对昆腔曲剧做了更进一步的改革.特别是魏良辅,博采众长,透过与同道的切磋,甚至「足不下楼」,十年如一日潜心钻研,最终成就了「声则平上去入之婉协,字则头腹尾音之毕昀,功深鎔琢,气无烟火,启口轻圆,收音纯细」,传衍至今而成为最高尚的中国艺术歌曲.在创发「水磨调」的同时,魏良辅又和他的同道在原有的笛,管,笙,琵伴奏乐器中加入了三弦,筝,阮等弦乐器,使之成为以笛为主的管弦众乐合奏.一方面强化了「水磨调」的音乐功能,另一方面也解决了「北曲昆唱」的扞格,从而倍受曲坛和文人士大夫的青睐.魏良辅「水磨调」的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昆腔艺术的发展,他也因此被后人尊称为「立昆之宗」,「昆腔之祖」.但严格说来,他是集昆山腔改良者大成的人,真正的功绩在「水磨调」的创发.而这时的昆腔「水磨调」主要用於「清歌冷唱」的清曲演唱,直到明代嘉靖,隆庆间,是梁辰鱼所作《浣纱记》传奇翻开了昆腔「水磨调」走上戏台演唱的历史 梁辰鱼是一位与魏良辅同时代的音乐家和传奇作家,为人风流豪举,精於度曲.他直接继承魏良辅衣钵,终日与吴中众曲家「考订元剧,自翻新调」,成功地运用昆腔水磨调将自己写作的《浣纱记》传奇搬上舞台.这在当时产生巨大的轰动,使得许多文人学士争相运用昆腔水磨 调创作传奇剧本,许多原先不唱昆腔水磨调的表演艺人也争相学唱昆腔,一时间出现了人人「争 唱梁郎雪艳词」,「谱传藩邸戚畹,金紫熠燿之家」的盛况.虽然同时期汪廷纳的《狮吼记》,张凤翼的《红拂记》,高濂的《玉簪记》等也都以水磨调演唱,但终被梁氏所创作的散曲《江东白苎》和戏曲《浣纱记》所掩,而独享「昆剧」开山之名.昆山腔自此也一跃成为众腔之首,并从江浙一带迅速流布至全国各地,受到了士大夫阶层和平民百姓的普遍欢迎,万历年间入京成为宫廷演出的主要形式,从而取得了「官腔」的地位,昆曲艺术从此进入了它的全盛时期.此后的「昆山水磨调」一般仍被称作「昆山腔」,而用昆腔水磨调演唱的南曲戏文,经过「北曲化」,「文士化」和「昆腔化」之后,无论体制规律,音乐艺术都更加严谨和升华,就腔调剧种而言,人们则称之为「昆剧」,就体制剧种而言,则称之为「传奇」(吕天成《曲品》称作「新传奇 」).《浣纱记》传奇也因梁辰鱼的声望和成就,独得中国戏曲演出史上「昆剧」与「传奇」剧目创始者之名 从明代天启年间到康熙末年的一百多年中,可以说是昆曲艺术最为蓬勃兴盛的时期.新的剧作不断涌现,各地戏班竞演新剧,学习昆曲演唱者日益增多,一时间蔚为风气,通国若狂 表演艺术也日趋成熟,身段表情,说白唱念,服装道具等洗练讲究,角色行当更是分工细致,并拥有了一大批技艺高超的演员,出现了家班和职业戏班等形式的演出团体,它标志著中国戏曲演出体制构建的完成 在演出形式上,昆剧初期,戏班以演全本传奇为主,每一本戏通常有四,五十出,须两日或更多时间才能演完.后来艺人们通过不断的演出实践,在丰富完善的过程中,大胆地删除一些松散场子,使剧情,表演紧缩凝练,大大缩减了演出时间.同时,又从剧中选出特别精彩的一出或数出,加以充实,丰富,使之成为可供演出的短剧,习惯称之为折(摺)子戏 .逐渐盛行的折子戏以其生动的内容,细致的表演,多样的艺术风格弥补了当时传奇剧本冗长,拖沓,雷同的缺陷,给万隆,嘉庆年间的昆剧活动带来了生动活泼的局面,出现了许多观众百看不厌的精品 明清时期的昆曲,除了家班和职业戏班的舞台演出外,民间的清唱活动也十分流行.特别是在苏州一带,明末清初每年的中秋之夜在苏州的虎丘都有清唱聚会,亦称虎丘曲会.它的参加人数之多,演唱水平之高,参加者情绪之热烈,可谓空前绝后.「一赞一回好,一字一声血,几令善歌人,唱杀虎丘月. 」(李渔《虎丘千人石上听曲》)清唱活动推动了当时整个社会性昆曲演唱的普及和进步.许多清曲家还结合自己的演唱,对昆曲的唱法进行精研和考订,刊印众多昆曲曲谱流传於世,著名如苏州曲家叶堂整理校订的《纳书楹曲谱》,他所记录的叶派唱法,成为后代清曲家和专业演员习唱昆曲的经典曲谱.直到晚清,清曲家结社习唱昆曲之风仍在江苏,上海,浙江和北京等地流行.有些清曲家还不时登台演出,其中也有佼佼者成了著名的昆剧表演艺术家 昆曲艺术在它的发展过程中,一大批既是实践家又是理论家的涌现,也使它全部活动和进展始终伴随著清晰的逻辑表述和理论性指导,始终得到智力的点化和精神指引.从魏良辅《南词引正》开始,文人们在从事昆曲活动时都赋予了一定的理论意识,努力把自己的实践活动上升到理性高度.到了明万历年间,以汤显祖和沈璟的出色理论成果和著名「意趣神色」与「词人当行,歌客守腔,大家细把音律讲」的理论对峙为标志,加上潘之恒《鸾啸小品》的表演理论以及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徐复祚《三家村老委谈》,臧懋循《元曲选序文》,吕天成《曲 品》等等论述,使理论水平的构筑有了整体建树.此后又有极为厚重的王骥德《曲律》,以及 祁彪佳《远山堂剧品》,孟称舜《古今名剧合选序》的思考,接连不断.到了清代,中国古代最伟大的戏曲理论家李渔的《闲情偶寄》在昆曲领域应运而生,又出现了昆曲表演理论著作《梨园原》,以及其他种种理论著作,从而使昆曲的发展在中国戏剧史上获得了无可匹敌的至高地位,对后世其他剧种众生和发展的影响十分深远,因此它也享有了「百戏之师」之盛誉.它所达到的文化品位在整个中国戏曲史上,至今也是绝无仅有 当历史进入清代中叶,随著各地方戏曲剧种的兴起,随著时代审美心理和观众审美情趣的变迁,昆曲在竞争中开始渐趋衰落.作为剧种兴盛标志的职业戏班,从当时政治文化中心的北京城退出,并由北向南全面萎缩,日益减少.到了清末明初,具有姑苏风范的正宗昆曲戏班,仅在苏州存有一个约三十馀人的全福班,他们时聚时散,断断续续於苏州,杭州,嘉兴,湖州一带的城镇,乡村演出,艺人们在风雨飘摇中艰难度日,惨澹维系著昆曲艺术的一脉香火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初,为挽救和延续这一古老剧种的艺术生命,苏州名曲家张紫东,贝晋眉,徐镜清,实业家穆藕初,著名人士吴梅,汪鼎丞等人,出资在江苏省苏州市桃花坞的五亩园,创办了一所以传承昆曲艺术为宗旨,专业培养昆剧演员的戏曲科班「昆剧传习所」.与旧戏班采用收徒授艺的演员培养方式不同,昆剧传习所是一所新型的学堂式科班,学生们除了学习戏艺,还要学文化,学武术,兼学乐器.聘请的教师都是清代末叶在苏,沪地区享有盛名的「全福班」后期艺人和学有专长的知名人士.所招收的五十名学生在取艺名时,都在姓名中嵌一个「传」字,这就是后来人们所称的「传字辈」演员.「传字辈」演员学艺五年,学有传统折子戏四百馀出,其中不少明清传奇名剧.昆剧传习所培养学员仅此一期,却实实地为昆曲的传承和发展培养了整整一代,个个成材的艺术家群体,为昆曲艺术的存亡继绝保留下了星星火种.八十馀年来,昆剧传习所「传字辈」演员在继承和发展昆曲艺术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一九五六年周传瑛,王传淞主演了经过整理改编的昆剧《十五贯》,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轰动海内外.各地昆剧院团纷纷成立,至今上海,浙江,江苏等地活跃在戏曲舞台上的众多昆剧演员,都是在「传字辈」艺人的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艺术家,昆剧艺术在经过近百年的低迷后,又获重生.二OO一年五月十八日,昆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人类口述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作为世界性的文化遗产代表作,昆曲艺术正以其卓然不群的秀姿神韵屹立於世界文化之林,恒远地闪耀著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灿烂光辉.传奇作家与作品 【小引】 在中国戏剧史上,明代传奇是继元杂剧之后形成的又一创作高峰,其剧目数量之多,所表现内容之广泛,都是空前绝后的 明代早期的传奇作品多为演出而作,具有较强的舞台性,如《金印记》,《千金记》,《跃鲤记》,《绣襦记》等,在民间广为流传.至明中期,以描写和关注现实生活的剧作成为主流,著名如《宝剑记》,《鸣凤记》《玉簪记》等.万历后,传奇创作逐渐进入了它的鼎盛期,名家名著叠起 「十部传奇九相思」,「情」与「理」成为这一时期文坛创作的主要风格.汤显祖更是以 其如椽巨笔创作出了千古名作《临川四梦》,成为明代文人传奇的翘楚,其中又以扛鼎之作《牡 丹亭》,将中国戏曲带向高深的哲学思考层次,并以其诗,思,史交融互汇,成为中国文学史,戏曲史上的旷世杰作 历史进入清代,江山易主.绵绵哀音和忧患人生之感,成为清传奇创作的主题.最具代表性是洪升的《长生殿》和孔尚任的《桃花扇》.《长生殿》以一帝一妃子的爱情,来写国家兴亡之事,「乐极哀来,垂戒来世」.而孔尚任《桃花扇》最感动人心的则是透过王朝兴衰传递出来的悲天悯人的强烈历史悲剧意识.《长生殿》和《桃花扇》可谓是集五百年戏曲创作之大成,它们共同形成了清代戏曲视野中的并峙双峰,但同时也为中国「文人戏曲」的创作时代,划下了重重的句点 无名氏《鸣凤记》 《鸣凤记》取材於当时的现实生活,全剧四十一出.因「前后同心八谏臣,朝阳丹凤一齐鸣」,故名《鸣凤记》 明嘉靖年间,权相严嵩欲夺大学士夏言之权,勾结总兵仇鸾,阻挠出兵河套.又买通内监,害死夏言.兵部车驾司主事杨继盛为除逆贼,连夜修本,冒死痛陈严嵩父子罪恶,惨遭杀害,夫人刘氏殉节.邹应龙,林润会试及第,朝臣董传策,吴世忠,张鹤楼等,联名劾奏严嵩,却遭仗击充军.郭希为,陈言极谏,又遭毒手.最后,新科状元邹应龙,林润再合朝中孙丕扬等,前仆后继,终於斗倒严嵩奸党,赢得了胜利 《鸣凤记》大约写於严家势败稍后,它及时反映了现实政治斗争,一搬上舞台,就引起广大观众的共鸣,「令人有手刃贼嵩之意」.该剧塑造出不少忠臣义士形象,其中以杨继盛的性格最为鲜明突出.〈辞阁〉,〈嵩寿〉,〈吃茶〉,〈写本〉,〈法场〉诸出,为昆剧舞台常演不衰之保留剧目.高 濂《玉簪记》 高濂(生卒年不详),明代戏曲作家.字深甫,号瑞南道人,湖上桃花渔,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曾任鸿胪寺官,万历时居杭州.所作传奇今知有《玉簪记》,《节孝记》等.金陵女贞观道士陈妙常,姿色才华出众.观主的侄儿潘必正因病误考落第,不愿回乡,借住女贞观,二人相遇,俱各有心,经过茶叙和琴挑,情意渐深,潘必正更是因此相思成病.一日,陈妙常在房中写成情诗一首,恍惚入睡,潘必正来至房中看到诗稿,俩人终於互诉衷肠,私自结合.事情为观主发现,逼潘必正赴试.陈妙常赶到江边,乘船追潘,两人互赠信物而别.后潘必正得中状元,两人团圆.因作品中写道陈妙常,潘必正二人父母曾指腹为婚,以玉簪,和鸳鸳扇坠为信物交换,故称《玉簪记》 本剧刻划人物心理细腻,词语清丽,唱腔动听.自创作以来广为流行,其中尤以〈琴挑〉,〈偷诗〉,〈秋江〉等折子,成为戏曲表演之精品,为世人所称道.你好,希望采纳!

333 评论

泸州老叫

生平简介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1950年夏,中央音乐学院杨荫浏、曹安和教授专程来无锡为阿炳演奏录音,此时阿炳已完全荒弃音乐达三年之久,经过三天的练习,分两次录音,共留下《二泉映月》《听松》《寒春风曲》三首二胡作品和《大浪淘沙》《龙船》《昭君出塞》三首琵琶作品。后《二泉映月》、《大浪淘沙》获二十世纪华人经典音乐作品奖。 1950年9月,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拟聘阿炳为教师,但当时他已身患重病,无力应聘,12月4日与世长辞,葬于无锡西郊山脚下“一和山房”墓地,1951年3月27日其妻董彩娣病故。 阿炳在音乐上的成就,远远超越了家传师承的藩篱,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江苏无锡惠山泉,世称“天下第二泉”。作者华彦钧以“二泉映月”为乐曲命名,不仅将人引入夜阑人静、泉清月冷的意境,听毕全曲,更犹如见其人——一个刚直顽强的盲艺人在向人们倾吐他坎坷的一生。 继短小的引子之后,旋律由商音上行至角,随后在徵、角音上稍作停留,以宫音作结,呈微波形的旋律线,恰似作者端坐泉边沉思往事(片段1)。 第二乐句只有两个小节,在全曲中共出现六次。它从第一乐句尾音的高八度音上开始。围绕宫音上下回旋,打破了前面的沉静,开始昂扬起来,流露出作者无限感慨之情(片段2)。 进入第三句时,旋律在高音区上流动,并出现了新的节奏因素,旋律柔中带刚,情绪更为激动。主题从开始时的平静深沉逐渐转为激动昂扬,深刻地揭示了作者内心的生活感受和顽强自傲的生活意志。他在演奏中绰注的经常运用,使音乐略带几分悲恻的情绪,这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感情流露。 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全曲速度变化不大,但其力度变化幅度大,从pp至ff。每逢演奏长于四分音符的乐音时,用弓轻重有变,忽强忽弱,音乐时起时伏,扣人心弦。

221 评论

财米财米

阿炳,原名华彦钧,生于清光绪十九年(1893年~1950年),江苏无锡人。后双目失明,人称“瞎子阿炳”。其父华清和为无锡城中三清殿道观雷尊殿的当家道士,擅长道教音乐。华彦钧幼丧母,由同族婶母抚养。8岁随父在雷尊殿当小道士。开始在私塾读了3年书,后从父学习鼓、笛、二胡、琵琶等乐器。12岁已能演奏多种乐器,并经常参加拜忏、诵经、奏乐等活动。他刻苦钻研,精益求精,并广泛吸取民间音乐的曲调,冲破道教音乐的束缚。18岁时被无锡道教音乐界誉为演奏能手。

289 评论

无敌花花Nancy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208 评论

yangdandan

昆曲(Kun Opera),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

189 评论

刘聪1988

阿炳(1893-1950):原名华彦钧,民间音乐家,江苏无锡人。 1893年8月17日阿炳出生在无锡雷尊殿旁“一和山房”。父亲华清和(号雪梅)为无锡洞虚宫雷尊殿当家道士,母亲秦氏出身农家,曾嫁与秦家,婚后不久便守寡,与华清和的结合遭到族人痛骂,在阿炳出生一年后便悒郁而死。阿炳一生下来就被父亲送至无锡县东亭镇小泗房巷老家托族人抚养,8岁后带回道观,取学名华彦钧,小名阿炳,并被送入私塾读书。 华雪梅精通各种乐器和道家音乐。而阿炳幼时便表现了罕见的音乐天赋,在他10岁那年,父亲便教他迎寒击石模拟击鼓,练习各种节奏(后成为当地有名的司鼓手)。12岁那年,阿炳开始学吹笛子,父亲经常要他迎着风口吹,且在笛尾上挂铁圈以增强腕力,后来索性将铁圈换成了秤砣;阿炳在学二胡的时候,更加刻苦,琴弦上被勒出血痕,手指也拉出了厚厚的茧,阿炳演奏用的二胡的外弦比一般弦粗壮得多,这与他常年练习分不开的。17岁时,阿炳正式参加道教音乐吹奏,他长得一表人才,还有一副好嗓子,被人们誉称为“小天师”。 1914年,华雪梅去世,阿炳成为雷尊殿的当家道士,与堂兄华伯阳轮流主管雷尊殿的香火收入。后由于经营不善,阿炳又染上恶习,生活逐渐潦倒,在他34那年,双目相继失明,因生活所迫,流浪街头,卖艺为生。1939年,阿炳与江阴农村寡妇董彩娣结为夫妇。

249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信息信息

    社会工作者考试信息备案查询去中国人事考试网查询。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是指在社会福和、社会救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优抚安置、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

    吃货如影随形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昆曲社会工作者网站

    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2023报名官网如下:2023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预计于6月中旬举行,报名一般在考前2个月左右进行,根据历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时间预测,202

    哈哈超man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昆曲社会工作者公告

    以深圳市宝安区为例,报名时间是:2021年3月30日9:00至4月5日18:00。 报名方法:采取网上报名的方式。考生登录考试报名系统先注册,再进行报名,同时务

    小胖子老头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昆曲社会工作者网

    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2023报名官网如下:2023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时间预计于6月中旬举行,报名一般在考前2个月左右进行,根据历年社会工作者考试报名时间预测,202

    俊之独秀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社会工作者信息库

    中小型的用MSSQL,MySQL,大型的用SysBase,DB2,Oracle!

    小东菇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