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00

吴山脚下2012
首页 > 社会工作者 > 社会工作者个人单独接案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花栗鼠花栗鼠

已采纳

一、什么是个案工作

个案工作以个人或家庭为服务对象,帮助其解决本身能力和资源无法解决的问题,让其更好地发挥社会功能。

在服务过程中,个案工作者与案主之间维持着一对一的专业关系,运用专业知识、理论、方法与技巧,帮助案主改善环境,增进生活适应能力;协调社会关系,建立良性互动网络;调适自我功能,促进人格发展;以健康、成熟的心态,来认识及面对问题,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善用社会资源和机会,来解决问题,以提升自我信心和生活质量。

二、个案工作特点

1、注重以个人或家庭为工作对象。

2、注重建立一对一的专业助人关系。

3、注重个人和社会两方面的调整,兼顾形成问题的内因和外因。

4、注重知识基础。

三、个案工作常用服务模式

1、心理社会治疗模式: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在为案主提供服务时应从个人与环境之间的关系着手,了解两者之间失去平衡的原因,找到建立新平衡的方法。

2、危机介入模式:围绕服务对象的危机进行调适和治疗,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服务对象摆脱危机的影响。

3、行为治疗模式:以服务对象的行为学习为中心,注重服务对象行为的评估和修正。

4、人本治疗模式:注重辅导过程,以服务对象本身为中心,提供真诚、同感和积极关怀,创造有利于服务对象自我发展的辅导环境。

四、服务过程

1、接案:求助者向社工机构提出服务申请,社会工作者在明确求助对象的要求之后,促使其成为能够获得机构有效服务的服务对象,纳入机构的服务计划中,并建立专业关系。

2、评估:收集与服务对象相关的资料,对服务对象问题的成因、发展及变化过程进行评估,进而对服务对象的问题作出诊断。

3、制定计划:在对问题准确评估的基础上,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制定服务工作计划,保证为服务对象提供合适、有效的专业服务。

4、开展服务:按照计划为服务对象开展服务。在这个阶段,社会工作者扮演的角色主要有使能者、联系者、教育者、倡导者、治疗者。

5、结案:专业服务结束阶段,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一起商讨结案工作,并对服务成效进行评估。

五、功能

1、帮助个人或家庭善用社会资源。

2、帮助个人或家庭挖掘潜能。

3、帮助个人或家庭为适应新的生活转变做准备。

4、帮助个人或家庭处理突发性的危机事件。

个案工作常用技巧

根据个案工作的介入过程,我们把个案工作的技巧划分为会谈技巧、记录技巧、收集资料技巧、策划方案技巧、评估技巧等方面。

1、会谈技巧:

支持性技巧:社会工作者借助口头和身体语言让服务对象感受到被理解、被接纳。包括:

(1)专注:关注服务对象的表达,可以借助友好的视线接触、开放的姿势、专心的态度。

(2)倾听:用心聆听服务对象传达的信息,理解其感受。(3)同理心:设身处地体会服务对象内心感受,理解其想法和要求。

(4)鼓励:肯定服务对象的一些积极表现,可以借助口头或身体语言。

引导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主动引导服务对象探索自己过往经验。包括:

(1)澄清:引导服务对象重新整理模糊不清的经验和感受。例如,对于服务对象模糊不清的表达,社会工作者可以进行追问:“听了您刚才的描述,我的理解是……对吗?”

(2)对焦:对服务对象偏离的话题或宽泛的讨论进行收窄,集中讨论焦点。可以与服务对象一起列出话题的重要次序,聚焦讨论重点。

(3)摘要:将服务对象的长段谈话或不同部分的话题进行整理,归纳其中要点。

影响性技巧:社会工作者为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信息或者建议,让其采取不同的理解和解决方法。包括:

(1)提供信息:向服务对象提供必要的知识和技巧。

(2)自我披露:有选择地袒露自己亲身经历,为服务对象提供参考,并推进信任感的建立。

(3)建议:根据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提供有利于服务对象改善生活状况的建议。

(4)忠告:向服务对象指出某些行为的危害性和必须采取的行为。

(5)对质:通过直接提问等方式让服务对象面对自己在行为、情感、认识等方面不一致的地方。

2、记录技巧:

工具性技巧:利用多种方式进行记录,例如文字、录音、录像等。

逻辑性技巧:

(1)个案记录呈现一定的逻辑要求,依次包括5个基本方面:基本情况、主要问题、背景和经历、能力和资源、个案诊断。(2)有条理地呈现出个案问题中现在与过去的.逻辑。

(3)合理地呈现事实与推断之间的逻辑性,使推断有根有据。

3、收集资料技巧:

会谈的运用:通过会谈直接收集资料,包括服务对象自我陈述、对答等方式。

调查表的运用:对于一些涉及隐私或不便于在他人面前表达的资料,采取调查表收集资料比较方便,包括结构式调查表和非结构式调查表。

观察的运用:对于涉及人与人之间互相交流或与个人生活场境紧密关联的资料,最好采用观察的方法,对社会工作者的观察、推断、理解能力要求比较高,包括参与观察和非参与观察。

现有资料的运用:可以利用一些现成的资料,包括文献资料和实物资料。

4、策划方案技巧:

目标设置现实清晰:社会工作者在协助服务对象制定目标时,要做到清晰易懂,做到可观察、可测量、积极正向。

服务对象范围明确:根据问题特点和服务时间等因素明确服务对象范围,做到以服务对象为主、以服务对象身边的重要他人为参与者、以其他重要他人为支持者。

策略有效合理:服务策略即服务介入的基本方法、技巧、步骤、时间安排等,做到服务策略与服务目标一致、服务策略之间要协调。

5、评估技巧:

运用评估类型:区分效果评估和过程评估,并能够将二者结合使用。

运用评估方法:常见的方法有行为评估、问卷评估、心理测量等,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综合利用。

鼓励服务对象积极参与:让服务对象参与评估过程,可以准确反映其改变情况,也可以看到服务者自身的进步和不足,做到与服务对象共商评估事宜、让服务对象主导评估工作。

坦诚与保密:评估是对社会工作者的服务进行考核,服务对象常常碍于面子或担心失去进一步帮助而隐藏自己的真实想法,因此,社会工作者要做到坦诚与保密。

224 评论

无敌美苏苏

社会工作接案基本内容及步骤流程

目前我国社会工作师大多活跃在民政、妇联、慈善机构、社会团体机构、社区服务机构、街道办事处等各个领域,并开始逐步向卫生、教育、社会保障、心理辅导等广大领域扩展那么,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社会工作接案基本内容及步骤流程,欢迎大家参考学习。

接案的工作重点包括:

1、 了解求助对象的求助愿望求助对象现实性的心理反应受以下因素影响:

(1) 他可能不需要立刻接受服务,仅仅是进行咨询和试探;

(2) 是已有失败的求助经历,从其他机构转介过来的

(3) 被迫寻求帮助,例如监禁人员、强制戒毒者、未成年人等。

(4) 认识到自身的问题,自愿前来求助工作者必须对求助者的现实心理反应进行了解和分析,并采取不同的处理方法,对不需要立刻服务的求助者要对其问题进行一个简单的评估,看是否真的不需立刻服务还是有其他的原因;对询问信息者,要尽量为其提供有帮助的信息;对有求助意愿的,应鼓励其成为案主。

2、 促使有需要的求助对象称为服务对象对那些有求助意愿的案主,工作者要给予鼓励,树立其解决问题的信心和对机构和工作者的信心。为此,建立初步的信任关系非常重要,工作者真诚的态度、机构具有的资源是鼓励求助者成为案主的必要条件。

3、 明确服务对象的要求即澄清求助者的期望,求助者将解决问题的希望寄托给机构和工作者,难免会对工作者寄予过大的期望,此时,工作者一定要明确求助者的要求,并向求助者澄清机构的服务范围和要求,并告诉服务对象,问题的解决需要双方共同的努力,而不仅仅是工作者和机构单方面的事。

4、 初步评估问题和需要了解求助者的需要,对其问题进行简单评估,目的是决定机构是否需要对求助者提供服务。为此工作者需要了解以下问题以便作出初步的评估:

(1) 求助者的求助意愿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

(2) 求助者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怎么产生的?求助者期望达到什么目标以及需要什么结果?

(3) 求助者曾经为此寻求过什么帮助和自己做过什么努力?

(4) 机构的资源和工作者的能力能否为求助者提供必要的服务?

(5) 机构对求助者的要求和求助者对工作者和机构的要求是否能够协调?工作者需要将初步评估与求助者一起分享,以便保证结论的准确性。经初步

评估后,认为机构和工作者可以为求助者提供适当的服务,同时求助者也希望与机构建立专业关系,求助者才成为真正的案主。如果机构或者工作者不能为求助者提供他所需的服务,则需要进行转介。转介:即针对一些非机构或者个人所能提供服务的个案,经过必要的程序,转送到其他机构或者个人,是求助者能够得到适当的服务。转介服务发生在两种情况下:一是工作者判断求助者所需解决的问题不属于本机构服务的范围;二是服务机构仅仅为某一个区域的人提供服务,求助者不属于这个区域,例如机构只为芙蓉区的老人提供服务,那么对于天心区的求助老人就要实行转介。

接案的步骤

一、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

接案是社会工作实务过程的第一步,也是整个助人过程的基础和起点。成功的接案是专业助人活动的前提。

接案阶段的主要工作和步骤: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原因和求助过程;初步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决定是否接案;订立初步协议。

一)接案前的准备

主动求助者(自己找来的)

他人转介而来的(别人介绍的)

社工主动接触的(通过外展工作主动接触的)

2)认定服务对象的类型:

自愿性服务对象(自己找来的,动机强,工作好做)

非自愿性服务对象(有抗拒,不好处,难度大不好对付)

3)了解服务对象的求助过程

前来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通常带有不同的问题和不同层次的`需求。

一般来说,大多数服务对象来求助是在尝试自己解决问题不果后所作的最后选择。

4)使“潜在服务对象”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那些尚未使用或接受社会工作资源帮助、但未来可能需要服务资源和协助的服务对象,或者当服务对象并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协助,或者是虽然没有求助但已妨碍他人或其它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工作者的任务是不仅要与“现有服务对象”建立关系,同时还要联系潜在的服务对象,使其了解接受社会工作服务对他们的意义,促使“潜在服务对象”也成为“现有服务对象”。

二)面谈

面谈是接案阶段的第二个主要工作。

1)面谈的目的和面谈的场所的安排

面谈是工作者与服务对象之间一种面对面地讨论问题以确定是否建立专业协助关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有意识、有目标的人际互动。

面谈地点尽量让服务对象感觉自由、舒畅和随意,促进无拘束的沟通与交流。

2)面谈的主要任务

界定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求(他有什么问题);

澄清角色期望和义务(想干什么,社工与服务对象的格子期望);

激励并促进服务对象进入角色(别急,慢慢讲);

促进和诱导服务对象态度和行为的改变(你有没有试过?);

达成初步协议;

决定工作进程。

3)面谈的技巧

主动介绍自己

向服务对象说明协助的目的,主动介绍机构的目标和功能、自己的工作经验和专长,对求助受助的看法等。这些都会有助于消除服务对象的疑虑,使他们顺利进入受助者的角色。

沟通

内容包括:了解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交流双方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社会工作机构的功能、以及社会工作者的角色的看法和期望。

沟通要注意运用同理(同感)表达:指工作员进入并了解案主的内心世界,并将这种了解传达给案主的过程。以简短正确的话语,表达出当事人感觉、情绪;不分析、不评价。如:你会觉得自己……对你来说好像……好像你会觉得……你认为……你觉得-、你感到-、对你来说-、是不是你会觉得-、我听到好像你觉得-”

倾听

倾听包括五个条件:不批评;不判断;尊重;敏锐;以对方为中心。

鼓励支持:指工作员透过适当的话语和身体语言,鼓励案主继续表达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如“嗯”、“好”、“接着说”、“还有呢”、“以后呢”、“别的情况下如何”、“我明白”之类过渡性短语来强化来访者叙述的内容,并鼓励其进一步讲下去。

三)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

1)资料收集的内容和范围

服务对象个人资料。籍贯、年龄、性别、教育程度、职业收入等;

身体状况:对服务对象病史的了解,有无疾病、遗传病及慢性疾病等,现在情况怎样(身体和精神);

服务对象的能力和特点;

服务对象所处的社会环境。

2)资料收集的途径和方法

询问:问服务对象;

咨询:问专业人士;观察:进行家访、座谈会、访问社区;

问卷调查:让服务对象填写问卷。

四)做接案会谈记录

进行接案会谈后社会工作者要将会谈的内容和结果记录下来。记叙性记录是常用的形式,内容大致包括:面谈目的;面谈过程;对面谈总体评估;对以后面谈的建议。

二、接案应注意的事项

决定是否需要紧急介入(基本上都是人命关天或安全性问题);

权衡是否有能力处理问题(不要硬拗);

决定问题的优先次序(尊重案主,先处理简单问题);

保证服务对象所要求的服务符合服务机构的工作范围。

173 评论

相关问答

  • 社会工作者不是单打独斗的

    目前的社区工作者,是没有编制的。社区工作者属于街镇社区工作者服务站聘用的工作人员,不属于公务员编制也不属于事业编制。社区工作者是指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专职从

    么么三姨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社会工作者家暴个人案例

    社区工作者如何处理家暴问题建议:第一,社会工作者判断服务对象被家暴的程度家暴伤害的程度被划分为轻度、中度、重度。接待被家暴的个案时,社会工作者首先应判断其被家暴

    美多多lady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社会工作者个案处理老人

    【案例简介】 2012年12月13日上午,东莞市南城区白马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社工阿峰(化名)在进行社区常规老年人外展服务中,在邀请一位阿婆前来量血压时,遭到阿婆

    且行且珍惜0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4
  • 社会工作者能同时接几个案

    社会工作者多角度介入个案案例分析 个案工作是社会工作三大手法之一,是社会工作者实务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对一个个案的介入中,社工会根据案主的特征以及需求,不会仅仅运

    怀念旧莳光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社会工作者失独老人

    社会工作介入失独家庭分析 失独家庭就是失去独生子女的家庭,他们属于社会弱势群体的一部分。针对这一群体,不同地区制订了相关的政策措施予以应对,为这一群体开展的各种

    刘二蛋蛋蛋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