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323

十年自己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中级应运用的公式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懒洋洋一家

已采纳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表一:高于 但低于 重要性水平的金额0 3万元 0+0。059N3万元 10万元 1780+0。031(N-3万元)10万元 30万元 3970+0。0214(N-10万元)1000万元 3000万元 85500+0。0046(N-1000万元)3000万元 1亿元 1 78000+0。00313(N-3000万元)例如表一: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性水平的金额。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表二: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 百分比(1)<250万元 4%(2)<2500万元 2%(3)<7500万元 (4)<12500万元 1%(5)>12500万元 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表三:项目 资产金额(万元) 重要性水平(%) 重要性金额(万元)甲方案 乙方案现金 700 1 7 2.8应收账款 2100 1 21 25.2存货 4200 1 42 70固定资产 7000 1 70 42总计 14000 1 140 140说明: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性金额定在70万元,现金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管理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性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176 评论

ellegirlme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行对企业会计报表审计过程中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有必要充分运用好审计重要性原则,笔者就此谈点肤浅认识。一。重要性水平合理确定判断的基础“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2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采用固定比率,变动比率等确定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判断基础通常包括资产总额,净资产、营业收入、净利润等。“根据这一规定,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有资产总额等四项,注册会计师应当合理选用。例如,当被审计单位净利润接近于零时,不应将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当被审计单位波动幅度较大时,不应将当年的净利润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而应选择近年的平均利润;当被审计单位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时,不应将资产总额,净资产作为重要性水平的判断基础。重要性水平的计算方法有固定比率,变动比率两种:1。固定比率法。采用固定比率法的计算公式:判断基础×固定比率=重要性金额如资产总额(期末)1000万元×重要性水平1%=10万元,则确认10万元以上(含10万元)为应查的重要性金额,10万元以下即为非重要性金额。固定比率的参考标准:(1)净利润的5%-10%(净利润较小时可用10%,较大时可用5%);(2)资产总额的0。5%-1%;(3)净资产的1%;(4)营业收入的0。5%-1%。对亏损企业或微利企业,选用重要性水平指标时应慎重。对负债事项重要性金额的确认,可通过分配方法;如企业期末负债总额为1200万元,所有者权益总额为400万元,会计报表整体重要性金额确认为:资产总额1600万元×1%=16万元;则负债重要性金额为16万元×1200万元/1600万元=12万元。各项判断基础适用范围,“营业收入”、“净利润”一般适用于流通企业;“资产总额”一般适用于生产企业;“净资产”一般适用于其他行业。2。变动比率法。采用此种方法时,对规模较大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小;对规模较小的企业,允许的错漏报金额相对比例大。如某著名国际会计公司根据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按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中较大的一项N计算)。表一:高于但低于重要性水平的金额03万元0+0。059N3万元10万元1780+0。031(N-3万元)10万元30万元3970+0。0214(N-10万元)1000万元3000万元85500+0。0046(N-1000万元)3000万元1亿元178000+0。00313(N-3000万元)例如表一:某公司当年的营业收入1398。40万元,资产总额2134。80万元,或确定按资产总额2134。80万元计算,经查对表一计算确定重要性水平的金额为8。55万元+[0。0046×(2134。80万元-1000万元)]=13。77万元。为此,以整数14万元确认为重要性水平的金额。又如某些会计师事务所建立的重要性水平的计算原则是根据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两项中较大的一项确定一个变动百分比。表二:资产总额或营业收入总额中较大的一项百分比(1)<250万元4%(2)<2500万元2%(3)<7500万元(4)<12500万元1%(5)>12500万元假如某公司期末资产总额为5800万元,当年营业收入为6000万元,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为90万元(6000万元×1。5%)。二。账户或交易层次重要性水平“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10号——审计重要性”第15条规定:“注册会计师在判定账户可交易的审计程序前,可将会计报表层次的重要性水平分配至各账户或各类交易,也可单独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从这条准则规定可以看出,对于账户或交易层次的重要性水平,既可以采用分配的方法,也可以不采用分配的方法。同时第16条又强调指出,“注册会计师在确定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重要性水平时,应当考虑以下重要因素:(1)各账户或各类交易的性质及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2)各账户或各类交易重要性水平与会计报表层次重要性水平的关系。”1。分配的方法。通常采用资产负债表的分配方法,分配对象一般是资产负债表各账户。如注册会计师判断企业重要性水平金额。期末资产总额14000万元,重要性水平为1%,重要性金额为140万元,即资产账户可容忍的错报和漏报金额140万元。分配见表三。表三:项目资产金额(万元)重要性水平(%)重要性金额(万元)甲方案乙方案现金700172.8应收账款210012125.2存货420014270固定资产700017042总计140001140140说明:表三甲方案按1%比例分配。一般来说,注册会计师要对其进行修正,由于应收账款,存货错漏报收的可能性较大,故重要性水平要高些。乙方案是对甲方案的修正。假定经审核存货的漏报的重要性金额定在70万元,现金和固定资产分别按比例降为2。8万元和42万元,应收账款略提高为25。20万元。对甲方案的修正是由注册会计师根据被审企业的内控管理的现状结合专业判断确定。2。不分配方法。某一项境外会计师事务所规定:各账户或交易的重要性水平为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的1/6-1/3,假设会计报表重要性水平为90万元,确定应收账款的重要性水平为这一金额的1/3,存货为1/5,应付账款为1/5。则各账户重要性水平金额的确定分别为:应收账款30万元(90万元×1/3);存货18万元(90万元×1/5);应付账款18万元(90万元×1/5)。经审计修正,确定重要性水平金额分别为应收账款23万元,存货27万元,应付账款16万元。

169 评论

NightWish431

审计风险模型定义:AR=IR×CR×DR。其中:AR是指财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IR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审计人员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CR是指某项认定发生了重大错报,无论该错报单独考虑还是连同其他错报构成重大错报,而该错报没有被企业的内部控制及时防止、发现和纠正的可能性; DR是指某一认定存在错报,该错报单独或连同其他错报是重大的,但注册会计师未能发现这种错报的可能性。

可接受审计风险是指审计项目完成后,审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准备承担或可以接受的审计风险。可接受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259 评论

qiuchi0808

【导读】说到计算题,相信很多人为之一振,因为真的不简单,并且中级审计师考试中,计算题占分比例很大,都有着绝对的优势,当然考试还有其他题型,分别是选择题、简答题、综合题等,不同类型的考题,有着各自的特点,我们需要针对这些特点,总结出针对此类题型的作答技巧,下面给大家总结了中级审计师计算题特点及做题技巧,一起看看啊。

1、中级审计师计算题特点

计算与分析题主要是测验考生分析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才能,相对来说难度较大,触及的概念、核算公式较多。但由于核算与分析题的分数在一份试卷中所占的份量一般较大有必要予以满足的注重。假如本类题你得分不多,要想通过考试就很困难。所幸的是,在一门课程中,可作为核算与分析题的范围较窄,易于掌握(一般来说,成功的考生能够在考前作出猜测,而且猜测的精确率在60%以上),你能够在考前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

2、中级审计师计算题做题技巧

(1)具体阅览试题

对于核算与分析题,主张你阅览两遍。经验标明,这样做是值得的。一方面,精确理解题意,不致于忙中犯错;另一方面,你还可能从试题中获取解题信息。

(2)问什么答什么

不需要计算与本题要求无关的问题,核算多了,不免犯错。假如因为这样的过错而被扣分岂不很可惜吗?有些考生,把不要求核算的也写在答卷上,认为这样能显现自己的知识,寄希望老师能给高分。而事实上恰恰相反,大多数阅卷老师不喜欢这类“画蛇添足”、“自作多情”的考生。

关于中级审计师计算题特点及做题技巧总结,就给大家介绍到这里了,答好选择题,当然有必要把握一定的常识。但假如再把握一些答题技巧,就将使你如虎添翼。至于零基础如何学习中级审计师,以上的方法同样适用,祝大家考试成功!

111 评论

LuckyXue521

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公式繁多,下面我为你总结了中级会计职称《财务管理》里的公式,欢迎查看。

1、单期资产的收益率=利息(股息)收益率+资本利得收益率

2、方差=∑(随机结果-期望值)2×概率(P26)

3、标准方差=方差的开平方(期望值相同,越大风险大)

4、标准离差率=标准离差/期望值(期望值不同,越大风险大)

5、协方差=相关系数×两个方案投资收益率的标准差

6、β=某项资产收益率与市场组合收益率的相关系数×该项资产收益率标准差÷市场组合收益率标准差(P34)

7、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收益率

8、风险收益率=风险价值系数(b)×标准离差率(V)

9、必要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b×V

=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其中:(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市场风险溢酬,即斜率

P-现值、F-终值、A-年金

10、单利现值P=F/(1+n×i)‖单利终值F=P×(1+n×i)‖二者互为倒数

11、复利现值P=F/(1+i)n =F(P/F,i,n)――求什么就把什么写在前面

12、复利终值F=P(1+i)n=P(F/P,i,n)

13、年金终值F=A(F/A,i,n)――偿债基金的倒数

偿债基金A= F(A/F,i,n)

14、年金现值P=A(P/A,i,n)――资本回收额的倒数

资本回收额A= P(A/P,i,n)

15、即付年金终值F=A〔(F/A,i,n+1)-1〕――年金终值期数+1系数-1

16、即付年金现值P=A〔(P/A,i,n-1)+1〕――年金现值期数-1系数+

17、递延年金终值F= A(F/A,i,n)――n表示A的个数

18、递延年金现值P=A(P/A,i,n)×(P/F,i,m)先后面的年金现再前面的复利现

19、永续年金P=A/i

20、内插法瑁老师口诀:反向变动的情况比较多

同向变动:i=最小比+(中-小)/(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反向变动:i=最小比+(大-中)/(大-小)(最大比-最小比)

21、实际利率=(1+名义/次数)次数-1

股票计算:

22、本期收益率=年现金股利/本期股票价格

23、不超过一年持有期收益率=(买卖价差+持有期分得现金股利)/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

24、超过一年=各年复利现值相加(运用内插法)

25、固定模型股票价值=股息/报酬率――永续年金

26、股利固定增长价值=第一年股利/(报酬率-增长率)

债券计算:

27、债券估价=每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28、到期一次还本=面值单利本利和的复利现值

29、零利率=面值的复利现值

30、本期收益率=年利息/买入价

31、不超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期间利息收入+买卖价差)/买入价

持有期年均收益率=持有期收益率/持有年限(按360天/年)

32、超过一年到期一次还本付息=√(到期额或卖出价/买入价)(开持有期次方)

33、超过一年每年末付息=持有期年利息的年金现值+面值的复利现值

与债券估价公式一样,这里求的是i,用内插法

34、固定资产原值=固定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5、建设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

36、原始投资=建设投资+流动资产投资

37、项目总投资=原始投资+资本化利息

项目总投资=固定资产投资+无形资产投资+其他+流动资产投资+资本化利息

38、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该年流动资产需用数-该年流动负债需用数

39、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截至上年的流动资金投资额=本年流动资金需用数-上年流动

资金需用数

40、经营成本=外购原材料+工资福利+修理费+其他费用=不包括财务费用的总成本费用-折旧-无形和开办摊销

单纯固定资产投资计算:

41、运营期税前净现金流量=新增的息税前利润+新增的折旧+回收残值

58、基金单位净值=基金净资产价值总额/基金单位总份数

59、基金认购价(卖出价)=基金单位净值+首次认购费

60、基金赎回价(买入价)=基金单位净值+基金赎回费

61、基金收益率=(年末持有份数×年末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初持有分数×年初净值)――(年末-年初)/年初

62、认股权证价值=(股票市价-认购价格)×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3、附权认股权价值=(附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1+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4、除权认股权价值=(除权股票市价-新股认购价)/每份认股权证可认购股数

65、转换比率=债券面值/转换价格=股票数/可转换债券数

66、转换价格=债券面值/转换比率

现金管理:

67、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有价证券利率(或报酬率)

68、最佳现金持有量Q=√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

69、最低现金管理相关成本TC=√2×需要量×固定转换成本×利率(开平方),持有利率在下,相关利率在上

70、转换成本=需要量/Q×每次转换成本

71、持有机会成本=Q/2×利率

72、有价证券交易次数=需要量/Q

73、有价证券交易间隔期=360/次数

74、分散收帐收益净额=(分散前应收投资-分散后应收投资)×综合资金成本率-增加费用――小于0不宜采用

应收账款管理:

75、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年赊销额/360×平均收帐天数

76、维持赊销所需资金=应收平均余额×变动成本/销售收入

77、应收机会成本=维持赊销所需资金×资金成本率

存货管理:

78、经济进货批量Q=√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79、经济进货相关总成本T=√2×年度进货量×进货费用×单位储存成本(开平方)

80、平均占用资金W=进货单价×Q/2

81、最佳进货批次N=进货量/Q

82、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3、试行数量折扣时,存货相关总成本=进货成本+进货费用+储存成本

84、允许缺货的经济进货批量

=√2×(存货需要量×进货费用/储存成本)×〔(储存+缺货)/缺货成本〕(开平方)

85、平均缺货量=允许缺货进货批量×〔(储存/(储存+缺货)

允许缺货:经济量Q×缺货在下;平均量储存在上

86、再订货点=每天消耗原始材料数量(原始材料使用率)×在途时间

87、订货提前期=预期交货期内原材料使用量/原材料使用率)

88、保险储备量=1/2×(最大耗用×最长提前期-正常量×正常提前期)

89、保险储备下的再订货点=再订货点+保险储备量

90、对外筹资需要量=〔(随收入变动的资产-随收入变动的负债)/本期收入〕×收入增加值-自留资金

91、资金习性函数y=a+bx

92、高低点法:

b=(最高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低收入对应资金占用)/(最高收入-最低收入)93、回归直线法:结合P179页例题中的表格和数字来记忆

a=(∑x2∑y-∑x∑xy)/[n∑x2-(∑x)2]

b=(n∑xy-∑x2∑y)/[n∑x2-(∑x)2]――注意,a、b的分子一样

=(∑y-na)/∑x

普通股筹资:

94、规定股利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

95、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1-筹资费率)〕+增长率

96、资本资产定价模型K=无风险收益率+β(组合收益率+无风险收益率)

97、无风险+风险溢价法K=无风险收益率+风险溢价

留存收益筹资:无筹资费率

98、股利固定筹资成本=每年股利/筹资金额

99、固定增长率筹资成本=(第一年股利/筹资金额)+增长率

负债筹资:有低税效应

100、长期借款筹资成本=年利息(1-所得税率)/筹资总额(1-筹资费率)

101、融资租赁:后付租金用年资本回收额公式,先付租金用即付年金现值公式

116、成本的弹性预算=固定成本预算+Σ(单位变动成本预算×预计业务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一销售预算的编制公式:

117、预计销售收入=预计单价×预计销售量

118、预计销项税额=预计销售总额×增值税税率

119、含税销售收入=117预计销售收入+118预计销项税额

120、第一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比率+该期回收以前的应收账款

121、某期经营现金收入=该期含税销售收入×收现率+前期剩余应收

121、预算期末应收账款余额=期初应收余额+含税销售收入合计-经营期现金收入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二生产预算的编制公式:

122、预计生产量=预计销售量+预计期末存货-预计期初存货

日常业务预算之三直接材料预算的编制公式:

123、某产品耗用某直接材料需用量=某产品耗用该材料的消耗定额(已知)×预计产量

124、某材料直接采购量=123预计需用量+期末库存-期初库存

125、某材料采购成本=该材料单价×124预计采购量

126、预计采购金额=125采购成本+进项税额

127、采购现金支出=某期预计采购金额×付现率+前期剩余应付

128、预算期末应付账款余额=期初应付余额+预计采购金额合计-预计采购支出合计

日常业务预算之四应交税金及附加预算的编制公式:

129、应交税金及附加=130营业税金及附加+增值税

130、营业税金及附加=营业税+消费税+资源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

注:城建税+教育费附加=(营业税+消费税+增值税)×税率

日常业务预算之五直接人工预算的编制公式:

131、某产品直接人工工时=单位产品工时定额(已知)×产量

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单位工时工资率(已知)×131该产品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计提标准(已知)

134、某产品直接人工成本=132某产品耗用直接工资+133某产品其他直接费用

135、直接人工成本现金支出=直接工资总额+其他直接费用总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六制造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制造费用预算总额(已知)/ Σ直接人工工时总数

137、变动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131直接人工工时

138、固定性制造费用现金支出=固定性制造费用-年折旧费

139、制造费用现金支出=137变动性制造费用+138固定性制造费用

日常业务预算之七产品成本预算的编制公式:

140、单位生产成本=141单位直接材料成本+142单位直接人工成本+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

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平均采购单价×平均单位耗用材料数量

142、单位产品直接人工成本=平均单位工时直接人工成本×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3、单位变动性制造费用制造费用=136变动性制造费用预算分配率×平均产品工时定额

144、直接材料成本=全部直接材料成本+耗用直接人工成本+耗用变动性制造费用

145、耗用某直接材料成本=141单位耗用直接材料成本×产量

146、产品生产成本=本期发生生产成本+在产品期初余额-在产品期末余额

147、产品销售成本=146产品生产成本+产成品期初余额-产成品期末余额

日常业务预算之九销售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8、变动性销售费用现金支出=单位变动性销售费用分配额×预计销售量

日常业务预算之十管理费用预算的编制公式:

149、管理费用现金支出=管理费用-年折旧-年摊销

现金预算公式:

150、可运用现金=期初现金余额+121经营现金收入

151、经营现金支出=144直接材料+135直接人工+139制造费用+148销售费用+149管理费用+129税金及附加+预交所得税+预分股利

152、现金支出合计=151经营现金支出+资本性现金支出

2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审计师中级重点公式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会计报表的审计中应当运用重要性原则,合理确定重要性水平。其目的:一是考虑审计风险;二是考虑审计成本;三是为了提高审计效率。为了使注册会计师在执

    似曾相识SaMa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初级审计师常用计算公式

    确定样本量方法有以下两种:一、根据允许的抽样误差的范围确定样本量在excel里设置α、p和△的值;计算累积机率值;选择“NORMINV”函数;计算Z值,计算样本

    feiyeping001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级审计师必考公式

    根据绝大部分考生反映来看,中级审计师考试不算太难,中级审计师考试难度不大,每年通过的人数也比较多。 中级审计师考试采用和初级审计师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

    maggie1305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级审计师公式

    中级会计职称证书拿到手后可以从事哪些职位?在会计从业的道路上,付出和收益是成正比的,想要赚钱,当然证书的中级会计师VS中级审计师 哪个好考?最近有考生咨询小编,

    再遇见67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中级审计师计算公式

    中级审计师各章节分值如下: 1、2019年中级审计师考试《审计专业相关知识》主要章节: 第二部分第三章 投资决策管理;第三部分第二章流动资产;第三章非流动资产;

    dreamy8594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