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54

痴货哟i
首页 > 审计师 > 审计师的期望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左左颜色

已采纳

论现代审计总目标审计具体目标是审计总目标的进一步具体化,它包括一般审计目标和项目审计目标。一般审计目标是进行所有项目审计均必须达到的目标,项目审计目标则是按每个项目分别确定的目标。在审计实务中,一般审计目标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总体合理性。它是指注册会计师须先根据他所掌握的有关被审计单位的全部信息,评价某账户余额的合理性。总体合理性测试的目的,在于帮助注册会计师评价账户余额中是否有重要错报。2.真实性。即不夸张。由存在与发生的认定推论得出。3.完整性。即不遗漏。由完整性的认定推论得出。4.所有权。即所列金额确为被审计单位所拥有。由权力和义务的认定推论得出。5.估价。所列金额均经正确估价和计量。由估价或分摊的认定推论得出。6.截止,即接近资产负债表日的交易已记入恰当的期间。截止测试的目标是确定交易是否记入恰当的期间;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7.机械准确性。该目标所关心的是有关账表资料、数字、计算、加总及勾稽关系的正确性;由估价或分摊认定推论得出。8.披露。恰当地反映了账户余额和相应的披露要求。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9.分类,即所列金额分类恰当,其目标在于确定每个项目和每个账户记录是否在财务报表中恰当列示。由表达与披露的认定推论得出。基于企业社会责任对审计目标的思考随着企业社会责任理论的发展与完善,社会责任的范畴也越来越广,不仅包括维护雇员利益、消费者利益、债权人利益、中小投资者利益和当地社区利益,还包括保护环境、维护社会弱势群体利益以及整个社会公共利益等内容。那么,企业社会责任范畴的扩大对审计目标是否有影响,审计目标和内容又有哪些新的变化呢?一、基于企业社会责任观的审计目标的内涵目前,理论界关于审计目标的研究较多,实务中各国对审计目标的表述不尽相同。美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公布的第一号《审计准则说明书》将财务报告审计的总体目标表述如下:独立审计师对财务报告实施一般检查的目标是对财务报告的编制是否符合公认会计原则,是否公允地反映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状况表达意见。国际审计准则规定,财务报告审计的目的在于审计人员对财务报告编制中所确认的会计政策结构表示意见。石爱中和胡继荣教授在《审计研究》中指出:所谓审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审计机构和审计人员实施审计行为所期望达到的理想境地或获得的最终结果。笔者认为,审计目标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通过审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根本目的,它是随审计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审计目标的确定,除受审计对象的制约确立审计总目标应注意的三个方面审计总目标的确立,主要受审计对象的制约,同时也和审计的本质属性与职能及委托人的具体要求密切相关。审计对象是指审计的主体,通常概括为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审计对象是一个历史范畴,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而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到审计总目标的确立。另外,独立审计所处的谈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国家审计总目标是国家审计机关在一定历史环境下履行审计监督职责,开展审计活动所要达到的境地或最终结果。它是国家审计目的在不同历史阶段的具体化。本文试就现阶段我国国家审计总目标的定位作粗浅探讨。根据《审计法》规定,我国国家审计的总目标是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性、合法性和效益性。真实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确实存在,有关资料记录是否客观、全面、准确;合法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有关资料编报是否符合财务通则、会计准则及有关制度规定;效益性着重解决财政财务收支活动是否经济合理,富有成效。从长远看,真实性、合法性、效益性都是审计工作应达到的目标,但在现阶段审计实践中,要同时达到这三类审计总目标是不现实的。一是审计人员的素质制约着审计总目标的全面实现。由于长期受计划经济体制影响,审计队伍中还存在着陈旧的思想观念,认为审计就是查账,处理就是收缴,既不善于从宏观角度研究问题处理问题,也很难胜任综合分析,同时新旧经济体制转换致使审计的内涵和外延发生变化使得一些审计人员对一些审计基本理论产生模糊认识,导致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新知识经济环境下我国审计总目标的合理性定位。

139 评论

冷火秋烟

风险导向审计即指注册会计师以审计风险模型为基础进行的审计,是审计专用术语。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 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 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 舞弊风险。

①审计目标是证实财务报表的公允性,同时考虑审计风险,将审计风险降低至可接受水平。 ②以评价审计风险为导向性目标并指导审计的全过程。审计风险模式不等于风险导向审计,只有在其运用于审计全过程时,才是风险导向审计。 ③审计测试包括:了解内部控制结构、控制测试、交易业务的实质性测试、分析性程式、余额详细测试。 ④在该模式下,对内部控制的研究范围有所扩充套件,由系统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二分法(内部会计控制和内部管理控制),扩充套件到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的三分法(控制环境。会计系统和控制程式),然后又扩充套件到五分法(控制环境、管理部门的风险评价、会计资讯与传递系统、控制行为和监督)。由于内容的扩充套件,内部控制制度在风险导向审计模式下演变为内部控制结构。

其实从原则上来说风险导向审计也是事后发现问题的。因为风险导向审计的第一步就是风险评估,之后才是风险应对,也就是说先要评估被审计单位由于错报和舞弊导致的重大错报风险,就是先要评估已经发生但是CPA还没有发现的风险的。 其实事前发现问题应该考虑的是内部控制,其中尤其是预防性控制更为有效,如设定必要的职权分离,授权等。

风险导向审计的基本原理是指: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由于审计风险受到企业固有风险因素的影响,如管理人员的品行和能力、行业所处环境、业务性质、容易产生错报的会计报表专案、容易遭受损失或被挪用的资产等导致的风险,又受到内部控制风险因素的影响,即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内部控制未能防止、发现或纠正的风险,此外,还受到注册会计师实施审计程式未能发现账户余额或各类交易存在错报风险的影响,职业界很快开发出了审计风险模型,即: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 审计风险模型的出现,从理论上解决了注册会计师以制度为基础采用抽样审计的随意性,又解决了审计资源的分配问题,要求注册会计师将审计资源分配到最容易导致会计报表出现重大错报的领域。

1.审计期望差距的存在是风险导向审计产生的社会因素。审计期望差距(expectation gap)即社会公众对审计应起的作用的理解与审计人员行为结果及审计执业界对审计业绩的看法之间存在差异。审计自产生至今,始终无法完全满足社会需求。这种双方在目标一致性上所存在的差距使审计人员常常“卷入不愉快的责任诉讼纠纷之中”(.Benston)。因此,审计界积极探索解决审计期望差距的途径,导致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2. 会计 师事务所的 经济 压力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经济因素。制度基础审计的明显不足在于不当分配审计资源,造成低风险审计专案审计过量而高风险审计领域审计不足,难以保证审计的效率和效果。而风险导向审计则提供了一种既能保持审计效果又能提高审计效率的全新思路。于是,基于成本效益的推动,“一个使得审计人员计划并有效成功执行的审计概念”(斯迪威(Manin C.Stilwell)和艾利奥特(Robert K.Elliott)描述风险导向审计模型)便应时而生。 3.制度基础审计的内在缺陷及 现代 科学 的发展是风险基础审计产生的技术因素。“制度基础审计最大的缺陷是对管理层舞弊进行审计没有效率,因为管理层舞弊往往凌驾于内部控制之上。”“银广夏事件”就是一起典型的管理层舞弊事件。与此同时,控制论、 计算 机审计技术、现代统计理论等为审计风险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和保障。 4.审计职业界的不懈追求也促进了风险基础审计的产生。

一般来说,一定的风险率也决定着效益率,也就是说新的事物走向市场,可能面对的是大家的不认可,因为对于某些东西都要有一个熟悉的过程和转变,所以投资毕竟会是一个风险,风险的大小也决定着成功的大小,同样决定着财富的多少。

风险导向审计以战略观和系统观思想指导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整个审计流程,其核心思想可以概括为:审计风险主要来源于企业财务报告的重大错报风险,而错报风险主要来源于整个企业的经营风险和舞弊风险。 风险基础审计是一种有别于账项基础审计和制度基础审计的审计模式。它以量化的风险水平为重点,在确定的风险水平基础上,决定实质性测试的程度和范围。

就是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先了解所审物件的内外部环境,判断其可能发生重大错误、重大舞弊的地方,这些地方如果不能被审计出来,就会对审计结果产生风险,所以审计时就要以这些地方为重点审计的目标,也就据此设计审计流程.

一、民营企业的发展推动内部审计产生与发展二、民营企业内部审计存在的困难及问题三、完善发展民营企业内部审计的对策

企业风险审计是指企业内部审计机构采用一种系统化、规范化的方法来进行以测试风险管理资讯系统、各业务回圈以及相关部门的风险识别、分析、评价、管理及处理等为基础的一系列稽核活动。对机构的风险管理、控制及监督过程进行评价进而提高他们的效率,帮助机构实现目标。风险审计是一种职业工作,它是企业内部审计师通过测试风险管理的有关方面,对风险程度及管理情况做出鉴别、评价,以实现企业运营目标。风险审计肩负著为战略决策及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资讯保证的重任,所以要求审计人按照审计准则、职业道德进行执业,注意控制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88 评论

若伦丫头

规避或减少审计失败的措施: 根据风险不对称原理,一个有效的市场必须实行某种“歧视政策”,将审计师的聘用与个人财富及声誉挂钩,这对一些人来说,回报率和风险会偏离正常的线性正比关系。例如,一笔业务做成功的概率是p,报酬是a,惩罚是b。一个缺乏资金和良好声誉的审计师的期望收益=ap+(1-p)×0=ap;但一个具有雄厚资金且拥有良好声誉的审计师的期望收益=ap-(1-p)×b。前者显然大于后者,因为前者根本不用担心罚款,他付不起,同时也不会因为声誉下降而受损。而没有了这些后顾之忧,他承担风险作出败德行为的可能性就会大大增加。所以,这种歧视性的政策看起来虽然不合理,但对审计师市场的长期健康发展却是有利的。另外,在上面的分析中,我们假定审计师的审计失败会通过其声誉的降低而导致其部分损失,那么,在实际中这种声誉机制也应该落到实处。必须使审计师认识到,一次审计失败就将导致其声誉剧减。对此,行业管理部门每年公布审计失败案例,将有关审计师予以曝光就是一个良好的办法。因此,在减少或规避审计失败的问题上,加强行业监管是极为重要的。 在西方国家,投保充分的责任险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极为重要的保护措施。中国《注册会计师法》也规定了会计师事务所应当按规定建立职业风险基金,办理职业保险,但我国的保险公司现在尚未在全国提供责任险的业务。

114 评论

相关问答

  • 外界对审计师的期望

    审计学专业就业前景 审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非常的广泛,对于现今社会的大学生而言,就业前景和其他专业相比已经很好了。审计学专业的就业前景在所有专业中排行第156位,

    o晴天娃娃o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0
  • 对审计师的期望是什么样的

    作为审计专家的中大教授李学柔是这样评判这份职业的前景的:“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对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张力则更直白地说:“现代大企

    哆哆的卷妈妈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对审计师的期望怎么写简短

    作为审计专家的中大教授李学柔是这样评判这份职业的前景的:“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对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张力则更直白地说:“现代大企

    wangeunic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对审计师的期望怎么写简单

    首先,既然是被起诉了,肯定是人家认为,审计师该发现的问题没发现。这时候,从逻辑上说,审计师可以做如下申辩:一是贬低自己,说自己智障,所以没发现问题。这就好象很多

    Chowhound壹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对审计师的期望和要求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作为审计专家的中大教授李学柔是这样评判这份职业的前景的:“现代企业中的内部审计部门绝对是高级管理人才的摇篮。”而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

    明月丶夜灬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