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12

cestlavie88
首页 > 审计师 > 2018年福建审计师取证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美食侦探01

已采纳

(1)检查。检查或审查,是审计人员经常采用的取得审计证据的方式,检查的主要内容是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凭证、会计账簿、会计报表等书面文件资料;对资产实物的检查,则属监盘的内容。检查主要包括审调和复核。审计人员在审阅会计记录和其他书面文件时主要审查是否真实和合法:①审阅原始凭证,应注意有无涂改和伪造现象;记载的业务内容是否合理合法;是否有业务负责人、经手人等签字。②审阅会计记录时,应注意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如被审计单位据以入账的原始凭证是否完备;会计分录编制和账户运用是否恰当;账簿记录内容与原始凭证反映是否一致;货币资金收支有无不正常现象;成本计算是否符合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等等。③审阅会计报表时,应注意会计报表的编制是否符合《企业会计准则》及其他国家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的规定;会计报表的附注是否对应予揭示的重大问题做了充分的披露。(2)监盘。监盘是指审计人员现场监督被审计单位各种实物资产及现金、有价证券等的盘点,并进行适当的抽查。同时,在监盘时,审计人员还应对实物资产的质量及所有权予以关注。在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只是对被审计单位盘点工作进行监督,对于贵重物资,才进行抽查复点。采取监督盘点法的目的是为了确定被审计单位实物形态的资产是否真实存在,是否与账面反映一致,有无短缺、毁损及贪污、盗窃等问题存在。实物盘点工作只能证实实物的存在性,而不能证实其所有权和质量问题,因此,审计人员一般还要另行审计,以证实其所有权和质量问题。(3)观察。观察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经营场所、实物资产和有关业务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执行情况所进行的实地察看。观察有利于审计人员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获取审计单位的经营环境、资产状况、业务运转情况及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第一手资料,为形成独立、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提供依据。(4)查询与函证。查询是审计人员对有关人员进行的书面或口头询问;函证则是指审计人员为了印证被审计单位会计记录事项而向第三者发函询证。查询所取得的证据,其可信性比较差,一般不能作为基本证据。函证所取得的证据,其可靠性虽然较高,但回收率较低。(5)计算。计算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原始凭证及会计记录中的数据的验算或另行计算。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时,往往要对被审计单位的凭证、账簿和报表中的数字进行计算,以验证其是否正确。审计人员的计算可根据需要进行,不一定按照被审计单位原来的计算顺序进行;计算过程中,不仅要注意计算结果是否正确,还要注意过账、转账等方面的差错。计算还包括对会计资料中有关项目的加总或其他运算。其中加总既包括横向数字的加总,又包括纵向数字的加总。在报表审计中,要充分注意利用加总技术来获取必要的审计证据。(6)分析性复核。分析性复核是审计人员对被审计单位的重要比率或趋势进行的分析,包括调查异常变动以及这些重要比率或趋势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对于异常变动项目,审计人员应重新考虑其所采用的审计方法是否合适;必要时,应追加适当的审计程序,以获取相应的审计证据。在整个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都将运用分析性复核方法:①在计划阶段,审计人员要对审计单位提供的各种资料进行分析性复核,借以了解被审计单位业务经营情况,潜在风险存在的领域,规划审计工作所需的时间、人员、测试的范围和重点等。②在实施阶段,审计人员通过分析性复核,收集一定的审计证据,或借以发现尚需进一步检查的事项。③在审计完成阶段,审计人员对会计或有关方面信息进行全面的分析性复核,借以评价局部的审计结论和准备形成完整的审计意见。特别要重点分析在计划和实施阶段所确认的异常事项是否已收集到充分而适当的审计证据;报表中是否还存在重要的未确认的异常事项。常用的分析性复核方法有比较分析法、比率分析法和趋势分析法等。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第三十七条审计机关进行审计时,有权就审计事项的有关问题向有关单位和个人进行调查,并取得有关证明材料。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支持、协助审计机关工作,如实向审计机关反映情况,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审计机关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被审计单位在金融机构的账户。审计机关有证据证明被审计单位违反国家规定将公款转入其他单位、个人在金融机构账户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主要负责人批准,有权查询有关单位、个人在金融机构与审计事项相关的存款。

125 评论

vicki瑶瑶

法律分析: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审计取证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它是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是审计认定事实,做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

第八十二条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

第八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134 评论

小妖精87623

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判断,审计取证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围绕审计目标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它是整个审计实施过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形成审计结论的基础,是审计认定事实,做出定性和处理处罚的依据。从某种意义上说,审计工作就是围绕审计取证来开展的,通过收集、整理、分析、评价审计证据,从而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没有充分有效的审计证据作为支持,审计披露的事实和做出的审计结论就会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就会酿成审计风险。特别是在当前审计公告制度逐步推行的情况下,审计风险更加放大。因此,加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依法取证工作,提高审计取证的风险意识,是提升审计质量,应对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制度逐步推行的情况下,审计风险更加放大。因此,加强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的依法取证工作,提高审计取证的风险意识,是提升审计质量,应对审计风险的必然要求。方法选择每当审计人员开始审计取证时,总是面临着必要的抉择,即怎样取证和取哪些证的问题。审计取证方法多种多样,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特定的目的和适用范围。因此,在开展审计工作,选用审计方法时,必须针对审计项目的特点综合考虑、灵活运用。(一) 要与特定的审计目的相适应。审计取证服从于审计目标,服务于审计目的,采用什么样的取证方法,必须与特定的审计目的相适应。比如,财经法纪审计是以审查核实有关部门交办,或群众检举揭发的严重违法行为而进行的专案审计,它的审计取证方法一般可采用查询法、比较分析法。即审计人员可以根据已经掌握的专案材料,进行调查了解,征询意见,书面查询、函证,再通过比较分析后取得真实可靠的审计证据。又如,财务收支审计是查明被审单位财务收支活动的合法性、合规性以及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和正确性,审计的范围比较广,审计针对性较差。因此,对审计中发现的重大问题要采用详查法,而对一般问题采用抽查法,即采用重点和一般区别对待的方法,这与会计核算重要性的原则是相通的。(二)要与被审单位的具体情况相适应。审计取证方法的选用要从实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适应被审单位的具体条件和实际需要,否则,往往会费时费力,事倍功半,甚至影响审计结果。如果通过测试,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比较健全,落实比较到位,经营管理比较完善,一般采用抽查法。相反如果被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不完善或流于形式、贯彻不力,则必须采用全部审计和详查法。同时,对于单位较大,业务较多,会计核算分散的被审单位,一般通过抽样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业务进行抽查审计,而对于单位较小、业务较少的单位则采取直接的全面审计。(三) 要与审计主体的性质、任务相适应。审计的主体可分为内部审计和外部审计,即内部审计机构、国家审计机关和社会审计组织。它们的性质决定了审计工作的主要任务和目标,它们所采用的审计取证方法就有所不同。例如外部审计一般承担事后审计的任务,主要采用审阅、查询、核对和盘点法,而内部审计一般担负着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的多种任务,它所采用的取证方法也复杂多样,除采用以上方法以外,对事前、事中还采用比较法和分析法等。又如抽样审计是一种普遍采用的取证方法,审计主体不同,所选择的抽样方法也有区别,内部审计人员一般比较熟悉业务,对被审单位的情况比较了解,内部审计一般采用判断抽样的取证方法。而外部审计为尽量减少审计风险,要采用统计抽样的方法。另外,管理审计和绩效审计是内部审计的特殊任务,它包括的范围非常广泛,几乎涉及经营管理的所有方面,因此传统的财务收支审计方法已经远远不能满足要求,需要引入企业管理的方法,如组织结构分析法、现金流量分析法、资本结构分析法和资产估价法等。并且管理审计的方法还要随着经营方式转变不断推出新的技术方法。(四)要与审计方式和审计工作的地点相适应。审计按照审计工作的方式或地点分为报送审计和就地审计。报送审计是被审单位将审计资料报送给审计机关进行的审计,审计工作的地点在审计机关所在地。就地审计则是由审计机关派出审计组或审计人员到被审单位进行的现场审计,审计工作的地点在被审单位。由于审计工作地点的不同,所采用的审计取证方法也不同。例如,查询法在就地审计的情况下可以采用面询法,即审计人员可以与有关责任人员进行面对面的交谈,就有关审计事项进行讨论,说明和澄清有关问题。而报送审计只能采用通信询问或函询法。又如,就地审计可以对现金、实物采用盘点法,即在被审单位进行实地盘点,核对、证实其数量和质量及使用情况,而对于报送审计就没有条件采用这种取证方法,因此审计取证必须充分考虑不同地点的影响。审计取证应该依照不同的时间、地点和条件,选择采用最适宜审计项目特点的方法。要充分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观点和方法,从普遍联系和运动发展的角度认识审计问题,不断改革和完善审计技术方法,以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审计准则》第八十二条 审计证据是指审计人员获取的能够为审计结论提供合理基础的全部事实,包括审计人员调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相关情况和对确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审查所获取的证据。第八十三条 审计人员应当依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获取审计证据。

193 评论

相关问答

  • 福建2018年中级审计师

    中级审计师考试难度不大,每年通过的人数也比较多。根据绝大部分考生反映来看,中级审计师考试采用和初级审计师同一套考试大纲。根据对初、中级审计人员知识水平和业务能力

    cathyzhou214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2018福建中级审计师

    568人。福建省,简称“闽”,省会福州。位于中国东南沿海,陆域界于北纬23°33′至28°20′、东经115°50′至120°40′之间。中级审计师福建有568

    nanaxuanku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福建省审计师证书领取

    2022年度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成绩于2022年12月22日公布。 一、成绩管理方法 1、初、中级审计师考试科目均为审计专业相关知识和审计理论与实务两个科目,从

    我是新悦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2015年福建审计师领证

    初级审计师如果是取得大学专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5年;取得大学本科学历,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4年;取得双学士学位或研究生班毕业,从事审计、财经工作满2年;

    撒野撒野王子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福建省审计师领取

    审计专业毕业不会发审计证,需要参加相关考试,通过了才可以拿到审计证。 审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实行全国统一考试制度,分为初级、中级、高级三个等级,每个级别分别设置两

    和平海棠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