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92

2007sunart
首页 > 审计师 > 共享审计师与审计风险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越来越有感觉

已采纳

审计风险是审计与风险两个概念的组合。审计风险概念是风险的属概念,具有风险的基本特征。 (一)未能察觉出重大错误的风险:最狭义的审计风险错误地估计和判断了审计事项,乃至发表了与事实相悖的审计报告,使重大错误或舞弊行为未能揭示出来,而受到有关关系人指控并遭受某种损失的可能性。对审计活动结果的可能性进行考察时,其结果不仅存在把错误判断为正确的情况,还存在把正确判断为错误的情况。(二)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意见的风险:狭义的审计风险包括财务报表没有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已公允揭示的风险,和财务报表总体上已公允揭示而审计人员却认为未公允揭示的风险。由于审计人员的意见或结论是建立在一种职业审查和专业判断上,因而总存在着偏离客观事实,甚至与客观事实完全相反的可能性,也就是说审计结论在一定程度具有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有时给利用审计服务的各方带来损失,导致审计人员需要对后果承担责任,这种可能性就构成了审计风险。(三)审计职业风险:广义的审计风险风险是损失的可能性,审计风险可以理解为审计主体损失的可能性。风险的几个方面都与财务报表审计有关。主要有狭义的审计风险和营业风险。营业风险是指,虽然为某一客户提供的审计报告正确无误,但审计人员(或承担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却由于一种客户关系而受到伤害的风险。

260 评论

michelle850322

(一)审计风险产生的主观原因。

1. 审计人员的素质达不到要求。审计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业务素质,否则该审的问题“审”不出来,审出的问题“说”不明白、“写”不清晰。

2. 审计技术方法落后。虽然计算机审计、联网审计、大数据审计方法在不断探索使用,但目前审计的方法和手段仍是以传统的手工查账方法为主,特别是基层审计机关更是如此。

3. 审计人员未保持应有的独立性。审计的灵魂是“独立性”,若审计人员踏入“灰色地带”,就难以保证审计结果的公正。

4. 依法审计的意识淡薄。有法不依,随心所欲,也势必会带来审计风险。

(二)审计风险产生的客观原因。

1. 审计对象的复杂性。审计对象的业务越来越广泛,审计人员因知识结构、政策掌握具有局限性等原因,难以全面反映和评价审计对象,从而增加审计风险。

2. 社会对审计意见的依赖性。审计机关在保障财政资金安全方面起到了“卫士”的作用,但是因审计力量有限,审计工作不可能面面俱到全程把关,一旦政府部门某一方面出现了问题,审计部门就会受到社会的质疑。

3. 审计对象本身的内控制度不完善,也会加大审计风险。

(一)提高审计人员的素质,对每一个审计案件都要做到审得出来、说得明白、写得清晰。

1. 要重视审计专业知识的更新与提高。审计人员要加强对审计技术与方法的学习,审计组成员间必须建立起和谐关系,审计组成员切不可“单打独斗”、“各自为战”,要做到技术与方法互相交流,问题要互相探讨,发现线索要互相提醒,资料要互相共享。

2. 要加强“说功和写功”的练习与应用。审计内容、审计目标、审计事实、审计定性依据、处理结果要能够说得明白,不仅是向领导汇报工作时要把情况说明白,对被审计单位或者进行调查取证时,更要把审计内容、审计目标或者意图说明白,以建立起和谐的审计关系,营造良好的审计执法环境。审计报告撰写要清晰,针对审计发现问题要提出有针对性、可操作的审计意见和建议,以满足不同层面的需求,促进审计成果转化。

(二)坚持依法审计,保持审计应有的独立性。

1. 要树立强烈的程序意识。审计程序是法定的.,不能主观臆断,简单从事。既要充分利用审计线索,又要不放掉任何蛛丝马迹,对发现的一切线索都要做到纵向审计到底,横向审计到边,把问题查深查透。

2. 要培养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要排除一切干扰,依法独立地行使审计监督权,客观公正、实事求是还事物的本来面目。

(三)实施审前“精细化”管理,以提高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1. 要扎实开展审前调查了解。从多种渠道获取被审计单位的相关信息,找出其管理薄弱环节,全面综合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扫除审计盲点,为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写奠定基础。

2. 要严谨制定方案。所有审计项目实施审计之前必须按照审计规范编制详细的实施方案,群策群力对实施方案进行审核确定,做到集思广益、层层把关、层层修改、步步提升,形成最优化、最细化方案,以提升审计质量,降低审计风险。

3. 要建立完善的承诺制度。严格落实审计纪律、廉洁从审承诺制度,要求所有审计项目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前进行审计纪律、廉政承诺,即被审计单位向审计机关承诺、审计组向派出审计组的审计机关承诺等。保证依法审计,廉洁从审。

(四)加强内审队伍建设。内部审计工作专业性强、要求高,各单位要选用政治素质好、熟悉审计业务、思想作风过硬的人员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审计机关要加大内审人员的政策理论和业务技能培训,使其掌握必要的政策理论、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不断提高内部审计人员的理论水平、业务技能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效履行对本级及下属单位资金运行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监督检查,最大限度地发挥资金使用效益,确保内审工作的质量,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水平。

313 评论

阿雯雯777

目录声明:词条人人可编辑,创建、修改和认证均免费详情审计道德风险审计道德风险是指审计工作人员故意违反工作程序和审计纪律,给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和后果的行为,是审计风险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中文名审计道德风险性质审计风险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特点给审计工作造成不良影响含义审计工作人员故意违反工作程序审计道德风险的诱因[2]“道德风险”(Moral Risk)是从金融学中引中、拓展并应用于社会而产生的一个伦理价值观。1999年克鲁格曼在解释金融危机时指出,道德风险可以简单表述为:一个人可以做出某些风险程度的决定。一旦出了问题却让别人承担。由此。审计道德风险可以表述为:审计师由于自身因素对财务做出不恰当、甚至不正确的评价及行为即使引起损失。也不必完全承担责任,或可能得到某种补偿,这将“激励”其倾向于风险较大的财务报告评价,以博取更大的收益。引发审计道德风险的诱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以下几点:1.信息不对称诱发审计道德风险在审计过程中,被审计单位往往比会计师事务所拥有更充分的会计信息: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承认,在2000年每l5份年报中的一份才有可能被审阅,根本没有足够的人手处理,而能够破译安然公司资产负债表的高级财务专家的人数更是凤毛麟角。现实世界,由于人是有限理性的经济人,同时信息又是不完全时称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使得人有机会、也有积极性在交易中使用不正当的手段来谋取自身的利益。还因为信息不对称而凸现“内部人交易”。它是传统的盗窃行为在新的社会经济关系条件下的衍生物,是利用知悉内幕信息的方便条件。从投资者兜里窃取财产.正是因为利用了信息关系给被害人设置陷讲或圈套,它也是一种特殊的。2.契约不完备的委托——代理关系诱发审计道德风险。在现代审计关系模式中。审计服务的“实际委托人”缺位,产生道德风险。此时审计的“实际委托人”是社会公众,但由于审计结果具有外部性和公共品的特征以及实际委托人之间协商一致存在较高的交易成本,实际选择并支付审计费用的人变成了被审计单位的管理当局。我国审计市场总体上并不需要甚至排斥高质量审计,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只是为“取悦”政府管制机构,没有选择高质量审计的需求,并有可能通过审计选择权和审计费用支付对审计主体施加影响。审计关系模式实质演变成由被审计单位选择审计师对自己业绩进行审计,这明显是买方市场。被审单位可以选择自己满意的审计师,而审计师却没有或很少有选择委托人的实力,尤其在市场不规范,事务所之间恶性竞争的情况下,即使被审计单位需要高质量的审计,市场也缺少一种有效机制来区分不同质量的事务所。当然,此时的股东、其他利害相关者、行业组织等都可以对审计师施加一定的影响,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高昂的交易成本,其他各方监督的有限性,潜在的不可预见的公众索赔风险。它的影响作用远不如选择权直接。所以,在各方的影响中,被审单位的选择权是最直接影响到审计师是否有业务可做,是否有经济利益可得。从合同获取角度。取悦被审计单位成为获取审计合同的必然行为取向,审计道德风险就会产生于这种扭曲的委托—— 代理关系。3.不正当竞争压价诱发审计道德风险。聘请会计师事务所的委托人将审计授权后,就丧失了对审计过程的实际控制或监督权力。审计师因受托拥有这些权力。审计受托人按事先合同约定执行审计并向委托人提供工作报告。审计师在履行审计合同所规定的责任后,从委托人手中收取约定的审计费用。若被审计单位的审计代理选择权对审计师生存产生威胁时,根据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人的第一层次需求是生理需求,只有在生理需求基本得满足后,才会考虑或追求更高层次需求。审计师如果追求高质量的审计,其直接后果一是增加审计成本,在审计收费日渐降低趋势下,增加成本只会降低收益;二是失去市场份额—— “劣币驱逐良币”。作为有限理性“经济^ ’,审计师或事务所必然会放弃更高层次的审计独立性以及职业道德的追求。而且审计师和事务所由于不正当竞争性压价,被迫接受与履行审计合约责任不相称的收费条件后,其理性选择就是通过简化审计程序等偷懒方式以取得审计交易的均衡。这种低取费价值在信息不对称条件下,为审计师和事务所道德风险的产生提供前提条件。4.过低的法律责任软化法律约束,放大审计道德风险。目前我国审计环境中法律约束机制软化,民事赔偿机制不到住,监管力度弱等问题,导致审计师行为失当被发现概率不高,被起诉概率更低。即使被发现、被起诉,其处罚主要是以行政处罚为主,民事赔偿的种种限制使赔偿概率非常低,赔偿金额严重不合理,对审计师和事务所的威慑作用不大甚至无效,反而放大了其道德风险的底线。这种低风险容易诱发新的道德风险。审计师可能会签发一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袁;或者出于法律上的考虑,对一些严重失实的财务报表只是追加一些语气缓和的提示。更严重的情况是会计师事务所规模越大,其抗击风险能力更大.越敢于对一些存在重大疑问的财务报表签发较好的审计意见。我国审计市场上出现的带说明段的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正是法律风险低的一种体现。作为经办审计师,敢于签发标准无保留意见,其原因是:法律风险几近于零。5.有限责任公司制的缺陷,导致审计道德风险。6.审计客体“收买审计原则”,导致审计道德风险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共享审计师并购风险管理

    企业并购财务风险的成因 1 并购信息不对称带来的价值评估风险 企业间的并购活动是一项复杂而又对企业发展影响重大的经营活动。企业在并购前对目标企业进行调查并充分了

    慧心永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客户共享审计师

    不是,标的公司就是被收购的标的方。 标的公司的说法一般主要用于正规的行文,口语中很少用。共享审计能够降低双方之间信息不对称程度,显著提高并购方及目标方的并购绩效

    独一木头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与顾客共享审计师

    企业内部市场化是管理制度创新的产物,它围绕提高管理效益和效率,将企业行为由总体转向个体、内部交易由计划转向市场、经营管理制度由静态转向动态,适应了不断变化的客观

    城阳高升移门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审计师声誉与风险管理

    1. 是的,审计师有风险披露义务。2. 这是因为审计师在进行审计工作时,会了解到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和内部控制情况,如果存在重大的风险或不合规情况,审计师有责任

    天秤座朱丽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审计师行业专长与汇率风险

    1.熟练SAP系统2.AP、AR?对账3.能运用一些基本的函数4.熟练办公软件

    童鞋哈哈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