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98

Loli心的怪蜀黎
首页 > 审计师 > 如果内部审计师对内部控制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是不是很S

已采纳

可以不实施控制测试,一定要实施实质性程序,实质性程序中细节测试是必须的。控制测试实施前提,预期控制运行有效或仅实施实质性程序不能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实质性程序包括细节测试和实质性分析程序。首先实质性分析程序还是分析程序,大多数情况下,通过它获取的审计证据证明力较细节测试弱。但审计是高保证程度的业务,需要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就一定需要应用细节测试,而且是大量的。其次,为了直接识别财务报表认定是否存在错报,审计要对各类交易、账户余额、列报的具体细节进行测试,是审计中必须做的程序。最后应对特别风险的时候,需要实施实质性程序、这些程序应当包括细节测试。因为应对特别风险需要获取具有高度相关性和可靠性的审计证据,仅实施实质性分析程序不足以获取有关特别风险的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所以整个审计业务中,实质性程序是必须的,细节测试更是必须的。应用实质性分析程序大多数时候是出于成本效率考虑,细节测试成本比较高。控制测试也是出于这方面考虑,如果控制测试结果好,可以减少实质性程序的工作量。

266 评论

请叫我大王哦

第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内部控制。虽然大部分与审计相关的控制可能与财务报告相关,但并非所有与财务报告相关的控制都与审计相关。确定一项控制单独或连同其他控制是否与审计相关,需要注册会计师作出职业判断。第十六条 在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时,注册会计师应当通过将询问被审计单位内部人员和其他程序结合使用,评价这些控制的设计,并确定其是否得到执行。第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控制环境。作为了解控制环境的一部分,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一)管理层在治理层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的文化;(二)控制环境总体上的优势是否为内部控制的其他要素提供了适当的基础,以及这些其他要素是否未被控制环境中存在的缺陷所削4弱。第十八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是否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包括:(一)识别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经营风险;(二)估计风险的重要性;(三)评估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四)决定应对这些风险的措施。第十九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已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及其结果。如果识别出管理层未能识别的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是否存在潜在风险,即注册会计师预期被审计单位风险评估过程应当识别出的风险。如果存在这种潜在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风险评估过程未能识别出的原因,并评价风险评估过程是否适合具体情况,或者确定与风险评估过程相关的内部控制是否存在重要缺陷。第二十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未建立风险评估过程,或具有非正式的风险评估过程,注册会计师应当与管理层讨论是否识别出与财务报告目标相关的经营风险以及如何应对这些风险。注册会计师应当评价缺少记录的风险评估过程是否适合具体情况,或确定是否表明存在内部控制重要缺陷。第二十一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信息系统(包括相关业务流程):(一)在被审计单位经营过程中,对财务报表具有重大影响的各类交易;(二)在信息技术和人工系统中,对被审计单位的交易生成、记录、处理、必要的更正、结转至总账以及在财务报表中报告的程序;(三)用以生成、记录、处理和报告(包括纠正不正确的信息以及信息如何结转至总账)被审计单位交易的会计记录、支持性信息和财务报表中的特定账户;(四)被审计单位的信息系统如何获取除交易以外的对财务报表重大的事项和情况;(五)用于编制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包括作出的重大会计估计和披露)的财务报告流程;(六)与会计分录相关的控制,这些分录包括用以记录非经常性的、异常的交易或调整的非标准会计分录。第二十二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沟通与财务报告相关的人员的角色和职责以及与财务报告相关的重大事项。这种沟通包括:(一)管理层与治理层之间的沟通;(二)外部沟通,如与监管机构的沟通。第二十三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是注册会计师为评估认定层次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进一步审计程序应对评估的风险而认为有必要了解的控制活动。审计并不要求了解与财务报表中每类重大交易、账户余额和披露或与其每项认定相关的所有控制活动。第二十四条 在了解被审计单位控制活动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如何应对信息技术导致的风险。第二十五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用于监督与财务报告相关的内部控制的主要活动,包括了解针对与审计相关的控制活动的监督,以及被审计单位如何对控制缺陷采取补救措施。第二十六条 如果被审计单位具有内部审计职能,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下列事项,以确定内部审计职能是否可能与审计相关:(一)内部审计职能责任的性质以及内部审计职能如何适合被审计单位的组织结构;(二)内部审计职能已实施或拟实施的活动。第二十七条 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被审计单位监督活动所使用信息的来源,以及管理层认为信息对于实现目的足够可靠的依据。

133 评论

小胶带儿

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该怎么处理

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它通过运用系统、规范的方法,审查和评价组织的业务活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促进组织完善治理、增加价值和实现目标。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内部审计发现问题该怎么处理的知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对于审计发现问题一定要慎重

1、所有发现,除了舞弊发现,都应与被审计单位交换意见,并协助改进,对于重大的、整改中需要增加资源或其他部门协助的应重点报告。

2、拟报告的审计发现要事实清楚,并考虑被审计单位的解释和已经进行或拟进行的改进工作。

3、内部审计也不是什么发现都要报告,必须有重点的反应问题,应该要有职业判断和风险概念。

4、对于该审计经理已经造成的影响要立即设法消除。可以先与老板沟通,告知审计发现问题不假,但目前的处理程序有些瑕疵,请老板稍安勿躁,将相关问题再作核实,并落实被审计单位意见、了解其改进措施,然后再报告。

5、被审计单位的安抚也要进行,他们是你将来还要持续监督和服务的对象,因为程序问题,得罪他们,真的很不值,将来的审计配合将变成带着敌意和猜忌的,将影响以后的审计工作效率和质量。

6、如果问题特别重大,甚至舞弊,则不要担心,这样的报告可能也是适当的,但要收回对其他子公司的影响,向他们宣传一般审计的程序,明确告知对特定子公司采取这样的报告方式是因为该子公司严重违反公司规定,需要按此处理。

7、如果子公司没有重大问题,对内部审计也不必有过多顾虑,他们人心惶惶也许是因为有更多问题,对内部审计究竟是什么定位还缺乏了解,特别是因为该审计经理这样的报告方式又产生了新的误解。所以你们还要注意审计职能定位的宣传,让大家了解、支持内部审计。

8、内审的目的也是规范企业管理,不是来搞某个人,不要把斗争的一套用到企业管理上。为了自己的利益,损害别人,结果还是搬起石头砸自己。

审计发现的问题如何定性?

世界上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审计发现。每一个审计发现代表特定程度的实际或潜在的损失或风险。因此内部审计师在将审计报告提交管理层前应仔细考虑该缺陷可能造成或已经造成损害的程度。通常审计发现分成三类:无关紧要的、次要的和重要的。

1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

一项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例如所有组织都经历过的抄写工作中的笔误,并不能让人觉得需要采取正式的行动。事实上,在正式的审计报告中写上这种审计发现可能会起到反作用,因为这会分散内部审计师寻找重要审计发现的精力,而且这还会暗示着内部审计师没有能力分清一个小斑点于一大片污迹之间的区别。此外,这还会给人留下一个不良的印象:内部审计师是个吹毛求疵者。

对于无关紧要的审计发现,我们既不应掩饰,也不应忽视。以下是可以接受的做法:①与该事项的负责人进行讨论;②确定该情况已得到纠正③在工作底稿中记录该问题④不将该细微的偏离写入正式的内部审计报告。

在这里并不是建议所有偶然的笔误都不用报告。如果这些错误属于严重问题的征兆,进行报告则是适当的。这些错误可能表明员工缺乏培训、监管不到位和书面指引不够清晰等问题。在这些情况下,这些控制缺陷构成了审计发现。偶然的错误有时证明缺陷的存在,需要引起管理层的重视。

2次要的'审计发现

次要的审计发现需要报告,因为它比偶然的人为错误严重。如果不加以纠正,它会继续下去或造成坏的影响;尽管它可能不会阻碍组织主要经营目标的实现,但其重要性足以引起管理层的注意。有些次要的审计发现最好以《致管理层函》的形式报告。

3主要的审计发现

主要的审计发现是指那些阻碍组织或组织内部门实现其重要目标的一种发现。次要的与主要的审计发现之间的界线可能变得非常细微,在辨别两者时需要很好的审计判断。但如果提供合理的判断标准,内部审计师对于审计发现的分类就能站得住脚。由于涉及审计判断问题,一项发现是属于主要的还是次要的,最后决定权在内部审计师手里。该决定权不能让渡给管理层。

拓展资料:

审计定义

1、在2011年1月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IIA)发布的新版的《国际内部审计专业实务框架》中,内部审计全新定义为:内部审计是一种独立、客观的确认和咨询活动,旨在增加价值和改善组织的运营。它通过应用系统的、规范的方法,评价并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及治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2、2003年6月,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发布《内部审计准则》,做出定义:“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3、内部审计和国家审计(政府审计)、社会审计(事务所审计、独立审计)并列为三大类审计。

联系区别

联系

与外部审计相比,共同点为掌握基本的审计技术,审计结果可能存在相互借鉴。

区别

1、独立性不同。

根据IIA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于2011年发布的IPPF内部审计实务框架第1100、1110章节,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包含两方面,一方面是指内审人员履职时免受威胁,另外一方面指审计组织机构的独立,即与董事会的汇报关系的独立。相比外部审计常用的《独立审计准则》,因两者的目标不同和服务对象不同,导致两者独立性不相同。

2、两者的审计目标不同。

外部审计的目标常常受到法律和服务合同的限制,如常见业务——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是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的目的是评价和改善风险管理、控制和公司治理流程的有效性,帮助企业实现其目标。

3、两者关注的重点领域不同。

外部审计的关注重点领域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例如财务报表审计中,外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会计信息的质量和合规性,也就是对财报的合法性、公允性作出评价。而内部审计主要侧重点是经济活动的合法合规、目标达成、经营效率等方面。

4、业务范围不同。

外部审计的业务范围受到法律和合同的指定,如财务报表审计、内部控制审计、鉴证审计、尽职调查等业务。而内部审计是以企业经济活动为基础,拓展到以管理领域为主的一种审计活动。

5、审计标准不同。

内部审计的标准是非法定的公认方针和程序,如IPPF;外部审计的标准是法定的独立审计准则和相关法律法规。

6、专业胜任能力要求不同。

内部审计要求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水平,由于内部审计的目标是帮助企业实现其目的,改善机构运作并增加价值,故要求内部审计人员具备较高的管理知识与水平。

主要内容

说明

内部审计针对不同的行业和领域表现出特定的审计内容:

对医疗卫生行业

【医疗收费监控】

在系统中预设医疗收费物价考核指标标准,对医疗收费系统进行实时跟踪、监督。如果医疗收费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相应标准指标的情况,这些数据就会在监控程序中向监督人员发出信号或消息。

【医疗设备监控】

系统可以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 再结合医疗收费监控,可以对大型医疗设备的收费进行控制,防止医疗设备漏费、私收费现象的发生;同时,方便医院领导对大型医疗设备的使用及收入情况进行了解。

【药品物价监控】

系统中药品物价实时监控,是通过相关监控程序对库存系统中日常核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来实现的。如果库存核算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监控界限或参数的情况,这些数据就会在监控程序中向监督人员发出信号或消息。

对行政事业单位

【预算执行监控】

系统具自动读取预算系统的功能,根据设定的预算项目和财务数据的对应关系,实现财务数据与预算数据、财务指标与预算数据、预算指标的对比分析和穿透式查询,找出差异的原因,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预警定义,实现多种等级的预警提示。

【专项经费监控】

通过设定专项经费来源总额和分项金额以及支出总额和分项金额来检查专项经费的来源和支出的执行情况;检查收支执行情况是否存在超支现象,检查专项经费支出是否存在串户和不规范核算情况。

对制造行业

【存货库龄监控】

通过对原材料、半成品、库存商品等存货的库存业务进行监控,及时反映企业的库存结构、资金占用、积压数量、积压时间,使企业库存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调整库存周转频率,盘活积压资金,既保障库存物资及时供应生产的需求,又防止过度积压,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销售业务的监控】

通过对销售业务的监控,使销售数据在系统中实时更新,这样可以及时对销售的收入、单位成本、单位利润等销售数据进行分析,使企业管理人员能及时掌握市场状况,尤其是同一产品在不同市场的销售价格等情况,以便做进一步的市场战略调整。

【财务监控】

系统中财务系统的时监控,是通过相关监控程序对财务核算系统中日常核算数据进行实时跟踪、监督来实现的,如果财务核算系统的处理出现背离审计界限或参数的情况,监控程序会自动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号或消息。

【财务规范性控制】

现金坐支监控:可以根据定义的现金坐支检查公式进行监控。

异常凭证监控:审计人员可以根据会计制度和内部财务制度的规定自行定义异常凭证中的科目对应关系,凭证发生时系统可以及时提示并记录这些异常对应关系凭证,并提示这些异常凭证所涉及的内控制度缺陷。

【财务分析监控】

可以允许设置以及组合财务分析工具提供的方法,定义分析的标准,以及违反标准的结论,形成具体的分析方案,并且每一条分析,可以预先设置其分析结果,通过分析的结果可以发现管理过程中发生的问题。

【经济指标监控】

可以通过系统定义好的经济指标,设置指标数值范围、指标数值趋势、指标同比数、指标预算数的控制。

【大额收支监控】

通过对现金、银行存款账户大额收支监控限额的设定,对收支的金额过大或数量过多时,监控程序会自动向审计人员发出预警信号。

【审计作业监控】

帮助审计工作人员依照法律规定和企业授权开展审计监督作业,实时监控,及时预警和查处违法违规问题。

【重大疑点监控】

通过设置疑点分类监控的方法,将在审计作业过程中发现的审计疑点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监控提示,帮助审计主管明确审计详查的方向。

【重大违规金额监控】

通过设置违规金额分类标准的方法,监控在审计作业过程中查清的违规金额,帮助审计主管根据重要性原则进行监控提示,提示审计主管审计项目在违规金额方面的重大程度。例如:违规金额超过10万元以上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违规问题监控】

通过对违规问题设置重要性标准的方法,监控在审计作业过程中违规问题的属性和重要性,帮助审计主管判别问题严重性程度,提示审计主管审计项目在违规问题方面的严重程度。例如:违规问题属于贪污或小金库等严重违法违规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审计作业进度监控】

通过对审计作业实际进度和计划进度进行比较的方法,并设置计划进度,完成差异监控指标,对审计作业进度进行监控,当出现较大差异时,及时进行监控提示,帮助审计主管及时了解在审计作业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及严重程度。例如:实际进度明显落后于计划进度30%时,系统向审计人员发出监控预警信息。

审计对象

常见的审计对象:

按照审计对象存在的形态划分

1、以实物为对象。对存货、固定资产或货币资金的时点状态或期间状况进行审计。如:存货清查审计、固定资产构建及处置审计、资金收支审计。

2、以账务为对象。对因提供、销售商品或劳务产生的债权债务的产生依据,期间过程和时点状态进行审计。如:账期审计,回款期审计,坏账审批审计。

3、以规则为对象。对制度、计划、任务、标准、流程等的执行过程及结果进行审计。如:目标完成审计,采购审批流程审计,供应商入围政策执行审计,折扣权限与审批审计,预算执行情况审计。

4、以责任人为对象。对经济责任人进行的期间责任、期末状态进行审计。负责人经济责任审计,责任人目标成本审计。

审计方法

顺查法。按照经济活动发生的先后顺序和会计核算程序,依次审核和分析会计凭证、会计帐簿和会计报表。

逆查法。按照经济活动进行的相反顺序,先审查会计报表,从中发现错弊和问题,然后有针对性地依次审查和分析报表、帐簿和凭证。

抽查法。提供三种抽样方法,包括等距抽样、随机抽样、PPS抽样,从被审单位被审计对象中抽取其中一部分进行审查,根据审查结果,借以推断审计对象总体有无错误和弊端。

审阅法。

分析法。

抽样审计与详细审计结合法。在审计实践中,审计人员确定审计样本是在内控制度与重要性水平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当对某一样本产生怀疑时,审计人员可能会扩大样本的数量或对某一样本的业务流程进行详细审计。

效益评价审计法。

154 评论

超级好奇诶

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很好,可以进行控制测试,以证明内部控制的一贯运行,实施控制测试结果好,可以适当减少实质程序,但是不能不实施实质程序。

326 评论

相关问答

  • 东航内部控制审计师

    内部审计师考试条件和时间: 报名条件:1.具有本科及本科以上学历;2.具有中级及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3.持有注册会计师证书或非执业注册会计师证书; 4.全日制

    雨诺喜乐 2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审计师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审计报告的种类有三种: (一)无保留意见。 说明审计师认为被审计者编制的财务报表已按照适用的会计准则的规定编制并在所有重大方面公允反映了被审计者的财务状

    Titi080808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审计师内部控制要素

    主要因素有:(1)风险的重要性。风险的重要性是指风险造成的后果的严重程度。风险的后果越严重,就越需要注册会计师关注和重视,越需要精心设计有针对性的进一步审计程序

    多多121015 1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内部控制审计师

    企业内部控制审计指的是什么 较大型企业由股东大会或监事会授权成立的企业内部审计部门,对财务部门的账目进行内部审计,对股东大会和监事会负责。这是企业内部审计,

    龙宝宝lovyle 4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内部控制师和审计师

    同学你好,很高兴为您解答! 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内部控制的作用。企业内部控制是基于企业管理风险、财务风险、运营风险、发展风险等诸多风险,从内部管理

    吃出新味来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