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303

燃烧吧猪五花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于政娟心理咨询师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快手337

已采纳

1、首先要了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

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常有这样的体会,我们不了解这件事情,我们就不知道怎么做?所以,我们要对青少年的成长有个大概的了解。教育才能深入。

比如:上述一些青少年的表现,发生在我们成人身上就是不正常的,反而在青少年身上却是正常的。所以,家长在与孩子交往过程中,不要轻易用成人的观念来理解孩子的行为。

2、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在一般人的观念里,把沟通就是你说一句我说一句。比如:我咨询的一个家庭,我建议他们讲最近家里母女之间的交流的一件事,母女之间你批评我,我指责你,后来终于孩子不说话了,家长又接着说,你说呀,你说呀,紧接着反过来对我说,你看看,就这样,在家里就这样,要么说就不好好说,要么就不说。我当时的感受是家长的强势,家庭关系张力大,正确的道理都在家长那里,那么孩子就会处在没有道理的位置,这样的沟通是无效的。家长为孩子好,希望他们能为自己的未来担负起自己的责任。家长的教育没有错,但是如果家长的教育不能对孩子有积极的效果,也就是家长在做无用功,那么这样的教育就是不可取的。所以说,我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强调的不是正确而是有效。这个个案在后面的咨询时,孩子对我说,我感觉没人能够理解我。孩子在说的过程中眼泪流了下来,我感觉孩子内心是孤独的。

这个时候我们做家长的怎么办?当孩子否定你的建议的时候,家长不妨用好奇的心态来了解孩子,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他不赞成你的做法。也就是学习倾听孩子的心声,倾听孩子,也就能够了解孩子是怎么看待问题,怎么处理问题,你才会知道孩子的心在哪里?你才知道怎样来帮助他。

比如:我女儿在上中学的时候,有一阶段脾气特别大,特别反常,当她提出的要求我感觉不合理时,我不想答应她的请求。这个时候她会说:“你随便吧,”然后就气呼呼地离开饭桌或者就不再跟我交流了,我女儿有午睡的习惯。我不让她看电视。有一天,中午放学回来,进屋就把电视打开。这是以前从没有的情况。我当时很莫名其妙,但我内心会有一个疑问?这孩子是怎么了?我把孩子对我的态度放在心里,不说她,只是每天有时间的时候问她在学校是怎么过的,有什么好玩儿的事情发生吗?在那段时间里,女儿经常说,“没什么,还那样”的话。在这期间,女儿跟我发脾气的时候,我就不说话了,我转移了矛盾的焦点,过了有半个多月,我在与女儿聊她在学校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她长出了一口气说:“倒霉的日子终于过去了。”我假装好奇地问她发生了什么倒霉的事呢?这时候,她才原原本本把她不愉快的事情说出来,“老师误解她了,不是她说话,老师批评了她,她无法解释。还有,跟同学发生了矛盾,男同学骂她了,把她气哭了,有的女生背后讲究她,说她如何不好,另外一个女生告诉她的。”这些都是在这个时期青少年非常看重的事情,同时,在这个时期也是学习解决矛盾的关键时期。是成长必然经历的阶段。这些问题在她的心里过去之后,她才能跟你讲出来。后来孩子的问题解决了,她告诉我,妈妈我开学不看电视了,放寒暑假的时候看一会。

有的时候,家长的理解,会让孩子更听你讲的话,家长的价值观也就能够影响到孩子。

家长是非常爱孩子的,只是我们的表达有问题。孩子遇到了困难,发生了错误,要给指出来,同时还要了解孩子有没有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在哪里。这个过程就要运用沟通技巧,我简单说一下沟通技巧。

良好的沟通首先要倾听,听孩子心里是怎么想的。上面我们讲到,同样的问题,成人的想法与孩子想法是不一样的。所以,要先站在孩子的立场先理解孩子的想法和做法。然后再进一步说出自己的想法和要求。也许父母不同意孩子的`想法,但要表达接纳他们的感受。

其次,情绪要平静,不要带有情绪色彩与孩子沟通,其实不论成年人之间的交往还是教育子女,态度很重要,假如你办错了一件事,你的领导不问青红皂白,劈头盖脸地批评你,你的心情是什么样的?愤怒?紧张?以后,你再见到领导,你还敢跟他说你心里话吗?或者你再去找领导时,内心会不会是紧张的?在心理学里,“领导”的象征意义是“父母”。所以,我们成人都会产生愤怒恐惧紧张的心理,何况是心智发育不完善的孩子。带有情绪的教育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家长最关注的就是孩子的学习,当看到孩子作业不是因为不会而是马虎出现的错误时,家长一定会很气愤。在与孩子交流时会带有情绪。“这么简单的错误你也犯?会的错!不会的还错!你的脑袋想啥了?就你这样干啥能行呀?”一连串的指责都指向了孩子。大家想想,如果你是这个孩子,会有怎样的反应?我在咨询中感受到会有以下几种情形,认为是自己不应该犯这样的错误的人就会感觉到后悔,内疚,自责。认为错了就错了,这么点小错误说说就行了呗,干嘛还喊呀?下次记住就行了呗,这些人会感觉到很气愤。认为我一定不让这个错误再发生的人,内心就会感觉到紧张,害怕,因为他知道,自己在内心里下了N次这样的决心,而还是继续犯类似的错误。孩子犯错是一个成长过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他经过这个犯错过程,他才能够知道怎样改进。他的这个改变不是因为家长对他的指责,而是他对自己的责任,是成长的责任。

最后是提出建议,建议不是指导,指导带有强制色彩,没有哪个人愿意被别人强迫,建议是在其原有的理解上又有一种新的理解含义。跟孩子交流时一定要尊重孩子的感受, 比如:“你的理解很对,如果能补充我的建议就更好了”。或者“你考虑过这个方法吗﹖”“如果使用这个方法,你认为如何呢?”只有和孩子站在一起,有效的沟通才能进行。要让孩子在家里做一个真正快乐的儿子女儿,在学校才能是个优秀的学生。

3、要有相信我们的孩子是好的信念

我们的家长总是很容易发现自己孩子的缺点,而对孩子的优点却视而不见。这在这点上,我们的班主任老师做的最好,他能观察到每位学生的优缺点,而对学生的优点及时提醒,学生在这个班级里有被尊重的感觉,我在咨询时经常有这样的学生,他们告诉我,“老师,我就听我们班主任老师的课,或者说,老师,我什么也听不进去,在科任课上我气老师,可是在我们班主任老师的课堂上,我听不进去课时,我就看其它书。”我问他们,为什么只听班主任老师的课呢?他说,班主任老师拿我们当人看,不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前批评我,批评我的时候把我叫到外面没人的地方说。这就是说他们在班主任老师那里获得的是尊重,反过来他才听班主任老师的话。心理学有个名词叫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就是关注正面积极的信息,那么这个人就会朝向正面积极方向发展。负强化就是关注其负面的,不好的信息,那么这个人就会在他的关注下成为这样的人。在孩子的生活中,如果只有批评,缺少表扬,会使孩子变得自卑,缺乏自信心,有时甚至自暴自弃,任何意见也听不进去。当孩子有好的行为在家长那里无反应,而做不好的事情却能引起家长的注意,久而久之,孩子就会经常做些“坏”事情,来让家长注意。这也是上面我们讲到的青少年需要情感关注。哪怕是被“骂”,至少他感觉到这个家里还有他的存在。

那么我们家长怎样表扬孩子呢?

首先,表扬要具体。上面我提到的母女无法交流的咨询,妈妈很委曲,她感觉她也经常鼓励夸奖孩子,可是孩子却感受不到,而批评孩子的时候,孩子却记在心里,我让她们在咨询室里表演母亲是怎样夸奖女儿而女儿不接受的。妈妈说:“我女儿真棒,妈妈相信我女儿将来一定能行,你看她那个气质,我相信我女儿只要努力就一定能行。”当妈妈说到这里时,女儿当时就皱眉了,没等妈妈说完,女儿就说:“我最讨厌你夸我了,努力就能行啊,多少人努力也没有成功,你说话咋就那么准呢。我告诉你,我不用你夸我,我自己啥样我自己知道。不用你管!”妈妈也生气了,对我说:“你看你看,就这样,说好说坏都不行。”接着转向孩子:“以后你别管我叫妈了,我与你没关系。”孩子对我说:“老师,你看看,我怎么跟她沟通啊?我什么也不跟她说。”这个个案在以后的咨询我了解到,孩子的学习成绩并不好,在整个学校属于下等生。当妈妈用笼统的语言来表扬孩子的时候,孩子感觉到不真实,这让孩子感觉到的是羞辱。所以沟通无法继续。在以后几次的咨询中,母女间达成共识,孩子要求妈妈具体夸奖自己哪里好,哪里不好。这样,孩子也接受了妈妈的建议。亲子关系形成了良性循环。

其次,要表扬孩子的每一个小的进步,家长朋友们常常关注孩子的期中考试,或者关注孩子参加什么比赛得了几等奖,却忽视平时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这样做的结果会使孩子索性不去尝试每一个微小的努力,因为他一下子看不到长远的效果,又缺乏耐心和意志。要看到孩子的改变,把他的进步与他现有能力水平进行比较,要关注他眼前的小变化,小进步。设立长远目标是必要的,但不要把自己现有的能力水平与最终的实现目标对立起来,那是不公正的比较,那样会破坏孩子的自信,改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不要高兴孩子有太大的变化,一个强烈的变化不会持续太久,只有渐进的变化才能是真正的改变,改变是有一个适应过程的。家长只要用持续的,温和的力量来引导孩子,记住:一定是“持续的,温和的”。因为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是我们看到孩子有毛病了,我们再来管理,而是我们随时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发生了哪些变化,要多观察,少说话。对孩子的每一个进步都要鼓励,使他们的正确行为得到强化。

4、正面鼓励而不是指责打压

我给大家讲一段哈尔滨师范大学随立娟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慈禧”里的这样一段, 同治帝死时年仅二十岁,身后无子,慈禧为了能够达到继续垂帘听政的目的,立醇亲王的儿子,慈禧太后的外甥,载湉为皇帝,封号为“光绪”。此时载湉才五岁,光绪皇帝的童年成长是在一个缺少爱的环境中长大,慈禧经常不断的严辞训斥,她对光绪帝的做法是断亲情,立威严。经常给小载湉灌输太后才是他的母亲,同时,在载湉童年和少年时候,经常对载湉进行惩罚,或疾声厉色,或长跪罚站。渐渐让载湉知道,你即使是天子,你要听我的。光绪帝见到慈禧就如同见了母老虎,光绪帝在听到打雷声,敲鼓声,只要是声音大的,这个孩子就吓的哆嗦乱颤。太后这种威严在光绪帝以后的生活里是如影相随的。他在慈禧那里是没有说话的份,只有唯命适从,大家都知道这个皇帝他每日都是郁郁寡欢的,他是一个抑郁的皇帝。

但是小载湉很有幸的是,在他四岁入宫以后,慈禧为了断亲情,给他身边安插的人都是年纪大的人,其中一个人就是他的老师叫翁同龢,这个老师看到这个幼小的小皇帝很疼爱,对他的关爱特别多,这个儿皇帝在老师这里得到了少有的疼爱,所以老师教他什么他就学什么,书读的特别好。

指责打压这种交流的方式会造成两种情况,孩子要么是极度反叛,我称之为阳性逆返,就像我一开始讲的那位高三学生。父子之争一直持续到高三还没有结束。要么就是退缩,我称之为(阴性逆返)这种孩子就是什么也不跟你说,你问什么,他都会回答,“没什么”,你批评他,他一声都不吭,就像在跟一个木头在说话。

有的人可能有这样的感觉,说,老师,我们家的孩子就是打出来的,我把我的孩子硬是给打过来了。我说,你是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一个人如果在他成长过程中,犯了错误,他心目中最重要的人就用“打”来管理,那么这个人在他的心里会认为自己是不好的,所以家长才打我,因而产生自卑心里。同时在他的心里还会有一个认知。认为“打”是最亲近的人的采取最关心的行动。就是“打我是为我好”这个认知只能够起到暂时的作用,可能他会因为自卑而努力学习,最后考上大学。但长期被打骂的孩子长大以后,人格上一定是有缺陷的。这个人在以后与亲密的人相处的时候,当对方有缺点毛病的时候,他就会采取两种方法来解决,一是内化了家长的行为,用“打”来解决,因为,他从小经历的就是爸爸关心我,为我好,就打我。所以,我爱你,为你好,我也打你。二是,过度补偿心理,过度补偿是从小我的经历是挨打,那么,我再教育我的孩子的时候,我决不打,我要“惯着”,就是我们说的“溺爱”。棒棍底下出孝子,这是上个世纪的产物,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孩子由多变成少,如果还是一味地停留在上一辈的教育理念里,是不会进步的。

也有不少这样的家庭,家长为了教育孩子,也采取了不同的办法,刚开始打,后来也听了不少专家、朋友的意见,不打了。可是孩子变的越来越糟糕了。也就是说服教育在这个孩子身上不起作用。这里我要说明的是,不是不起作用,当你不再打这个孩子的时候,孩子内心分裂了,此时在孩子的心理的观念是,打我是爱我,现在不打我了,是不是不爱我了?他不相信家长的变化的,他还会用一些糟糕的行为来试探家长,来考验家长是不是真正地爱他,最后在孩子的心里再重新整合爱的含义。所以,对待这样的学生,家长一定的要有忍耐力,家长要彻底的改变。这样,孩子才能改变。改变需要一定的时间,因为他还在考验你,还在内心进行重新调整。

鼓励孩子,让孩子敢于自说出自己的缺点,平静地跟孩子交谈,告诉他“你能认识到错误就是你的收获”,同时也要告诉他,怎样做是对的。而不要带着情绪说:“这么幼稚的错误你也犯”?我还要强调一下,就是教育是持续的过程,不是什么时候想起来,什么时候再来管理孩子。

5、观察孩子不是做了什么,而是做这件事的目的是什么?观察行为背后的问题。

举个例子:我咨询的一个初三的学生,考试如果发挥的好,就可能考取重点高中,成绩是在边缘状态。中考前一个月,突然不学习了。家长是某学校的领导,各科老师都来找这位家长谈话,要家长回家好好收拾这个孩子。家长找到我,让我给他的孩子做个咨询,了解一下孩子怎么了。咨询结束后,我告诉家长,孩子是考试焦虑,这个时候家长一定要给孩子减压,孩子英语成绩不太好,因为高焦虑导致许多原来会做的题,现在都不会做了,而且感觉有许多知识要补充,中考临近,压力增大。不知道从哪入手了,表现的是什么也不学了。这个孩子因为家长及时减压,帮助孩子走出困境。后来,这位同学考取重点高中状元班。所以,我们在观察孩子行为的时候,一定要思考行为背后的意义是什么。

6、少说话多观察。多看少说,你在说话的时候,要想想,为什么我要说。

说话是不是为了缓解我们自己的焦虑?当我们把内心的焦虑传递给孩子时,孩子就变得焦虑的,高焦虑是会影响学生学习和生活的。心理学实验研究,中等焦虑是最适合的。

我有位当校长的朋友,我说这位校长是一位很好的教育者和管理者。他的孩子在初中阶段时,他每天都观察他的孩子,当发现孩子有缺点的时候,先放在那,然后观察孩子是否改变,定期与孩子交流最近一段时间的表现。让孩子自己说出来自己的问题。

7、不要让家庭成为爱的交换的发源地。

例如:孩子在家里,得到应有尽有,比如,零花钱,购物,不尊重父母,在家里不劳动,这些家长都认为无所谓,一句话,只要是孩子学习好,其它任何条件都可以答应。家长或许认为,只要满足了孩子的物质生活,孩子就要听家长的话,或者是我的责任就是为了给你提供物质生活,其他的我都管不了,这两种思想,都是在扼杀孩子的成长。只要是孩子学习,其它任何条件都可以答应,这句话的背后的潜台词是我拿你没办法,我只有通过给你的物质来交换你的学习。另外,如果你学习不好,你就对不起我给你的物质条件。家长通过物质和孩子学习来进行交换。也就是我对你的好,是有条件的,是你要对得起我。其后面的寓意是,我爱你,是你要学习好。你学习不好,我就不爱你。孩子在这样的家庭里是不会有好的学习成绩的。这种现象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许多家长会很感觉到委曲,我拿出那么多钱来培养孩子,怎么会说我的爱是要交换呢。通过奢侈的物质条件来换孩子的学习成绩,这不是爱,是交换。因为爱是无条件的接纳。

成人比成功重要,对话比对抗重要,激励比指责重要。压力+鼓励才能发挥潜力,只有压力没有鼓励,是远远不够的。植物往光的方向生长,人往鼓励的方向努力。

最后我引用作家郑渊洁送给家长的一句话, 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优点,告诉他什么地方行。不合格的教师和父母的标志:发现孩子的缺点,告诉他什么地方不行。尊重孩子是父母的第一天职。

222 评论

ronghuiguantong

如果你想自学心理学那你就要看一些专业的书籍,最基础的就是《普通心理学》这是心理学专业学生的基础课本,有很多出版社的版本,你都可以参考一下,如果你不想那么专业,我推荐你看催丽娟的《心理学是什么》这本书写的很通俗易懂,但是又不失专业,是个启蒙的好书。 其余的有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心理学史……作为心理系的学生这些基础课程都是要学习的,如果你想自学,也应该要学习。 有心理学这个专业,当然有心理学的考试,有成人的,自考的,研究生考试都有这个专业,职业资格可以考心理咨询师,只要你本科学历就可以报考!

201 评论

欧阳小七

1、普通心理学是基础,一定要先学。 推荐 :彭耽龄的《普通心理学》 孟昭兰的《普通心理学》 2、《梦的解析-弗洛伊德》被誉为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第一名著。这些都是最经典的教材,打好基础,然后再看自己对哪一方面感兴趣,再分开看。3、可以在课外暂且关注一些《心理卫生》《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方面的内容。若要掌握科学心理学,建议先学好中学文化课,积累基础知识(语数外等),然后再接受系统的心理学训练 先看一下总纲,例如《大学心理学》,然后看自己的兴趣,心理学很多分类-行为心理学,认识心理学,实验心理学,语言心理学,等等。4、要广泛涉略,因为心理学总是跟社会息息相关,还应该多了解社会,观察社会,用心理学去研究这些问题。 平时我也爱看心理学的书籍,获益良多,但是觉得各方面的知识不够,所以要多看书。如果你想做心理辅导,以上方法是无法掌握这门技术的,还须实践吧。5、其实任何学习都是一个过程,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要你花出了足够的时间去学习、去体会、去感受,那在不知不觉中你就已经进入状态心理咨询师考试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健康人群会面对许多家庭、择业、求学、社会适应等问题,他们会期待做出理想的选择,顺利地度过人生的各个阶段,求得自身能力的最大发挥和寻求生活的良好质量。心理咨询师可以从心理学的角度,提供中肯的发展咨询,给出相应的帮助。在我国,劳动部于2001年4月正式推出《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标准(试行)》,并将心理咨询师正式列入《中国职业大典》。2002年7月,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项目正式启动,全国统一鉴定考试每年举办两次,分别是5月和11月。按照国家职业资格心理咨询师培训鉴定工作的统一要求,已经或准备从事心理咨询师职业的人员,都应该经过专门的职业培训,获得全国统一颁发的心理咨询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资格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心理咨询活动。我国的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认证体系从2002年9月开始进行试点以来,越来越多的人员参加到心理咨询师培训中。

246 评论

天凄微凉

可以考取心理咨询师认证证书。

书籍推荐:《性学三论》、《梦的解析》、《精神分析引论》。

一、自学方法

1、考取证书

心理咨询师认证培训已经正式取消了,但是对于非心理对口专业的人员来讲,想要入门心理行业,我还是会强烈建议大家从最为基础的心理学知识开始学起。

当然现在市场上的很多相关培训,比如国际证书,行业认证等等都是欺外行人的,不建议去学习了。我是12年考取的咨询师认证证书,通过了半年时间的学习,终于通过了国家的认证资格考试。

这里要注意的是,虽然我人不聪明,但毕竟是大学没有挂过科的人,很多资格认证的知识我们在课堂上都是学过的。

但是在准备的时候依然很辛苦,人的心理是最为复杂的,很多知识并不是要通过死记硬背应对考试的,而是需要我们认真的领悟和学习体会的。

故此,在当前情况下,我给出的建议是,大家可以学习一些心理咨询实操指导的网络课程,在无需应对考试压力的前提下,通过对基础的认证知识的学习。

我们才能真正地理解心理咨询的真谛,这些内容就像是中医的基本药理一样,没有这些,我们是没办法给患者正确的“处方”的。

2、书籍阅读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很多心理咨询方面前辈的经验都在书中进行了完整的呈现,通过阅读来入门心理学是不错的方法。我大学入门购买的第一本书籍是当年十分火爆的岳晓东博士的《登天的感觉》。

这本书让我们对心理咨询有了最为初步的认识,有了最初的咨询的直感力,通俗易懂,简明扼要,是一本非常不错的心理咨询的科普性质的书籍。

心理行业沉淀8年时间走过来,非常感恩遇见的是岳晓东博士而不是一些市面上常见的心灵成长鸡汤。

这里要注意的是:心理咨询是一门专业性极强的心理科学,而非市面上常见的心灵成长类图书。我也曾一度沉迷于“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也曾捧着“秘密”入睡。

心灵成长类书籍看似很有道理,却并不会给你的专业成长任何启迪。

二、参加培训课程

大家都觉得心理咨询师一个高回报的职业,其实同时这也是一个高投入的职业。参加一些心理技能培训课程是必要的。

不过市场上很多面授课程已经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能创造的价值,故此在入门阶段,我还是会建议大家学习一些名师大咖的网络课程。

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参加网络课程,并不代表只是报名一些一小时的免费公开课,适当的经济的投入是必要的,系统的学习可以真正的帮助你了解和选择适合自己学习的呢人,选择自己未来想要执业的技术和方向。

在通过网络课程学习和了解后,大家就可以真正的选择自己喜欢的导师和课程,参加面授班的系统培训课程了。还有一点需要提醒的是,在选择导师的时候要尤为慎重,你所跟随的心理导师将最终决定你可以在这个行业上发展多远。

心理咨询师必学的心理网课推荐:心理咨询师职业培养课程、心理咨询师基本功、催眠、沙盘、NLP、精神分析、认知行为。

危机干预、家庭治疗、森田疗法、正念疗法、完形疗法、叙事疗法、个案概念、九型人格、亲子教育等。

三、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关于不忘初心,是希望大家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到底是要选择进入心理这个行业。这是心理咨询师个人成长中一辈子的重要课题。当你明确以后,请牢记使命,砥砺前行!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心理学

145 评论

古董的杂货铺

1、如果要想系统的学习心理学(高校教材):《普通心理学》(最基础的,也是心理学入门书籍)、《发展心理学》(儿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咨询与辅导》、《个性心理学》、《异常心理学》、《实验心理学》、《心理统计学》、《心理测量学》等。2、只是想了解心理学有关知识推荐:《人际关系心理学》(人民教育郑全全等著)、《心理卫生》(广西教育李丹著)、《社会心理学》(北京大学侯玉波著)、《个性心理学》(北师大高玉祥著)、《认知心理学》(辽宁大学高玉祥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北京大学钱铭怡著)3、想读一些心理学方面的著作而不是教材,更多是感兴趣可以选择:《身体语言密码》(亚伦皮斯)、《道德告诫》(萨德)、《图腾与禁忌》(弗洛伊德)、《解开你人格的秘密》(张同延、张涵诗)《一个找回自我的心》(克利福德比尔斯)《灵魂的黑夜》(托马斯摩尔)、《心理学与生活》。4、想对一些心理疾病了解与治疗的书:《心理咨询与辅导》(陶来恒主编)、《心理测量学》、《心理障碍临床手册》、《异常心理学》等。

130 评论

偶与吃货

我就是一个普通人。没有可以炫耀的学历,也没有显赫的家世,更没有倾国倾城的容貌。相反因为智商情商不够,在很多事情上的选择会导致我的人生会更糟糕。比如,做为一个70后,人生中不多的几次创业,都失败了,至今还在做着一份朝九晚六,勉强温饱的工作;再比如,完美的错过股票热潮,买房热潮,网络创业热潮...但我还是在努力地想要改变自己的人生。这里说的改变,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当然更多的是对生活的一种向往,欲望,比如拥有财富,拥有幸福的家庭,可爱的孩子,或者是某种生活方式,健康的身体...那么你会怎样来改变自己的人生?又会有多努力?诚是一个滴滴专车司机,打到他的车纯属偶然,上车聊天发现我们居然是住同一个小区,就这样聊起来了。诚以前是在公司给领导开车,收入大约在每个月5K-6K。家中还有父母,两个正在读书的孩子,一家六口人,只有他和妻子在工作。早年间,在深圳买了一套房,在等拆了回迁,用他自己的话讲,虽然分到的只能是两房的房子,但好歹在深圳算是有一个家,住房上面的花费压力会小很多。但就工资收入来说,在深圳这样的收入,要维持一家六口人的生活,生活质量是不高的,如果还想要再存一些钱,为将来孩子读书,父母和自己的养老做准备,生活上就需要“抠”着来过了。诚首先是利用工作之余考了网约车司机证书,后来和老板聊天中,透露了自己想要去跑网约车的想法,得到了老板的支持,借给了他六万块钱,买了现在的新车出来跑滴滴。每天早上大约六点多起床,吃早餐后,就出门跑车。基本要到晚上十点,或者是一点左右才会回到家。大部份的滴滴司机,中午这餐饭会选择在外面随便吃点。但诚属于要“抠”着过日子的。所以这餐饭,有时候是从家里带出来的馒头包子这类的简餐,有时候就干脆不吃。晚餐要等到回到家中才有的吃。对此,诚也相当无奈,抛开家用不说,买车欠的钱,也急需要还上,又怕滴滴的政策会不断的变动,挣钱只怕越来越难。所以想要趁着还能挣到钱的时候,狠狠的努力一把。认识静的时候,静是流水线上的一个普通工人。在某一次和人聊天中,发现做财务的工资要高很多,就下定了决心要转去做财务工作。先是报考基本的会计证。拿到证书以后,开始找会计工作。因为没有经验,被很多公司拒绝。终于进了一家韩国公司,结果公司老板拿钱投资其他行业,导致月月拖欠工资。我们劝静重新换工作,但静暗暗自己发誓,要在这一年内学到会计工作经验,同时找到新工作。所以要想办法撑过这一年,静退了当时的住房,搬到房租相对低廉的铁皮房住了一年。在换了新工作以后,静又开始给自己设定新的目标:买房子。家里没有人能支援,那就全都要靠自己。静在工作之余,又多方联络,给自己找了三份兼职会计的工作。同时还学习了理财知识。她为了自己的目标,有多努力?这个程度没有办法去量化。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她遭遇了人生几个非常大的转折:大病,失去孩子,离婚。在我们认为她会很消极的面对人生时,她都没有停止会计学习,不断的在报考各种会计证书,也没有自怨自唉的不去工作。梁文是我身边比较“恨嫁”的妹子之一。相对于其他人,总是感概自己找不到男朋友,没有机会认识心仪的男朋友,但却不怎么行动的,梁文是属于行动派的人。各大婚恋网注册了会员,同时又加了各种的单身聚会群。积极的参加单身聚会。对于同事亲朋的推荐,梁文也会做出积极的反应。梁文经常说的一句话:给别人机会,也给自己机会。如果不去了解认识对方,可能永远也不会发现对方的闪光点。频繁的相亲,并不代表是滥交。反而会让梁文在这个过程中,更清楚自己喜欢什么类型的人,适合找什么类型的恋人,同时认清自己,不高估自己,也不自卑。不将就,不勉强,不为了结婚而结婚,而是要找到那个彼此喜欢的人。话说起来很简单,但在这个过程中,梁文也经历过失恋,也有过纠结,也一度不想继续坚持,甚至也有过随意找个人将就过着的念头。过程中并不全是美好的,我相信梁文一定不会后悔自己曾经为此事而努力过。梁文现在已经完成了她的脱单行动,新年聚餐吃饭时,我们从两个人的眼中看到了满满的爱意。但朋友圈中,之前在感概自己为什么总是没有男朋友的,却还依然单着。娟是我相当佩服的一个同事。外贸服装行业,在深圳来说,已经属于夕阳产业。人到中年的我们,经常会为未来恐慌-----如果不工作了,能做些什么?为了丰富自己的知识,娟在工作之余学习英文。考了心理咨询师证书,还考了物业管理证书,营养师证书。最近正在学习写作。我们大家都是同样的生活,每天上班忙工作,下班回家忙孩子学习,做饭,节假日带孩子玩,人人都感觉很忙,娟还有两个孩子,按理会更忙,那娟学习的时间从哪里来的?而且一拿书就想睡觉,看书如同吃安眠药,那娟是怎么坚持看书学习的呢?每个人的人生起点不一样,生活中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遭遇。为了改变自己的人生,你会有多努力?

292 评论

相关问答

  • 二级心理咨询师娟娟是谁

    你好,没有关系的,这个只是当时个把月会比较难受,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也会适应新的生活。

    L张小猛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最新政策

    因为当今社会发展是越来越快的,所以在这个过程中,考虑前景不是考虑现状,而现状好不一定是真的好,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很多人在找工作的时候更加在意锻炼的机会。而心理咨询

    壹家生活 2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政策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近年来,为给日常压力较大的人群提供健康指导和精神援助,我国相继出台多项心理咨询相关政策。 2001年中国劳动和

    大睿2010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国家关于心理咨询师的政策

    心理咨询师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近年来,为给日常压力较大的人群提供健康指导和精神援助,我国相继出台多项心理咨询相关政策。 2001年中国劳动和

    治愈系小精灵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二级心理咨询师李娟娟

    都市一时间是湖南经视旗下,以“民生视角、本色表达”为新闻理念,关注城市老百姓生活;注重参与互动性,节目分成城市动态、百姓说话、小李飞到、都市直播、请原谅等五个版

    1234大兄弟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