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74

海鸟2010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催眠心理疏导小故事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想得快崩溃

已采纳

刘双鹤,焦点解决讲师一期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854天(星期五) 《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包含了丰富的隐喻心理知识,也记录了大量动人心魄的爱与善意的辅导故事。这些故事能拂去寻常生活中的微尘,让我们在故事里认识自己,看到生命中更多的可能。作者李永强,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班;郝琦,天津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2001年毕业于天津南开大学,获心理学博士学位。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2014年6月第1版。下面是读第一篇《妙趣横生的故事辅导》笔记。   第一篇《妙趣横生的故事辅导》    1.隐喻故事的治疗由来已久。 听故事和讲故事似乎是人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每个人的成长历程都有这样的体验,可以说我们是听故事长大的。故事有内涵,传递着思想和文化,潜移默化地对人们发生着影响,我们把这样的故事称为隐喻。实际上,我们的生活中充满了隐喻,我们的语言里也经常运用着隐喻。比如,隐喻可以用来描述我们的感受,如“我的心被一片又黑又乌云罩住了,我无泪,心却在下雨”,形容内心的痛苦和悲伤。  故事讲完了,无论是讲故事的人,还是听故事的人,在满足内心深处倾诉与倾听的需求之后,或许会淡忘了这些故事,然而故事中表达的精神却不会轻易被淡忘,当生活情境与故事有某种相似或相关时,故事里的精神光芒就会发挥了它的作用,给人潜移默化的指引,如冥冥之中一只智慧的手。  最早把隐喻故事用作心理辅导的先驱者是美国已故催眠大师米尔顿-艾瑞克森。他运用多层的沟通手法,借由各种隐喻故事,既沟通意识又沟通潜意识,因为潜意识语言就是重重象征的隐喻。意识聆听到故事的表面内容,潜意识聆听故事的深层结构;而故事的脉络则暗藏问题解决的可能,从而巧妙引导当事人改变意识,充实正向的自我能量。艾瑞克森发明的催眠方法的魅力就在于打破了传统的催眠形式,他用特有的缓慢的语调,轻描淡写地说一段故事,很神奇地就把人带入催眠状况,同时又把对当事人说的话,用隐喻的形式藏在故事里。   2.什么是隐喻故事心理辅导。 隐喻就是暗喻,从字面理解,就是把要说的话,不直说,换个说法说,目的是让人接受。通过隐喻故事做心理辅导,其实与改变认知、改变行为、改为结果的认知行为疗法有异曲同工之妙,甚至更具优势。隐喻故事辅导主张把人的成长看成是大大小小的故事,生活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我们就生活在故事中。每个人的背后都有好多内在故事值得回忆,也希望拿来与人分享,更希望被人听懂、理解和认可。  什么是隐喻故事辅导呢?就是通过对情绪的捕捉发展成一个埋藏治疗因子,使问题得到外化的故事脉络。无论是作文教学不是心理辅导,隐喻故事都特别看重对情绪的捕捉。因为我们相信人活着是一种心情,人际互动是情绪的互动,抓住了情绪的脉络,也就抓住了根本。   3.隐喻辅导故事的基本模式。 首先要架构从现实生活视野到象征的隐喻视野的同态体结构,也就是隐喻故事中的事件、人物及人物之间的关系与真实的个案的情形是有相似的。隐喻故事可以使我们转换视野,从生活现实的人格视野转换到故事里象征世界的心灵视野。主要有三个主要条件。  一是故事的结构要和被辅导者内心困扰的心理结构对等,也就是隐喻故事要与主角的生活世界成一种对称的“同态体”。  二是故事中要有一个提供困惑解答的“通道”。在这个过程中,隐喻故事为主角找到一条出路,找到行得通的答案。  三是故事中包含许多层面,涵盖多层次的意识和潜意识的认知,所以隐喻故事有一定的结构,苏珊-佩罗认为是三重结构: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一般情况下,是先构思结局,让失衡的状态重归平衡;根据结局,寻得隐喻,找寻情境中的象征我;最后是根据隐喻,通过情节的编织达到平衡的状态。这就是故事的进程或情节所要表现的核心内容。  隐喻故事是隐藏起来的生活经历的比喻,是当事人内心世界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的投射,就如镜子般可以帮助当事人更清楚地看到自己。这样的隐喻故事就像我们充满象征与梦想的梦,透过如梦如幻的图画和语言与内在心灵的对话,从而有效地催化了内在的领悟。 最早把隐喻故事用作心理治疗的是催眠大师米尔顿,“隐喻(metaphor)”一词源自希腊语metaphora,是“传递”的意思,利用这个理论他认为各种隐喻故事既沟通意识又沟通无意识,我们能从故事中找到 现实 的对应,也即是深层的无意识被传递出来,借由我们最喜爱的故事。《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这本书也是从这个宗旨出发,给我们介绍了隐喻故事辅导的传统、方法和基本模式,以及在心理 健康 教育 中所发挥的作用,隐喻是一种神奇的 东西 ,它充满着想象力,首先是让我们与故事相连,进而在情节本身的张力之下,我们被 感动 被侵入,然后是失衡,再而是寻找平衡的解决方案。 而一个治疗性的隐喻故事,要有两个条件,第一个是隐喻故事要与当事人的 世界 有一种联系,形成对称的“同态体”,第二是隐喻故事要为当事人找到一条可能性的出路,最后便是解决方案,个人觉得非常有趣,书中的第二篇给我们列举了隐喻治疗的案例,如何帮助孩子疏导情绪、战胜 脆弱 等,其实隐喻故事对于孩子的功效特别好,毕竟成年人的话, 性格 很多 时候 都已经固定下来,而 小孩子 则不同,他们喜爱故事,他们从故事中学习到知识、想象力,也被故事改造着心灵,让他们重新找到自己。 作为成年人,我们在创造故事中释放自己的潜意识,例如书中针对治疗者的一句“但 美好 多于 痛苦 ”判断到治疗者心中有痛苦的 经历 ,真的非常微妙,我们的情绪或者潜意识总是会在 自由 的写作中凸现出来,这是我们需要抓住的,另外就是为什么说写作有治疗的功效,因为其中包含着释放和治疗的功效。 《故事咨询师》读后感(三):让隐喻故事陪伴我们 成长 “人们对隐喻故事有着 与生俱来 的 热情 ,似乎听故事和讲故事也是人的本能。”我认为,这种以隐喻故事进行心理干预的对象应该更适合儿童吧。因为, 喜欢 听故事并能从故事中得到教益是儿童的天性。 “ 智慧 的贫乏就是故事的贫乏”,我不是一个会讲故事的人,所以,我很羡慕讲故事的 能力 ,但我又没有耐心听故事。所以,读本书的一个个故事对我来说犹似折磨。 在我看来,这种心理辅导是非常专业的一项 工作 ,要想普通人针对心理问题灵活地编造故事去进行疏导,那真是 难于上青天 了。不过,通过本书可以了解这种 重要 的心理辅导方式,从而提高认识,对于 自己的生活 和对孩子的教育还是很有助益的。 作为作用于潜意识的隐喻故事,其本身就是一种高效沟通、绝对说服的管道。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避免了传统的讲故事说教的特点:总是在故事的结尾联系听众的不足和弱点,并提出改进的要求和建议。这样,无形中就把需要帮助者置于对立面,功利色彩太浓厚,容易激发对立情绪和逆反心理,所以,教育的效果就要大打折扣了。 而这种隐喻故事,表面上就是讲 一个故事 ,但是其中的要素和当事人的世界形成一种对称的“同态体”,非常巧妙地把当事人的情绪隐藏在故事里。所以,表面上在听故事,而潜意识接收到的却是隐藏在故事背后的信息。会起到入耳入心, 润物无声 , 水到渠成 , 豁然开朗 的效用。 也就是说 ,隐喻提供的是一种与深层自我连接与沟通的有效方式,隐喻故事可以很好地同理和陪伴当事人,故事的发展又可以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可能性。借此,我们可以接触到自己原本具足的积极 生命 能量,从而激发自己,力争上游, 激流勇进 。 台湾地区的绘本培训辅导师“傻姑”说的非常好:“真正接纳自己之后,觉得够了,就不需要再汲汲营营地外求,能够在 平凡 、 平淡 的 生活 里, 自得其乐 !” 书的目录把每节的标题都列出来,能概览全书具体内容,便于查找,以读者为本,非常难得。左页脚标明书名及页码,右页眉标明篇名及页码,阅读非常便利。这种页码设计非常新颖,也提升了书的版式设计档次。 《故事咨询师》读后感(四):新颖特别的隐喻故事疗法 作者在此书中通过一系列隐喻故事心理辅导的案例、方法和技巧的展示,向我们提供了新型的心理治疗方式。看后感觉非常新颖和特别。从挖掘故事中的隐喻作用,研究故事的隐喻模式,到实践中用隐喻故事为问题儿童做行为矫治等一系列分享,让我们初次接触隐喻故事疗法的读者非常 惊讶 。文中的个案涉及儿童 愤怒 、 恐惧 、自卑等情绪障碍,并通过相应的隐喻故事做出相应的有效疏导,其过程 别开生面 。作者在本书中也极力展示了隐喻故事创作之法---九格创作法,情绪语言图像解读及创作法等等,内容详实而 厚重 ,值得仔细研究。 相信 对于从事心理咨询,特别是儿童心理健康方面的朋友具有参考价值。 对我来讲,虽然自己并非从事心理咨询方面的工作,但这种隐喻故事的解读及创作之法,仍为我们阅读文学作品时,如何寻找辨别文中的隐喻含义开启一扇窗口,如同构建和拆解。也为我们提供观察文学作品中隐喻元素应用的含义与现实沟通提供了方法和模式。----故事式隐喻,这种表达真是非常有魔力。 在我的理解中,构建隐喻故事,其实也是中止当前故事----继续前行----将现实人格 视野 中的情境放入故事的视野里的过程。有点像玄幻小说里,创造的各种属于自己的“神界”“灵域”等,然后在这样的封闭空间场中,继续编故事,使故事结构符合当前所需的心理结构(同态),使故事人物、元素和过程与现实人物的活动元素找得到对应关系(同形),并在这一过程中,同步发展,为人物找到一条出路(同行),最后 升华 这个故事,回归意识中的认同,得出正向而“彻底”的治愈。----文学作品这样构建的过程其实也非常符合我们阅读时心理过程。比如在阅读玄幻小说时,人物主角出场通常非常弱小又倍受欺凌,但主角从不气馁,也从不 放弃 ,努力拼搏再加各种机缘巧合,最后修得一身奇功,成为战胜自我, 拯救 自我,最后拯救世界的英雄人物。一如这般的构建故事,其实也是个人心理能量的不断加强的过程。对心理辅导性质这样有治疗目的编制故事,当然也需于治疗者的心理细节上的互动互补而特别量身定制。所以,这样的故事隐喻式辅导,针对性非常强,一旦 对症下药 ,则有效而 意义 深远。可以仔细研读。 《故事咨询师》读后感(五):故事疗心 中国 式的 心理学 被民众广为接受的就是“算命先生”,经常看到街头摆个摊,弄出八卦小本来,写写画画,看看手掌,就给人“算命”了,其实停下来我们发现这些找算命的人都是一些近期有心理情绪或者 生活中 遇到一些难事的人,他们可能无法和 亲人 讲述,找了“算命先生”开导开导就好了。心理学应该是源于西方的一门学科,不过因为中国快速的经济 社会 发展,高节奏的生活和生存压力,也滋生出越来越多的问题,而中国的心理学也真正发展起来,当看到这本《故事咨询师》的时候真是眼前一亮,这又是我不曾涉猎过的心理辅导的方面。 我看过一些心理学方面的书,还有一本《重口味心理学》,多是分析一些在人们看来很 不可思议 的心理疾病,而这本《故事咨询师》写的是专门运用故事这个看起来很不起眼的手段,治疗各类心理疾病的案例及分析。 因为我有孩子,也 曾经 是孩子,听故事讲故事是必修课,特别是养育孩子的这几年,接触了世界上各个国家的 优秀 绘本,它们都是非常好的故事,而我以前并不知道故事还有这么多的“疗效”, 《故事咨询师》列举了很多用故事隐喻治疗的个案举例,可以帮助愤怒孩子情绪疏导、帮助孩子战胜脆弱、化解异形恐惧障碍、对自卑孩子进行心理辅导……我们的孩子或许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作为家长我们可以按照书中的方法进行隐喻故事的创作与互动。在书中我们除了能够掌握一些比较实用的讲故事的技巧和方法,还可以了解隐喻心理辅导的现状、心理分析、种类、作用等,对这个全新的领域有比较深入的了解。 《故事咨询师》读后感(六):围着篝火讲故事 《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这本书开篇所勾勒的画面——“围着篝火讲故事”顿时把人带入一个特定的情境。当然,这并不是虚幻的构造,而是古时原始人的传统。只不过,放在今天的语境中,就有了让人莫名感动的气息和 温暖 。 故事也被称之为“隐喻”,在故事中所描述和传递的感受 自然而然 地具有了让人心灵相通的魔力。隐喻本身是安全的,所以才敢触碰情绪,又因为可以碰触到潜意识,所以有了疗愈的功能。之前很早就知道以故事进行心理疏导的范式,读这本书就是为了更深入更全面地加以了解。 作为隐喻故事的构成,在王理书 老师 的概括下有三个 必要条件 :一是构成与主角对称的“同态体”,而是要有提供 困惑 解答的“通路”,三是涵盖许多层面的“彻底的故事”。澳大利亚故事医生苏珊?佩罗的解释则与前者对等地分别概括为“隐喻”、“情节”和“解决方案”。我认为更为重要的如作者所言:“倾诉与聆听是每个人 内心深处 的需求。当我们分享一个重要的故事时,就有了彼此结合的经验,这是一种内在的联结,让我们 相互之间 有了更多的了解。你 永远 不知道自己会从故事里学到什么, 感悟到 什么,或者借由故事的倾诉与倾听,你可能创造多么深刻的亲密的关系。” 对于心理治疗而言,故事的作用是一种外化,将问题外化成与自身无关的故事,再通过故事的发展出新的观点,看待原有问题,探索出路。 就我的理解而言,前面所说的三个必要条件是非常简洁的。但是后面谈到的隐喻故事九宫格创作法反而搞得有些云山雾罩,故事层次三格(隐喻、进程、结局),故事发展三格(资源、关系、转化)、故事脚本三格(困局、成长、存在),单就每个层面还比较能够理解,但是这三个基本层面之间的关系,书中自始至终没有交待清楚。 从整本书的编排来讲,还存在一定的重复和层级不清的问题,希望能有机会重新梳理。 《故事咨询师》读后感(七):用故事唤醒人生 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喜欢听故事,只不过孩子用童话来满足,而成人则读的是小说,但归根结底,这都是一种故事的形式。 以前读书,我们会觉得这本喜欢或者那本不喜欢,催促我们读下去的是一种朦胧的内心需求,我们只是觉得自己喜欢的书中有自己想要的关于人生的答案,有我们对于生活方式的认同感,说到底,我们是在书中寻找另一个自己。 在读到这本《故事咨询师》后,对于读书的一些想法才突然明晰,其实,我们所有的读书都是一种自我疗愈,谁的心中没有大大小小的伤呢?我们在书中找寻自己,在书中缝合曾经的伤口,在书中重新过一种健康的人生,虽然这些过程都是毫无意识的,但我们确实一直在故事中不停地面对着内心深处不肯面对的自己。 是的,故事就是有这么强大的作用力与魔力,它简直就像是童话故事书中的魔法。一直以来,我都觉得自己是一个缺乏想像力的人,也从来没有想过自己能够编一个小小的故事出来,但是当我读到这本书时,我简直要说,这真像是一本魔法书。 这是一本教你如何通过自己创作故事来自我治愈的心理书,你可以自己创作故事,你可以通过隐喻故事来走向心灵,你可以打开你的想像之门,你可以学会如何更好地面对自己。当然如果你有孩子,这些方法同样可以帮助你如何去给孩子编一个更好的故事,一个更适合自己孩子的故事,你可以带着孩子一起走向更健康的人生。 书中为我们揭开了人类有始以来通过故事来隐喻人生的传统,我想这里面最典型的可以说是寓言故事吧,人类善于将生活的道理通过寓言借助各种手法道出,这在全世界都是一直发生着的。童话故事中的隐喻也是很常见的,在书中,作者将我们带进许多经典童话故事中,为我们一一解开其中深刻的内涵,让我们可以以一种全新的视角重新理解那些曾在童年感动过内心的童话,当我们带着这样的启示再去阅读时,你会发现,写故事一点儿也不难,因为你带着思索,一种对人生的思索,一种对写作的思索,而不是像从前那样单纯地为了好玩才去读故事。 作者在分析隐喻故事中,更多的是选取的国外经典童话,例如《美女与野兽》,故事中几乎每个桥段都有值得我们去重新理解的心理视角,当然也选取了中国的一个童话故事来分析,两个故事一对比,我们可以看到,中国的神话故事缺乏最终的心理救赎,它并不能带给读者足够的心理启示,我想这可能与中国的哲学思想有关,中国的神话故事流传于民间,但民间又缺乏足够的思辨,导致神话故事总是以悲剧收场,而国外的童话故事,多以救赎收场,这也是我们读国外的童话让人感觉美好的缘故。 作者是资深心理咨询师,他们通过重新创作隐喻故事来帮助学生重新解读自己的人生,并引导孩子最终走向有答案的结局,这样的辅导显然更易让孩子们放下戒备从而直面自己的内心。 关于如何创作隐喻故事,其实也是有规则可循的,九格创作法,可以带我们走进一个全新的写故事的视角,一步步,一层层,写故事,只要你找到规律,就是一件轻松的事情。 这本书,能量充足,错过实在是可惜。

329 评论

yuki198611

有些人让事情发生, 有些人看着事情发生, 有些人连发生了什么都不知道。 焦虑是可以化险为夷的,战术就是宁静致远。 01 两年前,我的记忆力越来越差,让我感到焦虑,我决定要改变,要去寻找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我曾找了很多关于提高记忆力的理论书来读,可总感觉太枯燥,读不进去。只有这本被心理学硕士、国际催眠师康磊盛赞的书让我爱不释手。 康磊推崇地说:“这是我见过的把心理学和记忆术结合得最好的一本书,没有之一。” 我喜欢心理学,又想学习记忆术,康磊的推荐语一下子就打动了我的心。 这本书就是——《超级记忆:破解记忆宫殿的秘密》! 它用神奇的故事穿针引线把枯燥的“记忆术”讲的绘声绘色,让我看的津津有味。 故事是围绕一个问题少年展开。他的名字叫恩,因为学习成绩差,老师、同学都不喜欢他,爸爸对他不管不问,妈妈常常责骂他。 恩也曾经努力想要提高学习成绩,但就是记不住,拼搏之后没有结果,看不到希望,恩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直到有一天,恩偶得一本叫做《记忆宫殿》的秘籍…… 这个故事是不是很吸引人,特别是对于记忆力差,想提高记忆力又找不到好方法的我来说。 然而,书中又并非单纯地讲解如何提高记忆力,还穿插讲述了一些关于心理学的知识,毕竟提高记忆力是属于心理学的范畴,换句话说,想提高记忆力先要了解大脑的工作原理,需要和潜意识有效沟通,看清自己的内心世界。 02 书中的一些精彩片段让我记忆犹新,特别是关于寻找“心灵之屋”的那一段。 恩的妈妈叫林子,她的丈夫出国了,6年间只回来过2次,每次也只待三五天。林子明白他早晚会把他们娘俩扔了,自己在国外再找个小姑娘,他们的婚姻名存实亡。 面对不靠谱的丈夫和成绩差的儿子,林子陷入焦虑,她去找心理咨询师求助。 林子走进了咨询室。“咨询室的光线有些暗。房间不是很小,大部分的窗帘都关着,只有最边上的窗帘留了一条细细的缝隙,阳光从缝隙中钻进来,显得格外亮。咨询师背对着光坐在一张很大的办公桌后面。”这样的场境布置,能让来访者的心理有安全感,对咨询师产生信赖。 “屋里的灯是开着的,但是光线很柔和。咨询师办公桌的电脑里似乎还在播放着音乐,声音很小。林子仔细听,听不清是什么曲子,只是一首轻音乐,也是很柔和的那种。” 在轻柔的音乐背景下,两个都人不说话,也不会太尴尬。 林子和咨询师打了招呼问了好之后,就不知道如何开口。 咨询师祝健给她倒茶,自己慢慢喝着茶,对她暗中观察,他要让“来访者主动开口。因为只有主动开口,才能知道来访者的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一段时间的沉默之后。 林子低头看着自己的脚尖,紧张羞涩地小声说:“祝老师,我想来咨询一下我儿子的问题!” 祝健运用自己多年的职业经验和技巧,耐心地和林子聊了起来。 一个小时之后。 林子终于放松地把谈话从儿子身上转移到了自己身上,她说:“……晚上还经常失眠。我觉得自己都要崩溃了!” “噢,失眠的问题好解决。我本身是催眠师,可以让你很快就入睡,不知道你有没有兴趣?” 征得林子的同意后,祝健在催眠中帮助林子突破种种心魔,看清了自己的“心灵之屋”,找到了问题的症结。 03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已经学会了自我催眠,我启动催眠去寻找自己的“心灵之屋”。 当时,我一个人在家,拉上窗帘,放着轻柔的音乐,平躺在床上,闭上眼睛,均匀地呼吸,告诉潜意识:“带我去看看我的心灵之屋。” 立刻,我看到自己身处在一个四方形的小屋里,屋内墙壁洁白,一桌一椅一张床,还有一个大大的书架。 书桌上放着我心爱的经卷,书架上只有《经注》和《圣训》。 我在这个屋子里睡觉睡到自然醒,醒了就读上几页经,屋子里没有窗户,也没有灯。 我一睁开眼,屋子里就有亮光,温暖的、不刺眼的淡粉色光茫充满屋子的角落;我一合上眼,屋子里就黑了,被适合睡眠的淡灰色笼罩。 屋子里有一架木制的梯子,我拾阶而上。 外面是一个大大的有四根柱子的凉亭,凉亭里有一张小方桌,一张大圆桌,圆桌周围摆着八个小圆凳。 方桌上有一张古琴,方桌前有一把椅子,我坐在椅子上弹奏一曲清音,周围的小鸟静静地停在树上在听。 曲终,我在凉亭中翩翩起舞飘飘欲仙,蝴蝶和鸟儿在身旁纷飞环绕,我的身体越来越轻,生出了翅膀,和鸟儿一起坐在树梢。 仔细观看,发现我的小屋是在地下,我的凉亭是在一座孤岛的最高处。岛上鸟语花香、四季如春,还有丰富的水果,红苹果、黄香蕉、紫葡萄、青翠梨……可以随意摘食。 小岛的四周被湛蓝清澈平静的海水环抱,小岛上有一座彩虹桥与陆地相连。 04 我看到自己的心灵之屋丰盈平静美丽,只是有些孤单,岛上渺无人烟,找不到一个人。 自从心灵受到重创,性格孤僻内向的我便和现实的世界格格不入,把自己隔离在孤岛之上。我在自己的梦中疗伤,现在,伤口结了疤,没有人来看我,理解我,懂得我。 我可以顺着美丽的彩虹桥走出去,去看看大千世界,去寻找同类,去理解别人。 有人说,如果你愤怒,你就呐喊;如果你哀伤,你就哭泣;如果你喜欢,你就表达;如果你热爱,你就追求。 当你认清自己,就有能力让自己变得强大起来。 当你全心全意梦想着什么的时候,整个宇宙都会协同起来,助你实现心愿。 我阅读《超级记忆》的本意是想提高自己的记忆力,却在读书的过程中意外地看清了自己的内心,真是幸运!

308 评论

相关问答

  • 心理咨询师催眠心理疏导小故事

    刘双鹤,焦点解决讲师一期班,平顶山,成长分享第854天(2018.5.4星期五) 《故事咨询师:心理辅导的隐喻操作》包含了丰富的隐喻心理知识,也记录了大量动

    海鸟2010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心理咨询师催眠师小花卷

    《超级记忆》(石伟华)电子书网盘下载免费在线阅读 链接: 书名:超级记忆 作者:石伟华 豆瓣评分:7.0 出版社:中国纺织出版社 出版年份:2015-12-1

    妮裳风云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治愈小故事心理咨询师

    『壹』 关于坚持到底就是胜利的小故事(要三个) ①“龟兔赛跑”故事后传 那回乌龟和兔子赛跑,因为兔子麻痹轻敌,给乌龟占了上风,兔子后悔得都不想活了。还算狐狸仗

    会逃跑的桃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成长故事心理咨询师小说

    那介绍几本给你吧。红袖添香经典文学站新锐大赛上面的呢。挺好看的呢~ 《婚姻的背后》 作者:秋雨春燕 婚姻的背后有太多的故事:有爱情、有甜蜜、有思念、有悲伤、有

    侯总大大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心理咨询师辅导睡眠梦催眠

    心理咨询室的话,一般都在什么样的单位工作的时候啊,心理咨询师一般都会催眠吗?这个单位来说的话,其实个个都约,你们的话,也有那种类型的咨询去了

    dragonyanyan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