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英语一2012年解析

  •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52

韩建忠001
首页 > 英语培训 > 考研英语一2012年解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优优妈妈0509

已采纳

一、大纲考查要求 “英语知识运用”(完型填空)多项选择题在新大纲中规定为20题,共10分(详见下表)。在一篇240-280词的文章中留出20个空白,要求考生从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答案,使补全后的文章意思通顺、前后连贯、结构完整。 本部分主要考察考生对不同语境中规范的语言要素(包括词汇、表达方式和结构)的掌握程度,而且还考察考生对语段特征(如连贯性和一致性等)的辨识能力等。这种题型旨在测试考生运用所学过的语法知识和词汇以及通过上下文的逻辑关系等,进行综合填空的能力,要求考生既要有扎实的语法知识基础和丰富的词汇量,又要有较强的阅读能力。考生在这一部分进行解题时,必须灵活运用自己所掌握的所有英语知识,并且能够融会贯通。 英语知识运用测试要点及方式: 部分 为考生提供的信息 指导性语言 测试要点 题型 题目数量 计分 答题卡种类 英语知识运用 (10分) 1篇文章 (240~280词) 英语 词汇、语法和结构 完形填空多项选择题 (四选一) 20 10 答题卡1 (机器阅卷)二、命题规律 完型填空的文章结构最常采用总分对照型。此种结构对于整篇文章而言,是通过总述句概括出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由分述部分对中心主线展开详细描述。因此文章的首句或首段就是中心句(topic sentence), 做题时一定要特别重视。 完型填空的文章体裁以说明文和议论文为主。完形填空所选的短文多是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说明文或议论文,所涉及的多是科普、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等,具有一定时代感、现实性或科学性的文章。如:1998年:对英国工业革命的看法;2003年:青少年的身心教育;1999年:劳动安全措施;2004年:青少年犯罪;2000年:农业经济;2005年:人类嗅觉的灵敏度;2001年:新闻立法;2006年:美国无家可归人口问题;2007年:殖民地国家独立后的改革;2008年:人类智能。考生如果平时多读这一类文章,积累多方面的词汇和背景知识,就能很容易地弄清文章的大意和逻辑关系,为做题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能力考查 根据教育部考试中心我出版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分析》,完型填空对考生具有以下能力要求: 1、巩固、扎实、熟练的英语语法知识和丰富的英语词语知识 当前英语中的完形填空试题,并不直接地去考查语法知识。但是,解答试题的前提是读懂文章,而读懂文章就必须懂得语法。所以,完型不直接考查语法知识,并不是不需要语法知识,它是通过检查你的理解程度,来间接地考查你的语法知识。一个人的英语语法知识越丰富,阅读速度就越快,理解就会更为全面、深刻。 2、英语阅读理解能力,良好的阅读习惯,熟练的阅读技巧 特别是快速阅读理解能力,甚至是跳过一些词语(空格),浏览文章,掌握大意的能力很重要。完型填空试题是为阅读理解服务的,其主旨是考查阅读理解能力。对文章内容理解得越全面、越深刻,就越容易选择正确答案。而这种阅读理解能力是靠平时的练习得来的。 3、分析认识文章结构,理解领会文章各部分、各层次之间逻辑关系的能力 只有明白文章结构,了解各段落之间的关系,才能加深对文章的理解,也就更容易把握有空格的句子所需要内容,就更容易选准答案。 4、逻辑思维能力,特别是总结概括、推理判断和分析归纳的能力 这些能力的发挥,有助于抓住文章的主题思想,加深对文章深层次意义的理解,从而更容易完成“完型”的任务,恢复文章的原貌。 5、在阅读中捕捉并记忆相关信息的能力 在选择每一个答案时,我们要求依据文章的整体内容,这就要照顾文章的方方面面,不能顾此失彼。特别是一些结构词,如but,however,therefore,though等等,更要给予特别的注意。但是,我们在做题的实践中,不可能总是重复地阅读文章。这就需要对关键内容、关键词语的记忆能力。 四、考点分析 (一)考点紧紧围绕着语篇 综观近年的考题,我们发现,完形填空不是要考词义辨析、固定搭配、语法等孤立的知识点,而是从语篇的角度综合测试考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和对基础知识的运用能力。也就是说,考生的语感及其对整篇文章的理解程度在做题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请看下面的例子: The roughly 20 million __1__ of these nations looked __2__ to the future. (20072) [A] confusedly [B] cheerfully [C] worriedly [D] hopefully 空格处填入的副词修饰动词短语looked to,look to the future表示“展望未来”;confusedly意为“迷惑地,混乱地”;cheerfully意为“欢快地”;worriedly意为“忧心忡忡地”;hopefully意为“怀有希望地”。上文提到很多殖民地已经成为独立的国家,再结合下文提到的freedom, new nations, sovereign等,可以推断出这些国家的居民对于未来应该是“充满希望地”。所以选D项hopefully。 因此,考生在做完形填空题时,切忌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抛开语篇孤立地看句子的做题方法是绝不可取的。 (二)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倒装句、比较句与平行结构是语法考查的重点 近年来,完形填空专门测试语法的题目不多,重点在词汇及对上下文的理解上,但我们发现,完形填空一旦考语法,就一定是与定语从句、同位语从句、倒装句、比较句或平行结构有关。例如: Concerns were raised __49__ 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exaggerate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__50__ guilty verdicts. (2001年49) [A] what [B] when [C] which [D] that 本题显然考查同位语从句,空格后面是concerns的同位语,表明其具体内容。四个选项都可以引导同位语从句,但是that引导同位语从句时,不在同位语从句中作句子成分。从句意来看,这个从句中成分齐全,因此选that。另外,为了避免由于从句太长而使句子头重脚轻的现象,同位语从句没有直接跟在concerns的后面。 因此考生要特别关注这几个语法现象,并能将其吃透。 (三)在上下文中的认词、辨词能力是词汇考查的重点 对词汇的测试在研究生入学英语考试中应该说是无处不在的,它贯穿考卷的各个部分。在完形填空题中重点考查考生在上下文中认词和辨词的能力。近年来完形填空所设置的选项要求考生在掌握一定词汇量的基础上,通过大量阅读并具有一定的语感才能区分正确与错误。测试词汇引申含义的情况也越来越多。例如: Concerns were raised __49__ witnesses might be encouraged to exaggerate their stories in court to __50__ guilty verdicts. (2001 50) [A] assure [B] confide [C] ensure [D] guarantee 空格需要填入一个动词与guilty verdicts(定罪决定)搭配。Assure后面一般接某人,表示使别人确信, 如I can assure you of its quality.(我可以向你保证它的质量。);confide后接某事,意为 吐露,托付,如he confided his troubles to a friend.( 他向朋友倾述烦恼事。): guarantee表示“保证”时多接褒义的名词,如guarantee a good crop(保证了好收成); ensure意为“保证,担保”,强调对某行为有把握,所以正确答案为[C]。 由此可见,考生仅仅学会大纲词汇表中的词或词组是远远不够的。应意识到,处于考研阶段,记忆单词不能只限于一词一义,一词一用。只有经常对词汇进行同义、反义、近义、同形、同音等多种比较,细心观察不同上下文、不同搭配的各种含义、各种用法特点,方可对它们有比较深刻全面的理解,才能有把握地选择正确的意义和搭配。 (四)逻辑衔接题比重加大 从近10年的考题来看,逻辑衔接题的比重加大,尤其是近3年,表现得更加明显。这就对考生从整体上把握文章的内容,注意句际间的关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例:More families consist of one parent households or two working parents; , children are likely to have less supervision at home than was common in the traditional family structure.(200434) [A] contrarily[B] consequently[C] similarly[D] simultaneously 空前“更多的单亲家庭和双亲就业家庭”与空后“孩子们受到较少的监管”有明显的因果关系,consequently“因此,所以,结果”,故选[B]。[A] contrarily“相反地”;[C] similarly“类似地,同样地”;[D] simultaneously“同时发生地”,均与上下文语义不符。对于逻辑衔接词的选择,虽可以从句法的角度进行判断,但考查的实质是上下文中的逻辑关系。 五、解题步骤 第一步:重视首句,把握主题 完型填空文章的第一句话通常是没有空白的完整句子,而且第一句往往是文章的主题句(Topic Sentence),或是含有主题词的句子,考生可以根据它来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为下面答题奠定基础。 首先我们要知道英文的主题句的特点。一个有效的主题句应该有以下两个标准: :主题或议题。明确指示段落的内容,起到限定主题范围的作用。 :反映作者对待主题的观点、印象、态度,起到限定段落基调的作用。 知道了英文主题句的特点之后,我们在阅读完型填空文章的第一句话时,就不应该只是读懂其字面中文意思,而是要透过首句来预测文章的中心内容,为接下来做题把准方向。 第二步:速读全文,掌握大意 一旦开始做题,就应该根据自己抓住的线索 快速做出反应,找出关键词,掌握全文大意。若有个别难题,暂时跳过或初拟答案,随着文章的空越来越少,全文的意思就会越来越清楚。 第三步:瞻前顾后,先易后难 完型填空所选的文章尽管比较短小,但它仍是一个意义相联的语篇,它围绕一个话题论述,在行文中词语重复、词语替代现象都不可避免。或者还会出现词语和意义相互定义或相互解释的现象,即同义定义或反义定义,所以我们在解题时应“瞻前顾后”,联系上下文寻找相关线索,如某一个词的原词、指代词、同义词、近义词、上义词、下义词和概括词等。通过做题,大家会发现有时可以通过上下文就找出难解词的定义或解释,有时甚至原文中的短语或单词就是答案。 第四步:重读全文,核对检查 由于选答案时讲求一气呵成,初选过后还应根据上下文对有疑问或把握不准的答案进行推敲。这时,应重读文章,从语义和逻辑的角度检查文章是否有问题,根据上下文调整答案。 六、解题方法 1.无关词排除法 完形文章一般都有非常明确的中心主线,且整个文章很紧凑,就是紧紧围绕着中心主线展开。因此,理论上正确的选项一定是紧扣文章的主题和中心主线的。故而,一些看上去明显和文章主题和中心主线毫无关系的选项基本上可以排除在正确答案之外。 2.同现 同现是一种词汇的衔接手段。完形文章由于常常有明确的中心主线,所以作者往往会使用一些重点词汇围绕着中心主线贯穿全文。同现实际上就是一组具有相同倾向性的词语,这些词语所表现的倾向性往往与中心主线中的导向一致,或者说这些同现词语的任务就是对文章的导向进行展开支持。因此,文章的整体导向这个已知线索可以成为解出这些同现词语的关键信息。 3.复现 复现是完形文章中词汇的另一种衔接手段,即表达相同意思的词汇在文章的不同地方出现。复现可以是相同的词重复出现,也可以是用不同的词表达相同的意思。复现的解题意义在于:如果判断出一个未知填空与上下文的那些已知词汇有复现关系,只要从选项中选出与那些词汇意义相同的就是正确答案。 4.关联 关联是完形文章中经常出现的一种结构,即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同类别词语,比如两个动词、两个形容词以连续排比的结构出现。在这种情况下,两个关联词汇在句子中的语法地位一样,且常常起一样的语法作用,之间又明显具有某种逻辑关系。关联的解题意义在于:出题人一般会将一个关联词语设置成已知信息,另一个是未知的,这样那个已知的词语便成为破解未知词语的关键线索。 5.时间线索 若完形文章中出现的时间信息一般都是非常有用的线索,因为只要通过分析这些时间线索就可以很快把握与这些时间线索联系在一起的信息之间的关系。 6.总分结构对照分析法 由于总分之间的基本关系是互相支持,互相印证的对照关系,而且总述是对分述的总结和概括,而分述是对总述的展开。当一些未知填空出现在总述句时,解出这些填空的相关联已知线索往往可以在与其对应的分述部分找到。 7.对应成分分析法 由于完形文章的上下文之间以及句子内部之间往往有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句子的各个成分之间便形成一定的对应关系,考生可以根据这种逻辑关系找出与未知填空相对应的已知成分作为线索,通过对应的已知成分推断出未知填空的答案。

359 评论

小花匠M

2012年考研英语翻译试题的特点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 五个句子超纲或较难的词汇较多;2. 句子结构有些太复杂,有一些特别难分析的句子;3. 话题也是广大考生不太熟悉的话题。2012年研究生入学考试英语一的翻译文章出自美国杂志《Nature》,题目是Universal Truths。这篇文章的理论性比较强,对于大家来说应该会感觉很有难度,大家首先要理解文章大意,依据专业性来定词义。比如empirical approach(经验主义方法),因此难度是近三年最难的翻译文章,也是这次考试大家最感到吃力的试题部分。总体而言,今年的翻译试题感觉是“难懂难翻”。 我在今年冲刺班上反复强调的翻译必考的句子成分,尤其是后置定语,比如50题的strong co-dependencies between particular types of word-order relations,属于我冲刺班提到的必考的名词短语的现象,以及一些常用从句的翻译,比如49题的两个后置定语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 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属于翻译必考的从句。47题的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句型;以及最难的48题从句特多,构成理解的障碍。这些都是我在启航翻译课堂上反复提到必考的知识点,因此没掌握的学生肯定翻译不出来。下面我们把5个句子的参考译文提供出来,让2012年考生了解自己翻译分数的同时,给2013年的考生提供翻译考试的一种整体备考思路。文章原文如下,选入2012考研英语一翻译真题时有部分删改: Since at least the days of Aristotle, a search for universal principles has characterized the scientific enterprise. In some ways, this quest for commonalities defines science: without it, there is no underlying order and pattern, merely as many explanations as there are things in the world. Newton's laws of motion, the oxygen theory of combustion and Darwinian evolution each bind a host of different phenomena into a single explicatory framework。 46. In physics, one approach takes this impulse for unification to its extreme, and seeks a theory of everything — a single generative equation for all we see. It is becoming less clear, however, that such a theory would be a simplification, given the proliferation of dimensions and universes that it might entail. Nonetheless, unification of sorts remains a major goal。 结构分析 本句主语是one approach,谓宾语是takes this impulse for unification to its extremes,连接词and 连接的是一个并列的谓语动词seeks,破折号后面的内容起到对前面补充说明的作用,这句话难在某些词义很难把握,比如take…to extremes,其实这个词组在启航翻译练习里讲到过。 参考译文 46. 在物理学上,一种方法(物理学上的一种方法)把这种统一性的冲动发挥到了极点,并努力寻找一种万能的理论—— 一条的为我们都明白一切所创造或生成的公式或方法。 This tendency in the natural sciences has long been evid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 too. 47. Here, Darwinism seems to offer justification, for if all humans share common origins, 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that cultural diversity could also be traced to more constrained beginnings。 结构分析 本句以逗号来理解就显得相对容易,主干是Darwinism seems to offer justification,逗号之间的是一个for引导的原因状语从句,其后还有一个If引导的条件状语从句,这一点我在我的基础班里提到过三个引导词一起出现的情况,比如because if once(因为如果一旦),it seems reasonable to suppose 属于It做形式主语的情况,that在句中做动词suppose的宾语。 参考译文 47. 在这里,达尔文的理论似乎提供了一个理由或依据,因为如果所有的人类都有共同的起源,那么文化多样性也能够追溯到更多可控的起源,持这样的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 Just as the bewildering variety of human courtship rituals might all be considered to be forms of sexual selection, perhaps the world's languages, music, social and religious customs and even history are governed by universal features. 48. To filter out what is unique from what is shared might enable us to understand how complex cultural behavior arose and what guides it in evolutionary or cognitive terms。 结构分析: 本句中的不定式to filter out…from结构在句中做主语,其谓语是might enable to,符合我在冲刺班上讲到的6种谓语必用情况中情态动词做谓语中的一种,what is unique和 what is shared做介词out和 from的宾语,后面how连接的是一个做动词understand的宾语从句,连接词and连接的what从句和前面的how构成两个并列的宾语从句。 参考译文 48. 从我们的共性中过滤出独特性能够使我们理解复杂的文化行为是怎样出现的,以及用进化或认知的概念来说,是什么在引导这种文化行为。 That, at least, is the hope. But a comparative study of linguistic traits published online today (M. Dunn et al. Nature doi: 09923; 2011) supplies a reality check. Russell Gray at the University of Auckland, New Zealand, and his colleagues consider the evolution of grammars in the light of two previous attempts to find universality in language。 The most famous of these efforts was initiated by Noam Chomsky, who postulated that humans are born with an innate language-acquisition capacity — a brain module or modules specialized for language — that dictates a universal grammar. A few generative rules are then sufficient to unfold the entire fundamental structure of a language, which is why children can learn it so quickly. Languages would diversify through changes to the 'parameter settings' of the generative rules。 49. The second, by Joshua Greenberg, takes a more empirical approach to universality, identifying traits (particularly in word order) shared by many languages, which are considered to represent biases that result from cognitive constraints. Chomsky's and Greenberg's are not the only theories on the table for how languages evolve, but they make the strongest predictions about universals。 结构分析 The second属于词组省略现象,应该和上一段的第一句中initiated by Noam Chomsky提出的首创理论相对应,因此second可以理解为第二个观点或看法,后面的by Joshua Greenberg表示由谁来提出,identifying是一个分词短语,起到对前面主句内容补充说明的作用。后面的shared by many languages属于黄涛老师提到的必考的6种后置定语情况,具体可以参加《考研句子阅读新思维》这本书的第一章有详细的论述。最后是一个which引导的定语从句,那which指代那一部分内容很关键,因为其后是复数are,所以which不能指代整个句子,就近往上找到languages,但我们把其词义代进去,发现词义不合适,所以再往前找到一个复数名词traits,其词义就和后面的biases(偏见)合适。其中that属于黄涛英语基础班提到的5大考点的必考点,引导的是一个定语从句。 参考译文 49.其次/由约华亚格林伯根提出的第二个观点,采取了一个更为经验主义的普遍性方法,识别出了许多语言所共有的特征(特别是词序方面),这些特征被认为是代表了由认知限制所造成的偏见。 Gray and his colleagues have put them to the test by examining four family trees that between them represent more than 2,000 languages. 50. Chomsky's grammar should show patterns of language change that are independent of the family tree or the pathway tracked through it, whereas Greenbergian universality predicts strong co-dependencies between particular types of word-order relations. Neither of these patterns is borne out by the analysis, suggesting that the structures of the languages are lineage-specific and not governed by universals。 结构分析 本就前半部分结构简单,主谓宾很清楚,然后是That引导的定语从句,但是因为that后的动词是are,所以该定语从句不修饰change,而是修饰其前面的复数名词patterns,翻译时要指代出来,tracked through it做后置定语,whereas属于《考研句子阅读新思维》一书里提到的常考的并列结构;介词between做后置定语,修饰前面的名词co-dependences. 参考译文 50. 乔姆斯基的语法应该说明了语言变化的模式,这些模式和语言这个家族或通过这个家族所追溯的这个路径是无关的,而格林伯根的普遍性预测了某些特定词序关系之间的紧密的相互依赖性。 This does not mean that cognitive constraints are irrelevant, or that there are no other universals dictated by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t is surely inevitable that cognition sets limits on, say, word length. But such 'universals' seem likely to be relatively trivial features of languages, just as may be the case for putative universals in music and other aspects of culture。 The conclusion? We should perhaps learn the lesson of Darwinism: a 'universal' mechanism of adaptation says little in itself about how a particular feature got to be the way it is, or about how it works. This truth has dawned on physicists too: universal equations are all very well, but the world actually consists of particular solutions, and these are generally the result of contingent history. One size does not always fit all。 参考译文 46. 在物理学上,一种方法(物理学上的一种方法)把这种统一性的冲动发挥到了极点,并努力寻找一种万能的理论—— 一条的为我们都明白一切所创造或生成的公式或方法。 47. 在这里,达尔文的理论似乎提供了一个理由或依据,因为如果所有的人类都 有共同的起源,那么文化多样性也能够追溯到更多可控的起源,持这样的观点似乎是有道理的。 48. 从我们的共性中过滤出独特性能够使我们理解复杂的文化行为是怎样出现的,以及用进化或认知的概念来说,是什么在引导这种文化行为。 49.其次/由约书亚格林伯提出的第二个观点,采取了一个更为经验主义的普遍性方法,识别出了许多语言所共有的特征(特别是词序方面),这些特征被认为是代表了由认知限制所造成的偏见。 50. 乔姆斯基的语法应该说明了语言变化的模式,这些模式和语言这个家族或通过这个家族所追溯的这个路径是无关的,而格林伯根安尼的普遍性预测了某些特定词序关系之间的紧密的相互依赖性。 翻译考试的三点启示: 从上面分析可以看出,翻译出题老师这几年来越来越偏向于测试考生的句子结构分析能力和词义的确切表达能力,尤其是某些特殊结构的分析能力,比如,定语后置,省略现象,特殊比较结构,强调结构和否定结构,插入结构,状语从句等8大特殊情况。所以大家一定要提前阅读《考研句子阅读新思维》这本长难句分析的力作。 纵观今年的考研翻译,句子的长度、难度变化很大,句子的结构出现了一些常用的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和并列结构和省略,但是难点在于某些词义的理解和表达上。另外从今年的翻译试题中我们也看到,重考了以往考过的不少单词,这也从另外一个方面验证了,复习过程中如果对于历年真题词汇重视的话,往往会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 启示一。重视句子结构分析能力的提高 考研从7年前就已经取消词汇和语法这一题型,于是很多同学觉得语法不重要了,我们认为这是一种错觉,其实,越是高一级的英语测试,就越会测试考生分析句子的能力,即如何“断句”的能力,因此翻译从考研英语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一直没停考过,而且是越考越难,因此对于2013年的考生来说,越是基础薄弱的学生越要从春季基础抓起,学会一些基本的句子分析能力,养成阅读时抓主谓宾,特别是谓语的习惯,同时从句这一关也必须要加强,比如定语从句是翻译每年必考的内容,一定要熟悉掌握。 启示二。加强词义理解能力的训练 很多考生在做英译汉试题时深有体会,经常感觉到句子都看明白了,但是,翻译成汉语时就往往有一种“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或者即使翻译出来了,总觉得自己的译文没有把意思给说清楚,找不到贴切的词来表达,因而造成做翻译题时耗时较长或者因为个别单词的词义不准确而被扣分。 其实词义表达的难点我们在课堂上训练过。难点之一在于单词的词义是灵活多变的,和派生词语多,今年有一些较难词汇,其实这些派生词并不难,只要大家能追根溯源,就能知道或猜测出它们的意思。难点之二在于固定短语的表达,比如04年的固定动词短语be obliged to sb. (感谢某人),比如今年_________, 因此我们在上面提供的参考译文,希望大家在对照时,只要觉得自己翻译的意思与我们提供的译文大致相符就行,因为翻译表达是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句子结构理解没问题就能给基本分。 启示三。翻译重在实践 其实我们生活中要用到翻译的情况很多,比如帮朋友把一篇汉语摘要翻译成英语,把一篇科技文献翻译成中文等。因此希望大家在读英语报刊杂志时自觉养成翻译互译的习惯,多积累,多表达就能提高翻译能力。

134 评论

相关问答

  • 2012考研英语解析

    可以免费下载的02年至11年的考研真相真题解析

    璐璐308738 4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2012考研英语答案解析

    Section I Use of English 1.【答案】B 【解析】从空后的句子“他们解放的人们”可以看出,空前的句子表示的应该是参加了

    Me馍馍27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考研英语一10年解析

    主持人:各位考研同学大家好!欢迎来到新东方在线考研网络课堂。2010年考研英语大纲刚刚公布,我们很荣幸地邀请到了新东方在线考研写作专家王建涛老师!首先请王

    神兽史瑞克 1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2017年英语一考研解析

    用词、语法准确;内容连贯等。中国人民大学在职研究生一直是很多人们的首选院校,该校开设的在职研究生专业也很多,法学、计算机、金融学等专业。中国人民大学是中国

    重叠的岁月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2012年考研英语一解析

    Section I Use of English 1.【答案】B 【解析】从空后的句子“他们解放的人们”可以看出,空前的句子表示的应该是参加了

    公山虚1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