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05

momohana0217
首页 > 育婴师 > 超级育婴师综艺不满意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好猫宝宝

已采纳

在综艺《超级 育儿 师》中,看到了很多父母和孩子之间的相处模式, 大多数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父母常常不了解孩子的想法,只是把自己的想法安到孩子身上,这就造成了很多父母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听话,不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从而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越来越远。

教育专家兰海曾讲过一个事例,一位男孩回家向爸爸诉说自己在学校被其他同学欺负了,爸爸玩着手机头也不抬的说了一句“你打回去”。

然后就再也没有下文了,男孩长大后回忆起这段经历觉得很好笑,爸爸什么都没问孩子,就说了一句让孩子打回去的话,欺负孩子人为什么欺负孩子爸爸不知道、对方是不是比孩子大很多爸爸不知道、孩子打不打的过对方,会不会受伤爸爸更不知道。

这样的爸爸无疑是不合格的,因为他一点也不了解孩子。

明星马伊琍曾在一档节目上讲了一段小时候和爸爸的往事。有一次马伊琍的爸爸接到学校老师的电话要求家长去一趟学校,到了学校后老师对爸爸说,马伊琍在学校交往了很多男孩子,希望父母引起重视。

爸爸很了解自己的女儿,知道女儿不会做这样的事情,便心平气和的问老师有哪些男孩子。

老师在纸上写下了一个名字,爸爸看见后说了一句“这不是一个人的名字”堵的老师哑口无言。

马伊琍回想起这一段往事,直言那时的爸爸给了自己很大的安全感和信任感,没有因为老师的片面之词就相信老师,怀疑自己的女儿有不良作风。

每次想起爸爸对自己的信任,马伊琍就更加没有让自己做一些不好的事,因为要对得起爸爸的信任。

正是因为马伊琍的爸爸足够了解孩子,才会在老师说出诬陷孩子的话时持怀疑态度,为女儿讨回了一个公道, 女儿也因此更加相信爸爸,更加努力提高自己。

与此类似的还有知名 育儿 专家大J讲她小时候发生的事,当时父母花费了很多的心思将大J送到一个好的补习班,据说经过这位老师教过的学生数学成绩都特别好。

但是大J发现这位老师特别不尊重学生,经常体罚学生,为此大J回家告诉了爸爸,爸爸听到后并没有说“这叫什么事”而是先安抚了大J,自己再去背后做了一番调查,发现确实如此,便给大J退了补习课。

现在已为人母的大J回忆起爸爸的做法时,感动依旧存在,不仅仅是因为爸爸舍不得自己被老师体罚,更是因为了解女儿的想法,知道女儿在这样的处境下学习不但不会变好,反而会因为害怕导致对老师和父母失望。

所以现在的大J在养育自己的女儿时,也会反复提醒自己要多了解女儿的所思所想,把女儿当做“人”而不是物件,任凭自己随意猜测和摆布。

既然了解孩子这么重要,那么父母究竟该怎么做才能比较好的去了解孩子呢?下面提几个建议,希望对一些家长有帮助。

第一、分析孩子出格行为背后的原因。

很多家长看到孩子不好好学习或者一天到晚玩手机,便会火冒三丈什么都不想就只想发泄自己愤怒的情绪,对孩子施加打骂,这样不但不会让孩子喜欢学习,反而会破坏亲子关系。

面对叛逆的孩子,父母首先要做的便是分析孩子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比如孩子为什么喜欢玩手机?是不是因为父母没有时间陪伴孩子出去玩,或者父母陪伴孩子的过程中父母自己也在玩手机?

孩子的每一个行为都有其自己的原因,尤其是一些在父母眼里看起来是叛逆的行为,很有可能是某一种信号,是在提醒父母们孩子需要关注了。

当父母们知道孩子为何叛逆的原因后,再去对症下药,即使孩子一时半会不会改正,父母也不会像无头苍蝇一样乱转,乱发脾气。

第二、父母要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讨论出格行为,不攻击孩子人格。

在面对孩子出格的行为时,父母首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要一开口就是责骂孩子,实在控制不了情绪时,可以先暂时离开一会,等情绪平复后再回来与孩子交谈。

在与孩子沟通交流时,父母也应事先了解事情的经过,即使孩子有错在先父母也有注意交流中的话术,千万不要攻击孩子的人格,不要说你一些“早就看出来你长大后就是一个痞子”等具有侮辱性的词汇。

对于孩子而言,当他们从父母口中听到任何自己不好的话语时,第一反应便是觉得自己不值得被爱了,从而对自己和父母失去信任感,甚至会破罐破摔的方式继续生活。

第三、鼓励孩子鼓起勇气,制定详细计划,执行目标。

每一个孩子在犯错时其实是知道自己这样做是不对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必须这么才能引起父母的注意,所以当父母清楚的认识到孩子的叛逆后,就要与孩子一起接受不完美的自己,父母和孩子一起重新出发,制定新的目标和计划,努力去执行它。

对孩子而言,不管是朋友还是老师,都比不上父母在自己心里的位置,所以当孩子意识到父母一点都不了解自己的想法或者一点都不想了解自己的想法时,孩子就会有一种深深的失落感以及对父母失望感。

父母也要知晓,随着孩子不断长大,他们会有自己的意识,作为父母千万不能以自己的想法去代替孩子的想法,在做关于孩子的任何决策之前一定要问问孩子的想法,只要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尊重且愿意去了解自己的,孩子才会与父母沟通交流,父母也能及时知晓孩子的所思所想。

168 评论

冰可乐28

尹建莉的教育主流观点: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李玫瑾的教育主流观点:反推从家庭教育预防。尹建莉主张“放养”,李玫瑾主张“干预”

126 评论

小乖candy

作为一朵育儿界的小花,兜妈这些天里看到的最热育儿界新闻,就是尹建莉老师和李玫瑾教授的“皇城PK”了。

虽说兜妈平常关注的都是崔玉涛老师,毕竟人家长得萌哒哒嘛!

但是,兜妈对尹建莉老师和李玫瑾教授也都抱持着崇高学习的态度滴!

这次两位育儿大咖“掐架”,对育儿界影响颇大,毕竟大多数家长都听过两人的教育理论,这事儿一出,家长以后应该听谁的?咋站队?可能会非常糊涂!

别急,我们慢慢来分析!

尹建莉VS李玫瑾:“共工”与“祝融”的激情碰撞

尹建莉,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硕士,从事一线语文教育工作十二年,创办“尹建莉父母学堂”,著作《好妈妈胜过好老师》销量破700万册。

尹建莉的教育主流观点: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自由。

李玫瑾,中华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研究生导师,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提出预防犯罪要从未成年人教育抓起,著有《幽微的人性》。

李玫瑾的教育主流观点:反推从家庭教育预防。

其实,尹建莉老师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论,有3点区别,这3点就犹如“水神共工”与“火神祝融”,势不两立!

(图片来源于网络,侵删)

1.尹建莉提倡爱和自由,李玫瑾提倡严管擅诱

0~3岁,是孩子安全感建立的关键时期,这时候需要父母全身心的呵护。

这时候,分歧就来了!

李玫瑾教授认为:

①3岁前的孩子需要依恋,家长要及时地满足其生理需要;

②3~12岁的孩子需要规矩,家长应该坚定地对其说“不”;

③青春期的孩子需要选择权,家长应该耐心地把他们当成朋友。

不难看出,李玫瑾教授的教育方式是主动的、强势的,强调家长的主观教养!

然而,尹建莉专家认为:

家长的出发点在于爱,孩子需要安全感,父母有责任无条件满足!

其实,尹建莉专家的教育观点偏向西方化,她主张“换位思考”,孩子出了问题,家长首先要反思自己的错误。

在这一点上,兜妈觉得尹建莉的教育有可行之处。

就像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则案例:

孩子跟家长去饭店,闲的无聊就朝邻桌火锅“吐口水”,宝妈实力护短,只会说,“孩子还小,不要在意。”

这时候,我们不光看到了孩子没有礼数,更看到了宝妈的溺爱与监管不严。

按照尹建莉专家的说法,我们不能怪孩子,要学会“换位思考”,宝妈在家庭教育中占据着什么样的角色?

“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孩子的言谈举止,正反映了父母的性格!

可是,问题又来了,既然我们看到了父母教育方法不对,要如何改正呢?

2.尹建莉主张“放养”,李玫瑾主张“干预”

尹建莉专家认为,家长应该对孩子“放养”,就是自然养育。

简而言之,孩子不喜欢吃饭,就可能是家长喂多了、管多了;孩子喜欢打游戏,就让他打,最后他就不想打了!

在黑柳彻子的小说《窗边的小豆豆》中,巴学园的校长小林老师就对小豆豆实施过这种方法。

小豆豆喜欢说话,入园的第一天,她就对小林校长说了四个钟头,直到最后无话可说,才离开办公室……

由此可见,自然养育的方法对孩子的确有效。

但是!我们不妨再用另一个案例进行反推。

看到这张动图,各位宝妈、奶爸会不会心有余悸?如果这时,我们再遵从尹建莉专家的自然养育手段,恐怕“死”都不知道如何“死”的!

所以,李玫瑾教授的“干预”手段,非常有用!

作为一名犯罪心理学教授,李玫瑾注重要从小就干预孩子的不良倾向,对于可能出现的错误行为要及时干预,防止以后发展成更大的问题。

前文我们说过,尹建莉的教育方式偏向西方化,提倡爱与自由;

李玫瑾的教育方式偏向传统育儿观念,当然不是“棍棒文化”,而是强调教养的年龄段有明确界限。

简而言之,李玫瑾教授就是强调要趁早跟孩子“立规矩”,要让孩子对家长有敬畏之心。

曾经,我们看到过一则视频,10岁左右的男孩在短短几秒钟内连踹妈妈6脚,奶奶拦都拦不住。

这就是典型的孩子对父母没有敬畏心的表现。试问,这时候我们继续对孩子实施爱与自由的教育方针,不荒唐吗?

在亲子综艺《不可思议的妈妈》中,演员蔡少芬就提过自己的育儿观点:

“我个人不赞成和孩子做朋友,你可以做她很好的聆听者,赞同她、安抚她。因为你必须让孩子懂得尊卑、长幼之分,将来她才会懂得尊重老人、尊重老师、尊重上司。”

且不谈家长要不要跟孩子做朋友,蔡少芬更想表达的就是培养孩子敬畏心,时刻保持谦卑之心。

3.尹建莉备受孩子喜爱,李玫瑾更受家长推崇

说起来,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尹建莉的育儿理念就是推崇爱与自由,站在孩子的角度思考问题,这会更加受孩子喜欢;

而李玫瑾的育儿理念比较理性、严谨,并且时常给出各种各样的育儿建议,这种建议更具备实操化,而非鸡汤。

所以,家长听李玫瑾教授的讲座,能学到更多切实可行、改变孩子行为的方法,这也是近年来,李玫瑾教授成为育儿大咖新领袖的原因之一。

当然,李玫瑾教授的育儿方法只是偏向于解决即将出现或已经出现的问题,至于问题的根源、家庭教育方式存在的问题与改正,李玫瑾教授的讲座中并没有过多涉及,这也让尹建莉专家抓住了李玫瑾教授的把柄。

前些天,尹建莉专家发表原创文章《李玫瑾教授育儿很火,但我不建议你再听了》,引发了广大读者对两种育儿理念的讨论,兜妈不妨抓住其中一点,跟大家分享下。

延迟满足是避免贪婪,还是制造孩子的匮乏感?

在《李玫瑾教授育儿很火,但我不建议你再听了》这篇文章中,尹建莉专家对李玫瑾教授的延迟满足理论提出质疑。

什么是延迟满足?

打个比方!

一位3岁的孩子看中一个玩具,第一次不要给他买,他说妈妈钱不够,加几次班才能把钱攒够,这样他就知道了妈妈工作养家辛苦。

这就是延迟满足。

然而,尹建莉专家觉得延迟满足就是制造孩子的匮乏感,制造心理上的叫花子。

那个,各位宝妈、奶爸,你们觉得延迟满足是避免贪婪,还是制造孩子的匮乏感呢?这个问题,不妨留给你们探讨吧!

不过兜妈觉得,如果经济条件就随便满足孩子的话,这难道不是一种溺爱的体现吗?

育儿理论千千万,适合孩子仅一种

虽说,我们把尹建莉专家与李玫瑾教授的育儿理念之争称为“皇城PK”,但直到现在,李玫瑾教授依然没有对尹建莉专家进行过回应,一直以来,都是尹建莉专家在对李玫瑾教授隔空喊话罢了。

说起来,这并不是尹建莉专家第一次质疑育儿界的大咖。

早在2017年,尹建莉就曾经在新浪微博上发表一条内容,手撕育儿类亲子节目《超级育儿师》,矛头直指育儿师兰海。

兰海是谁?现任上濒教育董事长,社会学、心理学、教育学三个硕士学位,曾担任中央电视台“超级育儿师”,著作《让我们一起读懂孩子》。

兰海的教育理念跟李玫瑾教授与尹建莉专家并不同,她主张最好的成长教育,就是看护人和孩子一起成长。

《魔鬼经济学》中有句话说得好,“近几十年,各式各样的育儿专家不断涌现,有关育儿的观念似乎瞬息万变,有时是不同专家之间莫衷一是,有时则是曝光率最高的几名专家突然异口同声地宣布旧观点是错的。”

这是好事,还是坏事?

答案,自然是前者。

无论是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百家争鸣”,还是近代心理学的流派之争,都表明这种争辩对领域本身起着促进作用。

其实,不管是李玫瑾教授的“严管擅诱”,还是尹建莉专家的“爱与自由”,只要它适合孩子,就是最好的教育。

一位网友曾留言道:“因材施教,不同的人用不同的方法,我女儿就说过,我把她教育成功了不等于我的方法适合所有人。”

所以,家长“吃瓜”的看点不是在于两位育儿大咖谁对谁错,而是通过这两种育儿理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搜寻到适合自己孩子的那条教育道路。

271 评论

筱晓鱼T3Y

观点不同是因为两位老师的性格和人生经历的不同,教育本就是因材施教,不一样的孩子性格要用不同的方法才可能适用有效,尹建莉老师是在自己养育孩子的过程人有感而发,书籍里面记录了妈妈高情商的应对孩子的各种状况主张用和顺自然的方式来让孩子在爱的氛围中接受规则,李玫瑾教授则是从心理学角度来研究孩子的行为特点,从而采取一些合适的方法让孩子养成好习惯,其实是异曲同工之妙

139 评论

相关问答

  • 家庭育婴师综艺美国

    我觉得超级育儿师这个节目特别是和那些有问题的妈妈去观看,记得我看这个节目的时候,里面有一些孩子他的发泄的方式真的是让我觉得非常的费解,我想如果我是他的家长,我可

    戆戆的囡囡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不满意家里的育婴师

    带孩子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尤其是对于那些比较年轻的家长来说,这些比较年轻的家长并没有什么育儿的经验,而且有很多家长根本没有时间整天待在家里去照顾自己的孩子,因

    ellalikesyou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2
  • 育婴师对客户不满意怎么办

    一、以衣着为重,以干净为美对于雇主来说,育婴师的精神面貌很重要,他们并不在乎你的衣着普通,也不需要你穿得花里胡哨,而是看你的衣着是否整洁,人看起来是否干练。其实

    幸福的小萝卜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日本综艺育婴师

    肯定有的,女儿小孩子时候,长大了就可以自己睡了。

    chengjiebgjicom 8人参与回答 2024-06-11
  • 对不满意的育婴师怎么辞退

    这个只能去当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并不能够说去劳动局申请劳动仲裁。因为你和雇主之间并不属于劳动关系。而是属于一般的经济合同的一类的关系。所以在协商不成的时候,只能

    好吃不懒做也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