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32

cathy101012
首页 > 浙江自考 > 浙江自考本科马克思题库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歪歪悠爱福喔

已采纳

3.13 什么是资本有机构成?资本有机构成为何有不断提高的趋势? 答:①资本有机构成。资本的构成应从两方面来考察。从物质形态看,资本是由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所构成,它们之间的比例是由生产的技术水平决定的,叫做资本的技术构成。从价值形态看,资本又是由一定数量的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构成的,它们之间的比例叫做资本的价值构成。资本的技术构成和价值构成之间存在着密切的有机联系,资本的技术构成决定价值构成,资本价值构成的变动通常反映技术构成的变动。这种由资本技术构成所决定,并且反映资本技术构成变化的资本价值构成,叫做资本的有机构成,可用公式C:V来表示。②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原因。其原因一是追求剩余价值的内在动力,二是迫于竞争的外在压力。这两个原因使得资本家必然会不断改进技术装备,提高资本的技术构成,并导致资本的价值构成和有机构成的提高。所以,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3.14 单个资本的增大有哪些形式? 答:单个资本的增大,有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两种形式。①资本积聚。资本积聚是指由资本积累而引起的生产资料、社会劳动的增加,而更侧重于生产资料的扩大。所以资本积聚是资本积累的结果。②资本集中。资本集中是指把原来分散的众多中小资本合并成为少数大资本。它既可以采取大资本吞并中小资本的形式,也可以采取股份公司的形式,这是借助于竞争和借用两个强有力的杠杆来实现的。 3.15 资本主义积累一般规律为什么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答:①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随着资本积累的不断增长,一方面,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资产阶级手中;另一方面,社会财富的创造者-无产阶级却生活极不安定,工作和生活没有保障,许多人陷于失业和等待救济的贫困境地。②资本主义积累的一般规律揭露了资本主义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这个规律深刻揭示了资产阶级财富的积累同无产阶级失业、贫困之间的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它表明,由于资本积累的增长,引起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资本对劳动力需求的相对有时甚至绝对地减少,由此形成相对过剩人口。所以,资本积累一般规律,尖锐地揭露了资本积累过程的对抗性矛盾。 3.16 资本原始积累及资本积累有何历史作用? 答:①资本原始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原始积累是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形成的初期,用暴力手段剥夺直接生产者,使生产资料和货币财富在资本家手中迅速积累,并使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沦为雇佣工人的过程。经过资本原始积累,迅速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巨大进步。②资本积累的历史作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及期确立后的资本积累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列宁曾深刻指出:“资本主义的进步的历史作用,可以用两个简单的论点来概括: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劳动的社会化。” 3.17 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是什么? 答: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尖锐化。随着资本积累和资本集中的进行,使资本主义的生产社会化程度日益提高,而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却越来越集中在少数资本家手里,这样就产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即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决定着资本主义社会的一系列矛盾。生产资料的集中和劳动的社会化,同它的资本主义外壳相矛盾并日益深化,这表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日益尖锐,反映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越来越成为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严重障碍。②变革资本主义的社会力量的形成。资本主义积累的发展,不仅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灭亡准备了客观物质条件,即社会化大生产;而且还为变革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准备了社会力量,即无产阶级。③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解决,客观上要求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代替资本主义私有制。所以,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要被社会主义制度所代替,这是资本主义积累的历史趋势。 4.1 什么是产业资本?产业资本的功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内涵。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依次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和商品资本形式,接着又放弃这些形式,并在每一种形式中完成着相应职能的资本,就是产业资本。②产业资本的功能。产业资本的功能有两个,一是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剩余价值,二是在流通过程中实现剩余价值。所以,产业资本决定着生产的资本主义性质。 4.2 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采取的各种职能形式的职能是什么? 答:①产业资本的职能形式。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过程中,分别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②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的职能。产业资本的三种职能形式分别执行三种不同的职能。货币资本的职能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生产剩余价值准备条件。生产资本的职能是使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以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相结合,在生产过程中生产出剩余价值。商品资本的职能是通过商品的销售,实现包含 在商品中的价值和剩余价值。 4.3 怎样理解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又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答:①产业资本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产业资本在其循环运动过程中,经历了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三个阶段,其中第一阶段和第三阶段是资本的流通过程,第二阶段是资本的生产过程。可见产业资本循环过程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②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采取了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过程中,每一种职能形式都要经过循环的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因而在产业资本连续不断的循环运动中,就同时存在着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所以,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4.4 什么是资本循环? 答:资本循环的内涵。产业资本依次经过购买、生产、销售三个阶段,采取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实现了价值的增殖,并回到原来出发点的全部运动过程,叫做资本循环。 4.5 什么是资本周转?资本循环和资本周转是什么关系? 答:①资本周转的内涵。不断重复、周而复始的资本循环过程,就是资本周转。或者说,把资本循环作为一个连续不断地周期性的运动过程来考察,就是资本周转。②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的关系。资本循环与资本周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二者的联系是,它们都是资本流通运动的形式,都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购买阶段、生产阶段、销售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二者的区别是,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的一次循环运动,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连续性,说明剩余价值如何在资本的循环运动中生产出来,并揭示资本正常循环所需具备的条件。而资本周转是连续不断的资本循环过程,着重考察资本运动的速度,揭示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4.6 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什么? 答:划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依据,是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在资本运动中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①固定资本。固定资本是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生产资本。它的价值是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产品出售而一部分一部分收回,并经过多次生产过程,其价值才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固定资本。②流动资本。流动资本是以原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以及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用于这些方面的资本价值,都是一次全部投入生产过程,并随着商品的销售,全部周转回来,按照其价值周转方式的这种特点,把它称之为流动资本。 4.7 怎样考察预付资本的总周转速度? 答:①考察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方法。预付资本的总周转,即预付资本的各个组成部分(即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平均周转。在计算预付资本的平均周转速度时,将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在一年中周转的价值总额,除以预付资本总额,就可计算出预付资本的年平均周转速度。②预付资本总周转速度的计算公式是:预付资本一年中的总周转次数=(一年中固定资本周转价值总额+一年中流动资本周转价值总额)÷ 预付资本总额。 4.8 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有什么影响? 答:资本周转速度的快慢,对剩余价值生产具有重要影响。①影响年剩余价值量。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一般来说其中的预付可变资本周转速度也加快,也就是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而剩余价值是由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产生的,这样,以年来计算的剩余价值的数量即年剩余价值量就会增加。②影响年剩余价值率。年剩余价值率是一年内生产的剩余价值总量同一年内预付可变资本的比率。预付资本周转速度的加快,则一年中实际发挥作用的可变资本越多,从而年剩余价值率也就越高。 4.9 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什么区别? 答:年剩余价值率和剩余价值率有两方面的区别: ①二者所表示的含义不同。剩余价值率是在一次生产过程中,工人所创造的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它表示资本家对雇拥工人的剥削程度。而年剩余价值率是年剩余价值总量同预付可变资本比率,它表示预付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增殖程度。②二者的数量一般不相同。一般来说,年剩余价值率要高于剩余价值率,因为可变资本在一年中的周转次数通常要大于一次。只有当可变资本每年周转一次时,年剩余价值率才与剩余价值率相等。 4.10 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为什么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 答:①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必须从社会总产品出发的原因。社会资本再生产即社会资本的运动。社会资本运动一方面包括生产性消费,即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种生产资料;另一方面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即资本家和工人对生活消费品的消费。与此相适应,社会资本运动既包括与生产消费相适应的资本流通,又包括与个人生活消费相适应的一般商品流通。正因为社会资本的运动既包括生产消费又包括个人生活消费,因而考察社会资本运动必须从社会总产品为出发点,因为只有社会总产品才既包括用于生产消费的生产资料,又包括用于个人生活消费的生活资料。②社会总产品的内涵。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各个物质生产部门在一定时期内(通常以年为单位)所生产出来的全部物质资料的总和。 4.11 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什么? 答:①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第一、社会总产品的实物构成及社会生产划分成两大部类。从实物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按其最终用途,可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类。与此相适应,社会生产便分为两大部类,一是制造生产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部类,二是制造消费资料的部类,又称第II部类。第二、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从价值形态来看,社会总产品的价值可分为不变资本价值(C)、可变资本价值(V)、剩余价值(m)三个组成部分。②两个基本原理的重要意义。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两个基本原理是考察社会资本再生产的理论前提,它为考察社会总产品的物质补偿和价值补偿,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4.12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为什么是周期性地爆发? 答:①经济危机的周期性爆发。资本主义社会并非时刻都处在经济危机之中,经济危机是每隔若干年爆发一次,周期性地出现。②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爆发的原因,在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阶段性。当这一矛盾达到尖锐激化程度时,使社会生产结构严重失调,导致经济危机爆发。而经济危机的爆发,使生产大大下降,企业纷纷倒闭,从而使供大于求的矛盾得到缓解,同时消费并不会停止,积压商品会逐渐减少,这样,便会逐步渡过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又得以恢复和发展。但是,经济危机只能暂时缓解而不能根除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因而随着经济的恢复和高涨,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重新激化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再一次爆发。

80 评论

未暖rabbit

一、单项选择题 1、“认识是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的观点是() A、一切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B、唯心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C、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 D、庸俗唯物主义的观点 2、认识是人头脑里固有的,这种观点是() A、形而上学 B、不可知论 C、主观唯心主义 D、客观唯心主义 3、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 A、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真理 B、真理发展中的高低阶段 C、客观真理的两种不同的属性 D、可以各自独立存在的真理 4、唯物史观所说的人民群众是指() A、无产阶级 B、体力劳动者 C、居民中的先进分子 D、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 5、国家属于() A、经济基础 B、上层建筑 C、生产关系 D、意识形态 6、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阶级和国家的关系问题 7、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地理环境 B、人口因素 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阶级斗争 8、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突出地表现为 A、社会意识社会发展的不同步性 B、社会意识与经济发展水平不平衡 C、社会意识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 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9、政治结构的核心是 A、政党 B、国家政权 C、法律 D、哲学 10、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既具有确定性,又具有不确定性。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任何具体实践活动都() A、具有客观性 B、具有能动性 C、具有历史局限性 D、具有社会性 11、在生产关系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 A、生产资料的所有制形式 B、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交换关系 C、分配关系 D、消费关系 二、多项选择题 1、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 A、生产方式 B、上层建筑 C、阶级斗争 D、国家政权 E、人民群众 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 A、他们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他们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C、他们是变革社会制度的决定力量 D、他们是在既定的历史条件下创造历史 3、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包括 A、政治法律思想 B、道德 C、艺术 D、宗教和哲学 E、自然科学 4、下列各项适用于一切社会形态的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有 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的原理 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辩证关系的原理 C、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的原理 D、暴力革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基本途径的原理 E、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辩证关系的原理 5、社会各阶级在国家政权中的性质和地位问题属于() A、国体问题 B、政体问题 C、行政问题 D、法律问题 三、判断分析题 产品的分配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 四、简答题 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五、论述题 1、试用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辨证关系原理,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 2、试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运动的规律及其对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意义

170 评论

石语angeline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 C.生产力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经济基础是( ) A.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 C.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D.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3.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者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厂房 4.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制度性质 6.在市场上,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 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 A.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B.简单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复杂劳动创造价值 C.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D.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的若干倍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D.商品的效用决定 10.商品的两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 12.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14.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上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下降 C.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 16.资本积聚是指依靠( ) A.组织股份公司来增大资本总额 B.将众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D.对中小资本的吞并来增大资本总额 17.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固定资本( ) A.物质磨损B.有形损耗 C.无形磨损D.使用价值的损耗 18.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 ) A.资本周转经过阶段B.资本周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 C.资本周转顺利进行的条件 D.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9.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即可实现的是( ) A.Ⅰv B.ⅠC.Ⅱ△cD.Ⅱ△v 20.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P……W′–G′G–W……P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借贷资本的循环公式 22.一块土地,每年可获得地租800元,银行的存款利率为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为(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0.4万元 23.土地的价格( ) A.是资本化的地租B.与地租成反比 C.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D.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地下降 24.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 )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25.生产价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利润属于( )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不当获利 26.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对土地投资的利息 B.农业资本家为使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M 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资本折旧费 D.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C.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D.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28.在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29.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 A.垄断价格B.垄断利润C.垄断组织D.垄断竞争 30.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实行的价格是( )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抽象劳动是( ) A.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价值的劳动 C.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E.创造使用价值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E.流动资本 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我们把资本分为( )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E.可变资本 5.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6.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 ) A.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B.贫困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 C.资本积累有利于消除相对过剩人口D.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对抗性 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 (v+m)>Ⅱc B.I (c+m– )>Ⅱv+ C.I v+△v+ =Ⅱc+△c D.I c+v+m=Ⅰc+△c+Ⅱc+△c E.Ⅱc+v+m=Ⅰv+△v+ +Ⅱv+△v+ 9.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C.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D.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土地的位置不同 10.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竞争引起垄断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D.竞争与垄断并存,并凌驾于垄断之上 E.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简述商品生产的历史条件。 2.简述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6.简述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7.简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2.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A 3.C 4.A 5.C 6.B 7.B 8.D 9.B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B 26.D 27.A 28.D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 3.ABC 4.BE 5.BDE 6.BDE 7.ABE 8.CDE 9.CE 10.AC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商品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第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每个分工部门的生产者专门从事一种专门的生产劳动,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 第二,商品生产的决定性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 2.①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3.①两者的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具体形式;资本积聚会引起和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又会加快资本积聚。 ②两者的区别: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额的一种形式,而资本集中则是把原有的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资本积聚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增加,而资本集中则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不增加社会资本;资本积聚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慢,而资本集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快。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反是。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5.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首先,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在萧条阶段进行的固定资本更新使整个经济转向复苏和高涨。其次,它又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下一次危机。由于固定资本更新,促进生产的无限增长,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一次激化,又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6.第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协调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 第三,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增强企业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步骤。 7.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②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使它们的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相适应。 ③要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所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起作用,只有按照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④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脱离实际、背离实际或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延续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尊重或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对它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②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把国民经济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运行的目的是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的要求。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存在着盲目性、局部性、不稳定性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要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329 评论

相关问答

  • 浙江成人自考本科题库

    比较好的刷题软件如下: 1、《成人高考专升本题库》 这是一款拥有海量题库的刷题软件,适合想要自考本科的小伙伴体验,超多真题模拟让你早日掌握考试题型,海量精品视频

    “『承诺』” 5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浙江自学考试题库

    参考以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 2003年1月份浙江省自考邮电管理信息系统真题 课程代码:03160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

    溪爱Mr彬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浙江自学考试题库下载

    可以转发一份给我吗,谢谢

    枫小High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4
  • 浙江自学考试题库软件

    自考刷题软件自考过啦比较好。 自考过啦是北京学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旗下一款针对自考生的实用型学习辅导软件,包含自考、短线自考、远程学历教育等版块。 软件功能: 考

    1点点葵 6人参与回答 2024-06-13
  • 浙江自考影视文学题库

    1.文艺常识的目录 前言 第一部分 文艺综述 一、文艺基本理论 二、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文艺方针三、中国文化界部分评奖简介 (一)文学界评奖 (二)戏

    寳呗颖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