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及答案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及答案

发布时间: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及答案

自考?还是成人高考?自考是分专业的,要是历年真题网上有的是

人家这都是钱的东西你以为自己是谁别人会送给你?

1、线上线下书店购买。网上书店或者实体店能够买到集结成册的自考真题,一般来说比较正规,喜欢纸质版的考生可以考虑。2、善用搜索引擎搜索。像百度文库这些文库类的站点都有真题,搜索关键词组合,搜出来的都是这个课程的往年真题试卷。如果需要精准定位,只要你加上年份和月份,就可以查到。3、自考网站上可以找到历年真题。搜索当地的自考网站,做得比较好的一般会有真题,但是可能会搜到很多广告,自己注意鉴别广告和有内容的自考网站。

这个可没有答案,这是违规的,考试还是靠自己的知识。

考试计划: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的开考专业,一般应在普通高等学校的专业目录中选择确定。专业考试计划的内容包括:指导思想、培养目标与基本要求、学历层次与规格、考试课程与学分、实践性环节学习考核要求、主要课程说明、指定或推荐教材及参考书、其他必要的说明等。专业考试计划实行课程学分制。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成人自考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答案

考试科目:

统考科目:教育学(二),教育心理学,中外音乐史,声乐教学法,中外舞蹈史(音乐舞蹈方向),舞蹈教学法(音乐舞蹈方向),英语(二),计算机应用基础。

校考科目:毕业考核(或论文\综合实践\实验\实习等),视唱练耳,伴奏,钢琴教学法,艺术概论,合唱与指挥基础,民族民间音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声乐,键盘与和声,中外音乐欣赏,舞蹈基本功,编导技法,中外舞蹈赏析

音乐教育自考本科报考时间:

自考每年有1、4、10月份3次考试机会,报名时间在开考前50天左右,由自考办公布,想要报考华师音乐教育自考本科的考生,可以关注报考资讯,为报考做好准备。

自考本科音乐教育,合计必考课程15门,选考课程4门,学习周期较长,选择该专业的考生,需要制定完善的学习计划,保持持续的学习,只有通过专业要求的所有科目后,才可申请毕业,获取学历证书,从而得到学校及社会的认可,提高个人发展上限,提供更多的方向。

自考是由各省自考委根据本省情况安排专业的,同学可以到本省教育考试院官网查询一下本省自考开考专业。建议同学先查一些音乐院校,然后看一下该校是否招收成人高考学生。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广西艺术学院自考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一共需要考14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键盘、中外音乐史、伴奏、音乐教育学、简明配器法、音乐分析与创作、中外音乐欣赏、主科(作曲)、主科(声乐)、主科(器乐)、毕业论文(设计)。自考本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08月自考02220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035.36KB 2020年10月自考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5.05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云南自考本科音乐教育专业考什么科目该专业的主考院校为云南师范大学,一共需要考17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英语(二)、现代教育技术、现代教育技术(实践)、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心理健康教育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师能力学、中外音乐史、音乐分析与创作、中外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学、和声学、声乐、键盘、伴奏、简明配器法、毕业论文。自考本科考试科目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16年10月自考04737C++程序设计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483.63KB 201604自考00506写作一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75.49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

第一节:歌唱状态的形成      自然声乐教学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训练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尤其在最初的训练当中,每次上课翻来覆去就是几个固定的训练动作,而且每次上课都是又喊又叫,可参加训练的学生却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因为自然声乐教育法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通过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解决声音问题的,这些动作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情绪调动,我们在发生的过程中,身体原本就是两个力量在支撑声音,一个是肌肉力量,一个是神经力量,我们肌肉力量的获得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了几个简单的动作训练,都是为了让我们快速的通过肌肉的力量来推动声音。很多学员通过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找到肌肉力量,却很难找到精神力量的推动办法。因为对于神经力量,有的人能够感受得到,有的人感受不到,因为神经力量不像肌肉力量那样,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来支撑,因为在教学当中,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神经力量到底是什么,如果学生本身不敏感,又听不明白,神经力量到底是什么,就很难能够找到神经力量的推动,这个问题对于男生来说显得更加突出。       学生自己很难通过自我练习找到神经力量的支撑,因此就需要依靠上课中的课堂气氛、情绪调动、相互的观察、教师的指导来寻找神经力量的支撑。比如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些玩笑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用一些游戏提高学生的精神紧张度,尤其是在做简单动作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由于小动作很多,会做出非常滑稽的动作来,在调整和改正这些动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各种各样的发生问题,就会慢慢消失,那些影响发声姿态的小动作也会减少。         从训练动作的对比上就可以看到每个人声音的问题,标准化的声音动作可以获得通畅的声音,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以及情绪状态的不同,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很快的做到动作的标准化,于是我们就可以明显的听到,各种个性化小动作对声音的影响。于是,学生个性越强,想法越多,在训练的过程中夹带的小动作就越多,很多动作在标准化动作的对比下就会显得非常滑稽,这种滑稽的动作,不禁引起周围同学大笑,做动作的学生自己也会忍不住大笑,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随着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人的情绪也不断在释放,当大家都融入到这种热烈的状态的时候,那些小动作会越来越少,动作也会越来越标准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进行过任何动作的矫正,仅仅是依靠情绪的带动,动作就越来越标准化了。也就是说,表面看仅仅是一个课堂气氛的调动,可实际上由于学生情绪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融入状态,减弱了学生的个性以及想法。当学生的动作越来越标准化的时候,声音就会更加通畅和明亮。以这个角度上说,发声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靠不断认真的重复动作就可以获得的,情绪调动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声技能训练。       我们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头脑中的一个想法,而且改变的本身就会制造出各种声音的问题。我们要明白,人的状态就像千层饼一样,每一层都不一样,我们很多生活的习惯都与状态有关系,不同的状态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在声音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与个人的歌唱状态有关系的,我们不是要去想方设法的改变那些问题,因为即使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把问题改变了,只要状态没有变化,很快那些问题就又出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的反复,很多学生经过几年、十几年的专业训练,依然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基础的声音问题,其实最根源的问题就是他的状态并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过调整和改变,问题必然会不断的出现。       这就如同一个人发烧了,实际上发烧只是表面的症状,深层的原因是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了炎症,如果我们不去寻找那些炎症进行消炎,而是尝试去退烧,虽然发烧的症状消失了,只要炎症还存在,必然还会不断的发烧。       于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所有的技术训练最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状态转化而推动状态转化的方式,就是情绪调动,于是,即使很简单的动作,如果不断的重复做到标准化,也是非常难的,因为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情绪一变动作就会变,而我们不断强调动作标准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动作的标准化控制情绪,并调整情绪状态,进入到适合歌唱的状态当中。         对于没有学过歌唱的人来说,他们所有歌唱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用生活化的状态在演唱,也因此才会出现缺少力量支撑、缺少专注度、缺少情感表现的问题,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平平淡淡的,不需要像音乐艺术一样需要夸张的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训练,仅仅是为了将生活化的状态,调整到专业的演唱状态当中,所有发声训练的方法,都是对专业歌唱状态的描述,对于每位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都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路,就是不断的调整各种发声训练的动作,通过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调整,最终获得了专业的歌唱状态。另一条路,就是通过调整情绪状态为主体,直接寻找专业的歌唱状态。当然,这两条方式都有各自的缺点,通过调整身体动作获得歌唱状态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会很漫长,因为涉及到歌唱状态的是身体的所有部位,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专业学习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的所有器官和各部位的机能全部调整一遍,同时如果学生缺少协调性,即使调整到专业的歌唱状态,也会表现的非常僵硬。但是这样训练的优点就是,一步步训练,扎扎实实,训练的效果会相对稳定一些。而通过调整情绪来获得专业演唱状态的训练方式,是一个极其快速的学习过程。经常会在几节课、十几节课就会解决很多专业教学常年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同时,由于生活化的状态,会时时对专业状态产生影响,所获得的声音状态会不稳定。         所以自然声乐教学在进行专业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前期会采用情绪调动的方式快递获得专业的演唱状态和能力,后期再通过一些发生的技术技能来稳定歌唱状态。       如果要获得最快速的学习效果,依然是要付出非常辛苦的努力,这个努力不是不断的重复各种技术技能的训练动作,也不仅是用大量的时间训练自己的声音,而是要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甚至让自己在生活中都呈现专业化的状态。对于业余学习的学生来说,生活状态对歌唱的影响是最严重的,他们由于投入歌唱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在歌唱中就很容易呈现出生活的歌唱状态来。有些业余学习的学生,具有非常专业的演唱能力,可只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现,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歌唱当中他们的热爱和专注,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几乎跟专业的歌唱状态一致了,这一点是每个学生都要意识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歌唱状态获得专业的歌唱能力,比如音准高音等等,也可以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能够演唱很多专业的歌曲。但是,在音色的调整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是短时间无法获得的,都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对歌唱的热爱,才能形成专业的歌唱状态和能力。       我们人生的成长,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的努力,也不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多少的磨练,而是因为伴随我们成长的是我们年龄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影响状态变化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取决于我们身体的状态,年轻的时候,性格活跃是因为我们充满激情,内心情感的释放愿望。很老的时候,身体衰老了,身体没有了强大的能量,性格也就没有那么活跃了。比如爬1栋楼,年轻的时候能量强,每次都能够冲到几十层,等年龄大了,能量也弱了,每次能够冲到几层就不错了,人在每一层,他的行为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声乐训练过程中,高音的部分就是一个能量快速释放的过程,艺术表演是高于生活的,是需要强烈的释放能力。       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显得比生理年龄更年轻,而有的人表面上就显得比较老,而实际上这种状态的差别就是能量释放的能力。能量释放越强,他就越显得年轻,能量释放符合什么年龄,在表面就会显现出那个年龄的状态,而那些显得年老的,就是因为能量的释放也符合了表面显现出来的年龄状态。而这个能量释放的结果就是推动了这个人的行为状态,于是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歌唱动态,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年轻的、具有强烈释放能力的状态。       我们平时信任的感觉,其实就是依靠了一些状态来判断的,比如一个生理年龄40岁的人,如果他表面像30岁,那么他无论从穿着打扮以及形态上都会跟30岁的人很相像,因为他有了符合这个年龄人的行为,会让别人觉得他像30岁,甚至因为他自己都忘记了生理的年龄,觉得自己就是30岁。从歌唱的角度说,歌唱状态本身就是年轻的状态,而我们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甚至包括自己平时的举止言谈。如果说40岁是我们的生活状态,30岁是我们的专业演唱状态,只有当我们自己都觉得像30岁的时候,才会让别人也觉得我们就是30岁。 第二节:唱法产生的原因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都在询问他适合唱什么样的唱法,似乎学习声乐的第一步就应该先确定唱法,在根据选择的唱法进行学习。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真假难辨的,比如在医学上,有些专家就说,其实轻微的感冒是不需要治疗的,因为无论你是否服药,一周左右感冒都会好,身体是有这种自愈能力的。但是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依然会开很多药,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治疗的需要了,也许因为某些利益,也许是因为怕担责任。         其实声乐中的唱法也是如此。         现在声乐界上把声乐分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可从世界角度看,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唱法的界定。即使在中国,声乐唱法也是近现代才提出来的,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并没有明确的唱法上的划分,可实际上流行唱法很早就有了,在解放前旧社会那些唱夜上海,夜来香的歌,那不就是流行唱法吗?可那时候似乎并没有唱法的区分。应该说唱法是老师提出来的,跟学生没什么关系,应该是老师的行业划分。         现在唱法的划分更具体,不仅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很细致的划分出民美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等,如果我们从声音的特点上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样,一个人一个声,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以声音的特点来划分唱法,那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唱法。为什么我们非要用几种固定的唱法来区分呢?       在六七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比如说德德玛关牧村,她们好像没有明确的唱法,虽然他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的是西方的发声方法,她们也演唱了各种各样风格的歌曲,但她们都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是美声还是民族。       从声乐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就慢慢的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有无数的蒙古族歌曲、新疆歌曲、西藏歌曲,都被我们大家熟悉和欣赏,而且流传的非常广泛,比方说蒙古族的歌手布仁巴雅尔演唱的很多歌曲,被很多很多人去传承唱,我们如何衡量布仁巴亚尔的演唱是什么样的唱法?如果说他是民族唱法的话,他整个唱法更像流行歌曲的感觉,你要说是流行的唱法的话,他又唱的是民族歌曲,所以说从唱法的本身来讲,是一种老师界定的概念。       另外还有一点是需要我们考虑的,美声唱法发源于西方,而欧洲人的口腔结构,就与亚洲人有很大的不同,而欧洲人的发音习惯也与亚洲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这个角度上说,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适合这个民族的歌唱方式,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但一定要根据亚洲人的口腔结构和语言习惯进行消化和吸收,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我们在舞台上经常会见到很多美声唱法的中国歌唱家,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口齿不清,吐字盘混,根本听不清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词。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用什么唱法来区分歌唱的形式,准确的区分,应该以音乐的风格来划分。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学习美声唱法,我们都不是欧洲人,我们学习的过程只是模仿,就如同欧洲人学中国的京剧一样。这一点上,器乐教学、钢琴教学,要比声乐教学完善的多。在钢琴行业把各种演奏方法称为流派,比如有俄罗斯流派的、德国流派的、美国流派的等等,这些流派所形成的,就是一种演奏的音乐风格,而钢琴学生不是要学习这些流派的演奏方法,而是通过对流派音乐的了解,以个人的角度,对流派的音乐风格进行诠释,这种状态更类似于模仿,也就是说,当学生在演奏欧洲钢琴作品的时候,并不是以学习欧洲钢琴演奏方法作为标准,而是以音乐的表现方式为标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都要以准确的作品的音乐内容为目的。         如果以风格的角度来划分,就意味着会存在许多种美声的唱法,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歌唱,最终都是以声音和音乐为衡量的目标。表面看与现在的声乐教学目的是一样的,因为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以声音和音乐为目标的,只不过由于唱法的存在,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固定的以某一种教学方法为标准。         只要我们把某一种音乐风格界定为唱法,就意味着学习的方法是固定的,不会考虑你的身体状况以及人种和性格,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程度还是状态,都必须按照固定的唱法进行学习和训练。我们一定要明白方法的本身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比如说一个人腿瘸了,怎么办呢?实际他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解决,比如可以拄拐,可以做轮椅,可以单腿蹦,也可以卧床,或者可以去医院治疗,可无论他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终的目的只要腿好了就行。可如果治疗的手段成为一种统一标准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腿瘸了就必须拄拐,而实际上,不一定所有的人都适合拄拐。         在声乐教学中有一种特别不合理的问题就是固定的唱法,于是,即使你找了1000个老师来教你,你会发现这1000个老师基本都是用一个方法来教你的,几乎是全行业都统一的一种标准在教学,综合教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更多的体现因材施教,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唱法搞的,当我们认定了某一种唱法为标准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失去了创造性,全部都会按照这种标准来进行教学,于是无论学生的声音和性格是否适合学习某种唱法,甚至很多学生会放弃掉自己的优势去学习某种唱法。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有我们的性格优势,这种性格的特征是很难改变的。当我们去学习,本来就不适合我们的方法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个性来,那些原本是其优势的个性,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就展现了劣势,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能够达到标准化的唱法。       因为有了唱法的标准,从我们学习声乐的第1天开始,教学的内容就是解决各种问题,伴随着声乐学习一些过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毛病,老师为什么从第1节课开始就给我们挑问题呢?就是因为在老师的心里有了唱法的标准,当把我们跟唱法标准进行比对的时候,他就会看到我们有很多的问题,不单是我们有问题,而是所有的人都有问题,因为那种唱法,标准就是这种理想化的标准,也许世界上只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其他所有人都做不到。       这种唱法的问题跟我们的应试教育如出一辙。         一个曾经学过多年声乐的学生问我:我原来跟一个老师学声乐,我第1天上课的时候一张嘴,老师就说我有问题,可我还开始学呢,怎么就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老师说:因为你没学,所以你就有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按照唱法来学习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丝毫不考虑学生的个性,不考虑个人的身体结构、性格特征,完全模仿另外的一种标准,这就如同从我们学习开始,就让我们模仿一个人,不单是做整形手术,还需要求我们在服装、穿着、举止言谈多方面去模仿,试图让我们做的,跟另一个人一模一样,我们能做到吗?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许有极少的人是可以做到相似或接近,这也许就是我们认为有天分的人,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获得与付出相等值的收获。       而那些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歌唱家,都是个性很强的人,也许最初会按照老师要求的唱法进行学习,但最终他们都会摆脱老师和唱法的束缚,对唱法进行了消化吸收,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才成为世界顶级的歌唱家,而他们这种演唱的风格,也许又成为了其他老师心中的唱法的标准。而那些完完全全按照唱法进行学习的人,能够获得优秀歌唱能力的人很少很少。         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各种各样的歌唱方法,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唱法和技术只是我们手中的工具,我们只有在最后丢下手中的工具,我们才能够达到最后的目标。我们最终的歌唱目的是要用最真诚的、最真实的状态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但是往往在现实中如果我们学了方法和唱法,并且根深蒂固的按照那些唱法在发声,我们反而失去了表达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当他们跟一些完全零基础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引起同学的大笑,因为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出非常僵硬虚假的动作。其实歌唱中是需要展现自己个性的,如果我们仔细倾听一些老一辈的歌唱家,比如李双江、德德玛、关牧村、吴雁泽等人,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点和个性,他们的歌唱充满情感,而且不会被唱法约束。而如果我们听现在的很多年轻的歌手,尤其是很多民族歌手,就会发现他们的声音非常相似,千人一声。很显然,真正民族的东西就应该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歌曲,不同的表现形式才对。         从音乐的发展历史上来看,音乐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形式,一种是舞台形式,是民间形式,是没有太多标准的一种民间的狂欢,音乐表现的风格,因人而异,因地方的特色而已。而舞台的表演形式则是有基本标准的,因为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舞台的表演都是给皇家贵族进行的,而这些皇家贵族对舞台的表演有明确的要求,最重要的是,那些进行舞台表演的人,并不是为了发自内心的狂欢,他们应该算是第一批专业的演员了。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的所有表演形式,都是来自于民间,当我们在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赛场上的运动员其实就是表演的演员,可足球的起源原本是民间的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当演化成表演的时候,足球运动员就已经不是为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了,而是为了通过表演获得某些利益。艺术表演也是如此,中国的舞蹈,分成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就是各个民族田间地头的一种舞蹈形式,是一种全民参与的一种娱乐形式。而古典舞就是宫廷舞,是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加工之后,专门给皇家贵族进行表演的舞蹈,对于跳舞的人来说,跳舞的本身已经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表演。声乐的发展历史上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其实就是西方歌剧的基本表演方法,最初就是为皇家贵族表演的。而在意大利,也有意大利的民族民间唱法,比如拿波里民歌。以这个角度看,所谓的原生态,就是中国的民族民间唱法,而现在所谓的民族唱法,就是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于是,这里我们要思考一点,我们学习歌唱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娱乐,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某些表演形式,如果我们是为了表演,就要放弃自己娱乐的心态。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为了自己,我们怎么高兴就怎么做,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可我们要是为了别人,我们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个性,似乎控制的本身就是一种表演。       我们声乐学习的过程,也在验证着这样的结果,声乐学习要经过释放,控制、融合三个部分,释放的部分就是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回归到歌唱最本质的目标上,那就是通过歌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而控制的部分,就是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情绪,以此建立与他人的和睦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表演的过程,而融合的部分,就是要二者兼顾,歌唱可以是一种表演,但表演的也是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多唱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利益,但获得利益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

作为声乐艺术门类,它包括演唱、教学、理论研究等学科。声乐知识教学是通过一定的形式,在一定的时间内,教师利用某种方法对学生进行歌唱技巧的训练,并传授一定的理论知识,以严肃的态度按规定的教程、教材和练声曲,循序渐进地全面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声乐教学要求学生善于用自己的耳朵去指挥自己的嗓音,正确解释歌曲作品的思想内容,并准确地表达出来,不断增强声音的表达能力。在教学中充分保护与挖掘学生嗓音的美好音色,锻炼提高学生自觉控制歌唱的心理手段和与大众审美情趣一致的声音观念,以获得唱声、唱字儿、唱情、唱味儿、唱神、唱气儿的全面修养及耐久的能力。声乐教学是一门特殊而复杂的工作。第一,它不像器乐那样直观,可以手把手地教,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比较抽象,只可在老师的耐心启发下,学生用心地去体会自己发声的感觉。第二,声带及各器官都是肉体,不可能一天到晚不停地练,不像钢琴专业可以练八个小时或更多,而声乐只可在一两个小时中去完成,初学者练习时间更短。所以只可提倡勤学巧练。在中外声乐教学中大致采取以下几种不同的方法。(1)声乐知识:心理教学法有不少声乐教师不是机械地去讲述更多的歌唱技巧,如呼吸、共鸣、姿态、腔体的变化等等,而着重强调训练学生的心理素质及学生对歌唱的理解能力,提高他们的智慧和巧唱能力;强调训练学生的耳朵,让其能辨别自己及他人的音质、音色、方法、表现等,无形中提高了学生在歌唱中的周身协调配合性及发声器官的默契。(2)声乐知识:机理教学法与“心理教学法”相反,教师着重强调发声中各种生理具体环节中的动作、动态。例如:呼吸的方法,腰腹部的呼吸动态与控制,口腔与咽部的开度及角度的配合,共鸣腔体的选择与使用,语言器官的功能,等等,都要逐一地加以训练,使学生在掌握这些方法时由有意识地控制,逐步变成下意识地配合。 (3)声乐知识:示范教学法善于歌唱的教师总是行其方便,把要教给学生的声音常常自己先示范出来,让学生模仿。这有一定道理,并且也是可行的,因为人类的一切都是从模仿开始的,如:小孩子的走路、说话、劳动动作,都从模仿父母及长辈开始而后掌握的。但是示范教学必须要因人制宜,挖掘学生更多的长处,要力求做到“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4)声乐知识:语音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中外都存在。意大利美声学派认为歌唱与语言有共同的发声,意大利歌剧十分重视语言与歌唱的配合,只要母音形状正确就可发出美好的声音,同时只要发生共鸣声音的口形正确也可发出美好的声音。只是到了19世纪后期,意大利歌剧才出现了格外偏爱音色及高音的发出,多少忽略了语言的清晰。中国传统教法非常强调语言教学。例如:“千斤道白(语言)四两唱”、“字正腔圆”、“字领腔行,腔随字走”等等理论就是佐证。在训练中念字要展,从出声(字头)、引长(字腹)、收声或归韵(字尾),都要走到底,绕到家。字头(声母)出的好不好,关系到字的清晰度、风味、情绪是否对头;字身引得如何,关系到声音是否饱满、洪亮;字尾收得圆满与否关系到字是否正、腔是否圆。这类教学法还强调“在旋律上说话”或“先说后唱”的观念。 (5)声乐知识:比喻教学法 这种教学法善于利用生活中的自然现象,诱导学生去掌握某种方法,例如:在学生打不开口、咽或体会不到腰腹部的气息运动状态时,老师就用打哈欠、打喷吱、吃惊等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启发学生。又如体会气息可用吹灰、闻花香等的呼吸状态。意大利人常常启发学生“把声音喝下去”或“把嗓音吸进去”等办法去寻找“打开喉咙”的状态。 (6)声乐知识:歌曲教学法 歌曲是声乐教学的一部分,按照难易程度可以分为三四个等级,利用歌曲的演唱,从简到繁、从易到难,也可以逐渐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在歌曲的艺术处理过程中,使学生获得发声、共鸣、气息、语言诸方面的知识与技巧也是一种教学方法。在上课时教师往往用简单的发声练习开开嗓子,而后进人到歌曲教学。这种方法在我国戏曲、曲艺、民歌教学中常见,一张口就是“段子”、“小曲”,这种口传心授的方法从不讲什么唱法技巧,成功率还是相当高的。但这种旧的教学法与现代所说的歌曲教学法还不尽相同。 以上几种教学法只说明教学方法存在的几个方面,而不是说教师单一地使用某种方法进行教学,要因人制宜,因材施教,有时几种方法联合使用。但在实际教学中要强调循序渐进,先训练学生的耳朵及基本技能,最后才演唱高难度的作品。在训练复杂技巧时要注愈保护和挖掘学生美好的音色,在保护音色的同时要赋予学生演唱的技巧。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山东自考教材调整了吗,山东自考教材官网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请问一下自考的教材是不是一直不变?每期的考试内容变化大不?自考教材并不是一直不变,尤其是政治类的教材,会根据时事发生变动;通常变化为微调,楼主如果已经有去年的教材了,可以在出新教材后,去当地图书大厦翻看一下,如果发现变动不大,就不需要买新的了;另一种就是关注当地自考网站,通常如果某门课程教材变动较大的话,会单独发公告通知的山东的自考的英语本科教材换版了吗,有知道的同学帮忙山东08年4月自考变更课程目录序号专业名称原课程代码原课程名称及学分现课程代码现课程名称及学分1音乐教育0723声乐※0992声乐※2计算机信息管理2650组织与管理概论0144企业管理概论3行政管理0317国家公务员制度1848公务员制度4计算机及应用2339计算机网络与通信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5电子商务、计算机网络3137计算机网络基本原理6计算机信息管理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7物流管理5381物流管理软件操作1574物流管理软件操作8建筑工程6939建筑法规6936建筑法规1、“企业管理概论”教材版本不变,“公务员制度”和“计算机网络原理”启用新教材。2、“物流管理软件操作”和“声乐※”由主考院校组织考核,原报考简章中已安排的,按本文执行。山东08年4月自考变更教材目录序号课程代码课程名称教材名称出版社作者版本10037美学美学原理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朱立元200720074中央银行概论中央银行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潘金生200730107现代管理学现代管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熙瑞20074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生产与作业管理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张仁侠200750155中级财务会计中级财务会计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杨金现20076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谈判与推销技巧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洪耘200770247国际法国际法北京大学出版社黄瑶20078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当代中国政治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包玉娥200790524文书学文书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王健2007101848公务员制度公务员制度高等教育出版社李如海200711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计算机软件基础机械工业出版社崔俊凯200712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械工业出版社崔景新2007132326操作系统操作系统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谭耀铭2007142439结构力学结构力学武汉大学出版社张金生200715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计算机网络原理经济科学出版社杨明福2007165677法理学法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旺生2007170193饭店管理概论饭店管理概论旅游教育出版社郭防2007180471认知心理认知心理学北京大学出版社王苏2006*195034旅游地理学新编中国旅游地理南开大学出版社刘掁礼2007206570房地产营销学房地产营销首都经贸大学出版社叶剑平2006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教材有什么?自考用人教版教材可以吗自考那要看你是要考成教呢?还是自考。山东机电专本科自考教材个去你们济南大学附近的书店去看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本科音乐专业考试课程有哪些?自学考试的本科设置有音乐专业,该专业仅接受音乐和音乐教育相关专业的专科生申办毕业,音乐教育专业就业前景较为广阔。

自考本科音乐专业考试课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键盘、中外音乐史、伴奏、伴奏实践、 简明配器法、音乐分析与创作、中外音乐欣赏、音乐教育学,加考基本乐理、视唱练耳、声乐、钢琴、教育学(一)、心理学、音乐教育本科毕业论文,免英语加考形体舞蹈(术课)、 器乐(术课)、合唱与指挥基础、合唱与指挥基础实践。

自考音乐专业就业方向

1、中、小学以及大中专艺术院校音乐教师;

2、专业文艺团体演奏、唱员、创作员;

3、社会儿童艺术培训机构、青少年宫、儿童之家的音乐教师、辅导员;

4、各地市县行政、企、事业单位文化局、文化站、基层厂矿企业工会及相关部门、机构的管理者、辅导员以及文艺演出、比赛等活动的组织者。

【免费定制个人学历提升方案和复习资料: 】广西艺术学院自考音乐教育本科专业一共需要考14门课程(含选修课), 分别为:中国近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英语(二)、键盘、中外音乐史、伴奏、音乐教育学、简明配器法、音乐分析与创作、中外音乐欣赏、主科(作曲)、主科(声乐)、主科(器乐)、毕业论文(设计)。自考本科专业下方免费学历提升方案介绍: 2020年08月自考02220塑料成型工艺与模具设计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1035.36KB 2020年10月自考02404工程地质及土力学真题试卷 格式:PDF大小:235.05KB自考/成考考试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考试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第一节:歌唱状态的形成      自然声乐教学法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训练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尤其在最初的训练当中,每次上课翻来覆去就是几个固定的训练动作,而且每次上课都是又喊又叫,可参加训练的学生却有非常深刻的体会。因为自然声乐教育法并不是表面看到的通过简单的几个动作就解决声音问题的,这些动作训练的目的是为了进行情绪调动,我们在发生的过程中,身体原本就是两个力量在支撑声音,一个是肌肉力量,一个是神经力量,我们肌肉力量的获得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在上课的过程中进行了几个简单的动作训练,都是为了让我们快速的通过肌肉的力量来推动声音。很多学员通过简单的动作就可以找到肌肉力量,却很难找到精神力量的推动办法。因为对于神经力量,有的人能够感受得到,有的人感受不到,因为神经力量不像肌肉力量那样,有明显的身体动作来支撑,因为在教学当中,难用准确的语言描述神经力量到底是什么,如果学生本身不敏感,又听不明白,神经力量到底是什么,就很难能够找到神经力量的推动,这个问题对于男生来说显得更加突出。       学生自己很难通过自我练习找到神经力量的支撑,因此就需要依靠上课中的课堂气氛、情绪调动、相互的观察、教师的指导来寻找神经力量的支撑。比如在上课的时候,经常会用一些玩笑来调动学生的情绪,也会用一些游戏提高学生的精神紧张度,尤其是在做简单动作训练的时候,有很多学生,由于小动作很多,会做出非常滑稽的动作来,在调整和改正这些动作的过程中,不仅增强了课堂的氛围,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情绪状态。当学生的情绪被调动起来之后,各种各样的发生问题,就会慢慢消失,那些影响发声姿态的小动作也会减少。         从训练动作的对比上就可以看到每个人声音的问题,标准化的声音动作可以获得通畅的声音,可由于每个人的性格以及情绪状态的不同,几乎没有学生可以很快的做到动作的标准化,于是我们就可以明显的听到,各种个性化小动作对声音的影响。于是,学生个性越强,想法越多,在训练的过程中夹带的小动作就越多,很多动作在标准化动作的对比下就会显得非常滑稽,这种滑稽的动作,不禁引起周围同学大笑,做动作的学生自己也会忍不住大笑,最有意思的事情就是,随着课堂气氛越来越热烈,人的情绪也不断在释放,当大家都融入到这种热烈的状态的时候,那些小动作会越来越少,动作也会越来越标准化,其实在这个过程中,根本就没有进行过任何动作的矫正,仅仅是依靠情绪的带动,动作就越来越标准化了。也就是说,表面看仅仅是一个课堂气氛的调动,可实际上由于学生情绪的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的融入状态,减弱了学生的个性以及想法。当学生的动作越来越标准化的时候,声音就会更加通畅和明亮。以这个角度上说,发声技能的掌握,不仅仅是靠不断认真的重复动作就可以获得的,情绪调动的本身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声技能训练。       我们学习的过程,并不是一个改变的过程,我们所有的改变都是基于头脑中的一个想法,而且改变的本身就会制造出各种声音的问题。我们要明白,人的状态就像千层饼一样,每一层都不一样,我们很多生活的习惯都与状态有关系,不同的状态就会产生不同的生活习惯,我们在声音中的很多问题都是与个人的歌唱状态有关系的,我们不是要去想方设法的改变那些问题,因为即使我们经过不断的努力把问题改变了,只要状态没有变化,很快那些问题就又出现了。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学生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总是出现各种问题的反复,很多学生经过几年、十几年的专业训练,依然还会存在各种各样的基础的声音问题,其实最根源的问题就是他的状态并没有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过调整和改变,问题必然会不断的出现。       这就如同一个人发烧了,实际上发烧只是表面的症状,深层的原因是身体的某个部位产生了炎症,如果我们不去寻找那些炎症进行消炎,而是尝试去退烧,虽然发烧的症状消失了,只要炎症还存在,必然还会不断的发烧。       于是在我们的教学当中,所有的技术训练最终体现的就是个人的状态转化而推动状态转化的方式,就是情绪调动,于是,即使很简单的动作,如果不断的重复做到标准化,也是非常难的,因为人的情绪是不断变化的,情绪一变动作就会变,而我们不断强调动作标准化的目的,就是通过动作的标准化控制情绪,并调整情绪状态,进入到适合歌唱的状态当中。         对于没有学过歌唱的人来说,他们所有歌唱的问题,就是因为他们用生活化的状态在演唱,也因此才会出现缺少力量支撑、缺少专注度、缺少情感表现的问题,因为生活本身就是平平淡淡的,不需要像音乐艺术一样需要夸张的表现力。在学习过程中所有的训练,仅仅是为了将生活化的状态,调整到专业的演唱状态当中,所有发声训练的方法,都是对专业歌唱状态的描述,对于每位学习声乐的学生来说,都有两条道路可以选择,一条路,就是不断的调整各种发声训练的动作,通过对身体各个部分的调整,最终获得了专业的歌唱状态。另一条路,就是通过调整情绪状态为主体,直接寻找专业的歌唱状态。当然,这两条方式都有各自的缺点,通过调整身体动作获得歌唱状态的方法,学习的过程会很漫长,因为涉及到歌唱状态的是身体的所有部位,于是我们会看到很多专业学习的过程,就是将身体的所有器官和各部位的机能全部调整一遍,同时如果学生缺少协调性,即使调整到专业的歌唱状态,也会表现的非常僵硬。但是这样训练的优点就是,一步步训练,扎扎实实,训练的效果会相对稳定一些。而通过调整情绪来获得专业演唱状态的训练方式,是一个极其快速的学习过程。经常会在几节课、十几节课就会解决很多专业教学常年无法解决的问题,但同时,由于生活化的状态,会时时对专业状态产生影响,所获得的声音状态会不稳定。         所以自然声乐教学在进行专业学生的训练过程中,前期会采用情绪调动的方式快递获得专业的演唱状态和能力,后期再通过一些发生的技术技能来稳定歌唱状态。       如果要获得最快速的学习效果,依然是要付出非常辛苦的努力,这个努力不是不断的重复各种技术技能的训练动作,也不仅是用大量的时间训练自己的声音,而是要调整自己的生活状态,甚至让自己在生活中都呈现专业化的状态。对于业余学习的学生来说,生活状态对歌唱的影响是最严重的,他们由于投入歌唱的时间和精力都很少,在歌唱中就很容易呈现出生活的歌唱状态来。有些业余学习的学生,具有非常专业的演唱能力,可只要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就会发现,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歌唱当中他们的热爱和专注,使他们的生活状态已经几乎跟专业的歌唱状态一致了,这一点是每个学生都要意识到的。我们可以通过调整歌唱状态获得专业的歌唱能力,比如音准高音等等,也可以经过短时间的训练就能够演唱很多专业的歌曲。但是,在音色的调整以及情感表达上,都是短时间无法获得的,都需要长时间专注的对歌唱的热爱,才能形成专业的歌唱状态和能力。       我们人生的成长,不是因为我们有多么的努力,也不是因为我们经历了多少的磨练,而是因为伴随我们成长的是我们年龄的变化,随着年龄的变化,我们的状态发生了变化。而影响状态变化的很大一部分因素,是取决于我们身体的状态,年轻的时候,性格活跃是因为我们充满激情,内心情感的释放愿望。很老的时候,身体衰老了,身体没有了强大的能量,性格也就没有那么活跃了。比如爬1栋楼,年轻的时候能量强,每次都能够冲到几十层,等年龄大了,能量也弱了,每次能够冲到几层就不错了,人在每一层,他的行为和状态都是不一样的。我们在声乐训练过程中,高音的部分就是一个能量快速释放的过程,艺术表演是高于生活的,是需要强烈的释放能力。       生活中有的人表面上显得比生理年龄更年轻,而有的人表面上就显得比较老,而实际上这种状态的差别就是能量释放的能力。能量释放越强,他就越显得年轻,能量释放符合什么年龄,在表面就会显现出那个年龄的状态,而那些显得年老的,就是因为能量的释放也符合了表面显现出来的年龄状态。而这个能量释放的结果就是推动了这个人的行为状态,于是我们所说的专业的歌唱动态,就是一个非常活跃的、年轻的、具有强烈释放能力的状态。       我们平时信任的感觉,其实就是依靠了一些状态来判断的,比如一个生理年龄40岁的人,如果他表面像30岁,那么他无论从穿着打扮以及形态上都会跟30岁的人很相像,因为他有了符合这个年龄人的行为,会让别人觉得他像30岁,甚至因为他自己都忘记了生理的年龄,觉得自己就是30岁。从歌唱的角度说,歌唱状态本身就是年轻的状态,而我们在学习歌唱的过程中不仅仅要学习发声的技巧和方法,也要调整自己的心态,甚至包括自己平时的举止言谈。如果说40岁是我们的生活状态,30岁是我们的专业演唱状态,只有当我们自己都觉得像30岁的时候,才会让别人也觉得我们就是30岁。 第二节:唱法产生的原因         很多学生在学习的初期,都在询问他适合唱什么样的唱法,似乎学习声乐的第一步就应该先确定唱法,在根据选择的唱法进行学习。         生活中有很多事情都是真假难辨的,比如在医学上,有些专家就说,其实轻微的感冒是不需要治疗的,因为无论你是否服药,一周左右感冒都会好,身体是有这种自愈能力的。但是我们到医院看病的时候,医生依然会开很多药,这里面不仅仅是因为治疗的需要了,也许因为某些利益,也许是因为怕担责任。         其实声乐中的唱法也是如此。         现在声乐界上把声乐分成了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可从世界角度看,似乎并没有明确的唱法的界定。即使在中国,声乐唱法也是近现代才提出来的,在五、六十年代,出现了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并没有明确的唱法上的划分,可实际上流行唱法很早就有了,在解放前旧社会那些唱夜上海,夜来香的歌,那不就是流行唱法吗?可那时候似乎并没有唱法的区分。应该说唱法是老师提出来的,跟学生没什么关系,应该是老师的行业划分。         现在唱法的划分更具体,不仅有美声唱法、民族唱法和流行唱法,很细致的划分出民美唱法、原生态唱法等等,如果我们从声音的特点上来说,就是一个人一个样,一个人一个声,每一个人的声音都是独特的,因为每一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如果以声音的特点来划分唱法,那应该是一个人一个唱法。为什么我们非要用几种固定的唱法来区分呢?       在六七年代的时候,出现了很多老一辈的歌唱家,比如说德德玛关牧村,她们好像没有明确的唱法,虽然他们的老师教给他们的是西方的发声方法,她们也演唱了各种各样风格的歌曲,但她们都并没有明确的划分是美声还是民族。       从声乐历史的发展中,我们就慢慢的证明了这一点,现在有无数的蒙古族歌曲、新疆歌曲、西藏歌曲,都被我们大家熟悉和欣赏,而且流传的非常广泛,比方说蒙古族的歌手布仁巴雅尔演唱的很多歌曲,被很多很多人去传承唱,我们如何衡量布仁巴亚尔的演唱是什么样的唱法?如果说他是民族唱法的话,他整个唱法更像流行歌曲的感觉,你要说是流行的唱法的话,他又唱的是民族歌曲,所以说从唱法的本身来讲,是一种老师界定的概念。       另外还有一点是需要我们考虑的,美声唱法发源于西方,而欧洲人的口腔结构,就与亚洲人有很大的不同,而欧洲人的发音习惯也与亚洲人有很大的不同,以这个角度上说,每一个民族都应该有适合这个民族的歌唱方式,我们可以借鉴欧洲美声唱法的发声方式,但一定要根据亚洲人的口腔结构和语言习惯进行消化和吸收,否则就会出现水土不服的情况,比如我们在舞台上经常会见到很多美声唱法的中国歌唱家,在演唱中国歌曲的时候,口齿不清,吐字盘混,根本听不清他们唱的是什么歌词。         其实我们根本就不应该用什么唱法来区分歌唱的形式,准确的区分,应该以音乐的风格来划分。因为无论我们如何学习美声唱法,我们都不是欧洲人,我们学习的过程只是模仿,就如同欧洲人学中国的京剧一样。这一点上,器乐教学、钢琴教学,要比声乐教学完善的多。在钢琴行业把各种演奏方法称为流派,比如有俄罗斯流派的、德国流派的、美国流派的等等,这些流派所形成的,就是一种演奏的音乐风格,而钢琴学生不是要学习这些流派的演奏方法,而是通过对流派音乐的了解,以个人的角度,对流派的音乐风格进行诠释,这种状态更类似于模仿,也就是说,当学生在演奏欧洲钢琴作品的时候,并不是以学习欧洲钢琴演奏方法作为标准,而是以音乐的表现方式为标准,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演奏方法,都要以准确的作品的音乐内容为目的。         如果以风格的角度来划分,就意味着会存在许多种美声的唱法,无论你用什么样的方式来歌唱,最终都是以声音和音乐为衡量的目标。表面看与现在的声乐教学目的是一样的,因为现在的声乐教学也是以声音和音乐为目标的,只不过由于唱法的存在,造成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必须固定的以某一种教学方法为标准。         只要我们把某一种音乐风格界定为唱法,就意味着学习的方法是固定的,不会考虑你的身体状况以及人种和性格,无论你现在是什么程度还是状态,都必须按照固定的唱法进行学习和训练。我们一定要明白方法的本身是为了达成目标的手段,比如说一个人腿瘸了,怎么办呢?实际他有很多种办法可以解决,比如可以拄拐,可以做轮椅,可以单腿蹦,也可以卧床,或者可以去医院治疗,可无论他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最终的目的只要腿好了就行。可如果治疗的手段成为一种统一标准的时候,我们会认为腿瘸了就必须拄拐,而实际上,不一定所有的人都适合拄拐。         在声乐教学中有一种特别不合理的问题就是固定的唱法,于是,即使你找了1000个老师来教你,你会发现这1000个老师基本都是用一个方法来教你的,几乎是全行业都统一的一种标准在教学,综合教学不应该是这样的,应该更多的体现因材施教,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唱法搞的,当我们认定了某一种唱法为标准的时候,整个行业都失去了创造性,全部都会按照这种标准来进行教学,于是无论学生的声音和性格是否适合学习某种唱法,甚至很多学生会放弃掉自己的优势去学习某种唱法。这里我们一定要明白,我们有我们的性格优势,这种性格的特征是很难改变的。当我们去学习,本来就不适合我们的方法的时候,就会呈现出各种各样的个性来,那些原本是其优势的个性,在不适合的环境中就展现了劣势,这就意味着我们很难能够达到标准化的唱法。       因为有了唱法的标准,从我们学习声乐的第1天开始,教学的内容就是解决各种问题,伴随着声乐学习一些过程的,就是各种各样的声音毛病,老师为什么从第1节课开始就给我们挑问题呢?就是因为在老师的心里有了唱法的标准,当把我们跟唱法标准进行比对的时候,他就会看到我们有很多的问题,不单是我们有问题,而是所有的人都有问题,因为那种唱法,标准就是这种理想化的标准,也许世界上只有几个人能做得到,其他所有人都做不到。       这种唱法的问题跟我们的应试教育如出一辙。         一个曾经学过多年声乐的学生问我:我原来跟一个老师学声乐,我第1天上课的时候一张嘴,老师就说我有问题,可我还开始学呢,怎么就出现这么多问题呢?老师说:因为你没学,所以你就有很多问题。       如果我们按照唱法来学习的时候,就意味着我们丝毫不考虑学生的个性,不考虑个人的身体结构、性格特征,完全模仿另外的一种标准,这就如同从我们学习开始,就让我们模仿一个人,不单是做整形手术,还需要求我们在服装、穿着、举止言谈多方面去模仿,试图让我们做的,跟另一个人一模一样,我们能做到吗?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是很难做到的,也许有极少的人是可以做到相似或接近,这也许就是我们认为有天分的人,可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却没有获得与付出相等值的收获。       而那些真正具有专业水平的歌唱家,都是个性很强的人,也许最初会按照老师要求的唱法进行学习,但最终他们都会摆脱老师和唱法的束缚,对唱法进行了消化吸收,并按照自己的个性形成自己的演唱风格,才成为世界顶级的歌唱家,而他们这种演唱的风格,也许又成为了其他老师心中的唱法的标准。而那些完完全全按照唱法进行学习的人,能够获得优秀歌唱能力的人很少很少。         我们在学习声乐的过程中,可以借鉴各种各样的歌唱方法,但我们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表达自己的情感,唱法和技术只是我们手中的工具,我们只有在最后丢下手中的工具,我们才能够达到最后的目标。我们最终的歌唱目的是要用最真诚的、最真实的状态来表达歌曲的内容,但是往往在现实中如果我们学了方法和唱法,并且根深蒂固的按照那些唱法在发声,我们反而失去了表达能力。         在声乐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学生,当他们跟一些完全零基础的学生在一起学习的时候,他们经常会引起同学的大笑,因为他们在训练的过程中经常会做出非常僵硬虚假的动作。其实歌唱中是需要展现自己个性的,如果我们仔细倾听一些老一辈的歌唱家,比如李双江、德德玛、关牧村、吴雁泽等人,会发现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声音特点和个性,他们的歌唱充满情感,而且不会被唱法约束。而如果我们听现在的很多年轻的歌手,尤其是很多民族歌手,就会发现他们的声音非常相似,千人一声。很显然,真正民族的东西就应该是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声音,不同的歌曲,不同的表现形式才对。         从音乐的发展历史上来看,音乐只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民间形式,一种是舞台形式,是民间形式,是没有太多标准的一种民间的狂欢,音乐表现的风格,因人而异,因地方的特色而已。而舞台的表演形式则是有基本标准的,因为在古代无论是西方还是中国舞台的表演都是给皇家贵族进行的,而这些皇家贵族对舞台的表演有明确的要求,最重要的是,那些进行舞台表演的人,并不是为了发自内心的狂欢,他们应该算是第一批专业的演员了。         这里我们需要明白一点,我们在现代社会看到的所有表演形式,都是来自于民间,当我们在观看足球比赛的时候,赛场上的运动员其实就是表演的演员,可足球的起源原本是民间的一种体育锻炼的方式,当演化成表演的时候,足球运动员就已经不是为了锻炼身体的目的了,而是为了通过表演获得某些利益。艺术表演也是如此,中国的舞蹈,分成民族民间舞和古典舞,民族民间舞就是各个民族田间地头的一种舞蹈形式,是一种全民参与的一种娱乐形式。而古典舞就是宫廷舞,是对民族民间舞进行加工之后,专门给皇家贵族进行表演的舞蹈,对于跳舞的人来说,跳舞的本身已经不是一种娱乐,而是一种表演。声乐的发展历史上也是如此,我们现在所说的美声唱法,其实就是西方歌剧的基本表演方法,最初就是为皇家贵族表演的。而在意大利,也有意大利的民族民间唱法,比如拿波里民歌。以这个角度看,所谓的原生态,就是中国的民族民间唱法,而现在所谓的民族唱法,就是一种舞台表演的形式。于是,这里我们要思考一点,我们学习歌唱的最终目的到底是什么?如果是为了娱乐,我们就完全没有必要去学习某些表演形式,如果我们是为了表演,就要放弃自己娱乐的心态。       换句话说,就是如果我们为了自己,我们怎么高兴就怎么做,不用考虑别人的感受,可我们要是为了别人,我们就必须学会控制自己的个性,似乎控制的本身就是一种表演。       我们声乐学习的过程,也在验证着这样的结果,声乐学习要经过释放,控制、融合三个部分,释放的部分就是要学会释放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回归到歌唱最本质的目标上,那就是通过歌唱,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情绪状态。而控制的部分,就是要学会节制自己的情绪,以此建立与他人的和睦关系,这个过程就是学习表演的过程,而融合的部分,就是要二者兼顾,歌唱可以是一种表演,但表演的也是自己真实的情绪和情感。多唱也可以给我们带来利益,但获得利益的前提是我们能够发自内心的热爱。

声乐教学中发声问题解析

引导语:下面我就为大家解析一下声乐教学中的发声问题吧,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一、什么是发声

发声是人的一种本能,但是说话,唱歌这都是后天形成的。气经过气管推动声带,使声带颤动,这个过程就叫做发声。(气息,气管,声带,肌肉群这是人类本能发声所需要的肌肉)

既然发声是这样构成的,它所需要的气息我们已经在上文中阐述,气管只要在无疾病的情况下,上体保持正直即可,在今后我们说到发声的时候,泛指声带肌肉群的工作。

我们要从本能的发声变为有目的,可控制的发声。

首先,要能感觉得到声带在工作,我们可以在放松的情况下发“汽泡音”来体会,这个声音就有点像打嗝。(我们将在音频和视频中说明)

其次,体会到“汽泡音”之后,用“气泡音”的声带工作状态以及发声位置来演唱。

练习:用“气泡音”作字头来发5个元音“a,e,i,o,u”(拼音),记得结合气息练习

误区:

1.将原始发声和后天形成的发声能力混为一谈。

2.说话时的动作和唱歌的动作太多雷同。

二、发声训练的目的

通过发声训练,可以将歌曲演唱中对各种演唱技术逐步提高,并能养成良好的歌唱状态,可以培养歌唱器官与共鸣器官的协调能力,从而达到完美的声音。发声训练的过程,不要认为只是嘴巴发出“i a”这么简单的训练声音,“i a”可以反映出声音位置是否统一,咬字吐字是否清晰,气息的控制能力如何。只是一个简单的发声训练就可以培养学生的歌唱姿势,大方自然的表情,敏锐的听觉,判断哪种是好的声音,哪种发声是不好不对的声音,逐步使歌唱发声的技术成为歌唱表现的有力手段,从而达到声情并茂的演唱。

三、发声训练的方法

方法一:咬字练习

重点是练习咬字清楚。

首先把发声部份调整,

1.拍拍胸口,清清腔口。

2.吸气要深,吸气时两旁肋骨向横扩张,目的是调节共鸣通顺。

3.放声吐出“开、齐、撮、合”四个字,原因━━开,是把口腔张大;齐,发出齿音;撮,让字音集中;而合的意义是锻炼唇音。

这是练习吐字清楚的第一步,请各位紧记各式练习。

方法二:震音及弹跳音:

1.吸气,气要吸得深。

2.用唇打出 1 2 3 4 5 6 7 I 音阶,发声时,两边肋骨微扩张,小腹与双唇配合弹跳。

3.咀巴张开成圆型,以「呵」音配合腹部弹跳,从 1 至 I。

目的:练就一把有力及有弹性的歌喉。

方法三:丹田发声

眼望远方,咀吧唱喜爱的歌,唱歌时候,两手轻按小腹,即所谓意守丹田。

为什么须要两手轻按小腹?这样可以带动思想集中。人的意念非常飘忽,按小腹是把声音确保「够深」,即在丹田发声。

既然开始了丹田发声,即是练习歌唱有更高的要求。

方法四:掌握练气窍门

唱歌发声练习练气须知:

1,重视呼,自然吸

2,先行而后停

3,以多口气为一组,不要在一口气里“逞强”

唱歌发声练习练习方法:

1,弱延音练习(气息动作见第二讲)

发“丝”的音,一口气“丝”20-30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轻,细,连,长

2,强跳音练习(同上)

发“哈”的音,一口气10个,每个之间间隔一秒,5-7口气为一组,每次练3-5组

要求:短,快,匀,净

3,“嘟”练习(如同小孩玩时)

嘴唇放松,颤动

用“嘟”替代歌词,完成整首曲目

要求:注意连贯,气口,情感,要与所表达的`歌曲一致

方法五:哼鸣训练

哼鸣练习时需要歌者上下唇自然地闭上,但要保留一定的空间,喉头自然下沉,发声时声音往眉心处集中,感觉是在用眉心处说话,但切勿把声音堵塞再鼻腔里,否则会发出鼻音。

哼鸣训练的作用:

(1)帮助获得声音的高位置。

(2)帮助解决发声存在的问题。

哼鸣训练的方法:(1)喉头稳定的向下挡住气息使喉头放松。

(2)不要追求音量,也不必哼的太实。

方法六:母音训练

母音的练习主要以“a i e o u ” 等的单母音进行练习,也可以用混合母音练习如ma me mi mo mu等等。或者,用一些小型的声乐曲子来代替,但不要唱歌词。如勃拉姆斯的《摇篮曲》。

3、跳音训练

跳音练习要求声音短促有爆发力,气息灵活自如,以“狗喘气”式的训练为主,腰部要有力度,使得声音有弹跳力、集中感强。

例如:1=C

5 3 1 | 5 3 1 ‖

mi ma

方法七:连音训练

做好连音练习是为了使歌者在演唱歌曲的过程中,完成整首作品的完整性、连贯性。气息的连贯、声音的起伏才能展现出动人的旋律和优美的声觉享受。对于掌握较好的歌者可以将练习的音域相对拉宽,难度增大,以便完成更大的声乐作品。

例如:1=C

1 3 5 i | 5 3 1 — ‖

Li a li a

方法八:跳音、连音结合训练

歌者在掌握了以上训练的基础上后,可加强跳音、连音的结合练习,要注重气息流畅、声音的连贯,这样有利于声音位置的高度统一,保持气息的均匀流畅。

例如:1=C

5 5 5 5 | 54 32 1 – ‖

a ai yi ao wu wu wu

方法九:声音灵活度训练

本练习主要是以适应演唱作品的难易程度为主要目的,为了使歌者在演唱难度较大、音域较宽的歌曲进行的必要发声训练。要求在发生过程中要有积极地歌唱状态、喉咙地自然打开、气息的顺畅流通。

  • 索引序列
  •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及答案
  • 自考声乐专业真题答案
  •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
  •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汇总
  • 声乐教学法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