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药剂学重点总结

第14章 靶向制剂 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1、靶向制剂的概念: 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 ① 定位: ② 浓集:③ 控释: ④ 无毒可生物降解。 2) 靶向制剂的特点: ① 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 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 (1) 第一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 (2) 第二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 (3) 第三类是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目前通常的分类方法: 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 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靶向制剂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 .主动靶向制剂: 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 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即微粒表面特定的配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的靶向制剂。 磁性微球制剂: 载药微粒中加入磁性材料制成。 热敏感靶向制剂: 加入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 ph敏感靶向制剂: 使用对ph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使其在体内特定ph的靶区释 放药物。 栓塞性微球制剂: 阻断靶区的血液供应,又在靶区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 二、 被动靶向制剂 1、 脂质体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1) 脂质体的组成: 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板状双分子层或球状双分子层。 .(2)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 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 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的释放速率。 荷电性: 含酸性脂质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性脂质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 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的表面荷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急靶细胞的作用有重要关系。 (3)脂质体的特点: ① 靶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二吞噬,浓集在肝、脾、淋巴系统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织器官中,因而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② 靶向性: 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后,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③ 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 脂质体本身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泡囊,因而具有组织相容性。 易与细胞融合,通过融合方式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后使药物释放于细胞内。④ 降低药物毒性: 脂质体注射给药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浓集,这种体内分布的改变必然减少心脏、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明显降低其心、肾毒性。这也是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的载体的主要优点之一。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可使易被胃酸、胃酶破坏的药物稳定性及口 服吸收的效果。 (4)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① 磷脂类: 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 ② 胆固醇: 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① 注入法 ② 薄膜分散法 ③ 超声波分散法 ④ 逆相蒸发法 ⑤ 冷冻干燥法。 (6)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 ① 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用过程可分为吸附、脂交换、 内吞、融合四个阶段。 ② 给药途径 脂质体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与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眼部给药: 肺部给药: 经皮给药: 鼻腔给药: 2、 靶向乳剂 1)、 乳剂的靶向性特点: 对淋巴系统有较好的亲和性。油状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型乳剂静注后,药物可在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浓集。水溶性药物制w/o型乳剂经口服、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聚集于淋巴器官、浓集于淋巴系统。

第1章 绪论 重点内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次重点内容 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 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考点摘要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任务: 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 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 现代制剂: 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掌】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 1)颁布七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年, 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 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 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二)局颁标准 1.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sfda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收载新药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的药品。 六、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掌】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 2.法定处方指药典等收载的处方; 3.医师处方指医生为某一病人开据的处方; 4.协定处方主要指用于配制医院制剂的处方。 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比较 ①概念的区别: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②宣传报道的区别:处方药只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历年所占分数]o—1分

第12章 缓(控)释制剂 重点内容 1.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2.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及方法3.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次重点内容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了解) 考点摘要 缓释制剂:系指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白勺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的速度释放的制剂。 二、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缓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一、 概述 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特点是:【掌】 优点: ① 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②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 ①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基于健康人群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临床上难以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② 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掌】 1、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理化因素 1. 剂量大小: 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这也同样适用于缓 (控)释制剂。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还必须考虑服用剂量太大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 2.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胃肠道ph和药物的pka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故胃肠道 ph对药物释放及吸收有影响。 对于溶解度很小的药物(≤0.01mg/ml ),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受溶出速度的限制。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文献报道下限为0.1mg/ml 。 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较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4. 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应稳定。 .生物因素 1. 生物半衰期: 一般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 2. 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过慢,则药物未全部释放,制剂已离开吸收部位,故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局限于小肠的某一特定部位吸收,则制成缓(控)释制剂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3. 代谢: 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 1. 药物的选择 ① 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②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血药峰浓度,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③ 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 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 3).设计要求 (1) 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font>120%。, 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12小时口服一次,若药物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24小时口服一次。 (2)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缓(控)释制剂稳态时的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 普通制剂。若设计成零级释放剂型如渗透泵,其峰谷浓度比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

1)脂肪酸山梨坦商品名为司盘(span),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分为司盘20、司盘40、司盘60、司盘65、司盘80、司盘85等。其hlb值从1.8~3.8,是常用的w/o型乳化剂。常与吐温配合使用。 2)聚山梨酯商品名为吐温(tween),是聚氧乙烯失水山梨醇脂肪酸酯。其结构与脂肪酸山梨坦比,增加了聚氧乙烯基团,亲水性大大提高,hlb值在8以上,可用作增溶剂、分散剂、润湿剂及o/w型乳化剂。与司盘的命名相对应,有吐温(聚山梨酯)20、40、60、65、80、85等多种。 3)聚氧乙烯脂肪酸酯/醇醚 商品名为卖泽(myrij)/苄泽(brij),两类都具有较高的hlb值,亲水性较强,可作为增溶剂及o/w型乳化剂使用。 4)聚氧乙烯-聚氧丙烯共聚物 又称为泊洛沙姆(poloxamer),商品名为普朗尼克(pluronic)。通式为ho(c2h4o)a- (c3h6o)b-(c2h4o)ah。相对分子量可在1000~14000。聚氧丙烯基团比例增加,则亲水性增加。poloxamer188 (pluronic f68)是一种o/w型乳化剂,是目前可用于静脉乳剂的极少数乳化剂之一。 9.2.3表面活性剂的特性【掌】 1.形成胶束与增溶作用亲水性较大的表面活性剂以较低的浓度分散在水中可形成真溶液。随其浓度增加,多个表面活性剂分子会缔合形成胶束,能形成胶束的最低浓度即为临界胶束浓度(cmc)。表面活性剂在水中达到cmc后,由真溶液变为胶体溶液,并具有增溶作用。一些水不溶性或微溶性药物会进入胶束的不同位置而使其在水中的溶解度显著增加,这个过程称为增溶,而表面活性剂则称为增溶剂。 1)温度对表面活性剂的溶解度的影响 (1)对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温度升高溶解度增加,超过某一温度时溶解度急剧增大,称这一温度为krafft(克拉费特)点。krafft点越高的表面活性剂,其临界胶束浓度越小。krafft点是表面活性剂应用温度的下限。 (2)对于某些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可导致聚氧乙烯链与水之间的氢键断裂,而在水中的溶解度急剧下降并析出,溶液出现混浊,这一现象称为起昙,此温度称为浊点或昙点。吐温类表面活性剂有起昙现象,但泊洛沙姆188等聚氧乙烯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常压下观察不到浊点。 2.亲油亲水平衡值表面活性剂分子中亲水基团和亲油基团对油或水的综合亲和力称为亲油亲水平衡值(hlb值)。hlb值越大,表面活性剂的亲水性越强,反之亦然。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混合使用时,其hlb值具有加和性。 hlb值不同的表面活性剂,其用途也不同。hlb值为3~6者,适合用作w/o型乳化剂,如司盘类表面活性剂;hlb值为7~9者,可用作润湿剂;hlb值为8~18者,适合用作o/w型乳化剂;hlb值为13~18者,可作增溶剂。 3.生物学性质 1)对药物吸收的影响药物如果不在胶束内部或容易从胶束中扩散出来,则表面活性剂的存在一般会促进药物的吸收。 2)毒性与刺激性是选择时要考虑的重要指标。表面活性剂毒性大小的一般顺序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1)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由于毒性较大,只作为消毒杀菌使用。 (2)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有较强的溶血作用和刺激性,也只能用作外用。 (3)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毒性较小,可用作口服。其中poloxamer188毒性较低,可供静脉注射用;而吐温80的溶血作用虽然最小,但也只能用于肌肉注射。两性离子型表面活性剂中的卵磷脂是静脉注射剂中最常用的。 9.2.4表面活性剂在药剂学中的应用 表面活性剂的应用常用于油的乳化;难溶药物的增溶;悬浊液的分散与助悬;增加药 物的稳定性;促进药物的吸收;固体有润湿、起泡与消泡、去垢等作用。 9.3液体药剂的溶剂和附加剂 9.3.1液体药剂常用的溶剂 1.极性溶剂 1)水 2)甘油 3)二甲基亚砜(dmso) 2.半极性溶剂 1. 乙醇 2. 1,2-丙二醇 3. 聚乙二醇(peg) 3. 极性溶剂 在水中难溶解或不稳定的药物,可选用非极性溶剂,大多作外用液体制剂的溶剂。常用的有脂肪油(麻油、豆油、花生油等)、液体石蜡、醋酸乙酯等。 9.3.2液体药剂的附加剂 液体药剂的处方组成,除药物与溶剂外,其余均为附加剂,包括: 1.防腐剂 2.芳香矫味剂 3.着色剂 4.增溶剂 5.助溶剂 6.乳化剂 7.润湿剂 8.助悬剂 9.絮凝剂、反絮凝剂 10.抗氧剂 9.3.3液体药剂的防腐 1.防腐的重要性 2.液体药剂的卫生学要求 《中国药典》中关于药品卫生标准中对液体制剂规定:口服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大肠杆菌、不得检出活螨;外用药品1g或1ml不得检出绿脓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还规定了细菌数、霉菌数的限量。 3.防腐措施 1)防止污染 2)添加防腐剂 4.液体药剂常用的防腐剂 1)羟苯酯类 对羟基苯甲酸酯类,也称尼泊金类,常用的有尼泊金甲酯、乙酯、丙酯和丁酯。本类防腐剂在酸性溶液中作用较强,对大肠杆菌作用最强。通常是混合使用,效果较好,内服、外用制剂均可选用。表面活性剂能降低本类防腐剂抑菌能力。 2)苯甲酸与苯甲酸钠 二者可作为内服或外用制剂的防腐剂用。苯甲酸在水中难溶,在乙醇中易溶,在酸性溶液中抑菌效果较好,最适ph值是4。苯甲酸钠在水中易溶。 3)山梨酸 在酸性溶液中效果较好。 4)苯扎溴胺 又称新洁而灭,为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为外用消毒防腐剂,在酸性和碱性溶液中稳定,耐热压。 5)醋酸氯乙定 又称醋酸洗必泰。

第14章 靶向制剂 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1、靶向制剂的概念: 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 ① 定位: ② 浓集:③ 控释: ④ 无毒可生物降解。 2) 靶向制剂的特点: ① 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 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 (1) 第一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 (2) 第二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 (3) 第三类是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目前通常的分类方法: 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 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靶向制剂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 .主动靶向制剂: 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 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即微粒表面特定的配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的靶向制剂。 磁性微球制剂: 载药微粒中加入磁性材料制成。 热敏感靶向制剂: 加入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 ph敏感靶向制剂: 使用对ph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使其在体内特定ph的靶区释 放药物。 栓塞性微球制剂: 阻断靶区的血液供应,又在靶区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 二、 被动靶向制剂 1、 脂质体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1) 脂质体的组成: 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板状双分子层或球状双分子层。 .(2)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 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 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的释放速率。 荷电性: 含酸性脂质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性脂质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 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的表面荷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急靶细胞的作用有重要关系。 (3)脂质体的特点: ① 靶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二吞噬,浓集在肝、脾、淋巴系统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织器官中,因而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② 靶向性: 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后,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③ 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 脂质体本身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泡囊,因而具有组织相容性。 易与细胞融合,通过融合方式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后使药物释放于细胞内。④ 降低药物毒性: 脂质体注射给药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浓集,这种体内分布的改变必然减少心脏、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明显降低其心、肾毒性。这也是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的载体的主要优点之一。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可使易被胃酸、胃酶破坏的药物稳定性及口 服吸收的效果。 (4)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① 磷脂类: 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 ② 胆固醇: 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① 注入法 ② 薄膜分散法 ③ 超声波分散法 ④ 逆相蒸发法 ⑤ 冷冻干燥法。 (6)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 ① 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用过程可分为吸附、脂交换、 内吞、融合四个阶段。 ② 给药途径 脂质体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与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眼部给药: 肺部给药: 经皮给药: 鼻腔给药: 2、 靶向乳剂 1)、 乳剂的靶向性特点: 对淋巴系统有较好的亲和性。油状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型乳剂静注后,药物可在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浓集。水溶性药物制w/o型乳剂经口服、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聚集于淋巴器官、浓集于淋巴系统。

3、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稳定化方法【掌】 1)处方因素药物制剂的处方组成比较复杂,除主药外,还加入了各种辅料,处方组成对制剂的稳定性影响较大, 1. pH值的影响: 药液的pH值不仅影响药物的水解反应,而且影响药物的氧化反应。 许多酯类、酰胺类药物的水解受H+或OH-的催化,这种催化作用称为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其水解速度主要由溶液的pH值决定。 当pH值很低时,主要是酸催化。当pH值较高时,主要是碱催化。 反应速度常数与pH关系的图形,称为pH-速度图,曲线最低点对应的pH值即为pHm(该pH值条件下液体制剂中的药物最稳定)。在较高温度下求得的pHm,一般也适用于室温条件。 (2) 广义酸碱催化: 按照Br?nsted-Lowry酸碱理论,受广义酸碱催化的反应称为广义酸碱催化或一般酸碱催化。常用的缓冲剂如磷酸盐、醋酸盐、硼酸盐、枸橼酸盐及其相应的酸均为广义酸碱。 (3)溶剂的影响: 溶剂的介电常数ε与反应速度常数k,介电常数对药物稳定性的影响,如果进攻离子与药物离子的电荷符号相同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如甘油、乙醇、丙二醇等,能够降低药物的水解速度如巴比妥钠注射液常用60%丙二醇作溶剂。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若进攻离子与药物离子的电荷符号相反(异号反应),采用介电常数低的溶剂不能达到提高稳定性的目的。 (4)离子强度的影响: 离子强度对药物降解速度的影响,相同电荷离子之间的反应(如药物离子带负电,受OH-催化降解),加入盐(离子强度μ增大)会使反应速度增大。 相反电荷离子之间的反应(如药物离子带负电,受H+催化降解),则离子强度增加,降解反应速度降低。 药物是中性分子,则u↗对k无影响。 (5)表面活性剂的影响: 溶液中加入表面活性剂可能影响药物稳定性。一些易水解的药物加入表面活性剂可使稳定性提高,药物被增溶在胶束内部,形成了所谓的“屏障”。 (6)处方中辅料的影响: 硬脂酸镁会加乙酰水杨酸的水解。聚乙二醇做基质会促进氢化可的松软膏中药物的降解。 2)环境因素【掌】 外界因素包括温度、光线、空气(氧)、金属离子、湿度和水分、包装材料等。 (1).温度的影响: 温度升高,反应速度加快。根据Van t Hoff规则,温度每升高10℃,反应速度约增加2~4倍。粗略估计温度对反应速度的影响。 Arrhenius公式定量地描述温度与反应速度之间的指数关系,是药物制剂稳定性预测的主要理论依据。 (2).光线的影响: 光是一种辐射能,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更易激发药物的氧化反应,加速药物的降解。药物结构与光敏感性有一定关系,酚类和分子中有双键的药物,对光比较敏感。 (3).空气(氧)的影响: 空气中的氧是引起药物制剂氧化的重要因素。对于易氧化的药物,除去氧气是防止氧化的最根本措施。一般在溶液中和容器窨内通入惰性气体(如二氧化碳或氮气)。 另 一重要抗氧化措施是加入抗氧剂,常用的水溶性抗氧剂焦亚硫酸钠、亚硫酸钠常适用于偏酸性药液,亚硫酸钠适用于偏碱性药液,硫代硫酸钠只能用于碱性药液中 (在偏酸性溶液中会析出硫的沉淀。常用的油溶性抗氧剂有叔丁基对羟基茴香醚(BHA)、二丁甲苯酚(BHT)、生育酚等。 酒石酸、枸椽酸、磷酸等能明显著增强抗氧剂的效果,通常称为协同剂。 (4).金属离子的影响:待微量金属离子对自氧化反应有显著的催化作用。 避免制剂中金属离子的影响的措施: ① 使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② 操作过程避免使用金属器具:③ 加入金属螯合剂 如依地酸二钠、枸椽酸、酒石酸、二巯乙基甘氨酸等附加剂。 5. 湿度和水分的影响:湿度和水分对于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很大。减少其影响的措施主要有: 控制生产环境的相对湿度及物料的干燥程度,采用密封性能好的包装材料及控制贮存环境的相对湿度。 6. 包装材料的影响药品: 包装材料的选用应考虑药物的稳定性,应以排除光、湿度、 空气等因素为目的,同时也要注意包装材料与药物制剂的相互作用。 塑料的主要问题是:有透气性,可导致容器中的药物变质;有透湿性,导致药物吸湿降解;有吸着性,药液中物质可被塑料吸着。 包装材料塑料容器也存在三个问题:①有透气性;②有透湿性;③有吸着性 3)药物制剂稳定化的其它方法 (1)改进剂型与生产工艺 ① 制成固体剂型:② 制成微囊或包合物: ③ 采用直接压片或包衣工艺 (2)制成稳定的衍生物 如易水解药物制成难溶性盐或难溶性酯,可以提高其稳定性。 (3).加入干燥剂及改善包装 4、药物稳定性的试验方法【熟】目的:① 为药品的生产、包装、贮存、运输条件提供科学依据:② 通过试验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1. 影响因素试验 (原料药及筛选处方,供试品一批) (1).高温试验 60℃温度下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取样按稳定性重点考察项目检测,若供试品有明显变化(如含量下降5%)则在40℃条件下同法进行试验。 (2).高湿度试验 供试品开口置恒湿密闭容器中,在25℃分别于相对湿度(75±5)%及(90±5)%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取样检测。 (3).强光照射试验 供试品开口放置在光照仪器内,于照度为(4500±500)1x的条件下放置10天,于第五、十天取样检测。 2 ) 加速试验通过加速药物的化学或物理变化,预测药物的稳定性,原料药和制剂均需进行此项试验。供试品要求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40±2)℃,相对湿度(75±5)%的条件下放置6个月。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物制剂,预计只能在冰箱(4℃~8℃)内保存使用,此类药物制剂的加速试验,可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5)%的条件下进行,时间为6个月。 乳剂、混悬剂、软膏剂、眼膏剂、栓剂、气雾剂、泡腾片及泡腾颗粒宜直接采用温度(30±2)℃。相对施度(60±5)%的条件进行试验。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3) 长期试验 长 期试验是在接近药品的实际贮存条件下进行的,原料药与制剂均需进行长期试验。取供试品3批,按市售包装,在温度(25±2)℃、相对湿度(60±10) %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6个月的数据可用于新药申报临床研究,12个月的数据用于申报生产,12个月以后,仍需继续考察,以确定药品的有效期。 对温度特别敏感的药品,长期试验可在温度(6±2)℃的条件下放置12个月,在药品标签及说明书中均应指明在何种温度下保存,不得使用“室温”之类的名词。 4)经典恒温法:在实际研究工作中,采用经典恒温法,特别对于药物水溶液型制剂,预测结果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经典恒温法的理论依据是Arrhenius公式,应用Arrhenius公式可求出室温时的降解反应速度常数K25 ,再由K25即可求得降解10%所需的时间,即有效期t 0.9 . 药物的贮藏条件可分为冷处保存、阴凉处或凉暗处保存、遮光保存等,其中冷处系指 2℃~10℃:阴凉处系指不超过20℃:凉暗处系指避光并不超过20℃。相对湿度均应保持在45%~75%之间。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历年考题 A型题 1.关于药品稳定性的正确叙述是 A.盐酸普鲁卡因溶液的稳定性受湿度影响,与PH值无关 B.药物的降解速度与离子强度无关 c.固体制剂的赋型剂不影响药物稳定性 D.药物的降解速度与溶剂无关 E.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无关(答案E) 2.下列有关药物稳定性正确的叙述是 A.亚稳定型晶型属于热力学不稳定晶型,制剂中应避免使用 B.乳剂的分层是不可逆现象 c.为增加混悬液稳定性,加人能降低ze诅电位,使粒子絮凝程度增加的电解 D.乳剂破裂后,加以振摇,能重新分散,恢复成原来状态的乳剂 E.凡受给出质子或接受质子的物质的催化反应称特殊酸碱催化反应 (答案C) X型题 1.影响固体药物氧化的因素有 A.温度 B.离子强度 C.溶剂 D.光线 E.PH值 (答案AD) [历年所占分数]0-1分

自考药剂学重点归纳总结

③ 粉碎设备【了解】 .球磨机 冲击式粉碎机(万能粉碎机) 气流式粉碎机 胶体磨 粉碎原理 撞击与研磨作用,球和粉碎物料的总装量为罐体总容积的50% ~60%左右。 锤击式粉碎旋锤高速转动的撞击作用。冲击柱式粉碎冲击柱的冲击作用。 高速气流将药物颗粒之间或颗粒与室壁之间的碰撞作用。 定子与转子的撞击与研磨作用。 适合 密闭,贵重物料的粉碎、无菌粉碎、干法、湿法粉碎。 脆性、韧性物料以及中碎、细碎、超细碎等。 热敏性物料和低熔点物料和无菌粉碎。可3~20um超微粉碎。 混悬剂与乳剂等分散系的粉碎。 2 筛分 筛分是将粒子群按粒子的大小、比重、带电性以及磁性等粉体学性质进行分离的方法。 目的:取得均匀的粒子群(分等和混合) (1) 影响筛分的因素【熟】归纳如下: ①粒径范围适宜,物料的粒度越接近于分界直径时越不易分离; ②物料中含湿量增加,粘性增加,易成团或堵塞筛孔; ③粒子的形状、密度小、物料不易过筛; ④筛分装置的参数。 《中国药典》2000年版把粉末分为六级。最粗粉、粗粉、中粉、细粉、最细粉、极细粉 药筛的分类 1)按筛网制作方法的不同 分为冲眼筛(模压筛)和编织筛 2)按筛孔划分标准的不同 药典标准筛和工业标准筛 (2)筛的规格: ①药典标准筛1-9号(内孔径由大到小) ② 工业筛10-140目(目表示每英寸长度上的筛孔数目) ③筛线直径不同,筛孔径也不同,筛孔径用um表示。 (3) 筛分设备【了解】 旋动筛 振动筛 物料运动方式(同时):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①旋动筛 常用于测定粒度分布或少量剧毒药、刺激性药物的筛分。 ②振荡筛 具有分离效率高,维修费用低,占地面积小,重量轻等优点。 影响筛分效率的因素 1)粒子的因素(粉粒的形状、密度、带电性、含湿量); 2)药筛的因素(筛的倾斜角度、振动方式、运动速度、筛网面积、物料层的厚度)。 3 混合 (1) 两种以上组分均匀混合的操作统称为混合,固一固、固一液、液一液等组分混合。 混合过程三种运动方式(综合作用):①对流混合②剪切混合③扩散混合。 (2) 混合方法与设备 混合方法: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混和原则:有毒、贵重或组分相差悬殊的药品应采用“等量递增”的原则。 混合设备:容器旋转型和容器固定型。 ① 容器旋转型混合机 A、水平圆筒型混合机 操作中最适宜转速为临界转速的70% ~90%;充填量约为30%. B、V型混合机 操作中最适宜转速可取临界转速的30% ~40%;充填量为30%. ② 容器固定型混合机 搅拌槽型是常用的容器固定型混合机(混合时间长) 六、制粒、干燥与压片 为了掌握片剂的各种制备方法,片剂制备的两个重要前提条件,即用于压片的物料(颗粒或粉末)应该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和良好的可压性。 1.湿法制粒压片【掌】 加粘合剂架桥或粘结作用使药粉聚结在一起而成颗粒的方法。 制粒目的:增加压片物料的流动性和可压性,以保证片剂的质量。 (1)湿法制粒的原理: A液体的架桥作用:分之间产生粘着力; B固体架桥,包括部分药物溶解和固化、析出,粘合剂的固结等。 (2)生产工艺流程 原辅料-粉碎过筛-称量-混合-制软材-制湿颗粒-干燥-整粒一压片 (3)制湿颗粒方法和设备 摇摆式颗粒机制粒、流化(沸腾)制粒、喷雾干燥制粒法、高速搅拌制粒,其中流化(沸腾)制粒,亦称为“一步制粒法”-物料的混合、粘结成粒、干燥等过程在同一设备内一次完成。 1)挤压式制粒机:药粉加粘合剂制软材,用强制挤压过筛制粒。(注意散剂不可挤压过筛) 2)转动制粒机:药粉加粘合剂,在转动、摇动、搅拌等作用聚结为球形粒子的方法。 3)高速搅拌制粒机:同时混合、捏合、制粒过程,节省工序、操作简单、快速,应用广泛。 4)流化床制粒机:在一台设备内可完成混合、制粒、干燥过程,又称一步制粒。可包衣。 (4)干燥:加热汽化,用气流或真空带走汽化水获得干燥产品的操作。 目的:提高药物的稳定性(防水解、霉变)。 加热方式:热传导、对流、热辐射、介电等加热,最普遍用对流加热(简称对流干燥)。 原理:加热产生温度差(热动力) A传热过程:物料表面传至内部; B传质过程:汽化; C二过程同时进行,破坏固-液平衡。 物料水份性质: A平衡水和自由水(游离水):平衡水干燥过程无法除去,与物料性质,空气湿度有关B结合水和非结合水:理化和机械方式(后者)结合,易除去。 影响干燥速率的因素: A恒速干燥段取决于汽化速率,可升温降湿强化; [医 学教育网 搜集整理] B降速干燥段取决于扩散速率,与物料温度和厚度有关。 干燥方法: A按操作方式分为间歇式、连续式; B按操作压力分为常压式、真空式; C按加热方式分为热传导干燥、对流干燥、热辐射干燥、介电加热干燥等。 干燥设备:箱式干燥器、流化床干燥器、喷雾干燥器。

第14章 靶向制剂 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1、靶向制剂的概念: 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 ① 定位: ② 浓集:③ 控释: ④ 无毒可生物降解。 2) 靶向制剂的特点: ① 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 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 (1) 第一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 (2) 第二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 (3) 第三类是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目前通常的分类方法: 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 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靶向制剂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 .主动靶向制剂: 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 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即微粒表面特定的配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的靶向制剂。 磁性微球制剂: 载药微粒中加入磁性材料制成。 热敏感靶向制剂: 加入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 ph敏感靶向制剂: 使用对ph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使其在体内特定ph的靶区释 放药物。 栓塞性微球制剂: 阻断靶区的血液供应,又在靶区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 二、 被动靶向制剂 1、 脂质体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1) 脂质体的组成: 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板状双分子层或球状双分子层。 .(2)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 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 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的释放速率。 荷电性: 含酸性脂质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性脂质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 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的表面荷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急靶细胞的作用有重要关系。 (3)脂质体的特点: ① 靶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二吞噬,浓集在肝、脾、淋巴系统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织器官中,因而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② 靶向性: 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后,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③ 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 脂质体本身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泡囊,因而具有组织相容性。 易与细胞融合,通过融合方式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后使药物释放于细胞内。④ 降低药物毒性: 脂质体注射给药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浓集,这种体内分布的改变必然减少心脏、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明显降低其心、肾毒性。这也是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的载体的主要优点之一。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可使易被胃酸、胃酶破坏的药物稳定性及口 服吸收的效果。 (4)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① 磷脂类: 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 ② 胆固醇: 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① 注入法 ② 薄膜分散法 ③ 超声波分散法 ④ 逆相蒸发法 ⑤ 冷冻干燥法。 (6)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 ① 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用过程可分为吸附、脂交换、 内吞、融合四个阶段。 ② 给药途径 脂质体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与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眼部给药: 肺部给药: 经皮给药: 鼻腔给药: 2、 靶向乳剂 1)、 乳剂的靶向性特点: 对淋巴系统有较好的亲和性。油状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型乳剂静注后,药物可在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浓集。水溶性药物制w/o型乳剂经口服、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聚集于淋巴器官、浓集于淋巴系统。

第1章 绪论 重点内容 1.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 2.药典的概念和特点 3.处方的概念和类型 次重点内容 1.中国药典附录中与制剂有关的内容 2.剂型的重要性及分类 考点摘要 一、剂型、制剂和药剂学的概念【掌】 1.药物剂型: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药物应用形式,简称剂型。 2.药物制剂:是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防治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的具体品种,简称制剂,是药剂学所研究的对象。 3.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 基础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动学与临床药学。 工业药剂学与医院药学(临床药学、调剂学) 药剂学任务: 1. 研究药剂理论与生物制剂; 2. 研究新(剂型、辅料、设备、技术)。 药剂学的发展: 1.传统制剂:膏、丹、丸、散; 2. 近代制剂:普通制剂(第一代) 3. 现代制剂: 缓释制剂(第二代) 控释制剂(第三代) 靶向制剂(第四代) 二、剂型与制剂的关系与区别:(给药途径与剂型的关系) 1.多数药物由黏膜吸收(皮肤、注射给药除外); 2.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3.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 4.同一种剂型包括许多种制剂; 三、药物剂型的重要性【熟】(其实质可影响安全、有效) ①改变药物的作用性质:如硫酸镁口服泻下,注射镇静。 ②改变药物的作用速度:如注射与口服、缓释、控释。 ③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作用:缓释与控释。 ④产生靶向作用:如脂质体对肝脏及脾脏的靶向性。 ⑤可影响疗效:不同的剂型生物利用度不同。 四、药物剂型的分类【熟】 (一)按给药途径分类 1.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 (1)注射给药剂型:如各种粉针剂、水针剂。(2)呼吸道给药剂型:如盐酸异丙肾上腺素气雾剂。 (3)皮肤给药剂型:如硼酸洗剂。 (4)粘膜给药剂型:如红霉素眼药膏。(5)腔道给药剂型:如用于直肠、阴道、尿道的各种栓剂。 (二)按分散系统分类 1.溶液型2.胶体溶液型3.乳剂型 4.混悬型5.气体分散型6.微粒分散型7.固体分散型 (三)按形态分类: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和半固体剂型。 五、国家药品标准(药典和局颁标准) (一)药典的概念、特点及品种收载【掌】 1.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 2.特点: 1)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药典收载的品种是那些疗效确切、副作用小、质量稳定的常用药品及其制剂,(注:不是所有上市药品均收载于药典中,必须是医疗必需、临床常用、疗效肯定、副作用小、能工业化生产并能有效控制或检验其质量的品种)。 3.我国建国后共颁布药典情况: 1)颁布七次药典,分别是53、63、77、85、90、95、00年, 2)从63年版开始分为一部中药,二部化学药。 3)我国药典分为凡例、正文、附录三部分,制剂通则包括于附录中。 4)我国药典与美国药典都是每5年修订一次。 (二)局颁标准 1.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辑、出版,并由sfda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束力。 2.收载新药和质量标准有待提高的药品。 六、处方的概念和类型【掌】 1.处方系指医疗和生产部门用于药剂调制的一种重要书面文件,既有法定处方也有医师处方及协定处方。 2.法定处方指药典等收载的处方; 3.医师处方指医生为某一病人开据的处方; 4.协定处方主要指用于配制医院制剂的处方。 七、处方药与非处方药比较 ①概念的区别:处方药是必须凭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才可调配、购买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的药品。 非处方药是由专家遴选的、不需执业医师或执业助理医师处方并经过长期临床实践被认为患者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并能保证安全的药品。 ②宣传报道的区别:处方药只应针对医师等专业人员作适当的宣传介绍。可以在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和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共同指定的医学、药学专业刊物上介绍,但不得在大众传播媒介发布广告或者以其他方式进行以公众为对象的广告宣传。 ③处方药和非处方药不是药品本质的属性,而是管理上的界定。无论是处方药,还是非处方药都是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是有保障的。 [历年所占分数]o—1分

自考药剂学重点笔记总结

《药剂学》是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中的考试科目,占60%的分值。该科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杂,另外该科目题目比较灵活,不止单纯地考记忆力。因此,有很多学员表示,学习药剂学有一定难度。就此问题,希望以下总结能够帮助大家理顺各章考点,提高学习效率。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较少,考试约占1-2分。本章重点内容如下:一、概念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如片剂。2、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如硝酸甘油片。3、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注意:剂型是笼统概念,如片剂、颗粒剂等;制剂是具体概念,如硝酸甘油片、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等。二、剂型的分类 分类方式 具体剂型 给药途径 1、胃肠道给药剂型: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 2)呼吸道给药途径 3)皮肤给药剂型 4)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含漱剂、舌下含片、口腔贴片 5)腔道给药剂型 分散系统 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形态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制法 不常用 注意:分散系统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形态分类是指药物最终的状态。这两种分类方法可能大家会混淆。大家可以记住按形态分类都有哪些剂型,如果考试考到这个知识点,使用排除法可知道按分散系统分类的剂型了。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与临床药学

第12章 缓(控)释制剂 重点内容 1.缓(控)释制剂的概念和特点2.缓(控)释制剂释药原理及方法3.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和体内外评价方法 次重点内容缓(控)释制剂的处方和制备工艺(了解) 考点摘要 缓释制剂:系指在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白勺制剂。 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地以设定的速度释放的制剂。 二、缓控释制剂的区别 缓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口服药物在规定溶剂中,按要求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一、 概述 缓(控)释制剂的主要特点是:【掌】 优点: ① 减少给药次数,方便使用,提高病人的服药顺应性:② 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小峰谷现象,有利于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③ 减少用药的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缺点: ① 缓(控)释制剂的设计基于健康人群的药物动力学数据,临床上难以灵活调节给药方案: ② 产品成本较高,价格较贵。 二、缓(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掌】 1、影响口服缓(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 1).理化因素 1. 剂量大小: 常规口服制剂的单剂量最大剂量一般是0.5~1.0g,这也同样适用于缓 (控)释制剂。对于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还必须考虑服用剂量太大可能会产生安全问题。 2. pka、解离度和水溶性: 胃肠道ph和药物的pka影响药物的解离程度,故胃肠道 ph对药物释放及吸收有影响。 对于溶解度很小的药物(≤0.01mg/ml ),其在胃肠道中的吸收速度受溶出速度的限制。设计缓(控)释制剂对药物溶解度的要求文献报道下限为0.1mg/ml 。 3. 分配系数:分配系数小的药物透过膜较困难,通常生物利用度较差。 4. 稳定性:口服药物在胃肠道应稳定。 .生物因素 1. 生物半衰期: 一般半衰期短于1小时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较为困难。 2. 吸收: 药物在胃肠道中释放过慢,则药物未全部释放,制剂已离开吸收部位,故吸收速度常数很低的药物,不太适宜制备成缓(控)释制剂:局限于小肠的某一特定部位吸收,则制成缓(控)释制剂不利于药物的吸收。 3. 代谢: 在肠道内吸收前有代谢作用的药物,制成缓(控)释制剂,生物利用度会有所降低。 1. 药物的选择 ① 药效很剧烈以及溶解吸收很差的药物、剂量需要精密调节的药物,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② 抗生素类药物,由于其抗菌效果依赖于血药峰浓度,一般不宜制成缓(控)释制剂。 ③ 适于制备缓(控)释制剂的药物有:抗心律失常药、抗心绞痛药、降压药、抗组织 胺药、支气管扩张药、抗哮喘药、解热镇痛药、抗精神失常药、抗溃疡药、铁盐、氯化钾等。 3).设计要求 (1) 生物利用度: 缓(控)释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font>120%。, 若药物主要在胃和小肠吸收,宜设计成12小时口服一次,若药物在大肠也有一定吸收,则可考虑24小时口服一次。 (2)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缓(控)释制剂稳态时的峰浓度与谷浓度之比应小于或等于 普通制剂。若设计成零级释放剂型如渗透泵,其峰谷浓度比应显著小于普通制剂。

第14章 靶向制剂 一、靶向制剂的概念与分类 1、靶向制剂的概念: 亦称靶向给药系统(targeting drug delivery system,tdds),是通过载体使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的给药系统。 1)成功的靶向制剂应具备四个要素: ① 定位: ② 浓集:③ 控释: ④ 无毒可生物降解。 2) 靶向制剂的特点: ① 可以提高药效: ② 降低毒性: ③ 可以提高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可*性和病人用药的顺应性。 3)、 按药物所到达的靶部位可将靶向制剂分为三类: (1) 第一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组织或靶器官的靶向制剂。 (2) 第二类是可以到达特定靶细胞的靶向制剂。 (3) 第三类是可以到达细胞内某些特定靶点的靶向制剂。 目前通常的分类方法: 被动靶向制剂: 被动靶向制剂即自然靶向制剂,是进入体内的载药微粒被巨噬细 胞作为外来异物所吞噬而实现靶向制剂,药物选择性地浓集于病变部位而产生特定的体内分布特征。靶向制剂常采用液晶、液膜、脂质、类脂质、蛋白质、生物降解型高分子物质作为载体材料。 .主动靶向制剂: 一般是将微粒表面加以修饰后作为“导弹”性载体,将药物定向 地运送到并浓集于预期的靶部位发挥药效的靶向制剂,即微粒表面特定的配体与靶细胞的受体结合。 物理化学靶向制剂: 是用某些物理方法或化学方法使靶向制剂在特定部位发挥药效 的靶向制剂。 磁性微球制剂: 载药微粒中加入磁性材料制成。 热敏感靶向制剂: 加入对温度较为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 ph敏感靶向制剂: 使用对ph敏感的载体材料制备,使其在体内特定ph的靶区释 放药物。 栓塞性微球制剂: 阻断靶区的血液供应,又在靶区释放药物,从而起到栓塞和靶向化疗的双重作用。 二、 被动靶向制剂 1、 脂质体 系指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内而形成的微型泡囊脂质体为类脂小球或液晶微囊。 1).脂质体的组成与结构: (1) 脂质体的组成: 是以磷脂为主要膜材并加入胆固醇等附加剂组成的板状双分子层或球状双分子层。 .(2)脂质体的两个重要理化性质 相变温度: 由“胶晶”态变为“液晶”态,在相变温度时,膜的流动性增加,被 包裹在脂质体内的药物具有最大的释放速率。 荷电性: 含酸性脂质的脂质体荷负电:含碱性脂质的脂质体荷正电:不含离子的 脂质体显电中性。脂质体的表面荷与其包封率、稳定性、靶器官分布急靶细胞的作用有重要关系。 (3)脂质体的特点: ① 靶向性: 脂质体进入体内可被巨噬细胞作为异物二吞噬,浓集在肝、脾、淋巴系统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织器官中,因而可作为抗癌药物的载体。 ② 靶向性: 将药物包封成脂质体后,可使药物在体内缓慢释放。 ③ 组织相容性与细胞亲和性: 脂质体本身是类似生物膜结构的泡囊,因而具有组织相容性。 易与细胞融合,通过融合方式进入细胞内,经溶酶体消化后使药物释放于细胞内。④ 降低药物毒性: 脂质体注射给药后,改变了药物的体内分布,主要在肝、脾、骨髓等单核-巨噬细胞较丰富的器官浓集,这种体内分布的改变必然减少心脏、肾脏和其他正常组织细胞中的药物浓度,可明显降低其心、肾毒性。这也是脂质体用于抗癌药物的载体的主要优点之一。 提高药物稳定性: 脂质体双层膜的保护可使易被胃酸、胃酶破坏的药物稳定性及口 服吸收的效果。 (4)制备脂质体的材料 ① 磷脂类: 天然的卵磷脂、脑磷脂、豆磷脂以及合成磷脂。 ② 胆固醇: 胆固醇具有调节膜流动性的作用。 (5).脂质体的制备方法: ① 注入法 ② 薄膜分散法 ③ 超声波分散法 ④ 逆相蒸发法 ⑤ 冷冻干燥法。 (6) 脂质体的作用机制和给药途径 ① 脂质体与细胞的相互作用: 作用过程可分为吸附、脂交换、 内吞、融合四个阶段。 ② 给药途径 脂质体适用于多种给药途径: 静脉注射: 肌内与皮下注射: 口服给药:眼部给药: 肺部给药: 经皮给药: 鼻腔给药: 2、 靶向乳剂 1)、 乳剂的靶向性特点: 对淋巴系统有较好的亲和性。油状或亲脂性药物制成o/w型乳剂静注后,药物可在肝、脾等巨噬细胞丰富的组织器官中浓集。水溶性药物制w/o型乳剂经口服、肌内或皮下注射后,易聚集于淋巴器官、浓集于淋巴系统。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知识

《药剂学》是执业药师考试药学专业知识二中的考试科目,占60%的分值。该科目所涉及到的知识点多而杂,另外该科目题目比较灵活,不止单纯地考记忆力。因此,有很多学员表示,学习药剂学有一定难度。就此问题,希望以下总结能够帮助大家理顺各章考点,提高学习效率。第一章绪论本章内容较少,考试约占1-2分。本章重点内容如下:一、概念1、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如片剂。2、制剂:根据药典或药政管理部门批准的标准、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成的药物应用形式的具体品种。如硝酸甘油片。3、药剂学:研究药物制剂的基本理论、处方设计、制备工艺、质量控制和合理应用的综合性技术科学。注意:剂型是笼统概念,如片剂、颗粒剂等;制剂是具体概念,如硝酸甘油片、复方氨酚那敏颗粒等。二、剂型的分类 分类方式 具体剂型 给药途径 1、胃肠道给药剂型: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2、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1)注射给药剂型 2)呼吸道给药途径 3)皮肤给药剂型 4)黏膜给药剂型:滴眼剂、滴鼻剂、眼膏剂、含漱剂、舌下含片、口腔贴片 5)腔道给药剂型 分散系统 溶液型、胶体溶液型、乳浊型、混悬型、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 形态 液体剂型、气体剂型、固体剂型、半固体剂型 制法 不常用 注意:分散系统是指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物质中所构成的系统。形态分类是指药物最终的状态。这两种分类方法可能大家会混淆。大家可以记住按形态分类都有哪些剂型,如果考试考到这个知识点,使用排除法可知道按分散系统分类的剂型了。三、药剂学的分支学科工业药剂学、物理药剂学、生物药剂学、药物动力学与临床药学

药剂学需要学的东西:

1、基本理论,例如药物代谢动力学,生物利用度理论,药物制剂稳定性理论,给药系统理论等。

2、新辅料开发,例如微晶纤维素、交联聚维酮及微粉硅胶,羧甲基壳聚糖等。

3、新制剂设备开发,层流式高效空气净化操作台、全自动洗瓶菌机、全自动蒸气高压灭菌设备以及辐射灭菌、静电滤过除菌设备, 流能磨,真空干燥机,多功能制粒系统,全自动灯检机等。

4、新技术制剂研究,新型靶向给药系统、载体给药系统、口服缓控释给药系统、新型黏膜给药系统、生物技术药物的新型给药系统,以及生物药剂学等方面。

扩展资料:

药剂学毕业生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药剂学、药理学、药物化学和药物分析等学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掌握主要药物制备、质量控制、药物与生物体相互作用、药效学和药物安全性评价等基本方法和技术;

3.具有药物制剂的初步设计能力、选择药物分析方法的能力、新药药理实验与评价的能力、参与临床合理用药的能力;

4.熟悉药事管理的法规、政策与营销的基本知识;

5.了解现代药学的发展动态;

6.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药剂学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广西自考本科药学专业教材大纲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药学自考本科需要考那些科目毛泽东思想概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计算机应用基础(A)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生物化学、药理学等的基础课。主要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反应、合成、提取、化合物之间相互转化及反应机理的学科。本课程主要包括开链烃、环烃、立体化学基础、卤代烃、有机波谱基础、醇、酚、醚、醛、酮、醌、羧酸和取代羧酸、羧酸衍生物、有机含氮化合物、杂环化合物、含硫、磷、硅的化合物、脂类、糖类、周环反应,氨基酸、多肽、蛋白质和核酸简介等。分子生物学这是药学专业的应用基础课。内容主要包括:遗传物质的分子结构、性质和功能;染色质、染色体、基因和基因组;可移动的遗传因子和染色体外遗传因子;DNA的复制、突变、损伤和修复;转录、转录后加工;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一翻译;基因表达的调控;基因工程原理及其在医药工业中的应用。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基础课,是药物化学、药物分析、药剂学、药代动力学的基础课。主要研究化学热力学、化学动力学、电化学基础表面化学和胶体。主要包括: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二定律、化学平衡、相平衡、电化学、化学动力学、表面现象、胶体等内容。这是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基本理论的医学基础学科,与生理学、生物化学、免疫学、病理生理学、分子生物学及药学联系密切,是由医学通往药学的桥梁。药理学主要研究药物与肌体或病原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用规律及作用机制,分析药物用于诊断和防治疾病的因果关系,探讨药物对肌体的影响和在体内的运转代谢规律。主要介绍药理学的基本概念、药物作用的基本规律,并分类介绍常用药物的作用、作用原理、临床应用和不良反应。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有:药典的基本组成和正确使用;药物的鉴别、检查和含量测定的基本规律与基本方法;各类药物质量分析的基本方法和原理;化学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与基本方法;生化药物和中药制剂质量分析的一般规律与主要方法;药品质量标准制订的基本原则、内容与方法;药品质量控制中的现代分析方法和技术。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介绍药物的发现、发展、现状和进展,以及药物的结构与活性关系、药物的作用靶点等知识,重点在药物化学结构变化与生物学研究的内容。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主要包括药物剂型的概念,各种剂型的特点,基本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标准、药典、处方、GMP、GLP及新药报批、药剂学的发展趋势等。药事管理学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程。主要内容包括:药事及药事管理的概念、药事管理学科、法律基本知识、药品与药品监督管理组织、药品生产企业管理、医疗机构药剂管理、药品管理、药品包装的管理、药品价格管理、药品广告管理、药品监督、药品管理法及其实施条例的法律责任、药品注册管理、药事知识产权保护、特殊药品管理、GMPGLPGSP等。药用植物与生药学这是药学专业的专业课。药用植物学是应用植物学及其他有关学科的知识和方法,研究具有防治疾病功效的植物和作医药生产用的植物原料的学科。生药学是应用本草学、植物学、动物学、化学、药理学和中医学等学科知识,来研究生药(药材)的名称、来源、生产、采制、鉴定、化学成份和医疗用途的科学。药用植物学与生药学是植物学、动物学、化学、中药学以及中医学等多学科的集合体。自考本科药学考哪些科目1、即便是同样的专业,在不同的省份开设的科目也可能不同;2、建议到你们当地自考官网上查看所要查询的专业的详细科目;3、获取更多自考信息,查看各省自考官网,交流自考问题,百度南风往北飞。可以去省考试院网站上查看一下课程设置,考试课程科目,考试时间都有的,药学自考需要专业对口各省市开考的专业、科目不同,你是哪个地区的?可以点击我们网站–各地自考–自己地区–自考专业栏目,详细查阅当地报考的专业、科目内容。自考本科的是那几科广西哪所高校有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自考本科?广西哪所高校有人力资源管你可以在广西自考办官方网查一下 人力资源的主考院校 主考院校只有一个 如果你想一年左右把自考的人力资源本科毕业的话 找Q 8-1-2-5-3-6-2-5-2我要自考药学(本科),药学本科的要求是要医药专业专科以上学历的.?可以换专业的,但必须得多考个几门。你可以到自考网站查询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自考药剂学重点总结
  •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
  • 自考药剂学重点归纳总结
  • 自考药剂学重点笔记总结
  • 自考本科药剂学重点总结知识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