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总结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总结

发布时间: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总结

百度文库有很多复习资料,可以下载的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 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 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 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二)处所词的类别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六)量词的类别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 2、领会:(1)名词的语法特点;(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二)处所词的类别 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复杂的系位构造; 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用:(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六)量词的类别 1、识记:(1)量词 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 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动词的分类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二、考核要求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二)动词的分类 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五)名形词 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六)谓词的体词化 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 代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二、考核要求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领会:(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会:(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 第八章 述宾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述语和宾语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述语和宾语 1、领会:(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的关系;(2)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1、领会:(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2)主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识记:(1)粘合式述宾结构;(2)组合式述宾结构。 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作定语的差异;(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1、识记:(1)处所宾语;(2)时间宾语;(3)准宾语所包含的类别;(4)双宾语;(5)近宾语;(6)程度宾语。 2、领会:(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2)能够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4)动量词的特点;(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法特点;(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及他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9)谓词性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 3、运用:(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2)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九章 述补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二)结果补语 (三)趋向补语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五)可能补语 (六)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1、识记:(1)组合式述补结构;(2)粘合式述补结构。 2、领会:(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 (二)结果补语 1、领会:(1)能带结果补语的动词;(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 (三)趋向补语 1、识记:(1)趋向补语。 2、领会:(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2)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及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 (五)可能补语 1、领会:(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里的宾语的位置;(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别。 (六)状态补语 1、领会:(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2)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情况;(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 2、运用:(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1、领会:(1)程度补语的特点;(2)程度补语和其他补语的区别。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1、领会:(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述语后边的“得”省略的条件。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七)定语的次序 (八)和中心语 二、考核要求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1、识记:(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2)书面语上的“的”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3)定语带“的”和不带“的”的情况;(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1、识记:(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几种类型。 2、领会:(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 3、运用:(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1、识记:(1)准定语。 2、领会:(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粘合式偏正结构;(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类。 2、领会:(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组合特点;(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异。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1、识记:(1)多项式偏正结构。 2、领会:(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 (七)定语的次序 1、领会:(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2)定语的排列次序。 (八)状语和中心语 1、领会:(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3)形容词做状语受到的限制。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1、识记:(1)联合结构。 2、领会:(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运用:(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领会:(1)以联合结构为成分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同。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识记:(1)连谓结构。 2、领会:(1)连谓结构的种类;(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 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领会:(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十三章 介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介词和动词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三)常用介词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介词和动词 1、领会:(1)动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1、识记:(1)介词宾语的类别;(2)介词结构。 2、领会:(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2)有的介词结构加上“的”的功能。 (三)常用介词分析 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2)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词的类型;(3)“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4)“被、叫、让”的作用;(5)“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6)“给”的两种用法;(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给”字宾语的省略情况;(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谓结构里的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11)“把”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13)“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用。 2、运用:(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和、同”。 第十四章 副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三)重叠式副词 (四)范围副词 (五)程度副词 (六)时间副词 (七)否定副词 二、考核要求 (一)副词和形容词 1、领会:(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运用:(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1、领会:(1)副词带“的”的情况;(2)书面语中,名词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 (三)重叠式副词 1、领会:(1)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 (四)范围副词 1、领会:(1)范围副词的种类;(2)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和意义的区别。 (五)程度副词 1、领会:(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 (六)时间副词 1、领会:(1)常见时间副词意义上的差异;(2)时间副词的引申用法。 (七)否定副词 1、领会:(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疑问句的种类 (二)祈使句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疑问句的种类 1、领会:(1)疑问句的种类;(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 (二)祈使句的特点 1、领会:(1)祈使句的特点;(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第十六章 语气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二、考核要求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领会:(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2)语气词的连用;(3)语气词的分类;(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顺序。 2、运用:(1)能够识别语气词。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1、领会:(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2)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语气词的用法;(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的音变现象。2、运用;(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1、领会:(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 第十七章 复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单句和复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复句和连词 二、考核要求 (一)单句和复句 1、领会:(1)什么叫复句;(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3)连词在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1、领会:(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 (三)复句和连词 1、领会:(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2)连词位置和复句意义的关系。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一、考核知识点 (一)省略 (二)倒装 二、考核要求 (一)省略 1、识记:(1)省略。 2、领会:(1)省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3、运用:(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 (二)倒装 1、领会:(1)倒装的种类。 2、运用:(1)能够判断倒装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辅导,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又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层次。“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三、关于自学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上,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取得了丰硕成果。考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在三个能力层次中,领会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

根据山东自考最近教材大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821 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作者: 高更生至于试题,各地考办自02年起,不再公布试题,建议你参考下浙江或全国卷的试题。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浙江自考现代汉语教材,现代汉语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谁知道汉语言文学专科所有自考科目的教材及版本?00506写作(一)7——北京大学出版社徐行言2013版00529文学概论(一)7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陈思和2013版00531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5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6———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方智范2013版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600534外国文学作品选600535现代汉语7————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齐沪扬2013版00536古代汉语8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400024普通逻辑400031心理学400429教育学(一)4这门专业我全考完了,2014年4月教材只改动了4门,除了这四门,其他的你报代码,自考书店就给你拿书了,这四门是新教材,要留意下。其实改动性不会太大,我见过很多用老教材参加自考的人,照样能考过。教材虽说变动,知识性和要考的内容不会变动的。写作一,现代作品选,古代作品选一,现代汉语。出版社和版本作者名标在后面了。最后三门是三选一,我选的教育学一,因为我只想背背做做题赶紧考过,趣味性其他两门更强一些。个人觉得有难度的是古代汉语和古代作品选一,前一个需要理解运用,后一个是阅读量太大,且都是跟古文有关,学起来确实有点费劲,古代汉语三进宫才考过的。现代汉语也算一个理解运用性比较强的,主谓宾定状补和拼音学好就没问题,否则有点困难。文学概论,理论性比较强,关键在于记忆。其他的都是读读,做做题,再背背,考试答对关键点就有分。这门专业应该算自考里比较简单的,不用上什么专业的辅导班,不会的在网上找找资料,一般需要的是古代文学作品选一二的翻译资料和古代汉语的课后习题资料。网上视频是要花钱的,我没有看过,有多次进宫的经历,习惯了···古代汉语考了三次,现代汉语两次,古代文学二考了三次。自考实际不难,都是书本知识,不会出书本以外的,所以不用担心,自考难在难以坚持上,多次失败也不要放弃,肯定能考过的。我想自考汉语言文学,应该去哪里买书,买什么书?一、可以先买书看,到新华书店买,书架上没有的话他们会有帮忙订购的服务。二、自考汉语言文学要看的书如下: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3、现代汉语4、文学概论5、古代汉语6、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7、中国当代文学作品选8、外国文学作品选9、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0、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11、普通逻辑12、法学概论13、宪法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是我国高校中文系的主干专业,最早设立这一专业的是北京大学中国文学系,其前身为京师大学堂的中国文学。1910年3月31日,京师大学堂分科大学成立“中国文学门”,正式作为文科的一个教学建制。这是我国最早的中文系,其建立标志着中国语言文学开始形成现代的一门独立学科,这之后较早设立汉语言文学专业的高等学府还有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复旦大学中文系等,其间这一学科在研究和教学中曾涌现过鲁迅、胡适、刘半农、沈从文、王力、废名等大批著名学者。参考资料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现代汉语的概念: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语言的基本因素:语法,词汇,语音,三个核心要素,修辞,文字。

每年九月份的第三周~普通话推广周。

语法特点(语音方面):没有复辅音;在音节中元音占优势;有区别意义的声调;音节总数有限,简短而明确。

方言的分布: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

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

语音的基本概念:

①音素(最小的语音单位):元音(发音时气流振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区别(★发音是否受阻,元音不受阻;声带是否震动;)。

②音节(语音结构的基本单位):声母(22个包含零声母,辅音声母21个),韵母(39个:单韵母10个,复韵母13个,鼻韵母各8个),声调(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2050105 汉语言文学(本科段) 主考学校:南京师范大学 序号 代号 课程名称 学分 1 0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2 0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3 00015 英语(二)◆ 任选一门 14 27016 日语◆ 14 27017 法语◆ 14 27018 俄语◆ 14 4 00537 中国现代文学史◆ 6 5 00541 语言学概论◆ 6 6 00538 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7 7 00539 中国古代文学史(二)◆ 7 8 00540 外国文学史 6 9 00037 美学 6 10 - 12 00321 中国文化概论 考外语者任选三门,不考外语者全选 5 27038 红楼梦研究 4 27039 鲁迅研究 4 28956 20世纪欧美文学史 4 00814 中国古代文论选读 4 00821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4 00532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加考课程 6 00533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 6 13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学分合计 不少于70学分 说明: 1、关于公共政治课的调整及替代关系请参照《》(08版)第11条。 2、按原计划加考通过的“306现代汉语”和“312写作”两门课程可以替代新计划中的“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选考课中的任意一门;通过其中任意一门的,只能替代“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3、按原计划通过选考课中任意一门的,可以替代新计划选考课中的任意一门,但不得重复选考。 4、非自学考试的中文专科,按原计划加考通过的“305古代汉语”、“31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和“314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含当代)”三门课程,可以替代新计划中的“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选考课10-12中的任意两门课程;通过其中任意两门的,只能替代“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和选考课10-12中的任意一门课程;通过其中任意一门的,只能替代“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 5、凡在本专业考试并取得“27007应用文写作”课程合格证书的考生,可将其作为选考课计算课程门数和学分。在其他专业通过的“27007应用文写作”课程,一律不计算课程门数和学分。 6、以上课程替代关系均不得重复替代。 条件: 1、凡属国民教育系列汉语言文学专业专科及以上毕业生可直接报考本专业。 2、其他专业(含师范类小学教育专业)专科及以上的毕业生报考本专业时,需加考“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和“00533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二)”两门课程。

根据山东自考最近教材大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821 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作者: 高更生至于试题,各地考办自02年起,不再公布试题,建议你参考下浙江或全国卷的试题。

根据山东自考最近教材大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821 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作者: 高更生

百度文库有很多复习资料,可以下载的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 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 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 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二)处所词的类别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六)量词的类别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 2、领会:(1)名词的语法特点;(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二)处所词的类别 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复杂的系位构造; 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用:(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六)量词的类别 1、识记:(1)量词 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 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动词的分类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二、考核要求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二)动词的分类 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五)名形词 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六)谓词的体词化 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 代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二、考核要求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领会:(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会:(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 第八章 述宾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述语和宾语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述语和宾语 1、领会:(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的关系;(2)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1、领会:(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2)主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识记:(1)粘合式述宾结构;(2)组合式述宾结构。 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作定语的差异;(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1、识记:(1)处所宾语;(2)时间宾语;(3)准宾语所包含的类别;(4)双宾语;(5)近宾语;(6)程度宾语。 2、领会:(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2)能够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4)动量词的特点;(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法特点;(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及他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9)谓词性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 3、运用:(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2)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九章 述补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二)结果补语 (三)趋向补语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五)可能补语 (六)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1、识记:(1)组合式述补结构;(2)粘合式述补结构。 2、领会:(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 (二)结果补语 1、领会:(1)能带结果补语的动词;(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 (三)趋向补语 1、识记:(1)趋向补语。 2、领会:(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2)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及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 (五)可能补语 1、领会:(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里的宾语的位置;(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别。 (六)状态补语 1、领会:(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2)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情况;(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 2、运用:(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1、领会:(1)程度补语的特点;(2)程度补语和其他补语的区别。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1、领会:(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述语后边的“得”省略的条件。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七)定语的次序 (八)和中心语 二、考核要求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1、识记:(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2)书面语上的“的”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3)定语带“的”和不带“的”的情况;(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1、识记:(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几种类型。 2、领会:(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 3、运用:(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1、识记:(1)准定语。 2、领会:(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粘合式偏正结构;(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类。 2、领会:(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组合特点;(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异。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1、识记:(1)多项式偏正结构。 2、领会:(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 (七)定语的次序 1、领会:(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2)定语的排列次序。 (八)状语和中心语 1、领会:(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3)形容词做状语受到的限制。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1、识记:(1)联合结构。 2、领会:(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运用:(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领会:(1)以联合结构为成分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同。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识记:(1)连谓结构。 2、领会:(1)连谓结构的种类;(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 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领会:(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十三章 介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介词和动词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三)常用介词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介词和动词 1、领会:(1)动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1、识记:(1)介词宾语的类别;(2)介词结构。 2、领会:(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2)有的介词结构加上“的”的功能。 (三)常用介词分析 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2)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词的类型;(3)“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4)“被、叫、让”的作用;(5)“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6)“给”的两种用法;(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给”字宾语的省略情况;(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谓结构里的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11)“把”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13)“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用。 2、运用:(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和、同”。 第十四章 副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三)重叠式副词 (四)范围副词 (五)程度副词 (六)时间副词 (七)否定副词 二、考核要求 (一)副词和形容词 1、领会:(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运用:(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1、领会:(1)副词带“的”的情况;(2)书面语中,名词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 (三)重叠式副词 1、领会:(1)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 (四)范围副词 1、领会:(1)范围副词的种类;(2)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和意义的区别。 (五)程度副词 1、领会:(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 (六)时间副词 1、领会:(1)常见时间副词意义上的差异;(2)时间副词的引申用法。 (七)否定副词 1、领会:(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疑问句的种类 (二)祈使句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疑问句的种类 1、领会:(1)疑问句的种类;(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 (二)祈使句的特点 1、领会:(1)祈使句的特点;(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第十六章 语气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二、考核要求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领会:(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2)语气词的连用;(3)语气词的分类;(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顺序。 2、运用:(1)能够识别语气词。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1、领会:(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2)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语气词的用法;(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的音变现象。2、运用;(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1、领会:(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 第十七章 复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单句和复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复句和连词 二、考核要求 (一)单句和复句 1、领会:(1)什么叫复句;(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3)连词在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1、领会:(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 (三)复句和连词 1、领会:(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2)连词位置和复句意义的关系。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一、考核知识点 (一)省略 (二)倒装 二、考核要求 (一)省略 1、识记:(1)省略。 2、领会:(1)省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3、运用:(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 (二)倒装 1、领会:(1)倒装的种类。 2、运用:(1)能够判断倒装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辅导,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又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层次。“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三、关于自学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上,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取得了丰硕成果。考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在三个能力层次中,领会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重点总结

百度文库有很多复习资料,可以下载的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 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 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 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二)处所词的类别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六)量词的类别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 2、领会:(1)名词的语法特点;(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二)处所词的类别 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复杂的系位构造; 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用:(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六)量词的类别 1、识记:(1)量词 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 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动词的分类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二、考核要求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二)动词的分类 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五)名形词 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六)谓词的体词化 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 代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二、考核要求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领会:(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会:(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 第八章 述宾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述语和宾语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述语和宾语 1、领会:(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的关系;(2)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1、领会:(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2)主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识记:(1)粘合式述宾结构;(2)组合式述宾结构。 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作定语的差异;(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1、识记:(1)处所宾语;(2)时间宾语;(3)准宾语所包含的类别;(4)双宾语;(5)近宾语;(6)程度宾语。 2、领会:(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2)能够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4)动量词的特点;(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法特点;(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及他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9)谓词性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 3、运用:(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2)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九章 述补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二)结果补语 (三)趋向补语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五)可能补语 (六)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1、识记:(1)组合式述补结构;(2)粘合式述补结构。 2、领会:(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 (二)结果补语 1、领会:(1)能带结果补语的动词;(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 (三)趋向补语 1、识记:(1)趋向补语。 2、领会:(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2)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及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 (五)可能补语 1、领会:(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里的宾语的位置;(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别。 (六)状态补语 1、领会:(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2)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情况;(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 2、运用:(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1、领会:(1)程度补语的特点;(2)程度补语和其他补语的区别。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1、领会:(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述语后边的“得”省略的条件。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七)定语的次序 (八)和中心语 二、考核要求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1、识记:(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2)书面语上的“的”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3)定语带“的”和不带“的”的情况;(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1、识记:(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几种类型。 2、领会:(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 3、运用:(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1、识记:(1)准定语。 2、领会:(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粘合式偏正结构;(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类。 2、领会:(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组合特点;(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异。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1、识记:(1)多项式偏正结构。 2、领会:(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 (七)定语的次序 1、领会:(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2)定语的排列次序。 (八)状语和中心语 1、领会:(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3)形容词做状语受到的限制。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1、识记:(1)联合结构。 2、领会:(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运用:(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领会:(1)以联合结构为成分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同。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识记:(1)连谓结构。 2、领会:(1)连谓结构的种类;(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 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领会:(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十三章 介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介词和动词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三)常用介词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介词和动词 1、领会:(1)动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1、识记:(1)介词宾语的类别;(2)介词结构。 2、领会:(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2)有的介词结构加上“的”的功能。 (三)常用介词分析 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2)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词的类型;(3)“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4)“被、叫、让”的作用;(5)“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6)“给”的两种用法;(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给”字宾语的省略情况;(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谓结构里的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11)“把”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13)“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用。 2、运用:(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和、同”。 第十四章 副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三)重叠式副词 (四)范围副词 (五)程度副词 (六)时间副词 (七)否定副词 二、考核要求 (一)副词和形容词 1、领会:(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运用:(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1、领会:(1)副词带“的”的情况;(2)书面语中,名词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 (三)重叠式副词 1、领会:(1)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 (四)范围副词 1、领会:(1)范围副词的种类;(2)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和意义的区别。 (五)程度副词 1、领会:(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 (六)时间副词 1、领会:(1)常见时间副词意义上的差异;(2)时间副词的引申用法。 (七)否定副词 1、领会:(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疑问句的种类 (二)祈使句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疑问句的种类 1、领会:(1)疑问句的种类;(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 (二)祈使句的特点 1、领会:(1)祈使句的特点;(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第十六章 语气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二、考核要求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领会:(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2)语气词的连用;(3)语气词的分类;(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顺序。 2、运用:(1)能够识别语气词。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1、领会:(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2)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语气词的用法;(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的音变现象。2、运用;(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1、领会:(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 第十七章 复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单句和复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复句和连词 二、考核要求 (一)单句和复句 1、领会:(1)什么叫复句;(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3)连词在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1、领会:(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 (三)复句和连词 1、领会:(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2)连词位置和复句意义的关系。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一、考核知识点 (一)省略 (二)倒装 二、考核要求 (一)省略 1、识记:(1)省略。 2、领会:(1)省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3、运用:(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 (二)倒装 1、领会:(1)倒装的种类。 2、运用:(1)能够判断倒装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辅导,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又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层次。“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三、关于自学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上,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取得了丰硕成果。考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在三个能力层次中,领会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

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义

导语:学习现代汉语,目的是让同学们在学习现代汉语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从理论上提高对汉语结构规律和特点的认识。下面我分享现代汉语语法基础知识讲义,欢迎参考!

现代汉语语法基本知识,包括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等五个方面。

语素是汉语中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也是汉语的一级语言单位。学好它对于我们把握词语的构成、辨析近义词和同义词有很大的帮助。

词是汉语的二级语言单位。词的知识包括词的构成、词类等。

短语是汉语的三级语言单位,对于短语结构的熟练把握,有助于我们分析语言结构,从而使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的意义。短语知识主要包括短语的类型、短语的结构。

句子是汉语的四级语言单位,这是高考必考的内容,而且是难点、重点。句子知识主要包括句子的分类、句子的结构、复句类型以及单复句辨析、多重复句等。

句群是汉语的五级语言单位,这个语言单位与语段的层次结构非常相似,只需要了解一下即可。

一、语素的概念

人类的语言是有声音、有意义的,是语音和语义的结合体,这便是语法单位的基本特征。语素是最小的语法单位,因此语素就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它是汉语的一级语法单位。“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体”是指一个语素在具备语音最小的同时还必须具备语义也最小的特点,二者缺一不可。 我们来看下边这个句子: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这是一个最大的语法单位,我们把它尽量小的切分,就成了:

他│坐│在│沙发│里│看│书。

切下来的每个部分都有意义,都不能再切分了,是一个一个的语素了。这里的“沙发”语音上

1

而这不同的字(语素)就是辨析词义的关键。

[歌诀]学语素,好处多,理解词义更深刻!

一、请按要求把下列词语进行归类,只填写序号。

①恍惚 ②流苏 ③滥觞 ④佳丽⑤歇斯底里⑥法西斯⑦仓皇⑧婵媛⑨氤氲⑩啾啾 一个语素的有: 两个语素的有: 二、用横线画出下列句子中的语素

1、奥林匹克运动会。 2、我很爱吃巧克力。 3、园中的葡萄熟了。 4、学生在山上植树。 三、用语素知识做下面词语填空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1)为把我国软件推向世界,这家公司的总裁把全部精力 到多媒体智能软件的研究中。 (2)海峡两岸的'统一是人心所向,如长江黄河的滚滚东流,不可 。

(3)《五国联合公告》在亿万爱好和平的人们心中 了一座光明和希望的灯塔。 A 灌注 遏制 树起 B 灌注 遏止 竖起 C 贯注 遏止 树起 D 贯注 遏制 竖起 2、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人脑是人的思想器官,这个器官和其他人体器官一样,愈用愈发达,不用则 。 (2)以往,在语文学习中,课文是精确无误的典范,学生只有迷信的义务,很少有 的权利。

(3)九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以来,人大在立法、监督等方面认真履行宪法赋予的 ,做了很多新的工作。

A 退化 质疑 职能 B 蜕化 置疑 职能 C 蜕化 质疑 职责 D 退化 置疑 职责

2

[歌诀] 并偏支补陈加叠,外加名量很特别。

把下面的词语进行结构归类。

1、关山 2、困难3、研究 4、自从 5、啁啾 6、呢喃 7、葫芦 8、潺湲 9、从此 10、于是 11、因之 12、提水 13、银白 14、水绿 15、青春 16、三秋 17、勇于 18、化小19、放走 20、4、松弛 (A、激烈 B、抓紧 C、紧张 D、坚硬) ( ) 5、簇新 (A、破坏 B、陈旧 C、粗糙 D、低劣) ( ) 6、寂静 (A、杂乱 B、混乱 C、喧闹 D、波动) ( ) 7、光荣 (A、丑恶 B、恶劣 C、羞辱 D、耻辱) ( ) 8、痛苦 (A、幸运 B、幸福 C、享受 D、香甜) ( ) 养大 21、嘴硬 22、脚疼 23、心虚 24、气绝 25、老家 26、第宅27、初期 28、老大 29、阿Q 30、老者 31、强者 32、诸子 33 肉丝 34葱丝 35、饭碗 36、款项 37、物件 单纯式: 并列式: 偏正式: 支配式: 补充式: 陈述式: 附加式: 名量式: 二、把下列对联补充完整。

1、江山永固,社稷 。 2、松竹梅兰, 。 3、久旱逢甘露,他乡 。 4、洞房花烛夜,金榜 。5、枝上鸟声声,屋内喜 。6、追先贤,做 。 7、五彩缤纷礼花绽,九州 换新颜。 8、声声鸟语催人早, 春光入户明。 9、一腔热血化作满天彩虹,三生壮志 遍地青松。10、渭水东流,华岳 。 11、刚直不阿,留将正气冲霄汉;幽愁发愤, 信史照照尘寰。 三、从括号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将答案写在后面的括号内。 1、淳朴 (A、实在 B、虚伪 C、恶毒 D、浪费) ( ) 2、坚韧 (A、坚固 B、破败 C、脆弱 D、破裂) ( ) 3、狭窄 (A、宽阔 B、大量 C、辽远 D、高大) ( )

9、顽强 (A、弱小 B、投降 C、懦弱 D、头版) ( ) 10、纯洁 (A、肮脏 B、繁杂 C、搀假 D、伪劣) ( )

四、分别指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感情色彩不同类的一项,将字母填在括号内。1、A、巍峨 B、富丽 C、漂亮 D、不可一世 ( ) 2、A、天真 B、愚蠢 C、狡猾 D、洋洋自得 ( ) 3、A、忙碌 B、较量 C、合拢 D、自吹自擂 ( ) 4、A、尊重 B、爱慕 C、炫耀 D、朴素自然 ( )

绪论以及归纳重点 语言究竟是什么 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 会现象,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 语言具有三种性质:社会性、全民性、体系性。 (一)语言的社会性 语言就其本质特征而言,是社会性 的。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1、语言与社会相互依 存 2、语言是社会约定俗成的,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二)语言的全民性 语言就其功能特征而言,是人类最 重要的交际工具。作为交际工具的语言,是全民的共同 财富,语言具有全民性即无阶级性(三)语言的体系性 1、语言就其结构特征而言,是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 统。 2、语言又是一个严密的体系,它是由语音、词汇、 语法三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二、语言和言语 言语和语 言在语言学中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言语指的是人们在思维 和交际中运用语言的过 ,而语言则是言语的综合,是从 言语程(可以叫做“言语活动”)以及结果(可以叫做“言 语作品”)中概括出来的词语和规则的总和。 言语是每个 人对语言的运用,也就是人们在特定的环境中为了某种目 的对语言这个体系中的一些单位的具体运用,它是属于个 人的,具体的。 言语具有开放性,言语是信息,语言是 代码。语言和言语的关系是一般与个别的关系。一、现代 汉名族共同语的形成 1956 年国务院正式确定为“现代汉 民族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 北方话为基础 以方 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二、现代汉语方言概况 方言是民族语言的地方变体,是 某一地区的人们使用的语言。 根据各方言的特点,联系 方言形成和发展的历史,就目前方言调查的初步结果看, 现代汉语方言大体上可分为七大区。(一)北方方言 以 北京话为代表,是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二) 吴方言 以苏州话为代表。(三)湘方言 以长沙话为代表 (四)赣方言 以南昌话为代表(五)客家方言 以广东梅 县话为代表(六)闽方言 闽东方言以福州话为代表。闽 南方言以厦门话为代表。(七)粤方言 以广州话为代表 三 、现代汉语的特点 (一)语音方面 音节界限分明,乐 音较多,加上声调高低变化和语调的抑扬顿挫,因而具有 音乐性强的特点。 (1)没有复辅音。 (2)元音占优 势。 (3)有声调。 现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 古 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 (二)词汇方面(1)汉语 词形较短,单音节语素多。(2)双音节词占优势。 (3)新词的构成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 (三)语法方面 (1)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手段主要用语序和虚词,不大 用形态(2)词类和句法成分关系复杂。(3)词、短语 和句子的结构原则基本一致。(4)量词和语气词十分丰 富。 第一章 语 音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人的发音器官发出 来的表达一定意义的声音,它是语言的物质外壳。 语音 是声音和意义的结合体。意义是语言的内容,声音是语言 的物质外壳或叫语言的外部形式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同 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属 性;它是从人的发音器官发出来的,还具有生理属性;它 要表达一定的意义,什么样的语音形式表达什么样的意 义,是受社会的制约的,所以它又具有社会属性。 其中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正是因为具有了社会属性, 语音才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有了本质的区别,才能具有交 流思想的职能。一语音的物理属性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 一切声音都可以从音高、音强、音长、音色四方面去分析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它决定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 动次数的多少。振动次数多,声音就高,振动次数少,声 音就低。由于发音体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叫频率,因 此,也可以说,声音的高低,取决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大 小。语音的高低,同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 2、 音强指声音的强弱。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幅度的大小。发 音体振动的幅度叫振幅。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 音就弱。振幅的大小,取决于发音体所受外力作用的大 小。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它决定于发音体振动时间持 续的长短。振动时间长,声音就长;振动时间短,声音就 短。 4、音色指声音的个性特色。它决定于音波振动的形 式。造成不同音色的原因主要有三个: 1发音体不同。 2 发音方法不同。 3发音时共鸣器形状不同 普通话语音主 要是靠音色、音高来区别意义,音强有时也能区别意义, 音长只是在语调中起表达感情的作用。一音节、音素和音 位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 音素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它是从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 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音素音位 的区别 音位和音素都是同一个语音系统中最小的语音单 位,音素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的角度划分出的最小单 位,音位则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划分出的最小语音单位。 元音和辅音 根据发音情况和声音特征,音素可分为元音 和辅音两大类。发音时声带振动,气流通过口腔等部位不 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叫元音,又叫母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 等部位受到阻碍而形成的音叫辅音,又叫子音。三声母、 韵母和声调 汉语传统的语音学,从分析音节结构的角度 把音节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种成分。 辅音的范围大 于声母,元音的范围小于韵母。国际音标 国际音标是国 际语音学会制定的一套记音符号。它自 1888 年公布初稿 以来,经过反复修订,越来越科学和完善。国际音标是根 据“一个音素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一个音素”的原则制定 的。它具有符号简明,标音准确,国际通用等优点。 作 用:国际音标是我们从事语言教学和语言研究不可缺少的 重要工具。第二节 声 母 普通话有 21 个声母,辅音 22 个,韵母 39 个。声母的发音自己绘表第三节 韵 母 韵母 的构成成分,最多可有三个音素。根据三个音素在音节中 的位置和特点,可把它们分别 划为“韵腹”“韵头”和“韵 尾”。韵腹是指音节中发音时声音响亮、开口度大 的主要 元音。韵腹是韵母不可缺少的成分。韵腹前面的元音是韵 头,也称介音 。充当韵头的只有 i、 üu 、 三个元音。韵 腹后面的音素是韵尾。韵尾可以由元音或辅音充当。充当 韵尾的元音只有 i、uo,充当韵尾的辅音只有 n 和 ng。 第四节 声 调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变化。汉语的一个音 节,一般就是一个汉字,所以声调也叫字调。 声调是由 音高决定的。二、调值和调类 调值就是声调的高低升降 的变化,也就是声调的实际读法。 调类是按调值来分的 声调的类别。调值相同的字归并在一起就为同一调类。有 几种调值,就有几个调类。 普通话有四个调类,即阴平 (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简 称四声。P64调值可用五度标记法来加以描写。(习题) 第五节 音 节 音节是语音的基本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容 易分辨出来的语音的自然单位,是由音素按照一定的方式 组合而成的。在普通话里,一般说来一个汉字就是一个音 节。只有儿化音节中音节与汉字不一致,如 huār花儿, 一个音节,却是两个汉字。音节结构的特点 1、汉语一个 音节最多有四个音素,最少只有一个音素。声母一律由辅 音充当,除 ng 外其余辅音均可充当声母。所有元音均可 充当韵腹;而充当韵头的只有高元音 i、u、ü,充当韵尾 的只有高元音 i、uo和鼻辅音 n、ng。 2、元音在音节中 占优势。除极个别的例外,一个音节总有元音,元音可以 多至三个并且连续排列分别充当韵头、韵腹、韵尾。一个 音节如果只有一个音素,这个音素一定是元音。 3、有的 音节没有辅音。有辅音的音节辅音最多不超过两个,并且 只能出现在音节的开头或结尾。没有两个辅音相连复辅音 的情况。 4、每个音节都必须有韵腹和声调,可以没有声 母、韵头和韵尾。 5、由于元音占优势,语言里乐音成分 比例大。辅音和元音相互间隔,形成了比较分明的音节界 限;阴、阳、上、去四个声调的变化,使语言富有音乐色 彩。轻 声 有的音节在一定的场合里失去原有的声调,变 成了一 种又轻又短的调子,这就叫做轻声。轻声是一种 变调现象,也是一种语音弱化的现象 话语中那些用力 小、声音短弱以 至失去原有声调的音节,叫做轻声音 节。轻声是整个音节的弱化。音位 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 中能区别语音形式从而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 音 位和音素都是同一个语音系统中最小的语音单位,但音素 是从语音的自然属性音色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 位,音质音色不同,音素也就不同; 音位则是从语音的 社会属性的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它是按语音 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语音类型,它只注意那些有辨义作 用的语音差别,而对那些与意义的区别无关的音质上的差 别则不加以考虑。 第二章 文 字文字的性质 文字是记录语 言的书写符号系统,是形、音、义的统一体,是人类最重 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为什么说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际工具? 语言是 一种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文字则是记录语言的形、 音、义统一的书写符号系统, 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交 际工具。 语言是文字的基础,文字不能离开语言而存 在。文字是在已经存在的语言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 的,是从属于语言的。语言是和人类社会相始终的 ,它 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没有语言,社会不能存在;而没 有文字,社会仍可以存在,所以文字只是人们交际的辅助 工具。 人类辅助性交际工具是多种多样的,如手势、旗 语、红绿灯、号角声等等,但它们无一可以同文字相比或 取代文字,不能把作为辅助性交际工具的文字同其他辅助 性交际工具等量齐观 ,因为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辅助性 交际工具。三、汉字的作用 一汉字记录、保存了丰富的 民族文化遗产 二汉字在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中起到 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三汉字在同兄弟民族交往和对外文化 交流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汉字的造字方法 所谓“六书”就 是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造字方法。 根据一般的解释,“六 书”当中,象形、指事、会意、形 声确实是汉字的四种造字的方法,转注、假借只是汉字的 两种用字的方法。一、象形 象形就是描摹事物形状的一 种造字法。用这种造字法造出的字,叫象形字。 例如: 日:像太阳的轮廓。 月:像一弯新月二、指事 指事一般 是指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加上指示性符号或用纯符号组合来 创造新字的方法 。 一在象形字的基础上增加一个简单的 提示符号最常见的符号是“、”和“—”,用 来指示所要说明 的事物。 例如: 刃:在刀口上加一点,指出刀刃的部 位。 本:在木下面加一短横,指出这儿是树根。 二用纯 粹的符号来指明或象征某种事物、某种意义。 如:“上”、“下”三、会意 会意是用两个或几个部件(又称 偏旁)合成一个字,把这些部件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 会意字由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同偏旁组合起来的,也有用 两个或两个以上 不同偏旁组合起来的。前一类叫同体会 意字,后一类叫异体会意字。 会意字是合体字。四、形 声 形声是一种半意半音的造字法。 表示意义的部分叫“形 旁”或“意符”,其作用是指出字的意义类属;表示声音的 部分叫“声旁”或“声符”,其作用是标明字的读音。 例如: “柑”便是一个形声字,“木”是形旁,表示“柑”字字义所属 的类别;“甘”是声旁,表示“柑”字读“甘”的音。五、关 于“转注”和“假借” 所谓“转注”,根据一般的说法,是指部 首相同、读音相同或相近、意义上有共同点可以互相注释 的一组字。所谓“假借”,就是一种同音代替的方法,即借 用同音字表示意思,借用的字就叫假借字。 例如: “来”的本义是小麦,借作来往的“来”;“求”即“裘”字的本 义是皮衣,借作请求的“求”。 第三章 词 汇 词 词是能够 自由运用的、最小的语言单位。它代表一定的意义,具有 固定的语音形式 。 词汇 词汇是一种语言或方言里的词的 总汇词汇和词的关系 词是指一个个具体的、个别的词, 词汇则是指词的总和,两者是个体和总体的关系。它们的 含义不同,不能混淆。语素 语素是最小的语音语义结合 体,是最小的语言单位。词就是由语素构成的。语素的分 类 语素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进行分类。从 音节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单音节语 素和多音节语 素;从意义的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实语素和虚语素; 从活动能力角度看,语素可以分为成词语素也称为“ 自由 语素”和不成词语素又 称为“粘着语素”。1单音节语素和多 音节语素 单音节语素是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语素,单音节 语素是汉语语素的基本形式,它在汉语语素中占绝对优 势。 语素单音节化是汉语语素的一个特点。如“山”、 “人”、“语”、“言”、“胖”、 “子”、“吧”等 。 多音节语素是 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语素,如“玫瑰”、“玻璃”、 “巧 克力” 、“奥林匹克”等。 2实语素和虚语素 实语素是 具有比较实在的词汇意义的语素,虚语素是没有实在的词 汇意义的语素。 例如:“ 改革”中的“改”和“革”,以及“胖 子”、“阿姨”、 “以前”中的“胖”、“姨”、“前”都有实在的词 汇意义,都是实语素;其中的“子”、“阿”、“以”都没有实 在的词汇意义只表示 一些语法意义或抽象的词汇意义, 都是虚语素。 汉语的语素中绝大部分是实语素,虚语素 的数量很少。汉语中多音节语素基本上都是实语素 ,单 音节语素中绝大多数都是实语素,极少数是虚语素。3成 词语素和不成词语素 成词语素又称自由语素是具有独立 运用能力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是不能单独成词的语素。 不成词语素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可以承担所组成的词的 全部或部分基本意义,位置自由;另一类不成词语素同别 的语素组合成词时,位置是固定的,只表示一些附加的意 义,又叫词缀。二、单纯词和合成词单纯词 单纯词是由 一个语素构成的词。它又分单音节的和多音节的两种。单 音节单纯词 这是由一个单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多音 节单纯词 这是由多音节语素构成的单纯词。包括:1联绵 词:指两个音节连缀成义而不能拆开来讲的词。其中有双 声的,有叠韵的,有非双声叠韵的。 双声指两个音节声 母相同的联绵词。例如:伶俐、仓促、吩咐、慷慨、枇 杷、澎湃 叠韵指两个音节的“韵”相同的联绵词。例如: 苗条、朦胧、逍遥、蜻蜓、依稀、苍茫 非双声叠韵。例 如:芙蓉、蝴蝶、鸳鸯、蝙蝠2叠音词:由相同的两个音节 重叠而成的词。例如:孜孜、巍巍、熊熊、匆匆、瑟瑟3 拟声词:指模拟声音的词。例如:轰隆、哗啦、扑通、嗡 嗡、叽叽喳喳4音译外来词:指按外族语词的声音翻译过来 的词。例如:咖啡、扑克、坦克、沙发、吉普、葡萄合成 词和构成方式 合成词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语素构成的 词。 合成词绝大多数是多音节的,儿化的单音词是个例 外,如“花儿”,只有一个音节,但它是由“花”这个实语素 和“儿”这个虚语素构成的一个合成词。复合式1联合式 由 两个意义相同、相关或相反的语素并列组合而成的合成 词,称为联合式合成 词。a 语言、土地、朋友、道路、 群众、停止、改革 两个语素的意义可以互相说明、补 充;b 眉目、领袖、矛盾、买卖、尺寸、手腕、优劣 两 个语素结合起 来后产 生了新的意义c 国家、质量、窗 户、人物、女儿、妻子 两个语素结合成词后,只有一个 语素的意 义在起作用,另一个语素的意义已完全消 失, 整个词的意义偏于一方。2偏正式 前一个语素修饰、限制 后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偏正式合成词。例如: 火 车、卧铺、花城、象牙、纸烟、花盆、唐诗 雪白、笔 直、天蓝、葱绿、飞快、火热、冰凉3补充式 后一个语素 补充说明前一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补充式合成词。 这 种合成词前一个语素是中心语素,是主要表义部分,后一 个语素是次要的补充说明部分。前一个语素决定整个词的 词性和意义。例如: a 缩小、说明、提高、推广、看 见、割断 b 书本、车辆、花朵、船只、枪支、灯盏 a 组 合成词,前一语素表示动作行为, 后一语素表示动作行 为的结果或趋向; 组合成 词, b前一语素表示事物,后 一语素是与该事物相应的计量单位。4动宾式 前一个语素 表示动作、行为,后一个语素表示动作行为所支配关涉的 事物,这种合成词称为动宾式合成词。有的书又称为支配 式或述宾式。如: 拉手、顶针、鼓掌、留神、出席、拍 马、理发、表态、投资5主谓式 后一个语素用来陈述前一 个语素的合成词,称为主谓式合成词。有的书又称为陈述 式。如: 月亮、霜降、海啸、事变、饼干、自修附加式 这是由表示具体词汇意义的词根和表示某种附加意义的词 缀构成合成词的构词方式。 1词缀+词根又称“加前缀”, 即“虚语素+实语素” 2词根+词缀又称“加后缀”,即“实语 素+虚语素” 3词根+叠音后缀又称“加中缀”,即“实语素 +虚语素+实语素”重叠式 由两个相同的词根重叠而构成 的合成词。如: 妈妈、爸爸、哥哥、妹妹、星星词 义 词 义就是词的意义,就是一个词所表达的内容。词义的性质 一客观性 词义是客观事物或现象在人们头脑里概括的反 映。词义是表示客观事物或现象的。二概括性 词义对客 观事物或现象的反映,不是具体的、个别的,而是抽象 的、概括的。三模糊性 语言中有一些词具有模糊性。词 义的模糊性指的是词义的界限不清楚。四社会性、民族性 二、词义的演变的途径一词义的扩大 词义的扩大就是指 词的意义范围由小变大了。 二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缩小就 是指词的意义范围由大变小了三词义的转移 词义的转移 就是指词义由指甲事物转到指乙事物,甲乙两者之间没有 类属的关系。 第四章 语 法一、什么是语法 语音、词汇、 语法都是语言的要素。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形式,词汇是语 言的建筑材料 ,语法则是语言的结构规律。 语法是研究 语言中组词成句的规律的。研究语法,就要从语法的角 度,确定语言单位,所以我们又把这些语言单位叫做语法 单位。 汉语的语法手段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语序,一个 是虚词。 语序是指语言单位的排列顺序。语序不同,语 言单位组合后的结构关系和意义往往也就不同。二、语法 的特点 语法最重要的特点是它的概括性、抽象性。 语法 的另一个特点是它的稳定性。 语法还具有民族性的特 点。划分词类的标准1、概念标准又叫“意义标准” 即以词 的意义或概念的类别来划分词类的标准。2、形态标准 即 以词的形态变化来划分词类的标准。3、句法标准 即以词 的组合能力和词的功能来划分词类的标准。短 语 短语, 也称词组,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按照一定方式组合起 来,表示一定关系的语言单位。短语的类型一短语的结构 类别 按照结构关系的不同,短语可分为:联合短语、偏 正短语、动宾短语、补充短语、主 谓短语 、复指短语、 连动短语、兼语短语、方位短语、介宾短语、“的”字短 语、比况短语等。其中联合短语、偏正短语、动宾短语、 补充短语和主谓短语属于基本结构类型的短语,其余的短 语都是有特定关系或以特定的词为标志的短语。联合短语 联合短语又称并列短语,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地位平等的 词语组合而成的。偏正短语 偏正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 后两部分之间有修饰、限制的关系。动宾短语 动宾短语 也由两部分组成。前后有支配关系。前一部分表示动作行 为或判断,后一部分表示 动作行为或判断所涉及的人或 事物。补充短语 补充短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表示 动作行为或性状,后一部分则补充说明前一部分。前一部 分一.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题型总结

百度文库有很多复习资料,可以下载的课程内容与考试要求 第一章 语法单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语素的概念、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1、识记:(1)语素;(2)自由语素;(3)粘着语素;(4)定位语素;(5)不定位语素。 2、领会:(1)现代汉语语素的特点及其与汉字的关系。 (二)确定词的方法 1、识记:(1)词;(2)单纯词;(3)合成词;(4)成语语素;(5)不成词语素。 2、领会:(1)词与语素的关系;(2)确定词的主要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 (三)词组的结构类型的功能类型 1、识记:(1)词组。 2、领会:(1)词组的结构类型;(2)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述宾结构中宾语的意义类型;(4)连谓结构中动词之间的关系;(5)词组构成的层级性。 3、运用:(1)能把词组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进行分类;(2)能运用层次分析法分析词组的结构层次。 (四)句子的结构类型和功能类型 1、识记:(1)句子;(2)主谓句;(3)非主谓句;(4)复句 2、领会:(1)句子的特点;(2)句子和词、词组的区别;(3)句子的结构分类;(4)句子的功能分类。 第二章 词的构造 一、考核知识点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二、考核要求 (一)句法和词法的区别 1、识记:(1)句法研究;(2)词法研究;(3)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二)合成词的构造方式 1、识记:(1)研究重叠式合成词应该注意的问题;(2)附加;(3)词缀;(4)词根;(5)前缀;(6)后缀;(7)复合;(8)复合词; 2、领会:(1)重叠式合成词和叠音词的区别;(2)词缀和非词缀的区分;(3)常用前缀 和后缀的意义和作用;(4)区分复合词和句法结构的方法。 3、运用:(1)能具体分析重叠式合成词的结构类型和语音特征、基式和重叠式的语法功能的异同、重叠式的语法意义;(2)能够辨别复合词的结构关系; (三)复杂的合成词的构词方式和构造层次 1、领会:(1)复杂合成词的层次;(2)并立式复合词和联合结构的区别。 第三章 词类 一、考核知识点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二、考核要求 (一)划分词类的根据 1、识记:(1)语法功能;(2)词类; 2、领会:(1)划分词类的依据。 (二)词类的共性和个性 1、领会:(1)词类共性和个性的相对性。 (三)词的兼类问题 1、领会:(1)兼类问题和词义分析的关系。 (四)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1、识记:(1)实词;(2)虚词。 2、领会:(1)实词和虚词的区别。 (五)体词和谓词 1、识记:(1)体词;(2)谓词。 2、运用:(1)能够正确区分词类。 第四章 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二)处所词的类别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六)量词的类别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名词的语法特点和名词的分类 1、识记:(1)体词包含的词类; 2、领会:(1)名词的语法特点;(2)名词按照它与量词的关系分出来的类别。 (二)处所词的类别 1、识记:(1)处所词。 2、领会:(1)处所词所包含的类别及其特点。 (三)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1、领会:(1)时间词的语法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时间词和其他表示时间的词。 (四)方位词的类别和用法 1、领会:(1)方位词的类别;(2)合成方位词的构成方式;(3)方位词的用法。 (五)数词的类别和构造 1、识记:(1)系位构造;(2)系位组合;(3)复杂的系位构造; 2、领会:(1)数词的类别;(2)“二”和“两”用法上的区别;(3)概数词“多”和“来”在系位组合中的位置。 3、运用:(1)能够分析数词的构成方式;(2)能够正确使用“二”和“两”。 (六)量词的类别 1、识记:(1)量词 2、领会:(1)量词的分类及其各自特点。 (七)数量词的语法性质 1、识记:(1)数量词。 2、领会:(1)数量词的语法特点。 (八)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1、识记:(1)区别词。 2、领会:(1)区别词和形容词的区别;(2)区别词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五章 谓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二)动词的分类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五)名形词 (六)谓词的体词化 二、考核要求 (一)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 1、识记:(1)状态形容词;(2)性质形容词。 2、领会:(1)划分动词和形容词的标准;(2)动词的类别;(3)动词宾语的类别;(4)形容词的重叠式和动词的区分。 3、运用:(1)能够运用动词和形容词的区分标准具体分析、区别动词和形容词。 (二)动词的分类 1、识记:(1)体宾动词;(2)谓宾动词;(3)真谓宾动词;(4)准谓宾动词;(5)名动词。 2、领会:(1)动词分类所依据的标准;(2)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的区别;(3)名动词的语法特征;(4)助动词的语法特点;(5)常用助动词的用法。 3、运用:(1)能根据语料具体分析名动词的语法特点;(2)能够区分同形的一般动词和助动词、形容词和助动词。 (三)动词的重叠和动词后缀 1、识记:(1)时量;(2)动量。 2、领会:(1)动词重叠式的语法功能和意义;(2)常用动词后缀的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 3、运用:(1)区分动词后缀“了”和语气词“了”;(2)区分动词后缀“过”和动词“过”。 (四)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 1、识记:(1)状态形容词所包含的类别。 2、领会:(1)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在语法功能和语法意义上的区别。 (五)名形词 1、领会:(1)名形词的特点;(2)“多”和“少”的语法功能的特点。 (六)谓词的体词化 1、运用:(1)能具体分析谓词体词化的方法。 第六章 代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二、考核要求 (一)代词的性质和分类 1、识记:(1)代词的类别;(2)根据代词的语法功能划分出来的类。 2、领会:(1)代词的性质。 (二)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 1、领会:(1)人称代词的语法功能;(2)常用人称代词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正确运用人称代词。 (三)常用指示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指示代词的意义和用法。 2、运用:(1)能够区分zhe-zhei、na-nei用法上的异同。 (四)学用疑问代词的用法 1、领会:(1)常用疑问代词的意义和用法;(2)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第七章 主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二、考核要求 (一)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1、领会:(1)汉语主语和话题的关系。 2、运用:(1)能从结构、语义和表达三个不同的方面来考察主语和谓语的关系。 (二)主语的类型 1、识记:(1)主语的类型。 2、领会:(1)时间词、处所词做主语和做状语的区别;(2)主语指受事、与事或工具的主谓结构的特点;(3)主语和宾语位置上的谓词不看成是名词的理由。(4)谓词性成分充任的主语的类型。 (三)谓语的类型 1、领会:(1)体词性谓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语法特点;(2)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做谓语的区别;(3)动词谓语“是”所带的宾语类型以及主语和宾语之间的关系;(4)主谓结构作为主的主谓结构中,大主语和小主语之间的意义关系。(5)主谓结构作主语、宾语和主谓短语作谓语的区别;(6)由“的”的结构组成的判断句的类型和特点。 2、运用:(1)能具体分析各类谓语的语法特点。 第八章 述宾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述语和宾语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述语和宾语 1、领会:(1)主语和谓语、述语和宾语的关系;(2)述语和宾语之间意义上的联系;(3)能带宾语的动词和动词性结构。 (二)主宾语和施受关系 1、领会:(1)主语、谓语和施事、受事概念的区别;(2)主语、宾语的划分和施事、受事的关系;(3)不同的句法结构里的主语、宾语和施事、受事之间的关系。 (三)粘合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 1、识记:(1)粘合式述宾结构;(2)组合式述宾结构。 2、领会:(1)粘合式述宾结构和组合式述宾结构作定语的差异;(2)述宾式复合词的特点。 (四)特殊的述宾结构 1、识记:(1)处所宾语;(2)时间宾语;(3)准宾语所包含的类别;(4)双宾语;(5)近宾语;(6)程度宾语。 2、领会:(1)区分广义处所宾语和狭义处所宾语;(2)能够带狭义处所宾语的动词的特点;(3)存现宾语的类型以及各自的特点;(4)动量词的特点;(5)动量宾语、时量宾语和数量宾语的语法特点;(6)双宾语格式的主要类型;(7)虚指宾语的种类以及他们在词类分析中的作用;(8)程度宾语的种类及特点;(9)谓词性宾语和述语之间的意义关系;(10)指称性宾语和陈述性宾语的区别。 3、运用:(1)会用转换法区分存现宾语和非存现宾语;(2)能根据语料分析宾语的语法特点和意义特点。 第九章 述补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二)结果补语 (三)趋向补语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五)可能补语 (六)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二、考核要求 (一)粘合性述补结构和组合性述补结构 1、识记:(1)组合式述补结构;(2)粘合式述补结构。 2、领会:(1)补语和宾语的区别;(2)组合式述补结构的种类。 (二)结果补语 1、领会:(1)能带结果补语的动词;(2)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的语法功能;(3)带结果补语的述补结构和述补式复合词的区别。 (三)趋向补语 1、识记:(1)趋向补语。 2、领会:(1)趋向补语带宾语的情况;(2)趋向补语和宾语的位置关系;(3)包含复合趋向补语的述补结构所带宾语的位置以及决定这类格式里宾语位置的因素。 (四)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 1、领会:(1)由“到”字做补语组成的述补结构带宾语的情况。 (五)可能补语 1、领会:(1)可能补语的肯定式和可能补语的否定式;(2)结果补语、趋向补语和可能补语的区别;(3)在表示可能的述补结构里的宾语的位置;(4)可能补语的“得”和状态补语“得”的区别。 (六)状态补语 1、领会:(1)形容词做状态补语的两种情况;(2)动词和动词性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情况;(3)主谓结构做状态补语的格式。 2、运用:(1)会区别可能补语和状态补语。 (七)程度补语 1、领会:(1)程度补语的特点;(2)程度补语和其他补语的区别。 (八)补语的引申意义和述补结构的紧缩形式 1、领会:(1)常见补语的引申意义;(2)带状态补语的述补结构中,述语后边的“得”省略的条件。 一、考核知识点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七)定语的次序 (八)和中心语 二、考核要求 (一)修饰语和中心语 1、识记:(1)修饰语和中心语的意义上的联系。 (二)定语和状语的区分 1、领会:(1)定语和状语区分的困难;(2)书面语上的“的”和“地”与定语和状语的关系;(3)定语带“的”和不带“的”的情况;(4)定语带“的”和不带“的”在意义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够区分定语和状语 (三)同谓性偏正结构 1、识记:(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几种类型。 2、领会:(1)同位性偏正结构的特点。 3、运用:(1)能够区分同位性偏正结构和非同位性偏正结构。 (四)准定语 1、识记:(1)准定语。 2、领会:(1)三类准定语的语法特点。 (五)粘合式偏正结构和组合式偏正结构 1、识记:(1)粘合式偏正结构;(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种类。 2、领会:(1)粘合式偏正结构的功能;(2)组合式偏正结构的组合特点;(3)组合式偏正结构和粘合式偏正结构在构成上的差异。 (六)多项式偏正结构 1、识记:(1)多项式偏正结构。 2、领会:(1)多项式偏正结构的形式。 (七)定语的次序 1、领会:(1)观察定语次序的方法;(2)定语的排列次序。 (八)状语和中心语 1、领会:(1)状语的性质和种类;(2)由副词以外的词以及某些词组转化成的副词性成分做状语的情况;(3)形容词做状语受到的限制。 第十一章 联合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二、考核要求 (一)并列成分的连接 1、识记:(1)联合结构。 2、领会:(1)并列成分的连接方式。 (二)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1、运用:(1)区分体词性联合结构和谓词性联合结构。 (三)联合结构的逻辑意义 1、领会:(1)以联合结构为成分组成的句语结构的类型;(2)“或、或者、或是”与“和、跟、同、与、及”表示的逻辑意义的不同。 第十二章 连谓结构 一、考核知识点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二、考核要求 (一)连谓结构的性质和构造 1、识记:(1)连谓结构。 2、领会:(1)连谓结构的种类;(2)连谓结构的构成方式。 3、运用:(1)区分连谓结构和并列的动词结构以及包孕的动词结构。 (二)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联系 1、领会:(1)有的连谓结构中,N和V2意义上的各种联系;(2)N是受事的格式中V的类别。 (三)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 1、领会:(1)V1带“着”或“了”的连谓结构表义上的差异。 (四)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来”“去”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五)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是”组成的连谓结构在结构上和表义上的特点。 (六)由动词“有”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有”充任V1的连谓结构的类型及判断方法。 (七)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 1、领会:(1)由动词“给”组成的连谓结构的基本格式;(2)三种基本格式之间的转换关系。 第十三章 介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介词和动词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三)常用介词分析 二、考核要求 (一)介词和动词 1、领会:(1)动词和介词的联系和区别。 (二)介词和介词结构 1、识记:(1)介词宾语的类别;(2)介词结构。 2、领会:(1)介词结构和连谓结构的关系;(2)有的介词结构加上“的”的功能。 (三)常用介词分析 1、领会:(1)“跟、和、同”作为介词和作为连词的区分;(2)能够放在介词“跟、和、同”组成的连谓结构里的谓词的类型;(3)“跟”和“一样”连用的格式的结构类型;(4)“被、叫、让”的作用;(5)“被、叫、让”和宾语以及和主语的搭配关系;(6)“给”的两种用法;(7)“给”用在祈使句中受到的限制;(8)“给”字宾语的省略情况;(9)介词“在”组成的介词结构在连谓结构里的位置;(10)“把”字组成的连谓结构对动词的限制;(11)“把”字所带的宾语的类别;(12)“把”字句和受事主语句的关系;(13)“比”字句的结构和语义特点;(14)介词“连”在句子构造上的作用。 2、运用:(1)能够区分介词的“跟、和、同”和连词的“跟、和、同”。 第十四章 副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三)重叠式副词 (四)范围副词 (五)程度副词 (六)时间副词 (七)否定副词 二、考核要求 (一)副词和形容词 1、领会:(1)副词和形容词的区别。 2、运用:(1)能够区别副词和形容词。 (二)副词后缀“的” 1、领会:(1)副词带“的”的情况;(2)书面语中,名词和动词加上副词后缀“的”转为副词的情况;(3)“的”字结构和带“的”的副词的区别。 (三)重叠式副词 1、领会:(1)副词重叠和形容词重叠在语法功能上的差异。 2、运用:(1)能区分重叠式副词和叠音形式。 (四)范围副词 1、领会:(1)范围副词的种类;(2)常见范围副词语法功能和意义的区别。 (五)程度副词 1、领会:(1)常见程度副词语法功能的差异。 (六)时间副词 1、领会:(1)常见时间副词意义上的差异;(2)时间副词的引申用法。 (七)否定副词 1、领会:(1)否定副词的语法功能。 第十五章 疑问句和祈使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疑问句的种类 (二)祈使句的特点 二、考核要求 (一)疑问句的种类 1、领会:(1)疑问句的种类;(2)各类疑问句在句法上的特点。 2、运用:(1)能够区分各类疑问句。 (二)祈使句的特点 1、领会:(1)祈使句的特点;(2)祈使句的肯定式和否定式。 第十六章 语气词 一、考核知识点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二、考核要求 (一)语气词的组合层次 1、领会:(1)语气词的组合层次;(2)语气词的连用;(3)语气词的分类;(4)语气词在句子里出现的顺序。 2、运用:(1)能够识别语气词。 (二)常用语气词的用法 1、领会:(1)表示时态的语气词的用法;(2)表示疑问和祈使语气的语气词的用法;(3)表示说话人态度和感情的语气词的用法;(4)语气词跟在其他音节之后,受前一个音节韵母影响而产生的音变现象。2、运用;(1)能够区分语气词“了”和动词后缀“了”。 (三)句中停顿和语气词 1、领会:(1)语气词用在句中停顿地方的作用。 第十七章 复句 一、考核知识点 (一)单句和复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三)复句和连词 二、考核要求 (一)单句和复句 1、领会:(1)什么叫复句;(2)单句和复句的关系;(3)连词在句法结构分析中的地位;(4)定位分句和不定位分句。 (二)分句之间的关系 1、领会:(1)分句之间的意义联系及其表现形式。 (三)复句和连词 1、领会:(1)连词在复句中出现的位置;(2)连词位置和复句意义的关系。 第十八章 省略和倒装 一、考核知识点 (一)省略 (二)倒装 二、考核要求 (一)省略 1、识记:(1)省略。 2、领会:(1)省略和非主谓句的区别。 3、运用:(1)能够区分省略和非省略。 (二)倒装 1、领会:(1)倒装的种类。 2、运用:(1)能够判断倒装句。 (三)有关说明和实施要求 为了使本大纲的规定在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和考试命题中得到贯彻和落实,现对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关于考核要求的说明 为了使考试内容具体化和考试要求具体化,本大纲对各个章节的考核目标作了比较具体的规定。这样做的目的,不外是想使自学者更有目的地系统学习教材,使社会助学能够有针对地进行辅导,使考试的命题有章可循。 本大纲在考核要求中,按照识记、领会和运用三个层次规定其应达到的能力层次要求,具体的要求是: 1、识记——能知道有关的名词、概念、知识的意义,并能正确地表述。 2、领会——在识记的基础上,能全面地把握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能掌握有关概念、原理、方法的区别与联系。 3、运用——在领会的基础上,能运用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分析和解决有关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运用”又可分为“简单运用”和“综合运用”两个能力层次。“简单运用”是指在领会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一、两个知识点分析和解决简单问题;“综合运用”是指在简单运用的基础上,能用学过的多个知识点综合分析和解决比较复杂的问题。 二、关于自学教材 江苏省汉语言文学专业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使用的教材是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9月第1版。 三、关于自学方法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课程有很强的系统性,它不仅表现在和其他相关课程的关系上,更表现在其内部的一致性上。朱德熙先生的语法讲义用结构主义的方法分析汉语,取得了丰硕成果。考生在自学的过程中应该认真领会、掌握朱德熙先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把握教材的内在结构,而不是孤立地背一些概念和名词。在三个能力层次中,领会是关键。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记得牢,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用得好。要注意把语言规律的理解和语言事实的掌握联系起来;用材料来支撑观点,用观点来统领材料。

Mandarin nam

山东招生网有大量的自考类试题,在自考频道里,自己进去search下把

没找到配套的~我选考了中国文化概论和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两科。只找到了这个: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要求

山东招生网有大量的自考类试题,在自考频道里,自己进去search下把

1.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关系 鲁川,林杏光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1989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的“格”(case)指的是“语义格”。 汉语的谓词V(verbal)包括动词和形容词,体词N(Nominal)包括名词、代名词和量词。 格关系是诸多的语义关系(semantic relahons ... 被引用次数: 5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2.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解说 刘勋宁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2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萧国政(2000)现代汉语句末“了”意义的析离,《面临新世纪挑战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 赵世开 沈家煊(1984)汉语“了”字跟英语 ... 被引用次数: 4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3. 现代汉语方位成分的分化和语法化 方经民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2004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语法讲话》,北京:商务印书馆。 方经民(1982) 《关于语素、词和短语》一文读后,《中国语文》第3期。 方经民(1997) 论汉语方位参照系统中的对立平行现象,《大河内康宪教授退官记念-- ... 被引用次数: 13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4. 现代汉语语法特点和汉语语法研究的本位观 金立鑫,白水振 文献来自: 汉语学习 2003年 第05期 CAJ下载 PDF下载 § 1现代汉语语法特点1 .1现代汉语语法的一般样式现代汉语在语序类型上属于 SVO型语言 ,语法上的一般规则是 :句子成分一般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的顺序排列 ,定语在名词的前面 ,状语在动词、形容词的前面 ... 被引用次数: 5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5.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 范伟 文献来自: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1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个体量词语法特点的认知解释@范伟$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江苏南京210097现代汉语 ... 语法特点;;认知解释本文对汉语语法中有关个体量词的四个特点作了认知方面的解释,认为:1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6. 现代汉语的句子构造与词尾“了”的语法位置 刘勋宁 文献来自: 语言教学与研究 1999年 第03期 CAJ下载 PDF下载 现代汉语词尾“了”的语法意义,《中国语文》第5 期。 刘勋宁1990 现代汉语句尾“了”的语法意义及其与词尾“了”的联系,《世界汉语教学》第2 期。 刘勋宁1998 《现代汉语研究》,北京语言文 ... 被引用次数: 20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7. 《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新进展 俞士汶,朱学锋,王惠 文献来自: 中文信息学报 2001年 第01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的开发。这部电子词典的规格说明书[1]在《中文信息学报》1996年第2期全文发表之后,它在汉语信息处理领域的影响逐步显现出来。更详细地介绍这部词典的专著《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详解》[2]于 ... 被引用次数: 12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8. 八十到九十年代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邵敬敏 文献来自: 世界汉语教学 1998年 第04期 CAJ下载 PDF下载 对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大好时机,人们的思想从来也没有像现在这样开放过,语法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也从来没有达到过像现在这样的水平。我们这一代能够亲身参与这一时期的研究工作,应该说,是十分幸运的。今年是汉语 ... 被引用次数: 11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9. 现代汉语的隐性语法范畴 萧国政 文献来自: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999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萧国政《现代汉语语法问题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第24-33页。关于指称和陈述,可参看陆俭明《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和朱德熙《自指和转指:汉语名词化标记“的、者、所、之”的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载《方言 ... 被引用次数: 4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10. 80年代以来汉语信息处理研究述评——作为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应用背景之一 詹卫东 文献来自: 当代语言学 2000年 第02期 CAJ下载 PDF下载 探讨适合信息处理的现代汉语语法研究的发展方向。限于资料和篇幅,本文基本没有涉及海外学者的相关研究。副标题是“现代汉语语法研究”而不是“现代汉语研究”,主要是因为本文不谈语音处理方面的研究。另外,本文所指的语法研究,从宽理解也包括 ... 被引用次数: 17 文献引用-相似文献-同类文献 查现代汉语 的定义 搜现代汉语语法 的学术趋势 翻译 现代汉语语法 搜索相关数字 全世界汉语人数 方式汉语人数 全球汉语人数 ...........详情见:

根据山东自考最近教材大纲: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0821 教材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出版社: 山东人民出版社作者: 高更生

没找到配套的~我选考了中国文化概论和外国作家作品专题研究两科。只找到了这个:

  • 索引序列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总结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重点总结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题型总结
  • 自考现代汉语语法研究大纲要求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