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析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析

发布时间: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析

可以网上搜索历年真题及答案多做多背一定能考好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

呵呵 这个难回答。。。。因为自考有十来门科目,每科题目都不一样,说起来就麻烦了。。。。。很宽泛 一般有专业课和公共课程, 公共课有2门近代史还有毛概 和马经中一门 专业课 日语听说(口语) 基础日语(二) 高级日语(二) 英语(一) 日语阅读(二) 日语句法篇章法 日语听说(听力) 日语翻译(二)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课程代码:051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它的作者是 A.亚当•斯密 B.卡尔•马克思 C.梅纳德•凯恩斯 D.马歇尔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则其需求价格弹性是 A.无限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4.商品X、Y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绕着与X轴的交点转动 D.绕着与Y轴的交点转动 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一定上升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6.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称为 A.内在经济 B.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7.竞争程度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AR与边际收益MR的关系是 A.AR>MR B.AR=MR C.AR

计算题:1、5(F/P,10%,9)+20(F/P,10%,9)=115.05642、1.83(P/A,10%,10)=11.2446 大于 设备投资11 该项目可行。3、不会做。

自考经济法学原理题型分析

考《经济法概论(法律类)》专题笔记汇总第一章绪论一、经济法学的研究对象:1、经济法学的概念:以经济法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经济法的产生、发展规律的新兴法学学科。经济法是一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法学产生和发展的制度基础。2、关于经济法的产生:(1)属于早期经济法的有:a.美国1890年《谢尔曼反托拉斯法》b.德国1896年《反不正当竞争法》c.德国1919年《煤炭经济法》(2)现代意义上的经济法:是由德国学者提出和归纳的经济法。(也正因为如此,经济法学较为全面的发端,是以20世纪20年代德国学者的研究为标志。并且,德国成为经济法学的发祥地)二、经济法学的发展历程:1、产生: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由于市场失灵等问题的出现需要有新的法律规范来解决新问题,从而促使经济法的产生,学术界对其开始重视。2、发展:(1)在不同法系国家发展的不平衡,只是一种形式上的不平衡。大陆法系(如德、日):对经济法研究较多,并取得了巨大成果。英美法系:在总体上虽没有经济法之名,但却有经济法之实,即在财政、税收、金融等方面存在着大量的“经济法规范”(2)经济法学不仅在市场经济国家存在,在计划经济国家也曾经存在(3)经济法学在中国的真正发展,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三、经济法学的基本框架:1、经济法总论:(1)本体论(2)价值论(3)规范论(4)运行论(5)发生论(6)范畴论2、经济法分论:(1)宏观调控制度:a.财政法律制度b.税收法律制度c.金融法律制度d,计划法律制度(2)市场规制制度:a.反垄断法律制度b.反不正当竞争制度c.消费者保护制度d.特殊市场法律制度四、经济法学的研究方法:1、哲学方法:(1)主、客观相统一的方法(2)矛盾分析法:a.一分为二法b.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法(3)因果关系分析法2、科学方法:(1)一般科学方法(比哲学方法低一个层次):a.逻辑方法b.经验方法c.横断学科方法(2)专门科学方法:a.经济分析方法b.政策分析方法c.社会分析方法d.历史分析方法e.语义分析方法五、经济法学的学习方法:同样也要用到哲学方法、一般和具体科学方法。第二章 经济法本体论一、经济法概念:1、经济法概念:是调整在现代国家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过程中发生的社会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简单地说,经济法就是调整调制关系的法律规范的总称。2、经济法概念的研究价值及其提炼方法:(1)研究价值:节约交流成本、增进理论自足、推进学派形成(2)提炼方法:“属+种差”3、经济法的具体调整范围:(1)调整对象包括两方面:一个是宏观调控关系,一个是市场规制关系,可以分别简称为调控关系和规制关系,合称为“调制关系”(2)从市场失灵的角度来看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范法的产生:宏观调控法的产生:市场失灵——产业失衡——结构失衡——总量失衡——经济失衡——宏观调控——政府失灵——依法调控——宏观调控法市场规制法的产生:市场失灵——竞争失效——市场行为规制——综合市场规制——政府失灵——依法规制——市场规制法4提炼经济法概念的价值:(1)有助于理解如下几个方面的问题:a.经济法具有突出的现代性、经济性和规制性,这是它与其他所有部门法的不同。 b.经济法概念可以涵盖日益打通的国内经济法和国际经济法,这本身也是经济全球化的需要。c.经济法不仅关乎个体利益,也关乎社会公益乃至国家利益。(2)有助于更好地理解经济法的特征、宗旨等问题。二、经济法的特征:1、提炼经济法特征的理论准备:研究经济法的特征,应当先明确特征的提炼标准、认识基础和参照对象。2、经济法的特征:(1)经济性和规制性:A、经济性:a.概念:经济法的调整具有降低社会成本,增进总体收益,从而使主体行为及其结果更为“经济”的特性。b.表现:ⅰ、经济法高速的目标是节约交易成本,提高市场运行效率ⅱ、经济法要反映经济规律ⅲ、经济法是经济政策的法律化ⅳ、经济法运用的是法律化的经济手段ⅴ、经济法追求的是总体上的经济效益B、规制性:指在调整的目标和手段方面,经济法所具有的把积极的鼓励、促进与消极的限制、禁止相结合的特性。经济法的经济性与规制性具有紧密的内在联系,体现了经济法宗旨和具体调整手段的密切联系。(2)现代性;体现:a.经济法在精神追求上的现代性:在现代社会经济法追求一种从资源配置到财富分配,从调整手段到调整目标的协调,这种追求是经济法的一种基本理念,是经济法不同于传统部门法的一种基本精神。b.经济法在背景依赖上的现代性:经济法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体现为经济法赖以产生和发展的经济基础和社会基础。其经济基础是:市场经济充分发展,需要由新兴部门法加以解决市场失灵等问题。其社会基础是:社会的多元发展使市场无法提供的公共物品受到重视,导致权利保护与市民社会之间的“社会中间层”的迅速发展。总之,这种背景与部门法是不同的,因此经济法具有依赖背景上的现代性。c.经济在制度建构上的现代性:ⅰ制度形成上的现代性:与经济政策的联系十分密切,具有很强的“政策性”。这是以往的传统部门法所没有的。ⅱ。制度构成上的现代性:经济法制度具有突出的“自足性”,即在它的制度构成中,既有实体法制度,又有程序法制度,从而在制度供给或运作上是自给自足的。ⅲ。制度运作上的现代性:经济法的制度运作主要体现在行政领域,而不是司法领域,因而经济法领域的纠纷有许多并不是在司法机关解决的。三、经济法的地位:1、经济法的地位概念:指经济法在整个法律体系中有无自己位置、以及具体位阶如何的问题。其判断标准或核心是:经济法是否能够成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以及该法律部门在法律体系中位于哪个层次。2、经济法的地位:(1)从部门法的维度看:经济法是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在整个法律体系有自己独立地位。它是我国7个部门法之一(2)从法域维度看:无论把经济法放入争论中的社会法法域,还是将其放入经过拓展的公法法域,经济法在上述法域中都有自己的地位,同时,一般不把它放入私法的法域(3)从与相邻近部门法的关系看:A、与宪法:从总体上说,两者是根本法与普通法的关系从制度形成上说,宪法为经济法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经济法的各类制度,不过是对宪法规定的具体化B、与民法:联系:在法律调整上具有互补关系。两部门法只有有效配合,才能更好地保障公共物品和私人物品的提供。区别:性质不同:民法是私法而经济法不是调整对象不同:(此区别也适用于经济法与民法的特别法——商法之间的关系)C、与行政法联系:两者的执法主体在形式上都是行政机关两者所调整的社会关系都侧重于“纵向关系”区别:调整对象不同:行政法调整的是行政关系,主要是行政管理关系而经济法主要调整特定的经济关系,即“调制关系”宗旨、手段不同:行政法主要解决政府失灵问题,因而要规范行政权,确保依法行政,保护人权。经济法解决市场失灵问题,因而要运用间接的调制手段、协调矛盾D、与社会法联系:都属于现代法,都具有突出的现代性和一定的政策性、社会性。区别:调整对象不同:社会法侧重解决社会运行过程中的社会问题。经济法侧重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经济问题。突出的特征不同:社会法的社会性更突出。经济法的经济性最为突出E、与诉讼法:关系较为密切,尤其在经济法制度的“可诉性”问题上表现突出 F、与刑法:联系:都属于公法、在一些保护私权的原理上具有一致性、经济法的规定还需与刑法的规定相衔接。区别:调整对象、调整手段不同四、经济法的体系:1、经济法体系概念:指各类经济法规范所构成的和谐统一的整体。2、经济法体系的构成:(1)基本构成:经济法体系由宏观调控法和市场规制法两大部分构成,即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2)对上述基本构成的进一步理解:经济法体系的“二元结构”同调整对象、调整手段、法律主体、调整领域的二元结构存在着内在的联系。(3)某些特殊规范的归属问题:监管规范、价格规范、反倾销与反补贴规范等规范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对其归属应当做具体分析(从总体上说,这些规范大都或主要属于市场规制法规范,但它们与宏观调控法规范的联系又非常密切)(4)经济法体系内部两类规范的交叉融合问题:a.经济法体系中的两大类规范所构成的“二元”并非截然孤立,而是存在着密切的内在联系b.人类实践表明:宏观调控法的有效实施,离不开市场规制法的调整所确立的基本秩序,并同时为市场规制法所确保的市场秩序提供重要的外部环境。而市场规制法的有效实施,也离不开宏观调控法所提供的相关保障,并恰与宏观调控法的调整相得益彰。c.在“二元”各自发展中,一些非典型性的宏观调控法规范和市场规制法规范,作为“二元结构”的“中间地带”,也逐渐变得重要起来,它使“二元”更加融为一体,从而为提炼经济法规范共通的法理奠定了重要的基础。第三章 经济法价值论一、经济法的价值:1、经济法价值的确立:经济法的价值,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即经济法自身的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另一类是“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即社会公众或研究者所认同的或所期望的经济法所具有的价值。2、对经济法的两类价值的解析:(1)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经济法的功用,主要是规范调制行为,保障有效调制。同时,经济法可以成为用以进行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的工具,以及各类主体在宏观调控和市场规制方面保护自己权益的工具。这些经济法的制度功用,就是经济法的内在价值。(2)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效率、公平和秩序,作为经济法调整所追求的更高层次的价值目标,反映了经济法主体对经济法功用的外在评判,因而是经济法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 总之,对于两类不同层面价值的研究,可以形成一种内、外部结合,主、客观统一、功用与评判相联系的“二元价值论”。3、经济法价值体系的构成:由内在的客观功用价值与外在的主观评判价值组成,两者分别属于不同的层面,前者所处的层面是更为基本的。而后者是以前者为基础的,因而是更高层次的。二、经济法的宗旨:1、经济法宗旨的概念:是经济法的调整所欲实现的目标,是经济法调整应当遵循的总体上的、根本性的意旨。2.经济法宗旨的基本位阶:在经济法价值之下,而在经济法原则之上。3.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标准:(1)独特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体现经济法特色。(2)普遍性标准:即经济法宗旨应是普遍适用的,可覆盖经济法的各个部门法。(3)包容性标准:即经济法体系是开放的,能随经济法的发展、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而发展。4.经济法宗旨的确立方法:(1)矛盾分析法(2)系统分析法(3)语义分析法5.经济法宗旨的提炼与检验:(1)提炼:经济法的宗旨,包括:a.经济目标:通过对调制关系的调整,不断解决个体营利性与社会公益性的矛盾,兼顾效率与公平,从而持续解决市场失灵的问题,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b.社会目标:保障社会公益与基本人权,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2)对宗旨提炼的检验:要按确定宗旨的三个标准即独特性、普遍性、包容性标准来进行基本检验。6.经济法宗旨中的重要目标:(1)稳定增长目标(首先是经济目标,与社会目标密切相关)。(2)保障基本人权的目标。(3)保障社会公益的目标。(4)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目标(经济法宗旨的最高目标)7.研究经济法宗旨的价值:(1)有利于深化价值论的研究,提高经济法理论的自足性。(2)对于经济法的法制建设,尤其对于经济法的立法和法律实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三、经济法的基本原则:1.概念:指贯穿于经济法制建设各个环节的基本准则,是各类具体的经济法规则的本原性规则。2.确立标准:(1)高度标准:即它既要体现经济法的宗旨,又要高于经济法的具体规则,且具体规则不能与它相抵触。(2)普遍标准:即它应贯穿经济法各项制度的始终。(3)特色标准:即它是经济法所特有的。3.确立方法:(1)系统——网络分析方法(2)结构——行为——绩效方法4、经济法的三项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1)调制法定原则:即调制的实体内容和程序规范都要由法律来加以规定,只是在法律明确授权的特殊情况下才能由行政法规来加以规定。在宏观调控法领域,该原则尤其要求“调控权法定”。在市场规制法领域,该原则主要体现为规制权、竞争权、消费者权的“法定”(2)调制适度原则:该原则的基本要求是,调制行为必须符合规律,符合客观实际,要兼顾调控和规制的需要和可能,保障各类主体的基本权利,它包括调控制度和规制适度两个方面。前者要求调控权的行使、调控手段的选择、调控性规范的周期变易等都要适度。后者更强调对市场主体的权利保护以及各类主体之间的利益平衡。(3)调制绩效原则:经济法具有经济性特征,解决经济运行过程中的各类问题,是其主要目标,因而要考虑经济效益。经济法具有突出的政策性,从而具有一定的社会性,因而也要考虑社会政策、社会公益和社会效益。经济法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的追求,就是对调制绩效的追求,而这种追求贯穿于经济法的宗旨、原则及其具体规则之中,因而调制绩效原则也成为一种基本原则。

报考时,一般来讲,不要先报考公共课。因为公共课一年考两次,即在四月份考,十月份也考。故您应把机会留给那些专业课(即非公共课),这样一旦当您本次专业课不及格时,而下次考试该课程又没有,这样,您就可以报考公共课来补上,而不会出现什么课程也不能报的尴尬局面。又同时加快了课程的学习及毕业进程 . 答案补充 自考无入学考试,有自学和助学两种学习方式,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课程结业考试(约16门左右).毕业发国家承认的自学考试大学毕业证书(由主考院校和省自考办盖章).教学一般与主考院校关系不大.自考助学单位一般都是私立的助学机构.自考不是全日制,最多全天上助学班的课.一般自己学直接到当地主管部门(自考办)报名即可.若你想学习省心,且能过得轻松点(有人帮你报名,有人辅导,有人给你复习资料等),参加当地助学班即可.当然要交不少学费.学习方式可选择全天上课,晚课等方式.自考学习需要时间和毅力.最短时间为二年以上. 自考难,成考容易多了. 一般选高校各系部主办或长期主办自考助学的单位的质量能有所保证. 答案补充 自考是有一定的难度但不是特别的难自考的考试内容很广,但并不深所以只要你把书上的内容看透了,过关不问题的我就是自考毕业的如果感觉自已理解能力和自学能力差,可以看看你们那里有没有自考的辅导班,有的话,可以参加学习下作用嘛不是太大,想过关主要是靠自己,辅导班只起辅助作用,不要抱太大希望在上面加油. 答案补充 以前修过的课程不需要修.... 答案补充 都一样,找工作无非集中方式:1,通过学校找,毕业证影响就不是很大。2,通过招聘大会,人才市场找:就是纯粹个人能力了。3自己出去找,看你运气了,国企对统招待遇好。民企对自考待遇高。 答案补充 说来说去,都是中国教育制度的弊端,只能认命了... 答案补充 应该是要的,不过你也可以去问问自考主办方....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经济法概论试题 课程代码:00244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经济法是否为一个独立的法律部门,其主要的判断标准是 A.经济法是否拥有一个特有的法律体系 B.经济法是否具有一套独特的研究方法 C.经济法是否具有自己独特的调整对象 D.经济法能否对国家经济政策产生指导作用 2.着重回答经济法自身是什么的问题,是经济法理论中的 A.经济法本体论 B.经济法价值论 C.经济法规范论 D.经济法运行论 3.下列属于市场规制法的是 A.《专利法》 B.《物权法》 C.《侵权责任法》 D.《反不正当竞争法》 4.经济法的调整以整体上的经济效益的提高为直接目标,这体现的是经济法基本特征 之一的 A.经济性 B.强制性 C.现代性 D.规制性 5.经济法价值的两大类别是 A.效率价值与公平价值 B.正义价值与秩序价值 C.内在客观功用价值和外在主观评判价值 D.公平价值和秩序价值 6.经济法的宗旨涉及几个重要目标,其中的目标是 A.稳定增长 B.保障基本人权 C.保障社会公益 D.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 7.下列关于我国调制立法权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由立法机关独享的立法模式 B.由行政机关独享的立法模式 C.由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分享的立法模式 D.由立法机关与司法机关分享的立法模式 8.下列关于调制受体依法竞争义务的说法,正确的是 A.依法竞争义务只涉及市场主体与其竞争者之间的关系 B.竞争行为不得违反诚信原则,这是受制主体的积极义务 C.对于依法竞争的义务,仅限于传统意义 D.消费者个人一旦从事经营活动,同样也要履行依法竞争的义务 9.下列属于正式程序的是 A.窗口指导程序 B.股票的发行程序 C.非法定的立法民意征求程序 D.道义劝告程序 10.在经济法中,计划、预算的编制、审批、执行、调整、决算等程序属于 A.诉讼程序 B.非诉讼程序 C.替代性纠纷解决方式 D.非正式程序 11.我国宏观调控的基本目标是 A.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均衡发展 B.对国民收入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C.对社会产品进行分配和再分配 D.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 12.依法治国方略中的权力监督制衡理念以及宏观调控权行使的外部性决定了我们必须建立 A.宏观调控指挥协调制度 B.宏观调控指导协商制度 C.宏观调控综合协调制度 D.宏观调控平等协商制度 13.我国财政的根本要义是 A.以人为本 B.宏观调控 C.和谐、稳定、发展经济 D.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14.县级以上各级人大的预算管理职权是 A.审查权 B.监督权 C.编制权 D.执行权 15.作为政府采购活动的重要主体的供应商,应当具备的法定条件之一是 A.具有独立承担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独立承担行政责任的能力 C.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D.具有独立承担违宪责任的能力 16.粮食、食用植物油的销售和进口适用的增值税税率是 A.零税率 B.低税率 C.基本税率 D.减免税率 17.在我国,对符合条件的小型微利企业征收的企业所得税税率是 A.10% B.15% C.20% D.25% 18.下列属于货币市场的是 A.债券市场 B.股票市场 C.国债回购市场 D.黄金市场 19.中央银行公开市场操作的交易对象是 A.个人 B.企业 C.社会团体 D.商业银行 20.国家计划管理、实施宏观调控的基本计划形式是 A.短期计划 B.中期计划 C.长期计划 D.中、长期计划 21.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审批机关是 A.国务院 B.国家权力机关 C.人民法院 D.国家计划委员会 22.1945年美国铝公司垄断案创立的反垄断法制度是 A.豁免制度 B.申报制度 C.域外效力制度 D.惩罚制度 23.1896年世界上第一部《反不正当竞争法》诞生于 A.法国 B.德国 C.美国 D.英国 24.规制垄断的基本路径中,除了结构主义之外,还有 A.行为主义 B.主导主义 C.支配主义 D.认识主义 25.下列属于横向联合限制竞争行为的是 A.划分市场 B.交易 C.限制转售价格 D.特许协议 26.甲期货交易所章程规定,对日交易量超过一百手的客户,可以将手续费的2%作为折扣费退还给他们,并要求办理完整的财务手续。其他交易所对此规定提出异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交易所的行为构成不正当竞争 B.甲交易所的行为构成行贿 C.甲交易所的行为既构成行贿又构成不正当竞争 D.甲交易所的行为不构成不正当竞争 27.甲厂生产一种易拉罐装碳酸饮料。消费者丙从乙商场购买这种饮料后请丁饮用。丁在开启时被罐内强烈气流炸伤眼部。关于本案,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只能由丁提出赔偿请求,而且只能向乙索赔 B.只能由丙提出赔偿请求,而且只能向甲索赔 C.丙或丁必须向消费者协会投诉,由其确定向谁索赔 D.由丁提出赔偿请求,丁可向甲、乙中的一个索赔 28.形式上经营者集中特色的行为是 A.经营者联合 B.经营者控制 C.经营者垄断 D.经营者合并 29.吕某在甲公司购买掌上电脑,因掌上电脑的质量问题要求退货与经理发生争执。经理指令公司保安人员将吕某强行拖到一间仓库里禁闭两个小时。第二天吕某将此过程告知当地报社,当天晚报载文对甲公司及该经理进行了抨击。吕某的行为属于 A.消费者维护自身权益的行为 B.诋毁商誉行为 C.新闻媒体损害竞争对手商业信誉行为 D.吕某侵犯经理名誉权的行为 30.按照《巴塞尔协议》的规定,资本充足率不低于 A.6% B.8% C.10% D.15%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31.下列有关经济法与商法关系的阐述,正确的有 A.经济法是公法,商法是私法 B.经济法调整调制关系,商法调整商事关系 C.两者在法域、功能等方面各不相同 D.从民法到商法再到经济法的发展,是从任意法到强行法的发展路径 E.两者在法律的保护宗旨、保护法益、主体地位等方面都有不同 32.下列有关“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多维性”的阐述,正确的有 A.调制受体主要是由民商法确定其资格,但不排除在市场准人方面,基于产业政策的考虑而由专门经济法规范进行限定 B.调制主体与调制受体取得经济法主体资格都有各自不同的法律依据 C.通常情况下,调制主体资格的取得需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 D.调制受体的资格,一般不需要专门的法律作出特别规定,它们是通常的市场主体 E.经济法主体资格取得的多维性与各类主体资格的非平等性、各自的职能和任务的差异性等有关 33.从广义上说,重复征税可以分为 A.税制性重复征税 B.经济性重复征税 C.行政性重复征税 D.法律性重复征税 E.合理性重复征税 34.计划法的基本原则有 A.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原则 B.综合、平衡和协调原则 C.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利益原则 D.坚持规划先导原则 E.以人为本,和谐发展原则 35.某公司生产销售一款新车,该车在某些新设计上不够成熟,导致部分车辆在驾驶中出现故障,甚至因此造成交通事故。事后,该公司拒绝就故障原因做出说明,也拒绝对受害人提供赔偿。该公司的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权利有 A.安全保障权 B.知悉真情权 C.公平交易权 D.获取赔偿权 E.监督批评权 非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经济法的地位 37.公益诉讼 38.经济法的“本法责任” 39.《预算法》 40.相关市场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简述调制主体的主要职责。 42.简述我国《政府采购法》的立法宗旨。 43.简述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的作用。 44.简述经济法与行政法的不同。 45.简述我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的消费者权利的内容。 五、论述题(本题10分) 46.试论述宏观调控权的配置。 六、案例分析题(本题10分) 47.某市贸易信息公司于2010年10月1日至30日组织了一场名优商品展销会,展销地点是市工业展览中心,一百多家公司、厂家参展。市民甲在该展销会上买了一瓶麦香酒回家,饮用后即感到头昏眼花,马上去医院,经10天住院治疗,虽基本恢复了体力,但双目失明(麦香酒甲醇过高引起)。甲出院后立即去市工业展览中心,但展销会已结束。甲找到工业展览中心的主管人员,被告知此次展销会系某市贸易信息公司组织的。甲找到某市贸易信息公司,被告知麦香酒是H县的麦香酒厂展销的,应由H县的麦香酒厂负责。 问:(1)甲可向谁提出赔偿请求?为什么? (2)甲可通过什么途径解决纠纷? (3)甲可以提出哪几种赔偿请求?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配

先把书读薄,再读厚包你过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五、论述题:本题10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自考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很多同学都想知道湖北商贸学院普通专升本经济学考连线题吗?哪个题型的分值大?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吧!一、考试科目湖北商贸学院的经济学原理不仅仅是一个专业考这个科目,一共有2个专业考经济学原理科目,那就是金融学和国际经济与贸易。这两个专业都是经济相关的,也是院校培养比较好的,相对来讲这个专业竞争压力也并不是很大,大家可以根据自己情况进行选择。二、考试题型①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②连线题(每题2分,共10分)③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④简答题(每题6分,共24分)⑤计算题(每题8分,共16分)⑥材料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笔试,考试时间为90分钟,满分120分。湖北商贸学院经济学原理科目的题型还是比较多的,连线题、计算题等等也是大家能轻松应对的题目,不过大家要小心材料分析题,分值占比很大,不要丢很多分。现在大家知道湖北商贸学院普通专升本经济学是有考连线题的,材料分析题的分值最大,大家现在都清楚了吗?

经济学自考分值总分是100分。题型包括单选、简答、计算和案例分析;分值分别是20、30、30、20。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有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助学活动,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自学考试学习方式灵活、工学矛盾小、费用低,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采用学分累计的方式逐步完成学业,学习者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毕业论文或其他教学时间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学位条件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依照有关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及分值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三、判断说明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五、论述题:本题10分。六、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自考是我国高等教育基本制度之一,是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以学历考试为主的高等教育国家考试,是个人自学、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相结合的高等教育形式。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不包括(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的劳动 D.劳动者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A.适应于一切社会 B.不适应于一切社会 C.只适应于公有制社会 D.只适应于私有制社会 3.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 ) A.人的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工具 D.生产组织 4.1只绵羊=2把石斧中的1只绵羊处于( ) A.相对价值形态 B.等价形态 C.交换价值形态 D.价值形态 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6.资本家用来购买厂房设备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7.与资本积累不同,资本集中( )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9.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统称为( ) A.流动资本 B.流通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10.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的时间 11.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定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是( ) 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 12.一台价值30万元的机器,共使用15年,其折旧率和每年提取的折旧基金分别是( ) A.1/52万元 B.1/53万元 C.1/152万元 D.1/153万元 13.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就可实现的是( ) A.Iv B.I m/x C.ⅡΔc D.ⅡΔv 14.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15.生产价值是指商品的( ) A.市场价格 B.市场价值 C.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 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16.利润率的界限是( ) A.企业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工业利润率 D.商业利润率 17.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8.在自由竞争时期银行的作用是( ) A.借贷中介人 B.万能的垄断者 C.转账中心 D.结算中心 19.借贷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W…P…W′—G′ D.G—G′ 2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在( ) A.产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和科技革命以后 C.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 D.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22.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 A.卡特尔 B.康采恩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3.下列不属于财政支出的是( ) A.国家购买 B.国家投资 C.国家举债 D.转移支付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5.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这些国家中同时存在着( ) A.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 B.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力 C.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 D.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 26.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出现“滞胀”局面的年代是( ) 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70年代 27.某种条件下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这主要是为了( ) A.保护技术秘密 B.垄断技术成果 C.扩大市场份额 D.维持垄断利润 2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C.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D.创造高科技成果 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贡献分配 30.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人类一切社会共有的现象 B.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C.共产主义社会才有的现象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有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31.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32.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 ) A.长期的过剩人口 B.临时的过剩人口 C.流动的过剩人口 D.潜在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34.固定资本是( )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35.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 E.流通资本 36.纯粹流通费用包括( ) A.店员的工资 B.商店的房租水电支出 C.广告费 D.商品包装费 E.商品保管费 37.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3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须继续投资 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 E.借助资本输出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结合 E.国家直接掌握全社会一切生产资料 40.为了维护和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资产阶级总是使用两手策略,即( ) A.暴力镇压 B.和平演变 C.推行改良主义 D.实行劳资合作 E.搞一些社会福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42.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43.股份公司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4.如何认识跨国公司? 45.简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存在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选两题作答,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7.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何变化?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A 5.B 6.A 7.A 8.C 9.B 10.A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A 18.A 19.D 20.C 21.B 22.D 23.C 24.D 25.C 26.D 27.D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BD 32.BC 33.CDE 34.ABC 35.ABC 36.ABC 37.ACDE 38.ACDE 39.ABC 40.AC 三、简答题 41.(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3)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4)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42.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43.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1)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巨额资本才能兴建大型企业,这是单个资本难以办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化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条件下,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因而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特殊形式。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机构的银行来进行的,而且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或由银行自己发行股票筹建股份公司。所以,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44.(1)跨国公司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或主要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垄断企业。 (2)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生产和经营不是从一国一地眼前局部的市场和需要出发,而是从世界市场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用全球战略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着眼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从企业组织形式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是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持政治代理人,建立一种凌驾于独立主权国家之上的“国中之国”。 45.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因为: (1)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2)消灭私有制需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只能逐步改造现实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3)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要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待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虽然已经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不等于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任务。 四、论述题 4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工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47.(1)生产价格就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通过部门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的;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形式的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的。 48.(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在这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起着直接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对于由国家掌握控股权的国私合营企业,其经营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管理和调节,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条件和服务。对于由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条件进行宏观管理与调节,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起有利作用。 (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一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进行管理与调节,通过财政收入政策调整税种税率,对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通过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进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协调。二是通过国家银行和信贷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包括中长期计划。计划管理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由于这种调节手段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因此,不可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号码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30分) 1.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 ) A.上层建筑B.经济基础 C.生产力D.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 2.经济基础是( ) A.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 B.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力水平 C.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各种生产关系的总和 D.在一定社会形态中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的总和 3.劳动过程的三个基本要素是( ) A.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者B.原料、燃料、辅助材料 C.劳动者的劳动、劳动对象、劳动资料D.劳动者的劳动、工具、厂房 4.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环节是( ) A.生产B.分配C.交换D.消费 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出发点是( ) 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物质资料生产D.社会制度性质 6.在市场上,商品出售的最低界限是( ) A.商品的价值B.商品的成本价格 C.商品的生产价格D.商品的市场价格 7.商品经济的基本经济规律是( ) A.剩余价值规律B.价值规律 C.有计划按比例发展规律D.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 8.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的关系是( ) A.简单劳动是具体劳动,抽象劳动是复杂劳动 B.简单劳动创造使用价值,复杂劳动创造价值 C.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 D.复杂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等于简单劳动所创造的价值量的若干倍 9.商品的价值量是由( ) A.生产商品的个别劳动时间决定 B.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C.商品的供求关系决定 D.商品的效用决定 10.商品的两因素是( ) A.使用价值和价值B.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C.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D.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 11.剩余价值的源泉是工人的( ) A.必要劳动B.剩余劳动C.具体劳动D.物化劳动 12.资本主义工资本质是( ) A.工人劳动的报酬B.工人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C.工人劳动创造的价值D.工人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13.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 A.在生产领域,与流通领域无关 B.在流通领域,但不能离开生产领域 C.在生产领域,但不能离开流通领域 D.既在生产领域,又在流通领域 14.资本从本质上说是( ) A.生产中的机器设备B.流通中的商品货币 C.银行中的货币存款D.在物的外壳掩盖下的一种社会生产关系 15.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是指随着资本总量的增加( ) A.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上升 B.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按同比例下降 C.不变资本比例上升,可变资本比例下降 D.不变资本比例下降,可变资本比例上升 16.资本积聚是指依靠( ) A.组织股份公司来增大资本总额 B.将众多分散资本合并成大资本来增大资本总额 C.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总额 D.对中小资本的吞并来增大资本总额 17.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引起固定资本( ) A.物质磨损B.有形损耗 C.无形磨损D.使用价值的损耗 18.考察资本周转主要是分析( ) A.资本周转经过阶段B.资本周转在不同阶段的职能 C.资本周转顺利进行的条件 D.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9.在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即可实现的是( ) A.Ⅰv B.ⅠC.Ⅱ△cD.Ⅱ△v 20.下列各项中既属于流动资本又属于不变资本的是( ) A.以厂房形式存在的资本B.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C.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资本D.以机器设备形式存在的资本 21.P……W′–G′G–W……P是( ) A.货币资本的循环公式B.生产资本的循环公式 C.商品资本的循环公式D.借贷资本的循环公式 22.一块土地,每年可获得地租800元,银行的存款利率为5%,这块土地的理论价格为( ) A.1.6万元B.1.4万元C.1万元D.0.4万元 23.土地的价格( ) A.是资本化的地租B.与地租成反比 C.与存款利息率成正比D.随着技术进步而不断地下降 24.商业利润是商业店员( ) A.必要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B.剩余劳动时间创造的剩余价值 C.剩余劳动时间实现的剩余价值D.全部劳动时间创造的商品价值 25.生产价格形成后,个别企业通过提高劳动生产率获得的更多利润属于( ) A.平均利润B.超额利润C.垄断利润D.不当获利 26.资本主义地租是( ) A.农业资本家向地主缴纳的对土地投资的利息 B.农业资本家为使用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全部M C.农业资本家向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资本折旧费 D.农业资本家由于租种土地而交给土地所有者的超过平均利润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2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 ) A.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发展的产物B.资本主义自觉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产物 C.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产物D.无产阶级斗争的必然结果 28.在垄断资本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价值规律作用的新形式是( ) A.商品价格围绕价值上下波动B.市场价格围绕成本价格上下波动 C.市场价格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D.市场价格采取垄断价格形式 29.垄断统治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是( ) A.垄断价格B.垄断利润C.垄断组织D.垄断竞争 30.垄断组织在购买原材料时实行的价格是( ) 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生产价格D.成本价格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抽象劳动是( ) A.撇开劳动具体形式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B.形成价值的劳动 C.商品经济特有的历史范畴 D.只有量的区别没有质的区别 E.创造使用价值 2.货币最基本的职能是( )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 D.支付手段E.世界货币 3.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职能形式是( ) 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 D.固定资本E.流动资本 4.根据资本不同部分在价值增殖中的作用不同我们把资本分为( ) A.固定资本B.不变资本C.流动资本 D.流通资本E.可变资本 5.劳动力商品价值构成要素包括( ) A.劳动者用于生产所必需的生产资料价值 B.劳动者繁衍后代所必要的生活资料价值 C.劳动者享受生活的费用 D.劳动者接受教育和训练所支出的费用 E.维持劳动者自身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价值 6.资本流通公式与商品流通的区别在于( ) A.前者以货币为媒介,后者以商品为媒介B.前者以商品为媒介,后者以货币为媒介 C.前者为买而卖,后者为卖而买D.前者为卖而买,后者为买而卖 E.前者的目的在于获取更多的货币,后者的目的在于获取使用价值 7.资本积累的一般规律说明( ) A.财富在资本家手中积累B.贫困在无产阶级方面积累 C.资本积累有利于消除相对过剩人口D.资本积累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E.资本积累过程中存在着对抗性 8.社会资本扩大再生产的实现条件是( ) A.I (v+m)>Ⅱc B.I (c+m– )>Ⅱv+ C.I v+△v+ =Ⅱc+△c D.I c+v+m=Ⅰc+△c+Ⅱc+△c E.Ⅱc+v+m=Ⅰv+△v+ +Ⅱv+△v+ 9.级差地租Ⅰ形成的条件(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B.农业资本有机构成低于工业 C.土地的肥沃程度不同D.在同一块土地上连续追加投资的劳动生产率不同 E.土地的位置不同 10.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竞争引起垄断B.垄断消除了竞争 C.垄断使竞争更加激烈D.竞争与垄断并存,并凌驾于垄断之上 E.垄断与竞争并存,并凌驾于竞争之上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简述商品生产的历史条件。 2.简述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 3.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的联系与区别。 4.简述影响利润率的因素。 5.为什么说固定资本的更新是周期性经济危机的物质基础 6.简述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 7.简述正确处理积累和消费关系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试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必须按经济规律办事。 2.试述劳动二重性学说在政治经济学中的地位。 3.试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宏观调控的必然性。 浙江省2001年10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政治经济学 课程代码:00005 00008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D 2.A 3.C 4.A 5.C 6.B 7.B 8.D 9.B 10.A 11.B 12.D 13.C 14.D 15.C 16.C 17.C 18.D 19.D 20.B 21.B 22.A 23.A 24.C 25.B 26.D 27.A 28.D 29.B 30.B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ABCD 2.AB 3.ABC 4.BE 5.BDE 6.BDE 7.ABE 8.CDE 9.CE 10.ACE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共七题,任选五题,如七题都做,以前五题计分,后二题无效。) 1.商品产生的历史条件是: 第一,社会分工。社会分工的产生和发展,使每个分工部门的生产者专门从事一种专门的生产劳动,从而使交换成为必要。 第二,商品生产的决定性条件是私有制的产生。 2.①资本家提高剩余价值率的两种基本方法是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绝对延长工作日,从而延长剩余劳动时间,增加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③相对剩余价值生产,是在工作日不变的条件下,通过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对地增加剩余劳动时间,从而榨取更多的剩余价值的剥削方法。 3.①两者的联系:资本积聚和资本集中都是个别资本增大的具体形式;资本积聚会引起和加速资本集中,资本集中反过来又会加快资本积聚。 ②两者的区别:资本积聚是单个资本通过剩余价值的资本化来增大资本额的一种形式,而资本集中则是把原有的分散的资本合并为大资本;资本积聚会引起社会总资本的增加,而资本集中则只是原有资本的重新组合和分配,不增加社会资本;资本积聚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慢,而资本集中实现的个别资本增大的速度较快。 4.影响利润率的因素包括: (1)剩余价值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条件下,剩余价值率越高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越低。 (2)资本有机构成。在剩余价值率一定的条件下,行业的资本有机构成越高,利润率越低,反之则反是。 (3)资本周转速度。资本周转速度越快,利润率越高。 (4)不变资本的节省。 5.固定资本更新是资本主义再生产周期性的物质基础,首先,它促使资本主义生产暂时摆脱危机,在萧条阶段进行的固定资本更新使整个经济转向复苏和高涨。其次,它又促使资本主义生产进入下一次危机。由于固定资本更新,促进生产的无限增长,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又一次激化,又爆发新的经济危机。 6.第一,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主要的直接承担者,是社会生产力发展和技术进步的主导力量,是增加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 第二,增强企业活力是协调国民经济中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基础; 第三,增强企业活力才能提高经济效益; 第四,增强企业活力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步骤。 7.①必须在生产发展和国民收入增长的基础上,使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都有所增长。②安排积累和消费的比例关系,必须使它们的价值形式和实物形式相适应。 ③要安排好积累基金和消费基金各自内部的比例关系。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共三题,任选二题,如三题都做,以前二题计分,后一题无效) 1.①经济规律是经济现象和经济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 ②经济规律具有客观性,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所以遵循客观经济规律是办好一切事情的条件,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不例外。 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经济规律起作用,只有按照和尊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才能制定正确的方针和政策,有效地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 ④我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都证明,脱离实际、背离实际或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延续我国经济的发展;从实际出发,尊重或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就大大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 2.劳动二重性学说是马克思首先提出,并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 第一,劳动二重性理论解决了古典政治经济学在劳动价值论方面的重大缺陷,从根本上论证了价值的本质,把劳动价值论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之上。 第二,劳动二重性学说为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揭示了剩余价值的真正来源,从而创立了科学的剩余价值理论 第三,劳动二重性理论还为一系列重要理论提供科学依据,在此基础上创立了剩余价值理论,资本有机构成和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平均利润理论、地租理论等,从而建立起科学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 3.①宏观调控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基础上的,因此必须对它的运行进行宏观调控。 ②宏观调控是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已把国民经济组合成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其运行的目的是充分满足人民的物质文化需要,这也要求社会主义国家的宏观调控。 ③宏观调控是弥补市场自发调节的缺陷的要求。市场自发配置资源,存在着盲目性、局部性、不稳定性等自身不可避免的缺陷。要保证国民经济正常运行,需要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行宏观调控。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

经济学自考分值总分是100分。题型包括单选、简答、计算和案例分析;分值分别是20、30、30、20。自学考试制度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最能体现终身教育理念和学习型社会特点的开放式高等教育制度,它以国家考试为主导,以个人自主学习为基础,有广泛的社会教育资源参与助学活动,是富有中国特色的“没有围墙的大学”,是自学成才的摇篮。自学考试学习方式灵活、工学矛盾小、费用低,实行“宽进严出”,“教考分离”,凡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不受性别、年龄、民族、种族和已受教育程度的限制,均可参加自学考试。自学考试采用学分累计的方式逐步完成学业,学习者完成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全部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完成毕业论文或其他教学时间任务,思想品德鉴定合格者准予毕业取得相应毕业证书,国家承认其学历。符合学位条件的自学考试本科毕业生,由有学位授予权的主考学校依照有关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第一部分 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劳动过程的简单要素不包括( ) A.劳动对象 B.劳动资料 C.劳动者的劳动 D.劳动者 2.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 A.适应于一切社会 B.不适应于一切社会 C.只适应于公有制社会 D.只适应于私有制社会 3.在生产力诸因素中起最根本作用的因素是( ) A.人的劳动 B.劳动力 C.生产工具 D.生产组织 4.1只绵羊=2把石斧中的1只绵羊处于( ) A.相对价值形态 B.等价形态 C.交换价值形态 D.价值形态 5.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劳动二重性理论 C.价值规律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6.资本家用来购买厂房设备的资本属于(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流通资本 D.流动资本 7.与资本积累不同,资本集中( ) A.并未改变整个社会资本的价值总量 B.并未改变单个资本的价值 C.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增大 D.使整个社会的资本价值减少 8.生产资料和劳动力实物构成上的比例是资本的( ) A.有机构成 B.价值构成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9.处于购买和销售阶段的资本统称为( ) A.流动资本 B.流通资本 C.商品资本 D.商业资本 10.下列时间中不属于生产时间的是( ) A.购买生产资料的时间 B.生产资料储备的时间 C.停工时间 D.自然力发挥作用的时间 11.生产逐渐发展,工人就业增加,物价稳定上升,企业利润增加,这是( ) A.危机阶段的特征 B.萧条阶段的特征 C.复苏阶段的特征 D.繁荣阶段的特征 12.一台价值30万元的机器,共使用15年,其折旧率和每年提取的折旧基金分别是( ) A.1/52万元 B.1/53万元 C.1/152万元 D.1/153万元 13.扩大再生产条件下,通过本部类内部交换就可实现的是( ) A.Iv B.I m/x C.ⅡΔc D.ⅡΔv 14.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关系是( ) A.两者按相反方向变化 B.两者成反比例变化 C.两者按相同方向变化 D.两者成正比例变化 15.生产价值是指商品的( ) A.市场价格 B.市场价值 C.生产成本和剩余价值 D.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 16.利润率的界限是( ) A.企业利润率 B.平均利润率 C.工业利润率 D.商业利润率 17.级差地租形成的原因是( ) A.土地的资本主义经营垄断 B.土地的资本主义私有权垄断 C.追加投资劳动生产率的差别 D.土地肥沃程度和位置的差别 18.在自由竞争时期银行的作用是( ) A.借贷中介人 B.万能的垄断者 C.转账中心 D.结算中心 19.借贷资本的流通公式是( ) A.W—G—W B.G—W—G′ C.G—W…P…W′—G′ D.G—G′ 20.在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占统治地位的资本是( ) A.工业资本 B.银行资本 C.金融资本 D.商业资本 21.欧美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是在( ) A.产业革命时期 B.第二次工业和科技革命以后 C.第三次科学技术革命之后 D.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22.20世纪后半叶兴起的垄断组织是( ) A.卡特尔 B.康采恩 C.托拉斯 D.混合联合公司 23.下列不属于财政支出的是( ) A.国家购买 B.国家投资 C.国家举债 D.转移支付 24.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管理和调控经济的主要机制是( ) A.自由市场经济制度 B.经济政策引导 C.国民经济计划化 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 25.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是指这些国家中同时存在着( ) A.工业经济和农业经济 B.先进的生产力和落后的生产力 C.传统经济与现代经济 D.公有经济和私有经济 26.在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中最早出现“滞胀”局面的年代是( ) A.20世纪初 B.两次世界大战之间 C.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 D.20世纪70年代 27.某种条件下垄断资本会人为地阻碍技术进步,这主要是为了( ) A.保护技术秘密 B.垄断技术成果 C.扩大市场份额 D.维持垄断利润 28.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是为更高级的生产创造物质条件,这主要表现在( ) A.资本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B.无产阶级队伍的成长和壮大 C.发展社会劳动生产力 D.创造高科技成果 29.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按劳分配 B.按需分配 C.按生产要素分配 D.按贡献分配 30.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原则是( ) A.人类一切社会共有的现象 B.社会主义社会特有的现象 C.共产主义社会才有的现象 D.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共有的现象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31.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 ) 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 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 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 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 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 32.在简单商品经济条件下使经济危机具有形式上的可能性的货币职能是( ) A.价值尺度 B.流通手段 C.支付手段 D.贮藏手段 E.世界货币 33.相对过剩人口存在的形式主要有( ) A.长期的过剩人口 B.临时的过剩人口 C.流动的过剩人口 D.潜在的过剩人口 E.停滞的过剩人口 34.固定资本是( ) A.以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B.按照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其价值逐步转移到新产品中去的资本 C.经过多次生产过程才实现其价值全部周转的资本 D.在流通过程中发挥作用的资本 E.以原材料形式存在的资本 35.生产成本的构成包括( ) A.不变资本 B.可变资本 C.剩余价值 D.固定资本 E.流通资本 36.纯粹流通费用包括( ) A.店员的工资 B.商店的房租水电支出 C.广告费 D.商品包装费 E.商品保管费 37.垄断和竞争的关系是( ) A.垄断是在竞争的基础上产生的 B.垄断的产生消除了竞争 C.垄断没有也不可能消除竞争 D.垄断与竞争并存 E.垄断使竞争更加剧烈和复杂 38.垄断资本主义时期资本输出的必要性在于( ) A.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出现大量过剩资本 B.国内生产已充分满足需要,无须继续投资 C.利用资本输出可使垄断资本获得高额利润 D.利用资本输出可带动商品输出 E.借助资本输出可降低成本、扩大市场 39.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有( ) A.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融合为一体 B.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内部结合 C.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企业外部结合 D.国家与私人垄断资本在国际范围结合 E.国家直接掌握全社会一切生产资料 40.为了维护和加强垄断资本的统治,资产阶级总是使用两手策略,即( ) A.暴力镇压 B.和平演变 C.推行改良主义 D.实行劳资合作 E.搞一些社会福利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货币流通规律。 42.简述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和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 43.股份公司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44.如何认识跨国公司? 45.简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存在的原因。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3小题,选两题作答,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 47.什么是生产价格?生产价格形成后价值规律的作用有何变化? 4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如何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 2.A 3.A 4.A 5.B 6.A 7.A 8.C 9.B 10.A 11.C 12.C 13.D 14.A 15.D 16.B 17.A 18.A 19.D 20.C 21.B 22.D 23.C 24.D 25.C 26.D 27.D 28.C 29.B 30.C 二、多项选择题 31.BD 32.BC 33.CDE 34.ABC 35.ABC 36.ABC 37.ACDE 38.ACDE 39.ABC 40.AC 三、简答题 41.(1)货币流通规律就是一定时期内商品流通过程中所需货币数量的规律。 (2)决定流通中货币数量的因素。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取决于三个因素,即流通中待售的商品数量、商品价格水平、货币流通速度,前两个因素的乘积就是商品价格总额。 (3)货币流通规律的公式。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数量,与商品价格总额成正比变化,与同一单位货币流通速度(次数)成反比变化。货币流通规律用公式表示为: 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的货币量=商品价格总额(待售商品总量×商品价格)同一单位货币的流通速度(次数) (4)纸币流通规律是以金属货币流通规律为基础的,纸币的发行量,以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为限。 42.二者是根本不同的: (1)划分的根据不同。前者划分的根据是资本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后者划分的根据则是资本不同部分在剩余价值生产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2)划分的内容不同。不变资本包括用于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的资本,而固定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资料的资本;可变资本只包括用于劳动力的资本,而流动资本却包括用于劳动对象和劳动力的资本。 (3)划分的目的不同。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是为了揭示生产资本的不同部分,对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则是为了揭示可变资本是剩余价值的真正源泉,从而揭示出资本主义剥削的秘密。 43.股份公司是随着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和信用制度的发展而产生的: (1)随着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生产规模和企业规模不断扩大,需要巨额资本才能兴建大型企业,这是单个资本难以办到的。所以,股份公司的出现,表明单个资本经营方式转化为联合资本经营方式,是在不改变资本主义企业的私有制性质的前提下,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的局部调整。 (2)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促进了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一方面,在股份公司条件下,资本在生产经营中的使用以资本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相分离为前提,因而是信用这种借贷活动的特殊形式。另一方面,股份公司发行股票一般是通过作为信用机构的银行来进行的,而且有时银行也成为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或由银行自己发行股票筹建股份公司。所以,没有资本主义信用制度的发展,就不可能有股份公司的产生和发展。 44.(1)跨国公司是由一国的垄断组织或主要由一国的垄断组织建立的,对外进行直接投资,在国外设立子公司和分支机构,进行国际间的生产、销售或金融等各种经营活动,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为目的的大垄断企业。 (2)跨国公司的发展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它的生产和经营不是从一国一地眼前局部的市场和需要出发,而是从世界市场总的状况和发展趋势,用全球战略的眼光来制定发展战略和经营方针,着眼于在全世界范围内考虑生产布局、营销渠道、长远发展等问题,从企业组织形式上促进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3)跨国公司是资本主义国家的大垄断组织,为垄断资本主义的利益服务,是垄断资本主义对外扩张和掠夺的工具。它在经济上控制所在国的销售市场和原料来源,以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在政治上,则为了维护自身的利益而干预所在国的内政,扶持政治代理人,建立一种凌驾于独立主权国家之上的“国中之国”。 45.从资本主义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必然要有一个过渡时期,这是因为: (1)要进行一切社会关系的根本改造,要消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和消灭剥削阶级,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将分散的农民经济组织起来,建立公有的社会主义大农业,更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过程;在全社会范围内建立新的社会主义的生产、交换、分配制度和经济体制,同样是一个逐渐组织和发展的过程。 (2)消灭私有制需要以生产力的高度发展为前提。马克思主义认为,私有制和剥削的存在,既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出现剩余产品的结果,又是生产力发展水平不够高的结果。因此,无产阶级只能逐步改造现实社会,只有创造了所必需的大量的生产资料之后,才能废除私有制。 (3)旧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是资本主义社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后,要首先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待条件成熟时,再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我国虽然已经于1956年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不等于社会主义已经建成。建设社会主义,是我国的一项长期的、几代人甚至几十代人的任务。 四、论述题 46.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具有二重性,它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1)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所有;其次,劳动成果或产品全部归资本家所有。 (2)生产剩余价值即价值增殖是资本主义生产的根本目的。根据劳动的二重性理论,工人的具体劳动把生产资料价值转移到新产品之中,而他的抽象劳动凝结在商品之中形成新价值。价值增殖过程就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工人剩余劳动是剩余价值的源泉。 (3)剩余价值的本质是雇佣工人创造的价值中超过劳动力价值而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价值部分,它直接体现着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关系,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就是剩余价值的生产。 47.(1)生产价格就是由商品的生产成本和平均利润所构成的价格,它是价值的转化形式,是通过部门竞争中的资本转移而实现的。 (2)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后,价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商品的交换不再是以价值而是以生产价格为基础进行的;二是由于供求关系变化,市场价格不再是围绕价值而是围绕生产价格上下波动。这种形式的变化是由于受到平均利润率规律的影响。在资本主义社会,平均利润率规律要求商品按生产成本加平均利润即生产价格出售。这一要求作为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加以贯彻,使生产价格成为商品交换的基础。生产价格不是市场价格,它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具有内在标准的价格;市场价格以它为中心,受供求关系的影响上下波动。所以,价值规律现在不是通过价值而是通过生产价格起作用的。 48.(1)对国家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在这里资产阶级国家作为“理想的总资本家”,对国家垄断资本的再生产起着直接的管理和调节作用,并通过国家垄断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运行来调节整个社会资本的再生产。 (2)对部分国有的垄断资本的管理与调节。对于由国家掌握控股权的国私合营企业,其经营活动是由国家通过计划进行管理和调节,使企业的经营活动为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的正常进行提供条件和服务。对于由私人垄断资本掌握控股权的企业,国家通过各种优惠条件进行宏观管理与调节,使企业的经营活动对整个社会资本再生产起有利作用。 (3)对私人垄断资本的宏观经济管理与调节。一是通过国家的财政政策进行管理与调节,通过财政收入政策调整税种税率,对国民收入的一部分进行再分配,通过财政支出政策的调整进行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协调。二是通过国家银行和信贷机构,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息率,实现对宏观经济的管理与调节。 (4)实行“经济计划化”调节社会经济。垄断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计划包括中长期计划。计划管理的实施,对社会经济的增长和产业结构的调整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使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得到一定的缓解。但由于这种调节手段是为垄断资产阶级攫取高额垄断利润服务的,因此,不可能完全适应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要求。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浙江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的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课程代码:05156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简称《国富论》)标志着现代经济学的诞生,它的作者是 A.亚当•斯密 B.卡尔•马克思 C.梅纳德•凯恩斯 D.马歇尔 2.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生产某种商品所需的原料价格上升,则该种商品的 A.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C.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D.供给曲线向左移动 3.某商品的需求曲线是一条平行于横轴的水平直线,则其需求价格弹性是 A.无限弹性 B.单位弹性 C.富有弹性 D.缺乏弹性 4.商品X、Y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收入增加,则消费可能线 A.向左下方平移 B.向右上方平移 C.绕着与X轴的交点转动 D.绕着与Y轴的交点转动 5.下面关于边际成本和平均成本的说法中哪个是正确的 A.如果平均成本上升,边际成本一定上升 B.在边际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C.如果边际成本下降,平均成本一定下降 D.在平均成本曲线的点,边际成本等于平均成本 6.一个厂商在生产规模扩大时由自身内部所引起的产量增加称为 A.内在经济 B.内在不经济 C.外在经济 D.外在不经济 7.竞争程度的市场是 A.完全竞争市场 B.垄断竞争市场 C.寡头垄断市场 D.完全垄断市场 8.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平均收益AR与边际收益MR的关系是 A.AR>MR B.AR=MR C.AR

  • 索引序列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析
  • 自考经济法学原理题型分析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分配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及分值
  • 自考经济学原理试题题型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