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发布时间: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医学统计学重点知识归纳如下:

1、统计学,是关于数据收集、整理、分析、表达和解释的普遍原理和方法。

2、研究对象:具有不确定性结果的事物。

3、统计学作用:能够透过偶然现象来探测其规律性,使研究结论具有科学性。

4、统计分析要点:正确选用统计分析方法,结合专业知识作出科学的结论。

5、医学统计学基本内容:统计设计、数据整理、统计描述、统计推断。

6、医学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1) 同质与变异

同质,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其性质应大致相同。

变异,指总体内的个体间存在的、绝对的差异。统计学通过对变异的研究来探索事物。

(2) 变量与数据类型

变量,是反映实验或观察对象生理、生化、解剖等特征的指标。

变量的观测值,称为数据,分为三种类型:定量数据,也称计量资料,指对每个观察单位某个变量用测量或其他定量方法准确获得的定量结果。(如身高、体重、血压、温度等)

定性数据,也称计数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分组计数的定性观察结果。包括二分类、无序多分类。(进一步分为二分类和多分类,如性别分为男和女,血型分为A、B、O、AB等)

有序数据,也称半定量数据或等级资料,指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或次序分成等级后分组计数的观察结果,具有半定量性质。统计方法的选用与数据类型有密切的关系。

(3)总体与样本

总体,指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所有同质观察单位的全体,包括所有定义范围内的个体变量值。样本,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对变量进行观测得到的数据。抽样,是从研究总体中随机抽取部分有代表性的观察单位。参数,指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指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4)误差

误差,指观测值与真实值、统计量与参数之间的差别。可分为三种:系统误差,也称统计偏倚,是某种必然因素所致,不是偶然机遇造成的,误差的大小通常恒定,具有明确的方向性。随机测量误差,是偶然机遇所致,误差没有固定的大小和方向。

抽样误差,是抽样引起的统计量与参数间的差异。抽样误差主要来源于个体的变异。统计学主要研究抽样误差。

(5)概率

概率,是描述某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量度。

必然事件,事件肯定发生,概率P(U)=l。

随机事件,事件可能发生,可能不发生,概率介于0_P(A)≤ 1;不可能事件,事件肯定不发生,概率P($)=0。

小概率事件,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很小,概率P(A)≤0.05、或P(A)≤0.01。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2017

你知道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你对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的知识,欢迎阅读。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1统计设计

包括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它可以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实验和调查工作,使之能较少地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满意和可靠的结果。

2资料的统计描述和总体指标的'估计

通过计算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和分布特征况(如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利用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的大小。

3假设检验

是通过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u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来推断两组或多组统计指标的差异是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有本质的差别。

4相关与回归

医学中存在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象。如儿童的身高与体重、胸围与肺活量、血糖与尿糖等,都需要利用相关与回归来分析。

5多因素分析

如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正交设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等,都是分析医学中多因素有效的方法(本书不涉及,请参考有关统计书籍)。这些方法计算复杂,大部分需借助计算机来完成。

6健康统计

研究人群健康的指标与统计方法,除了用上述的某些方法外,他还有其特有的方法,如寿命表、生存分析、死因分析、人口预测等方法

卫生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山东大学是一所历史悠久、学科齐全、实力雄厚、特色鲜明的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在国内外具有重要影响,2017年顺利迈入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行列,山东大学既是985工程也是211工程,那么作为全国前30名的顶尖强校,2022年山东大学“353卫生综合”考哪些内容呢?一起来看看吧。●、山东大学学校简介山东大学前身是1901年创办的山东大学堂,被誉为中国近代高等教育起源性大学。其医学学科起源于1864年,开启近代中国高等医学教育之先河。从诞生起,学校先后历经了山东大学堂、国立青岛大学、国立山东大学、山东大学以及由原山东大学、山东医科大学、山东工业大学三校合并组建的新山东大学等几个历史发展时期。120年来,山东大学始终秉承“为天下储人才,为国家图富强”的办学宗旨,深入践行“学无止境,气有浩然”的校训精神,踔厉奋发,薪火相传,积淀形成了“崇实求新”的校风,培养了60余万各类人才,为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353卫生综合”考试性质、考查目标、考查内容等等一、考试目的:全面考察考生对流行病学基本原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二、考试内容:(一)基础知识:流行病学的定义;流行病学定义的诠释;流行病学的应用;流行病学的原理;流行病学特征;流行病学与其他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发展简史;流行病学发展前景展望。(二)疾病的分布:疾病分布的概念;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疾病流行强度;横断面分析及出生队列分析;疾病的时间分布;地方性疾病。疾病三间分布的特征及影响因素;疾病三间分布的综合描述及移民流行病学。(三)描述性研究: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现况研究的概念、目的及种类;现况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现况研究中常见的偏倚及其控制;现况研究的优缺点。生态学研究的定义、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研究的应用及局限性。(四)队列研究:队列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队列研究的目的、类型及设计与实施;队列研究数据资料的统计分析;队列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队列研究的优点与局限性。选择队列研究方法的指征。(五)病例对照研究:病例对照研究的概念及基本原理;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病例对照研究的实施、数据资料的整理与分析;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控制;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的优点及局限性。实施病例对照研究应考虑的问题。病例对照研究的实例。(六)实验流行病学:实验流行病学的定义、特点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流行病学资料的收集和分析。实验流行病学的概述。临床试验、现场试验及社区试验的特点。实验流行病学的优缺点。实验流行病学应注意的问题。(七)筛检:筛检的定义与应用;筛检的分类和目的;筛检试验的评价方法及指标。筛检效果的评价;筛检的常见偏倚及控制。(八)偏倚及其控制:研究的真实性及结果的变异;偏倚的定义、分类、测量及控制。(九)病因与因果推断:流行病学病因的定义;充分病因和必要病因;因果推断的逻辑方法;因果关联的推断标准。统计学关联到因果关联。病因模型;因果联接方式。(十)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疾病预防策略与措施的概念及区别;疾病的三级预防;疾病监测的定义、种类、相关概念及用途;疾病监测的工作内容及方法。监测组织和监测系统。在宏观水平制定预防控制的策略;全球卫生策略和初级卫生保健。疾病监测的历史和发展。(十一)传染病流行病学: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流行过程的生物学基础;疫源地及流行过程;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传染病的预防与控制;计划免疫和免疫程序;扩大免疫规划;预防接种;预防与控制传染病的策略;计划免疫监测与评价。新发传染病的特点及控制措施。(十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定义、特征及主要类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病学调查的方法与步骤;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准备及处理。(十三)分子流行病学:分子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研究内容;分子流行病学的主要研究方法及实验室检测技术;分子流行病学的应用。(十四)遗传流行病学:遗传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研究方法。疾病病因中遗传与环境的相对意义;遗传流行病学的研究对象与范围。遗传性疾病的预防。第二部分卫生统计学一、考试目的:掌握卫生统计学所涉及的主要概念、理论、方法,能够运用统计学理论和方法解决卫生实践中的实际问题二、考试内容单元内容要点一、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统计学的几个基本概念(1)资料的类型(2)总体和样本(3)参数和统计量(4)概率与频率二、定量资料的统计描述1.定量资料的频数分布频数分布的类型与用途2.集中位置的描述算术平均数、几何均数、中位数3.离散程度的描述极差、四分位数间距、方差、标准差和变异系数4.正态分布(1)正态分布的特征(2)正态分布曲线下面积分布规律(3)标准正态分布5.医学参考值范围(1)正态分布法(2)百分位数法三、总体均数的估计和假设检验1.均数的抽样误差(1)均数抽样误差的概念(2)标准误的含义和计算2.t分布(1)t分布的特征(2)t界值表的使用3.总体均数的估计(1)总体均数估计的概念与意义(2)置信区间的含义与应用(3)均数置信区间与医学参考值范围的区别4.假设检验(1)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2)假设检验的基本步骤5.t检验(1)样本均数与总体均数比较的t检验(2)配对t检验(3)成组t检验6.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1)Ⅰ型错误与Ⅱ型错误的概念(2)检验效能的概念7.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假设检验的注意事项四、方差分析1.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方差分析的基本思想和适用条件2.多个均数的比较(1)完全随机设计方差分析(2)随机区组设计方差分析(3)多个均数间两两比较五、分类资料的统计描述1.常用相对数率、构成比、比的意义与应用2.应用相对数应注意的问题(1)构成比和率在应用中的区别(2)合计率的计算(3)指标的可比性(4)观察例数问题3.动态数列及其分析指标动态数列常用的分析指标及其应用4.标准化法(1)标准化的基本思想及其意义(2)直接和间接标准化法的应用(3)标准化死亡比的含义六、率的抽样误差与Z检验1.率的标准误(1)率的抽样误差的概念(2)率的标准误的含义与计算2.总体率的置信区间总体率的置信区间3.率的Z检验(1)样本率与总体率的比较(2)两个样本率的比较七、χ2检验1.四格表资料(1)成组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的计算及应用条件(2)配对设计四格表资料χ2检验及应用条件2.行×列表资料(1)行×列表资料的χ2检验(2)行×列表资料χ2检验应注意的问题八、秩和检验1.非参数检验非参数检验2.秩和检验(1)配对设计差值的符号秩和检验(2)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3)成组设计多个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九、直线回归与相关1.直线回归(1)直线回归方程的建立(2)直线回归系数的含义及其假设检验(3)直线回归的应用及应注意的问题2.直线相关(1)直线相关系数的含义与计算(2)直线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3)直线回归与相关的区别和联系3.等级相关(1)等级相关的适用范围(2)等级相关系数的假设检验十、统计表和统计图1.统计表制表的基本原则及其注意事项2.统计图(1)制图的基本要求及其注意事项(2)统计图的正确选择十一、统计设计1.两种研究类型的特点(1)调查研究的特点(2)实验研究的特点2.调查设计(1)调查设计的基本内容(2)四种基本的抽样方法3.实验设计(1)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2)实验设计的基本要素(3)常用的几种实验设计方法4.样本含量的估计(1)样本含量估计的意义(2)样本含量估计应具备的条件(3)常用样本含量估计的方法十二、医学常用人口统计指标1、人口统计学常用人口统计学指标2、出生统计学常用出生统计学指标3、死亡统计常用死亡统计学指标十三、寿命表1、寿命表简略寿命表的概念2、寿命表编制的基本原理(1)编制简略寿命表的基本原理(2)寿命表中常用的四项指标的意义十四、生存分析1、生存分析的基本概念(1)生存资料的基本特点(终点事件、生存时间、截尾值、生存率)2、生存率的估计(1)Kaplan-meier法(2)寿命表法3、生存率的假设检验对数秩检验十五、多元线性回归1、多元线性回归的概念(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及模型中的参数2、多元线性回归的应用(1)对回归模型的评价(2)应用线性回归分析时应注意的事项第三部分环境卫生学一、考试目的环境卫生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和生活环境与人群健康关系的科学。它既是预防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又是环境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可以说,环境卫生学是由预防医学与环境科学相互结合的产物。环境卫生学是以人类及其周围的环境为研究对象。阐明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及人体对环境的作用产生的反应(即环境一机体相互作用),这是环境卫生学的基本任务。环境卫生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大气卫生、水体卫生、饮用水卫生、土壤卫生、住宅与公共场所卫生、城乡规划卫生、环境质量评价和家用化学品卫生等。二、考试题型:名词解释、问答题、论述题。三、考试内容(一)基础知识1、掌握环境卫生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及研究内容;2、重点掌握环境、原生环境、次生环境、一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物、二次污染的概念;3、了解环境卫生学的发展简史及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成就。今后我国环境卫生工作的主要任务。(二)环境与健康的关系1、掌握人类健康与疾病的生态学基础;掌握环境因素对人体健康影响的主要类型、作用特征及作用机理;掌握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的辩证统一关系;2、掌握名词: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生物放大作用、环境污染、剂量-反应关系、剂量-效应关系、生物标志物。了解全球性环境问题及其对人类健康的影响。3、掌握环境有害因素对机体作用的一般特征;4、重点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不同影响以及环境与健康关系的研究方法以及健康危险度评价。(三)大气卫生1、掌握大气污染的概念,大气污染的来源及污染物的转归、主要的大气污染物;2、重点掌握影响大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因素,大气污染、主要污染物对人群健康的影响;3、了解大气污染对健康影响的调查和监测方法,大气卫生防护措施;4、掌握名词:总悬浮颗粒物、可吸入颗粒物、有效排出高度、大气温度垂直递减率、自净、光化学型烟雾、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温室效应、酸雨、基准、标准。(四)水体卫生1、了解水资源的种类及其卫生意义、水质性状及评价指标;2、掌握绍水体的污染、自净及水体污染的危害。3、了解污水处理的方法、原理及原则。4、掌握水体污染的卫生调查、监测,水体的卫生监督。5、掌握名词:水的浑浊度、总固体、硬度、溶解氧、化学耗氧量、生化需氧量、总有机碳、总需氧量、细菌总数、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水体污染、水体富营养化、水体自净、生物富集作用、生物放大作用、公害病(五)饮用水卫生1、重点掌握饮用水与疾病的发生原因及其防治要求,饮用水氯化消毒的方法与影响因素;2、熟悉生活饮用水水质标准,分散式给水、集中式给水的卫生要求。3、熟悉涉水产品的卫生毒理学评价程序。4、了解生活用水质标准,水质处理的有关问题,涉水产品的有关问题5、掌握名词:介水传染病、氯化消毒副产物、有机前体物、水的硬度、混凝沉淀、过滤氯化消毒、余氯。(六)土壤卫生1、了解土壤的卫生学意义及卫生特征;2、掌握土壤的污染与自净;3、重点掌握土壤污染对健康的影响,以及土壤的卫生防护。4、掌握名词:土壤孔隙度、土壤的毛细作用、土壤中的背景值、土壤自净作用、氨化作用、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腐殖质(七)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1、掌握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的定义及诊断方法。掌握碘缺乏病(IDD)、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了解地方性硒中毒、克山病、大骨节病的病因及流行病学特征。2、重点掌握IDD的病因、流行病学特征、发病机制及临床表现。3、掌握名词:生物地球化学性疾病、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地方性砷中毒、克山病。(八)环境污染性疾病1、了解环境污染性疾病的特点。2、掌握慢性甲基汞中毒、慢性镉中毒的发病原因、机制、流行病学概括、临床表现及诊断标准并了解其防制原则。3、了解宣威肺癌高发的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及其病因的环境流行病学研究;了解军团菌病。4、掌握名词:环境污染性疾病、公害病、慢性甲基汞中毒、水俣病、先天性水俣病、慢性镉中毒、痛痛病、退伍军人病。(九)住宅与办公场所卫生1、掌握住宅设计的卫生要求、住宅小气候的综合评价指标、室内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2、熟悉室内小气候及其生理评价指标;室内小气候的卫生要求;3、了解住宅的基本卫生要求及住宅设计的卫生学措施;4、了解办公场所污染来源及对健康的危害;5、重点掌握室内空气污染与健康的关系、居室空气清洁度的评价方法及相应的卫生措施。6、掌握名词:住宅、不良建筑物综合征、居室容积、居室净高、居室进深、采光系数、室内小气候、有效温度、建筑物相关疾病(十)公共场所卫生1、了解公共场所的卫生学特点及对公共场所的卫生管理与监督。2、掌握名词:公共场所。(十一)城乡规划卫生1、了解人居环境的内容、意义。熟悉城市规划的基础资料。掌握我国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卫生学要求。掌握居住区环境质量的评价指标及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2、重点掌握我国城乡规划的基本原则及卫生学要求。3、熟悉居住区环境质量及城市环境噪声的评价指标。4、掌握名词:城乡规划、城市功能分区、容积率、居住建筑密度、居住区人口密度、生态基础设施。(十二)环境质量评价1、掌握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及环境质量指数法。2、熟悉环境影响评价的方法。3、了解环境质量评价的目的、种类。4、掌握名词:环境质量评价、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健康影响评价、环境风险评价。(十三)家用化学品卫生1、掌握家用化学品的安全性评价和卫生标准。2、熟悉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对健康的不良影响。3、了解家用化学品和化妆品的种类、卫生监督和管理。4、掌握名词:化妆品、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变应性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光毒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十四)突发环境污染事件及其应急处理1、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定义、基本特征,了解其分类、分级。2、了解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危害。3、重点掌握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的应急准备及应急处理。4、掌握名词:突发性环境污染事件、应急准备、应急响应、应急监测。第四部分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一、考试目的熟悉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所涉及的主要概念、基本理论以及职业病致病因素与职业防护的方法二、考试内容(一)概论【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2.掌握三级预防原则。3.熟悉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病损。职业病的诊断。4.熟悉体力劳动时机体的调节与适应。5.熟悉劳动过程中有关疾病及预防。6.了解作业类型、劳动过程中作业能力的动态、人类工效学的基本原理与应用、作业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其改善措施。【内容】1.基本概念: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病损;职业病;健康工人效应;氧需、氧债、氧上限、动力(态)作业;静力(态)作业。2.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致病模式与职业病的特点,三级预防原则。职业病诊断原则、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准则。3.职业生命质量:职业生命,职业生命质量。4.职业生理学:体力与脑力劳动过程的生理变化与适应,劳动负荷评价,作业能力等。5.职业心理学:社会心理因素,职业紧张,心身疾病等。6.职业工效学:人体测量及应用,机器设备与工具,作业环境,劳动组织等。(二)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目的要求】1.掌握生产性毒物与职业中毒概念、毒物进入人体的途径、体内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2.掌握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掌握常见毒物的毒作用机制、毒作用表现、处理原则及预防措施。3.熟悉职业中毒的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4.了解毒物的存在状态、接触机会。【内容】1.概述:生产性毒物、气溶胶、职业中毒概念,生产性毒物来源、存在形态、接触机会、进入人体的途径。毒物在体内的过程,影响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因素,生产性毒物危害的控制原则等。职业中毒临床类型及主要临床表现、诊断、急救和治疗原则。2.金属与类金属中毒:铅、汞。3.刺激性气体中毒:氯气、氨、氮氧化物。4.窒息性气体中毒:一氧化碳、氰化氢、硫化氢。5.有机溶剂中毒:苯中毒。6.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毒作用共同点、苯胺、三硝基甲苯。7.农药中毒:有机磷酸酯类农药。(三)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目的要求】1.掌握生产性粉尘与尘肺的基本概念、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2.熟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和预防措施;熟悉矽肺概念、并发症,矽肺和石棉肺的X线表现。3.了解粉尘的来源与分类,了解煤工尘肺、棉尘病、其他尘肺等。【内容】1.生产性粉尘、尘肺概念,粉尘的来源和分类,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粉尘对健康的影响,粉尘危害控制。2.尘肺的病因和基本病理改变、主要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矽肺、石棉肺、煤工尘肺、棉尘病。(四)物理因素所致职业病【目的要求】1.掌握高温作业、生产性噪声、声压级、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的基本概念。2.掌握防暑降温、防止噪声危害的措施。掌握噪声对机体的危害。3.熟悉中暑、减压病、手臂振动病的主要临床表现。【内容】1.生产环境中的气象条件及特点;高温作业概念、类型与职业接触机会;高温中暑概念、表现,防暑降温措施。2.生产性噪声、声压级概念;噪声物理特性及其评价参数;噪声对人体影响,防噪声措施。3.振动及对人体的影响,手臂振动病,振动评价参数;减压病,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概念及接触机会等。(五)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肿瘤【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概念、职业性致癌因素的识别与判定。2.熟悉常见职业性肿瘤、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3.了解常见职业性肿瘤的发病情况、预防原则。【内容】1.职业性致癌因素与职业性肿瘤概念。2.职业性致癌因素的作用特征、识别与判定,常见职业性肿瘤及预防原则。(六)职业性有害因素的识别、评价、预测与控制【目的要求】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危险度评定方法。2.熟悉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3.熟悉健康监护的内容和方法。4.了解作业场所安全卫生评价。【内容】1.职业性有害因素接触评定及危险度评定。2.职业环境监测:监测对象的确定、检测方法、环境监测数据评价等。3.生物监测概念、特点、类别等。4.健康监护内容和方法。5.作业场所安全卫生评价: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评价、有害作业分级评价。(七)职业卫生法规与监督管理【目的要求】1.掌握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种类及概念。2.掌握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的制定依据及制定原则。3.掌握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熟悉职业病防治法的主要内容。5.熟悉生物接触限值的概念及制定原则。6.熟悉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及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的内容及意义。7.熟悉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内容】1.职业病防治法相关配套法规。2.职业卫生标准:工作场所有害物质接触限值、生物接触限值、3.化学致癌物接触限值、职业卫生标准的应用。4.职业卫生监督管理:预防性职业卫生监督、经常性职业卫生监督。5.职业病诊断与鉴定的监督与管理。6.事故处理与卫生监督。第五部分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一、考试目的考察学生对本学科基本概念、基础知识及其对基本概念与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对问题的综合分析、应用能力。二、考试内容与要求(一)营养学基础掌握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的基本概念,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的方法,必需脂肪酸和膳食纤维的种类及生理功能,热能消耗的内容及热能供给量及适宜比例。掌握各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的生理功能以及缺乏或过多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各类矿物质的吸收、代谢和食物来源。(二)植物化学物掌握植物化学物的分类及黄酮类化合物、大蒜、大豆皂甙的生物学作用。(三)各类食品的营养价值掌握谷类食品的营养素组成特点及营养价值;大豆食品的营养价值、抗营养因素及加工、烹调、储存条件等因素对食品营养价值的影响。(四)特殊人群的营养掌握孕妇、母乳的营养需要;孕期营养不良对胎儿的影响;母乳喂养的优点。掌握儿童、青少年、老年人、环境人群的营养需求及合理营养原则;(五)营养与营养相关疾病掌握膳食食营养因素对肥胖、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痛风、肿瘤、免疫性疾病发生的影响及营养与基因在疾病发生中的作用。(六)社区营养掌握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概念及应用;居民营养状况调查的方法。掌握社会营养监测、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食品强化的概念、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及平衡膳食宝塔的内容。(七)食品污染及其预防掌握食品腐败变质的概念,食品腐败变质的化学过程及防止食品腐败变质的措施,评价食品卫生质量的细菌污染指标、理化指标及意义,掌握黄曲霉素对食品的污染、毒性及预防措施。掌握N-亚硝基化合物、苯并(a)芘、杂环胺类化合物、环境持久性有机污染物污、氯丙醇、丙烯酰胺化学性污染物及食品容器、包装材料对食品的的污染及预防措施。(八)食品添加剂及其管理掌握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使用要求及卫生管理。掌握各类食品添加剂的种类、用途、作用原理。(九)食品新技术及其卫生学问题掌握食品新技术的内容及可能存在的卫生学问题(十)各类食品卫生及其管理掌握粮豆、蔬菜、水果、肉类及其制品、奶类及其制品、冷饮食品、酒类、罐头、食用油脂、调味品及其它食品存在的卫生问题;保健食品、转基因食品的概念、功能定位、评价、卫生与安全管理。(十一)食品中毒及其预防掌握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的概念及发病的流行病学特点;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各种病原菌的生物学特征,常见的污染食品,中毒的临床表现、诊断和预防原则;引起赤霉病麦、霉变甘蔗中毒的有毒成分、中毒的临床表现和防治措施。掌握引起河豚鱼中毒、组胺中毒、含氰甙类食物中毒的有害成分、常见的食品、中毒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措施;亚硝酸盐、砷、有机磷农药中毒临床表现和急救措施。(十二)营养毒理学营养毒理学的概念、营养对毒物的影响和毒物对营养的影响即营养与毒物的相互作用等。(十三)食品安全及其评价体系掌握食品安全的概念、危险性分析的定义和组成、国内外主要存在的食品安全问题、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及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进行食品安全性评价时需要考虑的因素。(十四)章食品卫生监督管理掌握食品卫生监督管理的概念及内容,食品卫生法律体系的构成、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的概念;掌握食品市场、餐饮业的卫生管理内容。食物中有毒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程序。食品良好生产规范和危害分析关键控制点系统在国内外的应用概况。考研政策不清晰?同等学力在职申硕有困惑?院校专业不好选?点击底部官网,有专业老师为你答疑解惑,211/985名校研究生硕士/博士开放网申报名中:

借鉴一下别人的学习方法:《卫生统计学》是提高预防专业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科研素质的一门专业课,它是21世纪公卫医生在从事预防工作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必须掌握和了解的基本知识。《卫生统计学》是《生物统计》的一门分支学科,《生物统计》属于《数理统计》的范畴。《数理统计》是研究自然和社会领域随机现象数量规律的一门应用数学,它包括研究数理统计原理、方法的纯粹“数理统计”和数理统计的方法在不同专业领域的应用而形成的数十门“专业统计”,《生物统计》应属于后者。在《卫生统计学》的学习过程中,应注意如下问题:1、正确、全面的理解统计学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基本思想:如前所述,《卫生统计》应属“专业统计”,由于“专业统计”主要强调统计方法的实际应用,对方法的原理一般不做过多介绍,所以学生在本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会对一些公式、方法、概念难以理解,会有许许多多的“为什么”,因而感到课程难学难懂,对课程难以全面把握。针对这一问题,从应用的角度从发,学生应重点理解基本的统计学概念、原理、基本思想,对公式的来源可不做过多的深究。上课认真听讲,课后加强与老师、同学的交流,对正确理解概念、基本思想将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2、淡化繁琐、复杂的计算: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计算机随处可见,各种数据处理软件和统计软件唾手可得,这就使得我们能从繁琐复杂的统计计算中解脱出来。但其负面作用是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盲目使用,不管是什么研究类型的数据都简单地交给计算机处理,用计算机取代统计,造成大量统计方法的滥用和误用。医学研究的许多数据关系到人群的健康,统计方法的误用会导致严重的伦理问题。这就提示我们要注重“统计方法”的选择、重视“数据质量”的保证和统计结果的“表达”。3、结合实践、勤于练习:由于《卫生统计学》前后章节内容联系非常密切,前一章节学习的好坏对后续章节的学习将产生较大影响,这就要求学生对每一章节的内容都能较好的掌握。实现这点的较好方法是及时的对每一章节的例题、练习亲自完成一遍,特别是分析思考题。由于课本的练习题并非完全意义的实际问题(已经整理处理),所以要想把所学统计方法解决实际科研问题,还必须有施展这些方法的舞台,由于条件限制,在校学生不可能从事完整的一项科研工作,但学生课余时间可通过网络或图书馆阅读医学杂志上的科研论文,了解别人的统计设计思路和统计分析方法,经常参加硕士研究生的开题报告和论文答辨。相信通过这一系列的学习,你对基本的统计方法的运用必将是得心应手、游刃有余。统计过程是一项使信息变成知识、知识有利于科学进步的过程。在这一过程在你将领会到统计学的精髓和奥秘,同时你也将体会到统计思维和推理的快乐,因为一项科学的统计过程,就是医学进步的过程。

1.u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t分布当自由度足够大的时候近似与u分布,n→∞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完全一致。2.单样本或两样本时用t检验,3样本或者3组以上用方差分析。两样本t检验与方差分析等效,F=t^2。3.卡方检验一般有2*2,2*C,R*C和配对资料卡方检验。注意理论频数不能太小,如有小于1或者1/5以上的格子小于5,则要考虑合并,或者采用fisher确切概率检验。配对资料b+c>40时,卡方=(b-c)^2/(b+c),当b+c<=40时,用(|b-c|-1)^2/(b+c)。4.非参数检验对数据的分布没有要求5.假设检验基本思想就是小概率事件在一次抽样中不会发生。建议你还是参考相关的书籍吧,回答的不够准确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统计学自考课程内容:高等数学、西方统计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国民经济核算、多元统计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抽样技术、应用统计软件、统计预测、统计决策、应用统计学、人口统计学、企业经济统计学、金融工程学、公共卫生统计学、金融风险度量、投入产出分析、中央银行学、财务分析、项目评估、金融投资统计分析、国际经济统计学等。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教育统计与测量》是教育学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在《教育统计学》与《教育测量与评价》两门课程的基础上整合而成的课程,是教育科学领域中的一门应用科学,是当今世界教育科学研究的三大领域之一,而且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具有重要而广泛的应用价值。本课程主要学习内容包括:了解教育统计学的主要内容及主要任务;能对搜集得来的数据用统计表和统计图进行初步整理;能用集中量、差异量、相关量等量数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在此基础上,借助概率理论,对数据进行推断统计;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类型与功能;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质量特性,并能够熟练应用;掌握编制教育测验的一般原理与方法;能够对学生课业发展进行恰当的测量与评价。重点学习算术平均数和加权平均数、方差与标准差、积差相关的意义与应用;正态分布的特点,正态分布的应用;抽样分布;假设检验的基本原理;相关样本和独立样本平均数差异的显著性检验;教育测量、教育评价等概念;估计信度的方法;难度系数的计算方法;效度的估计方法;区分度的估计方法等。在教育学领域,经常要涉及大量的调查、实验数据。如何对这些数据进行搜集、整理与分析,并经过科学推论得出客观规律,是本课程要解决的问题。本课程提供了从数量的角度观察、分析客观现象的科学方法和途径,并且努力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学生了解教育测量与评价的形成和发展,掌握教育测量与评价的一般原理和方法,树立科学的教育测量与评价理念,初步具备开展教育测量与评价的能力。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医学统计学基础概念整理2017

统计学是研究数据的收集、整理和分析的一门科学。其工作流程为设计、搜集、整理、分析与结果报告。打个通俗的比喻,统计学就好比“打牌”,抓牌就是搜集数据,牌抓好后要整理一下,然后研究怎么打就是分析,打的输赢就是结果报告。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学基础概念整理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总体与样本

总体:是指根据研究目的所确定的观察单位某项特征的集合。比如说我想研究山西医科大学所有在校生的平均体重,那根据此目的,我们研究的总体就是:山西医科大学所有在校生的体重数据的集合。但是需要注明一点:总体分为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上面的例子就是有限总体,毕竟山西医科大学学生还是有限的,然而科研过程中面临的大多数是无限的总体,我们是无法取得其总体进行研究的。那我们面对无限总体怎么办呢?

我们为了研究无限总体,发明了抽样的方法。就像我们想知道一锅老母鸡汤的咸淡,不需要喝完所有的汤,只要摇匀,尝其一勺就可以了,这种思想就叫“抽样”。

样本:就是从总体中抽出的部分观察单位某项特征的集合。但是在抽样过程中必须遵守随机化的原则。

随机化原则:是指总体中的任何一个观察单位都要有同等的机会被抽到作为样本进行研究。那么如何保证随机化抽样呢,一般包括单纯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和多级抽样等方法。

二.参数与统计量

参数:用于描述总体特征的指标;

统计量: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指标;

总体、样本、参数与统计量的关系如下图。

统计学就是通过描述样本的统计量去推断描述总体的参数。这是通过偶然去发现必然的过程,通过一般去发现普遍的过程,是以小见大的过程。

三.误差

误差:观察值与真知之差。即我们通过一次试验得到的结果与事件真实结果之间的差值。误差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分为四种:

(1)系统误差:因为试剂未校正或仪器没有调零等因素造成的研究结果倾向性的增大或减小。如我们路过药房,门口放个一个体重计,请问我们在称自己的体重之前,首先要干的第一件事情是什么呢?从统计学角度,我们应该看看体重计上的指针是不是对准零,如果本身就有5Kg底重,那我们所有的同学去称,都将会重5Kg,即发生倾向性的偏大。其特点:倾向性的增大或减小,如果我们就行调零,就可以避免。

(2)随机误差(random error):是由各种偶然因素造成的观察值与真值之差。比如班级所有同学用同一把尺子测量我的身高,结果发现我的身高值是不一样的。其特点为:不可以避免,但可以减少。统计学有一定律叫做“测不准定律”,不管你怎么测,就是测不准,因此我们通常多次测量后取平均。

(3)抽样误差(sampling error):因为抽样造成的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有人会说,刚才那一勺老母鸡汤的咸淡应该和锅里汤的咸淡是完全一样的啊,是的,但上面的例子是在讲抽样的原理,而我们科学研究和喝老母鸡汤是不一样的,因为汤里的氯化钠是均匀分布的,而我们科学研究的目标事件是不均匀分布的。比如某个班级120名同学的近视眼患病率为50%,我按照随机化原则随机抽取50名同学,则50名同学的近视眼患病率绝对不等于50%,因为近视眼同学在班级中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因此抽样误差的特点为:不可以避免,但可以减少。我们可以通过增大样本量进行减少。

(4)过失误差(gross error):

由于观察过程中的不仔细造成的错误判断或记录。过失误差可以通过仔细核对进行避免。

那我们统计学的存在主要是解决那种误差呢?我们通过统计设计减少系统误差、通过统计学检验去排除抽样误差的。

四.概率与频率

概率(P):用于反映某一事物发生可能性大小的一种量度。一般用大写的斜体P表示。

我们根据事物发生概率的大小,把事件分为3类:P=1为必然事件,发生率为100%;P=0为不可能事件,发生率为0;0

频率(f):是指我们进行了N次试验,其中一个事件出现的次数m与总的试验次数N的比值。

问题是:我们到底如何能够得到某一事件发生的概率呢,比如说谁能够告诉我一个半截粉笔从讲台上掉下摔断的概率P=?。我们至今的科学发展也没有办法通过公式去计算该值。那我们是怎么做的呢?有句话叫做“有些事情越想越烦,做起来却极其简单”。我们只需要那两盒同样的粉笔进行重复摔就可以了,如果总共100支粉笔,断了98只,那断的频率就等于f=98/100=0.98。而统计学上证实,当某事件发生次数较多时,频率就会接近于概率。意即f=P。因此,其实我们就是通过频率去估计概率的。

五.同质与变异

同质:是指观察单位所受的影响因素相同。而我们科研的观察单位所受的影响因素只可能相对的相同,不可能绝对的相同,因此,同质是相对的。

变异:是指观察单位在同质的基础上的个体差异。天底下没有两个完全一样的事物,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因此,变异是绝对的。

这一对概念对我们研究统计的意义:如果没有同质的话,就没有我们研究的总体或者样本。因为如果不同质,我们是不可能把他们放在一起进行研究的。如果没有变异,就根本没有统计学产生的必要,因为如果没有变异,我们拿一种药物治疗某病的一个病人,如果有效,该药对所有该病病人都应该有效,这是不可能的。

六.试验vs实验

试验——对已知事物结果的探索过程:为了查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而从事某种活动。

实验——已有明确的结论/假说后的验证过程:为了检验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而进行某种操作或从事某种活动。

从上述来自《现代汉语词典》的两个解释,可以看出:实验中被检验的是某种科学理论或假设,通过实践操作来进行;而试验中用来检验的是已经存在的事物,是为了察看某事的结果或某物的性能,通过使用、试用来进行。

在我们实际应用中,很多词汇中到底是用“试验”还是“实验”是已经根据前人的经验明确了的。比如RCT(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我们会叫“随机对照试验”,我想多半是因为翻译的过程中Trial翻译为“试验”更为合适。而RCT中,患者被分为两组时,则被称为“实验组”(Treatment Group)和对照组(Control Group)。

七.病人/患者vs受试者/研究对象

这两组词,也许没有必要把定义在贴上来了,因为他们的区别显而易见。病人/患者的称法,当然应该用于病人和患者的身上。如果研究是在健康人或者潜在患者人群中开展的,此时研究对象还不能确定为病人/患者,那么只能称其为受试者或研究对象。相似的,在产科的研究中,如果研究对象为一般的产妇,我们通常也不应该用“患者”或“病人”这样的称谓。

研究对象可以说是一个万金油,什么时候用都是可以的。而受试者我们又要说一下了,“受试者”常与某种干预联系在一起,通常仅在干预性研究(RCT、类实验)和诊断试验中才会使用。

八.终点vs结局

结局(Outcome)——研究中患者可能出现的一种结果:某种疾病或某种状态影响下的(人的)最终(健康)状态。

终点(Endpoint)——研究中患者某一结果的替代指标:用于在研究中判断干预或因素作用效果的某种“结局”。

在临床研究中,结局通常是指患者的某种转归,比如肿瘤患者中,痊愈、死亡、复发、转移这些都可以作为结局。当然,干预或某种因素暴露下短期的改变也可以成为结局,比如红细胞的升高、体温降低等等。而终点,则是临床研究中的效应评价点,比如主要终点、次要终点,此时用“结局”就不合适了。

上面这些看起来很头疼吧,那就记个最简单的。一般在试验性研究中(比如在RCT)我们一般使用“终点”,生存分析是有时也会用观察终点这一说法;而在其他类型的研究中,常使用“结局”。

九.排除vs剔除

所谓的排除标准就是考虑到研究的可行性和研究对象的安全,将一部分无法保证研究对象安全及不可行的符合入选条件的研究对象排除在研究之外。针对研究对象开始进行研究前,不将符合排除标准的对象作为研究对象纳入,这就是排除。

在临床研究中,根据入选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之后,在研究中我们还会发现一些患者无法接受进一步干预或观察,或者在研究期间才能发现研究对象的某些特征不属于我们将要外推的范围。此时虽然这些对象在研究初期被确定为“研究对象”,认为他们属于研究结果将要外推到的人群,但实际上他们并不属于该类人群。这时我们就要将该类研究对象“剔除”出研究,相应的标准就是剔除标准。

简而言之,排除是在研究初期用于选择研究对象的;剔除是在研究中期用于去除随时发现的非外推人群的研究对象。

医学统计学重点知识归纳u分布是标准正态分布,均数为0,标准差为1的正态分布,t分布当自由度足够大的时候近似与u分布,n→∞时,t 分布与标准正态分布完全一致。

1)求极差(Range)R=Xmax-Xmin (29.64-7.42=22.22)。

2)确定组数和组距、划分组段组数确定需根据样本大小决定,一般取10组左右。(22.22/12=1.85)。

3)频数统计,列频数表。

图形特征:

集中性:正态曲线的高峰位于正中央,即均数所在的位置。

对称性:正态曲线以均数为中心,左右对称,曲线两端永远不与横轴相交。

均匀变动性:正态曲线由均数所在处开始,分别向左右两侧逐渐均匀下降。

曲线与横轴间的面积总等于1,相当于概率密度函数的函数从正无穷到负无穷积分的概率为1。即频率的总和为100%。

关于μ对称,并在μ处取最大值,在正(负)无穷远处取值为0,在μ±σ处有拐点,形状呈现中间高两边低,正态分布的概率密度函数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2017

你知道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有哪些吗?你对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了解吗?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的知识,欢迎阅读。

医学统计学的主要内容 :

1统计设计

包括实验设计和调查设计,它可以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实验和调查工作,使之能较少地花费人力、物力和时间,取得较满意和可靠的结果。

2资料的统计描述和总体指标的'估计

通过计算各种统计指标和统计图表来描述资料的集中趋势、离散趋势和分布特征况(如正态分布或偏态分布);利用样本指标来估计总体指标的大小。

3假设检验

是通过统计检验方法(如t检验、u检验、F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来推断两组或多组统计指标的差异是抽样误差造成的还是有本质的差别。

4相关与回归

医学中存在许多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现象。如儿童的身高与体重、胸围与肺活量、血糖与尿糖等,都需要利用相关与回归来分析。

5多因素分析

如多元回归、判别分析、聚类分析、正交设计分析、主成分分析、因子分析、logistic回归、Cox比例风险回归等,都是分析医学中多因素有效的方法(本书不涉及,请参考有关统计书籍)。这些方法计算复杂,大部分需借助计算机来完成。

6健康统计

研究人群健康的指标与统计方法,除了用上述的某些方法外,他还有其特有的方法,如寿命表、生存分析、死因分析、人口预测等方法

审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自考审计学主要学习审计基本理论、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审计的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方法;熟悉国家有关法规和政策,了解国内外审计学科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能运用计算机处理有关会计和审计业务,尤其是具有较强的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有较强的外语和语言文字能力。

审计学培养熟悉国际会计准则、掌握审计技术、具有扎实的审计理论与实务,具备注册会计师(CPA)、注册内部审计师(CI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的业务知识与专业技能,能在企、事业单位和政府机关以及社会中介机构从事审计实务、会计鉴定、资产评估以及教学、科研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审计学学生毕业后可在大中型企业和跨国公司从事内部审计工作,可在政府审计机关和司法机关从事审计检查与鉴定工作,也可在会计师事务所、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公司等中介机构从事审计服务与咨询工作,还可以在学校和科研部门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

免费领取自考学习资料、知识地图:

审计学专业自考科目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内部审计、企业审计实务、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管理系统中计算机应用(实践)、管理学原理、审计准则、审计学原理、审计技术方法、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企业财务审计、财政审计、固定资产投资审计、经济效益审计、社会审计、企业财务报表分析(一)、中国文化概论、审计学毕业论文。 自考报名条件 1、凡具有本省正式户籍的公民,不受年龄、职业、学历的限制,均可就近报名并参加考试。外省在我省工作学习的人员,也可就近报名参加考试。 2、经国家教育部正式批准或备案的各类高等学校的专科毕业生,可直接申请报考本科段(独立本科段)。 3、考生专科(基础科段)、本科段(独立本科段)可同时兼报,但在领取本科毕业证书前必须先获取专科毕业证书。 4、实践性学习环节考核、毕业论文、毕业设计、毕业考核等,须按规定在本专业涉及实践课程理论考试全部合格后才能报考。 5、提倡在职人员按照学用一致、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选择报考专业。对某些行业性较强的专业(如公安管理、医学类专业等)将根据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限制报考对象。 自考网上报名流程 1、登录各地自考网上报名网站(新生需注册并填写相关资料,老生根据自己之前的账号进行登陆)。 2、到自考办网站规定的指定银行办理一张缴费用银行卡。 3、办理银行卡后的新生,和有银行卡的老考生按照报名网站规定的报名流程完成网上报名。 4、网上报名成功后的新生需要在规定时间到自考办指定的地点进行摄像制作准考证。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1.审计是由国家授权或接受委托的专职机构和人员,依照国家法规、审计准则和会计理论,运用专门的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经营管理活动及其相关资料的真实性、正确性、合规性、合法性、效益性进行审查和监督,评价经济责任,鉴证经济业务,用以维护财经法纪、改善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一项独立性的经济监督活动。 1.2.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所进行的审计,是国家审计机关代表政府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地方各级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等的财政和财务收支进行审计监督,在独立行使审计监督权的过程中,不受其他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1.3.内部审计是指组织内部专职审计机构或人员实施的审计,是组织内部的一种独立客观的监督和评价活动,它通过审查和评价经营活动及其内部控制的适当性、合法性和有效性来促进组织目标的实现。 1.4.注册会计师审计又称民间审计、社会审计,是指由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审核批准成立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审计。 1.5.事前审计是指审计机构的专职人员在被审计单位的财政、财务收支活动及其他经济活动发生之前所进行的审计。 1.6.事中审计是指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执行过程中进行的审计。通常是指对工期较长的基建项目和承包合同期中执行情况等进行的审计。 1.7.事后审计是指在被审计单位经济业务完成以后所进行的审计。 1.8.就地审计又称现场审计,是审计机构派出审计小组和专职人员到被审计单位现场进行的审计。 1.9.顺查法是按照会计核算的处理顺序依次进行检查核对的一种方法。 1.10.逆查法又称倒查法,是指按照与会计核算程序相反的顺序依次进行审计的方法。 简答题 1.1.审计的定义可以从哪些方面去理解? 1.2.简述审计的独立性体现在哪些方面? 1.3.简述详细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1.4.简述资产负债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1.5.简述会计报表审计阶段注册会计师审计的特点。 1.6.简述注册会计师在审计一个单位时必须考虑利用其内部审计工作成果的原因。 1.7.审计按内容分类可分为哪几类?各自的目的是什么? 1.8.简述审计按其所依据的基础和使用的技术分类。 1.9.什么是审计方法?审计方法体系包括哪些内容? 1.10.简述详查法和抽查法的概念、特点。 1.11.简述证实客观事物的方法。 1.12.简述审计人员选择审计方法时应注意的问题。 1.13.审计具有哪些职能? 1.14.简述审计职能的实现应具备的条件。 1.15.审计能发挥哪些作用? 1.16.简述审计制约作用和促进作用的具体表现。 1.17.国家审计监督体系,一般由国家审计机关、内部审计部门和社会审计组织三种审计机构组成,试述我国审计机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2.1.简述《职业会计师道德守则》的内容。 2.2.简述在确定哪些情况和业务尤其需要遵循客观性时需要考虑的因素。 2.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和应有关注的内容。 2.4.根据《独立审计基本准则》的规定,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开展审计活动和执行审计业务中应对同行承担什么责任? 2.5.简述经济利益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2.6.简述自我评价方面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2.7.简述外界压力对独立性威胁的情形。 2.8.简述独立性威胁的防范措施。 2.9.简述在审计业务期间降低非审计业务威胁性的措施。 2.10.简述向由非上市公司转为上市公司的单位提供非鉴证服务而不会损害独立性应具备的要求。 2.11.对高级职员与鉴证客户之间长期关系所采取的防范措施有哪些? 2.12.简述可能产生重大经济利益或自我评价威胁的活动。 2.13.简述专业胜任能力的两个阶段。 2.14.简述注册会计师发现客户的违法行为或可能存在的违法行为应当采取的措施。 2.15.简述注册会计师可以披露客户的有关信息情形及应考虑的因素。 2.16.简述审计收费需考虑的因素。 2.1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不得刊登广告的原因。 2.18.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在招揽业务时所不允许的行为。 2.19.简述接受委托前的沟通内容。 3.1.简述我国制定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应该达到的目标。 3.2.简述注册会计师执业准则的作用。 3.3.简述执业准则体系的框架结构。 3.4.简述注册会计师业务准则的内容。 3.5.简述三方关系的内容。 3.6.简述鉴证业务的基本分类内容。 3.7.简述审计业务的特点。 3.8.简述其他鉴证业务的特点。 3.9.简述相关服务的内容。 3.10.简述会计师事务所进行质量控制的目的。 3.11.简述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措施。 3.12.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顾客诚信方面应当考虑的事项。 3.13.简述会汁师事务所在确定是否接受新业务时需考虑的事项。 3.14.简述会计师事务所在考虑解除业务约定或同时解除业务约定及其客户关系时制定的政策和程序要求。 3.15.简述确定复核人员的原则。 3.16.简述咨询的具体要求。 3.17.简述项目质量控制复核的定义及其政策和程序的制定要求。 3.18.会计师事务所针对业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的控制的目的是什么? 3.19.会计师事务所应从哪些方面对质量控制制度进行持续考虑和评价? 3.20.简述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的防范措施。 4.1.简述评价财务报表的合法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内容。 4.2.简述注册会计师对所审计期间的各类交易和事项运用的认定包含哪些类别。 4.3.简述与各类交易和事项相关的审计目标。 4.4.当拟承接的业务具备哪些特征时,注册会计师才能将其作为审计业务予以承接。 4.5.简述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的目的。 4.6.简述审计业务约定书的内容。 4.7.简述注册会计师开展初步业务活动有助于确保在计划审计工作时达到的要求。 4.8.简述总体审计策略中包括的内容。 4.9.符合性测试与实质性测试有什么区别与联系?为什么即使被审计单位经符合性测试被认定拥有非常健全的内部控制,注册会计师仍不能完全省略实质性测试程序? 5.1.在确定审计证据的相关性时,注册会计师应当考虑哪些因素? 5.2.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应对哪些事项予以特殊考虑? 5.3.简述实施控制测试的目的并说明在什么情形下控制测试是必要的。 5.4.按获取手段的不同可以将审计程序分为哪几类? 5.5.简述注册会计师编制审计工作底稿的目的。 5.6.会计师事务所为什么要按照相关规定对审计工作底稿实施适当的控制程序? 5.7.简述会计师事务所针对审计工作底稿设计和实施适当控制的目的。 5.8.简述编制审计T作底稿的总体要求。 5.9.简述确定审计工作底稿的格式、内容和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5.10.简述重大事项可能包括的内容。 5.11.审计报告归档之后,什么情形下注册会计师可对审计工作底稿进行修改或增加? 6.1.简述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的目的。 6.2.简述内部控制的要素。 6.3.可以从哪八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 6.4.试简述在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时,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哪些审计程序? 6.5.哪些情况表明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6.6.简述在实务中,注册会计师为提高审计程序的不可预见性而采取的方式。 6.7.简述注册会计师在期中实施进一步审计程序存在的局限。 6.8.简述在确定进一步审计程序的范围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 6.9.简述注册会计师在确定某项控制的测试范围时应考虑的因素。 6.10.简述实质性程序和控制测试在时间选择上的异同点。 6.11.简述如何理解实质性分析程序的范围。 6.12.简述在评价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和适当性时,注册会计师应考虑的因素。 6.13.注册会计师应就哪些内容形成审计工作记录? 7.1.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业务活动。 7.2.简述向顾客开具账单这项功能所针对的主要问题。 7.3.简述销售与收款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7.4.简述营业收入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7.5.简述销售折扣与折让的实质性程序。 7.6.简述应收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7.7.简述注册会计师应选作函证对象的项目。 7.8.简述函证实施过程控制的措施。 7.9.简述坏账准备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7.10.简述应收票据的实质性程序。 7.11.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的审计目标。 7.12.简述营业税金及附加审计的实质性程序。 8.1.简述采购与付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 8.2.简述固定资产内部控制的内容。 8.3.简述采购与付款循环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 8.4.简述应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8.5.简述应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8.6.简述应付账款的分析程序。 8.7.简述固定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8.8.简述累计折旧的审计目标。 8.9.简述预付账款的审计目标。 8.10.简述预付账款的实质性程序。 8.11.简述在建工程的审计目标。 8.12.简述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实质性程序。 8.13.简述在建工程的实质性程序。 8.14.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审计目标。 8.15.简述固定资产清理的实质性程序。 9.1.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9.2.简述生产与存货循环的内部控制的三大系统。 9.3.简述存货的内部控制制度的内容。 9.4.简述实施简易抽查的主要内容。 9.5.简述工薪的内部控制测试的步骤。 9.6.简述计时工资制下直接人工成本的内部控制测试内容。 9.7.简述制造费用的内部控制测试的主要内容。 9.8.简述存货的审计目标。 9.9.简述存货余额的实质性程序。 9.10.简述制定存货监盘计划应实施的工作。 9.11.简述对期末存货进行截止测试时应当关注的事项。 9.12.简述营业成本审计的概念及营业成本的审计目标。 9.13.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内容及审计目标。 9.14.简述应付职工薪酬的实质性程序。 9.15.简述管理费用的实质性程序。 10.1.简述筹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0.2.简述投资活动涉及的主要凭证和会计记录。 10.3.简述筹资业务内部控制的内容。 10.4.简述筹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 10.5.简述投资业务的内部控制测试的内容。 10.6.简述筹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0.7.简述银行借款的实质性程序。 10.8.简述应付债券的实质性程序。 10.9.简述盈余公积的实质性程序。 10.10.简述未分配利润的实质性程序。 10.11.简述投资业务的审计目标。 10.12.简述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0.13.简述可供出售金融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0.14.简述持有至到期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10.15.简述长期股权投资的实质性程序。 10.16.简述投资收益的实质性程序。 10.17.简述其他应收款的审计目标。 10.18.简述其他应付款的审计目标。 10.19.简述长期应付款的审计目标。 10.20.简述所得税费用的审计目标。 10.21.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审计目标。 10.22.简述递延所得税资产的实质性程序。 10.23.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审计目标。 10.24.简述递延所得税负债的实质性程序。 10.25.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审计目标。 10.26.简述资产减值损失的实质性程序。 10.27.简述营业外收入的审计目标。 10.28.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审计目标。 10.29.简述营业外支出的实质性程序。 11.1.简述货币资金与各业务循环的关系。 11.2.简述有关货币资金的内控制度。 11.3.简述库存现金的审计目标。 11.4.简述库存现金盘点的程序。 11.5.简述银行存款的审计目标。 11.6.简述银行存款的实质性程序。 11.7.简述其他货币资金的审计目标。 11.8.简述其他货币的实质性程序。 12.1.简述管理层埘财务报表责任段应包括的内容。 12.2.简述注册会汁师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的条件。 12.3.简述注册会汁师对持续经营能力产生重大疑虑的情况。 12.4.简述注册会计师出具非无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总体条件。 12.5.简述保留意见的涵义及注册会汁师应出具保留意见审计报告的情形。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卫生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教育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医学统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总结
  • 审计学自考重点内容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