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发布时间: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情绪的测量: 情绪测量指标主要有内部的主观体验、外部的行为表现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等. (I)主观体验 一般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其测量方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 (1)形容词核对表:心境形容词核对表、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2)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 (II)面部表情 表情是情绪的行为指标。 (1)早期测量工具:圆形量表、三维模式图。 (2)现代测量技术: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 (III)生理指标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因此这些生理变化就成为情绪研究可以利用的客观指标。情绪的生理指标很多,比如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等。 情绪的认知研究: 背景:早期情绪认知研究的关注焦点,是描述情绪与认知间复杂交互影响。涉及到认知对情绪影响的实验通常是:操纵被试的认知活动,以观察其情绪的变化。涉及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验则通常是:使被试进入不同的情绪状态,以观察他们在认知活动时的差异。 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芬茨(Fenz)图片联想实验—被试—见习跳伞运动员——自变量:距离跳伞的时间图片与跳伞主题的关系程度—因变量:情绪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 手术前的恐惧—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詹尼斯的准实验研究—外科手术病人为被试—自变量:手术前的恐惧水平——因变量:对手术的认知 结论:对手术前恐惧水平情绪的不同,导致对手术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关系:操作困难的任务,操作水平在较低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操作中等的任务,操作水平在中间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操作简单的任务,操作水平在较高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 情绪与归因: 归因:对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评价,它是一种认知评估活动。 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在行为结果产生的时候,首先会直接对结果的好坏作出判断,然后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情绪。 实验证明:原因部位的知觉、原因可控性的知觉以及原因稳定性的知觉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与决策: 失败的博弈:情绪调节缺陷会使人无法做作出正确的风险决策。 情绪生动性与决策权重:当事件发生概率不同时,生动性不同的事件的决策权重也发生变化。 损失厌恶:损失造成的消极情绪冲击要大于等量收益造成的积极情绪冲击。

第八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的类型: (I)按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 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象,又称为瞬时记忆。 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 保持的时间:0.5~3秒.——斯珀林的部分报告法.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完全依据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 (2)短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保持的时间: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 (3)长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保持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一生.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信息编码(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按所储存信息的类型)。 (II)按照记忆的意识标准,记忆可分为两种(格拉夫和沙赫特):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外显记忆: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区别: ①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②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记忆有影响,对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 ③加工特点不同。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的并需注意资源的过程;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加过程,是无意识的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III)按照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 回溯记忆: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IV)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 真实记忆: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有两方面的解释:实验程序、理论解释: (1)DRM范式(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的实验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的研究相似: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 DRM范式的实验程序: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间(关键诱饵)和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然后在测试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实验结果: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出“旧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出中率(即真实记忆)。 (2)安德伍德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与布雷纳德和雷纳的模糊理论既可以解释错误记忆,又可以解释真实记忆。这说明这两种记忆在理论整释上有共通性。 (V)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记忆可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 元记忆: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的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客体记忆: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早期的记忆研究和学习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I)艾宾浩斯和节省法: 实验特点: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实验过程:艾宾语斯用稳定的速度大声反复阅读无意义音节,直到能将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忆回来为止。然后记录下学习这个音节来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如一个月),他采用同样的方式重新学习这个音节来,直至正确,回忆出来为止,测量出重新学习音节表所需的时间和次数。 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两次对比的学习时间和次数的节省,节省量:指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次数比值 评价:优点:该研究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节省法至今的被用于探讨有关记忆的重要问题。不足:①在实验材料上,无意义音节表是人为的,不贴近实际.②在实验被试上,只有一个人,数量过少。③没有体现学习经验对记忆的影响,即忽视了有关记忆的其他特征 (II)巴特利特和再现实验. 实验特点: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画);研究方法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被试有20人。即在艾宾浩斯的实验上加以改进. 实验过程:(1)重复再现:让同一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多次回忆,将回忆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2)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原材料(记住的),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的材料,一段时间后进行再现,以此类推,直到被试20,得到一条“记忆” 记忆变化的趋势(系列再现):精细组织、简单化、命名、细节的保存. 评价:优点:涉及了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表明了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不足:对实验的控制严密性程度不够,研究过于含糊,对记忆规律的观点也相对难以检验。 (III)中国的曹日昌也进行了有关研究,方法与国外相同,将记忆表现出的变化分为简略、概括,完整、合理,详细、具体,夸张、突出。 学习的早期研究是和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I)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一个原本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此种无条件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后,就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时的反应就变成了条件反应,而中性刺激则变成了条件刺激。 实验对象:狗. 实验过程:把一个中性刺激(铃声)随同无条件刺激(食物)一并呈现给狗,经过多次配对呈现后,狗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声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II)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如果结果是正面的,那么在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如果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负面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不再出现,那这一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这种行为的压抑过程被称作消退。 实验对象:老鼠 实验过程:把一只老鼠放在“斯金纳箱”里,它偶然按下操纵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即“学会”按压操纵杆获得食物。 (III)总评:经典条件反射对有些学习过程很难解释—人们有时找不到确定的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它不同,操作性条件则看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习程更加吻合。 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的方法有回忆法和再认法. (I)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自由回忆. (1)系列回忆: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可以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巴特利特的再现实验就是采用这一方法.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2)对偶联合回忆:有检验法和预期法两种程序.(卡尔金斯提出)刺激相似性低时,记忆容易;而相似性高时,记忆受到干扰。 (3)自由回忆: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II)再认法 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先前学习或记忆过,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正确被觉察。两类测验:(1)是/否再认测验:“二择一”的选择,被试猜中的概率会很高。(2)道选再认测验:多项选择测验,减少了对问题猜测的可能性。

第四章反应时 反应时(RT):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反应时的测量装置: 一种有效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呈现装置、反应装置和计时装置._ (I)刺激呈现与反应装置:刺激呈现装置可以在发出信号的同时激活计时装置,刺激呈现装置本身不得对被试的反应造成额外干扰;反应装置,灵敏、快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停止计时装置的工作。(理想状态) (II)计时装置:①简单机械计时器.②.复杂机械计时器.③电子计时装置 反应时的发展史.减数法: 原理(概念):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又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A反应.B反应.C反应 (I)A反应(简单反应) 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A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A反应时的分类:①听觉简单反应时:<1>实验情境:研究者通过耳机向被试呈现声音信号,并要求被试一听到信号就尽快按某一键。<2>实验结果:听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波动,任何一个时刻被试对听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都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本身的性质的变换和被试练习水平.<3>实验中反应时有一个无法跨越的绝对界限—“生物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限制,它根源于粗人类有机体的特性—感官、脑以及肌肉工作的特性).<4>感官换能、神经传导、大脑加工和肌肉运动的时间总和便是我们所获得的简单反应时。②视觉简单反应时: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相比,视觉简单反应时较长,其原因在于感官换能时间较长。③视觉简单反应时较听觉简单反应时来得慢,而听觉反应时又较触党反应时来得慢。不同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具有差异。 注:1.A反应之所以称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2.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望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3.A反应时也被称为基线时间, (II)B反应(选择反应) B反应:复杂反应中的一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 在B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了刺激辨认和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 B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III)C反应(辨别反应) C反应: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有反应,其余刺激不要求作出反应,即不要求做任何事。 C反应是在基线操作中加入了刺激辨别的过程,但不包含反应的选择. A.B.C三类反应时的关系:①三类反应时的加工过程:B反应时最长C反应时次之,而A反应时最短。②C反应时-A反应时=辨别时间(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③B反应时-C反应时=选择时间(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④A反应时:基线时间,B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反应选择,C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减数法的应用:1.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时实验.2.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I)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心理旋转: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即,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实验:20世纪70年代初,库柏(Cooper)和谢波德(1973)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即,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事物的映像,人们都有心理的眼睛. (II)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的分析,人们通常以为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编码的。 实验:70年代初波斯纳等人(Posner,etal,1990)的实验表明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 实验结果:波斯纳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对减数法的评价:长处:1.ABC反应时的心理过程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是“黑箱”。2.认知心理学家常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弱点:1.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一系列心理过程要有比较精确的预测,2.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做到的. 3.减数法范式最基本的任务原型是ABC反应时任务,而实际研究中的反应时任务要比它们复杂得多。 加因素法 背景: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数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原理(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实验逻辑:①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的时间总和。②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③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加因素法是通过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从而尝试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以推断整个的信息加工过程。 注: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加因素法的应用:典型实验——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四个阶段:1.改变测量刺激的变量,表明系列比较阶段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2.改变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3.反应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被试选择反应种类的阶段,而且产生N反应(否定反应)比产生Y反应(肯定反应)难。4. 改变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的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测试项目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四个依次进行的加工阶段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

感觉的直接测量 感觉的间接测量:借助某一中介变量或中介反应来测量感觉。(恒定刺激法、最小变化法、调整法). 感觉直接测量法:①数量估计——史蒂文斯,两种形式(有无标准求激的初始赋值)。②数量生产——数量估计法的反向程序,是为了避免回归效应.③绝对数量估计——是数量估计法的衍生。 注:感觉的直接测量技术,以及由此归纳出的幂定律,被认为是现代心理物理学的标志。 影响因素(情境效应):①实验中其他刺激的影响.②刺激序列效应。③刺激全距的影响。 直接数量估计法的应用:①情绪研究中的应用。②社会舆论的测定 信号检测论. 两个基本概念:①信号:可理解为刺激.②噪音:信号所伴随的背景,总是存在于系统中,无法消除;对信号起干扰作用的背景都是噪音。③现象:信号伴随噪音和单独出现噪音这两种情况下,分别可以在心理感受量值上形成两个分布:信号加噪音分布(信号分布)和噪音分布,总体上信号分布比噪音分布的心理感受强些。 决策标准(β):信号检测论假论,观察者选择某一个似然比的值作为产生“信号”、“噪音”两种判断反应的分界点,(针对信号和噪音分布图的重叠的中间感受区域). 两种独立指标:反应偏向(判断标准).辨别力指标d’判断标准:观察者反应偏向的度量,常用似然比标准β或报告标准C来进行衡量。 辨别力指标d’:观察有对刺激的感受性的度量。 1.似然比β:信号加噪音引起的特定感觉的条件概率与噪音引起的条件概率的比值。 ①被试在实验中的反应:击中(hit).虚报(fa)、漏报(miss)、正确拒斥(CR) 四种反应P(hit)+P(mis)=1 P(fa)+P(cr)=1 ②支付矩阵:信号检测的四种反应所对应的利益得失排列成的表。 2.报告标准C:感受经验强度,用符号C表示。C是横轴上的判定标准位置。在数学上,C的单位要转换成刺激强度单位。 ( II)辨别力指标:敏感性可以表现为内部噪音分布fN(x)与噪音加信号分布fsN(x)之间的分离程度,两者的分离程度越大,敏感性越高;分离程度越小,敏感性越低。 1.辨别力d’:内部噪音分布fN(x)与信号分布fsN(x)的分离程度既受信号的物理性质影响,也受被试特性的影响。fN(x)与fsN(×)之间的距离可作为敏感性的指标,称为辨别力d’. d’等于两个分布的均数之差除以N分布的标准差。 2.当N分布与SN分布均为常态分布时,其变异数类同,则d'越大,敏感性越高,d’越小,敏感性越低。 接受者操作特定曲线 接受者操作特定曲线(ROC):又称感受性曲线,曲线上各点反应着相同的感受性,它们都是对同一信号刺激的反应,只不过是在几种不同的判定标准下所得的结果。该曲线是以虚惊概率为横轴、击中概率为纵轴所组成的坐标图,和被试在特定刺激下由于采用不同的判断标准得出的不同结果画出的曲线。其中判断标准的变化体现在曲线上不同点的变化;反应敏感性d'则体现在曲线离对角线的距离远近。 ROC曲线的属性:①β的改变独立于d’的变化。当β接近0时,击中概率几乎为1,即噪音全当成信号接受;当乃β接近无穷大时,虚惊概率几乎为1,即信号全当成噪音拒绝。②ROC曲线的曲率反应敏感性指标d’。被试的辨别力d'为0,ROC曲线离这条线越远,表示被试辨别力越强,d'的值当然就越大。 注:①关键词:先验概率(先定概率).②严格来说,d’指标的应用首先要经过信号和噪音分布的齐性检验。 信号检测论在认知研究中的应用:①再认记忆②判断:临床上的记忆力衰退是抑郁症还是老年痴呆. 信号检测论与社会认知:揭示了攻击行为可能的认知基础—对社会常态的规范的理解出现了问题。 总结. 信号检测论对传统阈限概念的批评,来源于传统方法在阈限测学中无法有效排除众多非感觉因素的影响,因而废除了费希纳传统中的阈限思想,用主观决策标准加以取代。

第八章记忆与学习 记忆的类型: (I)按信息在系统内储存的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不同的子系统(阿特金森和希夫林):感觉记忆、短时记忆、长时记忆、 (1)感觉记忆: 感觉刺激停止之后所保持的瞬间映象,又称为瞬时记忆。 容量:几乎容纳了所有进入感觉器官的信息。 保持的时间:0.5~3秒.——斯珀林的部分报告法.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完全依据物理特性——具有鲜明的形象性和单一性. (2)短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是信息从感觉记忆通往长时记忆的一个中间环节或过渡阶段。 容量:十分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 保持的时间:十几秒至一分钟左右.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听觉编码、视觉编码.—具有暂时性、动态性和操作性. (3)长时记忆: 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一分钟以上的记忆. 容量:几乎是无限的. 保持的时间:一分钟以上甚至一生. 信息储存的形式(编码方式):信息编码(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类型:情景记忆和语义记忆(按所储存信息的类型)。 (II)按照记忆的意识标准,记忆可分为两种(格拉夫和沙赫特):内隐记忆、外显记忆. 内隐记忆:通过对记忆的无意识的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外显记忆:通过有意识的直接测试表现出来的。 区别: ①个体差异对外显记忆的影响十分明显,而对内隐记忆的影响不大 ②学习和测验阶段感觉通道的改变对内隐记忆有影响,对外显记忆则没有影响。 ③加工特点不同。外显记忆是概念驱动过程,是有意识的并需注意资源的过程;内隐记忆是材料驱动加过程,是无意识的不需要注意资源的过程. (III)按照记忆内容在时间轴上的指向,记忆分为:前瞻记忆、回溯记忆 前瞻记忆:对于未来要执行的行为的记忆. 回溯记忆:对于过去所发生事件的记忆。 (IV)根据提取的准确性,可以将记忆分为:错误记忆、真实记忆 错误记忆:错误地声明一个以前未呈现过的词或从未发生过的事曾经呈现或发生. 真实记忆:正确地报告出曾经呈现过的词或发生过的事. 对错误记忆的产生有两方面的解释:实验程序、理论解释: (1)DRM范式(错误记忆的经典研究范式)的实验程序与传统的真实记忆的研究相似:先学习,后回忆和再认 DRM范式的实验程序:向被试呈现多个学习词表,每个词表由一个未呈现的目标间(关键诱饵)和它相联系的15个学习项目组成。然后在测试验阶段,让被试对呈现过的词进行自由回忆和再认 实验结果:在回忆和再认测验中被试将未呈现过的关键诱饵识别出“旧的“比率(即虚报率)接近那些实际呈现过的词的出中率(即真实记忆)。 (2)安德伍德的内隐激活反应假设与布雷纳德和雷纳的模糊理论既可以解释错误记忆,又可以解释真实记忆。这说明这两种记忆在理论整释上有共通性。 (V)按照记忆加工和控制的层面,记忆可分为元记忆和客体记忆。 元记忆:反映人类记忆的独特特征,即对自己的记忆活动所进行的了解和控制,是个体所具有的与自己的记忆活动有关的信念及监控系统,是人对自己记忆系统的认知,是包括元记忆知识、元记忆监测和元记忆控制的有层次的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动态过程。 客体记忆:对信息的编码、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 早期的记忆研究和学习研究: 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和英国心理学家巴特利特是记忆研究的两位先驱。 (I)艾宾浩斯和节省法: 实验特点:发明了无意义音节作为记忆研究的材料,并发明了节省法来测量记忆效果。 实验过程:艾宾语斯用稳定的速度大声反复阅读无意义音节,直到能将它们准确无误地回忆回来为止。然后记录下学习这个音节来所需的时间和次数。经过一定的时间间隔后(如一个月),他采用同样的方式重新学习这个音节来,直至正确,回忆出来为止,测量出重新学习音节表所需的时间和次数。 记忆效果的量化指标:两次对比的学习时间和次数的节省,节省量:指重新学习时所节省的时间或次数与初次学习时间或次数比值 评价:优点:该研究工作具有开创性的,揭开了记忆的神秘面纱,节省法至今的被用于探讨有关记忆的重要问题。不足:①在实验材料上,无意义音节表是人为的,不贴近实际.②在实验被试上,只有一个人,数量过少。③没有体现学习经验对记忆的影响,即忽视了有关记忆的其他特征 (II)巴特利特和再现实验. 实验特点:将日常生活中的记忆特征作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使用故事和图画等有意义材料进行研究(民间故事、描述性散文段落和图画);研究方法用重复再现和系列再现,被试有20人。即在艾宾浩斯的实验上加以改进. 实验过程:(1)重复再现:让同一被试在不同的延时条件下对学习材料多次回忆,将回忆内容与原始材料进行比较,来测被试记忆不断衰退和变化的情形。(2)系列再现:先让被试1再现原材料(记住的),然后让被试2看被试1的材料,一段时间后进行再现,以此类推,直到被试20,得到一条“记忆” 记忆变化的趋势(系列再现):精细组织、简单化、命名、细节的保存. 评价:优点:涉及了记忆材料的文化背景因素,表明了拥有不同经验的人在解释、记忆、回忆相同材料时的方式是非常不同的。不足:对实验的控制严密性程度不够,研究过于含糊,对记忆规律的观点也相对难以检验。 (III)中国的曹日昌也进行了有关研究,方法与国外相同,将记忆表现出的变化分为简略、概括,完整、合理,详细、具体,夸张、突出。 学习的早期研究是和两个名字联系在一起的:巴甫洛夫和斯金纳。 (I)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一个原本不会引起无条件反应的中性刺激与一个原本就能引起此种无条件反应的刺激相结合后,就能使动物学会对那个中性刺激作出反应。这时的反应就变成了条件反应,而中性刺激则变成了条件刺激。 实验对象:狗. 实验过程:把一个中性刺激(铃声)随同无条件刺激(食物)一并呈现给狗,经过多次配对呈现后,狗逐渐“学会”在只有铃声但没有食物的情况下分泌唾液。 (II)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研究 理论内容:在任何特定的情况下,人的行为都可能伴随着某种结果,如果结果是正面的,那么在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很可能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强化”。如果行为伴随着另一种结果,负面的结果,那么今后在类似的情况下,人将很少会再重复这一行为;这些结果被称为“惩罚”。一种行为被强化后,强化物不再出现,那这一行为再发生的可能性将慢慢减弱直至完全消失,这种行为的压抑过程被称作消退。 实验对象:老鼠 实验过程:把一只老鼠放在“斯金纳箱”里,它偶然按下操纵杆就可以得到食物。经过多次尝试后,老鼠会不断按压操纵杆直到吃饱为止,即“学会”按压操纵杆获得食物。 (III)总评:经典条件反射对有些学习过程很难解释—人们有时找不到确定的条件刺激和非条件刺激,而操作性条件反射和它不同,操作性条件则看重考察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促进或促退作用,这与现实生活中的学习习程更加吻合。 记忆与学习研究的传统方法: 传统上对记忆和学习的研究的方法有回忆法和再认法. (I)回忆法 主要包括系列回忆、对偶联合回忆、自由回忆. (1)系列回忆:被试按照先前呈现的顺序材料进行学习和回忆。学习或记忆的效果可以通过被试正确回忆出的每个系列位置上的项目数量或错误的数量来进行测量。巴特利特的再现实验就是采用这一方法. 系列位置效应:系列中开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项目通常学习得快一些,而且错误少一些,而中间位置的项目学习起来则难得多。 (2)对偶联合回忆:有检验法和预期法两种程序.(卡尔金斯提出)刺激相似性低时,记忆容易;而相似性高时,记忆受到干扰。 (3)自由回忆:实验中存在系列位置效应,主要表现为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II)再认法 向被试同时呈现学习过的材料和未学习过的干扰材料,让他们判断是否先前学习或记忆过,以此来考察先前学习过的材料是否能正确被觉察。两类测验:(1)是/否再认测验:“二择一”的选择,被试猜中的概率会很高。(2)道选再认测验:多项选择测验,减少了对问题猜测的可能性。

第四章反应时 反应时(RT):指刺激施于有机体之后到明显反应开始所需的时间。反应时是心理学研究中最重要的反应变量和指标之一。 反应时的测量装置: 一种有效测量反应时的仪器包括三个部分:刺激呈现装置、反应装置和计时装置._ (I)刺激呈现与反应装置:刺激呈现装置可以在发出信号的同时激活计时装置,刺激呈现装置本身不得对被试的反应造成额外干扰;反应装置,灵敏、快速能够在最短时间内停止计时装置的工作。(理想状态) (II)计时装置:①简单机械计时器.②.复杂机械计时器.③电子计时装置 反应时的发展史.减数法: 原理(概念):是一种用减法方法将反应时分解成各个成分,然后来分析信息加工过程的方法。是由唐德斯奠定基础的,又称为唐德斯反应时ABC或唐德斯三成分说。 减数法的反应时实验的逻辑:如果一种作业包含另一种作业所没有的某个特定的心理过程,且除此过程之外二者在其他方面均相同那么这两种反应时的差即为此心理过程所需的时间。 唐德斯的减数法把反应分为三类:A反应.B反应.C反应 (I)A反应(简单反应) A反应:一般只有一个刺激和一个反应,是最简单的反应,也是复杂反应的成分或基本因素。 A反应时:指给被试呈现单一的刺激,同时要求他们只作单一的反应,这时刺激一反应之间的时间间隔就是反应时。 A反应时的分类:①听觉简单反应时:<1>实验情境:研究者通过耳机向被试呈现声音信号,并要求被试一听到信号就尽快按某一键。<2>实验结果:听觉简单反应时存在波动,任何一个时刻被试对听觉刺激的简单反应时都不会完全相同,因为它会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刺激本身的性质的变换和被试练习水平.<3>实验中反应时有一个无法跨越的绝对界限—“生物墙”(是一种人类能力的限制,它根源于粗人类有机体的特性—感官、脑以及肌肉工作的特性).<4>感官换能、神经传导、大脑加工和肌肉运动的时间总和便是我们所获得的简单反应时。②视觉简单反应时:和听觉简单反应时相比,视觉简单反应时较长,其原因在于感官换能时间较长。③视觉简单反应时较听觉简单反应时来得慢,而听觉反应时又较触党反应时来得慢。不同感觉通道的简单反应时具有差异。 注:1.A反应之所以称为简单反应,是因为特定的刺激与特定的反应间的联系十分明确.2.这种联系不是一种先天的条件反射,为了建立联系,望试必须进行反复的学习与训练。3.A反应时也被称为基线时间, (II)B反应(选择反应) B反应:复杂反应中的一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和相应于刺激的反应数。每一个刺激都有它相应的反应。 在B反应中除了基线操作外还包括了刺激辨认和反应选择的心理操作 B反应时:根据不同的刺激物,在各种可能性中选择一种符合要求的反应并执行该反应所需要的时间. (III)C反应(辨别反应) C反应:另一种形式的复杂反应,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刺激,只有一个刺激要求有反应,其余刺激不要求作出反应,即不要求做任何事。 C反应是在基线操作中加入了刺激辨别的过程,但不包含反应的选择. A.B.C三类反应时的关系:①三类反应时的加工过程:B反应时最长C反应时次之,而A反应时最短。②C反应时-A反应时=辨别时间(刺激辨别所需的时间)③B反应时-C反应时=选择时间(对反应选择时间的估计).④A反应时:基线时间,B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反应选择,C反应时:基线时间+刺激辨别时间. 减数法的应用:1.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时实验.2.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I)证明心理旋转存在的实验 心理旋转:单凭心理运作(不靠实际操作),将所知觉之对象予以旋转,从而获得正确知觉经验的心理历程。即,当一个知觉对象不是以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呈现时,人们可能是通过内部心理过程把这个对象转到符合知觉经验的角度加以辨认。 实验:20世纪70年代初,库柏(Cooper)和谢波德(1973)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证明了心理旋转的存在。即,每个人的头脑里都有事物的映像,人们都有心理的眼睛. (II)证明短时记忆视觉编码的实验. 背景: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根据记忆实验中对错误的分析,人们通常以为短时记忆信息(如字母)是以听觉形式来编码的。 实验:70年代初波斯纳等人(Posner,etal,1990)的实验表明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 实验结果:波斯纳等人应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清楚地确定了,某些短时记忆信息可以有视觉编码和听觉编码两个连续的阶段。 对减数法的评价:长处:1.ABC反应时的心理过程对研究者来说并不是“黑箱”。2.认知心理学家常用减数法反应时实验提供的数据来推论其背后的信息加工过程。弱点:1.使用这种方法要求实验者对实验任务引起的刺激与反应之间一系列心理过程要有比较精确的预测,2.要求两个相减的任务中共有的心理过程要严格匹配,这一般是很难做到的. 3.减数法范式最基本的任务原型是ABC反应时任务,而实际研究中的反应时任务要比它们复杂得多。 加因素法 背景:认知心理学家斯滕伯格(1969)发展了唐德斯的减数法反应时逻辑,提出了加法法则,称之为加因素数法,是减数法的发展和延伸。 原理(假设):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系列进行的而不是平行发生的。人的信息加工过程是由一系列有先后顺序的加工阶段组成的. 实验逻辑:①完成一个作业所需的时间是这一系列信息加工阶段分别所需的时间总和。②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相互制约的,即一个因素的效应可以改变另一因素的效应,那么这两个因素只作用于同一个信息加工阶段;而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分别独立的,即可以相加,那么这两个因素是各自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③如果两个因素有交互作用,那么它们是作用于同一个加工阶段的;而如果两个因素不存在交互作用,即相互独立,那么它们则作用于不同的加工阶段。 加因素法是通过探索有相加效应的因素,来区分不同的加工阶段,从而尝试找出某信息加工的所有阶段,以推断整个的信息加工过程。 注:加因素法实验所侧重的,不是区分出每个阶段的加工时间,而是证实不同阶段的存在,以及辨认它们各自的前后顺序。 加因素法的应用:典型实验——斯滕伯格的“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四个阶段:1.改变测量刺激的变量,表明系列比较阶段之前存在一个独立的编码阶段. 2.改变记忆表中项目的数量,得出记忆表大小与反应时间之间的线性关系,证实了系列比较阶段的存在.3.反应类型,表明了两种决定阶段的存在,即在系列比较之后,有一个被试选择反应种类的阶段,而且产生N反应(否定反应)比产生Y反应(肯定反应)难。4. 改变反应类型的相对频率,表明反应选择之后存在一个独立的反应组织阶段. 实验结果:实验中发现的四个独立因素,斯滕伯格认为短时记忆信息提取过程包含相应的四个独立加工阶段,刺激编码阶段、顺序比较阶段、二择一的决策阶段和反应组织阶段 短时记忆中提取信息的过程包括测试项目编码、顺序比较、决策和反应组织四个依次进行的加工阶段

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教材心理学,自考教材发展与教育心理学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哪些科目?想要了解更多,可以咨询育福教育自考本科心理学需要考的科目根据各个院校专业不同而不同,即使同专业其考试科目仍有差异,具体以教育考试院最新的专业计划为准。列举某大学科目有团体心理辅导、人格心理学、认知心理学、心理治疗(一)、变态心理学(一)、心理学史、生理心理学、心理实验设计、心理实验设计(实践)、工程心理学、消费与广告心理学、人事测量、人力资源管理(四)、心理咨询安全分析报告(实践)、教育原理、普通心理学、组织管理心理学、俄语(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日语(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英语(二)。想了解更多自考本科的详情,推荐咨询育福教育。育福教育用领先的应用技术为教育公平和教学普及推广服务,积极搭建线上教育平台。在高等教育领域,育福教育集团面向开放大学、成人高校提供线下招生解决方案并研发开放邦为载体的直播教学管理系统。我想考自考心理学,都需要看什么书?先提高自己心智成熟度。再看那些讲理论的。大脑,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中会出现极其复杂的景象和感受,不是心地善良纯正的人,绝难做到不发生精神疾病,。如果自己心智都不成熟。生活。人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怎么去看穿别人。看再多的心理理论。技法的书。也等于没看。不过是个孩子拿把很重的大刀。挥舞不动。只能把自己压死。《奥修中文全集TXT版》奥修你还信政府吗?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害得这莫惨,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变成了废人,不要再相信那些所谓正统的教育了,奥修哲学上的修为,足以使他与同一时代,甚至他以前的任何时代的哲人平等对话。奥修向来喜欢说佛陀、说基督,在所有宗教派系中,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无疑是最为宽宏而又仁慈。———————–《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我们犯过错,还要继续犯错,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告别错误的昨天,而是坦然的接受昨天的错误,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将要产生的错误,我们才不会被困在错误假想的恐惧中,我们才能动用我们的能力去作出当下的选择,去真面惨淡的人生。———————–《克里希那穆提全集TXT版》克里希那穆提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是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对这么多人产生了如许冲击的关键所在。佛学家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吠檀多学者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禅”师。———————–邓晓芒:《人论三题》(即出)序言+.doc《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邓晓芒邓晓芒教授切入的角度比较特别,从心理学入手。对中国人的人格和造成这种人格的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基本上没啥正面评价,所谈论的主题,如真诚、虚伪、自欺、羞愧、忏悔、孤独、自尊等等,——————————《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裸猿》这本书豪不留情的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这种论断,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简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这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本书认为:人类的大多数独特行为都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为要应付狩猎收集者(参看先天与后天)生活的挑战。本书引起很大的回响讨论,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一千万本。———————————–《西藏生死书》《死亡日记—人类生命的震感》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活着,也许应该花点时间,去学会正视死亡。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6.7万册。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学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由于这本教材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因而也能作为心理学各个专业和相关专业招收研究生之用。———————————————-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习题详解配套辅导书。全书基本遵循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5篇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与生活》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Discoveringpsychology》《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电视教程,由WGBHBoston制作的,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介绍心理学的电视节目。这是一个为大学、高中课堂及成年学习者介绍心理学的视频教学系列,共26个半小时。能买二手的自考教材吗?像自考心理学的不好买,要注意什么?谢谢!可以到当地的自考办去购买。自考类的书也有专门的自考书店有卖的。要注意专业不要弄混,有的科目专科和本科里面都有,注意教材背后注明的是专科还是本科。最好还买一本与教材相配套的辅导书,有助于抓住学习重点,考试更容易通过。自考心理学专业专科考试课程和对应教材哪里?自考心理学专业专科考试你好,教材的话你只要对照每个课程的代码去书店找一下就可以了。不知道你是哪里的?像湖北省这边买自考课本的就在省出版城,或者可以在网上看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考前去下载历年试卷刷题

一、基础心理学 心理活动的器官是:神经系统(脑) 思维萌芽阶段:灵长类动物(如猴子) 思维出现:人类(意识、思维,人类特有) 科学心理学诞生标志: 1879年, 冯特 在莱比锡大学创立实验室;冯特是科学心理学之父。 基础心理学: 研究 正常成人 的心理活动 心理学历史: 心理学有漫长的过去和短暂的历史—艾宾浩斯 早期隶属哲学,希波克拉底最早提出的人的血液有四种类型: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盖伦最先提到的“气质”的概念。人格包括气质(无好坏之分)和性格(有好坏) (一)五大主要流派(19世纪末20世纪初) 1、构造主义:冯特、铁钦纳 主张:内省实验方法,分析意识内容,找出意识的各组成部分,由什么元素构成。 2、机能主义:杜伟、安吉尔、詹姆士 主张:意识是连续的整体,重视实际应用。 3、行为主义:华生(小阿尔伯特实验) 主张:抛开意识,径直研究行为。刺激—反应(S-R)论,环境决定论。 4、格式塔:韦特海默、科勒、科夫卡 主张:从整体上研究心理现象。 5、精神分析:弗洛伊德 主张:人的行为源于欲望和动机,并以潜意识形式支配人行为。意识结构:意识、前意识、潜意识,人格结构:本我、自我、超我 (二)当代心理学研究 1、人本主义心理学:罗杰斯、马斯洛 重视人自身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 2、认知心理学: 把人看做类似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从信息输入、编码、转换、存储和提取等加工过程研究人的高级心理过程。 3、生理心理学: 探讨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和脑的机制。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社会心理学: 研究社会情境中人的心理现象和行为规律 社会心理学简史:霍兰德三阶段 1、哲学思辨期(启蒙期)19世纪上半叶 关于人性的争论 2、经验描述阶段(形成期)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 在观察基础上,对人类心理活动和行为进行客观描述分析。 催生作用的学术思潮之一:英国本能主义(麦独孤) 3、实证分析阶段(确立期)始于20世纪20年代 社会心理学诞生标志(1908年): 1、美国社会学家 罗斯 《社会心理学》 2、英国心理学家 麦独孤 《社会心理学导论》 社会心理学之父:勒温  B=F(P,E) 实验心理学奠基人:FH奥尔波特 社会心理学主要理论流派: 1、社会学习论(班杜拉) 观察学习(班杜拉波波实验) 2、社会交换论(霍曼斯) 主张从经济学投入和产出关系视角研究社会行为。强调:“人们之间的互动是物质和非物质的交换” 3、符号互动论(詹姆士、米德) 符号:带有一定意义的,语言、行为、姿势、首饰、文字等。最早使用符号互动的是布鲁默。 4、精神分析论 早期精神分析论:弗洛伊德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 集体无意识 是人格机构最底层的无意识。 新精神分析论(霍尼、弗洛姆、埃里克森):霍尼“文化因素”论;沙利文人际关系学说 詹姆士: 关于自我概念:主我与客我;                自尊公式:自尊=成功/抱负 归因原则(协变原则): 凯利三维理论 —特异性、一致性、共同性(特高情景;一高主体;三高客体) 态度ABC模型 A(affection):情感成分—核心  ABC 不协调时情感A占主导 B(behavioral tendency) :行为倾向 C(cognition):认知成分 态度转变模型(霍夫兰德4要素) :传递者——沟通信息——接受者(目标)——情景(背景) 沟通过程7要素 :信息源、信息、通道、信息接受者、反馈、障碍、背景 态度转变理论(海德平衡理论) :P(个体)—O(他人)—X(另一个对象)模型 人际关系三维理论(舒茨FIRO ):人有三种基本的人际需要:包容、支配、情感 塔尔德“模仿律”: 下降律、几何级数律、先内后外律 斯滕伯格爱情三角理论: 亲密、激情、承诺 阿德勒提出的出生顺序影响人格 : 头生孩子—易成“问题儿童、神经症、犯罪” 中间出生的孩子—更可能获得成就 最小的孩子—容易被父母纵容、被过分保护 常见的8种防御机制: 压抑、否认、投射(把错误归于他人)、转移(猫踢效应)、退行、合理化、反向形成、 升华 霍尼人格结构: 人格是完整的,动态的自我组成。 现实自我(此时此刻)、真实自我(自我实现中心,内在力量)、理想自我(贬义的,个体会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人格五因素模型—大五人格(人格海洋ocean)科斯塔(costa)和麦克雷(mcirae) 神经质(N)、外倾性(E)、开放性(O)、宜人性(A)、责任性(C) 三、发展心理学 发展心理学: 研究个体从出生到死亡整个过程到的心理发展 心理发展动因: 1、遗传因素论(高尔顿) 2、环境因素论(华生) 3、遗传与环境二因素论 4、社会学习论(班杜拉):观察学习和替代性强化 5、社会文化因素决定论(维果茨基) 维果茨基关于教育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提到的几个问题: a.最近发展区 b.教学要走在发展的前面 c.学习和指导的最佳期限 皮亚杰: 1、心理发展是 主体和客体 相互作用的结果。(内外动力作用的结果) 2、心理起源于 动作 3、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4阶段): 感知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6、7岁)、具体运算阶段(6、7-11、12岁)、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后) VS: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8阶段 (以心理危机作为划分标准) 婴儿前期(0-1.5):获得信任感,克服怀疑感。希望品质 婴儿后期(1.5-3):获得自主感,克服羞耻感。意志品质 幼儿期(3-6):获得主动感,克服内疚感。目标品质 童年期(6-12):获得勤奋感、克服自卑感。能力品质 青少年期(12-18):防止角色混乱、形成角色统一。诚实品质 成年早期(18-25):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爱的品质 成年中期(25-65):获得繁衍感,避免停滞感。关心品质 成年后期(65以后):获得完善感,避免失望感。智慧、贤明品质 4、皮亚杰道德认知发展三阶段理论(含道德判断的对偶故事) 前道德阶段(只依据行为结果) 他律道德阶段(受自身外价值标准支配,依据行为结果,不考虑动机) 自律道德阶段(受自主价值标准支配,规则有相对性可改变、依据行为结果和动机意图) VS 柯尔伯格道德认知发展(开放式的两难故事) 前社会习俗水平阶段(10岁前道德水平):惩罚和服从取向—功能取向 社会习俗水平阶段(少年期道德水平):“好孩子”取向—“好公民”取向 后社会习俗水平阶段(青年期道德水平):社会契约型取向—普遍道德原则取向 巴斯按活动性划分婴儿气质类型: 情绪性、活动性、冲动性、社交性 托马斯和切斯把婴儿分三种类型: 容易抚养型、抚养困难型、发展缓慢型 安斯沃斯婴儿依恋类型: 安全型、回避型、反抗(焦虑)型 第一发展加速期: 婴幼儿期(出生到幼儿期) 第二发展加速期: 少年期(青春发育期) 自我意识第一次飞跃: 2岁左右 自我意识第二次飞跃 :少年期 第一逆反期: 3-4岁 第二逆反期: 少年期(青春期) 一周岁: 出现主我 两周岁: 出现客我 1.5-2.5: 婴儿掌握母语基本语法的关键期 3岁: 基本掌握母语语法规则,基本掌握母语全部发音 3-4岁: 词汇发展速度最快时期  3岁:1000词   6岁:3000词  7岁:4000词 8、9-10岁: 掌握面积和重量守恒

自考心理学重点笔记整理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教育心理学教材自考,自考教育心理学02111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北京在哪里买到自考心理学教育学的书?北大光华英杰培训学校专门培训自考心理学的,你可以问问那里有没有,电话是62768852\62759701想要自考心理学或是心理学考研都需要读什么书啊??北师大三人行教育学考研辅导班主讲老师推荐参考书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王汉澜著:《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黄济、王策三著:《现代教育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孙喜亭著:《教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1996年重印成有信主编:《教育学原理》,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叶澜著:《教育概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2004年重印袁振国主编:《当代教育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年版2、教育史王炳照等著:《简明中国教育史》,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修订本),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吴式颖著:《外国教育史教程》,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3、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叶澜著:《教育研究方法论初探》,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裴娣娜著:《教育科学研究方法》,辽宁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袁振国著:《教育研究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4、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人的心理现象是宇宙间最复杂而又最神奇的现象之一,恩格斯把它誉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心理学就是对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进行研究的科学。 一、什么是心理学?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而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反映。 注意 ①心理学既要研究正常人群,也要研究特殊人群,但应以研究正常人群的心理活动为主,阐述心理活动最基本的规律。 ②心理学既要研究个体心理,也要研究群体心理。群体不是个体的简单相加,有不同于个体的独特规律。 ③心理学既要研究人的意识也要研究人的潜意识。 ④心理学既要研究心理,也要研究行为。心理是内隐的,行为是外显的,外显的行为受内隐的心理的支配和调节。因此,通过对行为的研究,我们就可以实现对内部心理活动的了解。 2、心理现象的构成: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 ①心理过程是心理学研究对象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 心理过程是人们共同具有的心理活动,但由于每个人的先天素质和后天环境不同,心理过程产生时又总是带有个人的特征,从而形成了不同的个性心理,或称人格心理。个性心理包括个性倾向性(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也就是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她是人从事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和自我意识等)和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在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例如有的人擅长推理,有的人擅长绘画,这是能力上的差异;有的人活泼好动,有的人安静沉默,这是气质上的差异;有的人真诚友善,有的人虚伪自私,这是性格上的差异,能力、气质和性格统称为个性心理特征)。 3、心理学的研究任务 ①描述和测量人的心理:描述研究对象的特点和状况是心理学研究最基本的目的。它要回答研究对象“是什么”的问题?无论是个体差异的研究,还是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研究,都离不开测量和描述。 心理学所使用的测量工具称为量表,科学的量表要有信度和效度。信度是指所测量的数据不应该在测验时有大的变化;效度是指这个测验必须能测量想要测量的东西。(例如用皮尺量头围来测量一个人的智商,尽管每次都得到相同的数据(信度高),但是这种测量不能真正测出一个人的智力(缺乏效度),因为它与智力并无关系)。 ②理解和说明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心理现象的原因。如果说描述解决了“是什么”的问题,那么理解和说明就是解决“为什么”的问题。 ③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预测和控制。掌握了人的心理活动规律,就能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和控制心理活动。所谓预测是根据研究建立的某一科学理论,通过一系列的逻辑推理,对研究对象以后在特定情境中的反应作出推断的过程。 预测要回答的问题是“会怎样”?例如根据一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动机水平和策略水平,可以预测他的学业成就。所谓控制是指根据科学理论操纵某一研究变量和创设一定的情境,使研究对象产生理论预期的行为是改变效果。控制要解决“怎样做”的问题。 4、心理学的学科性质。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兼有自然科学的社会科学的特点。 心理现象既是脑的机能,又受社会的制约,是自然和社会相结合的产物。所以研究心理现象的心理学应该是一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相结合的中间科学。首先,心理学既有自然科学的性质;其次,心理学具有社会科学的性质。 二、什么是心理? 1、心理是脑的机能。心理的发生、发展、与脑的发育完善紧密联系;脑是心理的器官,心理是脑的机能,没有脑作为物质基础,就不可能有心理现象的发生。 2、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①客观现实是指独立人的心理之外、不依赖于人的心理而存在的一切事物,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环境和人体自身及其内部的生理状态。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应,如果没有客观现实的作用,心理也就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 ②心理虽然来自客观现实,但心理的表现形式是主观的。人对客观现实的反应总是在主体身上进行的,而每个主体的加工方式不同,因此不同的主体会形成自己特有的主观印象。知识经验、认知方式、情绪状态、需要兴趣、气质性格等因素都会影响主观映像的形成。总之,外界事物要转变为个人的心理映像,一定会经过内部主观世界的加工作用,从而使心理印象总是带有鲜明的个人特点。 ③人的心理不仅在实践活动中发生、发展,同时也在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人的心理不仅在实践中发展和表现,而且还指导着实践,能不断的改造客观事实,表现出能动性。综上所述,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的,能动的反应。 三、总结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人格心理两大部分。 2、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测量和描述人的心,理解决和说明人的心理,预测和控制人的心理。 3、心理学是介于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中间科学,兼有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特点。 4、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首先心理是脑的机能。其次,心理是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应。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山东自考认知心理教材,自考认知心理重点考点归纳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我想考自考心理学,都需要看什么书?先提高自己心智成熟度。再看那些讲理论的。大脑,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中会出现极其复杂的景象和感受,不是心地善良纯正的人,绝难做到不发生精神疾病,。如果自己心智都不成熟。生活。人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怎么去看穿别人。看再多的心理理论。技法的书。也等于没看。不过是个孩子拿把很重的大刀。挥舞不动。只能把自己压死。《奥修中文全集TXT版》奥修你还信政府吗?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害得这莫惨,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变成了废人,不要再相信那些所谓正统的教育了,奥修哲学上的修为,足以使他与同一时代,甚至他以前的任何时代的哲人平等对话。奥修向来喜欢说佛陀、说基督,在所有宗教派系中,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无疑是最为宽宏而又仁慈。———————–《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我们犯过错,还要继续犯错,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告别错误的昨天,而是坦然的接受昨天的错误,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将要产生的错误,我们才不会被困在错误假想的恐惧中,我们才能动用我们的能力去作出当下的选择,去真面惨淡的人生。———————–《克里希那穆提全集TXT版》克里希那穆提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是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对这么多人产生了如许冲击的关键所在。佛学家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吠檀多学者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禅”师。———————–邓晓芒:《人论三题》(即出)序言+.doc《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邓晓芒邓晓芒教授切入的角度比较特别,从心理学入手。对中国人的人格和造成这种人格的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基本上没啥正面评价,所谈论的主题,如真诚、虚伪、自欺、羞愧、忏悔、孤独、自尊等等,——————————《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裸猿》这本书豪不留情的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这种论断,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简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这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本书认为:人类的大多数独特行为都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为要应付狩猎收集者(参看先天与后天)生活的挑战。本书引起很大的回响讨论,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一千万本。———————————–《西藏生死书》《死亡日记—人类生命的震感》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活着,也许应该花点时间,去学会正视死亡。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6.7万册。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学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由于这本教材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因而也能作为心理学各个专业和相关专业招收研究生之用。———————————————-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习题详解配套辅导书。全书基本遵循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5篇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与生活》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Discoveringpsychology》《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电视教程,由WGBHBoston制作的,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介绍心理学的电视节目。这是一个为大学、高中课堂及成年学习者介绍心理学的视频教学系列,共26个半小时。我想考自考心理学,都需要看什么书?先提高自己心智成熟度。再看那些讲理论的。大脑,本身就是思维的物质基础,现在要用脑的功能——思维,来探究脑的结构和意义,这一过程显然是极其艰巨的,在这一过程中,大脑中会出现极其复杂的景象和感受,不是心地善良纯正的人,绝难做到不发生精神疾病,。如果自己心智都不成熟。生活。人生。理解的不够深刻。连自己都看不清楚。怎么去看穿别人。看再多的心理理论。技法的书。也等于没看。不过是个孩子拿把很重的大刀。挥舞不动。只能把自己压死。《奥修中文全集TXT版》奥修你还信政府吗?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害得这莫惨,我们的教育将我们变成了废人,不要再相信那些所谓正统的教育了,奥修哲学上的修为,足以使他与同一时代,甚至他以前的任何时代的哲人平等对话。奥修向来喜欢说佛陀、说基督,在所有宗教派系中,这两个人所代表的思想无疑是最为宽宏而又仁慈。———————–《追寻生命的意义》作者:维克多·弗兰克我们犯过错,还要继续犯错,这也是我们的人生,我们需要的不是告别错误的昨天,而是坦然的接受昨天的错误,这样我们才不会害怕将要产生的错误,我们才不会被困在错误假想的恐惧中,我们才能动用我们的能力去作出当下的选择,去真面惨淡的人生。———————–《克里希那穆提全集TXT版》克里希那穆提他一直强调自我觉察以及了解自我局限、宗教与民族制约的必要。他一直指陈”开放”的极度重要,因为”脑里广大的空间有着无可想象的能量”。这个广大的空间,或许是他创造力的源泉,也是对这么多人产生了如许冲击的关键所在。佛学家肯定他是”中观”的导师,印度教吠檀多学者认为他是彻底的”觉者”,神智学者则认为他是地地道道的”禅”师。———————–邓晓芒:《人论三题》(即出)序言+.doc《灵之舞——中西人格的表演性》邓晓芒邓晓芒教授切入的角度比较特别,从心理学入手。对中国人的人格和造成这种人格的传统文化的批判是毫不留情的,基本上没啥正面评价,所谈论的主题,如真诚、虚伪、自欺、羞愧、忏悔、孤独、自尊等等,——————————《少有人走的路》M·斯科特·派克正如本书开篇所言:人生苦难重重。人生是一场艰辛之旅,心智成熟的旅程相当漫长。但是,他没有让我们感到恐惧,相反,他带领我们去经历一系列艰难乃至痛苦的转变,最终达到自我认知的更高境界。———————–《裸猿》这本书豪不留情的扯下了人类神圣的面具,它开宗明义地告诉读者,人类就是没毛的猿——是动物,这种论断,对我们几千年的文化简直是一种彻底的颠覆。这是英国著名动物学家、人类行为学家德斯蒙德·莫里斯的成名作。?本书认为:人类的大多数独特行为都是因为生活所需而演化出来的,为要应付狩猎收集者(参看先天与后天)生活的挑战。本书引起很大的回响讨论,在全世界销售超过一千万本。———————————–《西藏生死书》《死亡日记—人类生命的震感》学会怎么死亡的人,就学会怎么不做奴隶。如果你想要更好的活着,也许应该花点时间,去学会正视死亡。那些相信他们有充分时间的人,临终的那一刻才准备死亡。然后,他们懊恼不已,这不是已经太晚了吗?」今天大多数人死的时候毫无准备,活着的时候也没有准备,有什么事比这个现象更令人寒心呢?————————————————《普通心理学》教材出版于1988年,是国内近10年内使用最广泛、最受欢迎的普通心理学教材之一,在本科生教学和研究生入学考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已重印11次,发行总量为6.7万册。国家教委推荐的一本高校心理学教材,它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适用于全日制高校心理学专业及其他相关专业、自学高考心理学专业的本科学生。同时,也可作为广大心理学爱好者,电大、函大选修心理学课程的学员的参考读物。由于这本教材提供了心理学的“基础”知识,因而也能作为心理学各个专业和相关专业招收研究生之用。———————————————-彭聃龄《普通心理学》(修订版)笔记和习题详解配套辅导书。全书基本遵循教材的章目编排,共分5篇14章,每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复习笔记,总结本章的重难点内容;第二部分是课后习题详解,对该教材的所有习题都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解答;第三部分为考研真题和强化习题详解,精选部分名校近年考研真题和相关习题,并提供了详细的参考答案。是一本很好的心理学复习资料。——————–《心理学与生活》美国ETS推荐为GRE心理学专项考试的主要参考用书。是美国斯坦福大学多年来使用的教材,也是在美国许多大学里的“普通心理学”课程选用的经典教材。《Discoveringpsychology》《心理学与生活》的配套电视教程,由WGBHBoston制作的,美国公共电视台播出的介绍心理学的电视节目。这是一个为大学、高中课堂及成年学习者介绍心理学的视频教学系列,共26个半小时。山东机电专本科自考教材个去你们济南大学附近的书店去看看北大心理自考的教材在北京哪里能买到如果你想自己自学,就只能在网上报考,这个是不分什么专业的。至于教材,你可以在网上找找,一般也都有的卖。我们有学生是在海淀图书城买的自考书,我自己是没去过,但是听他们说那边卖自考的书很多,而且会有折扣,你可以去看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第五章心理物理学. 感觉阈限的测量: 感觉阈限(阈限):是传统心理物理学的核心概念,阈限可分为:绝对阈限、差别阈限. 绝对阈限:刚好能够引起心理感受的刺激大小。 差别阈限:刚好能引起差异感受的刺激变化量。 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反应的刺激值 差别阈限的操作定义:有50%的实验次数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强度之差。 费希纳设计的三种测量感觉阈限的方法:最小变化法.恒定刺激法.平均差误法 (I)最小变化法. 它又称极限法、序列探索法、最小可觉差法(最小差异法). 特点: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的位置。 注:①在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距离为不肯定间距Iu。②不肯定间距的中点是主观相等点(或主观等点,简称PSE).③主观相等点(PSE)与标准刺激(St)之间的一定的差距称为常误(CE) 最小变化法在测阀限时产生的误差主要有:1.习惯误差.2期望误至3练习误差.4.疲劳误差 1.习惯误差:由于被试在长序列的中有继续作同一种判断倾向所引起的误差。——递增系列中,阈值偏高;递减系列中,阈值偏低。 解决方法:递增和递减序列的数量一致。 2.期望误差:由于被试在长的序列中给予相反判断(期望转折点的尽快到来)的倾向所导致的误差。——递增系列中,阈值偏低;递减系列中,阈值偏高. 解决方法:递增递减序列的数量一致。 3.练习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被试逐渐熟悉了实验情境,对实验产生了兴趣和学习效果,而导致反应速度加快和准确性逐步提高的一种系统误差。——练习可能使阈限降低。 解决方法:递增和递减序列按ABBA法交替进行。 4.疲劳误差:由于实验的多次重复,随实验进程而发展的疲倦或厌烦情绪的影响,导致被试反应速度减慢和准确性逐步降低的一种系统误差。——疲劳可能使阈限上升。 解决方法:递增和递减序列按ABBA法交替进行。 (II)恒定刺激法. 恒定刺激法(或固定刺激法)又叫正误法,是心理物理学中最准确、应用最广的方法。 注:测量绝对阈限时,无须标准值;确定差别阈限或等值时,需包括一个标准值。通常用直线内插法计算阈限。 (III)平均差误法 它又称调整法、再造法、均等法,是最古老且基本的心理物理学方法之一。 误差:1.因为一般要被试自己操纵实验仪器来调整比较刺激,所以会产生动作误差。2.若标准刺激和比较刺激是相继呈现的,又易产生时间误差。 费希纳三种测量方法的操作: 1.最小可觉差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恒定刺激法:将刺激按递增或递减系列的方式,以间隔相等的小步变化,寻求从一种反应到另一种反应的瞬时转换点或阈限位置. 平均差误法:其基本程序是呈现一个标准刺激,令被试再造、复制或调节一个比较刺激,使它与标准刺激相等。

情绪的测量: 情绪测量指标主要有内部的主观体验、外部的行为表现和机体内部的生理变化等. (I)主观体验 一般要求被试报告其直接感受到的经验,其测量方法是用标准化的量表来测量被试的情绪体验. (1)形容词核对表:心境形容词核对表、情绪-心境测查量表 (2)维量等级量表和分化情绪量表. (II)面部表情 表情是情绪的行为指标。 (1)早期测量工具:圆形量表、三维模式图。 (2)现代测量技术:最大限度辨别面部肌肉运动编码系统、表情辨别整体判断系统 (III)生理指标 由于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当机体处于某种情绪状态时,其内部会发生一系列的生理变化。因此这些生理变化就成为情绪研究可以利用的客观指标。情绪的生理指标很多,比如皮肤电、循环系统、语图分析、脑电波、生化指标等。 情绪的认知研究: 背景:早期情绪认知研究的关注焦点,是描述情绪与认知间复杂交互影响。涉及到认知对情绪影响的实验通常是:操纵被试的认知活动,以观察其情绪的变化。涉及情绪对认知影响的实验则通常是:使被试进入不同的情绪状态,以观察他们在认知活动时的差异。 图片联想实验—情绪对认知的依赖:芬茨(Fenz)图片联想实验—被试—见习跳伞运动员——自变量:距离跳伞的时间图片与跳伞主题的关系程度—因变量:情绪生理指标(皮肤电反应) 手术前的恐惧—情绪对认知的反作用:詹尼斯的准实验研究—外科手术病人为被试—自变量:手术前的恐惧水平——因变量:对手术的认知 结论:对手术前恐惧水平情绪的不同,导致对手术的认知也不尽相同。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情绪与认知的交互关系:操作困难的任务,操作水平在较低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操作中等的任务,操作水平在中间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操作简单的任务,操作水平在较高的激动水平达到最佳。 情绪与归因: 归因:对事件或行为的原因进行主观评价,它是一种认知评估活动。 韦纳的归因理论:人们在行为结果产生的时候,首先会直接对结果的好坏作出判断,然后会产生相应的积极或消极情绪。 实验证明:原因部位的知觉、原因可控性的知觉以及原因稳定性的知觉与情绪的关系。 情绪与决策: 失败的博弈:情绪调节缺陷会使人无法做作出正确的风险决策。 情绪生动性与决策权重:当事件发生概率不同时,生动性不同的事件的决策权重也发生变化。 损失厌恶:损失造成的消极情绪冲击要大于等量收益造成的积极情绪冲击。

(五)实验研究的设计 要点: ①实验设计主要用来控制实验条件和安排实验程序。 ②实验设计的目的在于尽可能减少额外的或未控制的变量,从而增加实验产生有效的一致结果的可能性。 (六)多变量设计. 定义: (1)多变量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自变量或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2)交互作用:当一个自变量产生的效果在第二个自变量的每一水平上不一样时,交互作用就发了。交互作用,即自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3)多因变量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因变量的实验设计。  (4)多自变量实验设计:在一个实验中包含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自变量的实验设计。 要点: ①多自变量实验具有的优点:1.效率高.2.实验控制较好.3.可以获得交互作用,②在心理学实验中,因变量通常以行为指标来表示。 链接: 同时使用多个自变量可以增加实验结果的普遍性。同时用多个因变量也可以增加普遍性。多因变量实验和多自变量实验一样存在变量间的相互作用。关系也就是多因变量实验的多个因变量指标之间可能是有关联的。 (七)被试间设计. 定义: (1) 被试间设计:每个被试只接受一个自变量水平的处理(简称一种实验处理或称一个实验条件) (2) 回归假象:在许多测量情形中,第一次测验时的高分组和低分组这两个极端组的分数在第二次测量时向平均数回归了:高分组的得分比第一次低些,低分组的则高些。 要点: ①被试间设计的优点:一种处理方式不可能影响或污染另一种处理方式。 ②被试间设计的主要问题:由于接受自变量不同水平处理的被试各不相同,我们就很难分辨出因变量的变化是由于被试间的差异所致还是由于自变量的变化所致。 ③匹配前应对所有被试进行前测。 ④匹配可以保证各组被试在这个或这几个特征上是同质的。 ⑤匹配技术需要防止回归假象的介入。 (八)被试内设计 定义: (1)被试内设计:所有的被试都会受到每一水平自变量的影响。 (2)练习效应:被试的表现会因为逐渐熟悉实验情境而有系统地提升。 (3)疲劳效应:被试的表现会因为连续作业的疲劳而系统地下降。 (4)平衡设计技术:在实验中为了消除或减少实验顺序效应而采用一些系统地改变实验处理顺序呈现技术的设计。 (5)差异延续效应:自变量中一个水平的处理可能会完全改变其另一水平的处理时所发生的情况。 要点: ①被试内设计的优点:不但节省了被试人数,而且不同组的被试个体差异也得到了最好的控制。 ②被试内设计必须面临实验处理之间相互污染的问题:1.被试接受不同的变量水平的处理之间总会存在时间间隔,因此实验者需要努力防止在此间隔内偶然发生的事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2.由于被试先后接受不同处理,时间顺序误差就可能混淆进来,比如练习效应、疲劳效应。 ③平衡技术有ABBA设计和拉丁方设计 ④拉丁方设计是多自变量水平时的理想平衡方法。 链接: 如果被试内和被试间两种设计都适用时,研究者更倾向于使用被试内设计而不是被试间设计。因为被试内设计的最大优点是:它更有力或更敏感,其由被试变异性而导致误差的可能性比被试间设计小。 在有些多自变量的实验中可以既包含被试内设计,又包含被试间设计。我们把这种在一项实验中有些自变量是被试内的而有些自变量是被试间的实验设计称为混合设计。 (九)小样本设计 定义: (1)小样本设计:被试内设计的一种变式,实验时它向人数较少的被试或单个被试呈现自变量的不同水平或处理方式。 要点: ①小样本的ABA设计的优点:可以较好地区分实验自变量(比如一种疗法)的效果和时间顺序等其他因素的效果。 ②ABA设计的缺点:治疗痕迹很难消除,而回到从前的状态。 ③多基线设计有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和被试间多基线设计之分。 ④如果在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同一被试的不同行为,那么就是被试内多基线设计;如果在几个不同的基线阶段比较不同被试的同一行为,那么就是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⑤当自变量有明显的迁移效应或行为之间会发生相互影响时,研究者应该采用被试间多基线设计。 链接: 只通过对自变量的良好控制和因变量的反复测量,不用推断统计来证实所得出的结论,也能使实验条件间出现明显差异。可见,小样本设计同样能得到有说服力的结论。 准实验设计:未对自变量实施充分控制,但使用真正实验的某种方法搜集、整理以及统计分析数据的研究方法。 准实验设计能在严格实验无法进行的时候取得结果。准实验研究中变量之间是相关的,但不能说一个变量的变化导致或引起了另一变量的变化。也就是说,准实验本质上是一种相关研究。但不管怎样,准实验设计弥补了严格意义上实验研究的不足,使研究者能够在道德和能力的限制范围内尽可能地关注感兴趣的问题。 (十)实验研究的效度与信度 定义: (1)实验效度:实验方法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程度,也就是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有效性程度。 (2)实验的内部效度:实验中的自变量与因变量之间因果关系的明确程度, (3)实验的外部效度:实验结果能够普遍推论到样本的总体和其他同类的现象中去的程度,即实验结果的普遍代表性和适用性,也被称为生态效度, (4)实验信度:实验结论的可靠性和前后一致性程度。 要点: ①实验效度主要包括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②构念效度是实验研究初期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也是研究者形成实验假设和进行实验设计时必须考虑到的因素。它是指实验研究假设和测量指标的理论构思及其操作化问题,即理论构思及其转换的有效性。 ③内部效度与无关变量的控制有关。当实验中未得到控制的无关变量越多时,因变量的变化不是由自变量引起的可能性就越大,实验的内部效度就越低。当实验结果未受到任何其他变量的干扰,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关系明确时,实验的内部效度就是高的。 ④内部效度的影响因素:1.主试——被试间的相互作用.2.统计回归(回归假象)3.其他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被试的一些固有的和习得的差异). ⑤零结果对内部效度问题的提示。如果零结果不是真正意义上说明自变量与因变量毫无关系,那么就必然提示了实验内部效度存在了大问题。 ⑥统计程序的有效性是内部效度的特例,是指有关决定实验处理效果的数据分析程度的有效性和准确性。 零结果:自变量的操作没有引起因变量的变化,因而因变量的变动为零。 ⑦影响到统计程序有效性的两方面条件:一数据的质量,二统计检验的假设. ⑧实验的外部效度受到制约的因素:1.实验环境的人为性.2.被试样本缺乏代表性.3.测量工作的局限性。 ⑨影响实验信度的因素:1.观察量(关键)。观察量越大,我们就越有理由相信样本统计值接近总体参数值,也就是样本更能够代表其所在的总体。2对实验结果的统计检验。 ⑩实验的信度的验证的类型:1.直接验证.2.系统验证.3.概念验证 链接: 实验研究的效度和信度从来都不是相互割裂的:一个具有良好效度的实验,将得益于其对变量关系的明确把握,因而其结论往往也具备高度的可重复性;反过来,一个信度高的实验,则需要在保持其可重复验证优点的同时,设法提高其结论的推广价值。

  • 索引序列
  •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
  • 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整理
  • 自考心理学重点笔记整理
  • 实验心理学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