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图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图

发布时间: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图

1.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

2.fe2+——浅绿色

3.fe3o4——黑色晶体

4.fe(oh)2——白色沉淀

5.fe3+——黄色

6.fe(oh)3——红褐色沉淀

7.fe(scn)3——血红色溶液

8.feo——黑色的粉末

9.fe2o3——红棕色粉末

10.铜:单质是紫红色

11.cu2+——蓝色

12.cuo——黑色

13.cu2o——红色

14.cuso4(无水)—白色

15.cuso4·5h2o——蓝色

16.cu(oh)2——蓝色

17.fes——黑色固体

18.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mg(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19.al(oh)3白色絮状沉淀

20.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21.cl2、氯水——黄绿色

22.f2——淡黄绿色气体

23.br2——深红棕色液体

24.i2——紫黑色固体

25.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26.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

27.na2o2—淡黄色固体

28.s—黄色固体

29.agbr—浅黄色沉淀

30.agi—黄色沉淀

31.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32.so3—无色固体(沸点44.8度)

33.品红溶液——红色

34.氢氟酸:hf——腐蚀玻璃

35.n2o4、no——无色气体

36.no2——红棕色气体

37.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38.kmno4——紫色

39.mno4--——紫色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离子共存问题

凡是能发生反应的离子之间或在水溶液中水解相互促进的离子之间不能大量共存(注意不是完全不能共存,而是不能大量共存)一般规律是:

1、凡相互结合生成难溶或微溶性盐的离子(熟记常见的难溶、微溶盐);

2、与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生成水或弱)酸及酸式弱酸根离子:

氧族有:OH-、S2-、HS-、SO32-、HSO3-

卤族有:F-、ClO-

碳族有:CH3COO-、CO32-、HCO32-、SiO32-

3、与OH-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有:

NH42+和HS-、HSO3-、HCO3-等弱酸的酸式酸根离子以及弱碱的简单阳离子(比如:Cu2+、Al3+、Fe3+、Fe2+、Mg2+等等)

4、能相互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常见还原性较强的离子有:Fe3+、S2-、I-、SO32-。

氧化性较强的离子有:Fe3+、ClO-、MnO4-、Cr2O72-、NO3-

5、氧化还原反应

①、氧化反应: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

还原反应:元素化合价降低的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凡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就是

②、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有元素化合价变化

失电子总数=化合价升高总数==得电子总数==化合价降低总数。

③、氧化还原反应的实质------电子的转移(电子的得失或共用电子对的偏移

口诀:失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还原剂;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氧化剂;

④氧化剂和还原剂(反应物)

氧化剂:得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氧化性

还原剂:失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还原性

氧化产物:氧化后的生成物

还原产物:还原后的生成物。

氧化剂、还原剂之间反应规律

(1)对于氧化剂来说,同族元素的非金属原子,它们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而电子层数不同时,电子层数越多,原子半径越大,就越难得电子。因此,它们单质的氧化性就越弱。

(2)金属单质的还原性强弱一般与金属活动顺序相一致。

(3)元素处于高价的物质具有氧化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还原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降低。

(4)元素处于低价的物质具有还原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与氧化剂反应,在生成的新物质中该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5)稀硫酸与活泼金属单质反应时,是氧化剂,起氧化作用的是氧化剂,被还原生成H2,浓硫酸是强氧化剂。

(6)不论浓硝酸还是稀硝酸都是氧化性极强的强氧化剂,几乎能与所有的金属或非金属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反应时,主要是得到电子被还原成NO2,NO等。一般来说浓硝酸常被还原为NO2,稀硝酸常被还原为NO。

(7)变价金属元素,一般处于最高价时的氧化性最强,随着化合价降低,其氧化性减弱,还原性增强。

氧化剂与还原剂在一定条件下反应时,一般是生成相对弱的还原剂和相对弱的氧化剂,即在适宜的条件下,可用氧化性强的物质制取氧化性弱的物质,也可用还原性强的物质制取还原性弱的物质。

《成人自考本科需要考哪几门学科》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成人自考本科,他们都想知道成人自考本科需要考哪几门学科。本文将回答这个问题,以便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成人自考本科所需要考试的学科。一、成人自考本科需要考哪几门学科成人自考本科通常需要考试的学科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经济学、法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信息技术等。此外,还需要考试一门专业课程,如:管理学、会计学、保险学、计算机科学、经济学、法学、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二、成人自考本科考试的形式成人自考本科考试主要有笔试和口试两种形式。笔试以考试科目为主,考试内容包括:政治、历史、地理、哲学、经济学、法律、数学、物理、化学、生物、英语、信息技术等。口试的考试内容可以根据专业课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但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结构、思维能力、分析能力等。三、成人自考本科考试的分数成人自考本科考试是以百分制计算分数的,每门考试都有一定的最高分和最低分,最高分为100分,最低分为0分。考生只有在笔试和口试中取得较高的分数,才能被认定为及格。四、成人自考本科考试的报名报名成人自考本科考试的具体流程是:首先,学生需要到当地的自考服务中心报名,并提交相关的资料;其次,学生需要准备考试所需的资料,如考试大纲、教材等;最后,学生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考试。总结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高中化学复习知识点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化学反应及其能量变化总结核心知识氧化还原反应核心知识一、几个基本概念1.氧化还原反应:凡有电子转移的反应,就是氧化还原反应.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物质失去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有升高)是氧化反应;物质得电子的反应(体现为元素化合价降低)是还原反应.3.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还原剂在反应中失去电子后被氧化形成的生成物为氧化产物.氧化剂在反应中得电子被还原形成的生成物为还原产物.4.氧化性和还原性:物质在反应中得电子为氧化剂,氧化剂具有氧化性;物质在反应中失电子为还原剂,还原剂具有还原性.各概念间的关系为:二、氧化还原反应的分析表示方法①双线桥法:例1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得失情况和结果.线桥由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元素上.②单线桥法例(上例) 它表示反应中电子转移情况.线桥由还原剂失电子元素指向氧化剂的得电子元素.三、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同氧化还原反应间的关系1.置换反应全都是氧化还原反应.2.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有一部分为氧化还原反应.3.复分解反应全都不是氧化还原反应.四、元素的价态与氧化性、还原性的关系一般常见的处于最低价态的元素不能再得到电子,只具有还原性.例如一切金属单质为O价Cl-1、S-2、O-2等,处于最高价态的元素 等不能再失去电子,只可能得到电子而具有氧化性.处于中间价态的元素,如 等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但还常以某一方面为主.如S、O2、Cl2以氧化性为主.五、氧化性、还原性强弱比较(1)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注: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比较一般需依据氧化还原反应而定.(2)根据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 K,Ca,Na,Mg,Al,Zn,Fe,Sn,Pb,(H),Cu,Hg,Ag,Pt,Au (3)根据非金属活动顺序进行判断 六、氧化还原反应基本类型1.全部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所有原子的价态物发生变化如:2H2+O2 2H2O Zn+2HCl H2↑+ZnCl2等2.部分氧化还原型:变价元素的原子只有部分价态发生变化如:MnO2+4HCl(浓) MnCl2+Cl2↑+2H2O3.自身氧化还原型,同一物质中不同元素发生价态改变如:2KClO3 2KCl+3O2↑ 2H2O 2H2↑+O2↑4.歧化反应型:同一物质中同一元素发生价态的改变如:Cl2+2NaOH NaCl+NaClO+H2O七、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规律1.两个守恒关系: 质量守恒和得失电子总数守恒.2.归中律:即同种元素的不同价态反应遵循“可靠拢不相交”.离子反应 离子反应方程式核心知识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1.电解质:在水溶液或受热熔化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非电解质:在水溶或受热熔化状态下不能导电的化合物.例1 CaO、SO3溶于水能导电,Fe能够导电,它们是否是电解质?解析 CaO本是电解质,但不能说是因为它溶于水能导电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CaO+H2O=Ca(OH)2,此时为Ca(OH)2的导电;SO3本身不是电解质,溶于水有以下反应:SO3+H2O=H2SO4,此时为H2SO4的导电.电解质实际上指的是不与水反应,通过本身电离出自由移离子而导电的一类化合物.Fe不是化合物故不属于电解质与非电解质之列.2.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 二、离子反应1.有离子参加的反应叫离子反应.离子互换型 (复分解反应型) 2.类型氧化还原型三、离子方程式1.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的符号来表示离子之间反应的式子叫离子方程式.2.意义:离子方程式表示同一类型的所有的离子反应.3.书写离子方程式的方法:(1)“写”:写出正确的化学方程式(2)“拆”:把易溶且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凡是难溶、难电离,以及气体物质均写成化学式.(3)“删”:删去反应前后不参加反应的离子.(4)“查”:检查离子方程式两边的原子个数是否相等,电荷总数是否相等.四、判断离子方程式书写是否正确的方法必须考虑以下五条原则:(1)依据物质反应的客观事实.释例1:铁与稀盐酸反应:2Fe+6H+=2Fe3++3H2↑(错误),正确的是:Fe+2H+=Fe2++H2↑.(2)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定律.释例2:Cl2+I-=Cl-+I2(错误),正确的是:Cl2+2I-=2Cl-+I2.(3)必须遵守电荷平衡原理.释例3:氯气通入FeCl2溶液中:Fe2++Cl2=Fe3++2Cl-(错误),正确的是:2Fe2++Cl2=2Fe3++2Cl-.(4)氧化还原反应还必须遵守得失电子守恒原理.应注意判断氧化剂和还原剂转移电子数是否配平.(5)必须遵循定组成原理(即物质中阴、阳离子组成固定).释例4:Ba(OH)2溶液和稀H2SO4混合:Ba+OH-+H++SO42-=BaSO4↓+H2O(错误),正确的是:Ba2++2OH-+SO42-+2H+=BaSO4↓+2H2O.五、判断溶液中离子能否大量共存所谓几种离子在同一溶液中能大量共存,就是指离子之间不发生任何反应;若离子之间能发生反应,则不能大量共存.1.同一溶液中若离子间符合下列任意一个条件就会发生离子反应,离子之间便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1)生成难溶物或微溶物:如Ba2+与CO32-、Ag+与Br-、Ca2+与SO42-和OH-、OH-与Cu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气体或挥发性物质:如NH4+与OH-,H+与CO32-、HCO3-、S2-、HSO3-、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2.生成难电离的物质:如H+与CO32-、S2-、SO32-、F-、ClO-等生成弱酸;OH-与NH4+、Cu2+等生成弱碱;H+与OH-生成水,这些离子不能大量共存.(4)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氧化性离子(如Fe3+、NO3-、ClO-、MnO4-等)与还原性离子(如S2-、I-、Fe2+、SO32-等)不能大量共存.注意Fe2+与Fe3+可以共存;MnO4-与Cl-不能大量共存.2.附加隐含条件的应用规律:(1)溶液无色透明时,则溶液中肯定没有有色离子.常见的有色离子是Cu2+、Fe3+、Fe2+、MnO4-等.(2)强碱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OH-起反应的离子.(3)强酸性溶液中肯定不存在与H+起反应的离子.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核心知识1.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1)化学反应的基本特征有新的物质生成,常伴随能量变化及发光、变色、放气、生成沉淀等现象.(2)放热反应和吸热反应 ①有热量放出的反应叫放热反应;有热量吸收的反应叫吸热反应.②原因:化学反应的特点是有新物质生成,新物质与反应物质的总能量是不相同的,反应物与新物的能量差若以能量形式表现即为放热和吸热,若两者能量比较接近,则吸热和放热都不明显.③实例 燃烧:C+O2 CO2 酸碱中和反应,金属与酸的反应 Zn+2HCl ZnCl2+H2↑ CaO+H2O Ca(OH)2等为放热反应吸热反应实例:C+CO2 2CO H2+CuO Cu+H2O Ba(OH)2??8H2O+2NH4Cl BaCl2+8NH3↑+10H2O等2.燃烧①通常讲的燃烧是指可燃物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氧化反应.燃烧的条件有两个.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二是可燃物的温度达到着火点.②充分燃烧的条件:一是有足够的空气,二是跟空气有足够大的接触面.③不充分燃烧的危害:产生热量少,浪费资源;产生污染物.④化石燃烧包括:石油;天然气;煤属非再生能源.⑤煤的充分利用及新技术的开发:新型煤粉燃烧机;煤的气化和液化;转化为水煤气或干馏煤气.碱金属知识点一、碱金属是典型的金属元素族,主要内容有以下几项: 1、知识网:钠核心知识一、钠原子结构结构特点: .钠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只有一个电子,易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Na-e-→Na+,形成稳定结构.所以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强的还原性.二、性质1.物理性质:软、亮、轻、低、导.(软——质软,硬度小;亮——银白色金属光泽;轻——密度小,比水轻;低——熔点低;导——可导电、导热.)2.化学性质:强还原性,活泼金属.与O2反应:常温→Na2O(白色固体)点燃或加热→Na2O2(淡黄色固体)与S反应:碾磨爆炸.与水反应:剧烈.现象:熔、浮、游、鸣、红(滴入酚酞,溶液变红) 与酸反应:非常剧烈,以致爆炸.与某些熔融盐反应:可置换出某些熔融盐中的金属(如TiCl4等)与盐溶液反应:实质是先与盐溶液中的水反应,然后再发生复分解反应. 三、钠的存在与保存1.元素在自然界的存在有两种形态:游离态:以单质形式存在的元素.化合态: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元素.钠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自然界里无游离态,只有化合态(NaCl、Na2CO3、Na2SO4、NaNO3等)2.保存:因为常温下金属钠能跟空气中的氧气反应,还能跟水、水蒸气反应,所以金属钠保存在煤油或石蜡油中,主要是为了隔绝空气和水.四、钠的用途1.K—Na合金用于原子反应堆作导热剂.2.制备Na2O2.3.做电光源:高压钠灯.4.冶炼稀有金属.五、重点难点解析1.钠露置于空气中的变化过程剖析切开金属钠置于空气中,切口开始呈银白色(钠的真面目) →变暗(生成Na2O) →变白色固体(生成NaOH) →成液(NaOH潮解) →结块(吸收CO2成Na2CO3??10H2O) →最后成粉末(风化).有关反应如下:4Na+O2 2Na2O Na2O+H2O 2NaOH2Na+2H2O 2NaOH+H2↑ 2NaOH+CO2 Na2CO3+H2O注意不可将碳酸钠的生成用下式表示:Na2O+CO2 Na2CO3,这是不符合事实的.因为氧化钠与水结合的能力比跟二氧化碳反应的能力强得多.2.钠与水反应现象可概括为五个字:熔、浮、游、鸣、红.熔——是指钠熔化成闪亮的小球.浮——是指钠密度小于水,浮于水面.游——是指由于反应剧烈放出的气体使“钠球”在水面四处游动.鸣——一是金属钠与水反应放出气体发出“咝咝”的声音;二是指收集到的气体点燃有爆鸣声即反应放出H2.红——是指溶液加酚酞呈红色,即生成氢氧化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Na+2H2O 2NaOH+H2↑该反应的实质是钠与水中电离出来的H+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Na+2H2O 2Na++2OH-+H2↑3.钠与酸、盐溶液的反应钠与酸反应,实质上是钠与酸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当金属与酸溶液反应时,由于溶液中的H+主要来源于酸,因此钠先与酸反应,若钠是过量的则继续与水反应.因为酸中H+浓度远大于水中H+浓度,所以钠与酸反应要比与水反应剧烈,以至发生燃烧或轻微爆炸.钠与盐溶液反应,实质上是钠与盐溶液中的溶剂——水电离出的H+反应.所以在盐溶液中,钠先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盐溶液中的某些金属阳离子或NH4+发生复分解反应.如:2FeCl3+6Na+6H2O=2Fe(OH)3↓+6NaCl+3H2↑2NH4Cl+2Na+2H2O=2NH3??H2O+2NaOH+H2↑故钠与盐溶液反应,不能置换出盐中的金属.典型例题例1 学生甲和乙,对金属钠的色泽发生了争议.甲说书本上讲钠是银白色的,乙说他亲眼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学生丙听到他们的争论后,从实验室取了一小块钠,用很简单的实验证明了金属钠是银白色的,并解释了通常看到钠是暗灰色的原因.丙怎样进行实验证明和解释的?解析 学生丙将取出一小块钠放在玻片上,叫甲和乙两人观察,看到确是暗灰色,丙又用小刀把钠切开,里面的钠是银白色的.丙解释:由于钠的性质活泼,外面的钠被氧化了,因此是暗灰色的. 例2 取5.4g由碱金属R及其氧化物R2O组成的混合物,使之与足量的水反应,蒸干反应后的溶液,得8g无水晶体.(1)通过计算判断是何种金属?(2)混合物中R和R2O的质量各是多少克?解析 本题可采用极端假设法.即①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②假设5.4g全为氧化物,推出R的原子量范围,R的实际原子量应介于二者之间,从而推出该元素的名称.(1)假设5.4g全为金属单质,据(R的原子量设为a1)2R+2H2O 2ROH+H2↑2a1 2(a1+17)5.4g 8g a1=35.3假设5.4g全为氧化物 据(R的原子量设为a2)R2O+H2O 2ROH2a2+16 2(a2+17) a2=10.75.4g 8g查表知R为钠 R2O为Na2O(2)据2Na+2H2O 2NaOH+H2↑ Na2O+H2O 2NaOH46 80 62 80m(Na) m(Na2O)得 m(Na)+m(Na2O)=5.4g m(Na)=2.3g m(Na)+ m(Na2O)=8g m(Na2O)=3.1g评析 ①通过计算求得原子量,由原子量确定是什么元素;②极端假设是解混合物计算题常用的方法.例3 把一小块金属钠暴露在空气中,观察到以下现象:①金属钠表面逐渐变暗;②过一段时间以后又逐渐变潮湿;③再过些时候又转变成白色固体;④又过一段时间白色固体变成白色的粉末.写出以上发生的各种现象的有关化学方程式.解析 金属钠为活泼金属,极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生成氧化钠,所以表面逐渐变暗且无光泽.氧化钠在空气中溶于水,表面变潮湿而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钠晶体,即含有10个结晶水的碳酸钠.再过一段时间,含有结晶水的晶体风化失水,变成粉末状物质.答 ①4Na+O2 2Na2O②Na2O+H2O 2NaOH③2NaOH+CO2+9H2O Na2CO3??10H2O④Na2CO3??10H2O Na2CO3+10H2O评析 该题要求写出金属钠暴露于空气中发生的一系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实际考查的是钠及钠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钠的化合物引入:在初中学过 ,在这再学习 。本节教学目标:1.掌握Na氧化物和钠的重要化合物的性质.2.通过Na2CO3和NaHCO3的热稳定性实验,了解鉴别它们的方法.3.了解钠的重要化合物的用途.本节教学的重点: 的性质及其鉴别方法。本节教学难点: 与 的反应。 钠所形成的离子化合物是高考的重要内容,往往与有关计算结合在一起,考查计算和推理能力.核心知识一、钠的氧化物 比较项目 氧化钠 过氧化钠化学式 Na2O Na2O2化合价 钠+1、氧-2 钠+1、氧-1色、态 白色固体 浅黄色固体类 别 碱性氧化物 过氧化物(不是碱性氧化物) 化学性质 与水反应 Na2O+H2O=2NaOH 2Na2O2+2H2O=4NaOH+O2↑ 与CO2反应 Na2O+CO2=Na2CO3 2Na2O2+2CO2=2Na2CO3+O2↑ 与盐酸反应 Na2O+2HCl=2NaCl+H2O 2Na2O2+4HCl=4NaCl+2H2O+O2↑ 稳定性 Na2O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复习资料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 元素周期表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序数=核外电子层数 主族序数=最外层电子数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短周期(第1、2、3周期)周期:7个(共七个横行)周期表 长周期(第4、5、6、7周期)主族7个:ⅠA-ⅦA族:16个(共18个纵行)副族7个:IB-ⅦB第Ⅷ族1个(3个纵行)零族(1个)稀有气体元素二.元素的性质和原子结构(一)碱金属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碱金属化学性质的相似性:4Li + O2 Li2O 2Na + O2 Na2O2 2 Na + 2H2O =2NaOH + H2↑ 2K + 2H2O =2KOH + H2↑2R+ 2 H2O =2 ROH + H2 ↑产物中,碱金属元素的化合价都为+1价。结论: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有___个电子,因此,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3.碱金属化学性质的递变性:递变性:从上到下(从Li到Cs),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碱金属原子的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增强,即金属性逐渐增强。所以从Li到Cs的金属性逐渐增强。结论:1)原子结构的递变性导致化学性质的递变性。2)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金属性越强;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氢氧化物)碱性越强,金属性越强。4.碱金属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1)相似性:银白色固体、硬度小、密度小(轻金属)、熔点低、易导热、导电、有展性。2)递变性(从锂到铯):①密度逐渐增大(K反常) ②熔点、沸点逐渐降低3)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物理性质同样存在相似性和递变性。小结:碱金属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导致了碱金属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递变性: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_______,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________,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________,即金属性逐渐_______。(二)卤族元素:1.原子结构相似性: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都为_________个递变性: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大,电子层数增多2.卤素单质物理性质的递变性:(从F2到I2)(1)卤素单质的颜色逐渐加深;(2)密度逐渐增大;(3)单质的熔、沸点升高3.卤素单质与氢气的反应:X2 + H2 = 2 HX 卤素单质与H2 的剧烈程度:依次减弱 ; 生成的氢化物的稳定性:依次减弱 4.卤素单质间的置换2NaBr +Cl2 =2NaCl + Br2 氧化性:Cl2________Br2;还原性:Cl-_____Br- 2NaI +Cl2 =2NaCl + I2 氧化性:Cl2_______I2 ; 还原性:Cl-_____I-2NaI +Br2 =2NaBr + I2 氧化性:Br2_______I2; 还原性:Br-______I-结论:单质的氧化性:依次减弱,对于阴离子的还原性:依次增强5. 非金属性的强弱的判断依据:1. 从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强弱,或与H2反应的难易程度以及氢化物的稳定性来判断。2. 同主族从上到下,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同主族从上到下,随着核电核数的增加,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核对最外层电子的引力逐渐减弱,原子得电子的能力逐渐减弱,失电子的能力逐渐增强,即非金属性逐渐减弱,金属性逐渐增强。3. 原子结构和元素性质的关系:原子结构决定元素性质,元素性质反应原子结构。同主族原子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决定了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三.核素(一)原子的构成:(1)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2)质子和中子的相对质量都近似为1,电子的质量可忽略。(3)原子序数=核电核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4)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5)在化学上,我们用符号X来表示一个质量数为A,质子数为Z的具体的X原子。(二)核素核素:把具有一定数目的质子和一定数目的中子的一种原子称为核素。一种原子即为一种核素。同位素: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同一元素的不同原子互称为同位素。或: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间互称为同位素。(1)两同:质子数相同、同一元素(2)两不同:中子数不同、质量数不同(3)属于同一种元素的不同种原子第二节元素周期律一.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1.在多个电子的原子里,核外电子是分层运动的,又叫电子分层排布。2.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里。3.核外电子的排布规律(1)各电子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是2n2(n表示电子层)(2)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K层是最外层时,最多不超过2个);次外层电子数目不超过18个;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3)核外电子总是尽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电子层,然后由里向外从能量低的电子层逐步向能量高的电子层排布。二.元素周期律:1.核外电子层排布: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外层电子从_______个递增到_________个的情况(K层由1-2)而达到结构的变化规律。2.最高正化合价和最低负化合价: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每隔一定数目的元素,会重复出现原子最高价由,中部出现负价,由的变化规律。(1)O、F无正价,金属无负价(2)最高正化合价: 最低负化合价:-4→-1→0(3)最高正化合价=最外层电子数=主族序数(4)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________(5)最高正化合价+最低负化合价=0 、2、 4、 6最外层电子数= 4 5 6 7三.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递变:1.2Na + 2H2O=2NaOH + H2 ↑ (容易) Mg + 2 H2O 2Mg(OH)2 + H2 ↑(较难) 金属性:Na > Mg2.Mg + 2HCl =MgCl2 + H2↑ (容易) 2Al + 6 HCl = 2AlCl3 +3H2↑(较难) 金属性:Mg >Al 根据1、2得出:金属性Na > Mg> Al3.碱性 NaOH >Mg(OH)2> Al(OH)3 金属性:金属性Na> Mg> AlNa Mg Al金属性逐渐减弱4.结论:Si P S Cl 单质与H2的反应越来越容易 生成的氢化物越来越稳定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逐渐增强故:非金属性逐渐增强。Na Mg AlSi P S Cl 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同周期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5.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核外电子排布、主要化合价、金属性和非金属性都呈现周期性的变化规律,这一规律叫做元素周期律。四、同周期、同主族金属性、非金属性的变化规律是:1. 周期表中金属性、非金属性之间没有严格的界线。在分界线附近的元素具有金属性又具有非金属性。2. 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左下角是,Cs;非金属性最强的在周期表的右上角,是F。3.元素化合价与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的关系。4.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对我们的指导作用①在周期表中寻找新的农药。②在周期表中寻找半导体材料。③在周期表中寻找催化剂和耐高温、耐腐蚀的合金材料。第三节 化学键一.离子键1.离子键:阴阳离子之间强烈的相互作用叫做离子键。相互作用:静电作用(包含吸引和排斥)离子化合物:像NaCl这种由离子构成的化合物叫做离子化合物。(1)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如NaCl、Na2O、K2S等 (2)强碱:如NaOH、KOH、Ba(OH)2、Ca(OH)2等 (3)大多数盐:如Na2CO3、BaSO4 (4)铵盐:如NH4Cl 小结:一般含金属元素的物质(化合物)+铵盐。(一般规律)注意:酸不是离子化合物。离子键只存在离子化合物中,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2.电子式电子式: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形成过程:(1)离子须标明电荷数;(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4)不能把“→”写成“=”;(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二.共价键1.共价键: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叫做共价键。键 型 离子键 共价键形成过程 得失电子 形成共用电子对成键粒子 阴、阳离子实质阴、阳离子间的静电作用 原 子原子间通过共用电子对所形成的相互作用 用电子式表示HCl的形成过程:2.共价化合物:以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的化合物叫做共价化合物。化合物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 化合物中不是离子化合物就是共价化合物3.共价键的存在:非金属单质:H2、X2 、N2等(稀有气体除外)共价化合物:H2O、 CO2 、SiO2、 H2S等复杂离子化合物:强碱、铵盐、含氧酸盐4.共价键的分类:非极性键:在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非极性键。共用电子对不发生偏移。极性键:在不同种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为极性键。共用电子对偏向吸引能力强的一方。三.电子式:定义:在元素符号周围用小黑点(或×)来表示原子的最外层电子(价电子)的式子叫电子式。 1.原子的电子式:2.阴阳离子的电子式:(1)阳离子简单阳离子:离子符号即为电子式,如Na+、、Mg2+等复杂阳离子:如NH4+ 电子式:_______________(2)阴离子简单阴离子:、 复杂阴离子:3.物质的电子式:(1)离子化合物:阴、阳离子的电子式结合即为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AB型:NaCl__________________,MgO_________________。A2B型:如Na2O _______________AB2型:如MgCl2 :_________________(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Cl2______ O2_________等(3)共价化合物:如HCl_________、CO2_____________、NH3__________、CH4_________4.用电子式表示形成过程:第二章 化学反应与能量第一节化学能与热能一、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的变化关系1.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2.分子或化合物里的原子之间是通过_____________结合的。3.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的形成旧化学键的断裂与新化学键形成是与能量联系在一起的,断开旧的化学键要_______能量,而形成新的化学键要_________能量,因此,化学反应都伴随有能量的变化。各种物质都储存有化学能,不同物质组成不同,结构不同,所包含的化学能也不同。二、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1.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从环境中吸收能量,以化学能的形式储存在物质内部;有的化学反应的发生,要向环境中释放能量,使自身体系能量降低。即一种能量可以转化为另一种能量,但总量不变,这就是能量守恒定律。2.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通常主要表现为热量的变化---吸热或放热,也有其它的表现形式,如电能,光能等。3.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放热反应 反应物的总能量==生成物的总能量- 热能 即为吸热反应4. 中和热: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 mol H2O时所释放的热量。中和反应为放热反应;强酸与强碱反应的中和热为一固定数值。第二节 化学能与电能一、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___________从自然界取得的能源称为一次能源,如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等,一次能源经过加工,转换得到的能源为二次能源,如电力、蒸汽、氢能等。二、化学电源1、原电池:将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____能的装置。2、形成条件: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活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闭合的回路,电解质溶液。3、电极名称:负极:一般为活泼金属,失电子,化合价升高,发生氧化反应。正极:一般为较不活泼金属(或非金属),电极周围的阳离子得电子,化合价降低,发生还原反应。简略为:负氧正还4、示例电池和电极反应:①干电池 电极反应:负极(锌筒):Zn— 2e— = Zn2+; 正极(石墨): 总反应:Zn+ + Zn2+; ②.铅蓄电池电极反应:负极: 正极:③.锂电池总反应:8Li+ 3SOCl2 = 6LiCl + Li2SO4 + 2S④.燃料电池电极反应:负极:2H2+ 4OH— —2e— = 4H2O 正极:O2+ 2H2O + 2e— = 4OH—电池的总反应为:2H2+ O2 = 2H2O四、电解原理1、电解池: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装置叫电解池。2、电解原理:使电流通过电解质溶液而在阴、阳两极引起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程叫做电解。3、电极名称:阴极:与电源负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阴极,发生还原反应。阳极:与电源正极相连的电极称为阳极,发生氧化反应。4、电解应用举例①、电解食盐水——氯碱工业(1)电极反应 阴极:2H++2e- = H2↑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和离子方程式化学方程式:2H2O+2NaCl2NaOH+ H2↑+Cl2↑离子方程式:2H2O+2Cl-2OH-+ H2↑+Cl2↑②、电解熔融氯化钠(1)电极反应 阴极:2Na++2e- =2Na 阳极:2Cl--2e-= Cl2↑(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NaCl(熔融)2Na+ Cl2↑③、电解熔融氯化镁(1)电极反应 阴极:Mg2++2e- = Mg 阳极:2Cl--2e-= Cl2↑ (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MgCl2(熔融)Mg+ Cl2↑④、电解熔融氧化铝(1)电极反应 阴极:4Al3++12e- =4Al 阳极:6O2-+12e-=3O2↑(2)电解总的化学方程式 2Al2O3(熔融)4Al+3O2↑第三节 化学反应的速率和限度1、化学反应速率用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小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来表示。计算公式为=△C / △t 时间:(如每秒、每分、每小时)反应速率的单位:mol/(L•s ) mol/(L•min) mol/(L•h)(1) 现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平均速率,同一反应用不同物质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数值可能不同,必须注明物质。(2)起始浓度不一定按比例,但是转化浓度一定按比例。(3)同一反应各物质的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例:2A(g)+3B (g)C(g)+4D(g) ν(A):ν(B):ν(C):ν(D) = 2 :3 :1 :4二、化学反应的限度1. 当一个可逆反应进行到正向反应速率与逆向反应速率相等时,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________,达到表面上静止的一种“_____________”,这就是这个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2. 对于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反应开始: υ(正)>υ(逆) 反应过程中:υ(正)逐渐减小,υ(逆)逐渐增大;反应物浓度减小,生成物浓度增大平衡时: υ(正)=υ(逆);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3.化学反应的特征:动:动态平衡 等:υ(正)=υ(逆)定:各组分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变:如果外界条件的改变,原有的化学平衡状态将被破坏。4. 化学平衡必须是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不同的条件将建立不同的化学平衡状态;通过反应条件的控制,可以改变或稳定反应速率,可以使可逆反应朝着有利于人们需要的方向进行,这对于化学反应的利用和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在具体工业生产中,既要考虑反应的速率也要考虑反应所能达到的限度。如工业合成氨时,就要通过控制反应器的温度和压强,使反应既快又能达到较大的限度。第三章 有机化合物复习一、有机物的结构特点1.成键特点:在有机物分子中碳呈四价。碳原子既可与其他原子形成共价键,碳原子之间也可相互成键;既可以形成单键,也可以形成双键或三键;碳碳之间可以形成长的碳链,也可以形成碳环。[拓展]我们知道,当烃分子中的碳原子个数为n时,其中氢原子个数的最大数值为2n+2,这是氢原子个数的上限值。以链状烷烃分子结构和分子组成通式CnH2n+2为基础进行分析和比较:在结构中,若增加一个C=C或C=O双键,就少2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C≡C就少4H;在结构中若出现一个环状结构也少2H;所以,烯烃和环烷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炔烃和二烯烃的分子组成通式都为CnH2n-2;苯和苯的同系物,结构中有苯环结构,苯环可以看成是具有3个C=C双键和一个环状结构,氢原子个数应在烷烃的基础上减去4×2=8个,故苯和苯的同系物的分子组成通式为:CnH(2n+2-4×2)即CnH2n-6 (n≥6)。2.同系物: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2原子团的物质互称为同系物。(1)同系物必须结构相似,即组成元素相同,官能团种类、个数与连接方式相同,分子组成通式相同。(2)同系物相对分子质量相差14或14的整数倍。(3)同系物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物理性质有一定的递变规律。二、几种重要的有机反应1.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叫做取代, 2.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它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新物质的反应称为加成反应。被加成的试剂如:H2、X2(X为Cl、Br或I)、H2O、HX、HCN、等能离解成一价原子或原子团的物质。通过有机物发生加成反应时反应物之间的量关系,还可定量判断该有机物分子结构中不饱和键的情况:是C==C键,还是C≡C键,或是苯环结构,以及它们具有的个数。3.酯化反应:羧酸和醇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叫酯化反应。注意: ①酯化反应的脱水方式是:羧基脱羧羟基(无机含氧酸脱羟基氢)而醇脱羟基氢,即“酸脱羟基醇脱氢”(可用同位素原子示踪法证明。)。 ②酯化反应是可逆的:羧酸+醇酯+水 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作催化剂和吸水剂,除去生成物中的水使可逆反应向生成物方向移动。 ③在酸化反应中使用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是吸收未反应的乙酸,溶解乙醇,降低酯的溶解度,增大水的密度,使酯浮于水面,容易分层析出,便于分离。 ④乙酸乙酯中除乙酸杂质,只能用饱和的Na2CO3浓液,不能用NaOH溶液中和乙酸的方法。因为NaOH溶液碱性强,会促使乙酸乙酯水解,重新变成乙酸和乙醇,所以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Na2CO3饱和溶液。 三、重要有机物结构、性质和用途:第四章 化学与可持续发展一、金属矿物的开发与利用金属冶炼的原理与过程:除少数金属外,大多数金属以化合态的形式存在于自然界。由金属矿物转变为金属,一般要经过探矿、开采、选矿、冶炼等阶段。金属冶炼主要是利用矿物中的金属离子获得电子变成金属单质发生的氧化还原反应。二、海水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指海水资源和海水化学资源的利用。从海水中获得有用的物质和能量具有广阔的前景,但仍然是一个亟待研究的课题。三、化石燃料的综合利用煤石油天然气是重要的燃料,也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石油的炼制主要有分馏、裂化和裂解。煤的综合利用煤的干馏、汽化和液化。以石油煤天然气为原料通过聚合反应可以获得用途广泛的合成材料。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成人高考中化学是比较难的科目之一,它的必考公式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化学必考公式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离子反应常见类型

1、复分解型离子反应:例:Ag++Cl-=AgCl↓2H++CO32- =CO2↑+H2O

2、置换反应型:例:Zn+2H+=Zn2++H2 ↑ Cl2+2I-=2Cl-+I2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 CH3COO-+H2O ==CH3COOH+0H-

3、盐类水解型:例:NH4++H2O==NH3·H2O+H+ CH3COO-+H2O ==CH3COOH+0H-

4、复杂的氧化还原型:例:MnO4-+5Fe2++8H+=5Fe3++Mn2++4H2O 另外还有生成物中有络合物时的离子反应等。

二、离子方程式书写规则

1、只能将强电解质(指溶于水中的强电解质)写出离子形式,其它(包括难溶强电解质)一律写成分子形式。如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2H+=Ca2++CO2↑+H2O 因此熟记哪些物质是强电解质、哪些强电解质能溶于水是写好离子方程式的基础和关键。

2、不在水溶液中反应的离子反应,不能书写离子方程式。如铜与浓H2SO4的反应,浓H2SO4与相应固体物质取HCI、HF、HNO3的反应,以及Ca(OH)2与NH4Cl制取NH3的反应。

3、碱性氧化物虽然是强电解质,但它只能用化学方程式写在离子方程式中。如CuO与盐酸的反应:CuO+2H+=Cu2++H2O

4、有酸式盐参加的离子反应,对于弱酸酸式根离子不能拆成H+和酸根阴离子(HSO4-除外)。 如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HCO3-+OH-=CO32-+H2O不能写成:H++OH-=H2O

5、书写氧化还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时,首先写好参加反应的离子,然后确定氧化产物和还原产物,再用观察配平并补齐其它物质即可;书写盐类水解的.离子方程式时,先写好发生水解的离子,然后确定产物,再配平并补足水分子即可。

6、必须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定律,即离子方程式不仅要配平原子个数,还要配平离子电荷数和得失电子数。如在FeCl2溶液中通入Cl2,其离子方程式不能写成: Fe2++Cl2=Fe3++2Cl-,因反应前后电荷不守恒,应写成:2Fe2++Cl2=Fe3++2Cl-。

7、不能因约简离子方程式中局部系数而破坏整体的关系量。如稀H2SO4和Ba(OH)2溶液的反应,若写出为:Ba2++OH-+H++SO42-=BaSO4+H2O就是错误的,正确应为Ba2++2OH-+2H++SO42-=BaSO4↓+2H2O。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1、正四面体构型的分子一般键角是 109°28‘,但是白磷(P4)不是,因为它是空心四面体,键

角应为 60°。

2、一般的物质中都含化学键,但是稀有气体中却不含任何化学键,只存在范德华力。

3、一般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是共价化合物,但是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一般含氧酸根

的中心原子属于非金属,但是 AlO2-、MnO4-等却是金属元素。4、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是离子化合物,但含共价键的化合物则不一定是共价化合物,还可

以是离子化合物,也可以是非金属单质。

5、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不一定是离子化合物,如 AlCl3 是共价化合物。

6、离子化合物中一定含有离子键,可能含有极性键(如 NaOH),也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

Na2O2);共价化合物中不可能含有离子键,一定含有极性键,还可能含有非极性键(如

H2O2)。

7、极性分子一定含有极性键,可能还含有非极性键(如 H2O2);非极性分子中可能只含极性

键(如甲烷),也可能只含非极性键(如氧气),也可能两者都有

(如乙烯)。

8、含金属元素的离子不一定都是阳离子。如 AlO2-、MnO4-等都是阴离子。

9、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 O3 就是极性分子。晶体结构

1、同主族非金属元素的氢化物的熔沸点由上而下逐渐增大,但 NH3、H2O、HF 却例外,其熔

沸点比下面的 PH3、H2S、HCl 大,原因是氢键的存在。

2、一般非金属氢化物常温下是气体(所以又叫气态氢化物),但水例外,常温下为液体。

3、金属晶体的熔点不一定都比分子晶体的高,例如水银和硫。

4、碱金属单质的密度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增大,但钾的密度却小于钠的密度。

5、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是离子晶体,,也可能是金属晶体;但含有阴离子的晶体一定是离

子晶体。

6、一般原子晶体的熔沸点高于离子晶体,但也有例外,如氧化镁是离子晶体, 但其熔点却高于

原子晶体二氧化硅。

7、离子化合物一定属于离子晶体,而共价化合物却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二氧化硅是原子晶

体)。

8、含有分子的晶体不一定是分子晶体。如硫酸铜晶体(CuSO4•5H2O)是离子晶体,但却含有

水分子。

氧化还原反应

1、难失电子的物质,得电子不一定就容易。比如:稀有气体原子既不容易失电子也不容易得电

子。

2、氧化剂和还原剂的强弱是指其得失电子的难易而不是多少(如 Na 能失一个电子,Al 能失三

个电子,但 Na 比 Al 还原性强)。

3、某元素从化合态变为游离态时,该元素可能被氧化,也可能被还原。

4、金属阳离子被还原不一定变成金属单质(如 Fe3+被还原可生成 Fe2+)。

5、有单质参加或生成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例如 O2 与 O3 的相互转化。

6、一般物质中元素的化合价越高,其氧化性越强,但是有些物质却不一定,如 HClO4 中氯为+

7 价,高于 HClO 中的+1 价,但 HClO4 的氧化性却弱于 HClO。因为物质的氧化性强弱不

仅与化合价高低有关,而且与物质本身的稳定性有关。HClO4 中氯元素化合价虽高,但其分子

结构稳定,所以氧化性较弱。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氧化还原反应、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等。氧化还原反应是核心,从高一到高三课本一直在逐步阐述他的原理,计算及应用.因为高中化学研究的是反映的本质:电子的得失或偏离.所以这是首要核心,其中包括氧化还原反映,离子反应,热化学方程式.这是高中第一大原理.理论知识还包括重要的平衡理论:化学平衡研究可逆反应,电离平衡研究溶液中离子的关系,离子反应是他的基础.。以上是理论知识,还一大是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律,就是研究元素中的递变规律,这不仅在理论知识中重点讲述,也通过元素与化合物的学习体现.整个高中会研究碱金属,卤族元素,氧族元素,碳族元素,氮族元素,金属(特别是铁,镁,铝,铝是两性金属,铜会穿插学习).所以化合物间的关系与推断也相当重要。有机化学也是一大块,但只要学好他几类物质就行了,高中对有机化学要求不太高.主要是烃(含碳氢有机物)包括:烷,烯,炔,苯等,烃的衍生物(除碳氢还有其他元素的有机物)包括醇,醛,氛,羧酸,酯.然后和有机物间的同分异构是一大重点!!!有机中的糖脂蛋白质及合成材料要求不高。然后是计算.高中引入物质的量这一概念彻底优化了初中许多错综复杂的计算,其中阿伏加德罗定律很重要,其中老师会讲到的克拉伯龙方程在物理热学中也有应用.计算会慢慢讲诉贯穿整个高中,逐步加难.这也是重点。最后更重要的是实验,这是高考中很不易得全分的部分.需要平时积累,在搞清课本实验的基础上多看一些拓展的实验可以拓展思维有助于适应高考要求.实验应该是最难的部分,也是最能体现差距的部分。

成人自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图

2021年成人高考考试时间为10月23日、24日,选择高升专和高升本的考生数学是必考科目。我整理了成人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供各位考生参考。

一、交集和并集

1、取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部分,记作A∩B。

2、取集合A和集合B的全部元素,记作A∪B。

二、简单逻辑

1、充分条件:如果A成立,那么B成立,“A推出B,B不能推出A”。

2、必要条件:如果B成立,那么A成立,“B推出A,A不能推出B”。

3、充要条件:如果A→B,又有A←B,“A推出B,B推出A”。

三、函数部分

1、绝对值的不等式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ax+b|

(当a<0的时候,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

2、常见函数的定义域

3、函数的单调性

第一种方法用取值法:任取2个数x1,x2,且x1

若f(x1)f(x2),则为减函数。

第二种方法用求导法(见后面)。

4、函数的奇偶性

令x=-x,若f(-x)=-f(x),则f(x)为奇函数;

若f(-x)=f(x),则f(x)为偶函数。

四、向量和直线

1、向量

设a=(x1,y1)b=(x2,y2),则:

加法运算:a+b=(x1,y1)+(x2,y2)=(x1+x2,y1+y2)

减法运算:a-b=(x1,y1)-(x2y2)=(x1-x2:y1-y2)

数乘运算:ka=k(x1,y1)=(kx1,ky1)

内积运算:a*b=(x1,y1)(x2,y2)= x1x2 +y1y2

垂直向量:a⊥b= x1x2 +y1y2=0

平行向量:a//b= x1y2 +x2y1=0

2、直线方程的几种形式(记住其中一种就可以)

点斜式:y-yo=k(x-x0),已知斜率k和某点坐标(xo,yo)

斜截式:y=kx+b,已知斜率k和在y轴的截距b

绝对值不等式的解法:

|ax+b|

(当a<0的时候,不等号要改变方向)

|ax+b|>c,相当于解不等式ax+b>c或ax+b<-c

五、导数的应用

1、导数的几何意义

(1)几何意义:函数f(x)在点(x0,y0)处的导数值f'(x0),即为f(x)在点(x0,y0)处切线的斜率。

(2)常用导数公式:c为常数

2、函数单调性

f'(x)>0则f(x)在(a,b)内严格单调增加

f'(x)<0则f(x)在(a,b)内严格单调减少。

3、函数的极值、最大值、最小值

f'(x)=0的点----函数f(x)的驻点。设为x0

(1)若x< x0时,f'(x)>0;x> x0时,f'(x)<0,则f(x0)为f(x)的极大值点。

(2)若x

(3)如果f'(x)在x0的两侧的符号相同,那么f(x0)不是极值点。

(4)极值和端点的函数值中最大和最小的就是最大值和最小值。

六、等差数列

七、平面解析几何

一、归纳考点概念,并熟记

考试大纲是所有成人高考的考生都需要熟读与整理一遍的首选材料,所有的整理与归纳的概念都需要记熟,特别是数学公式一定要背好,并查漏补缺,这是所有考生在复习之前必须要做的准备工作。

二、强化基础复习与练习

对于考生来说,基础概念已经记熟,那接下来就是强化基础的复习与练习了,做题是这个阶段很重要的一件事情了,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要把平时易错易混淆的题型进行整理,对于易错题要多看多理解,加深记忆。

三、多做历年真题

看得再多,懂得再多,都不如自己真真切切的做一遍题。做历年真题可以检查自己的复习成果,查漏补缺。每套题都必须认真做完,然后认真分析和总结,做一套分析一套,吃透后再做下一套。反复练习、纠错,才能真正掌握。

人高考高起专数学一般考的知识点有:

知识点一:集合思想及应用。

知识点二:充要条件的判定。

知识三:运用向量法解题。

知识点四:三个“二次”及关系。

知识点五:求解函数解析式。

数学(汉语拼音:shù xué;希腊语:μαθηματικ;英语:mathematics或maths),其英语源自于古希腊语的μθημα(máthēma),有学习、学问、科学之意。古希腊学者视其为哲学之起点,“学问的基础”。另外,还有个较狭隘且技术性的意义——“数学研究”。即使在其语源内,其形容词意义凡与学习有关的,亦被用来指数学。

其在英语的复数形式,及在法语中的复数形式加-es,成mathématiques,可溯至拉丁文的中性复数(mathematica),由西塞罗译自希腊文复数τα μαθηματικά(ta mathēmatiká)。

在中国古代,数学叫作算术,又称算学,最后才改为数学。中国古代的算术是六艺之一(六艺中称为“数”)。

数学起源于人类早期的生产活动,古巴比伦人从远古时代开始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并能应用实际问题。从数学本身看,他们的数学知识也只是观察和经验所得,没有综合结论和证明,但也要充分肯定他们对数学所做出的贡献。

基础数学的知识与运用是个人与团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基本概念的精炼早在古埃及、美索不达米亚及古印度内的古代数学文本内便可观见。从那时开始,其发展便持续不断地有小幅度的进展。但当时的代数学和几何学长久以来仍处于独立的状态。

成人自考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

许多小伙伴在工作后会通过成考高升本提升自己的学历,那么理综知识点有哪些呢。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成人高考高升本理综知识点总结”,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成人高考高升本理综知识点总结

直流电路

1、电流的定义:I = (微观表示:I=nesv,n为单位体积内的电荷数)

2、电阻定律:R=ρ (电阻率ρ只与导体材料性质和温度有关,与导体横截面积和长度无关)

3、电阻串联、并联:

串联:R=R1+R2+R3 +……+Rn

并联: 两个电阻并联:R=

4、欧姆定律: (1)部分电路欧姆定律:U=IR

(2)闭合电路欧姆定律:I =

路端电压:U = e -I r= IR

电源输出功率: = Iε-I r =

电源热功率:

电源效率: = =RR+r

(3)电功和电功率:

电功:W=IUt 电热:Q= 电功率 :P=IU

对于纯电阻电路:W=IUt= P=IU =

对于非纯电阻电路:W=Iut > P=IU>

(4)电池组的串联:每节电池电动势为 `内阻为 ,n节电池串联时:

电动势:ε=n 内阻:r=n

力学

1、 胡克定律: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只与弹簧的原长、粗细和材料有关)

2、 重力:G = mg (g随离地面高度、纬度、地质结构而变化;重力约等于地面上物体受到的地球引力)

3 、求F 、 的合力:利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注意:(1) 力的合成和分解都均遵从平行四边行法则。

(2) 两个力的合力范围: ú F1-F2 ú £ F£ F1 + F2

(3) 合力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也可以小于分力、也可以等于分力。

4、两个平衡条件:

(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

F合=0 或 :Fx合=0 Fy合=0

推论:[1]非平行的三个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则这三个力一定共点。

[2]三个共点力作用于物体而平衡,其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一定等值反向

(2 )有固定转动轴物体的平衡条件:力矩代数和为零。(只要求了解)

力矩:M=FL (L为力臂,是转动轴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牛顿第二定律

F合 = ma 或者 Fx = m ax Fy = m ay

适用范围:宏观、低速物体

理解:(1)矢量性 (2)瞬时性 (3)独立性(4) 同体性 (5)同系性 (6)同单位制

匀变速直线运动

基本规律:Vt = V0 + a t S = vo t + a t2

几个重要推论:

(1) Vt2 - V02 = 2as (匀加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匀减速直线运动:a为正值)

(2) A B段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

Vt/ 2 = = (3) AB段位移中点的即时速度:

Vs/2 =

匀速:Vt/2 =Vs/2 ; 匀加速或匀减速直线运动:Vt/2

(4) 初速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1s 、2s、3s……ns内的位移之比为12:22:32……n2; 在第1s 内、第 2s内、第3s内……第ns内的位移之比为1:3:5…… (2n-1); 在第1米内、第2米内、第3米内……第n米内的时间之比为1: : ……(

(5) 初速无论是否为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质点,在连续相邻的相等的时间间隔内的位移之差为一常数:Ds = aT2 (a——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加速度 T——每个时间间隔的时间)

竖直上抛运动

上升过程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下落过程是匀加速直线运动。全过程是初速度为VO、加速度为-g的匀减速直线运动。

(1) 上升高度:H =

(2) 上升的时间:t=

(3)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位置时的加速度相同,而速度等值反向

(4) 上升、下落经过同一段位移的时间相等。 从抛出到落回原位置的时间:t =

(5)适用全过程的公式:S = Vo t —— g t2 Vt = Vo-g t

Vt2 -Vo2 = - 2 gS ( S、Vt的正、负号的理解)

匀速圆周运动公式

线速度:V= Rw =2 f R=

角速度:w=

向心加速度:a = 2 f2 R

向心力:F= ma = m 2 R= m m4 n2 R

注意:(1)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的向心力就是物体所受的合外力,总是指向圆心。

(2)卫星绕地球、行星绕太阳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万有引力提供。

(3) 氢原子核外电子绕原子核作匀速圆周运动的向心力由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库仑力提供。

拓展阅读:考试注意事项

1、考前准备:身份证、准考证、2B铅笔、黑色签字笔、橡皮擦、垫板、小刀(或铅笔刨)、直尺、草稿纸;

2、考前一月记背物理化学常考公式,记背元素周期表前20号元素;

3、试卷发下来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写上自已的姓名及准考证号;

4、考试答案请写在答题卡上;

5、联系电话如有变更,请及时告知报考老师。

力学能力功碰撞位移能量动能质量力矩动量位能势能功率标量速率张力矢量向量速度重量 加速度摩擦力守恒定律虎克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抛物运动万有引力重力加速度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法向反作用力均加速度运动方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波动相共波振幅波腹波峰衍射频率光栅强度干涉纵波波节周期相位共振声波驻波横波行波波谷波动波速波前波长电磁波相位差超声波相长干涉相消干涉电磁波谱叠加原理光学像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凹透镜凸透镜放大率折射率发散透镜凹反射镜会聚透镜凸反射镜反射定律全内反射焦距焦点光线法线主轴实像反射折射虚像斯涅耳定律热学热沸点潜热熔点压力压强温度热容量比热容比潜热温度计绝对零度布朗运动摄氏温标查理定律理想气体开氏温标波义耳定律理想气体定律电磁学电荷导体电流电场磁场磁极磁化马达并联电阻串联电压交流电安培计导电体二极管直流电涡电流电磁铁电动势保险丝发电机绝缘体电动机电中性电势差电位差半导体螺线管变压器伏特计阴极射线库仑定律地球磁场电磁感应等效电阻感生电荷楞次定律欧姆定律永久磁铁检验电荷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的磁效应带电粒子受的磁力原子物理原子电子元素能阶能级离子电离分子中子核子质子辐射射程跃迁激光聚变裂变嬗变衰变蜕变 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γ射线原子数半衰期同位素质量数核裂变原子核核衰变放射性光子说核反应反应能连锁反应核反应堆光电效应发射光谱光电效应光谱分析链式反应受激辐射吸收光谱自发辐射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康普顿效应原子反应堆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结合能

根据考生的需要,教务老师搜集整理了湖北自考02051物理化学(二)课程考试大纲的相关信息,以供考生查看。课程代码:02051课程名称:物理化学(二)本大纲对应教材版本为:《物理化学》(第五版),科学出版社,董元彦、路福绥、唐树戈、郑新生主编,2015。点击下载:湖北自考02051物理化学(二)课程考试大纲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成人高考化学专业考哪些?化学教育专业成人高考考考政治、语文、数学(理工类)、物理、化学五科。具体如下:对报考要求和院校专业有任何疑问,招生老师在线免费咨询:成人高考化学专业考哪些?成人高考化学类专业有:材料化学、材料物理、化学工程与工艺、环境工程、精细化工、生物工程等专业。成考化学类专业考生还可以通过考下面的证书增加自己的就业优势:1、注册化工工程师注册化工工程师涉及的领域比较广泛,在医药、石油、食品、原料等方面都离不开注册化工工程师,由此可见注册化工工程师的作用性非常大,并且发展前景也比较广阔。而考这个证书的最低学历要求是大专,建议可以达到学历要求的考生,可以通过成人高考提升学历。2、注册环保工程师注册环保工程师一看这个名称就可以很清楚的知道,这是一个与环境保护相关的职业。如今大气污染、工业废水以及噪音等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环境,而注册环保工程师要做的就是研究和解决这些问题,各国对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都非常大,国内环保企业也在兴起,注册环保工程师的发展前景还是很乐观的。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猎考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化学平衡知识点归纳有:

一、化学平衡常数。

是指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也不考虑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最后都达到平衡,这时各生成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与各反应物浓度的化学计量数次幂的乘积的比值是个常数,用K表示,这个常数叫化学平衡常数。平衡常数一般有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二、注意问题。

在书写平衡常数表达式时,要注意以下问题:

①在应用平衡常数表达式时,稀溶液中的水分子浓度可不写。因为稀溶液的密度接近于1 g/mL。水的物质的量浓度为55.6 mol/L。在化学变化过程中,水量的改变对水的浓度变化影响极小,所以水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并到平衡常数中去。

对于不以水为溶剂的溶液中的反应,溶剂的浓度同样是常数。

②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参加时,分子间的碰撞只能在固体表面进行,固体的物质的量浓度对反应速率和平衡没有影响,因此,固体的“浓度”作为常数,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就不写固体的浓度。

③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同一个化学反应,由于书写的方式不同,各反应物、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不同,平衡常数就不同。但是这些平衡常数可以相互换算。

④不同的化学平衡体系,其平衡常数不一样。平衡常数大,说明生成物的平衡浓度较大,反应物的平衡浓度相对较小,即表明反应进行得较完全。因此,平衡常数的大小可以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

⑤一般认为K>10^5反应较完全(即不可逆反应),K<10^(-5)反应很难进行(即不反应)。

三、测定方法。

平衡常数可以用实验方法测定,也可以利用热力学数据计算而得。

实验方法通常有化学方法和物理方法。

化学方法。

化学方法是通过化学分析法测定反应达到平衡时各物质的浓度。但必须防止因测定过程中加入化学试剂而干扰了化学平衡。因此,在进行化学分析之前必须使化学平衡“冻结”在原来平衡的状态。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采取骤冷、稀释或加入阻化剂使反应停止,然后进行分析。

例如,要测定反应2H2+O2?2H2O在2 000℃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可以将一定量的水置于耐高温的合金管中加热,在2 000℃时保持一段时间,使之达到化学平衡。然后,将管子骤然冷却,再分析其中H2O、H2、O2的含量,便可计算出在2 000℃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

物理方法。

物理方法就是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变化测定达到平衡时各物质浓度的变化,如通过测定体系的折光率、电导、颜色、压强或容积的改变来测定物质的浓度。物理方法的优点是在测定时不会干扰或破坏体系的平衡状态。

高中化学必背知识 实验中水的妙用 1.水封:在中 学化学 实验中,液溴需要水封,少量白磷放入盛有冷水的广口瓶中保存,通过水的覆盖,既可隔绝空气防止白磷蒸气逸出,又可使其保持在燃点之下;液溴极易 挥发有剧毒,它在水中溶解度较小,比水重,所以亦可进行水封减少其挥发。 2.水浴:酚醛树脂的制备(沸水浴);硝基苯的制备(50—60℃)、乙酸乙酯的水解(70~80℃)、蔗糖的水解(70~80℃)、硝酸钾溶解度的测定(室温~100℃)需用温度计来控制温度;银镜反应需用温水浴加热即可。 3.水集:排水集气法可以 收集 难溶或不溶于水的气体,中学阶段有02, H2,C2H4,C2H2,CH4,NO。有些气体在水中有一定溶解度,但可以在水中加入某物质降低其溶解度,如:可用排饱和食盐水法收集氯气。4.水洗:用水洗的方法可除去某些难溶气体中的易溶杂质,如除去NO气体中的N02杂质。 5.鉴别:可利用一些物质在水中溶解度或密度的不同进行物质鉴别,如:苯、乙醇溴乙烷三瓶未有标签的无色液体,用水鉴别时浮在水上的是苯,溶在水中的是乙醇,沉于水下的是溴乙烷。利用溶解性溶解热鉴别,如:氢氧化钠、硝酸铵、氯化钠、碳酸钙,仅用水可资鉴别。 6.检漏:气体发生装置连好后,应用热胀冷缩原理,可用水检查其是否漏气。 各类有机物的通式、及主要化学性质 烷烃CnH2n+2 仅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热分解 、不与高锰酸钾、溴水、强酸强碱反应 烯烃CnH2n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加聚反应 炔烃CnH2n-2 含C≡C键 与卤素等发生加成反应、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聚合反应 苯(芳香烃)CnH2n-6与卤素等发生取代反应、与氢气等发生加成反应 (甲苯、乙苯等苯的同系物可以与高锰酸钾发生氧化反应) 卤代烃:CnH2n+1X 醇:CnH2n+1OH或CnH2n+2O 苯酚:遇到FeCl3溶液显紫色 醛:CnH2nO 羧酸:CnH2nO2 酯:CnH2nO2 有机反应类型: 取代反应: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加成反应: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的反应。 聚合反应:一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加聚反应:一种或多种单体通过不饱和键相互加成而形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 消去反应:从一个分子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因而生成不饱和化合物的反应。 氧化反应:有机物得氧或去氢的反应。 还原反应:有机物加氢或去氧的反应。 酯化反应:醇和酸起作用生成酯和水的反应。 水解反应:化合物和水反应生成两种或多种物质的反应(有卤代烃、酯、糖等) 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等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等”。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1)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混合气体。 (2)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乙醇等。 (3)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稀有气体He、Ne等单原子分子,Cl2、N2、O2、H2双原子分子。胶体粒子及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4)要用到22.4L·mol-1时,必须注意气体是否处于标准状况下,否则不能用此概念; (5)某些原子或原子团在水溶液中能发生水解反应,使其数目减少; (6)注意常见的的可逆反应:如NO2中存在着NO2与N2O4的平衡; (7)不要把原子序数当成相对原子质量,也不能把相对原子质量当相对分子质量。 (8)较复杂的化学反应中,电子转移数的求算一定要细心。如Na2O2+H2O;Cl2+NaOH;电解AgNO3溶液等。 高考化学知识重点 基本理论 1、掌握一图(原子结构示意图)、五式(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最简式)、六方程(化学方程式、电离方程式、水解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电极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的正确书写。 2、最简式相同的有机物:① CH:C2H2和C6H6② CH2:烯烃和环烷烃 ③ CH2O:甲醛、乙酸、甲酸甲酯 ④ CnH2nO:饱和一元醛(或饱和一元酮)与二倍于其碳原子数和饱和一元羧酸或酯;举一例:乙醛(C2H4O)与丁酸及其异构体(C4H8O2) 3、一般原子的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但氕原子(1H)中无中子。 4、元素周期表中的每个周期不一定从金属元素开始,如第一周期是从氢元素开始。 5、ⅢB所含的元素种类最多。 碳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种类最多,且ⅣA族中元素组成的晶体常常属于原子晶体,如金刚石、晶体硅、二氧化硅、碳化硅等。 6、质量数相同的原子,不一定属于同种元素的原子,如18O与18F、40K与40Ca 7. ⅣA~ⅦA族中只有ⅦA族元素没有同素异形体,且其单质不能与氧气直接化合。 8、活泼金属与活泼非金属一般形成离子化合物,但AlCl3却是共价化合物(熔沸点很低,易升华,为双聚分子,所有原子都达到了最外层为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 9、一般元素性质越活泼,其单质的性质也活泼,但N和P相反,因为N2形成叁键。 10、非金属元素之间一般形成共价化合物,但NH4Cl、NH4NO3等铵盐却是离子化合物。 11、离子化合物在一般条件下不存在单个分子,但在气态时却是以单个分子存在。 如NaCl。 12、含有非极性键的化合物不一定都是共价化合物,如Na2O2、FeS2、CaC2等是离子化合物。 13、单质分子不一定是非极性分子,如O3是极性分子。 14、一般氢化物中氢为+1价,但在金属氢化物中氢为-1价,如NaH、CaH2等。 15、非金属单质一般不导电,但石墨可以导电,硅是半导体。 16、非金属氧化物一般为酸性氧化物,但CO、NO等不是酸性氧化物,而属于不成盐氧化物。 17、酸性氧化物不一定与水反应:如SiO2。 18、金属氧化物一般为碱性氧化物,但一些高价金属的氧化物反而是酸性氧化物,如:Mn2O7、CrO3等反而属于酸性氧物,2KOH + Mn2O7 == 2KMnO4 + H2O。 19、非金属元素的最高正价和它的负价绝对值之和等于8,但氟无正价,氧在OF2中为+2价。 20、含有阳离子的晶体不一定都含有阴离子,如金属晶体中有金属阳离子而无阴离子。 21、离子晶体不一定只含有离子键,如NaOH、Na2O2、NH4Cl、CH3COONa等中还含有共价键。 22. 稀有气体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其余原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不是稳定结构。 23. 离子的电子层结构一定是稳定结构。 24. 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对应原子的半径,阴离子的半径一定大于对应原子的半径。 25. 一种原子形成的高价阳离子的半径一定小于它的低价阳离子的半径。如Fe3+ < Fe2+ 。 26. 同种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非极性键,不同原子间的共价键一定是极性键。 27. 分子内一定不含有离子键。题目中有“分子”一词,该物质必为分子晶体。 28 单质分子中一定不含有极性键。 29 共价化合物中一定不含有离子键。 高中化学推断题知识 1、Li是周期序数等于族序数2倍的元素。 2、S是最高正价等于最低负价绝对值3倍的元素。 3、Be、Mg是最外层电子数与最内层电子数相等的元素; 4、Li、Na是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电子数的1/2的元素; 5、最外层电子数是最内层电子数的2倍的是C、Si;3倍的是O、S;4倍的是Ne、Ar。 6、Be、Ar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的元素; 6、Mg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数4倍的元素; 7、Na是次外层电子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8倍的元素。 8、H、He、Al是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核外电子层数相等。 9、He、Ne各电子层上的电子数都满足2n2的元素。 10、H、He、Al是族序数与周期数相同的元素。 11、Mg是原子的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6的元素; 12、最外层上的电子数等于电子总数的1/3的是Li、P;1/2的有Be;相等的是H、He。 13、C、S是族序数是周期数2倍的元素。 14、O是族序数是周期数3倍的元素。 15、C、Si是最高正价与最低负价代数和为零的短周期元素。 16、O、F是最高正价不等于族序数的元素。 17、子核内无中子的原子 氢( H) 18、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 碳 19、地壳中含量前三位的元素 O、Si、Al 20、大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N (1)、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总结归纳 化学实验现象总结 (2)、高考化学必考知识点及题型归纳 (3)、选化学政治地理可以报考的专业有哪些 新高考选科的注意事项 (4)、高考政治化学生物可报专业有哪些 (5)、高考政治化学生物可以选什么专业 (6)、高考选化学生物地理可选哪些专业 (7)、高考选化学生物地理可以报哪些大学 (8)、高考选化学生物地理可以报哪些专业 (9)、甘肃高考多少分可以上怀化学院 附2016-2017最低录取分数线 (10)、新疆高考多少分可以上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 附2016-2019最低录取分数线 21、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2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2的元素)C 22、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3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3的元素) O 23、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4倍的元素(或次外层电子数为最外层1/4的元素)Ne 24、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2的元素Li、Si 25、最外层电子数为次外层电子数1/4的元素 Mg 25、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3个的元素N 26、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F 27、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少3个的元素P 28、最外层电子数比次外层电子数多5个的元素 Al 29、核外电子总数与其最外层电子数之比为3:2的元素C 30、内层电子总数是最外层电子数2倍的原子有Li 、P

  • 索引序列
  •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图
  •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汇总
  • 成人自考数学知识点汇总图
  • 成人自考物理化学知识点汇总
  • 成人自考化学知识点归纳汇总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