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数量方法自考公式

数量方法自考公式

发布时间:

数量方法自考公式

设在一组数据中,假设这n个数的平均数是a,那么它们的方差是 s=((x1-a)的平方+(x2-a)的平方+...+(xn-a)的平方)/n即计算每个数据与它们的平均数的差的平方,再相加求它们的平均数。方差是来衡量这组数据的波动大小,一组数据方差越大,说明这组数据波动越大.如果你画一个(x,y)坐标系,将这些点标在其中。你会发现,方差越小的一组数据它们越集中,相比而言,方差越大的数据它们越分散。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一组数据的方差几乎为0,既可以认为没有任何波动。补充:每一个数学公式都是为了说明或解决一个或一类问题而产生,它们没有什么捷径。从初等数学到高等数学,公式只可能越来越抽象、越来越复杂,因为要解决的问题本身就越来越复杂。解题步骤:1、求出这40个数的平均值:将这40个数相加,求得的和除以40。2、求这40个数与这个平均数的差:40个数中的每一个与这个平均数相减(谁减谁都无所谓)。3、求每个差的平方:将每个差求平方,即差自身相乘。4、求40个平方的和:将平方全部相加,求和。5、求方差:将全部的平方和除以40。不知道是否说得很明白?

主要内容是:1.数据的整理和描述2.概率论介绍3.随机变量及其分布4.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5.参数估计6.假设检验7.回归分析8.时间序列分析9.指数

方差的概念与计算公式,例1 两人的5次测验成绩如下:X: 50,100,100,60,50 E(X)=72;Y: 73, 70, 75,72,70 E(Y)=72。平均成绩相同,但X 不稳定,对平均值的偏离大。方差描述随机变量对于数学期望的偏离程度。单个偏离是消除符号影响方差即偏离平方的均值,记为D(X):直接计算公式分离散型和连续型,具体为:这里 是一个数。推导另一种计算公式得到:“方差等于平方的均值减去均值的平方”。其中,分别为离散型和连续型计算公式。 称为标准差或均方差,方差描述波动程度。

标准差也被称为标准偏差,或者实验标准差,公式为:

这个确实比较有难度,是电子商务里面的数量方法二吧,这个要提前看,不像文科可以背,每个公式都记住,每个类型的题做会,多琢磨几遍 我看的时候是二年前那时候也没有复习还是之前的底子

自考数量方法二公式

不会逃1234

1可以使用科学计算器2如果有的话会直接给你的,一般不会考很偏,就常用的那几个。我也考过这个。建议你多看看历年真题。希望能帮到你

这个确实比较有难度,是电子商务里面的数量方法二吧,这个要提前看,不像文科可以背,每个公式都记住,每个类型的题做会,多琢磨几遍 我看的时候是二年前那时候也没有复习还是之前的底子

统计学原理常用公式汇总第三章 统计整理a) 组距=上限-下限b) 组中值=(上限+下限)÷2c) 缺下限开口组组中值=上限-1/2邻组组距d) 缺上限开口组组中值=下限+1/2邻组组距第四章 综合指标i. 相对指标1. 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或部分)总量/总体总量2. 比例相对指标=总体中某一部分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数值3. 比较相对指标=甲单位某指标值/乙单位同类指标值4. 强度相对指标=某种现象总量指标/另一个有联系而性质不同的现象总量指标5. 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实际数/计划数=实际完成程度(%)/计划规定的完成程度(%)ii. 平均指标1.简单算术平均数: 2.加权算术平均数 或 iii. 变异指标1. 全距=最大标志值-最小标志值2.标准差: 简单σ= ; 加权 σ= 3.标准差系数: 第五章 抽样推断1. 抽样平均误差:重复抽样: 不重复抽样: 2.抽样极限误差 3.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成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不重复抽样条件下:平均数抽样时必要的样本数目 第七章 相关分析1.相关系数 2.配合回归方程 y=a+bx3.估计标准误: 第八章 指数分数一、综合指数的计算与分析(1)数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数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数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2)质量指标指数 此公式的计算结果说明复杂现象总体质量指标综合变动的方向和程度。( - )此差额说明由于质量指标的变动对价值量指标影响的绝对额。加权算术平均数指数= 加权调和平均数指数= 复杂现象总体总量指标变动的因素分析相对数变动分析: = × 绝对值变动分析: - = ( - )×( - )第九章 动态数列分析一、平均发展水平的计算方法:(1)由总量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①由时期数列计算 ②由时点数列计算在间断时点数列的条件下计算:若间断的间隔相等,则采用“首末折半法”计算。公式为: 若间断的间隔不等,则应以间隔数为权数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公式为: (2)由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 基本公式为: 式中: 代表相对指标或平均指标动态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子数列的序时平均数; 代表分母数列的序时平均数;逐期增长量之和 累积增长量二、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的个数 逐期增长量的个数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公式为: (2)平均增长速度的计算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100%)

自考数量方法二公式组中值和方差

随便给一组数据:1,2,3,4,5,6,7中位数:4平均数:4方差:((1-4)²+···+(7-4)²)/7=··组中值:必须先分组!

平均数公式为:平均数=(a1+a2+…+an)/n如:3,4,5的平均数为:(3+4+5)/3=4中位数是数据排序后,位置在最中间的数值比如有1471113中位数就是7M的位置=(1+n)/2众数就是在一排数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字方差=(每个样本-平均值)的平方的和标准差:因为有两个定义,用在不同的场合:如是总体,标准差公式根号内除以n,如是样本,标准差公式根号内除以(n-1),极差=最大值-最小值

平均数反映总体的平均中位数反映数据的中间量众数反映数量最多的数标准差它是各单位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平方的平均数的方根,它是测度数据离散程度的最主要方法。标准差是具有量纲的,它与变量值的计量单位相同。标准差的本质是求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的距离和,即先求出各变量值与其平均数离差的平方,再求其平均数,最后对其开方。之所以称其为标准差,是因为在正态分布条件下,它和平均数有明确的数量关系,是真正度量离中趋势的标准。“极差”是统计学上的一个词汇,它是指一个数列里(就是很多很多的数排列)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极差”是衡量数列的“平均数”的代表性大小的一个指标,“极差”越大

方差是各个数据分别与其和的平均数之差的平方的和的平均数,用字母D表示。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中,方差(英文Variance)用来度量随机变量和其数学期望(即均值)之间的偏离程度。说白了,就是一组数字与平均数相差多少的一个程度。其中,该公式是求和公式。n为项数,i为第几项,xi为第i项的那个数字,x为平均数举个例子子,a=1,b=2,c=3,,则方差=[(1-2)^2+(2-2)^2+(3-1)^2]/3=2/3

自考分数计算方法公式

自考过程性考核是自学考试综合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提升同学们的自考通过率而设定,采取“过程性评价与国家统考笔试成绩”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对考生参加面授教学活动和网络学习过程进行综合评价和分析,并记录为过程性评价成绩,最后和国家统考笔试成绩加权合并后,得到考生的最终成绩。 山东自考过程性考核成绩计算方式 1、考生不参加过程性考核 不参加过程性考核的考生,只需要参加每年4月和10月的自学考试,考试成绩占100%。考试各科成绩需要达到60分,即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很多考生基础不好,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科目,经常只考了40、50几分,需要等到下次再考,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 2、考生参加过程性考核 参加过程性考核的考生,自考成绩=过程性考核分+4月和10月自考成绩*70%,也就是说,4月和10月自考成绩最少只要达到:43分即可通过!对于基础不好的考生或是课程比较难时,选择过程性考核就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很多,大大提高了考生的通过率。 即课程最终成绩=过程性评价成绩×30%+国家统考笔试成绩×70%。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自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当地政策, 点击立即了解>> 自学考试学分如何算? 自学考试学分是用于计算学生学习量的一种计量单位,按学期计算,每门课程及实践环节的具体学分数以专业教学计划的规定为准。自学考试中每门课程后面都有学分,如:数学5分;语文4分。 一般来说自学考试本科专业总学分是86分。自学考试生毕业申请条件要求:合格课程总学分不低于70学分,合格课程门数(不含毕业考核)不能少于13门,同时达到这两个条件才能顺利毕业。 要知道自学考试专业课程考试分为必考专业课、公共课(必考)、还有基础专业课(可选考)、选考公共课,这几种形式,各个课程考试都有相应的学分,除了必考课程,其他选修课程由考生个人选择。当然,有些自学考试院校对于学分要求不一样,具体考生可以咨询自己的主考院校。 自学考试各专业课程的学分,其计算办法统一规定为:参照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相应课程的授课时数,以及所需课外作业时数和各课程在考试计划中的地位来确定的,凡一学期每周授课1学时,并需课外作业约2学时的课程,定为1学分;也就是17周(或18周)授课学时的内容份量为1学分。所需课外作业时数少于2学时的,学分数适当地减少。在此基础上再视课程在考试计划中的地位,对学分数酌量增减。 自学考试参照普通高等学校学分计算方法,来规定每门课程的学分多少,因此,一个专业的不同课程的学分可能是相同的,也可能是不同的。例如计算机信息管理(本科)专业,中国革命史和哲学都是4学分,而高等数学(二)是9学分。同一门课程在不同专业中的学分可能相同。也可能不同。例如政治经济学在会计学专业是8学分,而在英语和行政管理专业中则为4学分。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之前给大家介绍过关于自考实践性考核,今天再给大家介绍一下自考另一种考核——过程性考核。自考过程性考核是什么意思?关于这个问题小编就简单为大家说一下。一、自考过程性考核自考过程性考核是对注册参加助学班专业的考生参加课程面授教学活动进行跟踪评价和分析,并记录为课程过程性考核成绩(平时成绩),该成绩和国家统考成绩按规定的比例合成(专业核心课占30%),最后得出考生的课程成绩。如果平时成绩低于统考成绩的,则记录统考成绩为课程成绩。平时成绩包括出勤率(占10%)、平时作业成绩(占10%)和期末考试成绩(占10%)三项。二、自考过程性考核成绩计算方式1.考生不参加过程性考核不参加过程性考核的考生,只需要参加每年4月和10月的自考,考试成绩占100%。考试各科成绩需要达到60分,即考了多少分就是多少分。很多考生基础不好,对于一些有难度的科目,经常只考了40、50几分,需要等到下次再考,非常浪费时间和精力。2.考生参加过程性考核参加过程性考核的考生,自考成绩=过程性考核分+4月和10月自考成绩*70%,也就是说,4和10月自考成绩最少只要达到43分即可通过。对于基础不好的考生或是课程比较难时,选择过程性考核就变得相对简单、容易很多,大大提高了考生的通过率。

数量方法自考

主要内容是:数据的整理和描述;概率论介绍;随机变量及其分布;抽样方法与抽样分布;参数估计;假设检验;回归分析;时间序列分析;指数。

我们学校用的课本是《数量方法》(二)....《数量方法》比较难属于统计学科范畴...电子商务专业对于统计类知识只要求了解即可....没必要学那么深...当然你如果感兴趣的话可以参看下《数量方法》

你好:符号是∑,英文译音是Sigma, 表示数学中的求和号,是数学中常用的符号,主要用于求多项数之和,用∑表示。

自考数量方法二不难,考生只要能够自觉对教材内容进行学习,复习的时候刷一刷真题,一般都能考过。 自考到底难在哪 1、自考最难的地方,就是搜集信息。自学考试是举手制,任何事情都是要自己主动去关注,包括报名,买资料,备考,考试,申请论文,毕业,学位等等信息,没有人通知你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你自己如果没有关注到,很可能就会错过时间点。 网上的信息非常庞杂,教育考试院官网的信息有时候也不好找。 2、英语和数学。英语是所有专业都需要考的。数学的话,理科,工科,经济金融这些专业一般要考高等数学。学不会数学的话,可以选择不考数学的专业,也有很多选择的空间。至于剩下的,没啥难的,只要你能识字,一般的教材都能看懂,自考的教材都不深,都是一个领域最基础的知识。多看看教材,考前刷几套真题,一般没问题。 3、坚持。自考坚持难,这是大家众所周知的事实,也是自考整体通过率低的主要原因。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 索引序列
  • 数量方法自考公式
  • 自考数量方法二公式
  • 自考数量方法二公式组中值和方差
  • 自考分数计算方法公式
  • 数量方法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