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生物化学二自考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二自考重点知识

发布时间:

生物化学二自考重点知识

生物化学小的知识点要看是高中还是大学两个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有很多相应的知识总结还是可以。

举例如下:

1、第一章细胞的结构中有关细胞膜的记忆 :线叶双(线粒体、叶绿体有双层膜);无心糖(没有膜结构的是中心体和核糖体)。

2、原核生物、真核生物中易混的单细胞生物区分记忆:

a、原核生物:一(衣原体)支(支原体)细(细菌)蓝(蓝藻)子。

b、真核生物:一(衣藻)团(藻)酵母(菌)发霉(菌)了。

c、原核生物中有唯一的细胞器:原(原核生物)来有核(核糖体)。

3、矿质元素(N、P、K)的作用 :

蛋(N)黄(缺氮时叶子发黄),(P)淋浴(绿)(意指缺P时叶子暗绿),(K)甲肝(杆)(意指缺钾时茎杆健壮)。

4、生物的生长发育中各种激素缺乏或者过多时的症状区分:

A、生长激素缺失或者过多时的症状 :一头生(生长素)猪(侏儒症)不老实,将它的肢端(肢端肥大症)锯(巨人症)了去。

B、胰岛素中两种细胞的作用: 阿(A)姨长得很高,即胰岛素A细胞产生胰高血糖素。

5、遗传病与优生中的各种遗传病: 仙(显性致基因遗传)单(单基因)不够(佝偻病)吃软(软骨发育不全)饼(并指),白(白化病)龙(先天性聋哑)笨(苯丙酮尿症)),青少年(糖尿病)无脑(儿)唇裂多(多基因遗传)怨(原发性高血压)啊。

6、动物的个体发育歌诀:

受精卵分动植极,胚胎发育四时期,卵裂囊胚原肠胚,组织器官分化期。外胚表皮附神感,内胚腺体呼消皮,中胚循环真脊骨,内脏外膜排生肌。

生物化学重点知识归纳有:

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爵和结合茧日顶的绝,肩虫口属J单纯蛋白质的酶。

2、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

3、组成蛋白质的元素主要有C、H、O、N和S,有些蛋白质含有少量磷或金属元素铁、铜、锌、锰、钴、钼,个别蛋白质还含有碘。

4、肽键是由一个氨基酸的a-羧基与另一个氨基酸的a-氨基脱水缩合而形成的化学键。

5、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酶的知识点总结一、酶的催化作用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清蛋白属于单纯蛋白质的酶(清一色,纯爷们)。2、体内结合蛋白质的酶占多数,结合蛋白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分为辅酶、辅基;辅酶和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所以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辅酶:结合不牢固辅助因子 辅基:结合牢固,由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后不能分离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局部空间结构(必须集团)。4、酶的有效催化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二、辅酶的种类口诀:1脚踢,2皇飞,辅酶1,NAD, 辅酶2,多个p;三、酶促反应动力学:1 Km为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底物浓度),亦称米氏常数,Km增大,Vmax不变。2、酶促反应的条件:PH值:一般为最适为7.4,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胰蛋白酶的为7.8;温 度:37—40℃;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Km增大,Vmax不变;非抑制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ax减低2、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1)盐酸可激活的酶原:胃蛋白酶原(2)肠激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胰蛋白酶原(3)胰蛋白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糜蛋白酶原(4)其余的酶原都是胰蛋白酶结合的3、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LDH分5种。LDH有一手(5种),心肌损伤老4(LDH1)有问题,其他都是HM型。脂类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麻油花生油)2、脂肪的能量是最多的,脂肪是禁食、饥饿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要爱我,我才给你补钙(人体VD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4、胆固醇转化的激素:温饱思淫欲(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胆固醇可以转变成: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骨的生成和钙化),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5、脂肪酸的合成部位:肝细胞质或胞液;脂肪酸的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NADPH,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主要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完成。最后激活的ACP(酰基脂蛋白);分解激活的乙酰辅酶A6、肝、脂肪组织和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但肝不贮存甘油三酯。7、脂肪合成的原料:脂肪酸、3—磷酸甘油三酯,可由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8、脂肪分解的关键酶:甘油三酯脂肪酶。胰岛素、前列腺素可以抑制其活性。9、脂肪酸合成的载体:CoA;脂肪酸分解的载体:肉毒碱。脂肪酸β氧化是脂肪分解的主要方式,关键酶是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0、酮体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肝内合成,肝外利用),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生物化学自考知识点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凯氏定氮法: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

2.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一广三多):分布广、种类多、含量多、功能多。

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均属于L—?—氨基酸(Gly除外)。硒代半胱氨酸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注:将氨基酸含C基团置于竖线上,H原子位于竖线右侧的为L型

4.20种L—?—氨基酸分类及其缩写、符号。

(1)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侧链为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水中溶解度小,等电点近中性

(2)极性中性氨基酸:侧链基团有极性,水中溶解度大,等电点近中性

(3)芳香族氨基酸:侧链含有苯环

(4)酸性氨基酸:侧链含有两个羧基,等电点低

(5)碱性氨基酸:侧链含有氨基,胍基或咪唑基,等电点高

5.脯氨酸是一种α—亚氨基酸,可以看成是α—氨基酸的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

6.半胱氨酸的巯基失去质子的倾向性较其他氨基酸大,而两个半胱氨酸巯基之间可脱氢形成二硫键

7.必需氨基酸:“甲(Met)撷(Val)来(Lys)一(Ile)本(Phe)亮(Lue)色(Trp)书(Thr)”;条件必需氨基酸:Cys、Tyr;儿童必需氨基酸:Arg、His

8.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pI=(pK1+pK2)/2

9.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羧基的pK值的平均值;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氨基的pK值的平均值。

10.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附近。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11.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而且吸收峰值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12.所谓主链骨架原子即N(氨基氮)、Cα(α—碳原子)和CO(羧基碳)3个原子依次重复排列。

13.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平面,C?1和C?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peptideunit)

14.α—螺旋的走向是右手螺旋,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约0.54nm;每个肽键的N-H与第四个肽键的C=O形成氢键,氨基酸残基侧链伸向外侧。如:头发的角蛋白、肌肉的肌球蛋白、血凝块的纤维蛋白。

15.β—折叠结构呈折纸状,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肽链之间的肽键N-H和C=O形成氢键。

16.β—转角常见于肽链进行180°回折的转角上,第一个残基C=O与第四个残基N—H形成氢键。第二个残基通常为脯氨酸。

17.模体(motif):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又称超二级结构。有三种形式:αα、βαβ、ββ20.锌指是常见的模体例子,由1个α—螺旋和2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组成,N端有一对Cys,C端有一对His,在空间上形成容纳Zn2+的洞穴。

18.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domain)。结构域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19.在分子伴侣(一类蛋白质)的辅助下,合成中的蛋白质才能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构象。

20.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单一的亚基一般没有生物学功能,完整的四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保证。同聚体、异聚体

21.按蛋白质组成成分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基);按蛋白质形状将蛋白质分为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

22.蛋白质家族(proteinfamily):氨基酸序列相似而且空间结构与功能也十分相近的蛋白质。属于同一蛋白质家族的成员,称为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protein)

23.蛋白质超家族(superfamily):2个或2个以上的蛋白质家族之间,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并不高,但含有发挥相似作用的同一模体结构。

24.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和功能;(3)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

(4)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25.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空间结构

(1)血红蛋白亚基与肌红蛋白结构相似

(2)血红蛋白亚基构象变化可影响亚基与氧结合

(3)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构象疾病)

26.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

27.别构效应: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28.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29.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是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3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本质:主要发生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导致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变性的表现: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31.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renaturation)。

32.消除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后,蛋白质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汇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称为蛋白质沉淀。

33.蛋白质的凝固作用: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34.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35.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称为双缩脲反应。

36.盐析是将(NH4)2SO4、Na2SO4、NaCl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而导致蛋白质沉淀。

37.丙酮(乙醇)沉淀蛋白质:0~4℃低温下进行;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沉淀后应立即分离。

38.免疫沉淀法是利用特异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蛋白,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性质,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获得抗原蛋白。

39.透析(dialysis)是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40.应用正压或离心力使蛋白质溶液透过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达到浓缩蛋白质溶液的目的称为超滤法。

41.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为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能向正极或负极移动。这种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而达到分离各种蛋白质的技术,称为电泳(elctrophoresis)

4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大量的SDS(带大量负电荷)结合蛋白质,使所有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SDS分子,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消失,泳动速率仅与颗粒大小有关;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分子筛作用48.等电聚焦电泳(IFE):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线性pH梯度,当蛋白质泳动到与其自身pI值相等的pH区域时,其净电荷为零而不再移动。

43.双向电泳(2—DGE):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pI),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

超螺旋—→染色质—→染色体

2.核糖的C—1’原子和嘌呤的N—9或者嘧啶的N—1原子形成β—N—糖苷键,核糖和碱基处在反式构象。

3.核苷C—5’原子上的羟基可与磷酸反应,脱水后形成磷脂键,生成脱氧核苷酸。

4.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的连接形成多聚核苷酸,只能从3’—OH端延长,具有5’—→3’的方向性。

5.DNA的一级结构是构成DNA自5’端到3’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6.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与磷酸构成的骨架位于外侧,DNA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3)DNA双链之间形成互补碱基对;

(4)碱基对的疏水作用(堆积力)和氢键共同维护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7.DNA双螺旋结构是在相对湿度为92%时的结构,称为B型DNA;而在相对湿度低于75%时,DNA空间结构参数发生变化,称为A型DNA;自然界还发现一种左手螺旋的Z型DNA。

8.B型DNA双螺旋螺距为3.54nm,直径为2.37nm;每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36°,每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9.DNA双链可以盘绕形成超螺旋结构。正超螺旋、负超螺旋。

10.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的双螺旋分子。

11.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DNA和H1、H2A、H2B、H3、H4等5种组蛋白共同构成。

12.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1)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DNA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

(3)DNA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4)DNA具有高度稳定性,能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5)DNA具有高度复杂性,可以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适应环境。

13.大部分真核细胞mRNA的5’端有一反式的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核苷,称为5’—帽结构。原核生物mRNA没有这种特殊的帽结构。

14.真核细胞mRNA的3’端,有一段由80至250个腺苷酸连接而成多聚腺苷

酸结构,称为多聚腺苷酸尾(poly—A)。

15.5’—帽结构和3’—poly—A共同负责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运,维持mRNA的稳定性以及翻译起始的控制。

16.tRNA的3’端连接氨基酸。

17.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

18.非编码RNA分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短链非编码RNA(sncRNA)。参与转录调控、翻译调控、RNA的剪切和修饰、mRNA的稳定、蛋白质的稳定和转运、染色体的形成和结构稳定。

19.催化性小RNA也称核酶,是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小分子RNA。

小干扰RNA(siRNA)能以单链形式与外源基因表达的mRNA结合,并诱导其降解。微RNA(miRNA)主要通过结合mRNA而选择性调控基因的表达。

20.嘌呤和嘧啶含有共轭双键,故核酸(碱基、核苷、核苷酸)在260nm波长处有强烈紫外光吸收。

21.DNA变性:某些理化因素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双链解离为单链。表现为粘度降低,增色效应。

22.DNA解链过程中,更多共轭双键暴露,使DNA在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增加的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23.DNA复性: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24.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为倒“L”型结构。其中从5’—→3’依次为DHU环、反密码子环、TΨC环。

25.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持DNA双螺旋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DNA双螺旋纵向稳定。

三、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2.生物催化剂包括酶(蛋白质)、核酶(RNA)、脱氧核酶(DNA)。

3.仅含有蛋白质的酶为单纯酶;结合酶则是由酶蛋白(蛋白质部分)和辅助因子(非蛋白质部分)共同组成。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在一起称为全酶。

4.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类型。

5.与酶蛋白结合疏松(非共价键)的辅助因子称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共价键)的辅助因子称辅基。另一说法:有机物或金属有机物类型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

6.金属酶: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中不易丢失;金属激活酶: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结合

7.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8.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为酶的必须基团,包括:

结合基团:识别与结合底物和辅酶,形成酶—底物过渡态化合物;

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

9.酶活性中心的三维结构是裂缝或凹陷,多由氨基酸残基的疏水基团组成。

10.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须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又或是调节剂的结合部位。

11.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

12.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13.有的酶仅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专一性。

14.有些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不是依据整个底物分子结构,而是依据底物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或特定的基团,因而可以作用于含有相同化学键或相同化学基团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相对专一性。

15.有些酶只能催化一种光学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称为空间结构专一性。

16.活化能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摩尔底物从基态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活化能是决定化学速率的内因,是化学反应的能障。

17.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fithypothesis):酶在发挥催化作用前须先与底物结合,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两者在结构上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结合并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18.邻近效应:酶在反应中将各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即将分子间的反应变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19.酶的催化机制:酸—碱催化、共价催化、亲核和亲电催化。

20.米氏方程推导所基于的假设:

21反应是单底物反应;○2测定的反应速率是初速率;○3当[S]>>[E]时,在初速率范围○内底物的消耗很少

2017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

2017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生物化学科目为僧俗的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维生素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必需的多种生物小分子营养物质。1894年荷兰人Ejkman用白米养鸡观察到脚气病现象,后来波兰人Funk从米糠中发现含氮化合物对此病颇有疗效,命名为vitamine,意为生命必须的胺。后来发现并非所有维生素都是胺,所以去掉词尾的e,成为Vitamin。

维生素有以下特点:

1.是一些结构各异的生物小分子;

2.需要量很少;

3.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直接或间接从食物中摄取;

4.主要功能是参与活性物质(酶或激素)的合成,没有供能和结构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常作为辅酶前体,起载体作用,脂溶性维生素参与一些活性分子的构成,如VA构成视紫红质,VD构成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二、分类

维生素的结构差异较大,一般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起吸收。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在肝脏)。包括维生素A(A1,A2)、D(D2,D3)、E(α,β,γ,δ)、K(K1,K2,K3)等。

水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水,易吸收,能随尿排出,一般不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三、命名

维生素虽然是小分子,但结构较复杂,一般不用化学系统命名。早期按发现顺序及来源用字母和数字命名,如维生素A、维生素AB2等。同时还根据其功能命名为“抗…维生素”,如抗干眼病维生素(VA)、抗佝偻病维生素(VD)等。后来又根据其结构及功能命名,如视黄醇(VA1)、胆钙化醇(VD3)等。

四、人体获取维生素的途径

1.主要由食物直接提供 维生素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绝大多数维生素直接来源于食物。少量来自以下途径:

2.由肠道菌合成 人体肠道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如VK、VB12、吡哆醛、泛酸、生物素和叶酸等,可补充机体不足。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使肠道菌受到抑制,可引起VK等缺乏。

3.维生素原在体内转变 能在体内直接转变成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植物食品不含维生素A,但含类胡萝卜素,可在小肠壁和肝脏氧化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类胡萝卜素被称为维生素A原。

4.体内部分合成 储存在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VD3。因此矿工要补照紫外线。人体还可利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酰胺,所以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由于色氨酸不足,容易发生糙皮病等尼克酰胺缺乏症。

五、有关疾病

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一般日需要量以毫克或微克计。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代谢障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过多也会干扰正常代谢,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因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排出,所以维生素过多症只见于脂溶性维生素,如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D会中毒。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有A1、A2两种,A1是视黄醇,A2是3-脱氢视黄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是VA前体,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一个氧化酶催化下加两分子水,断裂生成两分子VA1。这个过程在小肠粘膜内进行。类胡萝卜素还包括α、γ胡萝卜素、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等,前三种加水生成一分子VA1,后两种不生成VA1。

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视黄醛,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上赖氨酸氨基结合构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成全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中再合成,形成一个视循环。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视觉障碍,即夜盲症。食用肝脏及绿色蔬菜可治疗。全反式视黄醛主要在肝脏中转变成11-顺视黄醛,所以中医认为“肝与目相通”。

维生素A的作用很多,但因缺乏维生素A的动物极易感染,所以研究很困难。已知缺乏维生素A时类固醇激素减少,因为其前体合成时有一步羟化反应需维生素A参加。另外缺乏维生素A时表皮黏膜细胞减少,角化细胞增加。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细胞分裂分化有关,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粘多糖、糖蛋白的合成有关,可作为单糖载体。维生素A还与转铁蛋白合成、免疫、抗氧化等有关。

维生素A过量摄取会引起中毒,可引发骨痛、肝脾肿大、恶心腹泻及鳞状皮炎等症状。大量食用北极熊肝或比目鱼肝可引起中毒。

二、维生素D

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衍生物,含环戊烷多氢菲结构。可直接摄取,也可由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植物油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化为D2(麦角钙化醇),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钙化有关。钙化需要足够的钙和磷,其比例应在1:1到2:1之间,还要有维生素D的存在。

维生素D3先在肝脏羟化形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再羟化生成1,25-(OH)2-D3。第二次羟化受到严格调控,平时只产生无活性的24位羟化产物,只有当血钙低时才有甲状旁腺素分泌,使1-羟化酶有活性。1,25-(OH)2-D3是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作用于肠粘膜细胞和骨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启动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骨内钙磷的动员和沉积。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同时又缺乏紫外线照射的人易发生骨折。肝胆疾病、肾病、或某些药物也会抑制羟化。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发生迁移性钙化,导致肾、心、胰、子宫及滑膜粘蛋白钙化。高血钙也会导致肾结石,而骨骼却因钙被抽走而疏松软化。

三、维生素E

又称生育酚,含有一个6-羟色环和一个16烷侧链,共有8种其色环的取代基不同。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

存在于蔬菜、麦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对动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时还会发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极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生物膜完好,延缓衰老。

维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较低。早产儿缺乏会产生溶血性贫血,成人回导致红细胞寿命短,但不致贫血。

四、维生素K

天然维生素K有K1、K2两种,都由2-甲基-1,4-萘醌和萜类侧链构成。人工合成的K3无侧链。K1存在于绿叶蔬菜及动物肝脏中,K2由人体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参与蛋白质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肽链中的谷氨酸残基在翻译后加工过程中,由蛋白羧化酶催化,成为γ-羧基谷氨酸(Gla)。这两个羧基可络合钙离子,对钙的输送和调节有重要意义。有关凝血因子与钙结合,并通过钙与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凝血功能。这些凝血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缺乏维生素K时常有出血倾向。新生儿、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吸收障碍可引起缺乏。

一、硫胺素(VB1)

由一个取代的噻唑环和一个取代的嘧啶环组成,因噻唑环含硫,嘧啶环有氨基取代而得名。他就是Funk发现的vitamine。

硫胺素与ATP反应,生成其活性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即脱羧辅酶。其分子中氮和硫之间的碳原子性质活泼,易脱氢。生成的负碳离子有亲核催化作用。羧化辅酶作为酰基载体,是α酮酸脱羧酶的辅基,也是转酮醇酶的`辅基,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乏硫胺素会导致糖代谢障碍,使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多,影响神经组织供能,产生脚气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虚弱、萎缩,小腿沉重、下肢水肿、心力衰竭等。可能是由于缺乏TPP而影响神经的能源与传导。

硫胺素在糙米、油菜、猪肝、鱼、瘦肉中含量丰富。但生鱼中含有破坏B1的酶,咖啡、可可、茶等饮料也含有破坏B1的因子。

二、核黄素(VB2)

核黄素是异咯嗪与核醇的缩合物,是黄素蛋白的辅基。它有两种活性形式,一种是黄素单核苷酸(FMN),一种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这里把核黄素看作核苷,即把异咯嗪看作碱基,把核醇看作核糖。

异咯嗪的N1、N10能可逆地结合一对氢原子,所以可作为氧化还原载体,构成多种黄素蛋白的辅基,在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α酮酸脱羧、β氧化、氨基酸脱氨、嘌呤氧化等过程中起传递氢和电子的作用。

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如谷类、黄豆、猪肝、肉、蛋、奶等,也可由肠道细菌合成。冬季北方缺少阳光,植物合成V-B2也少,常出现口角炎。缺乏V-B2还可引起唇炎、舌炎、贫血等。

三、泛酸(VB3)

也叫遍多酸,广泛存在,极少缺乏。由一分子β丙氨酸与一分子羧酸缩合而成。

泛酸可构成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也可构成酰基载体蛋白(CAP),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成分。

四、吡哆素(V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3种,可互相转化。吡哆素是吡啶衍生物,活性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转氨酶、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的醛基作为底物氨基酸的结合部位,醛基的邻近羟基和对位氮原子还参与催化部位的构成。在转氨反应中,磷酸吡哆醛结合氨基酸,释放出相应的α酮酸,转变为磷酸吡哆胺,再结合α酮酸释放氨基酸,又变成磷酸吡哆醛。

缺乏V-B6可引起周边神经病变及高铁红细胞贫血症。因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都需要V-B6(氨基酸脱羧反应),而血红素前体的合成也需要V-B6。肉、蛋、蔬菜、谷类中含量较多。新生婴儿易缺乏。

五、尼克酰胺(VPP)

尼克酰胺和尼克酸分别是吡啶酰胺和吡啶羧酸,都是抗糙皮病因子,又称VPP。其活性形式有两种,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在体内先合成去酰胺NAD,再接受谷氨酰胺提供的氨基成为NAD,再磷酸化则成为NADP。

NAD和NADP是脱氢辅酶,分别称为辅酶Ⅰ和辅酶Ⅱ。二者利用吡啶环的N1和N4可逆携带一个电子和一个氢原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辅酶Ⅰ在分解代谢中广泛接受还原能力,最终传给呼吸链放出能量。辅酶Ⅱ则只从葡萄糖及葡萄糖酸的磷酸酯获得还原能力,用于还原性合成及羟化反应。需要尼克酰胺的酶多达百余种。

人体能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酸,但合成率极低(60:1),而且需要B1、B2、B6,所以仍需摄取。抗结核药异烟肼的结构与尼克酰胺类似,两者有拮抗作用,长期服用异烟肼时应注意补充尼克酰胺。花生、豆类、肉类和酵母中含量较高。

尼克酸或烟酸肌醇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等,但可降低cAMP水平,使血糖及尿酸升高,有诱发糖尿病及痛风的风险。长期使用大量尼克酸可能损害肝脏。

六、生物素(biotin)

由杂环与戊酸侧链构成,又称维生素H,缺乏可引起皮炎。在生鸡蛋清中有抗生物素蛋白(avidin),能与生物素紧密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生物素侧链羧基可通过酰胺键与酶的赖氨酸残基相连。生物素是羧基载体,其N1可在耗能的情况下被二氧化碳羧化,再提供给受体,使之羧化。如丙酮酸羧化为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羧化为丙二酰辅酶A等都由依赖生物素的羧化酶催化。

花生、蛋类、巧克力含量最高。

以上六种维生素都与能量代谢有关。下面两种维生素与生血有关。

七、叶酸(folic acid,FA)

又称维生素M,由蝶酸与谷氨酸构成。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FH4),即蝶呤环被部分还原。四氢叶酸是多种一碳单位的载体,分子中的N5,N10可单独结合甲基、甲酰基、亚氨甲基,共同结合甲烯基和甲炔基。因此在嘌呤、嘧啶、胆碱和某些氨基酸(Met、Gly、Ser)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叶酸则核酸合成障碍,快速分裂的细胞易受影响,可导致巨红细胞贫血(巨大而极易破碎)。

叶酸容易缺乏,特别是孕妇。叶酸分布广泛,肉类中含量丰富。苯巴比妥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干扰叶酸吸收与代谢。

八、钴胺素(VB12)

是一个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存在于肝脏。分子中含钴和咕啉。咕啉类似卟啉,第六个配位可结合其他集团,产生各种钴胺素,包括与氢结合的氢钴胺素、与甲基结合的甲基钴胺素、与5’-脱氧腺苷结合的辅酶B12等。

一些依赖辅酶B12的酶类催化1,2迁移分子重排反应,即相邻碳原子上氢原子与某一基团的易位反应。例如在丙酸代谢中,催化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的变位酶就以辅酶B12为辅助因子。

甲基钴胺素可作为甲基载体,接受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用于合成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可作为通用甲基供体,参与多种分子的甲基化反应。因为甲基四氢叶酸只能通过这个反应放出甲基,所以缺乏钴胺素时叶酸代谢障碍,积累甲基四氢叶酸。缺乏钴胺素可导致巨红细胞贫血。

胃粘膜能分泌一种粘蛋白,可与V-B12结合,促进吸收,称为内因子。缺乏内因子时易被肠内细菌及寄生虫夺去,造成缺乏。素食者也易缺乏。

九、抗坏血酸(V-C)

是烯醇式L-古洛糖酸内酯,有较强的酸性。容易氧化,是强力抗氧化剂,也可作为氧化还原载体。

抗坏血酸还参与氨基酸的羟化。胶原中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化都需要抗坏血酸作为酶的辅因子。缺乏抗坏血酸会影响胶原合成及结缔组织功能,使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发生坏血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也需要V-C参加羟化。V-C可还原铁,促进其吸收;保护A、E及某些B族维生素免遭氧化。

五、辅酶Q

又称泛醌,广泛存在于线粒体中,与细胞呼吸链有关。泛醌起传递氢的作用。

六、硫辛酸

是酵母和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可以传递氢。有氧化型和还原型。

例题:

(一)A型题

l,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之一

C.酶的辅酶或辅基都是维生素

D.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唯一原因是摄人量不足

E. 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2,脂溶性维生素

A. 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营养素 B,易被消化道吸收

C. 体内不能储存,余者由尿排出

D,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引起疾病

E. 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3,维生素A除从食物中吸收外,还可在体内由

A. 肠道细菌合成 . B.肝细胞内氨基酸转变生成

C. β-胡萝卜素转变而来 D.由脂肪酸转变而来

E,由叶绿素转变而来

参考答案

1.E 2. D 3. C

酶的知识点总结一、酶的催化作用1、酶分为:单纯蛋白质的酶和结合蛋白质的酶,清蛋白属于单纯蛋白质的酶(清一色,纯爷们)。2、体内结合蛋白质的酶占多数,结合蛋白质酶由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组成,辅助因子分为辅酶、辅基;辅酶和酶蛋白以非共价键结合,辅基与酶蛋白结合牢固,一种酶蛋白只能与一种辅助因子结合,所以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结合蛋白质酶;酶蛋白:决定酶反应特异性;辅酶:结合不牢固辅助因子 辅基:结合牢固,由多种金属离子;结合后不能分离3、酶的活性中心:酶分子中直接与底物结合,并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的局部空间结构(必须集团)。4、酶的有效催化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实现的。二、辅酶的种类口诀:1脚踢,2皇飞,辅酶1,NAD, 辅酶2,多个p;三、酶促反应动力学:1 Km为反应速度一半时的[S](底物浓度),亦称米氏常数,Km增大,Vmax不变。2、酶促反应的条件:PH值:一般为最适为7.4,但胃蛋白酶的最适PH为1.5,胰蛋白酶的为7.8;温 度:37—40℃;四、抑制剂对酶促反应的抑制作用1、竞争性抑制:Km增大,Vmax不变;非抑制竞争性抑制:Km不变,Vmax减低2、酶原激活:无活性的酶原变成有活性酶的过程。(1)盐酸可激活的酶原:胃蛋白酶原(2)肠激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胰蛋白酶原(3)胰蛋白酶可激活的消化酶或酶原:糜蛋白酶原(4)其余的酶原都是胰蛋白酶结合的3、同工酶:催化功能相同,但结构、理化性质和免疫学性质各不相同的酶。LDH分5种。LDH有一手(5种),心肌损伤老4(LDH1)有问题,其他都是HM型。脂类代谢的知识点总结1、必需脂肪酸:亚麻酸、亚油酸、花生四烯酸(麻油花生油)2、脂肪的能量是最多的,脂肪是禁食、饥饿是体内能量的主要来源3、要爱我,我才给你补钙(人体VD的活性形式是1,25—二羟维生素D3)4、胆固醇转化的激素:温饱思淫欲(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性激素);胆固醇可以转变成:1,25—二羟维生素D3(促进钙磷吸收,有利于骨的生成和钙化),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雄激素、雌激素、孕激素)5、脂肪酸的合成部位:肝细胞质或胞液;脂肪酸的合成原料:乙酰辅酶A、NADPH,乙酰辅酶A进入线粒体主要柠檬酸—丙酮酸循环完成。最后激活的ACP(酰基脂蛋白);分解激活的乙酰辅酶A6、肝、脂肪组织和小肠是合成甘油三酯的主要场所,但肝不贮存甘油三酯。7、脂肪合成的原料:脂肪酸、3—磷酸甘油三酯,可由葡萄糖氧化分解提供。8、脂肪分解的关键酶:甘油三酯脂肪酶。胰岛素、前列腺素可以抑制其活性。9、脂肪酸合成的载体:CoA;脂肪酸分解的载体:肉毒碱。脂肪酸β氧化是脂肪分解的主要方式,关键酶是肉毒碱—脂酰转移酶。10、酮体由乙酰乙酸、β—羟丁酸和丙酮组成,以乙酰辅酶A为原料(肝内合成,肝外利用),是肌肉,尤其是脑组织的重要能源

自考生物化学知识点

2017年公卫助理医师考试《生物化学》维生素知识点

2017年公卫执业助理医师考试马上就要开始了,为了方便考生更好的复习生物化学科目为僧俗的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维生素的知识,欢迎阅读。

一、定义

维生素是机体必需的多种生物小分子营养物质。1894年荷兰人Ejkman用白米养鸡观察到脚气病现象,后来波兰人Funk从米糠中发现含氮化合物对此病颇有疗效,命名为vitamine,意为生命必须的胺。后来发现并非所有维生素都是胺,所以去掉词尾的e,成为Vitamin。

维生素有以下特点:

1.是一些结构各异的生物小分子;

2.需要量很少;

3.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必需直接或间接从食物中摄取;

4.主要功能是参与活性物质(酶或激素)的合成,没有供能和结构作用。水溶性维生素常作为辅酶前体,起载体作用,脂溶性维生素参与一些活性分子的构成,如VA构成视紫红质,VD构成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二、分类

维生素的结构差异较大,一般按溶解性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两大类。

脂溶性维生素 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在食物中与脂类共存,并随脂类一起吸收。不易排泄,容易在体内积存(主要在肝脏)。包括维生素A(A1,A2)、D(D2,D3)、E(α,β,γ,δ)、K(K1,K2,K3)等。

水溶性维生素 易溶于水,易吸收,能随尿排出,一般不在体内积存,容易缺乏。包括B族维生素和维生素C。

三、命名

维生素虽然是小分子,但结构较复杂,一般不用化学系统命名。早期按发现顺序及来源用字母和数字命名,如维生素A、维生素AB2等。同时还根据其功能命名为“抗…维生素”,如抗干眼病维生素(VA)、抗佝偻病维生素(VD)等。后来又根据其结构及功能命名,如视黄醇(VA1)、胆钙化醇(VD3)等。

四、人体获取维生素的途径

1.主要由食物直接提供 维生素在动植物组织中广泛存在,绝大多数维生素直接来源于食物。少量来自以下途径:

2.由肠道菌合成 人体肠道菌能合成某些维生素,如VK、VB12、吡哆醛、泛酸、生物素和叶酸等,可补充机体不足。长期服用抗菌药物,使肠道菌受到抑制,可引起VK等缺乏。

3.维生素原在体内转变 能在体内直接转变成维生素的物质称为维生素原。植物食品不含维生素A,但含类胡萝卜素,可在小肠壁和肝脏氧化转变成维生素A。所以类胡萝卜素被称为维生素A原。

4.体内部分合成 储存在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经紫外线照射,可转变成VD3。因此矿工要补照紫外线。人体还可利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酰胺,所以长期以玉米为主食的人由于色氨酸不足,容易发生糙皮病等尼克酰胺缺乏症。

五、有关疾病

机体对维生素的需要量极少,一般日需要量以毫克或微克计。维生素缺乏会引起代谢障碍,出现维生素缺乏症。过多也会干扰正常代谢,引起维生素过多症。因水溶性维生素容易排出,所以维生素过多症只见于脂溶性维生素,如长期摄入过量维生素A、D会中毒。

一、维生素A

维生素A又称抗干眼醇,有A1、A2两种,A1是视黄醇,A2是3-脱氢视黄醇,活性是前者的一半。肝脏是储存维生素A的场所。

植物中的类胡萝卜素是VA前体,一分子β胡萝卜素在一个氧化酶催化下加两分子水,断裂生成两分子VA1。这个过程在小肠粘膜内进行。类胡萝卜素还包括α、γ胡萝卜素、隐黄质、番茄红素、叶黄素等,前三种加水生成一分子VA1,后两种不生成VA1。

维生素A与暗视觉有关。维生素A在醇脱氢酶作用下转化为视黄醛,11-顺视黄醛与视蛋白上赖氨酸氨基结合构成视紫红质,视紫红质在光中分解成全反式视黄醛和视蛋白,在暗中再合成,形成一个视循环。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暗视觉障碍,即夜盲症。食用肝脏及绿色蔬菜可治疗。全反式视黄醛主要在肝脏中转变成11-顺视黄醛,所以中医认为“肝与目相通”。

维生素A的作用很多,但因缺乏维生素A的动物极易感染,所以研究很困难。已知缺乏维生素A时类固醇激素减少,因为其前体合成时有一步羟化反应需维生素A参加。另外缺乏维生素A时表皮黏膜细胞减少,角化细胞增加。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细胞分裂分化有关,有人认为是因为维生素A与粘多糖、糖蛋白的合成有关,可作为单糖载体。维生素A还与转铁蛋白合成、免疫、抗氧化等有关。

维生素A过量摄取会引起中毒,可引发骨痛、肝脾肿大、恶心腹泻及鳞状皮炎等症状。大量食用北极熊肝或比目鱼肝可引起中毒。

二、维生素D

又称钙化醇,是类固醇衍生物,含环戊烷多氢菲结构。可直接摄取,也可由维生素D原经紫外线照射转化。植物油和酵母中的麦角固醇转化为D2(麦角钙化醇),动物皮下的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D3(胆钙化醇)。

维生素D与动物骨骼钙化有关。钙化需要足够的钙和磷,其比例应在1:1到2:1之间,还要有维生素D的存在。

维生素D3先在肝脏羟化形成25-羟维生素D3,然后在肾再羟化生成1,25-(OH)2-D3。第二次羟化受到严格调控,平时只产生无活性的24位羟化产物,只有当血钙低时才有甲状旁腺素分泌,使1-羟化酶有活性。1,25-(OH)2-D3是肾皮质分泌的一种激素,作用于肠粘膜细胞和骨细胞,与受体结合后启动钙结合蛋白的合成,从而促进小肠对钙磷的吸收和骨内钙磷的动员和沉积。

食物中维生素D含量少,同时又缺乏紫外线照射的人易发生骨折。肝胆疾病、肾病、或某些药物也会抑制羟化。摄入过多也会引起中毒,发生迁移性钙化,导致肾、心、胰、子宫及滑膜粘蛋白钙化。高血钙也会导致肾结石,而骨骼却因钙被抽走而疏松软化。

三、维生素E

又称生育酚,含有一个6-羟色环和一个16烷侧链,共有8种其色环的取代基不同。α生育酚的活性最高。

存在于蔬菜、麦胚、植物油的非皂化部分,对动物的生育是必需的。缺乏时还会发生肌肉退化。生育酚极易氧化,是良好的脂溶性抗氧化剂。可清除自由基,保护不饱和脂肪酸和生物大分子,维持生物膜完好,延缓衰老。

维生素E很少缺乏,毒性也较低。早产儿缺乏会产生溶血性贫血,成人回导致红细胞寿命短,但不致贫血。

四、维生素K

天然维生素K有K1、K2两种,都由2-甲基-1,4-萘醌和萜类侧链构成。人工合成的K3无侧链。K1存在于绿叶蔬菜及动物肝脏中,K2由人体肠道细菌合成。

维生素K参与蛋白质谷氨酸残基的γ-羧化。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肽链中的谷氨酸残基在翻译后加工过程中,由蛋白羧化酶催化,成为γ-羧基谷氨酸(Gla)。这两个羧基可络合钙离子,对钙的输送和调节有重要意义。有关凝血因子与钙结合,并通过钙与磷脂结合形成复合物,发挥凝血功能。这些凝血因子称为维生素K依赖性凝血因子。

缺乏维生素K时常有出血倾向。新生儿、长期服用抗生素或吸收障碍可引起缺乏。

一、硫胺素(VB1)

由一个取代的噻唑环和一个取代的嘧啶环组成,因噻唑环含硫,嘧啶环有氨基取代而得名。他就是Funk发现的vitamine。

硫胺素与ATP反应,生成其活性形式:硫胺素焦磷酸(TPP),即脱羧辅酶。其分子中氮和硫之间的碳原子性质活泼,易脱氢。生成的负碳离子有亲核催化作用。羧化辅酶作为酰基载体,是α酮酸脱羧酶的辅基,也是转酮醇酶的`辅基,在糖代谢中起重要作用。缺乏硫胺素会导致糖代谢障碍,使血液中丙酮酸和乳酸含量增多,影响神经组织供能,产生脚气病。主要表现为肌肉虚弱、萎缩,小腿沉重、下肢水肿、心力衰竭等。可能是由于缺乏TPP而影响神经的能源与传导。

硫胺素在糙米、油菜、猪肝、鱼、瘦肉中含量丰富。但生鱼中含有破坏B1的酶,咖啡、可可、茶等饮料也含有破坏B1的因子。

二、核黄素(VB2)

核黄素是异咯嗪与核醇的缩合物,是黄素蛋白的辅基。它有两种活性形式,一种是黄素单核苷酸(FMN),一种是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AD)。这里把核黄素看作核苷,即把异咯嗪看作碱基,把核醇看作核糖。

异咯嗪的N1、N10能可逆地结合一对氢原子,所以可作为氧化还原载体,构成多种黄素蛋白的辅基,在三羧酸循环、氧化磷酸化、α酮酸脱羧、β氧化、氨基酸脱氨、嘌呤氧化等过程中起传递氢和电子的作用。

主要从食物中摄取,如谷类、黄豆、猪肝、肉、蛋、奶等,也可由肠道细菌合成。冬季北方缺少阳光,植物合成V-B2也少,常出现口角炎。缺乏V-B2还可引起唇炎、舌炎、贫血等。

三、泛酸(VB3)

也叫遍多酸,广泛存在,极少缺乏。由一分子β丙氨酸与一分子羧酸缩合而成。

泛酸可构成辅酶A,是酰基转移酶的辅酶。也可构成酰基载体蛋白(CAP),是脂肪酸合成酶复合体的成分。

四、吡哆素(VB6)

包括吡哆醇、吡哆醛和吡哆胺3种,可互相转化。吡哆素是吡啶衍生物,活性形式是磷酸吡哆醛和磷酸吡哆胺,是转氨酶、氨基酸脱羧酶的辅酶。磷酸吡哆醛的醛基作为底物氨基酸的结合部位,醛基的邻近羟基和对位氮原子还参与催化部位的构成。在转氨反应中,磷酸吡哆醛结合氨基酸,释放出相应的α酮酸,转变为磷酸吡哆胺,再结合α酮酸释放氨基酸,又变成磷酸吡哆醛。

缺乏V-B6可引起周边神经病变及高铁红细胞贫血症。因为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等神经递质的合成都需要V-B6(氨基酸脱羧反应),而血红素前体的合成也需要V-B6。肉、蛋、蔬菜、谷类中含量较多。新生婴儿易缺乏。

五、尼克酰胺(VPP)

尼克酰胺和尼克酸分别是吡啶酰胺和吡啶羧酸,都是抗糙皮病因子,又称VPP。其活性形式有两种,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NAD)和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磷酸(NADP)。在体内先合成去酰胺NAD,再接受谷氨酰胺提供的氨基成为NAD,再磷酸化则成为NADP。

NAD和NADP是脱氢辅酶,分别称为辅酶Ⅰ和辅酶Ⅱ。二者利用吡啶环的N1和N4可逆携带一个电子和一个氢原子,参与氧化还原反应。辅酶Ⅰ在分解代谢中广泛接受还原能力,最终传给呼吸链放出能量。辅酶Ⅱ则只从葡萄糖及葡萄糖酸的磷酸酯获得还原能力,用于还原性合成及羟化反应。需要尼克酰胺的酶多达百余种。

人体能用色氨酸合成尼克酸,但合成率极低(60:1),而且需要B1、B2、B6,所以仍需摄取。抗结核药异烟肼的结构与尼克酰胺类似,两者有拮抗作用,长期服用异烟肼时应注意补充尼克酰胺。花生、豆类、肉类和酵母中含量较高。

尼克酸或烟酸肌醇有舒张血管的作用,可用于冠心病等,但可降低cAMP水平,使血糖及尿酸升高,有诱发糖尿病及痛风的风险。长期使用大量尼克酸可能损害肝脏。

六、生物素(biotin)

由杂环与戊酸侧链构成,又称维生素H,缺乏可引起皮炎。在生鸡蛋清中有抗生物素蛋白(avidin),能与生物素紧密结合,使其失去活性。

生物素侧链羧基可通过酰胺键与酶的赖氨酸残基相连。生物素是羧基载体,其N1可在耗能的情况下被二氧化碳羧化,再提供给受体,使之羧化。如丙酮酸羧化为草酰乙酸、乙酰辅酶A羧化为丙二酰辅酶A等都由依赖生物素的羧化酶催化。

花生、蛋类、巧克力含量最高。

以上六种维生素都与能量代谢有关。下面两种维生素与生血有关。

七、叶酸(folic acid,FA)

又称维生素M,由蝶酸与谷氨酸构成。活性形式是四氢叶酸(FH4),即蝶呤环被部分还原。四氢叶酸是多种一碳单位的载体,分子中的N5,N10可单独结合甲基、甲酰基、亚氨甲基,共同结合甲烯基和甲炔基。因此在嘌呤、嘧啶、胆碱和某些氨基酸(Met、Gly、Ser)的合成中起重要作用。缺乏叶酸则核酸合成障碍,快速分裂的细胞易受影响,可导致巨红细胞贫血(巨大而极易破碎)。

叶酸容易缺乏,特别是孕妇。叶酸分布广泛,肉类中含量丰富。苯巴比妥及口服避孕药等药物干扰叶酸吸收与代谢。

八、钴胺素(VB12)

是一个抗恶性贫血的维生素,存在于肝脏。分子中含钴和咕啉。咕啉类似卟啉,第六个配位可结合其他集团,产生各种钴胺素,包括与氢结合的氢钴胺素、与甲基结合的甲基钴胺素、与5’-脱氧腺苷结合的辅酶B12等。

一些依赖辅酶B12的酶类催化1,2迁移分子重排反应,即相邻碳原子上氢原子与某一基团的易位反应。例如在丙酸代谢中,催化甲基丙二酰辅酶A转变为琥珀酰辅酶A的变位酶就以辅酶B12为辅助因子。

甲基钴胺素可作为甲基载体,接受甲基四氢叶酸提供的甲基,用于合成甲硫氨酸。甲硫氨酸可作为通用甲基供体,参与多种分子的甲基化反应。因为甲基四氢叶酸只能通过这个反应放出甲基,所以缺乏钴胺素时叶酸代谢障碍,积累甲基四氢叶酸。缺乏钴胺素可导致巨红细胞贫血。

胃粘膜能分泌一种粘蛋白,可与V-B12结合,促进吸收,称为内因子。缺乏内因子时易被肠内细菌及寄生虫夺去,造成缺乏。素食者也易缺乏。

九、抗坏血酸(V-C)

是烯醇式L-古洛糖酸内酯,有较强的酸性。容易氧化,是强力抗氧化剂,也可作为氧化还原载体。

抗坏血酸还参与氨基酸的羟化。胶原中脯氨酸和赖氨酸的羟化都需要抗坏血酸作为酶的辅因子。缺乏抗坏血酸会影响胶原合成及结缔组织功能,使毛细血管脆性增高,发生坏血病。

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合成也需要V-C参加羟化。V-C可还原铁,促进其吸收;保护A、E及某些B族维生素免遭氧化。

五、辅酶Q

又称泛醌,广泛存在于线粒体中,与细胞呼吸链有关。泛醌起传递氢的作用。

六、硫辛酸

是酵母和一些微生物的生长因子,可以传递氢。有氧化型和还原型。

例题:

(一)A型题

l,下列关于维生素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维生素是一类高分子有机化合物

B.维生素是构成机体组织细胞的原料之一

C.酶的辅酶或辅基都是维生素

D.引起维生素缺乏的唯一原因是摄人量不足

E. 维生素在机体内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

2,脂溶性维生素

A. 是一类需要量很大的营养素 B,易被消化道吸收

C. 体内不能储存,余者由尿排出

D,过少或过多都可能引起疾病

E. 都是构成辅酶的成分

3,维生素A除从食物中吸收外,还可在体内由

A. 肠道细菌合成 . B.肝细胞内氨基酸转变生成

C. β-胡萝卜素转变而来 D.由脂肪酸转变而来

E,由叶绿素转变而来

参考答案

1.E 2. D 3. C

生物 必修教材结论性语句总结绪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 2. 从结构上说,除病毒以外,生物体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3.新陈代谢是活细胞中全部的序的化学变化总称,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 5.生物体都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的现象。 6.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 7.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第一章 生命的物质基础 8.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 9.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生物体内和在无机自然界中的含量相差很大,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 10.各种生物体的一切生命活动,绝对不能离开水。 11.糖类是构成生物体的重要成分,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是生物体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能源物质。 12.脂类包括脂肪、类脂和固醇等,这些物质普遍存在于生物体内。 13.蛋白质是细胞中重要的有机化合物,一切生命活动都离不开蛋白质。 14.核崾且磺猩锏囊糯镏剩杂谏锾宓囊糯湟旌偷鞍字实纳锖铣捎屑匾饔谩? 15.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而只有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第二章 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6.活细胞中的各种代谢活动,都与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有密切关系。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17.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18.细胞质基质是活细胞进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为新陈代谢的进行,提供所需要的物质和一定的环境条件。 19.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20.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叶肉细胞中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胞器。 21.内质网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也是蛋白质等的运输通道。 22.核糖体是细胞内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23.细胞中的高尔基体与细胞分泌物的形成有关,主要是对蛋白质进行加工和转运;植物细胞分裂时,高尔基体与细胞壁的形成有关。 24.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25.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26.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27.细胞以分裂是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8.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29.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它发生在生物体的整个生命进程中,但在胚胎时期达到最大限度。 30.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第三章 生物的新陈代谢 31.新陈代谢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本质的区别。 32.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33.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并且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34.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能量的直接来源。 35.光合作用是指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的过程。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36.渗透作用的产生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具有一层半透膜,二是这层半透膜两侧的溶液具有浓度差。 37.植物根的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38.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39.高等多细胞动物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40.正常机体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稳态。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41.对生物体来说,呼吸作用的生理意义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为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二是为体内其它化合物的合成提供原料。 第四章 生命活动的调节 42.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 43.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来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44.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上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子果实。 45.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不是受单一激素的调节,而是由多种激素相互协调、共同调节的。 46.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47.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48.神经系统调节动物体各种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49.神经元受到刺激后能够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兴奋在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来传递的,神经元之间兴奋的传递只能是单方向的。 50.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51.动物建立后天性行为的主要方式是条件反射。 52.判断和推理是动物后天性行为发展的最高级形式,是大脑皮层的功能活动,也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53.动物行为中,激素调节与神经调节是相互协调作用的,但神经调节仍处于主导的地位。 54.动物行为是在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运动器官共同协调下形成的。 第五章 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55.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56.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57.减数分裂的结果是,新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的生殖细胞的减少了一半。 58.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个染色体移向哪一极是随机的,则不同对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59.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60.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细胞,精细胞再经过复杂的变化形成精子。 61. 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 62.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中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63. 对于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64. 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胚吸收,营养物质贮存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 65. 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66.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可以分为胚胎发育和胚后发育两个阶段。胚胎发育是指受精卵发育成为幼体。胚后发育是指幼体从卵膜孵化出来或从母体内生出来以后,发育成为性成熟的个体。 第六章 遗传和变异 67.DNA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而噬菌体的各种性状也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这两个实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 68.现代科学研究证明,遗传物质除DNA以外还有RNA。因为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所以说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69.碱基对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碱基对的特定的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70.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 71.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72.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 73.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直线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载体。 74.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 75.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76.DNA分子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决定了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信使RNA中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又决定了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氨基酸的排列顺序最终决定了蛋白质的结构和功能的特异性,从而使生物体表现出各种遗传特性。 77.生物的一切遗传性状都是受基因控制的。一些基因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基因控制性状的另一种情况,是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78.基因分离定律:具有一对相对性状的两个生物纯本杂交时,子一代只表现出显性性状;子二代出现了性状分离现象,并且显性性状与隐性性状的数量比接近于3:1。 79.基因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在杂合子的细胞中,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具有一定的独立性,生物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到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80.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存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的表现形式。 81.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是: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彼此分离,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82.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的实质是:在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位于同一条染色体上的不同基因,常常连在一起进入配子;在减数分裂形成四分体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有时会随着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换而发生交换,因而产生了基因的重组。 83.生物的性别决定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XY型,另一种是ZW型。 84.可遗传的变异有三种来源: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 85.基因突变在生物进化中具有重要意义。它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原材料。 86.通过有性生殖过程实现的基因重组,为生物变异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来源。这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生物进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第七章 生物的进化 87.生物进化的过程实质上就是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过程。 88.以自然选择学说为核心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其基本观点是: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在于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第八章 生物与环境 89.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90.生物的生存受到很多种生态因素的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生物只有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91.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等,都是生物在进化过程中,通过长期的自然选择而逐渐形成的适应性特征。 92.适应的相对性是遗传物质的稳定性与环境条件的变化相互作用的结果。 93.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也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 94.在一定区域内的生物,同种的个体形成种群,不同的种群形成群落。种群的各种特征、种群数量的变化和生物群落的结构,都与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有着密切的关系。 95.在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中,生活着各种类型的生物群落。在不同的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群落的结构都有差别。但是,各种类型的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都是统一的整体。 96.生态系统中能量的源头是阳光。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这些能量是沿着食物链(网)逐级流动的。 97.对一个生态系统来说,抵抗力稳定性与恢复力稳定性之间往往存在着相反的关系。 高中生物复习归纳 一、常现生物: 1.细菌:原核类:具细胞结构,但细胞内无核膜和核仁的分化,也无复杂的细胞器,包括:细菌(杆状、球状、螺旋状)、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螺旋体。 ①细菌:三册书中所涉及的所有细菌的种类: 乳酸菌、硝化细菌(代谢类型); 肺炎双球菌S型、R型(遗传的物质基础); 结核杆菌和麻风杆菌(胞内寄生菌); 根瘤菌、圆褐固氮菌(固氮菌); 大肠杆菌、枯草杆菌、土壤农杆菌(为基因工程提供运载体,也可作为基因工程的受体细胞); 苏云金芽孢杆菌(为抗虫棉提供抗虫基因); 假单孢杆菌(分解石油的超级细菌); 甲基营养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微生物的代谢); 链球菌(一般厌氧型); 产甲烷杆菌(严格厌氧型)等 ②放线菌:是主要的抗生素产生菌。它们产生链霉素、庆大霉素、红霉素、四环素、环丝氨酸、多氧霉素、环已酰胺、氯霉素和磷霉素等种类繁多的抗生素(85%)。繁殖方式为分生孢子繁殖。 ③衣原体:砂眼衣原体。 2.病毒:病毒类:无细胞结构,主要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包括病毒和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① 动物病毒:RNA类(脊髓灰质炎病毒、狂犬病毒、麻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流感病毒、艾滋病病毒、口蹄疫病毒、脑膜炎病毒、SARS病毒) DNA类(痘病毒、腺病毒、疱疹病毒、虹彩病毒、乙肝病毒) ②植物病毒:RNA类(烟草花叶病毒、马铃薯X病毒、黄瓜花叶病毒、大麦黄化病毒等) ③微生物病毒:噬菌体。 3.真核类:具有复杂的细胞器和成形的细胞核,包括:酵母菌、霉菌(丝状真菌)、蕈菌(大型真菌)等真菌及单细胞藻类、原生动物(大草履虫、小草履虫、变形虫、间日疟原虫等)等真核微生物。 ① 霉菌:可用于发酵上工业,广泛的用于生产酒精、柠檬酸、甘油、酶制剂(如蛋白酶、淀粉酶、纤维素酶等)、固醇、维生素等。在农业上可用于饲料发酵、生产植物生长素(如赤酶霉素)、杀虫农药(如白僵菌剂)、除草剂等。危害如可使食物霉变、产生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具致癌作用、镰孢菌毒素可能与克山病有关)。常见霉菌主要有毛霉、根霉、曲霉、青霉、赤霉菌、白僵菌、脉胞菌、木霉等。 4.微生物代谢类型: ① 光能自养:光合细菌、蓝细菌(水作为氢供体)紫硫细菌、绿硫细菌(H2S作为氢供体,严格厌氧)2H2S+CO2 [CH2O]+H2O+2S ② 光能异养:以光为能源,以有机物(甲酸、乙酸、丁酸、甲醇、异丙醇、丙酮酸、和乳酸)为碳源与氢供体营光合生长。阳光细菌利用丙酮酸与乳酸用为唯一碳源光合生长。 ③ 化能自养:硫细菌、铁细菌、氢细菌、硝化细菌、产甲烷菌(厌氧化能自养细菌)CO2+4H2 CH4+2H2O ④ 化能异养:寄生、腐生细菌。 ⑤ 好氧细菌:硝化细菌、谷氨酸棒状杆菌、黄色短杆菌等 ⑥ 厌氧细菌:乳酸菌、破伤风杆菌等 ⑦ 中间类型:红螺菌(光能自养、化能异养、厌氧[兼性光能营养型])、氢单胞菌(化能自养、化能异养[兼性自养])、酵母菌(需氧、厌氧[兼性厌氧型]) ⑧ 固氮细菌:共生固氮微生物(根瘤菌等)、自生固氮微生物(圆褐固氮菌) 5.植物:C3和C4植物、阳生和阴生植物、豌豆、荠菜、玉米、水稻(2×12)、洋葱(2×8)、香蕉(3n)、普通小麦(六倍体)、八倍体小黑麦、无籽西瓜(3n)、无籽番茄、抗虫棉、豆科植物等。 6.动物:人(2×23)、果蝇(2×4)、马(2×32)、驴(2×31)、骡子(63)等。 二、常用物质和试剂: 1.常用物质: ATP、PEP(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G(聚乙二醇)、灭活的病毒、NADPH(还原型辅酶Ⅱ)、过敏原、植物激素、生长素、生长素类似物、动物激素、丙酮酸、少数特殊状态的叶绿素a分子、质粒、限制性内切酶、DNA连接酶等。 2.常用试剂: 斐林试剂、苏丹Ⅲ、苏丹Ⅳ、双缩脲试剂、二苯胺、50%的酒精溶液、15%的盐酸、95%的酒精溶液、龙胆紫溶液、醋酸洋红、20%的肝脏、3%的过氧化氢、3.5%的氯化铁、3%的可溶性淀粉溶液、3%的蔗糖溶液、2%的新鲜淀粉酶溶液、5%的盐酸、5%的氢氧化钠、碘液、丙酮、层析液、二氧化硅、碳酸钙、0.3g/mL的蔗糖溶液、硝酸钾溶液、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2mol/L和0.015mol/L的氯化钠溶液、95%的冷酒精溶液、75%的酒精溶液、胰蛋白酶、秋水仙素、氯化钙等。 三、重要的名词、观点、结论 (一)重要的名词: 1.应激性、细胞、自由水、结合水、肽键、多肽、真核细胞、原核细胞、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细胞的分化、细胞的癌变、细胞的衰老、致癌因子、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无丝分裂 2.酶、ATP、高能磷酸化合物、高能磷酸键、渗透作用、原生质、原生质层、质壁分离、质壁分离复原、选择性吸收、光反应、暗反应、光合作用效率、有氧呼吸、无氧呼吸、内环境、稳态、脱氨基作用、氨基转换作用、化能合成作用 3.向性运动、神经调节、体液调节、激素调节、顶端优势、反馈调节、协同作用、拮抗作用、反射、反射弧、非条件反射、条件反射、突触、高级神经中枢、先天性行为、后天性行为 4.有性生殖、无性生殖、营养生殖、双受精、受精作用、减数分裂、性原细胞、初级性母细胞、次级性母细胞、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四分体、染色体组、性染色体、常染色体、个体发育、胚的发育、胚乳的发育、顶细胞、基细胞、胚胎发育、胚后发育、卵裂、囊胚期、原肠胚、动物极、植物极 5.DNA、RNA、碱基互补配对、半保留复制、基因、转录、翻译、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相对形状、基因型、表现型、等位基因、基因的分离定律、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正交、反交、伴性遗传、交*遗传、基因突变、基因重组、染色体变异、杂交育种、人工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花药离体培养、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染色体异常遗传病、优生学 6.自然选择学说、基因库、基因频率、隔离、地理隔离、生殖隔离 7.生物圈、生态学、生态因素、互利共生、寄生、竞争、捕食、种群、种群密度、种群数量增长曲线、生物群落、生态系统(森林、海洋、草原、农业、湿地、城市)、食物链、食物网、营养级、物质循环、能量流动、生态系统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生物圈的稳态、碳循环、氮循环、硫循环、生态农业 8.人体的稳态、人体的平衡及调节、糖尿病、营养物质、营养、特异性免疫、免疫系统、抗原、抗体、抗原决定簇、体液免疫、细胞免疫、过敏反应、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 9.生物固氮、共生固氮微生物、自生固氮微生物 10.细胞核遗传、细胞质遗传、母系遗传、编码区、非编码区、RNA聚合酶结合位点、外显子、内含子、人类基因组计划、基因工程、质粒 11.生物膜、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工程、植物组织培养、植物体细胞杂交、细胞的全能性、愈伤组织、脱分化、再分化、动物细胞培养液、原代培养、传代培养、细胞株、细胞系、单克隆抗体 12.微生物、菌落、衣壳、核衣壳、囊膜、刺突、碳源、氮源、生长因子、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初级代谢产物、次级代谢产物、组成酶、诱导酶、微生物的生长曲线、接种、发酵罐、发酵工程、单细胞蛋白 (二)重要的观点、结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 本质的区别。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生物的遗传特 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 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 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 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7.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9.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 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 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 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 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 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1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16.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17.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所以确切 地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 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18.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9.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2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2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 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得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得快。 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 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4.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促激素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 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6.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只能从一个神 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27.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 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 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8.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 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32.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一

生物化学小的知识点要看是高中还是大学两个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在网上搜索一些相关的知识点,有很多相应的知识总结还是可以。

关于生物化学的复习方法,这里给你一些思路:1、章节复习,不管是那门学科都分为大的章节和小的课时,一般当讲完一个章节的所有课时就会把整个章节串起来在系统的讲一遍,作为复习,我们同样可以这么做,因为既然是一个章节的知识,所有的课时之前一定有联系,因此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共同之处,采用联系记忆法把这些零碎的知识通过线串起来,更方便我们记忆。2、轮番复习,虽然我们学习的科目不止一项,但是有些学生就喜欢单一的复习,例如语文不好,就一直在复习语文上下功夫,其他科目一概不问,其实这是个不好的习惯,当人在长时间重复的做某一件事的时候,难免会出现疲劳,进而产生倦怠,达不到预期的效果,因此我们做复习的时候不要单一复习一门科目,应该使它们轮番上阵,看语文看烦了,就换换数学,在烦了就换换英语,这样可以把单调的复习变为一件有趣的事情,从而提高复习效果。3、纠错整理:考试的过程中难免会做错题目,不管你是粗心或者就是不会,都要习惯性的把这些错题收集起来,每个科目都建立一个独立的错题集,当我们进行考前复习的时候,它们是重点复习对象,因此你既然错过一次,保不准会错第二次,只有这样你才不会在同样的问题上再次失分。4、思维导图复习:思维导图是一个伟大的发明,不仅在记忆上可以让你大脑里的资料系统化、图像化,还可以帮助你思维分析问题,统筹规划。将知识用思维导图画出来进行整理记忆,可以很快分析出知识的脉络和重点,并且记得牢固。复习中需要阅读大量的学习资料,想让阅读更有效率的同学,可以通过《精英特全脑快速阅读软件》来提高记忆力和学习效率。坚持就会有收获,祝你成功!

生物化学(四)自考知识点

一、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1.凯氏定氮法:由于体内的含氮物质以蛋白质为主,各种蛋白质的含氮量很接近,平均为16%,只要测定生物样品中的含氮量,就可推算出蛋白质的大致含量:

100克样品中蛋白质的含量(g%)=每克样品含氮克数×6.25×100

2.蛋白质的生物学重要性(一广三多):分布广、种类多、含量多、功能多。

3.组成人体蛋白质的20种氨基酸均属于L—?—氨基酸(Gly除外)。硒代半胱氨酸在某些情况下也可用于合成蛋白质。

注:将氨基酸含C基团置于竖线上,H原子位于竖线右侧的为L型

4.20种L—?—氨基酸分类及其缩写、符号。

(1)非极性脂肪族氨基酸:侧链为非极性的疏水基团,水中溶解度小,等电点近中性

(2)极性中性氨基酸:侧链基团有极性,水中溶解度大,等电点近中性

(3)芳香族氨基酸:侧链含有苯环

(4)酸性氨基酸:侧链含有两个羧基,等电点低

(5)碱性氨基酸:侧链含有氨基,胍基或咪唑基,等电点高

5.脯氨酸是一种α—亚氨基酸,可以看成是α—氨基酸的侧链取代了自身氨基上的一个氢原子

6.半胱氨酸的巯基失去质子的倾向性较其他氨基酸大,而两个半胱氨酸巯基之间可脱氢形成二硫键

7.必需氨基酸:“甲(Met)撷(Val)来(Lys)一(Ile)本(Phe)亮(Lue)色(Trp)书(Thr)”;条件必需氨基酸:Cys、Tyr;儿童必需氨基酸:Arg、His

8.在某一pH的溶液中,氨基酸解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趋势及程度相等,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值称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pI)。pI=(pK1+pK2)/2

9.酸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羧基的pK值的平均值;碱性氨基酸的等电点取两氨基的pK值的平均值。

10.含有共轭双键的色氨酸、酪氨酸的最大吸收峰在280nm附近。大多数蛋白质含有这两种氨基酸残基,所以测定蛋白质溶液280nm的光吸收值是分析溶液中蛋白质含量的快速简便的方法。

11.氨基酸与茚三酮水合物共热,可生成蓝紫色化合物,其最大吸收峰在570nm处,而且吸收峰值与氨基酸释放出的氨量成正比,作为氨基酸定量分析方法。

12.所谓主链骨架原子即N(氨基氮)、Cα(α—碳原子)和CO(羧基碳)3个原子依次重复排列。

13.参与肽键的6个原子C?1、C、O、N、H、C?2位于同一平面,C?1和C?2在平面上所处的位置为反式构型,此同一平面上的6个原子构成肽单元(peptideunit)

14.α—螺旋的走向是右手螺旋,每3.6个氨基酸残基螺旋上升一圈,螺距约0.54nm;每个肽键的N-H与第四个肽键的C=O形成氢键,氨基酸残基侧链伸向外侧。如:头发的角蛋白、肌肉的肌球蛋白、血凝块的纤维蛋白。

15.β—折叠结构呈折纸状,氨基酸残基侧链交替位于锯齿状结构的上下方,肽链之间的肽键N-H和C=O形成氢键。

16.β—转角常见于肽链进行180°回折的转角上,第一个残基C=O与第四个残基N—H形成氢键。第二个残基通常为脯氨酸。

17.模体(motif):两个或两个以上具有二级结构的肽段,在空间上相互接近,形成一个有规则的二级结构组合,又称超二级结构。有三种形式:αα、βαβ、ββ20.锌指是常见的模体例子,由1个α—螺旋和2个反向平行的β—折叠组成,N端有一对Cys,C端有一对His,在空间上形成容纳Zn2+的洞穴。

18.分子量较大的'蛋白质常可折叠成多个结构较为紧密且稳定的区域,并各行其功能,称为结构域(domain)。结构域具有相对独立的空间构象和生物学功能。

19.在分子伴侣(一类蛋白质)的辅助下,合成中的蛋白质才能折叠成正确的空间构象。

20.有些蛋白质分子含有二条或多条多肽链,每一条多肽链都有完整的三级结构,称为蛋白质的亚基。单一的亚基一般没有生物学功能,完整的四级结构是其发挥生物学功能的保证。同聚体、异聚体

21.按蛋白质组成成分将蛋白质分为单纯蛋白质和结合蛋白质(非蛋白质部分称为辅基);按蛋白质形状将蛋白质分为纤维状蛋白质和球状蛋白质。

22.蛋白质家族(proteinfamily):氨基酸序列相似而且空间结构与功能也十分相近的蛋白质。属于同一蛋白质家族的成员,称为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protein)

23.蛋白质超家族(superfamily):2个或2个以上的蛋白质家族之间,其氨基酸序列的相似性并不高,但含有发挥相似作用的同一模体结构。

24.蛋白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和功能的基础:

(1)一级结构是空间构象的基础;

(2)一级结构相似的蛋白质具有相似的高级结构和功能;(3)氨基酸序列提供重要的生物进化信息;

(4)重要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分子发生变异所导致的疾病,称为分子病。

25.蛋白质的功能依赖特定空间结构

(1)血红蛋白亚基与肌红蛋白结构相似

(2)血红蛋白亚基构象变化可影响亚基与氧结合

(3)蛋白质构象改变可引起疾病(蛋白质构象疾病)

26.协同效应:一个亚基与其配体结合后,能影响此寡聚体中另一个亚基与配体结合能力的现象。正协同效应/负协同效应

27.别构效应:寡聚蛋白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导致蛋白质生物活性改变的现象

28.当蛋白质溶液处于某一pH时,蛋白质解离成正、负离子的趋势相等,即成为兼性离子,净电荷为零,此时溶液的pH称为蛋白质的等电点pI。

29.表面电荷和水化膜是维持蛋白质胶体稳定的因素

30.蛋白质的变性(denaturation):在某些物理和化学因素作用下,蛋白质特定的空间构象被破坏,也即有序的空间结构变成无序的空间结构,从而导致其理化性质改变和生物活性的丧失。

本质:主要发生非共价键和二硫键的破坏,不涉及一级结构中氨基酸序列的改变。

导致变性的因素:如加热、乙醇等有机溶剂、强酸、强碱、重金属离子及生物碱试剂等变性的表现:溶解度降低、粘度增加、结晶能力消失、生物活性丧失、易被蛋白酶水解

31.若蛋白质变性程度较轻,去除变性因素后,蛋白质仍可恢复或部分恢复其原有的构象和功能,称为复性(renaturation)。

32.消除蛋白质在溶液中的稳定因素后,蛋白质疏水侧链暴露在外,肽链融汇相互缠绕继而聚集,因而从溶液中析出,称为蛋白质沉淀。

33.蛋白质的凝固作用:蛋白质变性后的絮状物加热可变成比较坚固的凝块,不易再溶于强酸和强碱中

34.由于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共轭双键的酪氨酸和色氨酸,因此在280nm波长处有特征性吸收峰。

35.蛋白质和多肽分子中肽键在稀碱溶液中与硫酸铜共热,呈现紫色或红色,称为双缩脲反应。

36.盐析是将(NH4)2SO4、Na2SO4、NaCl等加入蛋白质溶液,使表面电荷被中和以及水化膜被破坏而导致蛋白质沉淀。

37.丙酮(乙醇)沉淀蛋白质:0~4℃低温下进行;用量一般10倍于蛋白质溶液体积;沉淀后应立即分离。

38.免疫沉淀法是利用特异抗体识别相应的抗原蛋白,并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性质,从蛋白质混合溶液中分离获得抗原蛋白。

39.透析(dialysis)是利用透析袋把大分子蛋白质与小分子化合物分开的方法。

40.应用正压或离心力使蛋白质溶液透过有一定截留分子量的超滤膜,达到浓缩蛋白质溶液的目的称为超滤法。

41.蛋白质在高于或低于其pI的溶液中为带电的颗粒,在电场中能向正极或负极移动。这种通过蛋白质在电场中泳动而达到分离各种蛋白质的技术,称为电泳(elctrophoresis)

42.SDS-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SDS—PAGE):大量的SDS(带大量负电荷)结合蛋白质,使所有蛋白质颗粒表面覆盖一层SDS分子,导致蛋白质分子间的电荷差异消失,泳动速率仅与颗粒大小有关;聚丙烯酰胺凝胶具有分子筛作用48.等电聚焦电泳(IFE):在聚丙烯酰胺凝胶内制造一个线性pH梯度,当蛋白质泳动到与其自身pI值相等的pH区域时,其净电荷为零而不再移动。

43.双向电泳(2—DGE):先进行等电聚焦电泳(按pI),然后再进行SDS-PAGE(按分子大小),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个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二、核酸的结构与功能

1.脱氧核糖—→核酸—→DNA双螺旋—→

超螺旋—→染色质—→染色体

2.核糖的C—1’原子和嘌呤的N—9或者嘧啶的N—1原子形成β—N—糖苷键,核糖和碱基处在反式构象。

3.核苷C—5’原子上的羟基可与磷酸反应,脱水后形成磷脂键,生成脱氧核苷酸。

4.脱氧核苷酸通过3’,5’磷酸二酯键的连接形成多聚核苷酸,只能从3’—OH端延长,具有5’—→3’的方向性。

5.DNA的一级结构是构成DNA自5’端到3’端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DNA的二级结构是双螺旋结构;DNA的高级结构是超螺旋结构。

6.DNA双螺旋结构的特点:

(1)DNA由两条反向平行的多聚核苷酸链组成,形成右手螺旋结构;

(2)脱氧核糖与磷酸构成的骨架位于外侧,DNA表面存在大沟和小沟;

(3)DNA双链之间形成互补碱基对;

(4)碱基对的疏水作用(堆积力)和氢键共同维护DNA双螺旋结构的稳定。

7.DNA双螺旋结构是在相对湿度为92%时的结构,称为B型DNA;而在相对湿度低于75%时,DNA空间结构参数发生变化,称为A型DNA;自然界还发现一种左手螺旋的Z型DNA。

8.B型DNA双螺旋螺距为3.54nm,直径为2.37nm;每个螺旋有10.5个碱基对,每两个碱基对之间的相对旋转角度为36°,每两个相邻碱基对平面之间的垂直距离为0.34nm。

9.DNA双链可以盘绕形成超螺旋结构。正超螺旋、负超螺旋。

10.原核生物的DNA是环状的双螺旋分子。

11.染色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核小体,它是由DNA和H1、H2A、H2B、H3、H4等5种组蛋白共同构成。

12.DNA是遗传信息的物质基础:

(1)DNA是生物遗传信息的载体;

(2)DNA是生命遗传的物质基础;

(3)DNA是个体生命活动的信息基础;

(4)DNA具有高度稳定性,能保持遗传的相对稳定性;

(5)DNA具有高度复杂性,可以发生各种重组和突变,适应环境。

13.大部分真核细胞mRNA的5’端有一反式的7—甲基鸟嘌呤—三磷酸核苷,称为5’—帽结构。原核生物mRNA没有这种特殊的帽结构。

14.真核细胞mRNA的3’端,有一段由80至250个腺苷酸连接而成多聚腺苷

酸结构,称为多聚腺苷酸尾(poly—A)。

15.5’—帽结构和3’—poly—A共同负责mRNA从细胞核向细胞质的转运,维持mRNA的稳定性以及翻译起始的控制。

16.tRNA的3’端连接氨基酸。

17.rRNA与核糖体蛋白共同构成核糖体。

18.非编码RNA分为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和短链非编码RNA(sncRNA)。参与转录调控、翻译调控、RNA的剪切和修饰、mRNA的稳定、蛋白质的稳定和转运、染色体的形成和结构稳定。

19.催化性小RNA也称核酶,是细胞内具有催化功能的一类小分子RNA。

小干扰RNA(siRNA)能以单链形式与外源基因表达的mRNA结合,并诱导其降解。微RNA(miRNA)主要通过结合mRNA而选择性调控基因的表达。

20.嘌呤和嘧啶含有共轭双键,故核酸(碱基、核苷、核苷酸)在260nm波长处有强烈紫外光吸收。

21.DNA变性:某些理化因素会导致DNA双链互补碱基对之间的氢键发生断裂,双链解离为单链。表现为粘度降低,增色效应。

22.DNA解链过程中,更多共轭双键暴露,使DNA在260nm波长处的吸光度增加的现象称为DNA的增色效应。

23.DNA复性:变性条件缓慢地除去后,两条解离的互补链可重新配对,恢复原来的双螺旋结构。

24.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结构,三级结构为倒“L”型结构。其中从5’—→3’依次为DHU环、反密码子环、TΨC环。

25.碱基对之间的氢键维持DNA双螺旋横向稳定;碱基堆积力维持DNA双螺旋纵向稳定。

三、酶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对其底物具有高度特异性和高度催化效能的蛋白质。

2.生物催化剂包括酶(蛋白质)、核酶(RNA)、脱氧核酶(DNA)。

3.仅含有蛋白质的酶为单纯酶;结合酶则是由酶蛋白(蛋白质部分)和辅助因子(非蛋白质部分)共同组成。酶蛋白和辅助因子结合在一起称为全酶。

4.酶蛋白决定酶促反应的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酶促反应的类型。

5.与酶蛋白结合疏松(非共价键)的辅助因子称辅酶;与酶蛋白结合紧密(共价键)的辅助因子称辅基。另一说法:有机物或金属有机物类型的辅助因子称为辅酶。

6.金属酶:金属离子与酶结合紧密,提取过程中不易丢失;金属激活酶:金属离子与酶的结合是可逆结合

7.酶的活性中心或活性部位是酶分子中能与底物特异性结合并催化底物转化为产物的具有特定三维结构的区域。

8.与酶活性密切相关的化学基团称为酶的必须基团,包括:

结合基团:识别与结合底物和辅酶,形成酶—底物过渡态化合物;

催化基团:催化底物发生化学反应转化为产物。

9.酶活性中心的三维结构是裂缝或凹陷,多由氨基酸残基的疏水基团组成。

10.酶活性中心外的必须基团维持酶活性中心的空间构象,又或是调节剂的结合部位。

11.酶的催化效率通常比非催化反应高108~1020倍,比一般催化剂高107~1013。

12.一种酶仅作用于一种或一类化合物,或一定的化学键,催化一定的化学反应并产生一定的产物,称为酶的特异性或专一性。

13.有的酶仅作用于特定结构的底物分子,进行一种专一的反应,生成一种特定结构的产物,称为绝对专一性。

14.有些酶对底物的专一性不是依据整个底物分子结构,而是依据底物分子中特定的化学键或特定的基团,因而可以作用于含有相同化学键或相同化学基团的一类化合物,称为相对专一性。

15.有些酶只能催化一种光学异构体或立体异构体进行反应,称为空间结构专一性。

16.活化能是指在一定的温度下,1摩尔底物从基态转变为过渡态所需要的自由能。活化能是决定化学速率的内因,是化学反应的能障。

17.酶—底物结合的诱导契合假说(induced-fithypothesis):酶在发挥催化作用前须先与底物结合,酶与底物相互接近时,两者在结构上相互诱导、相互变形和相互适应,进而结合并形成酶—底物复合物。

18.邻近效应:酶在反应中将各底物结合到酶的活性中心,使它们相互接近并形成有利于反应的正确定向关系,即将分子间的反应变成类似于分子内的反应,从而提高反应速率。

19.酶的催化机制:酸—碱催化、共价催化、亲核和亲电催化。

20.米氏方程推导所基于的假设:

21反应是单底物反应;○2测定的反应速率是初速率;○3当[S]>>[E]时,在初速率范围○内底物的消耗很少

2017年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生物化学》知识点

生物化学是临床执业助理医师考试的科目之一,为了方便考生了解更多关于生物化学的知识。下面是我为大家带来的关于生物化学的知识。欢迎阅读。

第一章 蛋白质的结构与功能

「考纲要求」

1.蛋白质的分子组成:①元素组成;②基本单位。

2.蛋白质的分子结构:①肽键与肽;②一级结构;③二级结构——α螺旋;④三级和四级结构概念。

3.蛋白质的理化性质:①等电点;②沉淀;③变性。

「考点纵览」

1.蛋白质的含氮量平均为16%.

2.氨基酸是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除甘氨酸外属L-α-氨基酸。

3.酸性氨基酸:天冬氨酸、谷氨酸;碱性氨基酸:赖氨酸、精氨酸、组氨酸。

4.半胱氨酸巯基是GSH的主要功能基团。

5.一级结构的主要化学键是肽键。

6.维系蛋白质二级结构的因素是氢键

7.并不是所有的蛋白质都有四级结构。

8.溶液pH>pI时蛋白质带负电,溶液pH

9.蛋白质变性的实质是空间结构的改变,并不涉及一级结构的改变。

第二章 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考纲要求」

1.核酸的分子组成:①分类;②基本成分;③基本单位。

2.核酸的分子结构:①一级结构;②DNA双螺旋结构;③DNA高级结构;④DNA的功熊。

3. DNA变性及应用;①DNA变性及复性的概念;②核酸杂交。

4. RNA的结构及功能。

5.几种重要的核苷酸:①ATE、ADP;②cAMP、 cGMP.

「考点纵览」

1. RNA和DNA水解后的`产物。

2.核苷酸是核酸的基本单位。

3.核酸一级结构的化学键是3′,5′-磷酸二酯键。

4. DNA的二级结构的特点。主要化学键为氢键。碱基互补配对原则。A与T,C与G.

5. Tm为熔点,与碱基组成有关。

6. tRNA二级结构为三叶草型、三级结构为倒L型。

7.ATP是体内能量的直接供应者。cAMP、cGMP为细胞间信息传递的第二信使。

第三章 酶

「考纲要求」

1.酶的催化作用:①酶的分子结构及催化作用;②酶促反应特点;③酶-底物复合物。

2.辅酶与辅助因子:①维生素与辅酶的关系;②辅酶作用;③金属离子作用。

3.酶促反应动力学:①Km与Vmax的概念;②最适pH和最适温度。

4.酶的抑制作用:①不可逆抑制;②可逆抑制。

5.酶的调节:①别构调节;②共价修饰;③酶原激活;④同工酶。

「考点纵览」

1.酶蛋白决定酶特异性,辅助因子决定反应的种类与性质。

2.酶有三种特异性:绝对特异性、相对特异性、立体异构特异性酶活性中心概念。

3.B族维生素与辅酶对应关系。

4. Km含义

5.竞争性抑制特点。

第四章 糖代谢

「考纲要求」

1.糖的分解代谢:①糖酵解基本途径、关键酶和生理意义;②有氧氧化基本途径及供能;③三羧酸循环的生理意义。

2.糖原的合成与分解:①肝糖原的合成;②肝糖原的分解。

3.糖异生:①糖异生的基本途径;②糖异生的生理意义;③乳酸循环。

4.磷酸戊糖途径:①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和生成物;②磷酸戊搪途径的生理意义。

5.血糖及其调节:①血糖浓度;②胰岛素的调节;③胰高血糖素的调节;④糖皮质激素的调节。

6.糖蛋白及蛋白聚糖:①糖蛋白概念;②蛋白聚糖概念。

「考点纵览」

1.限速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净生成ATP;2分子ATP;产物:乳酸

2.糖原合成的关键酶是糖原合成酶。糖原分解的关键酶是磷酸化酶。

3.能进行糖异生的物质主要有:甘油、氨基酸、乳酸、丙酮酸。糖异生的四个关键酶:丙酮酸羧化酶,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激酶,果糖二磷酸酶,葡萄糖-6-磷酸酶。

4.磷酸戊糖途径的关键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

5.血糖浓度:3.9~6.1mmol/L.

6.肾糖域概念及数值。

第五章 氧化磷酸化

「考纲要求」

1.ATP与其他高能化合物:①ATP循环有高能磷酸键;②ATP的利用;③其他高能磷酸化合物。

2.氧化磷酸化:①氧化磷酸化的概念;②电子传递链;③ATP合成酶;④氧化磷酸化的调节。

「考点纵览」

1. ATP是体内能量的直接供应者。

2.细胞色素aa3又称为细胞色素氧化酶。

3.线粒体内有两条重要的呼吸链:NADH氧化呼吸链和琥珀酸氧化呼吸链。

4.呼吸链中细胞色素的排列顺序为:b cl c aa3.

5.氰化物中毒的机制是抑制细胞色素氧化酶。

框架图表整理复习笔记:高效复习,事半功倍~ 第1章生命的分子基础 1.1复习笔记 一、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 1生命元素 生命元素是指组成生物体所必需的化学元素。 (1)大量元素(含量≥0.01%)包括: (2)微量元素(含量<0.01%)包括Mn、Fe、Co、Cu、Zn等。 2生物分子 (1)生物分子是含碳化合物。 (2)生物小分子与代谢物: ①极性的或带电荷的有机小分子如氨基酸、核苷酸、糖及其磷酸化衍生物等,是细胞基本代谢途径的重要代谢物。 ②次生代谢物包括吗啡、咖啡因等。 (3)生物大分子(M>5000)为多聚体: 细胞中的生物大分子如蛋白质、核酸、多糖等,都是由小的、相对简单的单体亚基或单体(又称构件或构件分子)聚合而成的多聚体。如蛋白质由氨基酸组成,核酸由核苷酸组成,多糖由单糖组成。 二、生物分子的三维结构 1异构与构型和构象 (1)异构现象分类: (2)构型: 构型是指分子中原子或基团的空间排列,被用来描述立体异构体的三维结构关系。构型的改变涉及共价键的断裂和重组。 注:立体异构体或构型须用立体模型、透视式或投影式表示。 (3)构象: 构象是指在相同构型的有机化合物分子中,由于单键碳链的自由旋转运动,引起碳原子上结合的原子或基团的相对位置改变而形成的各种相对空间排列或立体结构;用来描述有机分子的动态立体化学,反映分子中在任一瞬间各原子的实际相对位置。构象的改变无需共价键的断裂和重新形成。交叉型构象(主要的构象存在形式)最稳定,重叠型构象不稳定。 2旋光性 旋光性是指当平面偏振光通过 手性化合物 溶液后,偏振面的方向就被旋转了一个角度。这种能使偏振面旋转的性能称为旋光性。 3手性碳 手性碳是指连有4个不同取代基团的四面体碳原子,也称手性碳原子或不对称碳原子或立体原中心,常以C+表示。 4对映体 对映体是指互为镜像的两种构型的异构体。一对对映体的理化性质完全相同,但旋光性方向相反,且生物活性也不同。 三、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1生物分子间的相互作用的立体专一性 立体专一性是指区分立体异构体的能力,它是酶和其他蛋白质的一种特性。 2生物分子间的非共价相互作用 生物分子间和大分子内的相邻基团之间主要是通过非共价力相互作用,非共价力包括离子相互作用、氢键、范德华力和疏水相互作用,对稳定生物大分子三维结构有重要意义。 四、水和生命 1水的性质 水是生命的溶剂和介质;水是许多生物化学反应的底物或产物;水具有高热容、高熔点、高沸点、高蒸发热、高介电常数、高表面张力和密度比固态水(冰)大等物理特性。 2水是生命的介质 水溶解能力显著,可以溶解更多的物质,因而是胞内和胞外的通用介质。水的溶解能力主要是由于它能形成氢键和具有偶极的本质。 五、生命的基本单位——细胞 1原核细胞 结构简单,无核膜包被的细胞核,遗传物质(DNA)裸露,只有一个不定形的拟核或称核区,无细胞器(核糖体除外)。 2真核细胞 遗传物质(DNA)被膜包裹,有成形的细胞核,体积比原核细胞大,结构复杂,存在其他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植物细胞)和高尔基体等。                                                                      资料内容来自>>达聪学习网

自考物理化学重点总结知识点

初中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轻松应对中考 初三物理 基础提高练习 物理概念类基础训练 1、物理学家进行科学探究一般需要做这样一些事:发现并提出问题,做出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来收集证据,评价证据是否支持猜想和假设,得出结论或提出新的问题,交流和合作也是不可缺少的环节。 2、测量就是将待测的量与一个公认的标准进行比较,这个公认的标准叫做单位,国际上规定了一套统一的单位,叫做国际单位制,简称SI。 3、下列物理量的符号及其国际单位制是的主单位分别是: 长度 、 ; 质量 、 ; 重力 、 ; 速度 、 ; 密度 、 ; 压强________、________; 体积________、________; 功_________、________; 功率________、______; 比热容_______、_______; 热量________、_____ __; 电荷量______、______; 电阻 、 ; 燃料的热值______、____ 。 4、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⑴1km= m; 1cm= m; 1m= mm; 60μm=______mm=______nm。 1光年= 9.46×1015 m。 ⑵1cm2= m2; 1cm3= m3; 1ml= m3 1L= ml. ⑶1t= kg; 1g = kg; 1min=60s 1h=60min=3600s ⑷1小时= 秒; 1m/s= km/h; 1g/cm3= kg/m3;36km/h= ______m/s。 ⑸1mA= A;1kV= V;1kΩ= Ω;1kw= w;1kwh= J= 度; 5、一些常数值: g = N/kg; 真空中的光速:c = m/s; 15℃时,空气中声音的速度:v= m/s;1标准大气压的值:p0 = Pa; 水的密度值:ρ水= kg/m3;水的比热:c水= J/(kg?℃); 我国家庭电路的电压值是 ;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对于人体安全电压是 伏 6、在下列数字后面填上适当的单位: 某同学身高160 、体重 N; 一个成人手掌的宽度大约是1____;手指甲的宽约 ;人正常步行的速度约4.5____; 一五分硬币的质量是2_____;一个鸡蛋的重约______N;一张纸的厚度约为75______;铝的密度是2.7________;长江全长约6300 ______;西安大雁塔的高度约为64 ______;一只母鸡的质量大约为2×10-3 ;一个馒头的质量为100 ; 一粒药片的质量为200 ;一只热水瓶装满水,水的质量约为2.5×103 ; 7、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线在哪。是否磨损,它的量程,最小分度值多少。最小刻度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 使用时: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刻度尺放正,应与被测物边平行,刻度尺刻线贴近被测物。 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数时,除写出最小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8、一个物体相对于 参照物位置的改变 叫做机械运动。 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称为参照物。物体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某个 参照物 而言的。所以运动和静止是 相对 的,绝对静止的物体是 没有 的。 9、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程度有两种方法:运动距离相同时比时间和运动时间相同时比距离。 10、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叫做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的计算公式是v=s/t,式中v代表速度,s代表路程,t代表时间。在变速运动中利用这个公式求出的是平均速度。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基本单位是:米/秒(m/s)。1米/秒=3.6千米/时。如汽车的速度为10m/s,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汽车在1秒内通过的路程为10米。 11、物体的机械运动,按运动路线的形状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在直线运动中,按速度是否改变,又可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作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是相等的。速度变化的直线运动叫变速直线运动可用物体在某段时间(或某一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来表示物体运动快慢 的大致情况。 12、声音是由于物体的______而产生的,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做声源。声音靠______来传播的,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但不能在真空中传播。空气、水、铁传声最快的是______.最慢的是______。______中不能传声.乐音的三个特征是指声音的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人们感觉到声音的________叫音调,音调跟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人耳能听到的频率范围是20~20000Hz,叫做可听声。频率比可听声高的声波叫做超声波,频率比可听声低的声波叫次声波,超声和次声是人耳听 不 到的。人耳感觉到声音的_________叫响度,响度跟发声体的________有关,还与距离发声体的_______有关.我们闭着眼睛也能听出是那位熟人在讲话,这主要是根据熟人的______不同来判断. 13、打雷时, 雷鸣 和 闪电 是同时发生的,但我们总先看到 闪电 ,后听到 雷声 ,是因为 声音 传播的速度要比 光 传播的速度要小得多的缘故。 14、弦乐器音调的高低与弦的 粗细 、 松紧 、 长短 有关。在弦的粗细、松紧相同时,弦越短音调越 高 ;在弦的粗细、长短相同时,弦越紧音调越 高 ;在弦的松紧、长短相同时,弦越细音调越 高 。 15、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 强弱 叫做响度。响度跟声源振动的 振幅 大小有关,还跟距离声源的 远近 有关。响度的单位是 分贝 ,符号是 dB 。音色反应 声音的品质 ,不同物体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 16、乐音通常是指那些动听的、令人愉快的声音;乐音的波形是有规律的。噪声通常是指那些难听的、令人厌烦的声音;噪声的波形是杂乱无章的。但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减小噪声对人们干扰的主要途径有:在声源产生处、在声音传播过程中和在人耳处使噪声减弱。高音喇叭,听诊器做成现在这种形状,是为减小 声音的分散 。 17、物体的 冷热程度 叫做温度,测温度的仪器叫 温度计 ,温度计是利用水银,煤油,酒精等液体的_______的性质来测量温度的.使用温度计测温时应注意观察温度计的 量程 和 分度值 。常用的温标是摄氏温标,是科学家 摄尔修斯 首先制定的,把 通常情况下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记作 0℃ ,把 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 的温度规定为一百度,记作 100 ℃ 。比零摄氏度低12度的温度记作-12℃。 18、 固态 , 液态 和 气态 是自然界中一般物质存在的三种状态,同一种物质的三种状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 转化 。物态变化的六种方式及在物态变化过程中的吸放热情况: 19、固体分为______和______两类,它们的一个重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⑴_______,⑵_______.温度为0℃的H2O,有可能是____态,______态或______。20、使用温度计测量物体温度时,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不能测量超过温度计 量程 的温度;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 充分接触 ,读数时视线要与 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 齐平;不能将温度计从 被测物体 中拿出来读数。 21、物质由 固态 变为 液态 的过程,叫熔化,它的相反过程是 凝固 。固体有两类,一类如 海波 , 冰 , 金属 等叫晶体,另一类如 松香 , 石蜡 , 玻璃 是非晶体,晶体熔化时要 吸热 ,温度 不变 ,非晶体熔化时要 吸热 ,温度 不断升高 ,晶体都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晶体凝固时也有一定的凝固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 相同 。 22、质量相同的零摄氏度水和零摄氏度冰使物体冷却, 冰 效果好。 23、通常情况下,冰的熔点是 0℃ ,水的沸点是 100 ℃ 。汽化有 蒸发 和 沸腾 两种方式,只在液体 表面 进行的汽化现象叫 蒸发 ,可以在 任何 温度下进行,液体温度越高,蒸发 越快 ,液体表面积越大蒸发 越快 ,液体表面附近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 越快 。蒸发要_____热,故有_________作用,比如用洒精擦发高烧的人的面部可以退烧,这就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所以降低了病人的体温,气压高________,气压低_____.. 24、沸腾是在液体 内部 和 表面 同时进行的 剧烈的 汽化现象,沸腾时继续加热,水的温度 保持不变 ,把液体 沸腾的温度 叫沸点,沸点随 液面气压 变化而变化。 25、汽化的相反过程是 液化 ,要使气体液化可以通过 降低温度 或 压缩体积 的方法实现。家中烧饭用的液化石油气是用 压缩体积 方法放在钢瓶里。 26、干冰进入云层,就会很快_升华___,并从周围吸收大量的_热量__,使空气温度____降低___,于是高空中的水蒸气便__凝固__成小冰粒,这些小冰粒逐渐变大而下落,遇到暖气流就__溶化__为雨滴落到地面上。 27、开水倒入杯中,杯口冒"白气"、夏天剥开冰棍纸时也要冒"白气"这"白气"是_______,它们都是_______现象,但前者的"白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后者的"白气"又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成的.把烧红的铁棒浸入冷水中淬火,此时会发出"吱吱"声,并在水面上冒"白气",这是因水先________,后又________的结果.常见的露,雾是_______现象,霜是________现象,寒冷的冬天,冰冻的衣服也能晾干是_____现象,运输中使食品降温,常用干冰的_______现象来吸热.用久后的灯泡内壁上会发黑,这是因钨丝先_________后_________形成的. 28、能____发光___的物体叫光源,光源有:太阳、恒星、开亮的电灯和点燃的蜡烛,以及萤火虫等。常见的非光源物体有:月亮、放电影的银幕、电子表的夜晶显示屏等。光在_同一种均匀介质__ 中沿直线传播的,为了表示光的_传播____情况,我们常用一条_带箭头____直线来表示光的_传播路线__和__传播方向____,这样的直线叫光线。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等现象都可以用光直线传播来解释。光 在1秒内通过的距离 叫光速。光在真空 中传播得最快,光在不同的物质中传播速度 不同 。能说明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有_______和_________等.某年某月某日在我国黑龙江省漠河地区观看日全食现象时,可以确定此时的太阳、地球、月球的相对位置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 29、光射到物体表面上时,有一部分光会被物体表面反射回来,这种现象叫做光的反射。光在反射时遵循反射规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一束平行光射到平面镜上,反射光线也是 平行 的,这种反射叫做镜面反射,如平面镜反射光 是镜面反射。我们能从各个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 光的漫反射 的缘故。能说明光的反射现象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1、如果大家都在亮处,当你从平面镜里看到别人的眼睛时,别人同时从平面镜中能(“能”还是”不能”),看到你的眼睛,这个现象证明了一个重要原理---光路的可逆性 . 32、虚像、实像的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表面平且光滑 的镜子叫平面镜,平面镜成的像是 不能 呈现在屏上的,是 虚 像。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 相等 ,像与物的大小 相等 ,像与物的连线与镜面 垂直 。平面镜成像是由于 光的反射 形成的。 33、光由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在 同一 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 法线 两侧。光从空气斜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时,折射光线偏向法线,折射角 小于 入射角。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 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和玻璃中的传播方向 不变 ,光从水中斜射入空气中,折射光线将偏离 法线 ,折射角 大于 入射角。能说明光的折射现象的例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34、透镜有两类,中间比边缘厚的叫 凸透镜 ;中间比边缘薄的叫 凹透镜 。透镜的中心叫 光心 ,凡是经过这一点的光线都不改变方向。通过光心O和球面球心C的直线叫透镜的主光轴。 35、凸透镜对光线有 会聚 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入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 会聚 在主轴上一点,称为 焦 点,用字母 F 表示。 36、凹透镜对光线有 发散 作用,平行光经过凹透镜折射后将成为发散光线,将发散光线反向延长后相交于一点,这一点叫凹透镜的 虚焦 点。 37、游泳运动员在水中看站在岸上的教练比实际的位置____些(高或低),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__中射入________中在水面处折射后进入眼睛中,折射角______入射角的缘故.而有经验的渔民在叉鱼时,不是正对着所看到的鱼叉而是对着看到的鱼的______方叉,这是由于光从_______中斜射入______中发生折射的缘故. 38、凸透镜成像及应用: 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 应用 大小 倒正 虚实 无限远 U>2f U=2f 2f>U>f U=f U<f 39、物体中________________叫质量,它不随物体的_____、_____和_____而改变.其测量工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0、某种物质__________叫密度,它是反映了物质本身的________,每一种物质都有_____的密度值.跟其_____、_____无关,跟其形状也______.但状态改变时其密度会______.比如,一块冰熔化前后质量______,体积______,密度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41、有一铁块的质量是158g体积是20cm3,则铁的密度是_____g/cm3=______kg/m3,.铁比木头密度大,其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2、力是物体___________.它总是出现在______之间,且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_______的. 43、力的作用效果有:⑴____________________;⑵____________________.力的作用效果决定于力的_________,即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的_____________改变,一定受到力的作用,但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其_____________不一定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是指物体________的改变、________的改变或两者同时改变. 44、一个力产生的________与两个力共同___________.这个力就叫那两个力的合力.同一直线上,方向相同(或相反)的两个力的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_(或______)合力方向与__________(或与_______). 45、牛顿第一定律: 。 牛顿第一定律是在 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 而概括出来的。二力平衡的条件: 。 46、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__________而受到的力,它的方向是________,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与质量成_______,计算重力的公式是_______.摩擦力的作用总是阻碍物体间__________的.滑动摩擦力大小跟________和___________有关.比如:在结冰的路面上开车,司机往往要给车轮胎挂上铁链,这是为了在________不变的条件下,___________来增大摩擦防止车轮打滑的. 47、 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叫压力.其方向是 接触面并指向______物体 48、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时,如果保持______或_______状态,则这两个力相互平衡.二力平衡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9、压强是表示_____________的物理量.计算公式为_______,从公式可知压强跟_________成正比.同时跟___________成反比. 50、人由双脚站立在水平地面到行走,对地面的压强将______,这是由于_______________的缘故.背书包用宽带比用细绳舒服,是由于______一定,宽带比细绳的____________,对人肩的压强______的缘故. 51、液体由于受到_______的作用且具有_______.所以液体对容器底有_____,对容器侧壁也有______.液体内部向各个______都有______.且其大小只跟液体的_____和_______有关,其公式为P=________. 52、大气压是由于空气受到_______作用,且具有_______而产生的.人们用麦杆吸汽水瓶中的汽水.注射器吸药液等,靠的是_______的作用.大气压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______.因此,做饭用的高压锅就利用了________增大,而使液体的_______升高的原理. 53、浸入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就是液体对它的向上与向下的_______.其大小等于它排开的________,即:F浮=_________=__________.其方向总是_________.浸没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的浮力跟它浸入的深度_____.浸在气体里的物体也同样受到________,浮力的大小,等于它排开___________受到的重力, 54、挂在弹簧秤上的金属块逐渐浸入水中时,金属块受到_______力、_______力和______力的作用,这些力的方向依次是_______、______和______,这些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此时,弹簧秤的示数逐渐_______,物体受到的浮力逐渐_______ 55、物体的浮沉条件:上浮时_______.下沉时_______.悬浮时_______.漂浮时________.铝球悬浮在水中,它一定是______的. 56、同一个球分别放在水中和煤油中都能浮在液面上,球在水中受到的浮力_____在煤油中受到的浮力,球浸入水中的体积_________球浸入煤油中的体积 57、杠杆___________________叫支点,从支点到_____________的距离叫动力臂.省力杠杆是______________的杠杆.杠杆的平衡:杠杆处于 或 叫做杠杆平衡。杠杆平衡时, ,用公式表示为: ;或杠杆平衡时,动力臂是阻力臂的几倍,动力就是阻力的几分之一,用公式表示为: 。 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①省力杠杆:动力臂大于阻力臂,省力杠杆可以省力但要费距离;②费力杠杆:动力臂小于阻力臂,费力杠杆费力但可以省距离;③等臂杠杆:动力臂等于阻力臂,等臂杠杆既不省力,也不能省距离。 下列提供的杠杆属费力杠杆的是(填序号) ,使用费力杠杆的优点是 。 提供的杠杆是:A、撬棒。B、抽水机手柄。C、独轮车。D、钢丝钳。E、汽水瓶盖板头。F、摄子。G、理发剪刀。H、羊角锤。I、道钉撬。K、天平。 58、定滑轮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使用定滑轮只能改变力的方向,不能省力。动滑轮实际上是一个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所以使用动滑轮可以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施力的方向。如果用2个定滑轮和2个动滑轮组成的滑轮组,在匀速提起重物时,最多可用___根绳子承担物重,此时拉力的大小是物重的_______倍. 59、做功的两个必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功的大小W=_______;功率大说明物体___________,计算功率的公式为P=_________;某机械的机械效率大,说明该机械做的有用功___________,机械效率的公式为η=_______,机械效率总小于_____.使用机械做功时,要省力一定_______距离,要省距离一定_____力.(填"省"或"不省") 60、一个物体 ,这个物体就具有能量。能量有 、 、 、 、 、 、 等各种形式。能的单位和功的单位一样,是 。其中机械能包括 和 ,势能包括 和 。物体由于 而具有的能量叫做动能。运动物体的质量越 ,速度越 ,动能就越大。 动能和势能: 物理量 定义 决定大小的因素 动能 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速度越大、质量越大,物体的动能越大。 势能 重力势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物体被举得越高、质量越大,重力势能就越大。 弹性势能 物体由于发生弹性形变而具有的能。 弹性势能与弹性物体的弹性强弱和形变大小有关。弹性越强、形变越大,物体的弹性势能就越大。 61、湖面上行驶的船只具有____能;空中飞行的飞机具有_______和________,运动员跳高到达最高点时,他的动能为_______;拉弓放箭是________能转化为_____能.卫星从近地点运行到远地点________转化为_______;起重机在匀速吊起货物的过程中,货物的动能________,势能_______,机械能_______. 62、分子运动论的内容: ; ; ; 。清水中滴一滴红墨水,整杯水变红,这是 现象.它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钢块很难拉伸也难压扁,是由于______________,半杯水与半杯酒精混合后不够一杯是由于__________.能用来说明分子运动现象的是 (1、从烟囱里冒出黑烟,在空中飘荡;2、酒瓶盖打开后,屋里很快闻到酒香;3、用盐水腌蛋;4、水里放糖变甜)

第一,综合分析:

这是关系物理元素电子运动和转化,以及正负电子和元素电子属性的知识内容。

第二,金属性于氧化性和还原性转化:

1、氧化性和还原性是一般性说法,指物质得失电子的能力。

2、非金属性和金属性是对元素而言的,指元素相应单质的氧化还原性。

3、如说Cl的非金属性强,是指Cl的单质Cl2的氧化性强.我们不说Cl2的非金属性强。

4、非金属性和金属性指的都是元素,氧化性和还原性质的是单质,为方便记忆,非金属性是氧化性,金属性是还原性

物理名词解释:

一,元素金属性:表示的是元素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元素越容易失去电子,那么元素的金属性越强。

二,元素非金属性:表示的是元素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元素越容易得到电子,那么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

三,氧化性:表示的是物质得到电子的难易程度。物质越容易得到电子,那么物质的金属性越强。

四,还原性:表示的是物质失去电子的难易程度。物质越容易失去电子,那么物质的非金属性越强

文科的东西多背。生物要背,最重要的是大题答案的准确性,生物大题讲究与答案一字不差,否则90%一分不得。化学注重整理总结,因为知识点非常的琐碎,准备一个专题本,将错题分类整理,整理时可以只记知识点不要整道题都记,费时费力。化学注重离子共存和离子方程、电化学、反应平衡原理、水溶液中电离平衡、有机推断、实验。物理集中攻克一类题,只要一类题多做几道就可以掌握这一类的问题了。物理注重电场磁场、运动、受力分析

力学能力功碰撞位移能量动能质量力矩动量位能势能功率标量速率张力矢量向量速度重量 加速度摩擦力守恒定律虎克定律惯性定律运动定律抛物运动万有引力重力加速度能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三定律法向反作用力均加速度运动方程作用与反作用力定律波动相共波振幅波腹波峰衍射频率光栅强度干涉纵波波节周期相位共振声波驻波横波行波波谷波动波速波前波长电磁波相位差超声波相长干涉相消干涉电磁波谱叠加原理光学像入射角反射角折射角凹透镜凸透镜放大率折射率发散透镜凹反射镜会聚透镜凸反射镜反射定律全内反射焦距焦点光线法线主轴实像反射折射虚像斯涅耳定律热学热沸点潜热熔点压力压强温度热容量比热容比潜热温度计绝对零度布朗运动摄氏温标查理定律理想气体开氏温标波义耳定律理想气体定律电磁学电荷导体电流电场磁场磁极磁化马达并联电阻串联电压交流电安培计导电体二极管直流电涡电流电磁铁电动势保险丝发电机绝缘体电动机电中性电势差电位差半导体螺线管变压器伏特计阴极射线库仑定律地球磁场电磁感应等效电阻感生电荷楞次定律欧姆定律永久磁铁检验电荷 基尔霍夫定律电流的磁效应带电粒子受的磁力原子物理原子电子元素能阶能级离子电离分子中子核子质子辐射射程跃迁激光聚变裂变嬗变衰变蜕变 α射线α粒子β射线β粒子γ射线原子数半衰期同位素质量数核裂变原子核核衰变放射性光子说核反应反应能连锁反应核反应堆光电效应发射光谱光电效应光谱分析链式反应受激辐射吸收光谱自发辐射放射性衰变放射性元素康普顿效应原子反应堆 放射性同位素原子核的组成原子核的结合能

  • 索引序列
  • 生物化学二自考重点知识
  • 生物化学自考知识点
  • 自考生物化学知识点
  • 生物化学(四)自考知识点
  • 自考物理化学重点总结知识点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