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内容

发布时间: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内容是面试和情景模拟。报考条件是社会工作本专业大专学历,社会工作相关专业大专学历,经过社会工作者正规培训达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社会工作者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社区工作者的职责是,严格遵守有关低保工作的各项规章制度,主动接待咨询者,收集信息,保持室内安静整洁。社会工作是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群体,解决其生活困境问题,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是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社会工作学科将与专业发展相适应,进一步朝着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向发展,这突出地表现于社会工作的研究和实施方面。社会主义国家根据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矛盾、社会问题的理论,从该国的特点出发,开展了多方面的实际的社会工作及其应用研究,具有实践性和理论性、应用性和学术性相统一的特征。西方国家的社会工作有不同学派,在理论观点上以需要和实用为价值取向,在管理方法、技术上有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一些发达国家的社会工作,在解决工业社会所产生的问题,进行社会控制,缓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相对稳定的过程中,获得了一些经验,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不同的理论。通过社会工作学者和专业人员的不断探索、实践,社会工作学科的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形式和内容将日趋多样化。更多就业详情,欢迎了解:

2021年上海社会工作师考试重点与备考指导(初级实务)一、试卷结构笔试时间 笔试分值 试题类型 题量和分值 试卷分值占比 120分钟 100分 单项选择题 共60小题*1分,共60分 60% 多项选择题 共20小题*2分,共40分 40% 单项选择题占分比值最大,占比60%,因此建议在单选上面所花费的时间不能低于60分钟,同时,注意的是多项选择题中,每题2分,有2个及2个以上符合题意,若是一个错选,则不得分;若少选,所选项0、5分。在多项选择题型中,若遇到模棱两可的选项时候,可以多思考下,若没有十分把握,也可以选择确定的答案,放弃不确定答案。二、教材体系介绍章节 主要内容 复习重点与难点 第一部分:实务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重点:掌握每个助人阶段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难点:每个阶段的识别;以及评估的方式 第二部分:主要人群 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重点:人群基本需要和问题、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难点:人群领域多,切忌混淆;且不同理论方法区分 第三部分:主要领域 家庭、学校、社区、医务以及企业社会工作 重点: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难点:内容较多,注重对理论方法的理解;考试出题较为灵活,结合案例情境 三、2020初级实务章节考点分布章节 单选 多选 主要考点 第一章 5 3 ①接案②接案前的准备③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④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⑤预估的目的和任务⑥结案⑦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5 2 ①儿童的特点和需要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③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④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⑤开展儿童支持服务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第三章 5 1 ①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②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③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④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第四章 4 2 ①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②老年人的需要③老年人社区照顾④老年人机构照顾④老年人问题和需求⑥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第五章 6 1 ①妇女的需要和问题②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③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干预⑤妇女赋权的方法⑥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第六章 5 1 ①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②残疾人服务的发展③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④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个案管理⑤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 第七章 4 1 ①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②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③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④服务对象的特点 第八章 3 2 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②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③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④介入策略 第九章 5 1 ①医疗教助②临时救助③最低生活保障④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⑤就业救助 第十章 3 2 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②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③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第十一章 3 0 ①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创新②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③满足遭遇伤害的学生保护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④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学业困境的介人 第十二章 4 2 ①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②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③社区分析④扩大社区参与⑤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⑥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十三章 5 3 ①以患者为中心②医院社会工作实务③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④评估 第十四章 3 0 ①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②企业社会工作对象③个案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四、题型分析1、记忆型——对应教材有些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提升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小秦拟依据“父母效能训练模式”辅导父母学习使用"我一讯息"技巧与孩子沟通。根据这一技巧的要求,小秦合适的做法是帮助父母( )A、觉察自己的倾听能力B、了解自己的沟通方式C、从“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世界D、以“我”开头传达信息与子女沟通参考答案:D解析:“使用“我一讯息”:即训练父母学习以我开头来传达讯息与子女沟通。并且能传达父母的需求,展现对子女的同理心。2、理解型——举一反三小张夫妻俩都有一个升迁机会,丈夫认为妻子应该以家庭为主,负责照顾一家老小。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 )A、“女人擅长家务,应该以家庭为主”B、“女人的升迁机会确实很难得,当然不能放弃”C、“男人在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更大,应以事业为重”D、“照顾家庭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应共同协商承担”参考答案:D3、应用型——适合适宜张某因罪在监狱服刑15年,获假释出狱后在社区接受三年的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小秦接受任务后,认真查阅张某的相关档案材料,做了充分准备。与张某第一次见面时,小秦用尊重、接纳、关怀的价值理念与张某进行交谈,下面交谈恰当的是( )A、“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好吗?”B、“您了解社区的纪律和规定吗?”C、 “刚才我握您的手觉得冰冷,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D、 “我看到您一个人很孤独,您的太太和孩子为什么离开您?”参考答案:C五、复习思路1、全面掌握教材基础知识。阅读教材,对整个书本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该科目的知识点框架。2、结合大纲,系统复习。在复习前期,形成对整个内容的框架和结构,掌握考试范围,然后各个知识点击破,深入理解每一章节的考试要点。也需要关注当下的民生热点和事实,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进行思考,形成专业思维,这样也有利于对专业和考试的理解。3、注意新增和改动。2020年的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教材有较多的改动,例如今年的考试中提到“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创新”、“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学业困境的介人”等,都是属于新教材变动较大的内容,这些都是考生需要注意的。4、线上辅导和学习。跟着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解决考试中薄弱环节,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在老师指导下,提高自己复习效率,更轻松的通过考试。5、试题模拟训练。在复习完该章节后,可以对所学的进行巩固和检测,通过训练题、模拟题等测试,不断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扎扎实实做好复习,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啃,做到“心中有粮,考试不慌”。

答:如下

1、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2、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中级)。3、社会工作实务(初级)。

4、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用专用答题卡答题)。扩展资料:

一、社工考试打印准考证时间注意事项1、姓名、照片、准考证号、身份证、考试地址等是否显示正确。2、报考类别和考试科目时间是否对应。3、服役部队的军人在打印社会工作者考试的准考证时,需要将军官证或护照的报考号输入才可打印。

二、考场须知

1、考生应考时,可携带黑色墨水笔、2B铅笔、橡皮,不得携带计算器及电子记事本,移动电话(手机)等通讯设备,已带入考场座位的要切断电源,并与考试相关资料及其他物品一同存放在指定的位置,不得带至座位。

2、各科目考试均采用闭卷形式。考试开始5分钟后,考生不得进入考场;考试开始120分钟后考生方可交卷离场。考生退场后不得再次进入考场。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知识点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知识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概念

1.模式

“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

2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狼孩、学校恐惧症、星期一上班综合征,“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

2 .系统理论

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是由各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1+1>2 )

(2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

①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a .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b .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互动的影响。

c .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②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a .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b .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c .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需要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和连续的评估。

d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

3 .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的含义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机体或有生命力的系统和其所处环境间维持着持续交流的关系。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主张人类发展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个人特质因素的产物。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 (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Person in Environment )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2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

①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指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的意义,运用时间线方法可以重现服务对象所经历的集体历史事件。(时间线)

②人际关联

人际关联是指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③能力

能力是指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具体而言,此种“能力”涵盖了从幼年生活经验发展出的自我效能感,能与他人建立有效而关怀的人际关系,有做决定的能力和自信,有能力动员环境资源及社会支持。

④角色

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而不是个人的角色期待,是个人内在历程及社会参与的桥梁,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⑤地位与栖息地

栖息地是指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⑥适应力

适应力是指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调和度。

(3 )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①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

②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中观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一为中间系统;二为外在系统。

③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指比家庭等中观系统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各系统层次在更宏观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生关联。

(4 )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具体应关注:

①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即关注人与环境场的适应性、互惠性、相互性和调和度,环境对人的压力程度、人和群体的因应策略,以及环境的问题。

②环境的品质。环境包括物理和社会两方面。物理环境包括人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社会环境包括复杂的各类科层组织,以及人际间的社会网络。

③生活中的问题。社会工作实务应聚焦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交流时环境是否符合其生命任务和成熟发展的需要。

(5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也要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全人系统分析与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会政策及公共计划等宏观的间接工作,以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与环境间的 “调和度”。

4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优势视角 (能力视角)内容

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 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2 )优势视角的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 (抱负、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3 )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①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②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③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④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⑤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4 )优势视角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是一个增能的过程,它鼓励服务对象的自决,支持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增能 “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务目标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人们从压抑中解放自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并不是为他人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

(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1.内外影响力范式

(1)含义

内外影响力范式是指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它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的一种具体操作化。

(2 )内外影响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3 )社会工作者可以用这个分析范式协助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制订干预计划。这个分析范式还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进行预防性工作。

2 .社会功能发挥

内外影响力范式是一个工具,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解释人在环境中不能发挥好作用的一些原因。通用社会工作实务关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上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功能发挥得如何,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功能。

3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流浪未成年人)

4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①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借钱、照料)

②正式的资源系统

a .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福利和

扩大人们的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

b .社会性资源,它们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例如学校、医院、社区机构。

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

(2 )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

①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

②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③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这三种互动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联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3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

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1)社会工作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媒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助人关系。

(2 )改变是一种过程。改变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到助人自助目标的过程。

(3 )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 .运用综合方法

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

3 .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区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相反,分解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

4 .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5 .整合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危机介入)。

通用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地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

2 .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 .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做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

三、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在 “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所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2 .服务对象系统

(1)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2 )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的类型

①自己主动求助的。

②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

③其他机构转介来的。

④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

(3 )“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的服务对象”

①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求助治疗网瘾的母亲)

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3 .目标系统

(1)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2 )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改变目标而要被改变的系统,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4 .行动系统

(1)含义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这些人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

(2 )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或几个行动系统一道工作,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 .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 .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 .由于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所以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

5 .组织也是一个系统。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除了与个人、群体、社区工作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时的改变目标。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与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同时也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 .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提供服务于社区精神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护理活动。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职业,其目的是帮助社区的人们改善生活质量、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并促进社会的健康发展。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服务、社会咨询、社会福利、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理等。二、社会服务三、社会咨询社会咨询是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旨在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心理和社会问题,改善和提高其生活质量。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咨询主要有:婚姻家庭咨询、心理咨询、学业职业咨询、社会问题咨询、社会关系咨询等。四、社会福利社会福利是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内容,是政府为社区居民提供的公共服务,目的是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需求,并帮助他们摆脱贫困。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的社会福利主要有:社会救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保障等。五、社会文化活动六、社会治理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是一种提供服务于社区精神健康和社会发展的专业护理活动,它的主要内容有:社会服务、社会咨询、社会福利、社会文化活动、社会秩序维护、社会治理等。自考00281社区社会工作是一项重要的公共服务,它能够帮助社区居民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区的和谐与稳定,改善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社会工作实务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自考要考以下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统计学、英语、团体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理论、社区社会工作、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中国福利思想、福利经济学、个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备注:英语课可用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三门校考课程代替。怎么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是什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分那些情况?让三才来为各位解答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有关问题。老师说人力资源师报考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根据个人学历高低、从业时间长短、获得证书情况已培训课时差异,报考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有所差异。具体的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可以咨询我们三才工作人员。三才告诉我们,参加人力资源师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功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从而帮助从业人员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知识技能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能胜任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除了明文列出的条条框框,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水平。不管是从企业层面出发和个人角度出发,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都能促进报考人员在求职、认知、晋升方面更具优势力。虽然说一个证书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具备怎么样的能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很多证书去向那些并不熟悉我们的人展示我们能够胜任的范围。如果你想在职场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就来三才咨询一下是否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吧,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就赶快抓住机会,给自己充充电,不要浪费了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机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科目内容

社会工作实务考试内容是面试和情景模拟。

社会工作者是在社会福利、社会慈善、残障康复、医疗卫生、青少年服务、司法矫治等社会服务机构中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工作的人员。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考试实行全国统一大纲、统一命题的考试制度,原则上每年举行一次。

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初级)》、《社会工作实务(初级)》。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科目为《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社会工作实务(中级)》和《社会工作法规与政策》。

成绩管理

参加助理社会工作师考试的人员,应在一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社会工作师考试成绩实行两年为一个周期的滚动管理办法,参加考试的人员应在连续两个考试年度内通过全部科目的考试。

证书

助理社会工作师、社会工作师职业水平考试合格,北京地区由北京市人事局颁发人事部统一印制、人事部和民政部共同用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该证书在全国范围有效。

注册管理

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证书实行登记服务制度。水平证书持有者按有关规定到当地民政局办理登记手续和继续教育事宜。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全国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社会工作实务自考教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考试有帮助!社会工作与管理自考社会工作与管理本科自考要考以下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社会统计学、英语、团体社会工作、西方社会学理论、社区社会工作、心理卫生与心理咨询、中国福利思想、福利经济学、个案社会工作、社会工作行政、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社会学概论、社会调查理论与方法、社会心理学。备注:英语课可用发展社会学、城市社会学、经济社会学三门校考课程代替。怎么考取社会工作师资格证?是什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分那些情况?让三才来为各位解答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有关问题。老师说人力资源师报考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四个等级,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根据个人学历高低、从业时间长短、获得证书情况已培训课时差异,报考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人力资源管理师有所差异。具体的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可以咨询我们三才工作人员。三才告诉我们,参加人力资源师培训的目的是帮助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全面熟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功能,系统掌握理论知识,加快提高人力资源管理从业人员的理论水平、专业素质和能力技巧,从而帮助从业人员通过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知识技能考核获取相应的资格证书。能胜任人力资源开发、管理等职业岗位,工作效率有显著提高。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除了明文列出的条条框框,其实更重要的是大家的理论知识和实务水平。不管是从企业层面出发和个人角度出发,取得人力资源管理师证书都能促进报考人员在求职、认知、晋升方面更具优势力。虽然说一个证书并不能说明一个人具备怎么样的能力,但是我们还是需要很多证书去向那些并不熟悉我们的人展示我们能够胜任的范围。如果你想在职场有更好的发展,那么就来三才咨询一下是否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吧,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就赶快抓住机会,给自己充充电,不要浪费了符合人力资源师报考条件的机会。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不知道你指的是哪个社工考试,社工考试有社工招聘考试(单位直接对社会招聘)、社工等级考证(初级、中级及高级社工师)。

社工招聘考试指的是分布在全年各月,时间不等,由街道、社工站等单位设置面向全社会招聘的考试,一般上海地区按区和街道自行组织考试,考试内容出自于上海事业单位《职业能力倾向测试》,且难度和题量有删减和降低,而且一般来说是不需要额外其他附加条件(例如是否需要持有社工证以及其他职称要求等)。关于往年各区的社工考试内容具体可以到我们的资料库里查看《上海社区工作者六大模块备考锦囊》

社工证指的是《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这是个针对社工业内人员设置的考试,分为不同等级,可以理解为是社工专业职称进击上的一个加持项。

有些区社工招聘考试中,社工证是一个加分项,但大部分区没有明确要求需要社工证,而且社工师的相关考级也有明确限制和要求,特别是社工工作经历;所以大家不必太纠结于一定要有社工师证书才能从业。

下面是附上的官方对应各级别社工师的报名条件:

社工在考试的内容上来说主要包含公基、社区和社区工作的相关知识、行测、综测等科目,其中公基和社区专业知识是常考的两个科目。就社工考试的难度来看,相对来说还是比较低的,只要找对方法,努力备考,一定可以成功。社工的整个备考过程主要就是看教材+视频课+刷题+总结。教材这里的话可以参考中公社区工作者一本通,这里边包含的内容很全面,考试中涉及到的知识点几乎都包含在内,并且在排版上是按照模块来进行的,在进行复习的时候可以很清晰的找到对应的内容。单看教材是不够的,在大致了解过教材的相关内容之后就可以跟着视频课进行技巧方法的学习。视频课这里是直接听的任义社工课,老师讲解的很详细,讲课的风格就是将知识点化繁为简,对于理解性记忆很有效,是我见过的理解记忆最优秀的老师,对于那些难理解的知识点老师会通过具体的案例进行分析帮助进一步理解记忆,想要高分考取社工的必刷题。经过前期的学习,已经对考试的内容有一定的理解,所以搭配习题进行练习是必要的,我之前用的是华图社工必刷题库2000题+中公社区工作者历年真题详解,这两个题库一个用作课后的模块练习,一个用作后期的模拟冲刺。每次结束刷题之后一定要记得去总结错题,复盘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之后进行有针对性的复习。以上就是我之前在备考社工时候的一些经验分享,想要考社工的朋友们在进行备考的时候对于各种知识点进行理解记忆,掌握住正确方法,争取一次成功。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归纳

社会工作实务评估通用过程要点

关于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下面由我为大家分享社会工作实务评估通用过程要点,欢迎大家阅读浏览。

(一)评估的含义与目的

1.评估的含义

评估是指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和技术,系统地评价社会工作的介入结果,总结整个介入过程,考查社会工作的介入是否有效、是否达到了预期目的与目标的过程。

2 .评估的目的

(1)考查社会工作介入效果、服务对象进步情况及介入目标的实现程度。

(2)总结工作经验,改善工作技巧,提升服务水平。

(3)验证社会工作方法的有效性。

(4)进行社会工作研究。

(二)评估的'作用

1.监督介入工作进度

评估是一个不断收集社会工作实务效果、社会工作介入改变的速率和进度资料的过程。

2 .发展本土社会工作知识和方法,促进专业成长

评估能够帮助社会工作者去反思每一个工作环节和整个介入工作的过程,有机会让社会工作者进行反思,总结介入的得与失。从评估中获得的经验能够用来改善机构服务,提升社会工作者的能力,带来社会工作者的成长和发展,促进专业的成长。

3 .巩固改变成果

通过评估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回顾改变的过程,服务对象可以从中学习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帮助他们增强社会功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巩固改变的决心,增强改变的动力。

4 .社会问责,使作为社会投资的社会工作获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作为一种社会福利服务的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投资,社会工作有责任使这种投资取得最大的社会效益。

通过评估社会工作能够向服务对象做出交代;向社会做出交代;进行专业问责。

(三)评估的类型

1.过程评估

(1)含义

过程评估是对整个介入过程的监测,包括社会工作介入进行中的评估,它对工作过程的每一个步骤、每一个阶段分别做出评估。

(2)评估的重点

工作中的各种步骤和程序怎样促成了最终的介入结果。

(3)评估的方法

了解和描述介入活动的内容,回答服务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以及为什么发生。

2 .结果评估

结果评估是在工作过程的最终阶段进行的评估,包括目标结果和理想结果两个部分。其中,目标是指介入要努力达到的方向;结果是介入的直接和最终效果。

(四)评估的方法与技巧

1.基线测量方法与技巧

(1)定义

基线测量方法是在介入开始时对服务对象的状况进行测量,建立一个基线作为对介入行动效果进行衡量的标准基线,以评估介入前后的变化,并以此判断介入目标达到的程度。

(2)适用范围

基线测量方法可以应用于对个人、家庭、小组或者社区的工作介入评估,通过对服务对象介入前、介入中和介入后的观察和研究,比较服务提供前后发生的变化。

(3)操作程序:

①建立基线。建立基线的方法是:第一,确定介入的目标;第二,选择测量工具,包括直接观察或使用标准化问卷及量表;第三,对目标行为进行测量并记录目标行为的情况。

②进行介入期测量。建立基线后就开始对服务对象实施介入,并对基线调查中所测量的各项目标行为和指标进行再测量,以为数据比较之用。这个过程称为介入期。

③分析和比较。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按测量时间和顺序制成图表,将每个时期的数据资料进行连接,呈现数据的变化轨迹和变化趋势,并将基线期和介入期的数据进行对比。

(4)常用的基线测量

①单一个案设计。种设计是运用基线测量来评估社会工作者介入对服务对象的影响,并确定介入结束时依照基线对比服务对象是否发生了改变,以及发生了什么改变。

②对照组设计。这是通过与另一组没有接受社会工作服务的人进行对比来评估接受服务对服务对象影响的测量方法。

③时序性系列测量。这种设计是在工作过程中每隔一段时间测量一次数据的方法,将不同时序的数据进行对比以了解社会工作的介入与正在发生的改变之间的关系。

2 .任务完成情况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在实际工作中,服务对象的目标是被分解成许多具体的行动和任务的,因此,通过探究服务对象和社会工作者完成了哪些既定的介入任务也能确定介入的影响。

3 .目标实现程度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目标核对表

选择一些目标来指示介入的方向,并将它们罗列出来。在工作介入过程中和介入结束时都用一些等级尺度来衡量介入后的行为,并记录下它们,将介入后的行为与介入前的行为进行核对,从而发现介入后有哪些新行为是介入前所没有、介入后才出现的,并讨论这些行为对服务对象的意义是什么。

(2)个人目标尺度测量

社会工作者和服务对象可以制定非常个人化的测量尺度来评估改变情况。具体做法是按照服务对象的具体情况,分别轻重缓急,制订出几个目标,然后使用一个大家认可的等级尺度来测量和计算出服务对象实现个人化目标的情况。

4 .介入影响的测量方法与技巧

(1)服务对象满意度测量

做法是由服务对象用口头或书面形式,包括填写问卷来表达对介入的看法。

(2)差别影响评分

首先由服务对象对介入影响进行自我陈述,报告自己有哪些变化,然后分析区分出哪些是介入本身带来的变化,哪些是其他因素带来的变化,最后要做好评估。

一、试卷结构笔试时间 笔试分值 试题类型 题量和分值 试卷分值占比 120分钟 100分 单项选择题 共60小题*1分,共60分 60% 多项选择题 共20小题*2分,共40分 40% 单项选择题占分比值最大,占比60%,因此建议在单选上面所花费的时间不能低于60分钟,同时,注意的是多项选择题中,每题2分,有2个及2个以上符合题意,若是一个错选,则不得分;若少选,所选项0、5分。在多项选择题型中,若遇到模棱两可的选项时候,可以多思考下,若没有十分把握,也可以选择确定的答案,放弃不确定答案。二、教材体系介绍章节 主要内容 复习重点与难点 第一部分:实务通用过程 接案、预估、计划、介入、评估、结案 重点:掌握每个助人阶段的工作任务、内容、方法和技巧;难点:每个阶段的识别;以及评估的方式 第二部分:主要人群 儿童、青少年、老年、妇女、残疾人、矫正、优抚安置以及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重点:人群基本需要和问题、服务的主要内容和方法;难点:人群领域多,切忌混淆;且不同理论方法区分 第三部分:主要领域 家庭、学校、社区、医务以及企业社会工作 重点:各个领域的主要内容与方法难点:内容较多,注重对理论方法的理解;考试出题较为灵活,结合案例情境 三、2020初级实务章节考点分布章节 单选 多选 主要考点 第一章 5 3 ①接案②接案前的准备③接案的步骤及核心技巧④收集服务对象的资料⑤预估的目的和任务⑥结案⑦结案阶段的主要任务 第二章 5 2 ①儿童的特点和需要②促进儿童健康成长③儿童社会工作实务的原则④以家庭为中心的方法⑤开展儿童支持服务⑥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的方法 第三章 5 1 ①青少年的需要及问题②社会工作方法在青少年服务中运用的整合性③服务青少年成长发展方面④青少年社会工作的特点及原则④促进青少年个体发展的社会工作服务 第四章 4 2 ①老年社会工作应注意的事项②老年人的需要③老年人社区照顾④老年人机构照顾④老年人问题和需求⑥评估的目的与方法 第五章 6 1 ①妇女的需要和问题②性别视角的妇女社会工作方法③针对妇女暴力行为的干预⑤妇女赋权的方法⑥针对妇女的婚姻暴力 第六章 5 1 ①残疾人的需求及问题②残疾人服务的发展③促进残疾人就业权利实现的方法④残疾人社会工作服务的个案管理⑤残疾人就业的支持性资源 第七章 4 1 ①针对涉毒人员的社会工作介入②社区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③个案工作方法在社区矫正中的运用④服务对象的特点 第八章 3 2 ①优抚安置社会工作服务对象的特点及需要②军休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③光荣院社会工作的内容④介入策略 第九章 5 1 ①医疗教助②临时救助③最低生活保障④社区为本的综合性救助方法⑤就业救助 第十章 3 2 ①家庭社会工作的基本原则②家庭社会工作的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③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 第十一章 3 0 ①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创新②满足全体学生发展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③满足遭遇伤害的学生保护性需要的学校社会工作④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学业困境的介人 第十二章 4 2 ①社区社会工作的过程②社区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③社区分析④扩大社区参与⑤促进居民参与,解决社区问题⑥建立社区支持网络 第十三章 5 3 ①以患者为中心②医院社会工作实务③精神卫生领域社会工作常用方法④评估 第十四章 3 0 ①企业社会工作的特点②企业社会工作对象③个案工作在企业社会工作中的运用 四、题型分析1、记忆型——对应教材有些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沟通时不会表达自己的感受。为了提升父母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能力,社会工作者小秦拟依据“父母效能训练模式”辅导父母学习使用"我一讯息"技巧与孩子沟通。根据这一技巧的要求,小秦合适的做法是帮助父母( )A、觉察自己的倾听能力B、了解自己的沟通方式C、从“我”的角度出发看待世界D、以“我”开头传达信息与子女沟通参考答案:D解析:“使用“我一讯息”:即训练父母学习以我开头来传达讯息与子女沟通。并且能传达父母的需求,展现对子女的同理心。2、理解型——举一反三小张夫妻俩都有一个升迁机会,丈夫认为妻子应该以家庭为主,负责照顾一家老小。从社会性别视角来看,社会工作者的下列回应中,正确的是( )A、“女人擅长家务,应该以家庭为主”B、“女人的升迁机会确实很难得,当然不能放弃”C、“男人在工作中的发展空间更大,应以事业为重”D、“照顾家庭是夫妻双方的事情,应共同协商承担”参考答案:D3、应用型——适合适宜张某因罪在监狱服刑15年,获假释出狱后在社区接受三年的矫正服务,社会工作者小秦接受任务后,认真查阅张某的相关档案材料,做了充分准备。与张某第一次见面时,小秦用尊重、接纳、关怀的价值理念与张某进行交谈,下面交谈恰当的是( )A、“请您告诉我您的姓名、年龄和犯罪事实,好吗?”B、“您了解社区的纪律和规定吗?”C、 “刚才我握您的手觉得冰冷,您的身体有什么不舒服吗?”D、 “我看到您一个人很孤独,您的太太和孩子为什么离开您?”参考答案:C五、复习思路1、全面掌握教材基础知识。阅读教材,对整个书本有整体的认识和了解,掌握该科目的知识点框架。2、结合大纲,系统复习。在复习前期,形成对整个内容的框架和结构,掌握考试范围,然后各个知识点击破,深入理解每一章节的考试要点。也需要关注当下的民生热点和事实,结合社会工作专业进行思考,形成专业思维,这样也有利于对专业和考试的理解。3、注意新增和改动。2020年的初级社会工作实务教材有较多的改动,例如今年的考试中提到“学校社会工作传统方法创新”、“学校社会工作对学生学业困境的介人”等,都是属于新教材变动较大的内容,这些都是考生需要注意的。4、线上辅导和学习。跟着经验丰富的辅导老师,解决考试中薄弱环节,针对重点难点进行深入解析。在老师指导下,提高自己复习效率,更轻松的通过考试。5、试题模拟训练。在复习完该章节后,可以对所学的进行巩固和检测,通过训练题、模拟题等测试,不断检验自己对于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因此,在复习的时候还是不能掉以轻心,扎扎实实做好复习,一个一个知识点的啃,做到“心中有粮,考试不慌”。

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

二、儿童社会工作

三、青少年社会工作

四、老年社会工作

五、妇女社会工作

六、残疾人社会工作

七、矫正社会工作

八、优抚安置社会工作

九、社会救助社会工作

十、家庭社会工作

十一、学校社会工作

十二、社区社会工作

十三、医务社会工作

十四、企业社会工作

《初级社会工作实务》:难度:★★

《初级社会工作失误》针对实务性工作上的内容,是社会工作者从业后接触的真实领域,需要把知识融入真实情况,着重考案例,题目灵活多变。结合实际考点,理解记忆,把题目分析后再针对应考的知识点进行应答,不要答非所问。均为选择题。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难度:★★★★★

《中级社会工作实务》难度较大,考查从业者运用社会工作知识来服务对象的需求,评估问题,解决问题方法的能力。结合练习题进行理解记忆,在实例练习的基础上牢记知识重点,教材中的案例和配套练习册上的案例。实务建立在综合能力的基础上。均为案例分析题。

中级多了一、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基本视角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三)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四)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总结

第一节儿童社会工作概述 一、儿童的需要 儿童的介定:我国0-14岁 儿童的需求(理解识记,答题时对照应用于问题分析中) 1、个人生存方面:生活照顾和健康照顾的需要 2、个人发展方面:受教育、休闲娱乐、心理发展(自我认同) 3、环境方面需求:家庭环境、人际交往(特别是朋辈群体)、免予被剥削、伤害 二、儿童的问题 (理解识记,答题时对照应用于问题分析中) 1、环境对儿童的伤害 (1)贫困引起的营养、健康、医疗、教育问题 (2)环境污染对儿童的伤害 (3)儿童营养问题(营养不良与过度肥胖) (4)童工现象 2、儿童自身发展障碍 (1)智力障碍与学习压力 (2)代际冲突带来的儿童发展障碍 (3)同伴交往的困惑 (4)儿童道德发展中的问题 (5)未成年人犯罪 (6)特殊境况中的儿童问题(受暴力侵害、流浪乞讨、处于爱滋病家庭或吸毒者家庭中)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定义(一般理解) 狭义:对特殊困难儿童的救助和保护 广义:面向所有儿童,解决儿童成长、发展中的所有问题 特点(一般理解,对功能部分作适当识记,套用于介入策略中的目的部分) 1、儿童社会工作是一个科学的专业体系。 2、儿童社会工作的积极功能 对儿童:解困和救难、进行成长辅导、促进全面发展等。 对社会:促进社会安全与发展 3、儿童社会工作具备坚实的社会基础、恪守专业的价值伦理。 (1)儿童福利及儿童政策是儿童社会工作的坚实社会基础。 (2)科学进步的儿童观是儿童社会工作的伦理基础。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 A生存的权利B受保护的权利C发展的权利D参与的权利 (3)儿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 尊重、接纳、自决、个别化、正面引导、一致性等。 三、儿童社会工作的定义和特点 4、儿童社会工作依据科学的儿童发展理论 (1)生物学方面的理论 生物学理论重视生物力量对儿童个体成长发展的影响,强调自然法则的作用,强调内在的生理遗传对儿童心理和行为的作用,更多的把儿童的成长发展看成是个体适应环境的一种现象。 (2)心理学方面的理论 从心理学的角度描述儿童发展,主要是对儿童的知觉、认知、情感、人格等方面发展规律的解释。 (3)社会学方面的理论 儿童的成长发展与社会结构性因素,如家庭、社区、组织等关系重大,涉及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问题有一些概念,如角色,角色冲突,角色紧张,互动等。 第二节 儿童社会工作主要内容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作一般掌握) 促进有关儿童的立法(推进政府在儿童福利、儿童权益保护方面的立法) 促进对儿童的养育(满足生存需要,保证营养,保证良好的居住环境) 推动儿童教育事业(满足受教育的需要) 创造儿童快乐成长环境(满足游戏和娱乐的需要) 加强儿童卫生保健(一是妇婴保健,减少婴儿死亡率。二是学校卫生工作,即通过传染病的预防、健康教育等方法促进儿童健康发育成长。) 一、宏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开展儿童家庭服务(作重点了解) 1、家庭中儿童权益的保护 2、亲子关系辅导、科学育儿观的辅导等 3、在社会上建立对个别“问题”儿童的服务机制 增强儿童权益保护 通过流浪儿童救助、辍学失学儿童救助,发展偏差儿童矫治,残疾儿童康复等手段,保护儿童的合法权益;保护儿童健康成长,即对危害儿童健康的行为予以打击;教会孩子自我保护、提高儿童自我保护能力等方法实施对儿童的保护。 提供儿童信息和咨询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案例的来源,重点把握不同情况的介入策略以便答题时灵活应用) 生活境遇不良的儿童的救助 1、支持性服务(父母离婚、分居,遭遗弃时,以个案、团体或家庭咨询等方式提高家庭功能,强化父母责任) 2、保护性服务(儿童被虐待、忽视、剥削时,最小程度的改变儿童的生存环境,维护其发展过程的稳定) 3、补充性服务(父母角色执行不当,伤害亲子关系,在原有基础上对儿童生活的基本状况作必要改善) 4、替代性服务(儿童陷于危险境地,针对需要短暂的或永久解除亲子关系的家庭,完全用替代性的措施改变其生存环境) 对孤儿、弃儿的救助 1、家庭寄养(社会工作者为孤儿、弃儿选择各方面都适宜的家庭,并在过程中给予一定的督导) 2、收养服务(通过法律手续确立抚养关系) 3、儿福院安置(机构照顾,“儿童之家”) 二、微观的儿童社会工作 残疾儿童的康复与教育 1、身体的康复 2、接受正常的教育 3、接触和适应社会的训练 对行为偏差儿童的矫治 行为偏差儿童指在行为上脱离预定轨道,异于正常儿童的个体,有时也特指在行为上有违法或犯罪特征的儿童。(在情绪、行为、人际交往等方面存在问题) 1、社会化辅导 2、心理辅导 3、环境建设 对青春前期儿童的辅导 对青春期困扰的辅导和引导,如对异性的好奇,对父母、师长的反叛等。 第三节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方法 一、一般意义上的方法 儿童个案工作 适用:解决个体儿童的具体困难 目标: (1)直接辅导儿童(调整心理情绪状态,纠正偏差行为,激发儿童潜能,启迪儿童发展需求,辅导儿童正常发展等) (2)改变外在环境(提供社会资源,改善社会处境) 形式:(1)个别谈话 (2)咨询服务(热线电话、广播) 儿童小组工作 适用:以儿童团体(小组)为对象,运用团体动力程序与团体互动过程设计技术,使团体中的儿童达到社会性的发展,行为的改变,实现儿童个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简言之,运用群体力量促进儿童个体行为的矫治和社会性发展 功能:可以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增加孩子们的归属感和责任感,为儿童健康发展方面提供有利条件。 介入方法:沟通、建立小组关系、发展小组核心、促进组员互动等 形式(1)群体活动(组织阅读朗诵、参观旅游、科技制作等活动) (2)小团体辅导(解决人际交往、学习迟缓、情绪适应、过于内向等问题) (3)引导健康的非正式儿童团体 一、一般意义上的方法 儿童社区工作 内涵:儿童社区工作以调动包括儿童在内的社区居民参与为重点,以营造社区内儿童健康成长发展环境和引导儿童在力所能及范围内与社会形成互动为工作目标,动员一切社会资源,服务于儿童,促进社区健全发展。 介入手段: (1)从直接的物质性建设目标入手介入社区 (2)从非物质的,教育性服务入手介入社区采集者退散 (3)从社区儿童急需解决的问题,以儿童为中心的突发事件入手介入社区 (4)从动员组织社区内综合服务的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5)从建设社区相关社会舆论入手介入社区 (6)从发动社会资源,争取社会力量入手介入社区 二、几个特殊的整合方式 (熟悉各种方式的大致程序,以防出案例) 家庭支持与寄养、收养 1、家庭支持(家庭补助、增进亲职功能等) 2、家庭寄养(有限的时间内,只转移保护权,不转移监护权) 特点(1)在家庭内提供照顾 (2)非机构的替代照顾 (3)不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寄养,都是在有限的时间内 类型(1)收容之家(针对婴儿和幼儿所设计,暂时抚养) (2)免费寄养家庭(往往期待可以领养寄养儿童) (3)工作式寄养家庭(儿童为寄养家庭工作) (4)受津贴的寄养家庭(机构或儿童父母付费) (5)团体之家(由无血缘关系的儿童组成的家庭) 程序(1)接案(父母申请、法院判决) (2)安置(原生家庭提供资料、儿童适应寄养家庭、寄养家庭适应儿童) (3)探视(亲生父母对子女的探视) (4)再安置(非必要过程,尽量避免) (5)结案(儿童返家/接受领养/儿童长大独立) 3、收养来源:考试大 程序:申请、审查会谈、家访、配对、试养安置、正式收养、结案、追踪 二、几个特殊的整合方式 儿童福利院安置 模式(1)家庭模式 (2)团体模式 程序:准备阶段(取得书面同意、了解背景资料) 安置期间(院内生活适应训练、相应的治疗) 安置结束 1、到法定从业年龄,职业咨商和职业技能训练 2、问题基本解决,返回原家庭或安置于寄养家庭,需要机构进一步追踪 对儿童生理、心理、社会性发展的辅导 1、少年法庭里的儿童社会工作(帮助犯罪儿童得到教育和指导) 2、为轻微犯罪行为的少年儿童提供的儿童社会工作(少管所、工读学校) 3、社区服务中的儿童服务(社区闲散儿童) 方案设计题 小王,男,10岁,小学四年级生,独子。父母均为公司职员,大专文化,家庭基本和睦,无老人同住。孩子在学校经常与同学发生争执,而且时有动手发生,因此同学关系紧张,很少参加团体性活动,显得不合群。与老师很疏远,见到老师不会主动打招呼,并且对老师的批评感到反感,会在课堂上与老师争执。回到家中,与父母话很少,并且爱发脾气,不允许他人摸他的头,即使是亲戚们宠爱的表现,也会生气。因为经常怄气,所以上课注意力不集中,对不喜欢的老师,更不要听课。作业不会,也不会问老师或父母,也不愿意父母管他的功课。因此,学习成绩逐日下降。父母于是向社工求助。 请针对小王的问题,运用社会工作通用模式拟定一个服务方案。 总结: 儿童问题分析的介入点: 1、生活照料,健康照顾方面(看基本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往往涉及到家庭贫困等问题,解决对策,参照教材救助的四种服务) 2、学习问题(应对方法:先确认是否智力问题,若不是,从激发学习动机,解除厌学情绪,辅导学习方法,改善学校环境等方面入手) 3、人际交往(朋辈群体)障碍(不合群,孤僻甚至自闭等。可运用认知行为疗法中的系统脱敏等方法调适,从优势视角强化儿童有点,增强儿童自信。同时注意小组工作方法的运用) 4、攻击性行为(一些男童中出现,应对:改变认知,运用代币法等强化良好行为,参考前一方案设计题) 5、家庭关系问题(代际冲突问题,应对:家庭关系的调适,亲子辅导的加强)

【导读】对于社工考试中级实务科目来说,算是比较难的科目了,因为需要我们练习实际,但是很多考试的考生都是新手,没有从事过相关的工作,所以想要实务考的好,还是需要不断进行总结,尽量能够深入实际去学习,今天给大家总结了社工考试中级实务儿童社会工作知识点,接下来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下吧。

儿童社会工作的含义:

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的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微观:围绕儿童个体本身的个案工作

中观:围绕家庭或团体开展的小组工作

宏观:社会组织或社区、政策倡导等工作

儿童社会工作的主要内容:

1、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1)传播理念和知识

母婴保健(婚前保健服务、孕产期保健)、婴儿早期喂养理念和实践、幼儿早教、科学育儿

(2)提供家庭支持服务

亲职辅导、婚姻辅导、家庭辅导、亲子关系

(3)开展儿童支持 服务

儿童问题服务、儿童的娱乐和休闲、儿童的社会化引导

2、补充和改善家庭状况

(1)补充和改善家庭经济状况

连接现有政策资源、就业援助

(2)补充和改善家庭监护状况

亲职教育、四点半课堂

3、救助和保护儿童

(1)儿童收养问题

发送信息、家庭招募、评估、培训、适配、办手续、送养、收养后跟踪、评估结案

(2)家庭寄养服务

(3)家庭养育服务

4、儿童社会工作的评估

(1)评估方法

家庭走访、实地观察、会谈、查阅文档

(2)评估工具

服务对象信息收集的结果呈现工具

信息分析结果呈现工具

5、儿童社会工作的个案辅导—游戏辅导

无导向游戏辅导:提供完全自由的空间和氛围,自由选择和摆放玩具

导向型游戏辅导:人物创造和编故事

6、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

儿童发展性团体辅导:提供报考和教育引导

儿童治疗性辅导:高风险儿童提供行为、态度和价值理念的引导和矫正等

(1)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学校辅导课程

阶段和内容

增进自我认识和了解、认识各种情绪、学会积极倾听、学会友好合作的相处方式、学会抉择

(2)儿童社会工作的团体辅导—离异家庭儿童

团体辅导的优势

不是独特的经历,形成团体认同;情绪问题共同处理,更容易接纳;有步骤、有计划的进行帮助组织恢复控制感。

良好的条件

目标群体的界定和评估(年龄、经历、意愿);团体成员招募和遴选:遵循保密和民主等伦理;团体辅导的步骤(参照小组工作方法)

7、儿童友好社区建设倡导(重点对待)

(1)完善社区基本建设

(2)建设安全、益智的儿童游戏场所和设施

(3)健全社区儿童和家庭服务体系

(4)创新社区儿童参与工作机制

方法:网络媒体倡导、名人效应倡导、海报宣传倡导、讲座论坛倡导、儿童和家庭问题研究和政策研究倡导。

习题练习1:

小刚今年上小学四年级,家里有爸爸妈妈和一个哥哥,爸爸妈妈都是小学文化程度.两人在离家很远的地方开了一问杂货铺,生意还不错,很忙。哥哥和小刚每天都是自己做饭。四年级以前小刚的成绩很好,经常受到父母的表扬,有时成绩要比哥哥的还好。小刚也每天按时上学、放学、写作业,不用家长操很多心,父母也由于工作忙的缘故无暇顾及到两个孩子的学习。只是偶尔问问考试成绩。四年级后小刚的成绩开始一落千丈.令家人感到莫名其妙。于是父母开始留意,发现原来小刚每天都要去打电脑游戏.有时甚至是旷课去打。发现小刚的劣迹后,小刚的父亲痛打了他一顿,并警告说以后不准再去打游戏。刚开始几天小刚的确是乖乖地上学,但没过几天,当他看到很多小朋友一放学就往游戏厅跑的时候,他的手也开始痒痒起来,于是他又开始去游戏厅,只是玩的时间少了一些.因为害怕被父母发现。偶尔因为贪玩忘记了时间回去晚的时候就会跟父母撒谎说自己去同学家写作业了。被父母再次发现后,父母非常气愤就又打了他。小刚就这样一面看到小朋友都去玩那么好玩的游戏就禁不住诱惑,一面又很害怕父母的暴打。好了一段时间,总是再犯。看到小刚成绩总是提不上来,还老去打游戏,屡教不改,于是小刚的父母便不再管教他了。不给他钱,平时也没好气地同他讲话,天天骂他是“成不了气的家伙、没出息的家伙”。以后父母就把心思都放在了自己的店铺生意上,很少回家。小刚也就几乎不上课,整天在外面跑着玩。

问题:

1.什么是儿童社会工作?这里的“儿童” 的含义是什么?

2.作为儿童社会工作者在做儿童社会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3.如果你是儿童社会工作者,接到这个个案,你将如何帮助小刚?

答案:

解析: 答题要点 :

1.(1)儿童社会工作是把儿童作为工作和服务的对象,以儿童权利为价值理念,以儿童发展的科学知识和社会工作实务理论为依据,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结合所在社会的环境资源,为促进儿童的健康成长、保护儿童免遭伤害而开展的专业服务活动。

(2)“儿童”有两种不同的含义,一是指所有儿童,即所有未满l8周岁的自然人 ;二是指处于困境、得不到正常照顾以及有各种问题的儿童。

2.(1)要认识儿童是有权利受到全方位的爱护和关怀的。儿童除了生理的需要外.还有很强的心理需要 ;儿童自身问题的形成并没有成人的那种积淀,受外界影响的程度相对较高。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 ;儿童问题的解决更多的是要靠他人的帮助而不是儿童自己。

(2)儿童社会工作者需要掌握与儿童成长相关的知识,它们是做好儿童社会工作的保证。

(3)社会工作者在直接面对儿童时,要把握好与儿童之间的关系。

(4)儿童社会工作者要处理好和其他为儿童提供服务的人士之间的关系。

3.(1)先深入这个家庭了解该家庭的成员结构和成员关系。

(2) 了解小刚的各个成长阶段的事情。

(3) 了解小刚与同学朋友以及与家庭成员的关系。

(4)试图取得小刚的信任,逐渐了解小刚的心理特点。

(5) 了解学校和社区对小刚的行为的影响。

(6)通过谈心疏导小刚,让他的游戏情绪淡化。

(7)建议学校和家长合作,加大检查和监督力度,减少小刚及其他小朋友在营业性游戏厅玩游戏的机会。

(8)建议家长顺势调整,正确引导,主动给小刚玩游戏的机会,引导他选择有益的游戏,把他从沉迷引向研究游戏的境地。

习题练习2:

某社区社会工作者计划成立“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他运用推动居民参与的工作方法.希望动员社区中的老年人为有需求的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社会工作者在动员低龄老年人参与时,遇到了一些问题 :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都是做表面文章,没什么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遭到家人的反对,“子女怕我出意外,就不要给他们添麻烦了.而且参加了对我自己也没有什么好处,还是算了吧。”部分老年人对自身的能力有所顾虑,“我没有什么特长,能干些什么呀?”

问题:针对上述问题,

本案例中社会工作者在推动社区低龄老年人参与志愿服务时应采取哪些策略?

并说明运用这些策略时的工作重点。

解析: 答题要点 :

(1)部分老年人不愿意参与志愿服务,认为社区在搞形式主义,没有实际意义,持观望态度,这是没有认识到参与的价值,认为参与之后并不能影响和改变目前的状况,缺乏参与的热情。针对这一情况,社会工作者在推动工作进行时,应促进社区低龄老年人对参与志愿服务的价值的肯定。通过社区教育和社区宣传的方法,如社区研讨会、座谈会、居民大会、社区展览会、教育讲座等,让社区居民认识到“手拉手”志愿者俱乐部不是在搞形式主义,而是切实为高龄老年人提供志愿服务.从而提高这一部分低龄老年人的参与热情。

(2)部分老年人想参与,但由于家人反对,便打消了参与社会事务的动机。面对这种情况,社会工作者应邀请和鼓励他们的家人参与志愿体验。同时让他们认识到这些低龄老年人变为高龄老年人时也会有人为其提供志愿服务,可以减轻子女的负担,这与他们的生活、利益密切相关.让子女有意愿鼓励自己的父母参加志愿活动或尽量减少其负面影响。

(3)部分老年人对自身能力有所顾虑,担心自己什么也干不了。面对这类老年人。社会工作者应向其说明社区会对志愿者进行参与能力的培训,可采用个别培训或小组训练的方法,帮助老年人认识参与志愿活动的过程,提高表达、沟通、讨论等技巧,更重要的是协助他们掌握社区的基本资料和最新动态,以便在讨论时能充分论证,具有说服力,培养民众对自己的信心。

习题练习3:

去年夏季,高中学生王敏的家由于潮汛被淹没,家具全被冲走了,庄稼也是颗粒无收。一家人生活陷入了困境。最为严重的是,王敏今年要参加高考,生活的困难让她无法安心准备高考,复习时更是无法集q-精力。眼看王敏的状态一天比一天差,其父母十分焦虑。怕误了孩子前途。作为乡民政科工作人员的你在组织发放救灾物资时,其父母向你诉说了以上的情形。

问题:针对案例中王敏家的情形,你该怎么帮助他们?

解析:答题要点 :

由于王敏家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王敏的学习问题,故应开展以下服务 :

(1)耐心安慰王敏及其父母,让他们不要担心。

(2)和当地教育局、学校领导联系,安排王敏转入有住宿条件的学校,在那里参加集中复习迎接高考。

以上就是2020年社工考试中级实务儿童社会工作知识点总结,大家赶紧学起来吧,社工考试在10月,所以我们还有复习的时间,现阶段大家还是要做好复习工作,一定要善于总结,加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一)通用社会工作过程模式概念

1.模式

“模式”是对现象所做的概括和总结,是以一种结构性、广泛性和一般性的方式描述事物发展运行的过程,是将现象所具有的共同元素进行提炼和概括后的一种抽象,它能够为行动提供指引。每个模式都描述了一个不断出现的问题,描述了该问题解决方案的核心要素。

2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

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就是一种用于个人、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工作的基本程序和方法,是对助人行动之基本程序和方法的概括,为社会工作者在助人过程中组织起助人思想和行动、为社会工作价值、知识和技巧的运用提供了一个框架,指示着助人活动的方向,是一个结构化的适用于所有社会工作领域和服务对象的一般性的实务方法。

(二)通用过程模式的理论依据

1.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理论是关于人的生理、心理和社会发展的理论,包括人们生活所处的各个社会环境系统的理论。重点放在个人、群体、社会和经济系统之间的交互作用上,这些知识对于社会工作者的工作实施都是最基本的,是认识服务对象需要与问题的重要理论。(狼孩、学校恐惧症、星期一上班综合征,“人在情境中”、“人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视角)

2 .系统理论

系统论是关于研究一切综合系统或子系统的一般模式、原则和规律的理论体系,是由各部分(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层次和结构并与环境发生关系的复杂整体,其功能取决于它的组成部分以及这些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1)人类社会系统的特点

人类社会是一个复杂的大系统,每个子系统相互交叉,彼此渗透,形成错综复杂的网络。一个社会系统就是一个具有整体大于部分之和的社会组织,系统的每个部分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形成稳定的社会秩序。(1+1>2 )

(2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

社会工作的系统视角强调超出服务对象自身问题来评估他们生活环境的复杂性,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系统的新知识,使整合社会和心理现象的概念成为可能,也使社会工作对环境由原先采取的静态观点转向一种动态的观点。

①系统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a .注重个人的整体性和完整性。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通用社会工作模式强调人与环境是交叉互动、相互影响的,强调整体环境中完整的人。

b .强调社会系统、特别是家庭系统在塑造和影响人的行为及生活状态中的重要作用。社会工作者努力了解个人与家庭、群体、组织和社区互动的形态和互动的规则,包括文化习俗等对人们互动的影响。

c .注重运用社会资源,包括正式与非正式的社会网络资源,帮助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解决问题,满足需要。

②系统视角下的社会工作实务对服务对象问题所持的观点:

a .对服务对象问题形成原因的分析不再局限于传统的疾病医疗模式或心理病理模式,即对问题的分析不再是一种个人归因。

b .对个人问题的评估,焦点不仅在于服务对象个人内在生理或心理的行为特征层面。而且涉及与服务对象问题相关的宏观、中观和微观等各层次相关的外在环境的特质、功能和运作情况。

c .服务对象问题的相关层面或系统的各部分是动态的,需要对问题进行不断的和连续的评估。

d .对服务对象问题的处理需要采取周延和连续的整合观点。

3 .生态系统理论

(1)生态系统理论的含义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有机体或有生命力的系统和其所处环境间维持着持续交流的关系。人们和他们所处的环境也被视为相互依赖且彼此辅助的一个整体,人和环境在这个整体里,互为对方进行持续的改变和塑造。

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个体需握有取得资源的机会,否则无法建立自己的生存空间,主张人类发展是成长中的个人与其环境间长期交流的结果,而不是单一的个人特质因素的产物。

生态系统理论提出人类的发展公式是:D=f (P·E),即发展是人与环境(Person in Environment )的函数,主张个人的发展是主动的、有目的和目标的,人会为自己做最好的决定及选择。

(2 )生态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

①生命周期

生命周期是指影响个人发展的相关社会结构及历史变迁中的生活事件对个人生活产生的意义,运用时间线方法可以重现服务对象所经历的集体历史事件。(时间线)

②人际关联

人际关联是指个人拥有与他人联结而建立关系的能力,并因此建构个人在未来生命周期中所发展出来的各种互惠性的照顾关系。

③能力

能力是指通过个人与环境间的成功交流经验,建立个人有效掌控环境的能力。具体而言,此种“能力”涵盖了从幼年生活经验发展出的自我效能感,能与他人建立有效而关怀的人际关系,有做决定的能力和自信,有能力动员环境资源及社会支持。

④角色

角色表现是一种互惠性期待的社会层面角色,而不是个人的角色期待,是个人内在历程及社会参与的桥梁,受到个人感受、情感、知觉和信念的影响。

⑤地位与栖息地

栖息地是指个人所在文化脉络中的物理及社会环境,地位是指个人在其所在的环境或社区中所拥有的成员地位。

⑥适应力

适应力是指在人与环境的交流过程中,人与环境间相互影响和反应以达到最佳的调和度。

(3 )生态系统理论的工作切入点

①微观系统

微观系统是指个人在亲密情境下的人际关系活动形态与角色扮演;它包括影响个人的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子系统。

②中观系统

中观系统是指对个人有影响的小群体,包括家庭、工作群体和其他社会群体。中观系统分为两个层次,一为中间系统;二为外在系统。

③宏观系统

宏观系统是指比家庭等中观系统更大的群体和系统。影响个人的四个重要宏观系统是组织、机构、社区和文化。各系统层次在更宏观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中发生关联。

(4 )生态系统理论下社会工作实务的任务

社会工作实务具体应关注:

①人与环境的调和程度。即关注人与环境场的适应性、互惠性、相互性和调和度,环境对人的压力程度、人和群体的因应策略,以及环境的问题。

②环境的品质。环境包括物理和社会两方面。物理环境包括人们生活的自然世界和人为世界。社会环境包括复杂的各类科层组织,以及人际间的社会网络。

③生活中的问题。社会工作实务应聚焦于服务对象与环境交流时环境是否符合其生命任务和成熟发展的需要。

(5 )生态系统理论下的整合社会工作实务

社会工作实务不仅要对服务对象进行直接的服务工作,也要对服务对象问题进行生理、心理、社会、经济、政治动力的全人系统分析与评估,同时进行个案倡导、社会政策及公共计划等宏观的间接工作,以有效地协助服务对象改善其与环境间的 “调和度”。

4 .优势视角和增能理论

(1)优势视角 (能力视角)内容

每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都有其内在的能力,包括天赋、知识、社会支持和资源,只要存在适当的条件, 就可以建设性地发挥自身功能。

(2 )优势视角的宗旨:动员服务对象的力量 (抱负、知识、能力和资源)来达到他们自己的'目标和愿望。

(3 )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强调:

①每个人、小组、家庭和社区都有优点,都有他们的内在和外在资源。

②创伤、虐待、疾病和挣扎可能是伤害,但它们也可能成为挑战和机遇。

③假定你不知道成长和转变能力的上限,认真地对待个人、群体和社区的抱负。

④社会工作者只有通过与服务对象的协作才能最好地为他们服务。

⑤每一种环境都充满资源。

(4 )优势视角强调服务对象能力的提升,优势视角的社会工作实务是一个增能的过程,它鼓励服务对象的自决,支持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增能 “意味着帮助个人、群体、家庭,以及社区在其内部或周围探求和扩展其资源与手段的意图和过程”。优势视角社会工作实务目标要求社会工作者协助人们从压抑中解放自己,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并不是为他人增能,而是帮助人们自我增能。

(三)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的分析范式

1.内外影响力范式

(1)含义

内外影响力范式是指试图解释为什么对相同的处境每个人会有不同的反应行为,协助社会工作者理出其中的头绪,它是系统理论和生态系统理论的“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观点的一种具体操作化。

(2 )内外影响力理论的基本假设

人自身及其环境中的各种力量促成了他用某种方式行事,正是这些力量的相互作用产生了特定的行为。

(3 )社会工作者可以用这个分析范式协助评估服务对象的需要和问题,制订干预计划。这个分析范式还可以帮助社会工作者进行预防性工作。

2 .社会功能发挥

内外影响力范式是一个工具,它帮助社会工作者解释人在环境中不能发挥好作用的一些原因。通用社会工作实务关注个人与他人的关系,把着眼点放在个人、群体、组织和社区在不同的社会角色上的表现,考察他们的功能发挥得如何,是否有效地发挥了功能。

3 .生命周期理论

生命周期理论认为,人的发展都要经过几个普遍的阶段,每个阶段都是逐步攀升的,是成长的。从生命周期理论出发,通用过程模式的社会工作实务要求有系统地、全面地思考个人或者群体在成长与发展过程中所产生的问题,找出影响个人或群体的内外因素,进而给予协助,消除影响人们成长和发展的那些个人和社会因素。(流浪未成年人)

4 .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基本要素

(1)完成生命任务的条件与资源

①非正式(或自然)的资源系统

这个系统主要包括家庭、朋友、邻居、同事、亲戚等。非正式资源系统能够提供物质与精神的帮助,帮助个人获取和使用正式的社会资源。(借钱、照料)

②正式的资源系统

a .群团组织,包括工作单位、各种专业团体、群众组织及各种协会等。这些组织致力于提高人们的福利和

扩大人们的权利,通过直接提供资源,帮助其成员与各种社会系统打交道。

b .社会性资源,它们是为适应社会公共生活与活动建立起来的、满足人们短期或特别需要的机构,例如学校、医院、社区机构。

以上两种资源系统组成了人们完成生命任务与履行社会角色的非正式和正式的社会支持网络,也构成了人们生活于其中的社会处境。

(2 )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社会工作对问题产生根源的认识,不是简单地归结于个人,而是认为,人之所以产生问题,根源在于人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的互动。一般来说,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关系有三种类型:

①人在资源系统中的互动。

②人与资源系统的互动。

③资源系统之间的互动。

这三种互动关注到互动各系统之间联结的性质以及人与他们的各种资源系统之间的关系。

(3 )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

个人问题不但与其所处的社会情境相关,而且与社会公共问题有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社会的公共问题是以个人问题为基础的。

社会工作不仅要为有需要的个人和群体提供服务和资源,而且要研究个人问题对形成社会问题的影响。将个人问题与社会问题的关系、社会问题对个人的影响反映和演绎出来是社会工作的责任。

二、社会工作实务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一)通用过程模式的特点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看作是一个有计划、有步骤的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系统的程序。

1.强调助人是一个过程

(1)社会工作只是协助人们改变现状的媒介,媒介作用的发挥离不开与服务对象的专业助人关系。

(2 )改变是一种过程。改变是由量变到质变的积累过程,是服务对象逐步形成自我改变意识,达到助人自助目标的过程。

(3 )改变必须是一种主动与自发的过程。改变是一种具有高度的自动性与自发性的行为,因此,必须启发与促进服务对象内心的动机与愿望,使改变成为一种自觉的行为。

2 .运用综合方法

通用过程模式在理论取向上采取综合的立场,从各种知识和方法中选取最好和最适当的加以综合运用。

3 .工作过程阶段化

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划分为逻辑上前后相连的几个阶段。通用过程模式将助人过程区分为不同阶段并不意味着助人过程是截然分开的、各自独立的。相反,分解划分的主要目的在于,显示助人过程中不同阶段的主要特点。在实际工作中,不同的阶段可以交叉和重叠。

4 .工作任务阶段化

在通用过程模式中,助人的每一阶段对服务对象都是重要的,都有与之相联系的具体任务,社会工作者完成每一项任务也都需要专门的技巧。一个阶段的任务完成不好,会影响到完成下一个阶段任务的完成。

5 .整合的价值观

通用过程模式整合了社会工作的核心价值观,在每一阶段的工作中都强调服务对象的参与,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的接纳。整合的社会工作价值有助于社会工作者专业责任的履行。

(二)运用通用过程模式应考虑的因素

1.助人过程各阶段的先后次序是有弹性的 (危机介入)。

通用过程模式假定,社会工作者与服务对象都有面对面地接触,服务对象参与所有工作阶段。

2 .工作过程可能是螺旋式的。

尽管通用过程模式的各阶段有先后顺序,但这并不是说必须完成一个阶段后才能进入下一个阶段。助人过程是螺旋式上升的,而不是直线式的,社会工作者在完成一项工作后都要看看上一个阶段的工作是否需要再进一步进行跟进。

3 .模式本身只可作为实务过程的参考。

通用过程模式为社会工作者的工作方向提供重要的信息和引导;它只能作为助人过程中的路标,而不能将其看做是全部真实立体的助人场景。

三、通用过程模式的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作用

(一)通用过程模式中的四个基本系统

1.改变媒介系统

“改变媒介”是指受雇于公立、志愿、非营利机构、组织和社区中的社会工作者,他是在 “问题—解决”的改变过程中是促使服务对象发生改变的媒介。

在很多情况下,服务对象的改变媒介并不只是社会工作者,而是由与服务对象有关的具有不同专长的助人者所组成,形成一个“改变媒介系统”。这个媒介系统通过有组织的、结构性的工作,达到助人改变的目标。

2 .服务对象系统

(1)服务对象系统是指: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服务对象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团体、组织或社区。

(2 )社会工作机构求助的服务对象的类型

①自己主动求助的。

②邻居、熟人、朋友介绍的。

③其他机构转介来的。

④有关司法机构要求的。

(3 )“现有服务对象”与“潜在的服务对象”

①当服务对象前来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求助,并已经使用社会工作服务时,即成为“现有服务对象”。(求助治疗网瘾的母亲)

②当服务对象没有求助,但可能需要社会工作的服务,或者是妨碍他人或系统社会功能的正常发挥时,他即成为“潜在的服务对象”。

3 .目标系统

(1)目标系统是指为了达到改变服务对象系统的目的所需要改变和影响的系统。

(2 )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

服务对象系统并不总是为达到改变目标而要被改变的系统,服务对象系统并不一定就等于目标系统。一般来说,目标系统大于服务对象系统,而且具有时效性。服务对象系统与目标系统有时是一致的,有时是不一致的,有时还可能是交叉的

4 .行动系统

(1)含义

行动系统是指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是社会工作者的合作者,这些人是与社会工作者一起进行改变努力的行动系统。

(2 )改变媒介可以与一个或几个行动系统一道工作,完成不同的改变任务,实现不同的目标。

(二)四个基本系统对社会工作实务的意义

1.四个基本系统帮助社会工作者识别出改变服务对象系统所必须完成的一般任务。

2 .四个基本系统使社会工作者懂得需要改变的不只是服务对象系统。社会工作者不能假设求助的人就是主要的介入目标,因为服务对象系统不一定与目标系统完全吻合。

3 .行动系统的规模或组成只有在确立了改变的目标系统之后才能确定。

4 .由于社会工作者必须与不同的系统建立关系,所以与一个系统工作所需的知识和技巧,不一定适用于其他系统。

5 .组织也是一个系统。组织作为一个系统在改变过程中常常扮演重要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除了与个人、群体、社区工作以外,组织也会成为社会工作者处理问题时的改变目标。这要求社会工作者需要具备与组织工作所需的知识,同时也懂得如何推动组织的改变。

6 .因为行动系统在整个改变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社会工作者也需要不断诊断行动系统的情况。

  • 索引序列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内容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科目内容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归纳
  • 社会工作实务自考重点总结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