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本科 > 组织行为学自考

组织行为学自考

发布时间:

组织行为学自考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指的是人类群体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离不开组织。组织是由人们去组成,没有人谈不上组织,同时组织又由人们管理,有着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想成为一个组织,那么首要条件就是人了,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条件。人组织到一起,那么必须有共同的一个目标,目标才能让组织团结有方向。接着就是工作了,现代生活中,组织的存在都是有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的,要完成使命,就需要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即工作。组织是个动态的组合过程,指组织工作或者组织活动,两个人以上的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过程。组织也是相对静态的人的社会实体单位,把动态组合过程有效、合理配合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构。组织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组织也是一投入一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发展变化的功能。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是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的。如果是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如果是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人—人系统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沟通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物系统中,同样涉及许多学科,如财务学、会计学、统计运筹学、工程学、生产管理学、物资管理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技术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之后再进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以掌握保持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要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再采用系统的分析,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学和人类学,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和规律性,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方便管理统一组织。

组织行为学自考考试重点: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应用: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du们在对他人形成印zhi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相反,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 2、 投射现象: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制别人也有。 3、 晕轮效应:当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后,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 4、 社会刻板印象:类别化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玻璃天花板) 5、 制约现象:是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 6、 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应用:企业形象设计;招聘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价;成就归因;印象管理及其识别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技巧、做恰当的自我表露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 2、 认知不协调理论(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改变或否定一方、同时改变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 3、 平衡理论(人际关系的平衡因素、费力最小原则) 影响因素: 1、 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境) 2、 态度改变的具体影响因素(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沟通背景) 改变方法: 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2、 参照群体引导(目标管理) 3、 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过度理论) 4、 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 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禁果逆反=潘格拉效应 希望)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三、内容型与过程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 1、 Maslow需求理论:1、生理、2安全、3、友爱、4、尊重、5、自我实现 2、 Mcclelland成就激励理论:1、权力、2、成就、3、亲和 3、 Weiner归因理论:可控因素:能力、努力;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 4、 Alderfer的ERG理论:1、生存需要(物质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2、归属需要(社会和人际安全需要)3、发展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5、 Herzberg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外因);激励因素(内因) 过程型: Vroom期望理论; Adams公平理论; Skinner强化理论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1、 距离 2、熟悉 3、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4、相似与互补 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技术:PAC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 五、领导理论: 1、 特质:1、天资2、主动性3、洞察力、4、自信心5、与下级关系6、决断能力7、成熟度8、性别 9、职业成就的需要10、自我实现的需要11、指挥他人的需要12、金钱的需要13、工作稳定性的需要 2、行为风格:1、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2、参与式与指令式领导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3、双维理论:结构与关怀、员工导向与生产导向、关心人与关心生产 3、权变:1、费德勒模型:领导和被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领导权力与各方面参与度 2、情境领导理论:领导与职工的关系行为、工作行为, 低、高 3、路径----目标理论:指令型、参与型、支持型、成就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百度网盘资源免费下载

链接:

北京大学|组织行为学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flv|中和中庸思想的古为今用 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哲学的自己讲讲自己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美学 5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史 7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制史 3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法律思想史 16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中国对外贸易 24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知识产权法 23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政治经济学 18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学概论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证券投资 3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整合营销传播 20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战略管理 31讲 北京大学视频教程 .flv

组织行为学自考答案:1-10 CBDDB ABCAD 11-20 ABCBB BACAC 21-25 CBBBA26-30 BCDE ABC ABCDE ABDE ABCDE31.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32.观察法:观察者以自己的眼、耳、鼻、舌和皮肤等感觉器官为工具,直接观察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对外在行为的分析去推测人们内在的心理状态。33.群体转移:指在群体进行决策时,在集体讨论、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中,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的最初立场或观点的决策心理现象。群体转移致使群体决策在多数情况下向冒险转移,在少数情况下向保守转移。34.事业生涯: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35.组织行为科学化:组织行为合理化的过程,即组织按照其内在的发展规律不断地调整完善自身的结构和功能,以提高其适应、生存、发展和决策的能力并创造出更为和谐的组织环境和更高的社会效益的动态过程。36.管理者了解职工的不同个性,并根据这些不同个性安排每个职工的工作岗位,安排合理的领导结构和采取不同管理方式方法,就能最充分地调动每个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就能不断提高我们的管理水平和社会经济效益。首先要知人善用,用其所长,避其所短,量才录用,发挥最好的效益。其次,配备合理的领导结构,一方面安排合理的年龄结构,知识结构、专业结构,另一方面安排合理的个性结构。再次选择有效的领导方式和管理方法。37.制约群体有效性的因素有:(1)群体的外部环境条件,这个外部环境包括组织战略、权力结构、正式规范、组织资源、人员甄选过程、绩效评估和奖酬体系、组织文化、物理工作环境。(2)群体成员资源,主要考虑个人能力和性格特点。(3)群体结构,包括正式领导、群体规模、群体构成等因素。(4)群体任务,包括简单任务和复杂任务。38.(1)独揽决策权,领导者做决策,下属执行决策;(2)单纯命令主义。领导者认为没有必要与下属讨论执行命令的理由,也没有商量或讨价还价的余地。(3)个人包办一切管理权。领导者把管理权力全部掌握在自己手中,大事小事一起抓,忙于事务。39.动机产生的条件有内在条件需求和外在条件刺激。内在条伯需要是个体缺乏某种东西的程度,所缺乏的可以是个体内部维持生理作用的物质要素,也可以是社会环境中的心理要素,个体缺乏这些东西的时候,身心便失去平衡而产生紧张状态,感到不舒服。外在条件是个体向外诱因,它可以是物质的,也可以是精神的。外在条件一定时,个体对某一事物的动机强度与身体组织缺乏的程度直接相关,而内部条件一定时,则对事物的动机型强度随外部因素的强弱而定。40. 保健因素是指造成员工不满的因素。保健因素不能得到满足,则易使员工产生不满情绪、消极怠工,甚至引起罢工等对抗行为;但在保健因素得到一定程度改善以后,无论再如何进行改善的努力往往也很难使员工感到满意,因此也就难以再由此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所以就保健因素来说:“不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满意”。 激励因素是指能造成员工感到满意的因素。激励因素的改善而使员工感到满意的结果,能够极大地激发员工工作的热情,提高劳动生产效率;但激励因素即使管理层不给予其满意满足,往往也不会因此使员工感到不满意,所以就激励因素来说:“满意”的对立面应该是“没有不满意”41.解决冲突的方法有:(1)问题解决:冲突双方直接会晤,通过坦率真诚的讨论来明确问题并解决问题。(2)目标升级:提出一个共同的目标,该目标不经冲突双方的协作努力是不可能达到的。(3)资源开发:如果冲突是由于资源缺乏造成的,那么对资源进行开发可以产生双赢解决办法。(4)回避:逃避或抑制冲突。(5)缓和:通过强调冲突双主的共同利益而减弱它们之间的差异性。(6)折衷:冲突双主各自放弃一些有价值的东西。(7)官方命令:管理层运用正式权威解决冲突,然后向卷入冲突的各方传递它的希望。(8)改变人的因素:运用行为改变技术改变造成冲突的态度和行为。(9)改变结构因素:通过工作再设计、工作调动、建立合作等方式改变正式的组织结构和冲突双方的相互作用模式。激发冲突的方式:(1)运用沟通:利用模棱两可或具有威胁性的信息可以提高冲突水平。(2)引进外人:在群体中补充一些在背景、价值观、态度和管理风格方面均与当前群体成员不同的个体。(3)重新建构组织:调整工作群体,改变规章制度,提高相互依赖性,以及其他类似的结构变革以打破现状。(4)任命一名吹毛求疵或任命一名批评家,他总是有意与组织中大多数人的观点不一致。

自考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自考考试重点: 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应用: 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du们在对他人形成印zhi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相反,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 2、 投射现象: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制别人也有。 3、 晕轮效应:当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后,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 4、 社会刻板印象:类别化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玻璃天花板) 5、 制约现象:是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 6、 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 应用:企业形象设计;招聘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价;成就归因;印象管理及其识别 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技巧、做恰当的自我表露 二、态度改变的理论: 1、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 2、 认知不协调理论(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改变或否定一方、同时改变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 3、 平衡理论(人际关系的平衡因素、费力最小原则) 影响因素: 1、 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境) 2、 态度改变的具体影响因素(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沟通背景) 改变方法: 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 2、 参照群体引导(目标管理) 3、 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过度理论) 4、 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 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禁果逆反=潘格拉效应 希望) 工作满意度的测量 三、内容型与过程性激励理论 内容型: 1、 Maslow需求理论:1、生理、2安全、3、友爱、4、尊重、5、自我实现 2、 Mcclelland成就激励理论:1、权力、2、成就、3、亲和 3、 Weiner归因理论:可控因素:能力、努力;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 4、 Alderfer的ERG理论:1、生存需要(物质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2、归属需要(社会和人际安全需要)3、发展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 5、 Herzberg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外因);激励因素(内因) 过程型: Vroom期望理论; Adams公平理论; Skinner强化理论 四、人际吸引的条件 1、 距离 2、熟悉 3、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4、相似与互补 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技术:PAC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 五、领导理论: 1、 特质:1、天资2、主动性3、洞察力、4、自信心5、与下级关系6、决断能力7、成熟度8、性别 9、职业成就的需要10、自我实现的需要11、指挥他人的需要12、金钱的需要13、工作稳定性的需要 2、行为风格:1、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2、参与式与指令式领导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3、双维理论:结构与关怀、员工导向与生产导向、关心人与关心生产 3、权变:1、费德勒模型:领导和被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领导权力与各方面参与度 2、情境领导理论:领导与职工的关系行为、工作行为, 低、高 3、路径----目标理论:指令型、参与型、支持型、成就型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自考/成考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处理冲突的策略有:1)运用竞争;2)运用合作;3)运用回避;4)运用迁就;5)运用折衷。1)在哪些条件下可以运用竞争策略来处理冲突?1.1)当迅速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在紧急情况下);1.2)当需要实施一项不受人欢迎的重大措施时;1.3)当该问题对组织福利极为重要,而又知道自己是正确的;1.4)为了对付那些从非竞争性行为中受益的人。当情况紧急、果断的活动极其重要时,应采用的处理冲突的策略是竞争(强制)策略。2)使用合作策略来处理冲突效果较好的情况:2.1)当发现冲突双方都十分重要并且不能进行妥协或折衷时;2.2)当处理者的目的是为了学习时;2.3)当处理者需要融合不同人的不同观点时;2.4)当处理者需要把各方意见合并到一起而达到承诺时。3)在哪些情况下,运用回避策略处理冲突最合适?3.1)当问题微不足道,或还有更重要、更紧迫的问题需要解决时;3.2)当处理者认识到不可能满足自己的要求和关心时;3.3)当发现问题解决后带来的潜在破坏性将超过它能获得的利益时;3.4)当收集信息比决策更重要时;3.5)当其他人能有效的解决冲突时;3.6)当这一问题与其他问题无关或是其他问题的导火索时。4)运用迁就策略来处理冲突效果较好的情况:4.1)当发现自己是错的,希望倾听、学习一个更好的观点,并能表现出自己的通情达理时;4.2)当该问题对别人比对自己更重要,并可以满足别人和维持企业时;4.3)为了对以后的事情建立社会信任时;4.4)当别人胜过你,造成的损失最小时;4.5)当融洽和稳定至关重要时;4.6)当你允许下属从错误中得到学习从而发展时。5)在哪些情况下,运用折衷策略来处理冲突最为合适?5.1)当目标十分重要,但不值得采用更为自我肯定的作法造成潜在的破坏时;5.2)当对手拥有同等的权力能为共同的目标作出承诺时;5.3)当为了一个复杂问题达成暂时的和解时;5.4)当时间十分紧迫需要采取一个权宜之计时;5.5)它可以作为合作或竞争都不成功时的备用方案运用。

人力资源自考本科有哪些科目今天我们的教务老师给同学来讲讲以下这些问题,如果你觉得还不错,可以收藏我们网站哦,我们专注于自学考试教材购买服务网哦,接下来一起来阅读下面的正文吧!人力资源管理是一门重要的学科,它既有理论性又有实践性,在当今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力资源自考本科主要包括以下几门科目: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人力资源管理基础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基础课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为今后深入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二、组织行为学组织行为学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了解组织的运作机制,提高组织的管理效率。三、人力资源开发人力资源开发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人力资源开发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利用人力资源,建立和完善组织的人力资源开发体系。四、绩效管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绩效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推动组织的绩效改善,提高组织的效率和效益。五、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关系管理是人力资源自考本科的重要课程,主要涉及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方法和技术等内容。通过学习,学生可以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从而更好地推动劳动关系的和谐发展,维护企业和员工的共同利益。自考/成考有疑问、不知道自考/成考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成考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

简答论述题: 1、人的行为的特点。P4 2、组织行为学的学科性质。P93、影响组织中人的行为的因素。P16 ▲4、组织行为学研究中四个步骤的研究过程。P26 ▲5、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哪些。P28 (论)▲6、社会知觉的内容。P41 ▲7、产生错误知觉的原因。P44 8、X、Y理论的理论要点及其领导方式与领导行为。P45 ▲9、归因理论?P4610、价值观在管理中的作用。P52 (论)▲11、态度的特性。P53 12、管理者如何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P57 13、个性的性质。P58 14、气质类型的划分及其行为特征。P6215、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P67 ▲16、个性差异在管理中的应用。P70(论)17、控制方位论在管理中的意义。P76(论) ▲18、创造性行为的特点。P79 19、如何培养创造性行为。P82 20、联系实际论述开发创造性行为应具备的客观环境。P85(论)21、开发创造性行为应该具备的组织环境。P87 22、研究事业生涯设计与开发的意义。P9923、事业生涯管理的内容。P102 24、影响事业生涯选择的因素。P104 ▲25、薛恩的五种职业锚类型。P108 26、群体发展的五阶段模型。P122 ▲27、群体发展的间断—平衡模型的主要结论。P124 28、群体规范的基本功能及类型。P136 29、决定群体规范重要性的因素?P13830、影响群体凝聚力的因素。P143 31、影响从众行为的因素。P153 32、群体沟通过程模型的七个部分。P154 ▲33、正式沟通网络的五种基本形式。P158 34、小道消息的特点及目标及如何减少小道消息的消极影响。P160 ▲(消极影响)35、影响有效沟通的障碍。P16236、群体决策的优缺点。P166 ▲37、德尔菲技术的步骤。P172 38、人际关系及其作用。P176 39、社会交换论及其理论观点。P177 40、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P180 41、合作与竞争的形成。P19142、影响竞争与合作的因素。P192 ▲43、影响群体间互动的因素。P197 44、管理群体间互动的方法。P200 ▲45、管理中对冲突的三种观点。P204 ▲46、冲突的过程。P205 ▲47、处理冲突的五种行为意向。P208 48、处理冲突的策略。P21649、激发冲突的技术有哪些?P218 50、领导的特点。P225 51、领导的功能。P226 52、领导权力的形成机制。P231 53、领导权利的分配和运用。P232(论)54、领导威信的作用。P23455、提高有效领导行为的步骤。P236 56、奖惩的运用和原则。P23957、评价领导绩效的标准。P240 58、领导班子的合理结构包括几个方面。P254 59、为何领导班子的发展趋势是年轻化?P25560、领导行为方格论的主要内容。P260 ▲61、领导作风论的内容和三者之间的关系。P262(论)62、菲德勒领导权变理论的基本内容。P266 63、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P269 ▲64、领导生命周期理论的基本内容。P271 (论)▲65、决策的特点。P276 ▲66、领导决策的原则。P279 ▲67、领导鞠策的客观依据。P282(论)68、领导决策的程序。P286 ▲69、可行性分析内容中方案评估的方法?两因素的作用?P29070、领导决策民主化的特征。P293 71、领导决策科学化的特征。P295 72、提高领导者决策水平的方法。P296▲73、逆反意见的作用:P297 74、动机的三种机能是什么。P301 75、需要的特征有哪些。P304 76、行为的基本心理过程。P307 (激励过程模式) ▲77、激励的作用。P309(论)78、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基本观点。P315 ▲79、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的基本内容。P320 ▲80、成就需要理论与ERG。P32281、期望理论。P326(论)82、弗鲁姆期望理论的主要内容。P327 83、综合型激励理论的内容是什么。P333 84、亚当斯公平理论的主要内容。P338 85、如何消除不公平感。P341 86、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的要点。P345 ▲87、7S。P35188、我国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应遵循的原则。P35189、日本JK(自主管理)活动的基本思想及目的。P353 90、海尔OEC模式的基本内容。P360 ▲91、传统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7 92、现代组织结构理论的主要观点。P369 93、组织结构设计的基本原则。P370 ▲94、直线职能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5 95、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缺点。P377 ▲96、组织发展和组织变革的关系。P392 97、当今世界组织变革的特点。P394 98、组织变革的压力。P395 99、组织变革的阻力。P398 (论)▲100、克服组织老化的对策。P408 ▲101、勒温提出的组织变革的程序的基本内容。P411 ▲102、组织变革的步骤。P413(论)103、现代管理与传统管理的差别。P419104、组织文化的特点与内容。P425 105、Z理论的观点。P429106、组织文化理论的地位和作用。P430107、组织文化建立的原则。P436 108、影响组织文化的因素。P438 109、组织文化的表现形式。P439 ▲110、美国的组织文化特征。P443 111、中国现代组织文化特征有哪些。P450 名词解释: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4.测验的信度:即可靠信,它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有人称之为测验的真确性,也有人把信度作为测验结果的稳定性和一致性指标。5.准实验法:研究人员在不能完全控制的情景下所进行的实验。6.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7.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8.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9.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10.知觉归类:指知觉对象的组合原则,也就是按照这些原则才更容易把知觉对象组合成为一个整体反映的知觉。11.晕轮效应:是一种一点概面的思想方法。它以事物的某一个特性为依据,而忽视事物的其他特性就对整个事物全面评价,结果产生了错觉。12.归因论:是说明和推论人们活动的因果关系分析的理论。人们用这种理论来解释、预测和控制他们的环境,以及岁这种环境而出现的行为。13.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14.工作生活质量价值观:这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的一种最新的经营管理价值观。它倾向在确定企业利润水平时,不仅要考虑各方面的利益,同时要考虑企业应承担的社会责任,目光不能只注意产品的质量,更应注意工作的质量和生活的质量。15.组织认同感:员工主动把组织提升到同舟共济的高度,即使在面对批评时也会维护组织声誉,并愿意为组织牺牲个人利益。16.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17.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18.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19.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20.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21.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22.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23.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24.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25.群体结构:指群体成员的组成成分,从不同角度加以划分,如: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能力结构、专业结构、性格结构。26.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27.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28.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29.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30.职业锚:在职业选择时你所执着的一种价值观或关注焦点。31.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32.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33.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34.群体规范:让群体成员知道自己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3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3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3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3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3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4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4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4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4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44.选择性知觉:在沟通过程中,接受者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动机、经验、背景及其他个人特点有选择地去看或去听信息。45.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46.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47.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48.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49.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50.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51.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52.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53.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54.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55.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56.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57.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58.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59.权力:是一种支配力,自从人类社会有了登机观念和意识,权利就作为社会生活和组织运转的核心而普遍存在着。60.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61.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62.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63.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64.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65.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66.领导权变论:权变理论又称应变理论或情景理论。20世纪40年代以来,人们开始认识到,领导是一种动态过程,领导的有效性除了领导者个人的素质和领导行为对职工的影响之外,还应随着被领导者的特点和环境的变化而变化。67.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68.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69.优势动机:整个动机结构中,总只有某一动机最为强烈,成为决定行为的主要因素,这一最强烈的动机就成为了优势动机。70.习得动机:不是生来就有,而是通过后天学习得来,并且是可以改变的。这类动机包括:权力、成就、情谊动机等。71.激励因素:能够使人们产生工作满意感的这一类因素。包括:工作上的成就感、工作中得到认可和赞赏、工作本身的挑战性和兴趣、工作职务上的责任感、工作的发展前途、个人成长发展的机会。72.保健因素:促使人们产生不满意的因素。包括:公司的政策和制度、技术监督、与上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同级之间的人事关系、与下级之间的人事关系、工资、职务保障、个人的生活、工作条件。73.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74.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75.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76.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77.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78.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79.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80.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1.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82.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83.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84.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85.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86.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87.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88. 事业部制:是一个企业内对拥有独立产品市场、独立责任利益的部门实行分权管理的一种组织结构形式。89.超事业部制:又称为“部门执行制”,适应于规模超大型化的组织,是在原事业部上面再增加一层管理机构的形式。90.矩阵制:是由两套管理系统相结合而形成的长方形组织结构,是在支线职能制垂直形态组织系统的基础上,加上一套为完成某项任务而暂时设立的横向项目系统,是一种“非长期固定”的组织。91.虚拟结构制:也称为网络组织,实质是:仅设立可发挥其主要职能的核心组织,而将其他职能委托给其他组织。92.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9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9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9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96.计划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统筹兼顾,进行广泛而系统的研究之后做出全局规划,然后有计划有步骤的实施,将变革与组织政策,工作制度及管理方式的调整和人员培训同时进行。97.改良变革:是指对所诊断的问题进行结症性分析、调整或修补,是为维系组织健康运行的一种经常采取的变革方式。98.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99.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100.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101.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102.主文化:是由大多数组织成员认可的核心价值观体系。通常我们所说的组织文化就是组织的主文化。103.亚文化:是指大组织内部由于部门和地理位置的差异而导致同一组织中的不同部门所拥有的个性“价值观”。

名词解释: 1. 组织:是在共同目标指导下协同工作的人群社会实体单位;它建立一定的机构,成为独立的法人;它又是通过分工合作而协调配合人们行为的组织活动过程。 2. 行为:狭义的行为是指人受其生理、心理支配或客观环境的刺激而表现出能被观察到的一切外显的活动。广义的行为除上述可以直接观察到的外显行为外,还包括内隐的心理活动;广义行为的概念实际是把心理和行为统称为人的行为。 3. 组织行为学: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与环境相互作用中,人们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规律性的科学。 4. 感觉:是客观事物直接作于人的感觉器官,人脑中所产生的对这些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它也是客观事物在人的认知过程中最简单的最初的反映形式,是构成知觉和思维等复杂的高级的反映形式的基础。 5. 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把所感觉到的客观事物的各种个别属性联系起来,在人脑中产生的对该事物各种属性的组合整体反映。 6. 社会知觉:是指主体对社会环境中有关人的知觉,包括对个人、群体和组织特性的知觉。 7. 自我知觉:是指主体对自己的心理与行为状态的知觉,通过自我知觉发现和了解自己,从而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的要求。 8. 价值观: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包括人、物、事)在满足主观需要方面的有用性、重要性、有效性的总评价和总看法,这是人们的一种观点和信念,是世界观的组成部分,是指导人们行为的准则。 9. 态度:是个人对某一对象所持有的评价和行为倾向。 10. 工作态度:是对工作所持有的评价与行为倾向。 11. 工作参与度:是指员工对自己工作的认可程度、投入程度,以及认为工作对自我价值实现的重要程度。 12. 个性:是个人所具有的各种心理特征和意识倾向的较稳定的有机组合。 13. 气质:是指与个人神经过程的特性相联系的行为特征。 14. 能力:是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15. 性格:是个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的行为方式。 16. 控制方位论:是指个人行为能否达到某种结果靠那方面原因控制的看法。 17. 创造性行为:是指人这个主题综合各方面的信息后形成一定目标和控制或调节客体过程中产生出前所未有的并具有社会价值的新成果的一种行为。 18. 事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所连续地担负的工作职业和工作职务、职位及岗位的发展道路。 19. 事业生涯的设计:是对个人今后所要从事的职业、要去的工作组织和单位、要担负的工作职务和工作职位的发展道路,作出设想和计划的过程。 20. 事业生涯的开发:是指为达到事业生涯设计所列出的各阶段的事业目标,而进行的知识、能力专业和技术的开发性(培训、教育)活动。 21. 事业生涯的管理:是指组织和职工本人对事业生涯进行设计、规划、实施和监控的过程。 22. 群体:是指为了实现某个特定的目标,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的个体的组合。 23. 正式群体:是指由组织结构确定的、职务分配很明确的群体。 24. 非正式群体:是那些既没有正式结构、也不是由组织确定的联盟,它们是人们为了满足社会交往的需要在工作环境中自然形成的。 25. 角色:是指人们对某个社会性单位中占有一个职位的人所期望的一系列行为模式。 26. 角色同一性:是指对一种角色的态度与实际角色行为的一致性。 27. 角色知觉:是指一个人对于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有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 28. 角色期待:是指别人认为你在一个特定的情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 29. 群体凝聚力:是指群体成员之间相互吸引并愿意留在群体中的程度。是维持群体行为有效性的一种合力。 30. 群体助长(群体促进):一个人的活动由于有别人同时参加或在场旁观,活动效率会提高,这种现象就叫群体助长或群体促进作用。 31. 社会惰化:是指一种倾向,一个人在群体中工作不如单独一个人工作时更努力。 32. 协同效应:是指由两种以上的物质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效果不同于每个物质作用的总和。 33. 正式沟通:是指组织和群体中正式的沟通过程,它是按照组织的结构和功能特性进行沟通传递的,如组织和群体的管理行为、例行的汇报、总结、工作任务分配等均属此列。 34. 群体思维:指群体对于从众的压力使群体对不寻常的、少数人的或不受欢迎的观点得不出客观的评价,会严重损害群体效绩。 35. 群体转移:是指讨论可选择的方案进行决策的过程,群体成员倾向于夸大自己最初的立场和观点,在某些情况下谨慎的态度占上风,形成保守转移,但在大多数情况下,容易向冒险转移。 36. 人际关系:指人们在共同活动的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 37. 合作:是指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 38. 竞争:是指与合作相对立的行为,人们为了各不相同的目的而进行的活动,或为了同一个目的,但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的利益的行为。 指一个人在冲突中寻求自我利益的满足,而不考虑他人的影响。 39. 群体间互动:是指发生在不同工作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和相互作用。 40. 冲突:定义为一种过程,这种过程肇始于一方感觉到另一方对自己关心的事情产生消极影响或将要产生消极影响。 41. 协作:指的是冲突双方均希望满足两方利益,并寻求相互受益的结果。 42. 回避:指的是一个人可能意识到冲突的存在,但希望逃避它或抑制它。 43. 迁就:指为了维持相互关系,一方愿意作出自我牺牲。 44. 领导:是影响和指引他人或组织在一定条件下实现其目标的行动过程。 45. 领导者:是发挥主导影响力作用的人,包括个人或集体;是领导行为过程的核心,也是组织中工作关系、人际关系以及多种社会关系的中心。 46. 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通过组织所赋予的职权来引导和影响所属员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过程。 47. 非正式领导:是指领导者不是靠组织所赋予的职权,而是靠其自身的特长而产生的实际影响力进行的领导活动。 48. 授权:是一种特殊的权利分配形式,是指将权利和责任授予下级,使下级再一定的监督下,有相当的行动自主权。 49. 有效领导行为:是指领导的行为能适应既定的环境,并根据各种特定的情景,能作出正确的决定。 50. 满意度:是指员工希望得到的报酬与他们实际得到的报酬之间的差距。 51. 领导素质:是指领导者自身的内在条件,即在领导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气质、能力、品质等个人特征。 52. 领导者的工作作风:是指领导者在领导活动中比较固定和经常使用的行为方式和方法的总和。 53. 领导方式:是领导过程中领导者、被领导者及其作用对象相结合的具体形式。 54. 决策: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从若干可行的备选方案中选取实现既定目标的最佳方案。 55. 动机:是引起某种行为,维持该行为,并将该行为导向一定目标的心理过程。 56. 目标:就是期望达到的成就和结果,也是行为的导向。 57. 激励:通过某些内部或外部刺激,是人奋发起来,驱使人去实现目标。 58. 激发力量(激发水平)M:即调动一个人的积极性,激发其内在潜力的强度。 59. 目标效价V:是指目标对于满足个人需要的价值,即目标对于个人的重要程度。 60. 期望值E:是指采取某种行为可能导致的结果和某种需要的概率,即采取某种行为对实现目标可能性的大小。 61. 公平差别阈:刚刚能使两个条件不相等的人产生公平感时的适应差别的比值。 62. 激励机制:是为了达到激励员工而采取的一系列方针政策、规章制度、行为准则、道德规范、文化理念以及相应的组织机构、激励措施的总和。 63. 组织结构:是在组织理论的指导下,经过组织设计,由组织要素相互联结而成的相对稳定的结构模式。 64. 组织内部结构:是指组织各要素的排列组合方式,是组织各部门、各层次所建立的一种人与人及人与事的相互关系。 65. 管理幅度:就是指一个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的下属数目。 66. 管理层次:是指因管理幅度的限制而形成的组织纵向结构的等级层次。 67. 组织体制:是组织结构中各层次、各部门之间组织管理关系制度化的表现形式。 68. 企业集团:是一些有经济联系的企业为了实现共同的经营目标而在生产或经营的有关环节上联合起来的协作组织。 69. 文化:是人类群体或民族时代相传的行为模式、艺术、宗教信仰、群体组织和其他一切人类生产活动、思维活动的本质特征的总和。 70. 组织结构合理化:是从静态标准的角度来衡量组织行为科学化的,是指组织内部各运行要素的有效配置及其相关机制的有效发挥。 71. 组织决策体制:是指决策机构和决策人员所组成的一定的组织体系及其指定决策的基本程序和制度。 72. 组织成员的认同感:是指组织成员愿意为组织目标而奋斗的精神状态,是组织成员群体意识与群体态度的总和。 73. 解冻:是指激励个体或群体改变原有的态度,即改变原有的习惯或传统,接受新的观念和思想。 74. 改变:是指通过对认同和内在化等方式,使成员形成新的态度并接受和学会新的行为。 75. 冻结:是指用必要的强化方法使所期望的新态度和新行为融合成为成员个人品德中永久部分的过程。 76. 突破式变革:指领导用最大的决心和魄力对重大的变革要求一步到位,定期内必须按时完成变革。 77. 渐进式变革:是指利用足够的时间分步骤地逐渐推进变革并最终达成变革目标。 78. 管理模式:是指从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原则、组织结构(包括职能结构、部门结构、责权结构)、运行机制及运行方式,到管理技法、管理工具的整个管理体系的总称。 79. 组织文化:通常是指在狭义的组织管理领域内产生的一种特殊的文化倾向,实质上是一个组织在长期发展过程中,把组织成员结合再一起的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总和。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首先使用组织心理学这一名称的学者是( ) A.莱维持 B.维卡 C.斯克伯兹 D.梅奥 2.度量离中趋势的常用指标是( ) A.简单算术平均数 B.加权算术平均数 C.中位数 D.标准差 3.参与管理的理论基础是( ) A.X理论 B.Y理论 C.Z理论 D.超Y理论 4.决定人的行为的心理基础是( ) A.人生观 B.世界观 C.价值观 D.信仰 5.一般衡量能力强弱的标准是( ) A.智力 B.创造力 C.才能 D.工作绩效 6.一个人对自己在某种环境中应该做出什么样的行为反应的认识就是( ) A.角色同一性 B.角色知觉 C.角色期待 D.心理契约 7.有他人在场使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称为( ) A.群体凝聚效应 B.群体吸引效应 C.群体促进效应 D.群体影响效应 8.组织行为学中把在群体压力的作用下,个体有时会表现出与群体行为一致的行为倾向称为( ) A.遵从行为 B.服从行为 C.从众行为 D.响应行为 9.人们在共同活动过程中形成的彼此之间的关系称为( ) A.生产关系 B.工作关系 C.同事关系 D.人际关系 10.在达到同一目的的过程中必然损害或牺牲对方利益的行为是( ) A.竞争 B.冲突 C.竞赛 D.协作 11.人们为了实现某个共同目标而进行的协同活动称为( ) A.团结 B.合作 C.参与 D.联合 12.认为的特性是天生的,天生不具备领导特性的人就不能成为的理论是( ) A.传统素质理论 B.现代素质理论 C.日本领导素质观 D.美国领导素质观 13.以人际关系为导向的领导方式是指( ) A.以工作为中心 B.以事为中心 C.以人为中心 D.以物为中心 14.下列选项中属于领导权变论的是( ) A.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B.领导行为方格理论 C.领导作风理论 D.领导行为二元四分论 15.麦克里兰关于需要的理论认为,对人的发展和成长起着特别重要作用的是( ) A.保健需要 B.权力需要 C.合群需要 D.成就需要 16.在赫兹伯格的双因素理论中,以下哪项因素对人的行为不具本质上的激励作用 ( ) A.成就因素 B.目标因素 C.兴趣因素 D.保健因素 17.以下哪项因素不是组织变革的阻力 ( ) A.求稳性 B.习惯性 C.激励性 D.安全性 18.组织变革的步骤通常不包括以下哪个环节 ( ) A.发现征兆 B.诊断问题 C.确定变革内容 D.规划变革 19.美国学者杰弗瑞划分出四种组织文化类型,以下哪一种不属于他所划分的类型( ) A.家族型 B.学院型 C.俱乐部型 D.堡垒型 20.日本组织文化具有的最显著的特征是( ) A.关心环保 B.家族主义 C.崇尚竞争 D.尊重知识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无分。 21.态度所具有的特性有( ) A.社会性 B.针对性 C.协调性 D.易变性 E.两极性 22.创造性行为的特点有( ) A.首创性 B.有用性 C.重复性 D.适应性 E.主动性 23.影响人际吸引的因素有( ) A.容貌 B.个性特点 C.相似 D.体质 E.邻近 24.领导行为是一种动态活动过程,具有以下特点( ) A.示范性 B.暗示性 C.激励性 D.互动性 E.环境适应性 25.斯金纳的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认为,运用强化改造行为的方式主要是( ) A.正强化 B.激励 C.负强化 D.自然消退 E.惩罚 三、判断改错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判断下列命题正确误,正确的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打“√”,错误的打“╳”,并改正。 26.态度不能直接观察,只能间接地从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语言和行为中去推测而知。( ) 27.测验的效度是测量反映被测特征的真实程度的指标。( ) 28.气质是个性心理特征的核心部分,性格是心理过程的动力特征,能力则是完成某项活动所必备的心理特征。( ) 29.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智力水平越低,从众行为就越明显。( ) 30.冲突的特点在于竭力实现自己的目标的同时,力图阻止他人接近目标。( ) 31.美国管理学家杜拉克把的素质称为一种先天的特质。( ) 32.凝聚力与群体生产率的关系取决于群体的绩效规范。( ) 33.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与内容型激励理论、过程型激励理论并不矛盾。( ) 34.管理层次是指管理者能够直接指挥和监督下属的数目。( ) 35.当今世界组织变革具有快速度、短周期、多数量的特点。( ) 四、名词解释题(本大共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创造性行为 37.群体凝聚力 38.的工作作风 39.激励机制 40.组织文化 五、简答题(本大共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 41.管理者怎样才能提高员工的组织认同感和工作参与度 42.简要说明群体决策的缺点。 43.简要说明处理冲突的策略。 44.简要说明途径-目标理论的基本内容。 45.在人的心理过程中,需要、动机行为、目标等要素的动态关系是怎样的 六、论述题(本大共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46.试述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所具有的重要意义与作用。 47.联系实际谈谈人际关系在组织中的作用。

你可以看一下育路网!

2019组织行为学自考

组织行为学主要是研究在组织中以及组织和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人们所从事工作的心理活动和行为的反应规律的学科,用来研究组织中工作人员的心理和行为表现和客观的规律,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能力,从而实现组织既定目标的科学。组织指的是人类群体性活动的一种形式,与人类息息相关,是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现代的科学技术、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等都取得巨大成就,而这些都离不开人们,离不开组织。组织是由人们去组成,没有人谈不上组织,同时组织又由人们管理,有着自己的特定研究对象和科学的理论和研究的方法。要想成为一个组织,那么首要条件就是人了,人是构成组织的基本条件。人组织到一起,那么必须有共同的一个目标,目标才能让组织团结有方向。接着就是工作了,现代生活中,组织的存在都是有自身的目标和使命的,要完成使命,就需要开展实际的业务活动即工作。组织是个动态的组合过程,指组织工作或者组织活动,两个人以上的集体为了共同的目标协同劳动,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进行组合配置的过程。组织也是相对静态的人的社会实体单位,把动态组合过程有效、合理配合固定下来,形成各种规章制度和责、权、利相结合的机构。组织有一定的需要动机、情感和进取心。组织也是一投入一产出的系统,与社会系统相互作用,从而调节、适应发展变化的功能。组织是物的系统、人的系统、社会环境系统和社会技术系统相结合的系统。在一个企业中,涉及的管理内容五花八门、千头万绪,但是也可以划分为两个系统的。如果是对物的管理,称之为人—物系统;如果是对人的管理,称之为人—人系统。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内容大多数是以企业中的人—人系统为重点的。在人—人系统中,涉及的学科比较多,如:组织行为学、社会心理学、人事心理学、公共关系学、沟通学、领导科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企业文化、人际关系心理学等等。其中,组织行为学是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在人—物系统中,同样涉及许多学科,如财务学、会计学、统计运筹学、工程学、生产管理学、物资管理学、工程心理学、信息管理系统及各种技术性的学科。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学等理论性科学不同,它属于应用性科学。组织行为学是为了在应用理论科学原理的基础上,探索和揭示组织中人们的心理与行为的规律性,在掌握这些规律性之后再进进一步研究评价和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的方法,以掌握保持积极的行为,改变消极行为的具体技术和措施,它的直接目的是要紧密联系组织管理者的工作实际,提高其工作能力,提高组织的工作绩效。《组织行为学》研究在组织以及组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再采用系统的分析,综合应用心理学、社会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学和人类学,研究了人的心理行为和规律性,提高各级领导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预测和引导能力,方便管理统一组织。

自考专科有如下专业:1、金融学(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具备金融学理论基础,系统掌握银行、证券等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各类银行与非银行金融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实际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数据库原理及应用、经济学、金融法、会计学、金融企业会计、货币金融学、金融市场学、商业银行经营学等。2、工程管理(高起专)本专业培养具备土木工程技术和管理学基础知识,掌握现代管理科学方法,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可在政府工程建设主管部门、房地产开发企业、工程监理咨询公司、施工企业、物业管理等单位从事相关工作的应用型管理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力学、结构力学、工程结构、建筑法规、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工程合同管理、建筑施工、施工组织学等。3、工商管理(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熟悉管理学、经济学和企业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企业管理方法和技能,具有处理企业管理实际问题基本能力,适合在企、事业单位及各级政府部门从事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会计学、经济法、经济学、现代企业理论、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管理、市场营销、公司理财、企业战略管理等。4、会计学(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基本财务理论和会计专业知识,具有较强会计操作技能,毕业后能在会计师事务所,企事业单位,各级各类行政部门从事会计实务及会计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基础会计、中级财务会计、管理学原理、计算机会计、成本会计、财务分析、财务管理学、审计学等。5、计算机应用技术(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具有良好综合素质,掌握计算机基本理论,具有较强计算机操作能力,能在科研部门、学校、企业、技术和行政单位从事计算机应用和维护管理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主要课程:程序设计、数字逻辑、数据结构、操作系统、计算机组成原理、软件工程、计算机网络原理、数据库原理与应用等。6、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高起专)本专业培养掌握信号的获取与处理、电子信息系统与设备等方面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信息采集、传输、处理技术能力的高级技术专门人才。学生毕业后可从事电子设备与系统的运行、操作、检测、管理和维护工作,电子产品的开发制造、安装、调试、应用和维修等工作。主要课程:电路原理、电子技术、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高频电子线路、信号处理技术、电视原理、EDA技术基础、传感与检测技术、电子仪器、电子线路CAD、IC卡工程、数字图像处理等。7、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 (高起专) 本专业培养基于机械工程理论和先进制造技术,具有机械设计与制造专业能力,能够在现代制造业及相关领域从事设计制造、质量控制、技术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高级技术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工程力学、电子技术、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模具设计技术、机械制造装备设计等。8、建筑工程技术(高起专)本专业培养掌握建筑工程基本理论和知识,具备岗位职业能力,从事建筑工程生产一线技术与管理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主要课程:工程图学、建筑工程测量、房屋建筑学、地基与基础、建筑施工技术、建筑施工组织、建筑工程概预算、建筑CAD等。9、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高起专)本专业培养具备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知识,能在无机非金属材料领域从事技术开发、工艺和设备设计、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主要课程:硅酸盐物理化学、无机材料物理性能、材料测试技术、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装备、热工基础、无机非金属材料工艺等。

岁月如梭,2015即将过去,马上又到年底总结的时候了,回过头来看看这一年来自己的收获,这份工作并没有给我带来很大的收获,于是,年底果断地辞职了,决定在2016年给自己找一个新的平台,同时也希望自考本科能在2016年顺利毕业。在此发贴纪念自考的成果....课程代码课程名称考试方式学分分数考试时间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必考6702015年4月00151企业经营战略必考6702015年4月00152组织行为学必考4632015年4月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必考4632015年10月00067财务管理学必考6602015年10月00149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必考6652015年10月计划2016年4月的目标:1.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还有管理系统计算机上机应用(实践考核)。2. 2016年下半年的毕业论文3. 学位英语

组织行为学二自考

宁夏2011年4月自学考试科目时间表2010-12-31 11:5宁夏教育考试院 专业代码 专业名称 层次 4月16日(星期六)上午 4月16日(星期六)下午 4月17日(星期日)上午 4月17日(星期日)下午 公共课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0024)普通逻辑 (03708)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00429) 教育学(一) (02199)复变函数与积分变换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3709)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04184)线性代数(经管类) (02198)线性代数 (00420)物理(工) (00031)心理学 (02197)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二) (04183)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00012)英语(一) (00015)英语(二) (00020)高等数学(一) (00022)高等数学(工专)(00023)高等数学(工本)(04729)大学语文 020105 金融 专 (00073)银行信贷管理学 (00072)商业银行业务与经营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60)财政学 020105 保险 专 (00041)基础会计学 (00060)财政学 020203 会计 专 (00157)管理会计(一) (00146)中国税制 (00155)中级财务会计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20206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专 (00168)房地产经济学 (00174)建筑工程概论 020207 市场营销 专 (00179)谈判与推销技巧 (00178)市场调查与预测 (00177)消费心理学 (00144)企业管理概论 020211 饭店管理 专 (00203)饭店服务 (00193)饭店管理概论 (00201)饭店餐饮管理 (00202)饭店前厅与客房管理(00187)旅游经济学 030112 法律 专 (00247)国际法 (00245)刑法学 (00260)刑事诉讼法学 (05677)法理学 030403 公安管理 专 (05679)宪法学 (00355)公安秘书学 (00357)治安管理学 (00360)预审学 040101 学前教育 专 (00394)幼儿园课程 (00384)学前心理学 (00385)学前卫生学 (00413)现代教育技术 (00387)幼儿园组织与管理(00396)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00383)学前教育学 050102 秘书 专 (00854)现代汉语基础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510)秘书实务 (00040)法学概论 (00034)社会学概论 050114 汉语言文学 专 (00535)现代汉语 (00530)中国现代文学作品选 (00506)写作(一) (00532)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一) 050207 英语 专 (00595)英语阅读(一) (00794)综合英语(一) (00522)英语国家概况 (00795)综合英语(二) 050208 日语 专 (00605)基础日语(一) (00606)基础日语(二) (00607)日语语法 (09247)日语基础翻译 050212 阿拉伯语 专 (06755)阿拉伯语综合技能(二) (06756)阿拉伯语语法 (06758)阿拉伯语阅读 050405 室内设计 专 (00708)装饰材料与构造 (00707)建筑设计基础 (00712)建筑工程定额预算 (00688)设计概论 050406 视觉传达设计 专 (00716)印刷工艺 (00714)插画技法 (00688)设计概论 050436 艺术设计 专 (03707)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03706)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080306 机电一体化工程 专 (02183)机械制图(一) (0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 (02185)机械设计基础 (02205)微型计算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080604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专 (02302)电力系统继电保护 (02271)电机学 (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02304)电力系统自动装置 (02273)电子技术基础(二) (02151)工程制图 080801 房屋建筑工程 专 (02391)工程力学(二) (02393)结构力学(一)(02394)房屋建筑学 (02386)土木工程制图 (02389)建筑材料 081201 化工工艺 专 (02173)无机化学 (02481)物理化学(三) (03146)化工原理(二) (10464)石油化工工艺 082201 管理工程 专 (02633)现代制造系统 (02198)线性代数 (02628)管理经济学 (00152)组织行为学 082207 计算机信息管理 专 (02316)计算机应用技术 (02384)计算机原理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382)管理信息系统 100701 护理学 专 (02997)护理学基础 (03000)营养学 (02864)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2899)生理学 100803 中药学 专 (03037)药用植物学 (02976)医古文(一) (03035)有机化学(四) (03038)中药化学 100905 中医推拿按摩 专 (02973)中医诊断学(一) (02972)中医基础理论(一) (06106)推拿手法学 (02068)人体解剖生理学 020106 金融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78)银行会计学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08 保险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54)管理学原理 (00053)对外经济管理概论 020115 经济学 本 (00139)西方经济学 (00141)发展经济学 (00140)国际经济学 020202 工商企业管理 本 (00151)企业经营战略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53)质量管理(一) (00152)组织行为学 020204 会计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60)审计学 (00158)资产评估 020208 市场营销 本 (00185)商品流通概论 (00150)金融理论与实务 (00183)消费经济学 020210 旅游管理 本 (00188)旅游心理学 (00198)旅游企业投资与管理 (00191)旅行社经营与管理 (00152)组织行为学 020216 电子商务 本 (00911)互联网数据库 (00996)电子商务法概论 (00908)网络营销与策划 (00994)数量方法(二) (00913)电子商务与金融 020224 房地产经营与管理 本 (00972)房地产项目评估 (06567)项目投资与融资 (00329)城市规划与管理 (06568)房屋建筑概论 020226 商务管理 本 (00947)国际商务管理学 (00937)政府政策与经济学 (00939)商业伦理导论 (00940)战略管理教程 (00952)国际市场营销学(二)(00938)组织行为学(二) 020229 物流管理 本 (00058)市场营销学 (00009)政治经济学(财经类) (00015)英语(二) 020230 公共事业管理 本 (00318)公共政策学 (003335)公共管理学 (05725)文化管理 (00040)法学概论 020273 经济信息管理 本 (04225)经济预测方法概论 (04224)经济运用数学(二) (02141)计算机网络技术 (02599)应用数理统计 020282 采购与供应管理 本 (03616)采购战术与运营 030106 法律 本 (00264)中国法律思想史 (00246)国际经济法概论 (00258)保险法 (00167)劳动法 (00233)税法 030108 律师 本 (00249)国际私法 (00247)国际法 (00224)律师执业概论 (00926)司法鉴定概论 (00226)知识产权法 030203 社会工作与管理 本 (00280)西方社会学理论 (00279)团体社会工作 (00283)社会行政 (00285)中国福利思想 030302 行政管理学 本 (00318)公共政策 (00315)当代中国政治制度 (00277) 行政管理学(01848)公务员制度 (00923)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一) 030401 公安管理 本 (00369)警察伦理学 (00370)刑事证据学 (00861)刑事侦察情报学 (00371)公安决策学 (00859)警察组织行为学 040102 学前教育 本 (00398)学前教育原理 (00887)儿童文学名著导读 (00403)学前儿童家庭教育学 (00881)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 040107 教育管理 本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 (00453)教育法学 040108 教育学 本 (00452)教育统计与测量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0468)德育原理 (00467)课程与教学论 (00453)教育法学 040110 心理健康教育 本 (00465)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 (06056)心理学史 040112 小学教育 本 (03301)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 (03329)小学语文教育研究 (03330)小学数学教育研究 040202 思想政治教育 本 (0047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00480)中国传统道德 (00482)人生哲学 (00479)当代资本主义 (00481)现代科学技术与当代社会 050104 秘书学 本 (00523)中国秘书史 (00524)文书学 (00527)中外秘书比较 (00525)公文选读(00511)档案管理学 050105 汉语言文学 本 (00037)美学 (10470)宋词演变研究 (10472)九十年代小说研究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50113 中国语言文学教育 本 (00037)美学 (06764)新课程背景下的教学策略 (00538)中国古代文学史(一) (00537)中国现代文学史 050201 英语 本 (00087)英语翻译 (00831)英语语法(00840)第二外语(日语) (00832)英语词汇学 (00604)英美文学选读 050202 日语 本 (00535)现代汉语 (00610)高级日语(二) (00845)第二外语(英语) (00609)高级日语(一) 050408 音乐教育 本 (00732)简明配器法 (00735)音乐教育学 (07127)歌曲分析与写作 050410 美术教育 本 (00742)美术技法理论 (00747)美术教育学 (00744)美术鉴赏 (08496)色彩构成 050433 视觉传达设计 本 (05544)现代设计史 (05549)视觉传达设计概论 (08497)艺术美学 050437 艺术设计 本 (05712)艺术设计基础 (10177)设计基础 (09235)设计原理 (04026)设计美学 060102 历史教育 本 (00773)世界现(当)代史专题 (00772)世界近代史新体系 (00775)历史教育学 070102 数学教育 本 (02008)拓扑学基础 (02009)抽象代数 (02011)复变函数论 (02012)实变与泛函分析初步(02002)数学分析(二) 070302 化学教育 本 (02054)中级无机化学 (02053)结构化学 (02058)化工基础 (02051)物理化学(二) 080105 石油工程 本 (02163)油层物理 (01135)油藏工程 (06347)渗流力学 080307 机电一体化工程 本 (02245)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 (02234)电子技术基础(一)(02243)计算机软件基础(一) (02200)现代设计方法 (02238)模拟、数字及电力电子技术 080806 建筑工程 本 (02439)结构力学(二) (02446)建筑设备 (02275)计算机基础与程序设计 (10482)项目策划与设计 082202 管理工程 本 (02626)现代企业管理(二) (03730)工效学 (02629)基础工业工程 082206 工业工程 本 (02825)机械基础 (02187)电工与电子技术 (02647)生产管理与质量工程 (02897)企业经营战略与市场营销 (02629)基础工业工程 082208 计算机信息管理 本 (02375)运筹学基础 (02384)计算机原理 (02628)管理经济学 (02323)操作系统概论 082218 电子政务 本 (03342)电子政务案例分析 (03335)公共管理学 (03344)信息与网络安全管理 (04741)计算机网络原理 090102 农学 本 (02672)作物育种学 (02662)植物生理学 (02680)农产品加工 090115 园林 本 (07895)园林设计基础 (05042)自然资源学 (02662)植物生理学 (07902)园林景观与设计 090202 林学 本 (02754)林木育种学 (05042)自然资源学 (04215)观赏树木学 090403 畜牧兽医 本 (02797)家畜饲养管理学 (02678)农业推广学 (10483)饲料生产学 (03247)草地学 100702 护理学 本 (03202)内科护理学(二) (03200)预防医学(二) (03201)护理学导论 (03007)急救护理学(03004)社区护理学(一) 100802 中药学 本 (02895)病原生物学与免疫学基础 (03047)分析化学(二) (03044)中药药剂学 (03053)中药制剂分析 100805 药学 本 (05522)有机化学(五) (03023)药物化学 (03031)药物分析 (10484)药品营销学 999999 教师资格 (补修课程) (00442)教育学(二) (10487)心理学(二)

组织行为学自考考试重点:一、影响社会知觉的因素及应用:1、 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人du们在对他人形成印zhi象的过程中往往根据最先接受到的某些信息形成印象。相反,某些时候,人们最后所接受到信息也能左右其形成的印象。2、 投射现象:把别人假想成和自己一样,认为自己有的特制别人也有。3、 晕轮效应:当某一个人的某一方面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后,他的其他方面也得到好的(或坏的)评价。4、 社会刻板印象:类别化的产物,是人们对某个群体中的人形成的一种概括而固定的看法。(玻璃天花板)5、 制约现象:是我们常常会根据某个人的品质和个性心理特征去推论与之相近的其他人也存在这种品质和个性特征。6、 对比效应:人们的知觉往往受到参照物的影响,使知觉产生失真现象。应用:企业形象设计;招聘面试;绩效期望;绩效评价;成就归因;印象管理及其识别登门槛效应、门面效应、讨好技巧、做恰当的自我表露二、态度改变的理论:1、 态度分阶段变化理论(依从、认同、内化)2、 认知不协调理论(逻辑的违背、文化价值的冲突、观念层次的冲突、、新旧经验的矛盾)(改变或否定一方、同时改变双方的强度、引进新的认知因素)3、 平衡理论(人际关系的平衡因素、费力最小原则)影响因素:1、 态度改变情境模型(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周围情境)2、 态度改变的具体影响因素(传达者、沟通信息、态度主体、沟通背景)改变方法:1、 沟通影响规律的利用2、 参照群体引导(目标管理)3、 通过改变行为实现态度改变(过度理论)4、 角色扮演与改变主客体相互作用方式5、 逆反心理的避免与利用(禁果逆反=潘格拉效应 希望)工作满意度的测量三、内容型与过程性激励理论内容型:1、 Maslow需求理论:1、生理、2安全、3、友爱、4、尊重、5、自我实现2、 Mcclelland成就激励理论:1、权力、2、成就、3、亲和3、 Weiner归因理论:可控因素:能力、努力;不可控因素:任务难度、机遇4、 Alderfer的ERG理论:1、生存需要(物质安全和基本生理需要)2、归属需要(社会和人际安全需要)3、发展需要(自尊和自我实现需要)5、 Herzberg双因素论:保健因素(外因);激励因素(内因)过程型:Vroom期望理论; Adams公平理论; Skinner强化理论四、人际吸引的条件1、 距离 2、熟悉 3、个人特征(才能、外貌吸引力、个性品质) 4、相似与互补综合性人际关系改善技术:PAC技术、敏感性训练、角色扮演五、领导理论:1、 特质:1、天资2、主动性3、洞察力、4、自信心5、与下级关系6、决断能力7、成熟度8、性别 9、职业成就的需要10、自我实现的需要11、指挥他人的需要12、金钱的需要13、工作稳定性的需要2、行为风格:1、领导方式:专制、民主、放任 2、参与式与指令式领导 民主与专制的对比 3、双维理论:结构与关怀、员工导向与生产导向、关心人与关心生产3、权变:1、费德勒模型:领导和被领导、任务明确程序化、领导全力与各方面参与度2、情境领导理论:领导与职工的关系行为、工作行为, 低、高3、路径----目标理论:指令型、参与型、支持型、成就型自考/成人高考有疑问、不知道如何选择主考院校及专业、不清楚自考/成考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老师,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最好买本自考白皮书,背背也就过了.

  • 索引序列
  • 组织行为学自考
  • 自考组织行为学
  • 组织行为学自考题
  • 2019组织行为学自考
  • 组织行为学二自考
  •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