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58

Elena小妞仔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国音乐史往年真题答案解析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hzhohohzh

已采纳

这种东西我不建议你在百度知道上找,一般找不到的。这东西一般都有书或者卷子的,你可以买些真题,真题上肯定有答案的,而且,大纲这东西,如果没有人解读的话,看跟不看一样的。因为大纲上真的没有什么东西。或者你可以找些专门讨论这地方的论坛之类的,真的不建议你在百度知道上,这上面你基本上得不到真正有价值的东西,反而很可能会有一群复制粘贴的人来烦你,烦你还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可能他们粘来的东西自己都不知道是什么,会害了你的。学会以及掌握有效信息的检索也是很有必要的。考试这东西基本上就是以一定的教材为基础,教材掌握的差不多后,之后就是个技巧性的问题了。真不建议你在百度知道找。

338 评论

naerman163

《阳关三叠》是一首感人至深的古曲,也是我国古代音乐作品中难得的精品,千百年来被人们广为传唱,有着旺盛的艺术生命力。这首乐曲产生于唐代,是根据著名诗人、音乐家王维的名篇《送元二使安西》谱写而成的。因为诗中有“渭城”、“阳关”等地名,所以,又名《渭城曲》、《阳关曲》。大约到了宋代,《阳关三叠》的曲谱便已失传了。目前所见的古曲《阳关三叠》则是一首琴歌改编而成。最早载有《阳关三叠》琴歌的是明代弘治四年(1491)刊印的《浙音释字琴谱》,而目前流行的曲谱原载于明代《发明琴谱》(1530),后经改编载录于清代张鹤所编的《琴学入门》(1876)。新中国成立后,王震亚将其改编为混声合唱。现存《阳关三叠》 原诗已饱含深沉的惜别之情,谱入琴曲后又增加了一些词句,加强了惜别的感觉,表达了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无限留恋的诚挚情感。曲谱最早见于《渐音释字琴谱》(1491年以前),另外还有1530年刊行的《发明琴谱》等十几种不同的谱本。据清代张鹤所编《琴学入门》(1864年)传谱,全曲共分三大段,用一个基本曲调将原诗反复咏唱三遍。故称“三叠”。每叠又分前后两段,琴歌开始加了一句“清和节当春”作为引句,其余均用王维原诗。后段为新增歌词,每叠不尽相同,带有副歌的性质,分别渲染了“宜自珍”的惜别之情,“泪沾巾”的忧伤情感和“尺素申”的期待情绪。旋律以五声商调式为基础,音调纯朴而富于激情,特别是后段“遄行,遄行”等处的八度跳进及“历苦辛”等处的连续反复呈述,情真意切,激动而沉郁,充分表达出作者对即将远行的友人的那种无限关怀、留恋的诚挚情感。歌曲结尾处渐慢、渐弱,抒发了一种感叹的情绪。杨州慢,是南宋词人、音乐家姜夔的自度曲,而以此调创作的词中最著名的就是姜夔的《扬州慢·淮左名都》。另外还有赵以夫、郑觉斋等词人用过此调。

227 评论

龙龙爱龙眼

私信我我这里有啊

335 评论

大LY的小世界

多选题:在中国古代音乐史中,有关“和”的三个阶段论包含哪三项:(       )

A.谐和           B.平和          C.淡和        D.中和

答案:BCD

答案解析:中国古代音乐史——新音乐品种的形成和声乐器乐的全面发展(公元960——公元1911)和的三种发展与中国的历史发展息息相关,在上古时期,华夏大地都是一个个氏族为主体,在氏族的相互融合中背景下,音乐发展不同氏族音乐互相中和为主,在中古时期里,音乐多是用来祭祀、祭天、祭祖等神圣场合,因此有了淡和的特性,到了近古时代,繁荣的大一统王朝不断长久出现,音乐有了歌颂和平繁荣的平和特性。

103 评论

一吉一吉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送别,从古到今,都是一个忧伤的话题。 王维的一首《送元二使安西》,从此,离别的荒涯里,就有了这样的一曲《阳关三叠》暖出融融的情谊。 清和的时节正是初春,杨柳千丝与万缕,织成忧伤愁绪,那晨风扫尘、朝雨洒路的渭城啊,正难承离别的哀伤,劝君更尽一杯酒,从此西出阳关无故人。 从此渭城,这个曾被崔颢吟诗唱作“可怜锦瑟筝琵琶,玉台清酒就君家”的地方,因这样的别离,而把这里的酒喝成了泪。 渭城,因为是经过,因为是送别,因为是留守,都罢,总之,因为诗人的情绪都成了梦。在这里人们会恰好遇上,却又终难免一场告别,这个城,让人们拥有的是——有限温存,无限的辛酸。 冰心在《繁星》里说: 生离——是朦胧的月日 死别——是憔悴的落花 渭城,就是这样。如一瞥中的流水与落花。 而在渭城之上,为那朋友西出阳关的送别,总是带着一腔豪情,因为,这一走,就再也回不了头了,如果悲伤,不如笑别,留下一场好梦,让各自的风雨前程不再孤单。 当近代的人们清唱李叔同《送别》之时,那渭城的情绪又汹涌而来绵绵而退: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斛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问君此去几时回,来时莫徘徊。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人生难得是欢聚,唯有别离多。 人生如梦,梦醒时悲欢离合,逝去难忘的光阴还留下多少?望远山,山外山风在感动我,唯有歌舞这一曲送别离,思念悠悠如山,绵绵不尽。 天地之大,人生漫漫啊,我们都曾跋涉千里才来到这里,在此相遇却终又在这与你道别。苍月的《七夜雪》里让人最伤感的莫如是这样的一段情绪: 在最初和最后的雪夜 冰冷寂静的荒原上 并肩走过的我们 所有的话语都冻结在唇边 一起抬头仰望你可曾看见 七夜的雪花盛放了又枯萎 宛如短暂的相聚和永久的离别 请原谅于此刻转身离去的我—— 为那荒芜的岁月 为我的最终无法坚持 为生命中最深的爱恋 却终究抵不过时间…… 相逢有相逢的缘份,萍水有萍水的际遇,珍重每一种遇见,因为以后一别此时,一别经年,一别将生生世世…… 有时候,想想,这辈子,再也见不到一个人,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所以送君若浪水,叠叠愁思起。梦魂如月明,相送秋江里…… 但是,再是企愿时间断流,也熬不住这抽刀断水水更流的悲伤,人,总是要被送走的。 所以,最终,连攀花相送的李白,也不得不这样吟诵:“斗酒勿为薄,寸心贵不忘。坐惜故人去,偏令游子伤。离颜怨芳草,春思结垂杨。挥手再三别,临歧空断肠。” 那一挥手里,离别已成定局。 此时此刻,只有席慕容的这一场送别道尽伤痛: 不是所有的梦都来得及实现 不是所有的话都来得及告诉你 内疚和悔恨 总要深深地种植在离别后的心中 尽管他们说 世间种种 最后终必成空 我并不是立意要错过 可是我 一直都在这样做 错过那花满枝桠的昨日 又要错过今朝 今朝 仍要重复那相同的别离 余生将成陌路 一去千里 在暮霭里 向你深深地俯首 请为我珍重 余生成陌路,从此冷暖自知,所以请为我珍重吧。道完这一声别离,从此你我的悲欢将被收藏。 可是如果这样的结局早已注定,我们为什么要相遇啊,为什么要在这茫茫人群里,恰好萍水相逢了,又恰好携手看一段人间,而在这邂逅的刹那时光里,涌现的是相遇的欣喜、相知的感动,而同时,也为我们各自漫漫的余生里留下那绵绵不尽的惆怅,和思念。 留下那一刹那的温暖,却又要留下这一个转身的叹息,转身之后就只是背影了,从此你就进了往事,以后,以后的以后,就再也见不到你了,再也见不到了。 所以有人难以承担,而说:“无谓再会/要是再会/更加心碎。” 是的,有缘太短,比无缘更惨。 “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的是徐志摩,连洒脱如仙的李白也深怕自己思念的深度难熬过这离别的长度,也要对着浣纱石叹一声:“昔时红粉照流水,今日青苔覆落花。君去西秦适东越,碧山青江几超忽。若到天涯思故人,浣纱石上窥明月。” 而苏东坡亦只敢在酒里作洒脱的宣言:“醉笑陪君三万场,不诉离觞。” 李白,苏东坡如此,我们更不能逃脱,亦只能,想一个人的时候:暂出河边思远道,却来窗下听新莺。故人一别几时见,春草还从旧处生。 早知这般的相思成灾,不如当初不见了。 如今,一人独自思念,写的字再缠绵,选的诗再情殇,也化不成蝶与君双飞,唯有在思念的长空里,一人寂寞地听完《阳关三叠》。 ——曲水一觞今意懒,阳关三叠重情伤。 借用徐志摩的诗做离别伤痛的生路逃离吧: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蜜甜的忧愁

24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教育史自考真题答案解析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学前教育史试题 课程代码:00402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

    甜甜小小宝Sally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国法制史自考历年真题答案解析

    法制史论述题1“明刑弼教”、“重典治国”的原则是什么:“明刑弼教”强调重视教化,慎用刑罚。朱元璋建明以后,认为自己所处的是一个乱世,因此要用重典且进一步认识到应

    摄氏三十八度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国近代史历年真题自考答案解析

    你好,已经发到你的QQ邮箱了,都是我们自考群里整理出来的自考近现代史的习题和资料,如果满意请采纳哈~

    林麓是吃货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外音乐史自考真题及答案解析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中外音乐史教材,四川自考中外音乐史00730真题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

    千年紫檀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9
  • 中外音乐史自考真题及答案详解

    音乐学校可以自考,只要满足自考的条件就可以通过成人高考或者网络教育等途径,自考音乐学校。不过可以自考的音乐学校不是特别多,具体可以登陆自考教育考试院网站进行查询

    花花only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