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30

一只自由鱼儿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外教育史论述题重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帆杰作

已采纳

一、填空题 1、德国最早的一所实科中学是创办于 年的“数学、力学、经济学实科中学”。 2、西周的学校教育内容主要表现为“六艺”,它们分别是指 、 、 、 、 、 六方面知识和技能。 3、“立五经博士”的文教政策是 统治的时期确立的。 4、《大教学论》是 的教育代表作。 5、基佐法案是法国 时期的教育法案。 6、洛克从培养 出发,讨论了范围广泛的教育问题。 7、1919年法国政府通过的《阿斯蒂埃法》突出了 题。 8、西周的学校设置可分为两类:设在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的称 ,按年龄层次上可分为 和 两级;设于郊、野范围内的学校称 。 9、最早在德国出现的实科中学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 主义的倾向。 10、宋元私塾中最为流行的识字教材有:《 》、《 》、《 》等。 11、从明代开始,科举考试分为 、乡试、会试、殿试4个步骤。 12、夏代在王都设立的最典型的教育场所为“___”,堪称是一种武备学校。 13、蒙台梭利初级教学法包括筋肉练习、感官教育、知识教育、 四个方面。 14、在关于人性的认识中,认为人性如素丝,“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的是 ;认为“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的是 ;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的是 。 15、苏格拉底以其“ 术”而著称于世界教育史。 二、选择题 1、韩愈的教育思想区别于其他教育家的最显著特点是什么? ( ) A、人才思想 B、教学思想 C、师道思想 D、“性三品”思想 2、第一部在全国实施的学制是哪一部?( ) A、癸卯学制 B、壬寅学制 C、壬子学制 D、癸丑学制 3、洛克认为人的好坏乃是( )的结果。 A.先天禀赋 B.后天教育 C.环境影响 D.上帝决定 4、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形式阶段”的第3个阶段是( )。 A.联合 B.系统 C.运用 D.明了 5、道家的教育主张是什么?( ) A、“不言之教” B、“以法为教” C、“兴利除害” D、“化性起伪” 6、下列教育思潮中,不属于五四时期资产阶级教育思潮的是:( ) A、复古主义教育思潮 B、平民主义教育思潮 C、工读主义教育思潮 D、实用主义教育思潮 7、( )国实行由国家统一领导与地方分权同时并存的教育领导体制。 A.法 B.英 C.美 D.俄 8、“杜威学校”即杜威于1896年创设的( )实验学校。 A.旧金山 B.波士顿 C.纽约 D.芝加哥 9、柏拉图在公元前387年建立( )。 A.阿卡德米学园 B.吕克昂学园 C.雅典大学 D.亚历山大大学 10、“化性起伪”是谁提出的? ( ) A、荀子 B、老子 C、庄子 D、孔子 三、简答题 1、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2.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3、简述苏湖教法。 4、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四、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2、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中外教育史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1708年 2、礼、乐、射、御、书、数 3、汉武帝统治 4、夸美纽斯 5、七月王朝 6、绅士 7、职业教育 8、国学,大学,小学,乡学 9、泛爱主义 10、《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11、童生试 12、序 13、实际生活训练 14、墨翟,孟轲,荀况 15、知识助产 二、选择题 1、C 2、A 3、B 4、B 5、A 6、A 7、B 8、D 9、A 10、A 三、简答题 1、赫尔巴特关于道德训练的观点。 赫尔巴特认为,训练是培养道德品质不可缺少的过程,依据赫尔巴特的看法,管理是造成学生遵守秩序的精神,保证教育教学的顺利进行。教学是通过提供观念塑造儿童的心灵,培养道德观念。而训练则直接在儿童情感上发生作用,使道德愿望变为行动,道德力量更加持久、顽强和坚定。实施训练应贯穿于整个教育、教学以及儿童日常生活中,培养儿童善良的感情和道德行为习惯。 道德训练的方法与儿童管理和教学有相似之处,但又有其特点。具体有: (1)陶冶。所谓陶冶,即逐渐地对儿童的心灵和感情施加影响,而不是采取压制手段。 (2)赞许和谴责。当儿童遵守行为规则时,教育者给予他应得的赞许,使之产生快乐的情感。赫尔巴特认为,这是“训练的优美艺术”,应多加运用。相反,当儿童不听训话时,则要进行谴责。(3)良好的健康状况,能使训练产生充分的效果,而在“健康不良的情形下,就不能有什么训练”。此外,教师的人格对训练也具有重大意义。赫尔巴特要求教师在实施训练时,要态度冷静,谆谆善诱,气氛愉快,从而影响学生形成善良的性格。 2.北宋的三次兴学运动有哪些主要内容? 北宋仁宗以后,为了振兴官学,改革科举,曾有"三次兴学"之举。 (1)北宋第一次兴学,是范仲淹主持的庆历兴学。兴学内容主要有三: ①令州县立学; ②改革科举考试内容,罢帖经墨义,着重策论; ③改革大学。 (2)北宋第二次兴学,是王安石主持的熙宁兴学,主要内容是: ①改革大学,创立"三舍法";②整顿地方学校;③颁定(三经新义); ④设置专门学校;⑤改革科举制度。 (3)北宋第三次兴学,是蔡京主持的崇宁兴学,其主要内容为: ①扩充地方官学,续增州县学生。②添置算学、书学、画学,使学制更为完备。 3、简述苏湖教法。 是北宋教育家胡瑷在苏州、湖州讲学时采用的一种教学及教学管理方法,其主要做法是:设立经义斋和治事斋,创行分斋教学制度。经义斋主修六经经义,属“明体”之学,培养高级统治人才;治事斋分“治民、讲武、堰水、历算”等科,属“达用”之学,培养专业人才。学生可以主修一科,兼学一个或几个副科。胡瑗的苏湖教法是中国教育最早创立的分科教学和学科的必修、选修制度,在世界教育也是最早的。 4、简述蔡元培的"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 蔡元培在担任北大校长时.确定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办学方针,作为改造旧大学的指导思想、他认为大学是研究高深学问的机关,应该提倡思想自由,学术自由,各派主张只要言之成理,持之有故,尚不达自然淘汰之运命,都可以让他们自由发展,兼容并包。依据这一方针,他聘请教师"以学诣为主",允许不同学术观点的人同时在大学任教,使北大教师队伍人才济济,面貌一新。他的这一办学方针改变了旧北大一片死寂的景象,在突破中国封建社会长期文化专制主义方面起了积极的作用,为各种新思想在大学讲坛上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使北大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发源地 四、论述题 1、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述评。 答:卢梭认为,自然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所谓“自然人”不是原始社会的野蛮人,而是身心和谐发展的人。他体魄健康,心智发达,道德高尚,处事干练,并能从事生产劳动,自食其力的人,实际上,就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食其力的小资产阶级上层人物。 自然教育是卢梭教育理论的根本思想。其核心是教育必须顺应儿童天性发展的自然历程。即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特征。他曾反复强调要把儿童当作儿童去看待,“要按照你的学生的年龄特点去对待他”。 卢梭之所以强调教育必须遵循儿童的年龄特征,主要是他认为,作为人的教育三种来源之一的“自然的教育”,即人的“才能和器官的内在发展”,有其不可改变的规律性,因而“人的教育”和“事物的教育”即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有意识、有目的的指导和环境对受教育者的影响,都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来进行,只有这样,儿童的开性才能得到完美的发展,成为一个真正的“自然人”。 自然教育还应尊重儿童的个性特点。卢梭认为,每个儿童的心理有他自己的形式,必须按照个别的形式进行教育。 卢梭的自然教育理论有着巨大的反封建的进步意义。他强调教育必须顺应儿童身心发展特点,大大提高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使学生成为教育的主体,与以教师为主体,残害儿童身心的封建教育是完全对立的,开辟了现代教育理论的先河。卢梭关于教育三个来源之间关系的论述,虽存在着形而上学的观点,但已初步认识到遗传、教育、环境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是有意义的。 2、试评1922年学制产生的背景、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 答:(1)背景主要是:一是由于经济、政治、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服务,而临时政府的学制已不能适应当时经济发展的需要;二是受新文化运动的影响,在批判传统封建教育的同时,要求实现教育上的民主和平等,要求发展个性、尊重人格,而美国的学制改革及当时正在中国发生重大影响的实用主义教育思潮,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了这一社会需求。1922年9月,教育部顺应形势,召开全国学制会议,公布了《学校系统改革案》,即“壬戌学制”。 (2)这一学制有三方面的内容:①作为指导原则的“七项标准”,即:发挥平民教育精神;注意个性之发展;力图教育普及;注重生活教育;多留伸缩余地,以适应地方情形与需要;顾及国民经济力;兼顾旧制,使改革易于着手。②“六三三”分段的学校系统,即初级小学四年(从6岁开始),高级小学二年,初级中学三年、高级中学三年;大学四至六年。③四项附则,即:为使青年个性易于发展,得采选科制;为适应特殊之智能,对于天才者之教育应特别注重,其修业年限得变通之;对于精神上或身体上有缺陷者,应施以特殊教育;对于年长失学者,应施相当之补习教育。 (3)新学制在以下方面体现了进步性:①缩短了小学年限,有利于初等教育的普及;②延长了中学年限,有利于提高中等教育水平,中学分两段提高了办学的灵活性,也有利于中学普及;③取消大学预科,有利于大学集中力量进行专业教育和科学研究;④在中学实行选科制和学分制,兼顾学生升学和就业。“六三三”制的基本结构,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故被一直延续下来。但是有些方面不大适应中国国情,实施起来有很大困难,后来又作了些调整。

130 评论

Honeychurch

2012年统考教育学大纲公布后,从试卷的结构分布和分值的分配中,教育学原理和中外教育史的都占100分左右,这两科也是教育学考研的重中之重。下面跨考针对2012年教育学大纲的要求,对中外教育史这部分内容做个分析,以帮助大家合理安排复习时间和内容,帮助大家提高复习效率。 中外教育史所涉及的知识内容分六大部分:中国古代教育、中国近代教育、中国现代教育、外国古代教育、外国近代教育和外国现代教育,但是各部分涉及的知识点众多而且相对庞杂,同学们在复习过程中不可能全部背诵记忆下来或者容易混淆。 一、中外教育史各部分知识点解析 1、中国古代教育 此部分内容是教育思想史考查得较多的章节,考点繁多,而且多为背诵的内容,总共分为六大知识点,从最初的原始社会到洋务运动之前的几大朝代的教育思想及体系的完善与变革,做了一个整体的梳理与沉淀,形成系统的框架。考生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打破思维定势,把知识点重新整理组合,按照自己习惯的方式加以理解和记忆。此部分内容可以按照教育思想史、教育制度史、学校改革史三个维度进行划分,把不同时期的人物思想、教育制度以及改革史串成三条线,把古代教育史内容分割明确,比较便于记忆和复习。 2、中国近代教育 此部分教育思想史和教育制度史所占的比重不相上下,考点也相对较多,分为三大考点。从近代教育的起步、近代教育体系建立、近代教育体制的变革几部分概括了从洋务运动到20世纪30年代中国教育发展的史实,按时间的顺序来梳理。在复习的时候也可以分成思想史和改革史两大主线来分别把握,特别是洋务运动、“中体西用”的教育思想、清末新政时期的教育改革、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与实践、新文化运动时期和20年代的教育思潮与教育改革运动、1922年“新学制”都是很重要的内容,一定要细致认真地看。这部分考试主要以选择题和简答题作为主要考查内容。 3、中国现代教育 该部分主要是从南京国民政府到新中国成立期间的教育史,大纲从南京国民政府、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教育和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三个角度分类,三块知识点分类明确,可按大纲顺序进行复习。其中现代教育史是考查的重点部分,论述题、简答题、选择题都曾考查过。考生们应对现代教育家的理论与实践考点要重视起来,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都有可能成为考查内容,所以复习的时候不容忽视。 4、外国古代教育 该部分从东方文明古国、古希腊、古罗马、西欧中世纪、拜占庭与阿拉伯教育五部分呈现了古代外国教育的轮廓,考生在复习的时候重点掌握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教育思想,识记古代东方文明古国教育的特点、斯巴达、雅典教育的不同、宫廷学校与骑士教育、中世纪大学的形成与发展等内容。该部分内容多以选择题来进行考查,因此在看书的过程中一定要细致,特别要注意古埃及和古印度教育的比较,古希腊教育中斯巴达教育与雅典教育的比较,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和柏拉图教育思想的比较,不同时期罗马教育的比较等。同时建议将此部分的复习和中国古代教育放在一起,还可以进行将中外古代教育的方方面面进行对比复习。由于外国古代教育对考生来说比较陌生,所以更应重视。 5、外国近代教育 该部分内容很多,但是结构比较清楚。大纲从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时的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三个部分划分考试范围。此部分考点非常多且是大题容易考察的范围,如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教育,欧美主要国家和日本的近代教育,西欧近代教育思想等部分都是简答和分析论述题考查的重镇,因此考生不仅要细致地看,而且还要多进行理解和对比,如果能将西欧近代教育思想与现实教育问题一起进行思考是的,如班级授课制的优缺点,卢梭的自然教育主张的现实可行性,裴斯泰洛奇的“教育心理学化”主张对当今的启示等等。总体来说,思想史是外国近代教育的重点内容。 6、外国现代教育 该部分主要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欧美和日本现代教育制度、现代欧美教育思想三部分内容圈定考查范围。主要内容是教育改革和教育制度史的内容。第一节新教育运动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要简单了解他们的背景和始末,理解他们的意义。重点要准确记忆其中的典型人物和实践,比如梅伊曼、蒙台梭利、葛雷制、道尔顿制、设计教学法等,这些都是比较容易出简答题的;第二节主要介绍的是各个国家的教育改革。这里需要掌握一些有重要影响的改革运动和教育法案,如英国的《1944 年教育法》、《雷沃休姆报告》、《1988 年教育改革法》;法国的《费里教育法》、《郎之万一瓦隆教育改革方案》;美国的“八年研究”计划、初级学院运动等;日本的《教育救语》、《大学令》;苏联的《统一劳动学校规程》;1958 年的教育改革、1966 年的教育改革等,这些都是复习的重点,容易出简答题,复习的时候要注意和如今该国的教育现状联系。第三节重点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和实践。这部分考查也是教育史得重点内容,同学们要做好整理分析工作。 二、中外教育史推荐参考书目 中外教育史部分可参考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李才栋、谭佛佑、张如珍、李淑华编《中国教育管理制度史》,毛礼锐、沈灌群主编《中国教育通史》,李国钧、王炳照主编《中国教育制度通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管理史》,张惠芬、金忠明主编《中国教育简史》,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教程》,王天一、夏之莲、朱美玉主编《外国教育史》,以及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及指南等。 总之,在复习中外教育史的时候,同学们一定要善于重新分类整理相关的内容,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和知识体系。结合当时的背景去理解、不能死记硬背。同时还需要适当做些练习题,充分利用经典教材,不要只拘泥于大纲中的知识点,拓展阅读相关资料或书籍,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这样复习的效果会更佳!最后,跨考教育预祝2012年的考生都能圆梦,考上理想的大学。

334 评论

高兴儿88

全日制教育硕士,全称为全日制教育硕士专业研究生。从2010年开始全国联考,教育硕士初试考试科目为政治、外国语、教育综合、第四科目,毕业颁发学位证和学历证。博仁教育指出,其中,教育综合、第四科目是由招生院校自主命题,报考全日制教育硕士的同学一定要仔细查看招生院校的考试科目,所以各个院校的题型都不相同。下面由博仁教育为大家解读333教育综合试题。一、从333教育综合题型来看,包括3种类型。名词解释题: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简答题: 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分析论述题:4小题,每小题 20分,共80分从以上题型上我们可以看出,333教育综合只考查主观题目,不考查客观题。这些题型也是我们在大学期末考试经常见到的题型,所以,同学们对这种题型并不陌生。在这里,博仁教育建议同学在备考过程中,按照考试题型进行整理笔记,这样就可以在整理的过程中熟悉相关知识点。二、从各科分值分布来看,333教育综合各科部分所占分值为:教育学原理 约60分中国教育史 约30分外国教育史 约30分教育心理学 约30分从分值分布上来看,333教育综合满分150分,其中,教育学原理所占比重比较大,其他三科比较均匀,那么在复习各科的时候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教育学原理:教育学原理是非常灵活的一门学科,就大纲要求的知识点来看,从教育学的概念、教育与社会的关系、教育与人的关系等最基本的概念知识,到课程、教学、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等一些重大的课题都涉及到了。考生在复习教育学原理这门学科时:一要重视对基本知识点的掌握,打好扎实的基础。二要关注国家、国际发生的教育新闻和教育热点,如现在我国的新课程改革、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教育、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德育改革、公民道德教育、教师培养与准入制度改革、教师专业化发展、教育经费投入等。要有教育的敏感性。相关的资源很多,如《中国教育报》、《教育文摘周报》等,或教育部网站、中国教育信息网等。三要关注我国、国家目前学术上的研究热点,如与新课程改革相关的研究、多元文化中的教育发展、教育公平问题、师生关系、教育中的“对话”、教育与国家发展、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终身教育与终身学习、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教育惩罚等等。可以获得信息的资源有很多,大家可以看《教育研究》、《教育评论》、《教育学》(人大复印资料)、《高等教育研究》、各高校学报等学术性杂志等。利用好图书馆和中国期刊网、中国知网等。 四要在自己所重点阅读和学习的教材、大纲解析和其它相关资料之外,多做拓展性阅读,包括其他的教材、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学会生存》《教育:财富蕴藏其中》等,特别要强调的是,教育学原理的复习,一定要联系现实生活,要“学以致用”,学会用所学的理论分析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教育事件,千万不能死记知识。2、中外教育史首先,中外教育史包括古今中外所有的教育事件、教育发展脉络、教育人物的思想等,知识点繁多,但是却是很有规律的。首先,在复习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教育制度、教育政策、教育思想等几条线来进行,注意每个教育事实发生发展、教育人物思想特点、教育制度和政策制定的社会背景,一般可以分为经济和政治两大背景,不要脱离背景来谈事物的好坏。其次,重视中外教育史的结合,在同一个历史年代,中外教育都是怎样进行的?制定的制度有什么共同与不同之处?尤其要重视各个历史年代的教育思想家在教育观点上的异同之处。而且,不能只对比同一个历史时期的,还要重视对比和联系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国别的教育特点和教育思想特点。第三,教育制度和教育思想是重点,尤其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几个大国的一些关键性或具有转折意义的法规法案、一些有首创思想或引起重大影响的思想家的教育观点。第四,在复习史实的时候,要注意和现实的教育问题相结合,多思考其对现今教育的指导意义,尤其是一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思想,还有,要注意正反评价。3、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是专业性比较强的学科。在教育心理学这门学科上,内容基本上有两大块,一是学习,二是教学,理论比较多,知识点也很多。首先,在复习的时候,关注各大理论,一定要清楚各个实验及各个理论的特点,在各个代表人物上不要产生混淆。教育心理不分家,各个理论常常是密切结合在一起的,在复习的时候,遇到教育学、中外教育史中有同样的知识,要注意结合起来复习。其次,在考试的时候,对专业术语的要求比较高,在复习时也要多注意,对一些专业术语不可以随意编造,因为,有可能误差一个字,整体意思都会发生变化。第三,要注重各个理论发展的始末脉络及各个理论之间的关系、观点的异同。总而言之,在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的准备过程中,一要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尤其是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方法的掌握。二要紧密结合生活实际,关注热点,学会思考,重视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来分析现实教育问题。三要重视实际操作能力。对知识点的掌握,要有主有次,不要不分重点,芝麻西瓜一起抓。否则,复习的效果会大打折扣。四要各门学科虽然内容不同,但是却紧密联系,复习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跨章节、跨学科之间的联系。三、对于333教育综合历年真题的使用建议历年的真题是最好的模拟题,同学们在备考的过程中,一定要找到报考院校的历年333教育综合试题。因为历年试题代表了这个学校的命题方向和特点,有相当大的参考价值。博仁指出,针对333教育综合的题型三大类(名词解释、简答题、分析论述题三种)题型,希望各大考生在掌握考题类型的情况下,点对复习,认真备考。另外,历年的考试试卷,同学们也要好好把握,认真分析,认真作答。在此,博仁教育祝大家考试顺利,一举成名!如果你对相关全日制教育硕士信息还不了解,可以到博仁教育网站申请博仁教育《全日制教育硕士考研指导手册》,指导自己的复习,很多考生看了手册以后都纷纷表示很实用。如果你还有关于全日制教育硕士报考等相关问题,也可以到博仁教育网直接咨询相关老师。考研过程中,要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到底,到最后一定会取得良好的成绩。

20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外教育史自考重点

    教育学的必考科目有毛概、马经、教育统计与测量、中外教育简史、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发展与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原理、课程与教学论、德育原理、教育学原理、教育科学研究

    钢结构彩钢板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外教育史自考重点归纳

    度娘,啥都能在度娘搜得到

    永琳欧雅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外教育史自考重点总结

    学习中外教育史的意义好处? 学习中外教育史可以从纵向了解教育的发展历程,也可以从横向比较中外教育的不同理念,拓宽认识。

    木头人的老婆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

    很多小伙伴问,关于美学自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自考知识点的相关问题,今天本站编辑就给大家整理了关于美学自考必考知识点有哪些?自考知识点全部问题,希望对你有帮助!美

    迟到的春风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中外教育简史自考重点2020题

    中外教育史简史考试用什么查答案中外用查字典考试网查答案对于很多想要通过自考提升学历的考生 来说,想要找到相应的自考资料困难重重,或者学生想要找到合适的资料需要花

    江南装饰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