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27

薇枫1988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中药学读什么书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Tania慧慧

已采纳

问题一:学习中医需要买哪些书籍 分享一下我买的书哈:1,黄帝内经。2,濒湖脉学。3,伤寒杂病论。4,求医不如求己。5,手到病自除。这几本书都挺好。建议你先看一下黄帝内经,要有翻译的那种。不知道你学习中医要从哪方面入手呢? 问题二:自学中医学需要哪些书籍比较适用 一 蒙学阶段;启蒙是此阶段的重点。需要学习的内容,在古代就是医学三字经、濒湖脉学、药性赋与汤头歌诀这四小经典。现代的中医教育,已经在内容上更加充实,在结构上更加完善了,分作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这五门核心课程。作为在校学生,是要求系统学习的,无须多说。对于自学者,无论内容,还是方式,都需要做适当的调整才好。因为在缺少老师指点的情况下,要系统学习上述几门课程,存在几个常见的问题:1 内容枯燥,难以入目。课堂的讲解可以是很丰富的,加入很多趣味的东西;而且教师是活的,可以根据学生的状况,随时进行调整。这与整天面对一本死沉沉的教科书是皆然不同的;2 没有重点。一本中医基础理论,绝不是每一个章节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脏象学说,绝不是五脏的位置在任何状态下都是同等重要的。同是脾脏的生理功能,绝不是对临证起到相同的指导意义的。所有的这些不同,这些轻重,是需要老师指点的;,3 易生误解。中医理论,非常崇尚“理解”与“领悟”。而所有的理解和领悟,都需要有一个认识的平台,即对概念和关系的基本认识。自学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很容易在起点上走偏,从而产生对整个中医学的偏激认识。 为了最大程度的避免上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学中医者在启蒙阶段,采取以下的学习方法: 1 多读中医前辈的传记,以及他们关于学习方法的论述性文章。他们走过的路,看起来笨拙的很,实际上常常是中医入门的最佳捷径。多向前辈学习他们的学习方法,帮助将会是非常大的。这里强烈推荐一本书:《名老中医之路》第一辑。把这本书熟读过三遍,不但是学习方法方面可以豁然开朗,在此过程中就可以学习到这些老先生很多宝贵的学习体会,临证心得2 利用好丰富的网络资源。现今信息的时代,已经把学校的大门很大程度上打开了。任何一个人,在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比较轻松的得到机会,向各中医院校的名师学习,收看他们讲课的视频,而且全部免费。这样的学习,虽比不得在教室的环境里,聆听面对面的传授更有感觉,但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的多了。 材的选择要兼顾权威性和趣味性两项原则。学习,自然是离不开教材和参考书。教材方面,还是主张正规的全日制教材。每本书都是经过几十位专家严格把关,权威性是最好的。至于版本,个人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学外,七版教材的整体水平是很高的。如果希望精炼一些,五版教材也是不错的选择。趣味性的参考书,是自学必不可少的调味剂。可以让学习多些乐趣,少些乏味。感觉目前比较畅销的几本养生保健书:《人体使用手册》、《求医不如求己》,以及《小说中医》等,虽然在整个理论构架上,与正规学院派存在不少差异,但是作为调味品,是足可以胜任的。另外,《思考中医》一书,更加侧重对中医理论的阐释发挥,有不少独到的见解。有余力的朋友可以选读。 4 最后,就是要强调循序渐进的步骤。一名中医在校生,学习这几门课的时间是三年(当然还有其他课程);古代中医学徒学完更加精简的四小经典,也需要至少一年的时间。所以,大家在自学的启蒙阶段,一定要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和进度。太紧或太松都会为将来的半途而废埋下伏笔。二,四部经典学习阶段 经过前期的蒙学阶段,有了对中医学的初步认识,就可以进一步深入学习中医的四部经典著作了。也就是《内经》,《伤寒》,《金匮》,《温病》。有一些学生认为经典都是过时的老土东西,不过是讲中医怎样的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们已经学习过中医基础中医诊断,还有什么必要学习这些陈腐的东西呢?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我想这样来回答: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有两个不同的体系......>> 问题三:想自学中医养生看什么书 中医基础学,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 本书将内经理论与现代中医基础理论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系统的介绍了中医药学方法、藏象学说、气血津液、经络学说、体质学说、病因与发病、病机、病证、防治原则、养生等内容,并配以部分图片以方便读者理解书中内容。是医学院中学习中医的第一本教材。 问题四:自学中医需要什么书籍? 西瓜霜小同学: 凭额多年来的经验,以下这几本书是必须看的: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中医内科学,中医针灸学,中医方剂学(人民卫生出版社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多读经典书籍等等.你会越来越觉得中医的神奇.呵呵… 问题五:我想学习中医,有没有什么书籍可以帮助我自学一下。推荐几本。 中医院校而言,一般是从中医基础理论开始,然后中医诊断学,接着中药、方剂。不过就自学而言,我建议首先肯定是要看中医基础理论的,不然很难理解中医,然后多背,《黄帝内经》是必看必背的,太深的书先不要看,把基础打好在去看,不然就像学长说的看也是白看,因为根本看不懂。师传的一般都是先背书,几大经典著作都背了再上临床跟着学 如果是自学,我交你一套我们大学时期的教学方法吧, 首先你要买一套教材,我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我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你,我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 第一门课程你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你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你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你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你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你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你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你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你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你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我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的分析。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问题六:学习中医 应该熟读哪些书籍? 一般来说,中医有2种入门方式,一种是从今读到古,即从简到难,循序渐进,比如现在的(思考中医),或(医学衷中参西录),还有像(医方集解)等等。第二种是从古学到今,即从(黄帝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等。 中医历来视汤头、脉诀、药性赋为启蒙“三件宝”。“汤头”即“方歌”。中医入门书素以清代汪昂的《汤头歌诀》为蓝本,并以《医方集解》辅行。要求“汤头”必须熟背至信手拈来的地步,临床方可应用自如。“脉诀”是指脉学方面的歌诀。现以李时珍《濒湖脉学》流行最广,然李中梓《诊家正眼》似乎更切实用,故云脉必“二李”。当然有精力多读几部更好。诸如:《四诊抉微》、《脉诀汇辨》、《脉理求真》等。《药性赋》是民间流传多年且影响极大的入门读物,浅显易懂,朗朗上口,确实对初学用药可具初步轮廓。 《内经》、《难经》是中医基础的奠基。阴阳五行、脏象经络、诊法治则、五运六气均需从《内经》、《难经》二经中探求。然《内经》中《灵枢》、《素问》各八十一篇,《难经》八十一难,共二百四十余篇,要想快速通读,谈何容易?故初学者可选用明代李中梓的《内经知要》或近贤秦伯未的《内经知要浅解》为读本,部分章句必须熟背。读《黄帝内经》的同时,可以参考清代黄元御的《四圣心源》。这是一本需要反复读,反复琢磨,一直到背诵的书。我认为黄元御是后世真正理解了《黄帝内经》的极少数医家之一,其妙悟岐黄,临证如神。黄元御勤于笔耕,为我们留下了大量的医学著作,实在是后世苍生之福。同时还可参考张景岳的《类经》、李中梓的《内经知要》以及汪机的《读素问钞》。 《伤寒论》是六经辨证的典范;《金匮要略》辨脏腑经络,是辨治杂病的基础。《温病条辨》系统论述三焦辨证,与《伤寒论》相对而言,使“万病诊法实不出此一纵一横之外”。(《温病条辨?凡例》)。《温热经纬》以《内经》、仲景为经,以叶、薛、陈、余诸家为纬。其中“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主要论述卫气营血辨证系统,也应熟背。《神农本草经》是方药学之祖,自然也是必读之书。清代陈修园《神农本草经读》可视为初学者较好的读本。《医学心悟》一般视为入门的启蒙书,它是系统论述“八纲八法”之作,且书中载有很多疗效高、实用性广的方剂,如启膈散、开噤散、半夏白术天麻汤之类,皆临床习用之方。这些医籍的精读,可使中医理论的框架构架起来。故第三步功夫为“构架功”。 中药是临床医生的手中利剑,必要精通。所以学了理论后,紧接着要学《神农本草经》。可以参考黄杰熙评释的《本草三家合注》,唐容川的《本草问答》以及周岩的《本草思辩录》,另外中医大学教育的本科教材《中药学》亦可一参,但当以《神农本草经》的观点为本,勿受后世过多影响。 如果坚持不懈,就可在三年至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上面的任务,如此就奠定了一个深厚宽广的中医基础,以后再起万丈高楼不过是时日问题了。 问题七:自学中医要看什么书籍入门? 应该从四小经典入手,还有《药性歌括四百味》,能背熟汤头、药性、脉学,就能打下良好的学医基础。 问题八:想自学中医的把脉,应该看哪些书或者资料 我有书你要那方面?好学的三四年,我自学三年莫脉的一点体会而且四百味,二十八样脉背熟了 问题九:自学中医学需要循序渐进的看哪些书? 可以从《医学三字经》、《汤头歌诀》等启蒙书入手,先易后难,循序渐进;也可以从《伤寒论》入手,先难后易,高屋建瓴。循序渐进,是培养一般人才的方法,至于唬黄帝内经》,可以先读《内经知要》,掌握其精髓,因为全书涉及的知识过于庞杂,又不能直接用于临床看病,不可读得太早,以免陷了进去,分散精力,迷失方向。我就是先学的汤头歌诀 问题十:学习中医需要那些教材 50分 中医的架构是广域的,不单单只是治病,真的学下去你会发觉,中医的理论系统就是中国从古至今甚至到了未来所涵盖的所有方面的哲学,所以学中医其中真谛就是学哲学,医只是其中很渺小的一部分。 西医的理论架构就简单的多,是建立在解剖学基础上的,他们所有的理论基础都要有实际的数据来证实,必须是看的见摸得着的东西。 中医里的经络他们就不同意,因为看不见摸不着,在西医里他必须要你明确经络到底是血管,神经,还是某一条肌纤维。而中医就可以说既可以说血管,神经,肌肉纤维也可以说完全不是,中医认为就是一条行走于你全身的气血的通道既可以无形也可以有形态。

197 评论

wangxinrose

『壹』 自考【中药学】专科,需要的【教材】有哪些 中药学(专科)专业简介 专业代码:100803 一、考试课程及学分 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 注 1 370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 2 3707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 4 3 2976 医古文(一) 6 4 2930 中医学基础(一) 8 5 2974 中药学(一) 6 6 2975 方剂学(一) 7 7 3046 中药药理学 4 8 3038 中药化学 8 含实验2学分(3039) 9 3042 中药炮制学 4 含实验1学分(3043) 10 3044 中药药剂学 9 含实验2学分(3045) 11 3037 药用植物学 6 12 3040 中药鉴定学 9 含实验2学分(3041) 13 3035 有机化学(四) 8 含实验1学分(3036) 总学分 81 二、报考条件 具有中药士、药剂士及以上技术职务,或从事中药生产、经营等工作3年(含3年)以上的在职人员。 三、学习书目 1.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刘瑞复,李毅红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 2.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 《 *** 思想、 *** 理论和“ *** ”重要思想概论》,钱淦荣,罗正楷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 3.医古文(一) 《医古文》,段逸山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4.中医学基础(一) 《中医学基础》,王新华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5.中医字(一) 《中医学》,张廷模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6.方剂学(一) 《方剂学》,段富津主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7.中药药理学 《中药药理学》,沈映君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8.中药化学 《中药化学》,肖崇厚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9.中药炮制学 《中药炮制学》,唐廷猷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0.中药药剂学 《中药药剂学》,范碧亭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1.药用植物学 《药用植物学》,许文渊主编,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12.中药鉴定学 《中药鉴定学》,李家实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3.有机化学(四) 《有机化学》,蔡寿春主编,今日中国出版社。 江西省的 不知道你是哪个省。 『贰』 自考中药学专科考哪几门 您好,158教育在线为您服务 因为每个地方的课程不一样,还有就是学校的课程也不同,您可以到您要报考的学校进行咨询。 可以考专科。 如有疑问,欢迎向158教育在线知道提问 『叁』 中药学自考本科要考哪些科目 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本科段)考试科目 主考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2100804 中药学) 序号 课程代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1 00004 *** 思想概论 2 2 00005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3 3 00015 英语(二) 14 4 03049 数理统计 4 5 03046 中药药理学(含实践) 4+2 6 05081 中药文献学(含实践) 4+2 7 03038 中药化学(含实践) 6+2 8 03034 药事管理学 3 9 03053 中药制剂分析(含实践) 4+2 10 03035 有机化学(四) 加考课程 7 03047 分析化学(二) 6 02974 中药学(一) 6 03050 药理学(三) 5 03040 中药鉴定学 7 11 06999 毕业论文(不计学分) 自学考试中药学专业(基础科段)考试科目 主考学校:南京中医药大学 (1100803 中药学) 序号 课程代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 1 00001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3 2 00002 *** 理论概论 3 3 00003 法律基础与思想道德修养 2 4 02976 医古文(一) 6 5 02930 中医学基础(一) 8 6 02974 中药学(一) 6 7 02975 方剂学(一) 7 8 03050 药理学(三)(含实践) 5+1 9 03035 有机化学(四)(含实践) 7+1 10 03047 分析化学(二)(含实践) 8+2 11 03037 药用植物学 6 12 03040 中药鉴定学(含实践) 7+2 13 03044 中药药剂学(含实践) 7+2 14 03042 中药炮制学(含实践) 3+1 『肆』 自考可以考中药学专科吗 详细的可以查看你要报考的省份是否有这个专业,可以登录该省的教育考试院查看。 希望我的回答能够帮到你。 『伍』 自考中药学有哪些科目 专业名称:中药学 专业代码:100802 学科门类:医学药学类 主考学校:福建中医学院 学历层次:本科段 开考方式:面向社会,开考体制改革试点 序号 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教材名称 编著者 出版社 版次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王顺生李 捷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年版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卫兴华赵家祥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8年版 3 0015 英语(二) 14 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 高远 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版 4 3034 药事管理学 3 药事管理学 吴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1年版 5 3047 分析化学(二) 8 分析化学(上、下册) 黄世德 梁生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5年版 3048 分析化学(二)(实践) 2 6 3049 数理统计学 4 中医药统计学 周仁郁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4年版 7 3050 药理学(三) 5 药理学 吕圭源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3051 药理学(三)(实践) 1 8 3052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6 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 刘落宪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9 3053 中药制剂分析 4 中药制剂分析 梁生旺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3年版 10 3054 中药制剂分析(实践) 2 6999 毕业论文(答辩) 0 学分 55 加考课程 3046 中药药理学 4 中药药理学 沈映君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年版 2974 中药学(一) 6 中药学(一) 张廷模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00年版 3038 中药化学 6 中药化学 肖崇厚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7年版 3039 中药化学(实践) 2 3040 中药鉴定学 7 中药鉴定学 李家实 上海科技出版社 1996年版 3041 中药鉴定学(实践) 2 注意:实践的考试一般只有在所实践课程的理论过了才可以考。我目前是在考福建中医学院的中药学本科。如果你买到的教材是正规的话,书的背后都有该课程的考试大纲,同时教材的封面都会写该课程的编码。 『陆』 自考大专,中药学 通常拿药物营销证:去药店做销售员的 药物制剂工证:去工厂整药的 中医药专业,自考可以的 至于证书就要读完课程再去考取。 『柒』 有没有自考本科中药学专业 楼上的人是误导你了,没说到点子上,这个专业是有的 『捌』 本人想自考本科,是中药学专业,请问都考哪些科目 别听LS胡说。中药学自考本科还是有的。 上海、江苏、湖南、浙江等省都有这个专业,只要你是相关专业或有药师相关证件都可以考,属于独立本科段。 主要是中药化学、中药鉴定学、中药药理学、中药制剂、中药毒理学、英语二等科目,具体根据学校不同会有所不同,另外会有一些配套实践课程,大多在实验室完成。 我建议选择江苏,因为南京中医药大学品牌不错,而且一年四考,肯努力的话可以快速拿证。

165 评论

治愈系小精灵

首先要买一套教材,把基本的教材列出来,中医基础学,中药学,方剂学,中医诊断学,中医内科学。这只是基本的,自己的学习经验,整理一下希望能帮助,觉得对于自学比较容易入门。比较快的能认识中医学的理论以及思路。第一门课程需要学习中医基础学,这是中医的基本理论必修的,会有很多看不明白,没关系,一直看到第五章节就会比较容易接受中医的理论了,中医的学科是抽象的,第二门课程要学习中药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当然条件允许最好能卖点带图像的中药书籍来加深印象,第三门课程,方剂学,没什么诀窍,死记硬背,书里面附有方歌,最好能把常用的方子记下来,比如麻黄汤,桂枝汤,六味地黄汤,四物汤,八珍汤等,大概有几百个方子,把重点的方子记下。这三门课程归纳为理论课程,就好比打仗现在已经掌握如何用枪了,下一步应该学习如何射击,如何打中把心。第四门课程,中医诊断学,这课程很重要,是理论步入实践的桥梁,把中医诊断学学会,后面的课程如鱼得水,中医诊断学主要讲的是如何分析疾病,如何诊断疾病。第五门课程,中医内科学,必修的,中医内科学属于实践课程,里面讲解很多种疾病的治疗方法。还有其他的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外科,中医骨科,都属于实践的课程。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来学习,比如想学习治疗儿科的疾病,就多专研。医院也不是每个医生样样都精通的,所以这时候需要选择自己的想专研的课程,(正规院校内,外,妇,儿,是必修的,自学的就可以选一些自己比较喜欢的来学,太大量自己也消化不了)如果想往针灸推拿方面发展,在第四门课程的时候还需要同时学习经络学,学完经络学在学习针灸学,经络学是理论学科,针灸推拿学属于实践课程。学完这些,以及是个中医的入门学生了,想治病厉害,救死扶伤,还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医学院校这时候是在医院学习一年或者两年,临床实践很重要,最好能找个诊所之类的跟个老师学习一两年,就当是的医院实习。 在学习中医最好能同时学西医的课程,(们当时也学的)第一门解剖学,第二门生理学,第三门,病理学,第四门药理学,如果时间多,最好把生物化学也学了,这课程讲解DNA排列,维生素的作用,以及人体所需要的一切物质,以及自身合成还有需要饮食补充。人体需要多少热量,一天消耗多少,需要喝多少水,里面都有详细飞分析。 西医至少学这5门课程 从中医学教材开始吧!——《中医学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方剂学》等等 虽然这些书并不深刻细致,但基本勾画出了中医学的轮廓。 如果耐不下心,还有另一种方法——就是从问题入手,为自己解答脑子中出现的有关中医学的一切疑问。这样就不用拘泥先看哪一本固定的书了。让疑问与好奇带着前进。但这需要足够多的时间与资料供学习查阅

247 评论

依钱钱512

蒙阶段;启蒙阶段重点需要习内容古代医三字经、濒湖脉、药性赋与汤歌诀四经典现代医教育已经内容更加充实结构更加完善作医基础理论、医诊断、药、剂、医内科五门核课程作校要求系统习须说于自者论内容式都需要做适调整才缺少师指点情况要系统习述几门课程存几见问题:1内容枯燥难入目课堂讲解丰富加入趣味东西;且教师根据状况随进行调整与整面本死沉沉教科书皆同;2没重点本医基础理论绝每章节都同等重要同脏象说绝五脏位置任何状态都同等重要同脾脏理功能绝临证起相同指导意义所些同些轻重需要师指点;,3易误解医理论非崇尚理解与领悟所理解领悟都需要认识平台即概念关系基本认识自者由于缺少前辈指导容易起点走偏产整医偏激认识程度避免述种种问题建议自医者启蒙阶段采取习:1读医前辈传记及关于习论述性文章走路看起笨拙实际医入门佳捷径向前辈习习帮助非强烈推荐本书:《名医路》第辑本书熟读三遍习面豁朗程习些先宝贵习体临证2利用丰富网络资源现今信息代已经校门程度打任何任何角落都比较轻松机向各医院校名师习收看讲课视频且全部免费习虽比教室环境聆听面面传授更觉比起死读书本总要强材选择要兼顾权威性趣味性两项原则习自离教材参考书教材面主张规全制教材每本书都经几十位专家严格关权威性至于版本比较倾向于七版教材除针灸外七版教材整体水平高希望精炼些五版教材错选择趣味性参考书自必少调味剂让习些乐趣少些乏味觉目前比较畅销几本养保健书:《体使用手册》、《求医求》及《说医》等虽整理论构架与规院派存少差异作调味品足胜任另外《思考医》书更加侧重医理论阐释发挥少独见解余力朋友选读4要强调循序渐进步骤名医校习几门课间三(其课程);古代医徒完更加精简四经典需要至少间所家自启蒙阶段定要安排自间进度太紧或太松都半途废埋伏笔二四部经典习阶段经前期蒙阶段医初步认识进步深入习医四部经典著作《内经》《伤寒》《金匮》《温病》些认经典都土东西讲医整体观、辨证论治嘛;我已经习医基础医诊断必要习些陈腐东西呢非趣问题我想答:类历史发展程两同体系:自科体系;文科体系自科发展直向前象射箭每科技革命新兴科技必取代原科主流直更新科技理论现文科发展完全同孔替代价值孟顶替孔位置;朱代儒却需要孔孟说汲取营养世发展且必须发展经典价值论谁否定所自科领域新理论永远受追捧文科想要握先进理论意味着需要用短间重温古曾经走路再实践发展创新另外问题:我要想与古交流向习至少需要条件我知道古说作现代每美化环境式、思维模式全部都严重西化状态让我与古见产距离虽写着同文字说着同语言却相互理解医教材价值于用现代理解语言试着表达古思想说现代医教材我搭建语言桥梁让我比较容易与古思想发共鸣经典习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师都知道讲基础课比较容易讲经典课相难难难先需要教室钻进理解古想要表达所谓本意接着表达给于自理解经典难度自更于经典习我提几建议:1明确自向;.做任何事都需要首先明确自向知道面前路通向哪习经典先假定习目增加医理论认识理解取更临床疗效吧种情况习重点于何经典思想用于临床病症治疗逐字逐句钻研精神未必;许纯粹理论探讨著作定适用相反些经典内容加应用条文紧随着治疗医案书籍文章要仅举例两本《黄帝临证切要》(书名定确切)《经实验录》用说配合经典习更清晰知道习目意义起才更力哲、史甚至文角度习我说哦2浅深习自者习文言文困难者妨先白文入手虽遇译文质量影响理解候毕竟经专家认质量相错谁能保证自理解全都符合古意真全部符合古意评判价值惟标准翻译版本参考几部标题《××校释》书逐段译质量3遇问题参考注家阅读古文理解论何都遇问题候参考几位注家注解非明智选择经千百传承历代医家花毕精力钻研经典经典理解认识我打片新空阔我思维形新认识经典读注解能完全理解古经典注家千记其非著名几十家便介绍相信经典习程哪怕前面讲白文习程都解注家著作自者根据兴趣相应选择读

325 评论

壹秒钟变rabbiT

自考中药学本科课程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中药学(二)、中药鉴定学、分析化学(二)、药理学(三)、中药制药工程原理与设备、中药制剂分析、药事管理学(一)、英语(二)、有机化学(二)、中成药学、中药文献学、医药市场营销学、中国医药史、中药学毕业论文、分析化学(二)(实践)、药理学(三)(实践)、中药制剂分析(实践)、有机化学(二)(实践)、中药鉴定学(实践)、中成药学(实践)。专科课程有: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机化学(一)、中药学(一)、药用植物学、中药化学、中药药剂学、中药药理学、计算机应用基础、中医基础理论(一)、方剂学(一)、医古文(一)、中药炮制学、大学语文、计算机应用基础(实践)、中药炮制学(实践)、有机化学实验、中药化学(实践)、中药药剂学(实践)、中药药理学(实践)。自考中药学主要学习中医药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系统的中药学专业的基本训练,具有中药鉴定、中药炮制、中药制备、质量控制评价的基本能力。中药学专业培养具有中药学与中医学基础知识背景,具备良好人文和自然科学素养,系统掌握中医药学的基本理论,掌握中药研制的基本技能及现代医药学的相关知识,具有一定的中药生产、管理、销售、和研究开发能力的中药学专门人才。该专业的培养采用本科生导师制以保障毕业生具有较全面的综合素质、较好的学习能力、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和初步的科研能力。毕业后可以在各级医院及医疗机构、制药及药品经营企业、药品检验部门、药品管理部门、科研单位及医药院校等从事研究开发、中药检验、质量控制、生产管理、药品营销等方面的工作。自考/专升本有疑问、不知道自考/专升本考点内容、不清楚当地自考/专升本考试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获取个人学历提升方案:

207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专自考读什么书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成人自考中专教材推荐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生们整理的一些回答,希望对你

    刘李铭俊521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中专药剂自考学什么书好

    药学不是很好学的。先学好化学吧,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生物化学、分析化学(化学分析和仪器分析)。。。化学学完了还有很多专业课最主要的有:药物化学和天然药

    刹那恍惚28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初中学历自考读什么书

    初中自考大专不同的专业都有考试大纲和考试专用教材。书籍报考的院校都有课程的说明,按照课程的代码及所准备的书籍版本进行购买学习就可以了。根据所报考的专业那里有详细

    我的太阳0001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初中自考需要读什么书

    教务老师,听见很多自考的同学在问自考需要买教材吗初中(初中自考需要几年)相关问题,那么今天教务老师来告诉同学们这些问题的解答!初中毕业自考汉语言文学需要准备什么

    subluevoyage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7
  • 自考中专需要读什么书

    自考没有中专可以直接考大专读什么书要看报考什么专业专业不同考试科目不同所看的书也不同希望回答能够帮助你你也可以追问

    丁锋8934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