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41

花香盈路
首页 > 自考本科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考真题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猴子@219

已采纳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杀人罪B.盗窃罪C.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33.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比较分析法37.犯罪后果38.犯罪的起伏律39.人格障碍40.职业型被害人41.因果分析预测法07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D)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B)A.孔德 B.托皮纳尔C.塔尔德 D.加罗法洛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B)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30C)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46D)A.被害人 B.刑罚C.犯罪情境 D.犯罪人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A66)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A)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D)A.立案率 B.破案率C.人犯率 D.犯罪率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C)A.发案数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恒比数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D)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D)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137C)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138C)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C)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19.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情境20.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2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增长之间(C)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22.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23.精神障碍患者易实施(B)A.犯罪 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24.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A.门德尔松 B.亨得利C.科恩 D.边沁2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 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26.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解组论 D.社会防卫论27.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是()A.被害的顺应性 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28.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2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3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 )A.对犯罪现象属性的研究B.对犯罪现象反映形式及特征的研究C.对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D.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及定罪量刑的研究E.对犯罪行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32.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3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34.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35.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狭义犯罪学37.比较分析法38.犯罪类型结构39.犯罪的辐射律40.犯罪原因结构41.精神障碍06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学研究的核心是(B)A.犯罪学史研究 B.犯罪原因研究C.犯罪现象研究 D.犯罪对策研究2.犯罪学将有目的、有计划地选择若干具有代表性的单位进行周密、系统的调查的方法称为()A.全面调查 B.抽样调查C.个案调查 D.典型调查3.功利主义理论,或称“幸福计算”理论是( )A.贝卡利亚学说的核心 B.边沁学说的核心C.龙勃罗梭学说的核心 D.菲利学说的核心4.20世纪中叶以后,在犯罪原因理论研究中( )A.单因论成为主流 B.二元原因论成为主流C.多因论成为主流 D.综合原因论成为主流5.实验研究法可分为实验室实验法、模拟实验法和( )A.生理实验法 B.心理实验法C.现场实验法 D.追溯实验法6非随机抽样包括偶遇抽样、判断抽样、滚雪球抽样和( )A.配额抽样 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 D.分类抽样7.犯罪现象具有( )A.质的属性 B.量的属性C.质与量的属性 D.价值的属性8.一个国家内的犯罪区域分布是( )A.个体因素作用的结果 B.自然因素作用的结果C.社会因素作用的结果 D.社会与自然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9.世界各国的犯罪统计均以(C)A.检察院统计为主 B.法院统计为主C.警方统计为主 D.监狱统计为主10.改革开放后,我国犯罪人员的特点为初犯年龄降低,流动人口犯罪突出和( )A.女性犯罪比重下降 B.农村犯罪人员比重下降C.青年人犯罪比重下降 D.职业犯罪比重上升11.从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犯罪现象的演变可以看出,犯罪的发生、发展具有如下规律:起伏律、消长律和( )A.随机律 B.辐射律C.模仿律 D.平衡律12.行为是犯罪现象的( )A.基本表现 B.唯一表现C.个别表现 D.异常表现13.正是形形色色的犯罪行为与犯罪事实,才构成了犯罪( )A.现象 B.本质C.对象 D.原因14.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 )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15.犯罪原因系统是指由引起犯罪发生的、彼此联系、相互作用的多种因素构成的( )A.有序静态体系 B.有序动态体系C.无序静态体系 D.无序动态体系16.犯罪原因在具体犯罪行为的实施中起( )A.辅助作用 B.帮助作用C.次要作用 D.决定作用17.家庭对犯罪的影响表现在对个体( )A.体质发育的影响 B.人格形成的影响C.生理异常的影响 D.脑组织损伤的影响18.犯罪与微观社会环境( )A.毫不相干 B.紧密相连C.联系不大 D.无直接联系19.个人对自身及个人对自己与他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程度及评价被称为( )A.世界观 B.人生观C.规范意识 D.自我意识20.语言表达差、理解力低、学习困难、不辨方向等是( )A.智力障碍的表现 B.人格障碍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精神正常的表现21.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没有任何法律或道义责任的被害人是( )A.状态性被害人 B.既然被害人C.典型性被害人 D.疏忽型被害人22.下列理论中,研究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的关系的理论是()A.社会环境论 B.文化冲突论C.中性化论 D.日常活动论23.平均法是一种简便的(C272)A.指数平滑预测法 B.特尔菲预测法C.时序预测法 D.因果分析预测法24.相关推断法推断预测目标发展趋势是根据( )A.可知性原理 B.可控性原理C.因果性原理 D.矛盾可转化原理25.将犯罪预防分为人防、物防、技防的依据是( )A.犯罪发生和犯罪预防切入的阶段 B.犯罪预防所保护和所针对的对象C.犯罪预防所凭借的力量和媒介 D.犯罪预防的方法和功能26.在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时,应树立的观念有()A.产业化观念 B.专门化观念C.打击性观念 D.分散性观念27.纽约警察局认为修复“破窗”的最好策略就是(A)A.零容忍 B.适度容忍C.全容忍 D.严厉打击28.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首要环节是(A)A.防范 B.管理C.建设 D.打击29.宏观预防与微观预防相结合化解矛盾的机构是(A)A.人民调解委员会 B.法律援助中心C.社区警务站 D.基层法院30.构建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二个层面旨在( )A.抑制犯罪动机 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 D.积极开展微观预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早期犯罪社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要有( )A.龙勃罗梭 B.菲利C.加罗法洛 D.李斯特E.塞林 32.建国初期的犯罪特征是( )A.青少年犯罪突出 B.暴力犯罪突出C.反革命破坏案件突出 D.女性犯罪突出E.惯犯、累犯多33.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包括( )A.思辩研究阶段 B.实证研究阶段C.经验研究阶段 D.辩证研究阶段E.形而上学研究阶段34.开展犯罪预防所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 )A.法制原则 B.人治原则C.讲究效益原则 D.可操作性原则E.分散原则35.下列措施中属于犯罪防控系统第二道防线的是( )A.加强社会整合 B.技防C.贵重物品标刻 D.被害预防E.进行出监教育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被害率37.犯罪的起伏律38.犯罪动力39.犯罪高峰年龄40.指数平滑法41.犯罪预防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犯罪学的作用。43.简述人类犯罪现象的发展演变特征。44.简述犯罪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与刑法学意义上的犯罪行为的区别及其原因。45.简答犯罪被害人的概念。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商品经济对犯罪的消极影响。47.试阐述实证派犯罪学思想及其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071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R11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书61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08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47.试论述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我国犯罪学研究的主要特点。43.简述犯罪统计研究的主要内容。44.简述犯罪方式的特征。45.简述关于犯罪人研究的意义。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犯罪学关于犯罪原因的研究历程。47.试论述三级犯罪预防论及其预防模式。来转贴于:0710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犯罪学与刑事侦查学的区别。43.简述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的关系。44.简述美国犯罪学家萨瑟兰关于违法犯罪少年的家庭特点。45.简述构建犯罪预防实践体系应注重的问题。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犯罪被害人与犯罪人的角色转换。47.根据“相互作用是事物真正的终极原因”的原理,从理论上试析犯罪原因。0801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42.简述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基本原则的主要内容。43.简述刑罚个别化原则。44.简述经济发展与犯罪增长的关系。45.简述“三抓三促”防控工作的要点。五、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46小题10分,第47小题12分,共22分46.试论述私有经济对犯罪的消极作用。47.试论述自考_考试大

161 评论

尐籹孒16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防止重新犯罪D.矫正心理偏差2.在以下措施中,不属于人民调解“四落实”工作的是(B)342A.制度落实B.场所落实C.工作落实D.报酬落实3.芝加哥犯罪预防计划属于(C)310A.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B.实证犯罪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C.犯罪社会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D.犯罪心理学派的犯罪预防实践4.在下列犯罪预防二元模式的措施中,属于被害后预防措施的是(A)314A.被害援助B.提高大众的被害预防意识C.重视对易被害群体的被害预防D.减少被害因素5.一般预防的对象是(B)A.党政首脑机关B.普通社会成员C.已然犯罪人D.物资仓库6.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受得(或者可能受到)侵害和保护的综合心态是()A.社会保障感B.社会安全感C.社会恐惧感D.社会支持感7.犯罪预测是推测未来不确定的犯罪状态和结构的(D)A.观察活动B.认识活动C.调查活动D.思考活动8.犯罪结构体现的是各种犯罪类型间的(B)89A.相互关系B.比例关系C.数量关系D.因素关系9.轻浮型被害人、疏忽型被害人、轻信型被害人的分类是根据被害人(B)A.人生经历的不同B.人格特征的不同C.生理特征的不同D.生活方式的不同10.在下列因素中,不属于掠夺性犯罪所必备之因素的是()A.潜在的犯罪人B.适宜的作案目标C.存在冲突的家庭D.缺乏有保护能力的人11.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心理标志是(A)A.性格B.情绪C.需要D.动机12.动机由(A)A.需要转化而来B.认识转化而来C.行为转化而来D.心理状态转化而来13.同一时期两种以上文化之间的冲突被称为(B)A.纵向文化冲突B.横向文化冲突C.物质文化冲突D.同质文化冲突14.我国经济增长同犯罪增长之间存在着(B)A.必然联系B.非必然联系C.直接联系D.间接联系15.马克思主义的犯罪原因论是一种多因素的(D)A.生物作用论B.经济决定论C.文化冲突论D综合作用论16.在犯罪原因系统中,各种因素与犯罪结果之间的关系(B)147A.不是平行的B.不是等同的C.不是对应的D.不是相关的17.犯罪行为抑制机制中的主观因素对犯罪行为起(B139)A.助推作用B.阻碍作用C.调节作用D.终止作用18.拟制的犯罪人即(B)A.犯罪团伙B.法人犯罪人C.犯罪集团D.犯罪组织19.在一定时空内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C)A.破案率B.立案率C.犯罪率D.报案率20.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次刑事犯罪高峰是(A)A.1950年B.1963年C.1969年D.1983年21.女性较少进行的犯罪类型是(A)A.杀人B.抢劫C.投毒D.22.我国走私案件多发于(B)A.西南内陆地区B.东南沿海地区C.西北地区D.东北地区23.通过实际调查获取一定时空范围内犯罪的原始资料进而研究犯罪的方法是(B71)A.实验研究B.调查研究C.文献研究D.统计研究24.犯罪研究应坚持(61C)A.客观性原则B.价值性原则C.科学性与价值性相结合原则D.人性化原则25.古典犯罪学派的犯罪原因观是(B30)A.性恶论B.自然犯罪论C.自由意志论D.天生犯罪人论26.关于犯罪原因的“原罪说”是(C25)A.欧洲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B.中国奴隶社会的主流观点C.欧洲封建神学时期的主流观点D.中国封建时期的主流观点27.探索促使社会良性运行和协调发展的方法与途径是(A)A.社会学研究的任务B.犯罪学研究的任务C.刑法学研究的任务D.政治学研究的任务28.狭义犯罪学又被称为(B)A.犯罪现象学B.犯罪原因学C.犯罪预防学D.犯罪对策学29.马克思主义的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的基本原理是(A)A.犯罪学的基本原理B.犯罪学研究的具体方法C.犯罪学研究的推断依据D.犯罪学研究的哲学基础30.20世纪中期以后,犯罪学研究的主要方法是(D)53A.人类学的研究方法B.心理学的研究方法C.法学的研究方法D.社会学的研究方法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贝卡利亚在《论犯罪与刑罚》一书中提出的预防犯罪的措施有(de )A.刑罚个别化B.制定明确而通俗的法律C.使法律的执行机构注意遵守法律而不腐化D.奖励美德E.完善教育32.犯罪现象的属性是()A.悖逆性B.文化性C.社会性D.政治性E.历史性33.犯罪社会原因是决定个体犯罪的(C)B.内部条件C.客观条件D.主观条件E.主客观综合条件34.加罗法洛提出的“自然犯罪”包括( )46.杀人罪B.盗窃罪C.罪D.重婚罪E.交通肇事罪35.十年“文化大革命”时期的犯罪状况是()A.常规性犯罪增加B.反革命案件增加C.统计上的犯罪数量不高D.事实上的犯罪严重E.成年人犯罪严重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犯罪中预防3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38.文化39.李斯特40.观察法41.群体性犯罪全国2008年1月 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广义犯罪学与狭义犯罪学的区别实质上是两者的(C)A.时代背景不同B.研究方法不同C.研究范围不同D.研究立场不同2.从研究的问题上看,犯罪学与社会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侧重研究(B )A.社会结构B.犯罪现象C.社会规律D.越轨行为3.在一定时空条件下所发生的全部犯罪行为的总和,被称为(B)78A.犯罪率B.犯罪现象C.犯罪行为D.犯罪明数4.贝卡利亚认为,预防犯罪最可靠但也是最困难的手段是(C)A.发展经济B.制定法律C.改善教育D.奖励美德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A)A.犯罪的社会预防B.犯罪的心理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D.犯罪的法律预防6.世界上第一部以犯罪学命名的研究专著的作者是( D)A.贝卡利亚B.托皮纳尔C.龙勃罗梭D.加罗法洛7.在现代犯罪学中,犯罪原因论的主流观点是(B)A.单因素论B.综合原因论C.混合因素论D.冲突论8.边沁学说的核心是(A)A.“幸福计算”理论B.性善论C.社会解组论D.刑罚个别化理论9.在关于犯罪因素数量的变化规律方面,菲利提出了著名的(B)A.犯罪饱和法则B.犯罪三原因论C.“自然犯罪”的概念D.社会防卫论10.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的克利福德·R·肖和亨利·D·麦凯创立了(D)A.犯罪经济学B.犯罪遗传学C.犯罪心理学D.犯罪生态学11.犯罪学研究方法的显著特征是(C)A.外显性B.客观性C.综合性D.主观性12.犯罪研究中常用的资料收集方法是(A)A.访谈法B.比较法C.统计法D.相关分析法13.在研究总体中,每隔相等的若干单位,抽取一个样本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C)A.分段抽样B.整群抽样C.等距抽样D.分层抽样14.没有被察觉而实际已经发生的犯罪数是(D)A.发案数B.相对暗数C.恒比数D.绝对暗数15.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A)A.正在提高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D.变化不定16.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心理学理论观点的是(C167)A.脑组织损伤说B.自由意志论C.模仿论D.精神分析理论17.犯罪条件对犯罪行为的发生是(144B)A.必然的B.必要的C.既是必然的,也是必要的D.非必要的,而是必然的18.19世纪30年代,比利时统计学家科特勒和法国统计官员盖里在进行社会道德统计中提出了(B)A.社会控制论B.社会环境论C.文化冲突论D.亚文化理论19.作为社会制度的核心,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社会性质的制度是(184C)A.社会形态B.宏观社会制度C.中观社会制度D.微观社会制度20.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D)A.纽带作用B.辅助作用C.基础作用D.核心作用21.不具备被害因素和条件,纯粹是由于偶然性的不幸事件而遭致被害的人是(C)225A.状态性被害人B.流动型被害人C.机会性被害人D.疏忽型被害人22.当前我国被害人的年龄段集中在(B231)A.18周岁以下B.18~35周岁C.36~55周岁D.55周岁以上23.被害人在遭到犯罪侵害时表现为一种顺应状态的特性是(C)A.被害的可猎性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D.被害的受容性24.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D.被害死亡率25.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C270)A.指数修匀法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D.对比类推法26.将犯罪预测划分为犯罪主体预测、犯罪对象预测、犯罪形式预测、犯罪手段预测、犯罪结构预测、犯罪率预测等类型所依据的标准是(A)259A.犯罪预测的内容B.犯罪预测的时间C.犯罪预测的条件D.犯罪预测的空间27.采用物质装置用以阻劝犯罪实施的犯罪预防是(C)A.条件预防B.人防C.物防D.技防28.通过针对形成犯罪的心理和实施犯罪的途径,将犯罪心理和犯罪行为遏制在萌芽阶段的犯罪预防是(D)292A.惩戒性预防B.控制性预防C.保护性预防D.堵塞性预防29.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的各项工作中,属于维护社会治安的战略性措施是(A)A.教育B.防范C.打击D.改造30.在犯罪防控系统中,第一个层面的防控措施旨在(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C.限制犯罪工具和手段D.预防重新犯罪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31.犯罪学的学科作用主要有(5ACDE)A.认识犯罪B.打击犯罪C.为制定和完善刑事政策、刑事法律提供依据D.为预防犯罪的实践提供理论依据E.为培育犯罪预防的社会基础提供帮助32.犯罪学采用的社会调查的具体方式主要有(20CDE)A.统计法B.心理分析法C.访谈法D.问卷法E.文献法33.34.下列有关犯罪人的表述中,合理的有(119ABDEC)A.犯罪人是犯罪现象构成的核心B.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载体C.犯罪人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D.犯罪人包括不被刑法规范为实施刑罚的未成年犯罪人E.犯罪人包括无刑事责任能力,但实施了符合刑法规定的危害社会行为的精神病人35.犯罪行为运作机制的动作方式具有(138BDE)A.间断性B.连续性C.不规则性D.律动性E.向度性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比较分析法37.犯罪后果38.犯罪的起伏律39.人格障碍40.职业型被害人41.因果分析预测法070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学研究的出发点和归宿是(C)A.犯罪现象 B.犯罪原因C.预防犯罪 D.学科建设2.从研究方法上看,犯罪学与刑法学的区别在于犯罪学主要采用(A)A.事实分析法 B.规范分析法C.法律论证法 D.犯罪行为结构解析法3.关于犯罪学的学科性质,当今大多数犯罪学学者持(D)A.法学观点 B.心理学观点C.社会学观点 D.独立的综合性学科观点4.“犯罪学”这一概念的首次提出者是法国学者(B)A.孔德 B.托皮纳尔C.塔尔德 D.加罗法洛5.现代犯罪学关于犯罪对策的核心内容是(B)A.犯罪的心理预防 B.犯罪的社会预防C.犯罪的个体预防 D.犯罪的法律预防6.在犯罪分类问题上,贝卡利亚认为犯罪行为的真正衡量标准是(30C)A.法律 B.犯罪人的自由意志C.该行为对社会造成的危害 D.刑罚7.以龙勃罗梭为代表的实证派犯罪学将犯罪学研究实现了从犯罪行为转向(46D)A.被害人 B.刑罚C.犯罪情境 D.犯罪人8.20世纪30年代,美国芝加哥学派在对芝加哥地区的犯罪问题进行系统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A)A.同心圆说 B.犯罪饱和说C.犯罪的生物遗传说 D.模仿论9.依据影响某一结果的一种或几种因素以及它们影响的程度来主观判断抽取样本数的犯罪学抽样方法是(A66)A.配额抽样 B.判断抽样C.等距抽样 D.随机抽样10.犯罪学对事物之间具有的相关关系进行统计分析,被称为(A)A.解释性分析 B.描述性分析C.横向比较分析 D.纵向比较分析 转贴于:自考_考试大11.一定时空内的犯罪数与人口总数之比是(D)A.立案率 B.破案率C.人犯率 D.犯罪率12.已经发生并被发现,但由于种种原因而未举报或已举报而未予统计的犯罪数是(C)A.发案数 B.相对暗数C.绝对暗数 D.恒比数13.从新中国犯罪发展的过程看,犯罪的大幅度起伏与(D)A.经济快速发展直接联系 B.自然环境的变迁直接联系C.人体的生理变化紧密联系 D.社会的大变革、大动荡紧密联系14.犯罪统计表明,从总体来看,当代中国犯罪人的初犯年龄(B)A.正在提高 B.正在降低C.没有变化 D.变化不定15.犯罪行为的本质属性是(D)A.违法性 B.社会性C.形式多样性 D.社会危害性16.欲望在犯罪行为发生机制中起着(137C)A.纽带作用 B.辅助作用C.核心作用 D.基础作用17.犯罪行为的运作机制是犯罪人追求犯罪后果的(138C)A.思想体系 B.组织体系C.实践体系 D.形式体系18.下列观点中,属于犯罪社会学理论观点的是(C)A.天生犯罪人论 B.人种论C.亚文化论 D.差异交往论19.在犯罪原因系统中,以对具体犯罪事件为中心,在较长时间和较大空间内同犯罪发生存在联系的因素组类是()A.犯罪根源 B.犯罪的一般原因C.犯罪的具体原因 D.犯罪情境20.弗洛伊德提出的关于犯罪原因的理论观点是(A)A.精神分析理论 B.挫折攻击论C.智能低下理论 D.隔世遗传理论21.经济发展与犯罪的增长之间(C)A.存在着同步增长的规律 B.存在着一种必然的联系C.并不存在必然的联系 D.没有任何关22.无智能缺陷、心理紊乱不定、对自己的缺点毫无察觉、对别人不负责任、自制力差、易盲动等属于()A.精神发育迟滞的表现 B.精神常态的表现C.重性精神病的表现 D.人格障碍的表现23.精神障碍患者易实施(B)A.犯罪 B.暴力犯罪C.经济犯罪 D.有组织犯罪24.犯罪被害人学的奠基者是(A)A.门德尔松 B.亨得利C.科恩 D.边沁25.世界各国衡量被害风险的最重要指标是(B)A.被害数量 B.被害率C.被害死伤率 D.被害死亡率26.研究被害人的生活方式与被害之间关系的著名理论是(A)A.暴露理论 B.幸福计算理论C.社会解组论 D.社会防卫论27.被害人在犯罪侵害前容易接受犯罪人的诱导,成为犯罪人选择为侵害对象的特性是()A.被害的顺应性 B.被害的诱发性C.被害的易感性 D.被害的受容性28.从总体上看,目前我国易遭受犯罪侵害的主要是( )A.女性成年人 B.男性成年人C.女性未成年人 D.男性未成年人29.以匿名方式轮番征询专家意见,最终得出预测结果的经验推断法是( )A.指数修匀法 B.时序预测法C.特尔菲法 D.对比类推法30.依据犯罪预防所作用的对象以及地位和重要程度的不同,可将犯罪预防划分为一般预防、特殊预防和( )A.疏导性预防 B.保护性预防C.控制性预防 D.重点预防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少选或未选均无分。31.犯罪学关于犯罪现象的研究具体包括( )A.对犯罪现象属性的研究B.对犯罪现象反映形式及特征的研究C.对犯罪现象发展变化特点及规律的研究D.对犯罪行为构成要件及定罪量刑的研究E.对犯罪行为过程及机制的研究32.实证派犯罪学与古典犯罪学的区别有( )A.时代背景的区别 B.研究对象的区别C.研究方法的区别 D.犯罪原因理论的区别E.犯罪对策理论的区别33.当代中国犯罪现象的特征有( )A.经济领域犯罪严重 B.流动人口犯罪突出C.群体性犯罪增多 D.职业犯罪比重增加E.犯罪类型和手段的地区差异缩小34.社会控制论的主要观点有( )A.遏制论 B.标签论C.中性化说 D.差异交往论E.社会责任说35.按照预测内容的标准,可将犯罪预测类型划分为( )A.犯罪形式预测 B.犯罪形态预测C.宏观犯罪预测 D.微观犯罪预测E.犯罪手段预测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36.狭义犯罪学37.比较分析法38.犯罪类型结构39.犯罪的辐射律40.犯罪原因结构41.精神障碍061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对犯罪的消极作用。47.试论述自考_考试大

82 评论

丸子粉丝

全国2013年1月自考真题:公安学基础理论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未涂、错涂或多涂均无分。 1.下列属于公安技能学科的是 A.法医学 B.刑事物证检验学 C.警察技击术 D.侦查技术 2.下列观念中,符合马克思主义警察起源观的是 A.人类自从有了群体生活,就有了警察作用 B.警察将永远伴随着人类 C.警察是超阶级的自然现象 D.随着国家的产生,警察才成为必要 3.下列关于严格执法与热情服务的关系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二者相互依存,不可偏废 B.严格执法是公安民警的职责要求 C.热情服务是公安民警的宗旨要求 D.公安民警要着重强调严格执法 4.有关公安工作的工作计划属于 A.公安组织要素 B.公安意识要素 C.公安实物要素 D.公安信息要素 5.根据《人民警察法》的规定,人民警察从宏观上分为 A.三大警种 B.四大警种 C.五大警种 D.六大警种 6.下列不符合惩办与宽大相结合政策的基本精神的是 A.首恶必办,胁从不问 B.依法从重从快 C.立功折罪,立大功受奖 D.坦白从宽,抗拒从严 7.收容教育的对象是 A.实施卖*、嫖娼行为,尚不够实行劳动教养的行为人 B.吸食、注射毒品成瘾人员 C.未满14周岁,但行为严重破坏社会秩序的人 D.不满16周岁而免予刑事处罚的少年犯罪人员 8.辞退人民警察的情形之一是 A.当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B.连续两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C.连续三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D.连续四年考核被确定为不称职的 9.公安部颁布“五条禁令”的时间是 A.2001年1月22日 B.2002年1月22日 C.2003年1月22日 D.2004年1月22日 10.公安效益的表现方式具有 A.不平衡性 B.综合性 C.延伸性 D.折射性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 11.下列关于公安学基础理论的意义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公安学基础理论为公安学研究和公安工作提供理论工具 B.公安学基础理论对公安学研究和公安工作起指导作用 C.公安学基础理论把众多的公安学诸学科联结为有机的科学体系 D.公安学基础理论的建立有利于确认公安学的独立学科地位 E.公安学基础理论有助于公安人员树立科学的人民警察观 12.公安机关专政职能的手段是依据法律和政策对专政对象实行 A.镇压 B.制裁 C.控制 D.改造 E.教育 13.公安工作的机动性,要求在执法的直接行为上表现出行动的 A.快速性 B.准确性 C.长远性 D.牢固性 E.应变性 14.警卫工作的主要任务是保卫 A.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安全 B.重要外宾的安全 C.重要会议的安全 D.人民群众的安全 E.省、市、自治区党政机关的安全 15.下列关于公安院校、科研机构的说法中,正确的包括 A.公安院校属于公安建制 B.公安院校的教师纳入人民警察系列 C.公安院校实行公安机关和教育行政机关双重领导,以教育行政机关为主的管理体制 D.公安科研机构归地方科研机构领导与管理 E.公安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属于人民警察编制 16.刑讯逼供现象屡禁不止的原因包括 A.缺乏问责制度 B.历长期封建主义刑讯逼供的流毒甚广 C.办案人员仍有主观主义思想 D.领导教育处理不力 E.侦查破案水平低下 17.下列不属于公安行政强制措施的有 A.搜查 B.拘留 C.行政拘留 D.罚款 E.强制戒毒 18.下列属于公安执法外部监督的有 A.国家权力机关监督 B.国家行政监察监督 C.国家检察监督 D.审计监督 E.财政监督 19.人民警察职业道德要求人民警察服务人民,其要点包括 A.热爱人民 B.忠于祖国 C.甘当公仆 D.爱憎分明 E.除害安良 20.下列属于正确的公安效益观的有 A.公安效益反映公安工作的社会作用 B.公安工作必须讲究追求公安效益 C.追求公安效益就必须加大投入 D.评估公安效益要科学化 E.应利用公安效益检验公安对策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 21.公安学总体上是一门社会科学,其中包含有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和______科学的内容。 22.公安机关的______是公安立法的出发点。 23.人民警察实行______,是其武装性质的突出特征。 24.公安机关的民主职能必须与国家建设高度______的步伐相适应。 25.根据《人民警察法》第19条的规定,对于威胁国家安全、社会秩序、公民利益的紧急情况,每个人民警察都负有______的职业责任。 26.我国现存的专门公安机关有铁道公安机关、______、民航公安机关、林业公安机关和海关公安机关。 27.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是以______为指导思想、改造社会的历史性方针。 28.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第20条的规定,______个月内曾受过治安管理处罚的,再次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可以从重处罚。 29.取保候审的最长期限不得超过______。 30.县级以上地方公安机关和______建立督察机构由专职人员组成。 31.公安部专门针对派出所内务建设提出了“人要精神、物要整洁、说话要和气,______”的基本要求。 32.根据公安部“五条禁令”,人民警察严禁携带______饮酒,违者予以辞退。 33.公安民警认为上级的命令违背法律规定而没有执行,对于造成的后果,应由______承担。 34.广义的公安效益是指对公安成果所作的______。 35.把公安工作在不同时间里取得的公安效益进行前后对比的公安效益评价方法是______。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36.公安勤务 37.给出路政策 38.公安行政复议 39.公安办案回避制度 40.公安队伍建设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41.简述保持公安机关阶级属性的“四个坚持、四个反对”。 42.简述依靠群众解决警力不足。 43.简述保证公安民警依法执行职务不受非法干扰的方法。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 44.(本题10分)试论发展公安机关民主职能的方法。 45.(本题12分)试述正确处理公安机关多重领导关系应遵循的原则。

212 评论

相关问答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学考试

    学物证方向,目前选择的专业有几个方面,听你的意思,估计是自学,自学一般选择刑事侦察这个专业比较对口,目前湖北警官学院有这门自考课程,需要考试的课目除大学语文、英

    小小爱小吃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考真题

    全国2007年10月犯罪学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犯罪防控系统的第一个层面旨在332(A)A.抑制犯罪动机B.限制犯罪机会和条件

    snowwhite白雪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2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考真题及答案

    D.由人民法院宣告无罪 原因此时,不是确定被告人是否无罪而是直接结束程序

    转角的夏天xia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考真题答案

    证据学试题及答案(二)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正确的答案,并将序号填在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题2分,共40分) 1.合法的刑讯

    恋慕耐受不良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严重暴力案件侦查自考真题解析

    新余司法警官学校是公办的。 新余司法警官学校是一所经新余市人民政府批准新余市司法局举办的全日制公办司法警官学校,主要为政法系统培养警用人才,为企事业单位培养法律

    豪门小慧子 5人参与回答 2024-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