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318

王小虎呦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城市规划原理实践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往昔岁月

已采纳

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 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 3 0015 英语(二) 14 9910 财经应用写作 7 不考英语(二)的加考该两门 课程9911 创业理论与实务 74 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 5 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 6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5 含实践1学分(2383)7 3305 城市规划原理 8 含实践2学分(3306)8 422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5 实践5学分9 4229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5 实践5学分10 4230 建设监理导论 5 11 4231 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 6 12 4232 综合课程设计 8

253 评论

豆豆腐腐点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实践 一、 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2. 了解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体制背景 知识结构体系 (一) 中国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理念的演变 城市的历史约有5000年,中国最早的城市距今约有3500年的历史。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最早形成的时代——周代。 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多元化时代——东周,具有深远历史影响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自此形成并发展。 儒家提倡的礼制思想——皇权至上——《周礼•考工记》——统治中国长达3000年——规矩。 以管子、老子为代表的自然观——自然至上——“因天材,就地利,故城廓不必中规矩,道路不必中准绳”——变通 2. 中国古代城市中影响的典型 唐长安城——当时世界上的城市,人口达到近百万。 ① 中轴对称。 ② 东西两市。 ③ 规整的方格路网,东南西三面各有三处城门,通城门的道路为主干道。 ④ 居住分布采用坊里制,设置坊墙,坊门朝开夕闭。 元大都 ① 三套方城(内城、皇城和宫城),宫城居中,轴线对称。 ② 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借助京杭大运河舟车之利,促进了什刹海商业区的形成。 明清北京城 ① 北部收缩2.5km、南部扩展0.5km。 ② 突出8km中轴线。 ③ 在城外设置天、地、日、月四坛。 ④ 皇城南形成商肆。 (二) 欧洲古代城市典型格局及其社会和政治背景 1. 奴隶制社会 古希腊的城市 ① 公元前5世纪,经历奴隶制民主政体,形成城邦国家——民主、平等的城邦精神。 ② 代表城市——米立都城。 公元前五世纪中叶由希波丹姆(Hippodamus)所提倡与系统化了的方格网式街道网布局形式 ③ 广场和公共建筑取代了宫殿,市民集会场所形成了城市的核心。 古罗马的城市 ① 奴隶制发展的繁荣阶段。 ② 大量建造公共浴池、斗兽场和宫殿等供奴隶主享乐的设施。 ③ 城市成为帝王宣扬功绩的工具,广场、铜像、凯旋门、纪功柱成为城市空间的核心和焦点。 2. 封建社会的中世纪 城市的有机发展 中世纪的欧洲——众多封建领主王国——封建割据和战争——城堡的出现 教会势力强大——教堂占据城市中心位置,成为空间和天际轮廓的主导因素。 10世纪以后,一些城市摆脱封建领主的统治,成为自治城市,公共建筑(市政厅、关税厅和行业会所)占据城市空间的主导地位,公共建筑成为城市活动中心。 不少城市(如佛罗伦萨)突破封闭的城堡,不断向外扩张。 不规则的街道和广场 3. 文艺复兴和巴洛克时期的欧洲城市 14世纪后的文艺复兴是欧洲资本主义的萌芽时期——在人文主义思想影响下,意大利修建了不少古典风格和构图严谨的广场和街道。 代表作品:罗马——圣彼得大教堂广场;威尼斯——圣马可广场。 17世纪后半叶,新生资产阶级与国王联盟——建立中央集权的绝对君权国家。 巴黎——轴线放射的街道、宏伟宫殿、规整对称的公共广场成为当时典范。 二、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发展及主要理论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2.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的早期思想 3. 熟悉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4. 熟悉战后城市规划学科的主要理论发展 知识结构体系 (一) 现代城市规划产生的历史背景 1. 社会经济背景 关键词:工业化 工业城市 城市问题 18世纪工业革命——圈地运动——经济发展——城市化进程迅速推进。 城市快速发展时期的“城市病”——城市中住房短缺,市政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严重匮乏,导致传染病流行(19世纪三四十年代蔓延于英国和欧洲大陆的霍乱)。 2. 知识背景 19世纪开始关注城市的未来发屉,为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形成奠定了思想、理论、制度等方面的基础。 理论基础——空想社会主义,源自莫尔“乌托邦”概念,代表人物——欧文、傅立叶。 “欧文1817年在美国印第安那州实践的“协和村”方案。 博立叶1829年提出以“法郎吉”为单位及1 500-2000人组成的“大社会”。 戈定1859—1870年在法国的实践。 法律基础——英国1848年(公共卫生法》、1868年(贫民窟清理法》、1890年(工人住房法)。 实践基础——巴黎改建(豪斯曼)、城市美化。 英国公园运动——西谛。 奥姆斯特——纽约中央公园。 美国城市美化运动——以1893年芝加哥博览会为起点的对市政建筑物进行全面改进为标志。 (二) 现代城市规划早期思想 1. 霍华德的田园城市 以霍华德“田园城市”为标志,出现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和实践框架。 理论提出--1898年明天:通往真正改革的和平之路》。 概念——是为健康、生活及产业设计的城市,其规模足以提供丰富的社会生活,四周要有永久性农业地带围绕,城市土地归公众所有。 田园城市实质——城市和乡村的结合体,若干个田园城市(3万人)围绕中心城市(5.8万人)呈圈状布局,城市之间是农业用地。 田园城市布局——圆形,中央为公园,六条主干道从中心向外辐射,核心部位为公共建筑,环行林阴大道,城市外围地区建设工厂、仓库。 第一座田园城市——莱彻沃斯,由恩温、帕克设计完成。 2. 柯布西埃的现代城市设想 柯布西埃是现代建筑运动的重要人物——理性功能主义的规划思想——集中体现在由他主持撰写的,《雅典宪章》(1933年)之中。 1922年发表“明天城市”规划方案: 300万人口的城市。 中部为中心区,除公共设施外,40万人居住在24栋60层高楼中,周围有大片绿地。 外围是环形居住带,60万人居住在板式住宅。 最外围是居住200万人的花园住宅。 三层道路系统——地下重型车、地面市内交通、高架快速交通。 市区与郊区由地铁和郊区铁路来联系。 中心思想——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提供充足的绿地 1931年发表“光辉城市”规划方案——思想集中体现 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 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人车分离高效率交通系统。 规划实践——20世纪50年代昌迪加尔规划 3. 其他的理论探索 索里亚•玛塔的线形城市 西班牙工程师索里亚•玛塔1882年提出。 ① 基本原则——运输经济,通勤耗时最少。 ② 城市形态——由铁路和干道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长条形建筑地带。 ③ 目的——既可享受城市型的设施又不脱离自然。 ④ 实践——对城市规划和建设产生了重要影响,在斯大林格勒等城市的规划实践中得到运用;哥本哈根(1948年)指状式发展、巴黎(1971年)轴向延伸等都是线形城市模式的发展。 戈涅尔的工业城市 法国建筑师戈涅20世纪初提出、1904年展出、1917年出版《工业城市》专著。 基本思路——将各类用地按照功能互相分割以便于各自的扩建,直接孕育了《雅典宪章》的功能分区的原则。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① 通过城市空间各个构成要素的研究,在城市建设中强调入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感受之间的协调,从而建立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构成。 ② 在经济和艺术之间,他强调城市规划不能走向任一极端——在主要广场和街道的设计中强调艺术布局,在次要地区则强调土地的最经济使用。 格迪斯的学说 生物学家格迪斯1915年出版《进化中的城市》。 ① 通过生态学研究,揭示了城市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将城市和乡村的规划纳入到同一体系之中,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它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这一思想经美国学者芒福德等人的发扬光大,形成了对区域的综合研究和区域规划。 ② 提出城市规划的工作模式——调查—分析—规划。 (三) 现代城市规划思想的演变 《雅典宪章》、《马丘比丘宪章》都是对当时的规划思想进行总结,然后对未来的发展指出一些重要的方向,成为城市规划发展的历史性文件。 1. 《雅典宪章》(1933年) 20世纪上半叶,现代城市规划的发展追随现代建筑运动而展开。1933年国际现代建筑会议——主题“功能城市”——发表《雅典宪章》——由现代建筑运动的建筑师所制定、反映现代建筑运动对现代城市规划的基本认识和思想观点。 思想基础——奠基于物质空间决定论的基础之上,认为通过物质空间变量的控制,以形成良好的环境,则可自动地解决城市中的社会、经济、政治问题,促进城市的发展和进步。 核心内容——提出功能分区,认为居住、工作、游憩和交通是城市的四大基本活动。它依据城市活动对城市土地使用进行划分,突破了过去追求图面效果和空间气氛的局限,引导规划向科学的方向发展。 功能分区及其之间的机械联系——从对城市整体的分析人手,对城市恬动进行分解,在揭示问题的基础上提出改进建议,将各个部分结合在一起复原成为一个完整的城市。 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制定规划方案,建立各功能分区在终极状态下的“平衡状态”。城市看成丁一种产品的创造,物质空间规划成为城市建设的蓝图。 2. 《马丘比丘宪章》(1977年) 形势的发展变化,要进行修正。 强调入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将之视为城市规划的基本任务。 城市是一个动态系统,城市规划师必须把城市看做为在连续发展与变化的过程中的一个结构体系;不应当把城市当做一系列的组成部分拼在一起考虑,而必须努力去创造一个综合的、多功能的环境。 区域和城市规划是个动态过程,不仅要包括规划的制定而且也要包括规划的实施;城市规划成为一个不断模拟、实践、反馈、重新模拟的循环过程。 强调规划的公众参与——理论基础是戴卫多夫20世纪60年代“规划的选择理论”和“倡导性规划”——基本意义在于不同的人和不同的群体具有不同的价值观,规划师要表达不同的价值判断并为不同的利益团体提供技术帮助。 3. 两个宪章之间的有关变化 《雅典宪章》的主导思想是把城市和城市的建筑分成若干组成部分;《马丘比丘宪章》的目标是将这些部分重新有机统一起来,强调它们之间的相互依赖性和关联性。 《雅典宪章》的思想基石是机械主义和物质空间决定论;《马丘比丘宪章》宣扬社会文化论,认为物质空间只是影响城市生活的一项变量,并不能起决定性作用,而起决定性作用的应该是城市中各人类群体的文化、社会交往模式和政治结构。 《雅典宪章》将城市规划视作对终极状态的描述;《马丘比丘宪章》更强调城市规划的过程性和动态性。 (四) 现代城市规划理论概述 城市规划理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城市规划是一个巨大的系统,仅凭感性认识是不适宜的,要运用理论和理性思维,科学地预测城市的未来发展,保证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城市规划理论涉及内容如下: 功能理论——城市形态和结构。 决策理论——系统分析(自然、经济、社会、历史)方法论、科学决策。 规范理论——规划价值目标及其与城市空间形态之间的关系。 1. 城市分散发展理论 田园城市理论 分化为两种形式: ① 农业地区的孤立小城镇——形不成城市群; ② 城市郊区——只能促进大城市的无序蔓延。 卫星城(20世纪20年代恩温提出) ① 1924年提出建设卫星城的概念。 ② 卫星城是一个经济上、社会上、文化上具有现代城市性质的独立城市单元,同时从属于某个大城市。 ③ 问题——对中心城市的过度依赖,造成子母城之间交通压力,难以真正疏解大城市。 新城(20世纪50年代以后建设的新城市,第三代卫星城) ① 形成职能健全的相对独立的城市。 ② 基本上是一定区域的中心城市,成为城镇体系中的组成部分。 ③ 对涌人大城市的人口起到截流作用。 有机疏散理论 ① 1942年沙里宁《城市:它的发展、衰败和未来》,关于城市发展及其布局结构的理论 ② 将城市分解成为一个既统一又分散的城市有机整体,各部分形成相对半独立的单元,并用绿化地带隔离开来,以高速交通相联系。简言之,将城市各种功能适当集中,并将这些集中点做有机疏散。 2.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 城市集中发展理论的基础——经济活动的聚集。 城市的集中发展——城市现象;大城市发展——世界城市。 1966年豪尔(世界城市》——世界大城市在世界经济体制中将承担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世界城市特征:政治、商业、人才、人口、文化娱乐中心。 1986年弗里德曼《世界城市假说》——世界城市的国际功能决定于该城市与世界经济—体化相联系的方式与程度。 世界城市指标:主要金融中心、跨国公司总部所在地、国际性机构集中地、商业部门(第三产业)的高度增长、主要的制造业中心(具有国际意义的加工工业等),世界交通的重要枢纽(尤其是港口与国际航空港)、城市人口达到一定规模。 城市聚集区——群密集的、连续的聚居地所形成的轮廓线包围的人口居住区,包括一个以上的城市。 大城市带——法国戈德曼1957年提出,指多核心的城市连绵区,人口2 500万人以上。如我国的长江三角洲地区、珠江三角洲地区、京津唐地区等。 3. 城镇形成网络体系的发展理论 城市分散与集中发展是城市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每个城市影响力的大小,取决于城市所能提供的商品、服务及各种机会的数量和种类。 不同规模的城市及其影响的区域组合形成城市的等级体系。 城镇之间交通、通信所组成网络的多少和方便程度,赋予了该城市在城市体系中的相对地位(引力模型)。 城市体系——一定区域内城市之间存在的各种关系的总和。 格迪斯、芒福德确立了区域城市关系是研究城市问题的逻辑框架。 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1933年提出的中心地理论揭示了城市布局之间的现实关系。 贝利等人结合城市功能的相互依赖性等研究,逐步形成了城市体系理论。 城市体系内容——职能、规模和空间结构。 4. 城市土地使用布局结构理论 城市内部各类土地规划布局有一定的模式和运行规律,一般可归纳为三个理论,均与城市的经济地租密切关联。 同心圆理论——伯吉斯l923年提出,城市划分成为5个同心圆。 扇形理论——霍伊特1939年提出,土地使用均是从市中心区既有的同类土地使用的基础上,由内向外扩展,并留在同一扇形范围内。 多核心理论——哈里斯、乌尔曼1945年提出。 三、 当代城市规划面临的形势 考试大纲要求 1. 了解当代城市规划所面临的社会经济条件 2.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主要理论或理念 3. 熟悉当代城市规划的重要实践 知识结构体系 (一)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1. 经济全球化基本特征 2. 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 工业经济时代 知识经济时代 (二)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三) 经济、社会、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1. 1987年联合国发表《我们共同的未来》——全面阐述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核心是经济、社会和环境之间的协调发展。 2. 1992年联合国发布《全球21世纪议程》——提出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纲领——变革现行政策,改变贫穷国家和社区的生活水平;变革现行的生产和消费模式,以减少自然资源的消耗。 3. 1994年中国政府公布〈中国21世纪议程》——强调可持续发展之路是中国未来发展的自身需要和必然选择。其中,人类居住区的可持续发展是重要的组成部分。 (四) 知识经济与城市的科技创新环境 知识经济直接以生产、分配和利用知识与信息为基础,由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于(1996年度科学、技术和产业展望)中提出。 1. 知识经济四个特点 科技创新——成为重要的发展资源; 信息技术——使知识以有限成本传播; 服务产业——产业结构由制造业向服务业转型; 人力因素——空前重要。 2. 高科技园区四种类型 高科技企业的聚集区,以大学所提供的科技创新环境为基础; 科学研究中心,与制造业无直接地域联系; 技术园区,提供优惠政策,吸引投资; 建设完整的科技城市,作为区域发展和产业布局的一项计划。 知识经济将催生各种高科技园区,它将是未来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其中大的中心城市仍然是科技创新的最重要基地。我国先后建立了53个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五) 经济全球化与城镇体系的结构重组 经济全球化——发展资源(信息、技术、资金和人力)的跨国流动。 城镇体系结构性变化 1. 工业经济时代——产业的管理与控制、研究与开发和制造与装配三个层面集中在同一城镇——城镇体系水平结构。 2. 知识经济时代——三个层面的聚集向不同城镇分化,经济空间结构重组表现为制造与装配层面的空间扩散(众多的制造与装配基地)、管理与控制层面的空间集聚(少量的经济中心城市)——城镇体系垂直结构。 (六) 信息化社会和城镇的空间结构变化 1. 知识传播的信息化缩短了从知识产生到应用的周期,促进了知识对经济发展的主导作用。 2. 信息革命深刻地改变着人类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如亲近大自然、家庭内工作、中心区娱乐等。

301 评论

诗诗雨天

12门, 看百度资料联系我给你科目详细资料。

340 评论

amandawei201

工程造价管理(本科)专业简介专业代码:082231一、考试课程及学分序号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备注1 3708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22 3709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 43 0015 英语(二) 149910 财经应用写作 7 不考英语(二)的加考该两门课程9911 创业理论与实务 74 4183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 55 4184 线性代数(经管类) 46 2382 管理信息系统 5 含实践1学分(2383)7 3305 城市规划原理 8 含实践2学分(3306)8 4228 建设工程工程量清单计价实务 5 实践5学分9 4229 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 5 实践5学分10 4230 建设监理导论 511 4231 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 612 4232 综合课程设计 86999 毕业论文 不计学分总学分 71二、学习书目1.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王顺生,李捷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版)。2.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卫兴华,赵家祥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版)。3.英语(二)《大学英语自学教程》(上、下册),高远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4. 创业理论与实务《创业理论与实务》,迟英庆等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5.财经应用写作《财经应用写作》,傅家柏主编,江西人民出版社。6.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经管类)》,柳金甫、王义乐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版)。7. 线性代数(经管类)《线性代数(经管类)》,刘吉佑、徐诚浩主编,武汉大学出版社(2006版)。8. 管理信息系统《管理信息系统》,杨一年主编,经济科学出版社(2007版)。9.城市规划原理《城市规划原理》(第三版),李德华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0.项目决策分析与评价《建筑工程经济与项目管理》,李慧民主编,冶金工业出版社。11.建设监理导论《工程建筑监理》(第三版),詹炳根主编,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2.建设工程合同(含FIDIC)条款《建筑工程法规原理与实务》,陈正主编,中国电子出版社。

348 评论

相关问答

  • 城市规划原理自学考试

    考试课程及学分本专业分为基础科段和本科段二个层次。基础科段课程合计不少于 18 门,本科段课程合计不少于 15 门(不含毕业设计),总学分不少于 138 学分。

    那右怎样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

    好像都没人考~

    vivilovetu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5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真题

    今天教务老师给大家收集整理了自考建筑经济法规教材,建筑经济与企业管理自考重点的相关问题解答,还有免费的自考历年真题及自考复习重点资料下载哦,以下是全国我们为自考

    qieerdingdon 6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城市规划原理自考重点

    1 城镇化水平的概念及城镇化进程的表现特征。 城镇化水平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表现特征:城镇化是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 城镇化

    liuyuecao110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6
  • 怎么自考城市规划原理

    自考是考研还是考试 主要是哪个方面 哪个大学的 怎么发给你。。。

    傻兮兮的呆呆 7人参与回答 2024-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