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80

五爷威武
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总结笔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垂杨紫陌

已采纳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课程。最终创立了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大众的新教育。这是马克思主义教育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

历史沿革

在中国教育制度发展史上,以中国古代的太学为例,它不仅为历代封建王朝培养了大批人才,并且对其他国家也产生过积极的影响。曾以高度发达的文化吸引了朝鲜、日本等国的大批学生前来中国留学。

中国古代书院也具有很大的特色,它注重学生的自学和讨论,有成套的规章制度,有多种多样的分科和独特的学风。它不仅培养了一批有用的人才,而且对当时的学术、学派的发展和形成,甚至对当时的政治和社会风尚都发生过重要影响。

在中国教育思想发展史上,更是名师辈出。从古代的孔丘、墨翟、孟轲、荀况、王充、韩愈、朱熹、陈献章、湛若水,到近代的何子渊、丘逢甲、唐国安和现代的蔡元培、杨贤江、徐特立、陶行知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

在古代,不仅有《论语》《孟子》荀子等蕴藏着丰富教育资料的典籍,而且还有像学记这样精深的教育专著古代教育家们还概括了“教学相长”,“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循序渐进”, “温故知新”,“言行一致”,“改过迁善”等一系列的教育、教学原则与方法。这些都是中国教育思想遗产中的瑰宝。

215 评论

记住我88

我有,不借你。。。

186 评论

白羽蓝翎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言》,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②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劳苦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①“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②“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③“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4“民办公助”的政策(3)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干部教育––(1)干部在职培训:1931年之前主要以随营学校、教导队和短训班的形式进行,干部学校出现之后类别更丰富,实施更规范,多按系统、分层次进行(2)干部学校教育:著名的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3)“抗大”:①1936年在陕北瓦窑堡创办,原名“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同时还办了12所抗大分校,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1945年10月迁往东北,组成东北军政大学②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由毛泽东1938年提出③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④抗大的教育宗旨是“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⑤抗大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理论和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⑥抗大的课程有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件学习、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等)、军事课、实际战斗和生产劳动等⑦抗大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研究式、实验试和活的考试等等3.群众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冬学、民校(民众学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以及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其中冬校和民校适应分散的农村群众和生活实际,是最受欢迎、最普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在兴办冬学、培养师资的同时,各根据地还积极组织编印了课本,如《识字课本》、《日用杂志》、《庄稼杂字》等。4.普通教育––(1)苏区的小学教育: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抗战初期,各根据地初小较多,高小较少。针对不同的对象还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2)抗日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巩固地区的小学和苏区相似,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称为完全小学游击区和近地区的办学形式有“游击小学”和“两面小学”等形式小学的课程除了形式上照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尤其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生产劳动(3)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标志着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从为革命服务转移到为和平建设服务,主要指中等教育的规范化,实际上涉及整个普通教育,包括三方面①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不再像战时那样随政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②普及教育,学制规范化③教学内容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降低政治课与直接和实践挂钩的课程等(4)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①办抗大式训练班,逐批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②解放区原有的大学进一步正轨化③创办新大学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1)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①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在民众教育中又坚持“成人教育第一,儿童教育第二”②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内容为主③在教育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以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①在教育内容上,联系当地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实际②在教育组织形式上,注意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需要③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3)依靠群众办学:①成人群众教育群众自己办,民主政府给予指导②普通教育中依靠群众的力量,普通小学由群众自己办理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③干部不脱离群众,尽量考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1)论教育本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重要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3)具体内容为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发展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1)职业教育的探索: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6)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7)职业教育的内容①提倡职业教育,同时主张要积极参加到全社会的运动中去②主张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③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原则④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⑤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⑥职业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全部的职业生涯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智能还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年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四大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3)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在山东邹平创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所(1931年)(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3)乡村教育的实施: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4)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经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1927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古楼幼稚园1927年在南京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2)“活教育”思想体系:①“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活动)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④“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1)“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2)晓庄学校: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新型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晓庄创立,陶行知任校长。办学宗旨是“要造就好的乡村教师去办理好的乡村学校”,经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农村。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晓庄办学的理论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叫做生活法,即“教学做合一”(3)山海工学团:1932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即是一种以贫苦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4)“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5)育才学校:1939年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一所难童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6)“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经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虽然将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有进步意义其内涵在于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3)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主张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即学校经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渗透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包括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②是因为“行是知之始”③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④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主张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书②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来代替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科书③把社会的需要及能力、个人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00 评论

好意萊傳媒

1楼 中国教育史笔记版 第一章 名词解释: 1、学在官府 学在官府是对西周教育制度的高度概括,也是我国奴隶社会教育制度的重要特征,主要体现在:①礼不下庶人,学术和教育为王宫及各级政府把持,礼器也全由官府掌握,民间没有条件举行学术活动,更无学校。②官师不分,学校设在官府之中,官吏既是教育官员,也是学校教师。③政教合一,教育机构与行政机构不分,教育与行政合一。 2、六艺 是西周官学的基本教育内容,即礼、乐、射、御、书、数,有“大艺”、“小艺”之分,书、数是小艺,主要是小学课程,礼、乐、射、御,作为大艺,是大学的课程。汉代以后也把经孔子整理并作为教材的《诗》、《书》、《礼》、《易》、《乐》、《春秋》称为“六艺”。 3、明人伦 “明人伦”是孟子提出的学校教育的目的,所谓“明人伦”就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后世也称为“五伦”。孟子着眼于处理好五种最基本的人际关系,其目的在于维护上下尊卑的社会秩序和道德观念。 4、虚壹而静: 是荀子提出主张培养的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专心有恒。虚,即虚心,就是不要先入为主;壹,即专心,不要一心二用,也不以已有的知识或见解排斥对新知识或见解的研究和掌握;静,即静心,不能用胡思乱想或情感的冲动来扰乱人的理智和正常的思维活动。 5、三纲领八条目: 这是南宋朱熹归纳出来的《大学》中所提出的关于大学教育的纲领和目标。所谓“三纲领”即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体现了儒家修已治人的理想目标。所谓“八条目”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八个步骤。实际上前五条都是修身的原则措施,后三条是修身的扩展和递进,先到国家,再到国,再到整个世界。 6、豫时孙摩: 这是《学记》总结出的四条重要教学原则。“豫”是预防性原则,要求事先估计到可能会产生的不良倾向,采取预防措施;“时”是指及时施教原则,掌握学习的最佳时机,适时而学,适时而教:“孙”是指循序渐进原则,教学要遵循一定的顺序进行;“摩”是指学习观摩原则,学习中要相互观摩,取长补短。 7、教学相长: 是《学记》总结出的教学原则,即教与学是教学过程的两个方面,两者相辅相成。它说明了教师本身的学习及教学是两种不同形式的学习,它们相互推动,使教师不断进步,“学”因“教”而日进,“教”因“学”而益深。

330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总结笔记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

    摆脱拖延症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8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多少年来,求学人士为着理想持之以恒的苦苦奋斗着。从古代的科举制度,演变到现如今的应试教育,无不显现着这样一个丑陋的实时:书中自有黄

    紜亦眠观520 5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中国法制史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我是中法史的研究生,重点很简单:西周时期的法制思想春秋战国的法经和法律成文化秦朝的法家和法律形式汉朝的法律形式和九章律,三公,司隶校尉两晋南北朝时期是最重要时期

    刺猬小姐最女王 4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中国简史自考重点笔记总结

    答:1/自学考试是国家认可的文凭,报考自考考试科目众多,下面小编为自学考试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维新变法(资产阶级维新派)①代表人物: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等

    静静19811215 3人参与回答 2024-05-17
  • 中外教育史自考重点总结笔记

    一定要做好考前准备,在报考前先参考目标院校的招生简章,了解清楚自己是否符合报考条件,了解清楚专业课程、考试政策、报考和考试流程。那么武汉教育专业自考科目有哪些呢

    remotesummer 2人参与回答 2024-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