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9

小龇everything
首页 > 自考本科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汇总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felixcyrus

已采纳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言》,明确提出了苏维埃政权的教育方针:“工农劳苦群众,不论男子和女子,在社会、经济、政治和教育上,完全享有同等的权利和义务”取消一切麻醉人民的封建的、宗教的和国民党的三民主义教育”②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苏维埃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中,更具体、明确地表述了苏区教育的根本方针:“在于以共产主义的精神来教育广大的劳苦大众,在于使文化教育为革命战争与阶级斗争服务,在于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在于使广大的劳苦群众都成为享受文明幸福的人”(2)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政策:①“文化工作中的统一战线”政策②“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的政策③“实行生产劳动”的教育政策4“民办公助”的政策(3)新民主主义文化教育方针:“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就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2.干部教育––(1)干部在职培训:1931年之前主要以随营学校、教导队和短训班的形式进行,干部学校出现之后类别更丰富,实施更规范,多按系统、分层次进行(2)干部学校教育:著名的有马克思共产主义大学、苏维埃大学、红军大学、中央农业学校、中央列宁师范学校、高尔基戏剧学校等(3)“抗大”:①1936年在陕北瓦窑堡创办,原名“西北抗日红军大学”,1937年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迁延安。从西北抗日红军大学到抗大,总校先后办了8期,同时还办了12所抗大分校,培养了20多万军政干部,1945年10月迁往东北,组成东北军政大学②抗大的教育方针是“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由毛泽东1938年提出③抗大的校训是“团结紧张严肃活泼”④抗大的教育宗旨是“以训练抗日救国军政领导人才为宗旨”⑤抗大的学风是“理论联系实际”、“少而精”、“理论和实践并重”、“军事与政治并重”等⑥抗大的课程有思想政治课(理论学习、中共党内斗争的文件学习、群众性的自我教育、严格的组织纪律要求等)、军事课、实际战斗和生产劳动等⑦抗大的教学方法由启发式、研究式、实验试和活的考试等等3.群众教育––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其组织形式主要有冬学、民校(民众学校)、夜校、半日校、识字班(组)、读报组,以及剧团、俱乐部、救亡室等,其中冬校和民校适应分散的农村群众和生活实际,是最受欢迎、最普遍、最广泛的社会教育形式。在兴办冬学、培养师资的同时,各根据地还积极组织编印了课本,如《识字课本》、《日用杂志》、《庄稼杂字》等。4.普通教育––(1)苏区的小学教育: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抗战初期,各根据地初小较多,高小较少。针对不同的对象还分为全日制和半日制(2)抗日根据地的小学教育:巩固地区的小学和苏区相似,学制五年,前三年为初小,后两年为高小,初小高小都有的称为完全小学游击区和近地区的办学形式有“游击小学”和“两面小学”等形式小学的课程除了形式上照顾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之外,尤其重视政治思想教育和生产劳动(3)解放区中小学教育的正规化:标志着教育开始有意识地从为革命服务转移到为和平建设服务,主要指中等教育的规范化,实际上涉及整个普通教育,包括三方面①制定长远的教育计划,不再像战时那样随政治任务的变化而变化②普及教育,学制规范化③教学内容以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为主,降低政治课与直接和实践挂钩的课程等(4)解放区高等教育的整顿与建设:①办抗大式训练班,逐批对知识青年进行短期的政治教育和思想改造②解放区原有的大学进一步正轨化③创办新大学5.革命根据地教育的基本经验––(1)紧密结合当前的中心任务,坚持教育为政治服务:①在教育对象上,坚持“干部教育第一,国民教育第二”,在民众教育中又坚持“成人教育第一,儿童教育第二”②在教育内容上,以革命战争所需要的内容为主③在教育形式上,坚持灵活多样,以非制度化的教育为主(2)教育和生产劳动相结合:①在教育内容上,联系当地当时的生产和生活实际②在教育组织形式上,注意适应当时当地的生产需要③要求学生参与实际生产劳动(3)依靠群众办学:①成人群众教育群众自己办,民主政府给予指导②普通教育中依靠群众的力量,普通小学由群众自己办理或采取民办公助的形式③干部不脱离群众,尽量考虑群众工作的实际需要(三)现代教育家的教育理论与实践1.杨贤江与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本比较系统地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教育史ABC》是第一部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教育历史的著作(1)论教育本质:运用历史唯物主义阐明教育的本质,“教育为‘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即社会的上层建筑之一。”建立于经济基础之上,取决于经济基础又反作用于经济基础。在承认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的同时,也不否认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手段,教育具有双重属性(2)“全人生指导”与青年教育:1)产生青年问题的原因,一是青年期是身心发生显著而重要变化的时期二是社会动荡剧变更易导致青年问题2)全人生的指导的含义是指对青年进行关心、教育和引导,既要关心他们的文化知识的学习,又要对他们生活中的各种实际问题进行正确的指点和引导,使之德、智、体诸方面都能得以健康成长全人生指导教育思想的重要是“革命的人生观”,其出发点是引导青年走上革命的道路,过革命的人生3)具体内容为①教育要谋求素质的发展②教育要引导学生过正常而的生活,包括健康生活、公民生活、劳动生活和文化生活四方面③不仅要指导学生的在校生活,还要指导学生的校外生活2.黄炎培的职业教育实践––(1)职业教育的探索:①1913年发表重要论文《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②1914年赴安徽。江苏、浙江等地考察教育③1916年主持成立了第一个省级职业教育机构-江苏省职业教育研究会④1917年中华职业教育社成立后发表的《中华职业教育社宣言书》标志着黄炎培为代表的职业教育思潮的形成⑤黄炎培早期职业教育思想更多以解决个人生计问题为重,认为职业教育的要旨有三:“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世界、国家增进生产力之准备”⑥20年代起提出“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的职业教育目的,20年代中后期提出大职业教育主义的观念,认为办职业教育必须联络和沟通所有教育界和职业界,参与全社会的活动和发展,更多地探寻了职业教育外部环境的适应问题(2)职业教育的作用和地位:第一,职业教育的理论价值为“谋个性之发展为个人谋生之准备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为国家及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第二,对当时中国社会的作用为有助于解决中国最大重要最急需解决的人民生计问题第三,在整个教育体制中的地位是一贯的、整个的、正统的(3)职业教育的目的:“使无业者有业,使有业者乐业”(4)职业教育的方针:第一,社会化,包括办学宗旨的社会化培养目标社会化办学组织的社会化办学方式的社会化。第二,科学化,即用科学来解决职业教育问题(5)职业教育的教学原则:手脑并用、做学合一、理论与实际并行、知识与技能并重(6)职业道德教育:敬业乐群(7)职业教育的内容①提倡职业教育,同时主张要积极参加到全社会的运动中去②主张教育与职业相沟通,学校与社会相沟通③适应社会的需要是职业教育的原则④职业教育应能包容一切⑤职业教育应贯彻于各级各类教育之中⑥职业教育应贯穿教育全过程与全部的职业生涯⑦职业教育不仅要培养职业智能还要培养职业道德和服务精神,不仅要重视科学文化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实际能力的培养,还要重视培养谋职能力和创业精神3.晏阳初的乡村教育实验 ––********年长期担任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总干事,********年在河北定县进行乡村平民教育实验,1940创办中国乡村建设育才院(1)“四大教育”:①以文艺教育攻愚,培养知识力②以生计教育攻穷,培养生产力③以卫生教育攻弱,培养强健力④以公民教育攻私,培养团结力(2)“三大方式”:学校式教育(分基本教育和乡村改造教育两个阶段,文字教育是基本教育的基础,首先就是扫除文盲主要有初级平民学校、高级平民学校和生计巡回学校三种类型)、社会式教育(主要靠平民同学会来推进)、家庭式教育(主要由家庭会来承担,成立家主会、主妇会、少年会、闺女会和幼童会五种形式)(2)“化农民”与“农民化”:晏阳初提出“农民科学化,科学简单化”的平民教育目标,并认为欲化农民,须先农民化,即彻底地与广大农民打成一片(3)评价:作为一个教育救国论者,所提出的中国农村四大问题只看到了社会现象的表层,没能认识帝国主义的侵略以及封建残余的剥削才是造成它的根源,否认了社会问题的根源是阶级剥削和压迫把乡村建设作为一种社会改革运动,其实上是一个不彻底的资本主义运动,结果以失败告终但其可取之处在于其平民教育和乡村改造理论有中国特色4.梁漱溟的乡村教育建设––在山东邹平创立了山东乡村建设研究所(1931年)(1)乡村建设和乡村教育理论:所谓乡村建设,是一种力图在保存既有社会的基础上,经过乡村教育的方法,由乡村建设引发社会工商业发展,实现经济改造和社会改造①中国问题的症结就是中国社会自始自终走着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中国的问题就是文化的失调②乡村建设的本质就是中国的文化改造,中国建设的问题归根到底是“乡村建设”从社会历史看,中国不存在经济意义上的阶级对立,不会产生阶级对抗。因此社会革命在中国已不可能,唯一可行的道路就是乡村建设从社会现状看,中国社会是乡村社会,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中国必须从乡村建设起(2)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乡村建设就以乡村教育为方法,而乡村教育以乡村建设为目标一方面,解决中国文化失调的主要手段是教育另一方面,中国社会的改造其实是个教育的过程乡村教育没有乡村建设就没有生机,乡村建设没有乡村教育就没有前途,两者实际上是合二为一的(3)乡村教育的实施:分社会式教育(包括社会改造运动及社会建设事业)和学校式教育(乡农学校,以教育的力量替代行政的力量,教育内容强调服务于乡村建设,密切适合农村生产生活的需要)(4)评价:本质上是一种中国知识分子经过改造中国农村来改良中国社会的理想,是在探索拯救中国的第三条道路,但是否认阶级斗争,体现了消极的一面,可取之处在于认识到中国问题是农村问题,立足于文化传统来思考中国社会的改造,对农村有一定的贡献5.陈鹤琴的“活教育”探索––(1)儿童教育和“活教育”实验:陈鹤琴重视儿童教育,研究总结儿童生理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明确提出了“活教育”主张1927年在南京创办我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南京古楼幼稚园1927年在南京组织了幼稚教育研究会,1929年扩大为中华儿童教育社1940年,筹建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并附设小学和幼稚园以及校办农场,开展“活教育”实验1941年1月创办《活教育》杂志,标志着有全国影响的“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和“活教育”运动的开始1942年初,幼师附设婴儿园,1943年春,幼师改为国立幼稚师范学校,并增设专科部,至此,“活教育”实验形成了包括专科部、幼师部、小学部、幼稚园、婴儿园五个部门的幼儿教育体系(2)“活教育”思想体系:①“活教育”的目的:“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做人”是“活教育”最为一般意义的目的“做中国人”意味着要爱护这块生养自己的土地,爱自己国家长期延续的光荣历史,爱与自己共命运的同胞对于“做现代中国人”,陈鹤琴则赋予它五方面的要求(“要有健全的身体”“要有建设的能力”“要有创造的能力”“要能够合作”“要服务”)②“活教育”的课程论是从大自然、大社会出发,让学生去直接学习(“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即让儿童在与自然、社会的直接接触中,在亲身观察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又具体将活教育课程分为五类(儿童健康、社会、自然、艺术、文学活动)③“活教育”的教学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是“活教育”教学方法的基本原则重视室外活动,着重于生活的体验,以实物为研究对象,以书籍为辅佐的参考依据儿童心理学和教育学原理及自己的经验,提出了17条“活教育”的教学原则④“活教育”教学的四个步骤为实验观察、阅读思考、创作发表和批评研讨6.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与实践––(1)“生活教育”实践:陶行知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人民的生活实际相结合1923年与朱其慧、晏阳初等人发起组织创立了“中华平民教育促进会”(2)晓庄学校:为中华教育改进社创办的新型学校,原名试验乡村师范学校。1927年3月15日在南京晓庄创立,陶行知任校长。办学宗旨是“要造就好的乡村教师去办理好的乡村学校”,经过改造乡村教育进而改造农村。目标是“培养乡村人民儿童所敬爱的导师”,要具有“健康的体魄,农人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味,改造社会的精神”。是“改造乡村生活的灵魂”。晓庄办学的理论就是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教育方法,叫做生活法,即“教学做合一”(3)山海工学团:1932年他在上海与宝山之间筹办了山海工学团,工学团即是一种以贫苦大众为教育对象,采用半工半读形式的教育组织(4)“小先生制”:即把失学儿童组织起来,采取大的教小的,会的教不会的办法(5)育才学校:1939年在四川重庆附近的合川县凤凰山古圣寺创办的一所难童学校,选拔有特殊才能的儿童,因材施教,培育人材幼苗,为抗战建国培养"追求真理的小学生即知即传的小先生手脑双挥的小工人反抗侵略的小战士"(6)“生活教育”理论体系:1)生活教育理论的形成,受启发于裴斯泰洛齐,直接影响于杜威教育思想,1927年在晓庄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其内涵为“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经过生活才能发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2)生活即教育(生活教育理论的重要),强调教育以生活为中心,反对脱离实际生活而以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虽然将教育与生活等同起来忽视了教育的特殊性和系统知识的传授,但是对于破除传统教育脱离民众、脱离实际生活的弊端有进步意义其内涵在于①生活含有教育的意义②实际生活是教育的中心③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3)社会即学校,不同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主张改造传统学校,改造的依据是社会的需要,即学校经过与社会生活相结合,一方面“运用社会的力量,使学校进步”,另一方面动员学校的力量,使社会进步,使学校真正成为社会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扩大了学校的内涵和作用,对传统的学校观、教育观有所改变,使被传统教育拒之门外的劳苦大众能够受到起码的教育,渗透普及民众教育的苦心4)“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在教学方法上的具体化,包括①要求“在劳力上劳心”②是因为“行是知之始”③要求“有教先学”和“有学有教”(即教人者先教自己,有学到知识就要去教别人)④是对注入式教学法的否定5)生活课程论,就是“教学做合一”在课程上的反映,以培养学生的生活力为目的,主张①把书作为一种工具,一种生活的工具,做的工具,过什么样的生活就用什么书②用以生活为中心的生活指导书来代替以文字为主的传统教科书③把社会的需要及能力、个人发展的需要及能力和生活事业本体之需要作为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安排的依据6)生活教育的六个特点是生活的、行动的、大众的、前进的、世界的、有历史联系的。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162 评论

么里斯古

【私人讲学的兴起与传统教育思想的奠基】1.私人讲学的兴起与诸子百家私学的发展––(1)私学兴起的原因:政治下移、经济下移导致学术文化下移的趋势官学衰败士阶级的崛起,养士之风盛行(2)私学兴起的意义:私学使学校从官府中解放出来,打破了“学在官府”的教育垄断局面,教育过程与政治活动有所分离,教师成为独立的职业教育内容与社会生活发生了紧密的联系扩大了教育对象,培养了各类人才私学的发展在教育理论和教育经验方面有辉煌的成就,在中国教育史上有重要贡献,为百家争鸣奠定了基础,在世界教育史上也有很高的地位(3)百家争鸣对教育的作用2.齐国的稷下学宫––(1)性质:官家操办私家主持是一所集讲学、著述、育才活动为一体并兼有咨政、议政作用的高等学府(2)特点:①学术自由②“不治而议论”,尊重和优待知识分子③自由辩论④学无常师⑤在学生管理上制定了历史上第一个学生守则──《弟子职》(3)历史意义3.孔丘的教育实践与教育思想––(1)“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2)“庶、富、教”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教育的社会作用)(3)“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与教育的个体发展作用:但孔子并未完全摆脱先天决定论的羁绊,仍然认为有少数生而知之的圣人和学而不能的下民不能接受教育。孔子是第一个从教育与人的发展的关系上论述教育的作用的思想家,为他实施“有教无类”提供了理论依据。(4)“有教无类”与教育对象和有教无类的作用(5)“学而优则仕”与教育目的及其历史意义(6)教学内容:“六艺”。其中他特别注重的思想品质和道德教育,把道德教育作为其教育思想的重要,认为“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特点在于偏重文事,偏重社会人事,忽视了自然知识和科学技术的传播,鄙视生产劳动的知识技能。(7)教学方法:①学--思--行并重②因材施教③启发诱导(世界上第一个提出启发式教学的人)(8)道德教育:①以“仁”为重要,“仁”(内发)和“礼”(外烁)为主要内容②道德教育原则(立志、克己、力行、中庸、自省、改过)(9)论教师: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爱学生以身作则教学相长(10)历史影响4.孟轲的教育思想––(1)“性善论”与教育作用:“四善端”(恻隐之心为仁之端,羞恶之心为义之端,恭敬之心为礼之端,是非之心为智之端),教育的作用在于“求放心”(2)“明人伦”与教育目的:“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3)“大丈夫”的人格理想:“大丈夫”有崇高的精神境界----浩然之气(4)道德修养的方法:持志养气、动心忍性、存心养性、反求诸已(5)教学方法:深造自得、循序渐进、因材施教、专心致志5.荀况的教育思想––(1)“六经传人”、先秦儒家学派之集大成者(2)“性恶论”:“性伪之分”说明教育的必要性,“性伪之合”说明教育的可能性,教育作用在于“化性起伪”(3)以“大儒”为培养目标:教育培养人才的基本层次为“贤能之士”,理想层次在于培养“圣人”,把当时的儒者分为几个层次(俗儒、雅儒、大儒)(4)以儒经为教学内容:以《礼》为重点(5)“闻见知行”结合的教学方法:提出“虚一而静”的学习心理状态(6)论教师:维护教师尊严和学术统一,“天地君亲师”的观点即出自《荀子·礼论》。提出对教师的要求为“尊严有惮,耄艾有信,诵说不陵不犯,知微而论”6.墨家的教育思想––(1)“农与工肆之人”的代表:其思想以兼爱、非攻为重要,以尚贤、节用为基本点(2)“素丝说”与教育作用(3)以“兼士”为培养目标:兼士必须具备的三个条件“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4)以科技和思维训练为特色的教育内容:①政治和道德教育②科学技术教育③文史教育培养④思维能力的教育(5)主动、创造的教育方法:①主动②创造③实践7.道家的教育思想––(1)“法自然”与教育作用:“不言之教”(2)“逍遥”的人格理想(3)提倡怀疑的学习方法8.法家的教育实践与思想––(1)“人性利己说”与教育作用:“人性利己说”出自荀子的性恶论,法家认为不用进行道德教育,只需进行法律教育(2)禁诗书与“以法为教”(3)禁私学与“以吏为师”9.战国后期的教育论著––(1)《大学》:《礼记》里一篇是儒家学者讨论大学教育的一篇篇论文。对大学的教育目的、任务、途径作了一个总的概括,提出了一个完整而概括的政治、道德教育的纲领和程序。“三纲领”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八条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是实现“三纲领”的具体步骤(2)《中庸》:《礼记》中的一篇,教育哲学论文集。教育的本质与作用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教育方法“自诚明与自明诚,尊德性与道问学”,实质就是强调内心修养以及外在努力学习合二为一最高的道德准则为“中庸”学习的过程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学问思辨行)(3)《学记》:《礼记》中的一篇,是中国古代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1)教育作用与教育目的:“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化民成俗”2)教育制度与学校管理:把大学教育定为两段,九年。七年谓之“小成”,九年谓之“大成”其中一三五七九年都有考试,分别是“视离经辨志”、“视敬业乐群”、“视博习亲师”、“视论学取友”、“知类通达,强力尔不返”,考察内容为学生的德行和道艺3)教育教学的原则:1豫时孙摩(未发先豫、及时施教、循序渐进、相观而善)2长善救失3启发诱导4藏息相辅5教学相长4)历史地位(4)《乐记》:《礼记》中的一篇,先秦儒家专门论述乐教的论著。更多详情请点击:2015考研:教育学知识点之教育史部分汇总 考研有疑问、不知道如何总结考研考点内容、不清楚考研报名当地政策,点击底部咨询官网,免费领取复习资料:

358 评论

WeiXin呵呵呵

教师资格证必备考点有哪些? 幼 儿 园:综合素质、保教知识与能力 小 学:综合素质、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中学:综合素质、教育知识与能力、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 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考试高频考点汇总 科一:综合素质 难度最小的一科,很多知识点都是高中文综内容,属于记忆考试科目,花时间背就很好过。 主要有以下几大模块。 1.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 2.职业道德(三爱两人一终身) 3.法律法规(六法一纲要) 4.基本文化素养(历史、科学、文学、艺术) 5.职业道德(职业道德规范、人际关系处理、班主任工作规定) 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9 (29*2分) 文化素养+法律法规 通读教材,多做题,了解即可。 2.材料分析题:30-31 (14*2分) 职业理念(教育观、学生观、教师观)+教师职业道德 背熟、多做题、理解掌握。 3.阅读题:32 (14*1分) 多做题。 难度相当于初中阅读的水平,答案基本在文中可以找到。 4.作文: 33 (50分) 多看范文,总结模版。不同于高考作文,需要结合教师、学生。常考的例如赏识教育、因材施教、创新与实践、理想教师、师爱、为人师表、挫折、德育、教书育人、爱岗敬业、理想信念、教学方法、自我教育等等 科二: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 是三科中唯一有一点难的,知识点相对来说涉及的比较多,考查题型更丰富,都是较为常规的题型,如果按照各知识点的题型进行备考,大部分都是可以顺利通过的。 首先一定要多背背背!然后多做题,最后熟悉答题套路,比如教学、德育必背,辨析题一定要判断对错,能拿到1/3分数,加上知识点差不多啦。 中学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1 (21*2分) 考察定义 2.辨析题:22-25 (8*4分) 判断对错,阐述原因 3.简答题:26 (10*4) 知识点太多,多背,随缘 4.材料分析题:27 (18*2) 教学原则、德育原则、学习心理、发展心理 小学试卷题型: 1.单项选择题:1-20 (20*2分) 考察定义 2.简答题:21(10*3分) 教育基础、班级管理、学习动机、学习迁移。 第一、三、四章仔细看,第二、六章通读过一遍 3.材料分析题:22-23 (20*2分) 第三章”班级管理“、“教学原则与方法” 4.教学设计:24 (50*1) 一道大题三小问。 科三:学科教学 看书狂刷题,集错题,整理笔记,归纳重点。 要靠个人对该科专业知识的理解,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你的基础,所以报考选科之前一定要考虑好。 1.单项选择题:1-15 (15*3分) 2.案例分析题:16-18(20/8/12分) 3.教学设计:19-21 (20/20/25分) 教学设计占分最大,多做题,考前多看参考答案,熟记格式,多总结模版(收藏好留着面试可以用哦)。 教育学考研要怎么复习 你好呀,我是今年刚录取的准研一学姐,有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你哦!专业课:不能确定院校的话可以先按照统考311的书目复习,据说有10本书…反正我是没看完啦,也没必要看那么多。 311的参考书《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这六本参考书足够了(话说真能老老实实看3遍这六本书已经非常非常非常厉害了!)这六本书我一共看了3遍,结合讲义和视频课把里面的所有内容都理解了才开始背诵的。背书8月之前最好老老实实的看书理解,扩展知识面。 相信我,看教材的同学跟直接背的同学真的不一样。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要开始复述章节内容了,不用很全面细致每个点都有,但是逻辑框架一定要心中有数。 (比如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你这个时候不用把所有里面的点都说出来,但是你要能按照不同时期把不同的法案和国家教育领导权说清楚)中外教育史知识点很多,读教材的时候要分模块多角度整理,这样才不会乱掉。划重点!!!背诵的遍数和考试的分数没关系!背诵的质量才跟考试的分数有关系,楼主教材读了3遍,高质量背诵3遍就足以让我参加复试了(复试被刷的问题另说…吐血三升)另外背诵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叫复述,背诵不是真的让你逐字逐句背!你要能把整个章节的逻辑吃透,给你一个章节的名称,能把整个章节讲出来才叫真正的记住!备考时老师帮我找了个研友,每天晚上10点半雷打不动互相复述今天学习的内容,不许看书的哦!从10月开始一直到考专业课前一天晚上,一天都没间断。 敲黑板!!!专业课做题很重要!!!文科真的不是都背过了就能拿分的,你也要能写出来,有时间写出来而且要写的有条理有逻辑!所以练题还是很重要的!我一开始是一天练1~2大题,后来每周用一次完整的3个小时练一套真题,批阅并反思不足。比较啰嗦,有细节没说到的可以再问我哦~。 如何记忆教育学内容 首先,要背诵的内容是非常非常多的。我在考研过程中光教育综合就背了近10万字,第一轮背了8万字,这是一两个月里很难完成的。况且,到了后面你还要背英语大小作文,要背政治的大题目,你哪有那么多的时间来背教育综合。即便你有那么多时间来背诵,每天要背三门,你不会累吗?那样高强度的记忆背诵,那样集中的背诵,你的背诵的效果不会大打折扣吗? 其次,是心态的问题和身体的问题。如果你前面不背,真的等到最后一两个月来背,那么你前期的复习就老是浮在水面,没有落到实处,你就老是心里不踏实,就会恐慌,你复习的信心会受到很大的打击,你复习的状态和效率会受到很大的影响。而考研越到后面,压力越大,如果你真的等到后面一两个月去背,你一想到要在这么短的时间里背那么多的内容,你一想到那么多重点内容在你脑子里都没有印象,或者印象不深,你会崩溃的,那样的话,你背得下去吗?在离考试只有一两个月的时候,在那样沉重的压力下,你背的时候能全神贯注吗,你记忆的效率会有保障吗?你能静下心来一心一意的背诵吗?答案是,你不能,你做不到。还有你的身体,在经过前面几个月的艰苦复习之后,到考前一两个月,你的身体多少有点疲惫,你的心也会疲惫,那时候还要这样高负荷的工作,身体所受到的压力和复习的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2014年教育学考研整体复习计划 再次,是天气问题,初试是在元月份,也就是说考前一两个月就是11月份和12月份以及元月上旬,到了后面,天气会越来月寒冷,特别是在12月中旬以后到考研之前,会打霜,会结冰,会下雪,气温会下降到个位数甚至零下,刺骨的寒风更是家常便饭。那个时候你要出去背诵,要到通风的大厅背诵,你是需要克服相当大的困难的,你做得到吗?还有就是即便你思想上能战胜自己,你的身体在寒冷中也可能会感冒。 最后,那个第一轮背了也会忘记,背了没有用,是荒谬的。第一,你背了之后,你的学习就落到了实处,你心里就有底了,试想一下,如果每天太阳落山的时候,你脑子里面就多了四个大题目的答案,你会不会觉得很充实,很踏实,很有信心。你复习的斗志会不会很高昂,而一旦有了信心,你复习的效率就会高很多。第二,你背多了之后,特别是达到一定数量之后,你对教育学就会有感觉,就会对教育学有更多更深的理解,你就能够判断辅导班那些老师说的话是不是真的。对于学科的理解,重点的把握以及各个知识点考查的方式和概率,你也会或多或少有些感觉。第三,背了第一轮之后,即便后面忘了,你要重新记住所要花的时间会比第一遍背诵时少得多,况且你还可以使用一些有效的方法,防止遗忘 所以,结论就是,教育学考研的记忆,不能拖到后面一两个月集中记忆,而要分散开来,每天一点点,各个击破,积少成多。最晚,你要到11月初背完第一轮。我给大家算一下哈。我第一轮是从9月4号到11月4号,总共60天,8万字,每天也就1300多,上午下午各一小时,也就是一个小时背650个字,也就两个大题的样子。所以,分解开来之后,8万字是完全有可能背下来的。当然,一个小时背650字对于某些同学来说,也是有困难的,如果一个小时不行,你可以多花半个小时,而且,在你背诵之前,你是做了一遍笔记的,也就是说你之前就已经记了一遍的,在做了笔记的基础上去背,会省好多力气的。 教育学考研要怎么复习 你好呀,我是今年刚录取的准研一学姐,有些经验可以分享给你哦! 专业课: 不能确定院校的话可以先按照统考311的书目复习,据说有10本书…反正我是没看完啦,也没必要看那么多。 311的参考书 《教育学》,王道俊、郭文安,人民教育出版社2009年; 《教育学基础》,全国十二所重点师范大学联合编写,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8; 《中国教育史》,孙培青,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外国教育史教程》,吴式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 《当代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教育研究方法导论》,裴娣娜,安徽教育出版社 1995; 这六本参考书足够了(话说真能老老实实看3遍这六本书已经非常非常非常厉害了!) 这六本书我一共看了3遍,结合讲义和视频课把里面的所有内容都理解了才开始背诵的。背书8月之前最好老老实实的看书理解,扩展知识面。相信我,看教材的同学跟直接背的同学真的不一样。 看第二遍第三遍的时候就要开始复述章节内容了,不用很全面细致每个点都有,但是逻辑框架一定要心中有数。(比如英国的近现代教育制度,你这个时候不用把所有里面的点都说出来,但是你要能按照不同时期把不同的法案和国家教育领导权说清楚) 中外教育史知识点很多,读教材的时候要分模块多角度整理,这样才不会乱掉。 划重点!!!背诵的遍数和考试的分数没关系!背诵的质量才跟考试的分数有关系,楼主教材读了3遍,高质量背诵3遍就足以让我参加复试了(复试被刷的问题另说…吐血三升) 另外背诵还有另外一个含义叫复述,背诵不是真的让你逐字逐句背!你要能把整个章节的逻辑吃透,给你一个章节的名称,能把整个章节讲出来才叫真正的记住!备考时老师帮我找了个研友,每天晚上10点半雷打不动互相复述今天学习的内容,不许看书的哦!从10月开始一直到考专业课前一天晚上,一天都没间断。 敲黑板!!!专业课做题很重要!!!文科真的不是都背过了就能拿分的,你也要能写出来,有时间写出来而且要写的有条理有逻辑!所以练题还是很重要的!我一开始是一天练1~2大题,后来每周用一次完整的3个小时练一套真题,批阅并反思不足。 比较啰嗦,有细节没说到的可以再问我哦~ 教育学考研考哪些内容 教育学学术型研究生考研分为统考和自主命题两类,自去年起,很多学校退出统考采取自命题的形式之后预计今年将继续有学校陆续退出统考。 无论是统考还是非统考考试科目都是三门:政治、英语、专业课,统考和非统考的区别仅仅在于专业课上。对于统考来说,专业课的考察科目如下: 1、教育学原理:王道俊、王汉澜编著《教育学》;全国十二院校合作编著《教育学基础》 2、中国教育史:孙培青主编《中国教育史》 3、外国教育史:吴式颖主编《外国教育史》 4、教育心理学:陈琦、刘儒德主编《当代教育心理学》;冯忠良主编《教育心理学》 5、教育研究方法:裴娣娜主编《教育研究方法导论》

333 评论

相关问答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总结汇总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

    幸福的小猫zz 5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

    一、官学制度的建立与“六艺”教育的形成1.学校萌芽的传说——(1)舜、虞时期:庠和成均;(2)夏朝:序和校;(3)商朝:大学、小学、庠、序、瞽宗;2.西周的教育

    秋意凉漠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1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

    自考学前教育史的知识点整理: 1、19世纪60年代,我国产生了近代新式学校, 2、1904年中国第一个近代学制——癸卯学制,按此学制,学前教育实行蒙养院制度。

    馨阳北京 3人参与回答 2024-05-30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总结

    【儒学独尊与读经做官教育模式的初步形成】1.“独尊儒术”文教政策的确立––主要措施为设五经博士(前136年)、建立博士弟子制(前124年)、以儒术取士(察举制度

    dp73242962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
  • 中国教育史自考重点背诵内容汇总

    【近代教育的起步】1.新民主主义教育方针的形成––(1)苏维埃文化教育总方针:①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宣告成立。在第一次全国工农兵代表大会经过的《宣

    阿拉丁摸神灯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