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305

大璐璐131483
首页 > 自考本科 > 自考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点归纳图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指尖的淚

已采纳

什么是教育 雅斯贝尔斯 思维导图 第一章英盛观察 人类必需的文化环境 如何是教育的文化功能和对灵魂的铸造功能融合起来,成为人们对人的教育反思的本源所在。 所谓教育,不过是人对人的主体间灵肉交流活动(尤其是老一代对年轻一代),包括知识内容的传授、生命内涵的领悟、意志行为的规范、并通过文化传递功能,将文化遗产教给年轻一代,是他们自己地生成,并启迪其自由天性。因此教育的原则,是通过现存世界的全部文化导向人的灵魂觉醒之本源和根基,而不是导向由原初派生出来的东西和平庸的知识(当然,作为教育基础的能力、语言、记忆内容除外)。 真正的教育决不容许死记硬背,也从不奢望每个人都成为有真知灼见、深谋远虑的思想家。教育的过程是让受教育者在实践中自我练习、自我学习和成长,而实践的特性是自由游戏和不断尝试。 全部教育的关键在于选择完美的教育内容和尽可能使学生之“思”不误入岐路,而是导向事物的本源。教育活动关注的是,人的潜力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并加以实现,以及人的内部灵性与可能性如何充分生成,质言之,教育是人多灵魂的教育,而非理智知识和认识的堆集。通过教育使具有天资的人,自己选择决定成为什么样在人以及自己把握安身立命之根。谁要是把自己单纯地局限于学习和认知上,即便他的学习能力非常强,拿他的灵魂也是匮乏而不健全的。 如果人要想从感性生活转入精神生活,那他就必须学习和获知,但就爱智慧和寻找精神之根而言,所有的学习和知识对他来说却是次要的。教育职能是强迫学习这种观点,常常占据统治地位,因为人们相信,受教育者当时获得他并不了解的知识,但终有一天他会理解这些知识,并将它富于灵性之中,逐渐接近循迹于知识背后的精义,就如人们初读路德的宗教小册子时,并不理解其深意所在,然而久而久之,耳濡目染,心向神牵,不知不觉地转化为信仰内容。 但这种对强迫的盲目信任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说法。只有导向教育的自我强迫,才能对教育产生效用,而其他所有外在强迫都不具有教育作用,相反,对学生精神害处极大,最终会将学生引向对有用性世俗的追求。 在学习中,只有被灵魂所接受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瑰宝,而其他含混晦暗的东西则根本不能进入灵魂中而被理解。然而,也要注意另一种错误的观点,就是过分强调精神性,而无视学生的体验性,认为人通过人的历史而显示其存在意义,并仅仅在著作、书本和学校中成长起来。 控制并非爱,控制固守着人与人心领悟交流隔绝状态的距离,使人感到控制者不是出于公心,而是在使用狡计,并已被控制者个性泯灭为代价。爱则是对人不自由的束缚的解脱。 正是因为有个性泯灭的人的存在,而人与人之间通过教育二批功能等交流就是驱逐愚昧和塑造人格的最有利的形式。 爱与交流的形位是人的天性中的重要一维。 与人的爱的天性相对的是怯懦,然而怯懦恰恰会助长别人对自己的控制,人的良知和在良心规则之下的爱与交流是逐步减少怯懦的重要途径。 人们应警惕最极端的倾向,即控制变成了人对人行为的约束而使教育的爱落空。 第二章 教育的基本类型 首先,苏格拉底相信真理会在正确的发问中显现出来,自知无知就不会无知,相反会产生决定生命意义等知识。其次,苏格拉底的虔诚表现在他对古希腊众城邦神明的信仰中。 最后,苏格拉底的虔诚也表现在对守护神的敬意里。 苏格拉底从不给学生现成的答案,而是让学生自己通过探索去作结论。 他让那些自以为是的人意识到自己的无知,并让他们发现真知,因此人们从内心深处得到那些自以为还不知道,实际上都早已具有的知识。因此可以说: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像转让货物。 一个人一旦有了自我认识,就会重新记忆起仿佛很久以前曾经知道的东西。 所谓顿悟,是与人的理智相关的一个概念。 他并不呈现在别人的给予、或目所能及之类的感官层次。相反,是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 因此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由于教育的这一神圣本源,因此在其藏而不露的力量中一向存在着精神体认的财富,但教育只有经由顿悟才能达到整个人生的拯救,否则这种财富将失去效用。 第三章 直接传达与间接传达 柏拉图把怎样才能使真理自我完善的问题作为哲学探讨的基本问题,但他自己始终也没有对此做出解答。 第四章 教育——受计划限制的事件 人,只能自己改变自身,并以自身的改变来唤醒他人。 但在这一过程中如有丝毫的强迫之感,那效果就丧失殆尽。 儿童应该过的能力和掌握知识,只是以纯粹形势并通过科学提供给我们。 因此就有了把内容和科学的方法传授给年轻人的计划,而科学在生活中已显示出了它的可用性。历史并不像教师所传授的是建立在批判的历史科学的基础上,而是先于历史科学的。 在古典语言课程中,获得本国语言内涵与语音学知识混淆起来,因此圣经课就变成了宗教史。但是对儿童来说,最重要的不是掌握科学,而是以直观的图片和形象来充实他们的精神世界。 因此,就要求教师传达内容是言简意赅,使儿童受到思维明晰性和理解力的锻。

272 评论

泡沫鱼头

(小学)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考试大纲重点有哪些? 考试内容与考核要求绪论考试内容:教育学的概念;学习教育学的意义;为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过作出突出贡献的教育家及其代表作、主要观点;主要的研究教育方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及在实际中的运用。 考核要求:(1)识记:教育学的概念;《论语》一书汇集了我国古代伟大教育家孔子关于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方面的言论;在人类历史上,最早出现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我国的《学记》;外国最早的教育著作是昆体良的《论演说家的培养》;1632年,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写出了《大教学论》,这是近代最早的一部教育学著作;德国著名哲学家康1776年在哥尼斯堡大学开始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被列入大学课程的开端;1806年,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出版了《普通教育学》,它标志着教育学已开始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实验教育学”的代表是德国教育家梅伊曼和拉伊;美国哲学家杜威创立了实用主义教育学,他在1916年出版了《民主主义与教育》,提出了“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的著名观点;1939年出版了以凯洛夫为主编的《教育学》,这是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阐明社会主义教育规律的教育学;1930年杨贤江出版了《新教育大纲》,这是我国第一本试图以马克思主义观点论述教育的著作;1956年,美国教育家制定了《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他把教育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动作技能目标三大类;1963年,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出版了《教育过程》,提出了结构主义教育理论;1975年,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出版了《教学与发展》,强 *** 学应走在学生发展的前面,促进学生的一般发展;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的概念。(2)理解:学习教育学的意义;调查法、实验法、统计法在教育学研究中的运用。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8、教师的人格特征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小学教育学、教育心理学考试重点是什么? 教育学:1、教育与生产力的关系,教育与政治、经济制度的关系2、个体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制约课程的因素,课程评价模式和方法、课程的基本结构,我过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4、教学的原则,常用的教学方法5、在教学史上影响比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基本程序,班级授课的类型和结构,教学过程的基本方法6、德育的意义,德育过程的基本方法,德育的原则,德育的主要途径,德育的主要方法7、制订教育目的的依据8、教师的人格特征9、我过现行小学课程设计应遵循哪些原则?教育心理学: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及内容,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2、心理发展及学生心理发展基本特征,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3、学习的定义,学习的主要理论,布鲁纳认知结构学习论,当今建构注意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4、学习动机与学习的关系,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5、迁移的概念及种类,学习迁移的基本理论,如何在教学中促进迁移6、知识与知识学习的类型,7、心智技能形成有关理论8、学习策略构成,教学中如何运用学习策略9、问题解决的过程,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10、皮亚杰与科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基本条件11、心理健康的标准,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12、教学目标的分类及表述方法13、课堂气氛的影响因素。课堂管理的策略,问题行为的主要策略14、教师应具有的特征,教师期望的效应,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 求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考试重点 教育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它并不是一般的心理学原理在教育中的应用,它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学生的学习规律以及根据学习规律而产生的教学规律,因此,它有其自身独特的研究对象。比如,学习的实质、学习的过程与条件、学习动机、学习的监控、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品德的形成等,这些是教育心理学中的基本理论。 一是要注重对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学习,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是要全面复习,但又要有所侧重。教育学统考涉及多个学科,这就要求要全面复习,使得复习工作量加大了。但各门学科的比值又有所不同,所以在全面复习的同时,还要有所侧重。 三是知识掌握要扎实、熟练,不能似是而非。大纲规定考核题型多,题量大,时间短,考试时间仍然是3个小时,只有具备扎实熟练的基础才能在短时间内完成所有题目。另外每小题的分值高,因此任何一题都不能放弃。辨析题的设置又要求考生复习时要精确,决不能似是而非。 例如: 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冯中良、武新春,教育心理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希望帮到你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是什么 1.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集中在:学习理论、学习心理、教学心理 2.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交叉学科。因此,教育心理学具有双重任务,它既有教育学的性质任务,又会有心理学的性质任务。首先,研究、揭示教育系统中学生学习的性质、特点及类型以及各种学习的过程及条件;从而使心理学科在教育领域中得以向纵深发展。其次,研究如何运用学生的学习及其规律,去设计教育、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系统,以提高教育效能、加速人才培养的心理学原则。 3. 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要素;由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活动过程交织在一起。

281 评论

相关问答

  • 学前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归纳图

    学前教育自考重点是什么?1、必考科目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学前游戏论、学前特殊儿童教育、学前教育原理、学前儿童家庭教育、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学前教育史、学前教育

    kami麻麻 3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归纳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在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

    喝汽水的小蜗牛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归纳图

    1、自我效能感的影响因素:“言承旭替代你”,言语暗示、个人自身行为的成败经验、情绪唤醒、替代经验。 2、完善时期布鲁纳成果:“会煮盒饭”社会文化研究、主动性研究

    雅轩0310 4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教育心理学自考知识点整理归纳图

    教育学心理学常考知识点重点汇总:学生的认知发展、学生的社会化发展、学习理论、学习心理。 1、学生的认知发展:重点在于皮亚杰的认知阶段发展理论以及维果斯基的文化历

    祖国的砖。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
  • 教育心理学自考重点知识点归纳

    教育心理学重点知识及常考内容如下: 1、教育心理学概述: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旨在理解学生的学习心理,并根据其创设有效

    WeiXin呵呵呵 2人参与回答 2024-06-08